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缺铁性贫血如何鉴别诊断

小儿缺铁性贫血如何鉴别诊断

1、地中海贫血

有家族史,地区性比较明显,特殊面容,肝脾明显肿大,血涂片可见靶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A2及F增高,或出现血红蛋白H或Bart's等,血清铁增高,骨髓中铁粒幼细胞增多。

2、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表现为发作性苍白,无力,咳嗽,痰中可见血,痰和胃液中可找到含铁血黄素细胞,网织红细胞增高,X线胸片肺野中可见网点状阴阴影。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骨髓涂片中细胞外铁明显增加,中、晚幼红细胞的核周围可见铁颗粒呈环状排列,血清铁增高,用铁治疗无效,有些病人用维生素B6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的危害

1.导致缺铁性贫血

对于育龄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影响非常严重,重度缺铁性贫血可增加儿童和母亲的死亡率。

2.损害智力发育

婴幼儿处在脑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时若出现铁缺乏,会造成不可逆的脑发育损伤。

3.损害听觉传导通路

影响婴幼儿的注意力、学习力和记忆力,同时耐力下降,对刺激的应答反应也会减弱。

4.影响机体免疫和抗感染能力

以上就是小儿缺铁性贫血会对孩子造成的严重伤害,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和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工作,不能让孩子受到这样委屈。

缺铁性贫血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1、血象 轻度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重度贫血为 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28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30%,血片中红细胞大小不一,小者多见,形态不规则,出现少数椭圆形,靶形和不规则形红细胞,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甚至变成狭窄环 状,网织红细胞多数正常,急性失血时可暂时升高。

2、骨髓象 骨髓显示细胞增生活跃,主要为幼红细胞增多,幼红细胞体积较小,胞浆发育不平衡。

3、血清铁 血清铁明显降低。

4、红细胞原卟啉 因缺铁而血红素合成减少,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游离原卟啉500μg /L(正常200~400μg /L)。

5、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红蛋白(Hb)男性 小于120g/L,女性小于110g/L;MCV小于80fl,MCH小于26pg,MCHC小于0.31。

6、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及临床表现。

7、血清铁小于10.7μmol/L(60μg/dl),总铁结合力大于64.44 μgmol/L(360g/dl)。

8、运铁蛋白饱和度小于15%。

9、骨髓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小于15%。

10、胞游离原卟啉(FEB)大于0.9μmol/L(50g/dl)。

11、血清铁蛋白(SF)小于14μg/L。

12、铁剂治疗有效。

13、慢性感染性贫血。

14、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15、维生素B6反应性贫血。

16、地中海贫血。

仔细询问及分析病史,加上体格检查可以得到诊断缺铁性贫血的线索,确定诊断还须有实验室证实,临床上将缺铁及缺铁性贫血分为:缺铁,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3个阶段,其诊断标准分别如下:

1、缺铁或称潜在缺铁 此时仅有体内储存铁的消耗,符合(1)再加上(2)或(3)中任何一条即可诊断。

(1)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2)血清铁蛋白<14μg/L。

(3)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10%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指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时为少,但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减少尚不明显,符合缺铁的诊断标准,同时有以下任何一条者即可诊断。

(1)转铁蛋白饱和度<15%。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µmol/L或>4.5g/gHb。

3、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减少明显,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诊断依据是:①符合缺铁及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诊断;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③铁剂治疗有效。

诊断评析:

(1)血清铁测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单独成为诊断缺铁的指标,应强调具备血清总铁结合力>64.44µmol/L(360µg/L),转 铁蛋白饱和度<15%,才能诊断为缺铁,单有血清铁降低,不能诊断为“缺铁”,因为不易与其他铁利用障碍引起的血清铁降低(如慢性病贫血)相鉴别, 同样如总铁结合力<64.44µmol/L(360µg/L),转铁蛋白饱和度>15%,不能诊断为“缺铁”。

(2)过去认为骨髓铁染色示骨髓可染铁消失是诊断缺铁的“金标准”:自20世纪70年代采用放免法测定铁蛋白后,很少再用,因为骨髓铁染色法要求制 作条件高,且常受不同部位骨髓取材结果不一致的影响,故在临床上血清铁蛋白测定已代替骨髓铁染色法成为诊断缺铁的“金标准”,目前认为血清铁蛋白 1µg/L约等于100mg的铁贮存量。

