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路边黄治疗细菌性痢疾的方法是什么
用路边黄治疗细菌性痢疾的方法是什么
采用路边黄15克。用法:上药掺人适量红糖水煮内服,每日3次。备注:此方为民间常用秘方。服药期间忌生 冷、蛋类食物。
痢疾吃什么食物好 苋菜拌蒜泥
食材:咸菜100g,大蒜3个
制法:咸菜洗净切段,大蒜去皮捣成泥,铁锅烧热倒入食油,即将显才放入旺火炒熟,加入蒜泥,食盐等翻炒即成。
功效:苋菜拌蒜泥有益气补血,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辅助治疗细菌性痢疾。
黄连能治痘痘吗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是毛茛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味苦,性寒,属于中药的「清热药」,可降火气。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连确实可对抗多种细菌,中医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皮肤的相关疾病,也被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急性胃炎等疾病。
宝宝感染细菌性痢疾一定会发热吗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等病原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本病一般起病较急,多数患儿首先出现发热,以后出现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由于患儿的体质不同,感染细菌的数量及致病力也不同,所以小儿细菌性痢疾在临床的轻重程度有很大差别。
普通型急性细菌性痢疾初起多有发热,并可伴有发冷寒战,继之出现腹泻等症状。本型菌痢一般热势不致于过高,并且发热持续时间也不太长。经一般抗感染治疗及对症治疗,体温会很快下降,腹泻也会很快得以控制。 中毒型急性细菌性痢疾起病急骤,病势凶险,刚一发病即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可在短时间内出现休克、昏迷及抽搐,甚至发生呼吸衰竭。本型菌痢病情重,死亡率高,必须及时进行抢救治疗。由于体温过高,容易引起惊厥,加重脑缺氧及水肿,应积极用退热药和物理降温。如体温不降并伴有反复惊厥者,可采用亚冬眠疗法。
轻型急性细菌性痢疾一般全身症状和肠道症状均较轻,不发热或仅有轻微发热,腹泻症状亦不太重。经适当治疗很快即可好转。
慢性细菌性痢疾一般没有发热及其他全身症状,仅表现为长期反复腹泻等肠道症状。
就一般情况而言,宝宝感染了细菌性痢疾大部分会有发热的表现,不过发热的程度会有所不同。通常病情的轻重跟发热的程序是呈正比的。可是并不是说细菌性痢疾就一定会伴有发热的症状,比方说慢性菌痢或是一般轻度的菌痢就往往不会有发热的症状。
黄连素的功效与作用 抗菌治痢疾
黄连素能对抗病原微生物,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和肠胃炎,副作用比其他药物小很多。
紫参汤的作用
1.治吐血不止,紫参、人参、阿胶炒等份,为末,乌梅汤服一钱。一方去人参,加甘草,以糯米汤服。
2.治面上酒刺,五参丸,用紫参、丹参、人参、苦参、沙参各一两,为末,胡桃仁杵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下.[普济方]
3.拳参治疗细菌性痢疾及肠炎:用拳参制成片剂,每片含药0.3g。每次4片,日服3次,治疗菌痢,平均服药6.6天。也有用拳参1两,水煎服,每天1一2次。治疗细菌性痢疾,有一定效果。[中药大辞典.上海:
4.紫参汤治疗急慢性肝炎:取紫参(唇形科自主紫参的全草,《纲目》名“石见穿”)2两,或加糯米稻草1两,水煎两次,煎液合并加红糖半两,两次分服(儿童减半).
