乳腺癌肉瘤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乳腺癌肉瘤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乳腺癌肉瘤的诊断方法有哪些?乳腺癌肉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恶性肿瘤,临床较为少见。乳腺癌肉瘤的临床表现与单纯的乳腺癌或乳腺肉瘤常常难以鉴别,常发生于中年以上妇女,发病年龄一般大于50岁以上。那么,乳腺癌肉瘤的诊断方法有哪些?下面就是详细的介绍。
乳腺癌肉瘤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乳腺癌肉瘤的诊断多以无意中发现肿物就诊,肿物大小不等,一般大于3cm,质地硬,边界清楚,多数可活动,少数肿块与皮肤粘连,发病时间自几周至数十年不等,肿物一般生长较快,或起初较为缓慢,就诊前迅速增大,常见有腋下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肉瘤的诊断在没有组织学依据之前往往很困难,根据临床表现作出的诊断往往易误诊为乳腺癌。因此乳腺癌肉瘤的诊断还得依靠组织学诊断及影像学诊断的联合确诊。
乳腺癌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可通过X线、CT扫描、MRI检测等,乳腺癌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可表现为乳腺内不规则肿块,肿块大小不定,与触诊大小相近或小于触诊大小;往往肿块大部分边缘较光滑,部分边缘尖角状突起或不规则,肿块密度不均匀,可见细点状或小蝌蚪状钙化,其分布与导管走向一致。肿瘤处乳腺结构紊乱,附近血管较对侧乳房血管明显增粗。因乳腺癌肉瘤中即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的成分,因此乳腺癌肉瘤的X线表现可表现为以上任意一种表现特点。
乳腺癌肉瘤的诊断通过影像学诊断还依靠组织病理诊断,包括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组织切片检查等,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因乳腺癌肉瘤病程、病变部位、症状、体征均缺乏特异性表现,因此应加强其早期鉴别诊断早期治疗。乳腺癌肉瘤早期可发生血液和淋巴转移,因此一旦明确为乳腺癌肉瘤者,应及早做根治性手术切除。若为早期,病灶较小而边界清楚,则可考虑行改良根治术或全乳房切除术。
晚期肉瘤患者,有淋巴结及血道播散者,应在根治术前联合化疗或放疗,术后根据患者情况以巩固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及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预后。
乳腺癌肉瘤由于肉瘤成分生长迅速,易于引起患者的注意,一般预后良好。一般来说治疗方法选择得当,其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若能及时发现进行手术切除和术后化放疗及联合自体免疫细胞治疗,预后较好
乳腺恶性肿瘤分为哪几大类别
常见的肉瘤分为以下几种:
(1)乳腺分叶状囊肉瘤:1982年,who提出本病的组织学分类为良性、临界病变、恶性三种类型。普遍认为肿瘤可能是由纤维腺瘤变化而来,发病原因可能与雌激素刺激有关。 肿瘤一般直径较大,生长迅速。恶性者多呈分叶状。良性者可行肿物切除;临界状态和低恶度者行扩大的肿瘤切除,也可以行单纯乳腺切除术、象限切除术、半乳切除术;恶性者,应考虑行乳腺肿瘤根治术。放疗、化疗对于恶性叶状囊肉瘤效果不肯定。
(2)乳腺纤维肉瘤:肿物生长缓慢,多为单发,可呈巨大型,表面光滑、质地硬韧,可活动。常需与叶状囊肉瘤相鉴别。治疗以乳腺单纯切除术为主,手术后可综合使用放疗、化疗。
(3)乳腺脂肪肉瘤:极为少见,肿物多为单发,质地坚硬,边界清楚,可活动,生长迅速。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可以行单纯乳腺切除术,分化差的,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应当行根治术。
(4)乳腺恶性淋巴瘤:可以是全身性恶性淋巴瘤的乳腺局部表现,也可以是乳腺原发的恶性淋巴瘤。全身恶性淋巴瘤的乳腺表现,除局部肿块外,应当有全身多部位(如腋窝、锁骨上窝、腹股沟、窝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伴全身发热,和肿块局部疼痛。发病迅速,肿物增长快。乳腺原发淋巴肉瘤,常可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表现。病理组织活检是鉴别诊断的关键。 无论全身淋巴肉瘤的乳腺表现还是乳腺原发淋巴瘤,都是全身性疾患,很容易早期发生广泛转移。因此,治疗应当首选全身化疗。对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可以在控制病情后,行乳腺单纯切除术或放疗。
