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医生说是慢性胃炎
消化内科医生说是慢性胃炎
现在还需要看老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年龄比较大,身体状况好的话,可以选择开刀手术。
而身体状况比较差的话,进行手术开刀的话,对老人的床上还是比较大的,这个时候可以选择微创。
儿童偏食容易引发慢性胃炎
胃肠专家说慢性胃炎可发生在不同人群当中,其中儿童也是慢性胃炎的高发群体,导致儿童慢性胃炎发病的原胃有很多,其中儿童长期偏食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提醒家长的重视,改掉孩子偏食的习惯,可以很好的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具体内容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儿童偏食容易引发慢性胃炎,因饮食不规律造成的胃炎、胃溃疡是成年人的常见病,但现在也成为孩子长期腹痛的主要病因。儿童医院最近公布了3年来对3岁~16岁的414名长期腹痛孩子的临床检查分析结果:慢性胃炎发病率超95%,5岁~8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
据儿童医院内科医师介绍,这些孩子全部来自医院儿内科门诊和病房,有长期间歇性腹痛症状,常规检查找不出病因,其疼痛部位一般在脐周围或上腹部。414名孩子的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有的孩子得了慢性胃炎,有的还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检查发现,有62%的孩子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现在许多孩子存在偏食、挑食问题,有的孩子正餐不吃爱吃零食。这些不良行为不仅易致营养不良,还会引起胃的运动和分泌功能紊乱,特别是暴饮暴食,会因胃扩张压迫胃壁血管,造成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胃黏膜损伤,引起急性胃炎。还有不少孩子爱喝碳酸饮料或冷饮,使胃受到寒冷和化学物质的双重刺激,引起胃黏膜充血、肿胀及糜烂等,易致急、慢性胃炎的发生。学龄儿童除了饮食、生活不规律可引起胃炎外,学习压力过大也会使孩子患胃病。
以上介绍的是儿童偏食会诱发慢性胃炎的发生,相信家长都已经清了解了,胃肠专家说这几年儿童患慢性胃炎的越来越多,因此要引起家长的重视,改掉孩子吃饭挑食的不良习惯,另外经常喝碳酸饮料也会诱发慢性胃炎的发生。
慢性胃炎反复发作怎么办
慢性胃炎患者常常随身带着一瓶胃药,虽然能坚持服药,但大多数治疗效果都不理想,症状控制不住不说,还容易导致胃炎反复发作。消化内科专家指出,慢性胃炎患者如果服用单一药物不见成效,就需要考虑联合用药。
市面上常见治疗胃炎的药物多为单一成分,即对症治疗为主。如果胃炎患者有幽门螺杆菌阳性,还要配合使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所以,需要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才能提高治疗的效果。
慢性胃炎治疗药物没有严格疗程,服用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一般症状缓解或消失,在坚持服药7—10天即可停止用药。如果想防范胃炎“抱”着胃药不放,很有可能会加重肠胃刺激。另外,如果服药后仍然症状反复,一定要到医院做胃镜、胃黏膜活检等检查,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专家又提醒,胃病反复发作的确十分头痛。但是,与其通过服药来预防复发,倒不如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尤其是注意饮食的调节,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品,戒烟限酒、规律饮食。这样更利于胃部的养护,减少胃病复发的几率。
萎缩性胃炎会不会严重吗
读了 《解放周末》健康版上期刊登的 《23岁女孩患胃癌,警示什么》一文,令我很意外,没想到这么年轻的女孩也会得胃癌。我患萎缩性胃炎好几年了,有些医生说要治疗,也有人说没什么大碍,可我很担心萎缩性胃炎以后会变成胃癌,请问专家该怎么办?