(3)临床上不少缺铁性贫血患者常与各种慢性疾病(包括炎症,肿瘤和感染)合并存在:血清铁蛋白水平受慢性疾病的影响会有增高,对慢性疾病患者伴缺 铁时血清铁蛋白的标准尚未统一(有的文献认为应大于60~140µg/L),对这类患者除仔细分析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外,最好进一步测转铁蛋白受体(缺 铁时应该增加)或红细胞铁蛋白(<5µg/ml细胞为缺铁)。

鉴别诊断

主要与其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相鉴别。

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常有家族史,血片中可见多数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中可见胎儿血红蛋白(HbF)或血红蛋白A2(HbA2)增加,患者的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骨髓可染铁均增多。

2、慢性病贫血 血清铁虽然降低,但总铁结合力不会增加或有降低,故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增加,血清铁蛋白常有增高,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数量减少,巨噬细胞内铁粒及含铁血黄素颗粒明显增多。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临床上不多见,好发于老年人,主要是由于铁利用障碍,常为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清铁增高而总铁结合力正常,故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骨髓中铁颗粒及铁粒幼细胞明显增多,可见到多数环状铁粒幼细胞,血清铁蛋白的水平也增高。

贫血诊断鉴别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贫血性质的指标,经常应用的是由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量计算出来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三项指标。

MCV增大,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增高,是溶血的指征,降低而伴有小细胞增多症,为缺铁性贫血,降低而伴有大细胞增多症,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综合MCV,MCH,MCHC三者的变化,可将贫血鉴别为低血素小红细胞性贫血及高色素大细胞性贫血(MCV增大,MCHC高于正常值)三种。

小儿缺铁性贫血病因

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婴儿时期,如果体内储存的铁被用尽而饮食中铁的含量不够,消化道对铁的吸收不足补充血容量和红细胞的增加,即可发生贫血,其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初生时机体铁的含量与贫血的关系。

正常新生儿血容量约为85ml/kg,血红蛋白约190g/L,新生儿期体内总铁量的75%以上在血红蛋白中,约15%~20%储存在网状内皮系统,合成肌红蛋白的量很少,酶中的铁不过数毫克,因此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血容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血容量与体重成正比,倒举一个3.3kg的新生儿与一个1.5kg的早产婴比较,其体内总铁量相差120mg。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病,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通常血色素低于12克/分升(dl)可考虑为小儿缺铁性贫血。小儿缺铁性贫血低于9克为轻度,低于6克为中度,低于3克为重度。

一般城市儿童即使缺铁也是在10克至12克血色素,基本上是由于饮食不均衡所造成的,数值不会有太大偏差。当出现这种情况,只要合理地调节孩子的饮食就可以让宝宝的指标正常。专家建议1岁以上的孩子,多吃绿色蔬菜、瘦肉(牛、羊、猪),如果孩子出现中度、重度的时候就应该到医院看医生了。

缺铁性贫血如何鉴别诊断

1.地中海贫血

有家族史,血片可见大量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A2增加,血清铁蛋白及骨髓可染铁增加。

2.慢性炎症性贫血

总铁结合力正常或降低,血清铁蛋白增高。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血清铁与铁蛋白增多,总铁结合力降低。

宝宝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生理需要量增加、饮食中缺铁、铁丢失过多及其它原因:如母亲妊娠期有缺铁性贫血、小儿长期腹泻等。当小儿出现烦躁不安、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不爱活动、反应减慢、食欲减退及异食癖等现象时,就有可能缺铁了。一旦发觉口唇、口腔粘膜、甲床、手掌、足底变得苍白,则肯定有贫血。患缺铁性贫血的小儿,血红蛋白往往下降,红细胞讦数尚正常或稍低,在1000毫升血中血红蛋白小于100~90克为轻度贫血,小于90~60克为中度贫血、小于60克为重度贫血。一旦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时,即要给予治疗,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和补充铁剂。家庭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

宝宝缺铁性贫血怎样办?