(5)乳腺癌肉瘤:是起源于上皮的癌和起源于其他组织的肉瘤的混合病变。极为少见。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应辅助放疗。
前列腺的恶性肿瘤还有哪几类
前列腺的恶性肿瘤除前列腺癌以外,还有如下几种:
(一)前列腺肉瘤:本病约占前列腺恶性肿瘤的0 1%以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30%发生在10 岁以下,75%发生于40岁以下。
(1)横纹肌肉瘤: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又可分为三类
①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是最常见的类型,横纹肌母细胞呈散在分布,分化差的区域由小而圆或卵圆的细胞组成,核浓染;胞浆少而界限不清;分化好的区域可有横纹肌母细胞形成,胞浆红染,部分细胞浆内有横纹;部分病例可有不成熟的软骨或骨组织。
②腺泡性横纹肌肉瘤:较少见,分化差的圆形或卵圆形肿瘤细胞排列成不规则腺泡结构,细胞间界清楚。
③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少见,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巨核肿瘤细胞可见,部分细胞胞浆红染,有横纹肌形成。
(2)平滑肌肉瘤:占前列腺肉瘤的25%,细胞梭形、纺织排列;核呈梭形,浓染,核分裂像易见;胞浆红染,界不清;结合蛋白和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3)间质肉瘤:未分化、高度恶性的梭形细胞肿瘤,少见。
(二)癌肉瘤:有明确的癌和肉瘤的组织成分方可诊断癌肉瘤。肉瘤组织内常可见软骨和骨组织。
(三)恶性纤维细胞瘤:恶性纤维细胞瘤非常罕见,至今世界上共有3例报道。
(四)其他如叶状囊肉瘤、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脂肪肉瘤等,均有报道,但均较罕见。
宫颈黑色素瘤是什么
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是起源于上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占女性全身恶性黑色素瘤的3%,主要发生在外阴和阴道,发生于宫颈的恶性黑色素瘤则是临上极为罕见的妇科肿瘤。
本文对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形态学、免疫学和综合治疗进行研究,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特点及治疗与预后。
鉴别诊断
对少色素或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较为困难,其组织形态与多种肿瘤相似。在做出病理诊断时要与癌(鳞癌、腺癌、未分化癌)、肉瘤、癌肉瘤、淋巴瘤和绒癌相鉴别,除了显微镜下HE切片的观察外,常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协助确诊。HMB45阳性有较高的特异性,S-100、Vimentin则敏感性高,NSE对诊断也有帮助,常用的有黑色素颗粒染色(Fontant染色)、S-100、HMB45检测阳性,CK检测阴性,才能确诊。宫颈恶性黑色素瘤还要与宫颈蓝痣相鉴别,后者肉眼扁平状略高于黏膜,从蓝色到黑色,边界不清,后唇多见,表皮与真皮交界处细胞无增生活跃。
乳腺癌肉瘤
乳腺发现肿块,若患者就诊前有一段时间,往往自己会感到肿块渐长,常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临床查体以及有关的影像学检查很难与乳腺癌鉴别,明确诊断还应依据病理学检查结果,组织所见间质来源的肉瘤成分和上皮来源的癌成分混合存在,从组织学特征上应注重与梭形细胞癌、叶状肿瘤、伴骨和(或)软骨化生的癌鉴别。
治疗
乳腺癌肉瘤同时具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即可按癌转移规律转移至区域淋巴结,也可按肉瘤转移规律发生血行转移,因此治疗方法同乳腺癌,采取综合治疗,确诊后应尽快行根治性手术,术后辅助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预防
乳腺癌肉瘤很少见,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患者常以乳腺发现肿块来医院就诊,故此推荐乳腺自我检查,掌握正确自检方法,养成每月一次的乳腺自查习惯。同时积极参加乳腺癌筛查,防患于未然。