编辑解答:
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城市生活中种种的 “难以避免”,使许多人或多或少有上腹不适、腹胀腹痛、胃口不佳等症状,有些人即使没有什么不适,但一经胃镜检查,大都会被宣告存在不同程度的胃炎。其中,有部分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可能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听说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疾病后,患者难免会十分紧张,有的人甚至茶饭不思,夜不能寐,结果腹痛、腹胀症状明显加重了,只得到处求医看病,以至于惶惶不可终日。其实,这都是对萎缩性胃炎缺乏正确的认识所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海林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类,以胃粘膜发生萎缩性改变为特征。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广泛开展,被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越来越多。萎缩性胃炎虽然属于胃癌的癌前疾病,但从胃炎发展到胃癌,是一个渐变和长期的过程,一般遵循 “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的演变规律,即使发展到了不典型增生阶段,还分为轻、中、重三个不同的级别。只有到了中重度的不典型增生,癌变的几率才会明显增加,需要积极的治疗。而且即使真的患了胃癌,只要能早期发现,以目前的医疗手段还是有可能根治的。因此,患者大可不必过分担心。
萎缩性胃炎并没有特异的症状,而且症状的轻重与病变的程度也没有确切的相关性,所以医生无法单纯通过临床症状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萎缩性胃炎或疾病发展到了何种程度。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最需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定期进行胃镜随访。一般来说,普通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每1到2年需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如果合并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时,就需要增加随访的频率,建议每半年甚至每3个月复查胃镜,对病变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出现进展,可以及时进行内镜下手术或手术治疗,预防胃癌的发生。
对于萎缩性胃炎的药物治疗,目前还没有特别理想的方法。对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而言,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能够延缓萎缩性胃炎进展的手段。此外,还可以根据病情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叶酸以及中成药等作为辅助的治疗手段。
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周琨医生建议,平时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胃部的健康很重要。要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戒除烟酒,尽量少吃腌渍、烧烤、浓茶、浓咖啡及辛辣食物,还要避免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同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
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后如何缓解病情
萎缩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中的一个特殊类型,胃镜下一般表现为粘膜呈颗粒状,皱襞变薄变细变小,血管可以透见。有的患者可有有灰色肠上皮化生。临床上可以表现为早饱、腹胀、打嗝、嗳气、上腹部不适或大便不成形等。
肠化生是萎缩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病理表现类型,常与萎缩性胃炎相伴而行,有的也可单独存在。肠上皮化生,通俗的讲就是胃黏膜中出现了类似肠粘膜的改变。用医学术语来讲,就是指胃黏膜的表层上皮和腺上皮被杯状细胞和吸收细胞所取代。按照其侵犯胃黏膜腺管的多少分为+、++、+++,也就是轻度、中度和重度之分。目前研究发现,萎缩性胃炎合并肠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1.生活调理:饮食上细嚼慢咽,少量多餐。勿要进食腌腊、熏制、过酸、过甜、过硬粗糙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心理上要放松心情,减少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影响。良好生活习惯。节制饮酒,不吸烟,避免长期服用消炎止痛药,如阿斯匹林及皮质激素类药物等,以减少胃粘膜损害。
食物要选富有营养易消化的细软食物为主多吃含植物蛋白维生素多的食物你可以吃煮熟的粟子大米粥羊奶酸乳白乳酪开菲乳如果症状严重吃一些软性食物例如米汤酪梨香蕉马铃薯南瓜类将所有蔬菜搅碎再烹调偶尔吃一些蒸热的蔬菜例如红萝卜胡萝卜及绿花椰菜。
2.药物方面:可以根据您的具体情况,给予抗幽门螺杆菌、抗胆汁反流、抗氧化剂、中医中药等治疗。