(1)积极预防缺铁性贫血。在孕妇妊娠35周以后,每天口服硫酸亚铁2次,每次0.3克,同服维生素c0.1克,有防止婴儿早期发生缺铁性贫血的作用。婴儿要及时添加辅食,幼儿要防止偏食。目前我国有铁强化的奶粉、糖果、饮料及饼干等,可供各期儿童选用。

(2)如患儿缺铁性贫血喂养不当,且贫血为轻度者,可通过饮食疗法来纠正。食品中含铁量最高的为黑木耳、海带、动物血液和肝脏,其次为肉类、豆类、蛋类和绿叶蔬菜,乳类中含铁量少。蛋黄中含铁量也不少,但其铁质常与含磷的有机物紧密结合,使铁的吸收率仅为3%。豆类、玉米类吸收率可达5%~10%。而动物血、肝脏、瘦肉和鱼类不仅含铁丰富,而且吸收经高达11%~22%,是补充铁剂的良好来源。母乳铁含量虽不多,但吸收率高达50%。因此要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3)对中度以上贫血则需药物治疗。常用硫酸亚铁和富马酸铁等,后者较前者含铁量高,且易吸收。硫酸亚铁每日每公斤体重30毫克、富马酸铁每日每公斤体重20毫克,分3次服用。此量可达到最好的吸收程度,超过此量时吸收下降,反而增加对胃粘膜的刺激。另外,还有一些含铁糖浆制剂也可选用,如铁维隆、富血铁干糖浆、富血康等。铁剂治疗3~4周,贫血即可得到纠正。一般用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维持一个月左右。

相关推荐

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1.慢性溶血的鉴别诊断 (1)急性黄疸型肝炎:肝大、肝痛及消化道症状较显著,血清转氨酶升高,血清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增高,尿中胆红素阳性,而无贫血,也无网织红细胞增高及血红蛋白尿。 (2)肌红蛋白尿:多由外伤致大量肌损伤引起,尿呈红色,但血浆颜色不变,分光光度计或电泳法检测可加以区别。 (3)急性失血:主要是大量内出血时需要鉴别。常见于胃肠道、宫外孕出血。患者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下降明显,而黄疸比较轻,也无血红蛋白尿,血容量减少及内出血的局部症状明显。 2.慢性溶血的鉴别诊断 (1)先天性胆红素代谢缺陷疾病:

小儿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1、使用铁剂治疗是常用的治疗办法。口服铁剂后12~24小时后,细胞内含铁的酶恢复,症状好转,烦躁等精神症状减轻,食欲增进。36~48小时后,骨髓出现红细胞系统增生现象。48~72小时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4~11日达高峰。血红蛋白也同时迅速上升,治疗3~4周后贫血被纠正。心脏杂音于 2~3周后减轻或消失,脾脏逐渐缩小。用药1~3月,储存铁达到正常值。而对于不能耐受口服铁剂、腹泻严重而贫血又较重的病儿,可以注射铁剂。注射铁剂后局部可产生疼痛和荨麻疹,还可能出现发热、关节痛、头痛或局部淋巴结肿大等,还可能会

小儿缺铁性贫血常见症状

发病多在6个月至3岁,大多起病缓慢。 1.一般表现: 出现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皮肤及粘膜苍白,最为明显的是口唇、口腔粘膜、甲床和手掌。 2.造血器官的表现: 常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轻度肿大。 年龄越小,贫血越严重,病程越久,此症状越明显,但很少出现超过中度的肿大。 3.神经精神变化 轻者出现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慢。 婴幼儿可出现呼吸暂停现象(breath bolding spells)。学龄儿童在课堂上表现行为异常如乱闹、不停的小动作等。 4.对代

如何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时,除了出现贫血的一般症状外,有些孩子还出现所谓“异食癖”,也就是孩子特别爱吃一些奇怪的东西,如吃树皮、沙土、报纸、生大米、面粉等。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并不难,治疗效果也很好。只要按医生嘱咐合理服用铁剂、祛除引起缺铁的病因,此病不久就会痊愈。但对缺铁性贫血,最重要的还是预防,尤其要做好婴幼儿的合理喂养及定期健康检查。 我们人体所需的铁主要靠食物供给,食品中含铁最高的是黑木耳、海带,但植物中的铁不易吸收;而动物的血、肝脏和肉类、豆类及蛋类中的铁较容易吸收。用铁锅作饭炒菜也能得到一定量的无机铁盐。 小