乳腺自我检查方法 站立或坐于镜前,面对镜子仔细观察自己两侧乳腺,包括乳腺大小、形态、轮廓、皮肤及颜色有无改变,乳头有无抬高、回缩、溢液等。触诊时手指伸开并拢,用手指指腹侧触摸乳腺,左手查右侧,右手查左侧,可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触摸,不要遗漏乳头、乳晕及腋窝部位。
乳腺恶性肿瘤包括哪些类型
乳腺分叶状囊肉瘤:1982年,WHO提出本病的组织学分类为良性、临界病变、恶性三种类型。普遍认为肿瘤可能是由纤维腺瘤变化而来,发病原因可能与雌激素刺激有关。肿瘤一般直径较大,生长迅速。恶性者多呈分叶状。良性者可行肿物切除;临界状态和低恶度者行扩大的肿瘤切除,也可以行单纯乳腺切除术、象限切除术、半乳切除术;恶性者,应考虑行乳腺肿瘤根治术。放疗、化疗对于恶性叶状囊肉瘤效果不肯定。
乳腺纤维肉瘤:肿物生长缓慢,多为单发,可呈巨大型,表面光滑、质地硬韧,可活动。常需与叶状囊肉瘤相鉴别。治疗以乳腺单纯切除术为主,手术后可综合使用放疗、化疗。
乳腺脂肪肉瘤:极为少见,肿物多为单发,质地坚硬,边界清楚,可活动,生长迅速。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可以行单纯乳腺切除术,分化差的,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应当行根治术。
乳腺恶性淋巴瘤:可以是全身性恶性淋巴瘤的乳腺局部表现,也可以是乳腺原发的恶性淋巴瘤。全身恶性淋巴瘤的乳腺表现,除局部肿块外,应当有全身多部位(如腋窝、锁骨上窝、腹股沟、?窝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伴全身发热,和肿块局部疼痛。发病迅速,肿物增长快。乳腺原发淋巴肉瘤,常可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表现。病理组织活检是鉴别诊断的关键。无论全身淋巴肉瘤的乳腺表现还是乳腺原发淋巴瘤,都是全身性疾患,很容易早期发生广泛转移。因此,治疗应当首选全身化疗。对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可以在控制病情后,行乳腺单纯切除术或放疗。
乳腺癌肉瘤:是起源于上皮的癌和起源于其他组织的肉瘤的混合病变。极为少见。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应辅助放疗。
乳腺癌术后要当心血管肉瘤
专家指出,皮肤血管肉瘤虽然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但是它可能继发于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应当引起人们的警惕。
乳腺血管肉瘤(BreastAngiosarcoma)是一种从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一般见于20~30岁的年轻女性,本病早期即可发生血道转移,最常转移到皮肤、肺、骨、肝和卵巢等处,淋巴转移少见。
本病恶性度比较高,预后差,治疗以单纯乳腺切除为宜,放化疗不敏感,也有人认为化疗有一定的疗效。本病易误诊,因其临床表现及大体标本均酷似良性,但有作者认为,乳腺极少发生良性血管瘤,应仔细分析病理标本,若肿瘤界限不清,明显浸润,且内皮细胞有一定异型性的时候,应考虑诊断血管肉瘤。
德国研究者在欧洲杂志上报道了一例在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发生的血管肉瘤病例,并对其诊断和检测提出了建议。
研究人员发现,一名诊断为早期乳房浸润性导管癌的79岁女性患者,在保留乳房手术和放疗5.5年之后,在淋巴水肿的乳房发生了高分化血管肉瘤。其早期表现与晚期放射性皮炎非常相似,组织学检查被诊断为伴有不定形血管病变的瘢痕组织,但由于病变继续进展,因此怀疑为血管肉瘤,第二次活检证实了诊断。随后,研究人员为此患者施行了包括肿瘤在内的全乳房切除术,但是在16个月后,出现了4处局部复发,又再次进行了广泛局部切除。在术后7个月内无再次复发征象。
专家指出,结合以前在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发生血管肉瘤的报道,他们认为血管肉瘤由于其具有发生率低、变异性高、具有良性外观、以及与放射性皮肤变化表现相似等特点,在临床上难以诊断。由于慢性淋巴水肿可能与血管肉瘤的发生有关,建议对此类病人进行长期随访,如果有新的皮肤病变需进行活检确定性质。
肉瘤样肺癌能活多久
乳腺癌肉瘤的诊断多以无意中发现肿物就诊,肿物大小不等,一般大于3cm,质地硬,边界清楚,多数可活动,少数肿块与皮肤粘连,发病时间自几周至数十年不等,肿物一般生长较快,或起初较为缓慢,就诊前迅速增大,常见有腋下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肉瘤的诊断在没有组织学依据之前往往很困难,根据临床表现作出的诊断往往易误诊为乳腺癌。因此乳腺癌肉瘤的诊断还得依靠组织学诊断及影像学诊断的联合确诊。