3.定期复查随诊。建议在当地正规医院消化内科医生的直接指导下进行治疗观察。
手术对寿命有影响吗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属于胃癌的癌前病变再加上饮食的刺激很可能发展成胃癌所以需要早期治疗以免发展成胃癌。根据你的情况目前建议你去消化内科看看做个病理组织活检看看你的具体情况在决定是不是要手术但是一旦确诊就要考虑手术的长期的发展就很容易成胃癌一般术后多少会影响消化功能这个因人而异。
慢性胃炎养生粥
慢性胃炎通常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一般仅见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常因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引发或加重。故生活调理对慢性胃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河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牛学恩教授在这里向大家推荐几款简单易做的养生粥,以供参考。
良姜粥 高良姜(又称洋姜)15g研末,粳米100g,高良姜加水2000ml煎至1500ml,去渣下米煮粥。
吴茱萸粥 吴茱萸肉3g,葱白一段(长约10cm),粳米50g,先将米煮成粥,临熟时加入吴茱萸和葱白。
姜枣饮 生姜3片,法半夏6g,红枣2个,煎水饮用即可。
以上适用于脾胃虚寒型的慢性胃炎,症见疲倦乏力、上腹隐痛、食后饱胀、嗳气、大便溏薄及舌质淡胖者。
八宝粥 芡实、山药、茯苓、莲子、白扁豆、党参、白术、大米适量,煮粥即可。
山药粥 山药100g切碎,粳米100g,文火煮粥,一日分服。适用于阴液不足的慢性胃炎。
红枣枸杞粥 红枣、枸杞、粳米适量,煮粥每日服用一次。症见胃脘隐隐作痛、疲倦乏力、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者。
慢性胃炎与胃口有关
慢性浅表性胃炎又称慢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类型,临床检出率达80%~90%。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否需要治疗,还应根据有无症状来决定。对于只是体检胃镜报告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而本身无任何症状的人而言,无须治疗。假如有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反酸或恶心呕吐等症状,则需要对症治疗。
此病会出现饱胀、恶心、呕吐的人,可服用多酶片、多种益生菌制剂等;伴有胆汁反流的人,除了应用胃动力药(如吗丁啉)以防胆汁反流外,还应使用一些中和胆汁的药物,如铝碳酸镁咀嚼片;胃痉挛者可用颠茄片、654-2以解痉止痛;而有反酸、腹痛的人,则可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来治疗。
慢性胃炎与胃口有关
慢性胃炎并非整个胃都发炎,准确地说应该是胃的黏膜层发生了炎症。早期的病变比较表浅(浅表性胃炎),长期发展下去,病变继续深入,损害到黏膜内的胃分泌腺体(萎缩性胃炎),但病变仍在黏膜层。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疼痛不适和饱胀,其特点是饭后这些症状加重,空腹时反而舒服,此外嗳气、吐酸、食欲不振、乏力也较多见,上消化道出血亦不可忽视。
慢性胃炎的分类多沿用我国消化内镜学会制定的标准,分为浅表性胃炎(含出血性、糜烂性、疣状等特殊类型)与萎缩性胃炎两大类,多以胃镜所见做诊断,其实诊断的金标准应该是黏膜的病理诊断。
预防慢性胃炎发生应做到这几点
1、尽量避免浓茶、咖啡、吸烟、酗酒等刺激,以防损伤胃黏膜屏障和减少胃功能紊乱。
2、尽量避免生冷、辛辣、油腻、过咸的食物。在饮食上应掌握四原则:饮食宜温、宜软、宜少(八成饱)、宜缓(细嚼慢咽)。河北医科大学中医院消化内科郭喜军
3、保持精神愉快,心情开朗,特别在进食时不要生气发怒,或抑郁,这些精神因素均能影响胃的运动及分泌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和胃炎。
4、严格按照医嘱,按规定服用某些药物,因为有些药物,如阿斯匹林、保太松、消炎痛、激素、抗生素等药,常可引起胃黏膜损伤,引起胃炎发生。
5、对急性胃炎,一定要努力彻底治疗,同时找出发病原因,防止再发,这样可以使这些病变不演变或并发慢性胃炎。
6、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鼻窦炎、咽喉炎等),口腔疾病(龉齿、牙龈炎及牙槽脓肿等)。并勿将痰液、鼻涕等下咽入胃,这些分泌物常带有细菌,可以在胃粘膜屏障低下时导致慢性胃炎。
7、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劳逸结合,加强胃肠的运动功能。
食欲不振的原因
1.消化类疾病
如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液分泌功能下降、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等,都会造成食欲不振。除了食欲不振,还出现胃痛、胃烧灼样或反酸等,看消化内科是首选,让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如胃镜、血生化、血常规、B超等,明确诊断后再对症治疗。
2.精神疾病
食欲是由脑部来控制,生活工作压力大,睡眠不好,都会对食欲有影响。厌食症就是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这类患者因怕胖、心情低落而过分节食、拒食,造成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甚至拒绝维持最低体重,属于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要去精神科就诊。
溃疡性胃炎会出现哪些症状?