地中海贫血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合阳性家族史,一般可作出诊断。有条件时、可作基因诊断。本病须与下列疾病鉴别。 1.缺铁性贫血 轻型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表现和红细胞的形态改变与缺铁性贫血有相似之处,故易被误诊。但缺铁性贫血常有缺铁诱因,血清铁蛋白含量减低,骨髓外铁粒幼红细胞减少,红细胞游离原叶琳升高,铁剂治疗有效等可资鉴别。 2.传染性肝炎或肝硬化 因HbH病贫血较轻,还伴有肝脾肿大、黄疽,少数病例还可有肝功能损害,故易被误诊为黄疽型肝炎或肝硬化。但通过病史询问、家族调查以及红细胞形态观察、血红蛋白电泳检查即可鉴别

地中海贫血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合阳性家族史,一般可作出诊断。有条件时、可作基因诊断。本病须与下列疾病鉴别。 1、缺铁性贫血 轻型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表现和红细胞的形态改变与缺铁性贫血有相似之处,故易被误诊。但缺铁性贫血常有缺铁诱因,血清铁蛋白含量减低,骨髓外铁粒幼红细胞减少,红细胞游离原叶琳升高,铁剂治疗有效等可资鉴别。 2、传染性肝炎或肝硬化 因HbH病贫血较轻,还伴有肝脾肿大、黄疽,少数病例还可有肝功能损害,故易被误诊为黄疽型肝炎或肝硬化。但通过病史询问、家族调查以及红细胞形态观察、血红蛋白电泳检查即可鉴别

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要怎么护理

虽然缺铁性贫血对于女性而言非常常见,而且只要身体调理好,缺铁性贫血就不会有很大的危害,但是,如果小儿由于饮食等因素,而出现了缺铁性贫血的问题,那么就会影响到小儿的发育,甚至让小儿更容易患上其他疾病,我们要注意对小儿进行身体护理。 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要怎么护理 (一)合理喂养 及时给出生3~5个月的婴儿添加辅食,多食富含铁又易吸收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肝、动物血、大豆、黑木耳、香菇、紫菜、菠菜等。食品种类要多样化,不可养成偏食习惯,并少吃厚味荤腥,生冷粘腻之物。教育小儿养成爱吃新鲜蔬菜的习惯。乳食要定时、定量

小孩掉头发是怎么回事 某些疾病引起

一些疾病也可能会引起小孩掉头发,如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缺铁性贫血等);营养不良;维生素A中毒。如果是这些疾病引起的脱发,通常还伴有其它症状,应请医生鉴别诊断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病,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通常血色素低于12克/分升(dl)可考虑为小儿缺铁性贫血小儿缺铁性贫血低于9克为轻度,低于6克为中度,低于3克为重度。 一般城市儿童即使缺铁也是在10克至12克血色素,基本上是由于饮食不均衡所造成的,数值不会有太大偏差。当出现这种情况,只要合理地调节孩子的饮食就可以让宝宝的指标正常。专家建议1岁以上的孩子,多吃绿色蔬菜、瘦肉(牛、羊、猪),如果孩子出现中度、重度的时候就应该到医院看医生了。 儿科专家崔玉涛认为,判断孩子是否贫血,首先应通过静脉血检测

怎样判断是否贫血

贫血本身,仅用血红蛋白测定即可确诊,但查明贫血的原因,既十分重要也不容易,切忌将贫血当作病因或视为一独立的疾病。在诊断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病史 详细询问有无疲乏、肌肉无力、头痛、眩晕、晕厥、心悸、呼吸困难;有无出血史、呕血、黑便、深咖啡色尿;在妇女中有无月经过多,妊娠、生育(或流产)和哺乳情况;有无营养缺乏或偏食情况;工种和生活环境中有无与化学毒物或放射物质接触;起病前有无服用能引起贫血的药物;有无提示有慢性炎症、感染、肾病、肝病、恶性肿瘤、胶原性疾病、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疾病的症状;家族中有无地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