5。拳参粉治疗肺结核:取拳参洗净晒干粉碎,加淀粉调匀压成0。3g的片剂可治肺结核。成人每次4—6片,每日3次。
普洱茶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消炎杀菌
普洱茶除了具有养生保健作用,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消炎杀菌作用,因为普洱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生物碱等,进入人体之后,可以治疗细菌性痢疾,对于人体的健康是具有一定好处的,在生活中很受欢迎。
小儿细菌性痢疾是怎么回事
1.病原
为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需氧、无鞭毛、不能运动、无荚膜、不形成芽孢的杆菌。长约1~3µm;水中可生存5~9天,食物中可生存10天,对阳光极敏感,经照射30min即死亡;在60%时10min,在100℃即刻即可将其杀灭。在低温潮湿的地方,可生存几个月。在蔬菜、瓜果、食品及被污染的物品上可生存1~2周。采用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漂白粉、过氧乙酸、石灰乳、来苏水均可将其杀灭。在37%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应用去氧胆酸盐SS培养基和伊红亚甲蓝培养基可获纯培养。用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阳性率较高。
2.分群
根据菌体O抗原的结构不同,可分为A、B、C、D 4个群,群内又分为47个血清型(包括亚型):
(1)A群:志贺痢疾杆菌(Shigella),此群对甘露醇不发酵,无鸟氨酸脱羧酶,与其他各群无血清学联系。此群有1~12个血清型。A群1型为志贺菌,2型为施密次菌(Schmitz),其余为副志贺痢疾杆菌。
(2)B群:福氏痢疾杆菌(Flexner),发酵甘露醇,无鸟氨酸脱羧酶,各型间有交叉凝集。已有13个血清型(包括亚型和变种)。
(3)C群:为鲍痢疾杆菌(Boydii),发酵甘露醇,有鸟氨酸脱羧酶,各型间无交叉凝集。有1~18个血清型。
(4)D群:宋内痢疾杆菌(Sonne),发酵甘露醇,有鸟氨酸脱羧酶,迟缓发酵乳糖。仅有1个血清型。但近年来按其发酵乳糖的能力可分2株,依其产生大肠菌素的能力又可分16个型。
3.流行菌
志贺菌属菌群较多,20世纪40年代以前A群为主要流行菌,在60年代初期几乎消声灭迹,但在1969~1970年突然在中美洲暴发流行,1972~1978年在南亚孟加拉国连年发生流行,继之,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缅甸、泰国等受侵。B群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发展中国家占优势。D群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许多发达国家中跃居首位,占95%以上。1984年我国14省市收集的2274株痢疾菌株中,B群占65.8%,其次是D群占25.1%,A1群和C群分别占8.3%和0.8%。B群和D群仍是1980~1992年间北京地区流行的主要菌株。在儿童中D群多于B群。1986~1988年7省妇幼卫生示范县5岁以下儿童检测出痢疾杆菌113株,以B群,福氏1、2型最常见占72.6%,其次是D群(宋内)占11.5%,A群(志贺)占5.3%;同期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检测出痢疾杆菌66株,D群(宋内)最常见占66.6%,B群(福氏)其次占28.8%,C群(鲍氏)占4.5%,未发现A群(志贺菌)。
4.有关耐药性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痢疾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渐增高,由于各地应用的抗菌药物不同,各地报道的耐药性亦有差异。1988年由首都儿科研究所牵头7省一市耐药性监测,显示对四环素耐药率达71.1%~83.6%,磺胺54.4%~74.8%,氯霉素33.9%~35.8%,呋喃唑酮(痢特灵)53.6%~100%,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49.1%~97.1%。以下抗生素保持较低耐药率,庆大霉素29.2%~32.9%,多黏菌素E 20%,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12.7%~5.2%,卡那霉素21.2%~33.6%,新霉素由于近年应用较少,耐药率已降至12.0%~17.9%。喹诺酮类药对肠道病原菌有较好效果。据北京302医院耐药试验结果,耐药率很低,吡哌酸3.9%~5.7%,诺氟沙星4.1%,依诺沙星(氟啶酸)0.7%~0.9%,环丙沙星为0。近年来由于应用较多,常用喹诺酮类药耐性有所增高,诺氟沙星耐药率上升为26.5%~39.5%,环丙沙星上升为9.8%~12%。对菌痢喹诺酮类药仍不失为首选药。对于痢疾小檗碱始终保持稳定的中度敏感。与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有协同与减少耐药性的作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有较好的敏感性。
大叶青的注意事项 消炎杀菌
大叶青茶有明显的杀菌消毒的作用,经常饮用大叶青能够有效杀灭口腔细菌,不仅能有效出去口腔异味,保护牙齿,而且连续服用其浓茶汁有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