乳腺癌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可通过X线、CT扫描、MRI检测等,乳腺癌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可表现为乳腺内不规则肿块,肿块大小不定,与触诊大小相近或小于触诊大小;往往肿块大部分边缘较光滑,部分边缘尖角状突起或不规则,肿块密度不均匀,可见细点状或小蝌蚪状钙化,其分布与导管走向一致。肿瘤处乳腺结构紊乱,附近血管较对侧乳房血管明显增粗。因乳腺癌肉瘤中即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的成分,因此乳腺癌肉瘤的X线表现可表现为以上任意一种表现特点。
乳腺癌肉瘤的诊断通过影像学诊断还依靠组织病理诊断,包括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组织切片检查等,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因乳腺癌肉瘤病程、病变部位、症状、体征均缺乏特异性表现,因此应加强其早期鉴别诊断早期治疗。乳腺癌肉瘤早期可发生血液和淋巴转移,因此一旦明确为乳腺癌肉瘤者,应及早做根治性手术切除。若为早期,病灶较小而边界清楚,则可考虑行改良根治术或全乳房切除术。
晚期肉瘤患者,有淋巴结及血道播散者,应在根治术前联合化疗或放疗,术后根据患者情况以巩固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及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预后。
乳腺癌肉瘤由于肉瘤成分生长迅速,易于引起患者的注意,一般预后良好。一般来说治疗方法选择得当,其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若能及时发现进行手术切除和术后化放疗及联合自体免疫细胞治疗,预后较好
男性乳腺癌诊断标准
【诊断】
诊断要点
(1)老年男性,乳房出现无痛性肿块。
(2)查体肿块侵犯皮肤及乳头,并可出现溃疡。
(3)针吸细胞学检查找到重度增生、可疑癌细胞,乃至癌细胞。
(4)术前冰冻明确诊断。
【诊断检查】
凡在男性乳腺出现边界不清,质硬肿块,与皮肤或胸筋膜和胸肌粘连,伴有或不伴有疼痛,或有乳头回缩、溃烂,变形等,有或无腋窝淋巴结肿大,均应考虑为癌;若单纯出现乳头溢液,尤其是血性溢液,常表示隐藏有癌;此时应仔细检查腋窝、锁骨上窝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必要时作活检以确定诊断,男性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同女性乳腺癌,参照美国癌联(AJCC)最新乳腺癌TNM分期(1989)。
【鉴别诊断】
1.男性乳腺癌应与男性乳腺肥大、男性乳腺良性肿瘤(包括:乳头状瘤、腺纤维瘤、脂肪瘤、表皮样囊肿等)及男性乳腺肉瘤相鉴别;其中男性乳腺良性肿瘤及男性乳腺肉瘤较为少见,凡怀疑这些肿瘤者,均宜手术切除,并做病理确诊;因男性乳腺癌与男性乳腺肥大所涉及到的病因基本相同,二者可以见于同一病人,且有人认为男性乳腺肥大属于癌前病变;故二者相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男性乳腺癌应与男性乳腺发育症鉴别。男性乳腺癌患者多为老年人、单侧肿块、肿物偏心性、质硬、无疼痛;针吸找到癌细胞。而男性乳腺发育症多见于青春期和肝病患者,多为双侧盘状物,有触痛;组织细胞学检查为重要鉴别手段之一。
汗管瘤怎么诊断检查
诊断:诊断常常需要根据病理检查而做出。如单凭肉眼观察,确实不易鉴别。汗腺瘤囊肿型者往往被误诊为皮脂囊肿,实质型者常被误诊为女阴癌或前庭大腺腺瘤,溃烂型者更易误诊,常被误诊为肉瘤、乳头状腺癌。单凭肉眼观察,确实不易鉴别,必须在活组织检查以后,才能确诊。根据woodworth 的报道,即使病理组织诊断,初次确诊率也不过57%。在20 世纪50 年代以前,此类病理常被误诊为腺癌。近年来,对此肿瘤已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误诊率已大大减少。
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分泌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组织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1.皮肤附件腺癌
2.转移癌
3.异位乳腺组织
4.子宫内膜异位
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为先做活组织检查,确诊后再行局部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