1、上腹部疼痛:表现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进食可缓解,也有患者常出现午夜胃痛,并会痛醒。
2、泛酸: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反复将大量不含有食物的酸性胃液反流上来。
3、体重变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由于频繁进食以缓解疼痛,体重就会增加,然而发生慢性十二指肠梗阻(消化内科)时,体重则会减轻。
4、结肠症状:不少患者伴有肠易激综合征(消化内科)。这些患者可表现为便秘(消化内科)和左下腹痛(消化内科 肾内科 妇科)。疼痛呈持续性或绞痛性,排便后会缓解。
喝水胃不舒服怎么办
如果喝水多后出现胃不舒服,考虑是有慢性胃炎引起的症状。建议平时注意饮食,少食多餐,规律饮食,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能吃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如果症状无好转,就去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做胃镜检查一下,明确诊断后再选择合适的药物对症治疗。
幽门螺杆菌首次根治很重要
如首次根除不成功,由于抗生素耐药的原因,再次根除的成功率将大大降低
随着胃癌成为中国第二大常见癌症,正确防治胃癌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幽门螺杆菌感染使胃癌的患病危险增加了2.7~12倍,同时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与溃疡学组组长、南昌大学附一医院消化内科吕农华教授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世界性的问题,在中国,每两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人感染幽门螺杆菌。目前,由于不规范的治疗,导致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三联疗法的根除率日趋下降,所以正确认识幽门螺杆菌感染、规范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治疗尤为重要。”
治疗:
胃癌高危人群需根除
检测出幽门螺杆菌后,医生对于是否需要立刻着手进行根治却有不同见解。对此,宝鸡市渭滨区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教授指出,目前全球已有超过40%的胃癌患者来自中国,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已被证实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临床研究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胃癌发生风险约39%。根据我国第四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如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又同时伴有消化性溃疡(不论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史)、胃MALT淋巴瘤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 、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胃癌家族史等,应尽早进行根除治疗。“我们呼吁这部分高危人群尽早确诊,尽早根治,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鱼刺卡在喉咙怎么办 后消化科
如五官科医生不能取出可转消化内科,内镜医生会用各种各样的器械可在胃镜的直视下将异物取出。少数有慢性病、食管合并症或胃镜不能取出异物者需住院治疗,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如何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
如何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
慢性胃炎常指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前者一般不会癌变,后者的癌变率约为6~10%。防治慢性胃炎癌变主要是指防治萎缩性胃炎癌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的不适症状有上腹隐痛,进食后加重,可伴食欲不振、反酸、嗳气等。依靠胃镜检查并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可确诊。临床工
作中接诊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有以下4种类型:第一类:由于害怕进行胃镜检查或其它原因,尽管已患萎缩性胃炎,但未确诊,病人自己不知道。第二类:虽然在医院通过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但病人认为是一般胃炎,治疗不积极,也不复查,更不知道有可能癌变。第三类:知道部分萎缩性胃炎可以癌变,因而产生恐惧感,不论病情轻重,强烈要求手术切除。第四类:积极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这类病人约占1/4左右。所以,多数患有萎缩性胃炎的病人缺乏防治的一般知识。
根据胃镜下所见和取胃粘膜病理组织检查,将萎缩性胃炎分为轻、中、重三度,如发现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又称异型增生)也分为轻、中、重三度。一般而言,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化生,短时间内是不会发生胃癌的。中、重度萎缩性胃炎注意定期复查。伴重度肠上皮化生或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需要结合临床,注意跟踪复查,决定是否手术。少部分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是一个慢性的过程。所以,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最好从以下几方面正确对待:
(1)积极治疗慢性胃炎,促进腺体恢复,防止发生进一步萎缩。
(2)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一般半年至1年复查1次胃镜,并取活检。
(3)减少各种刺激物,如烟、酒、辛辣食品等。不要暴饮暴食,不吃霉变食物,少食盐腌、熏制、油炸食品。
(4)情绪乐观,正确对待疾病。
(5)长期胃部不适的病人,特别是45岁以上者最好做胃镜检查,以确定胃炎轻重及类型,萎缩性胃炎患者应观察有无恶变。
(6)手术治疗一定要经消化专科医生会诊后与外科医生共同决定。
(7)如果定期复查,即使发现早期胃癌,手术效果也是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