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喝汤不吃肉有营养吗 煲汤时间决定汤的营养
只喝汤不吃肉有营养吗 煲汤时间决定汤的营养
汤的营养与煲汤的火候以及水量,以及煲汤时间是息息相关的,煲汤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长时间 加热会破坏煲汤菜肴中的维生素;加热1〜1.5小时后,汤的营养就会达到最高;此时的能耗和营养价值比例较佳。但是如果煲汤火候及水量控制得当,合理期限内煲汤时间越长其口感就越好。
喝汤不吃肉有营养吗 汤渣营养吸收好
喝汤不能够完全的吸收食材的营养,喝汤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是如果在喝汤的同时还吃点汤渣,营养的吸收就会更全面,因为经过了长时间炖煮的食材等,虽然口感不是很好,但是其中的肽类、氨基酸却更有利十人体的消化吸收。因此,除了吃流质的人以外,应提倡将汤与汤渣一起吃下去。
喝汤12个禁忌误区翻倍伤身惹病
俗话说,“吃肉不如喝汤”,肉汤的鲜味往往超过了肉的鲜味,人们由此而误认为肉的精华都跑到肉汤里去了,汤的营养比肉好。
营养师解析:
老火汤的鲜味,是因为经水煮后肉类中的一些含氮浸出物溶于汤内,但食物中的大部分蛋白质仍呈凝固状态留在肉里,而非溶于水中。煲2个小时以上的汤中,蛋白质含量也仅为肉中的5%左右,还有95%的营养成分留在“肉渣”中。
因此,只喝汤不吃肉,只是满足了口感而已,而大量的营养成分还是在肉渣里,如果吃肉不喝汤等于是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其实,经过长时间烧煮的汤,其“渣”口感虽不是最好,但其中的肽类、氨基酸更利于被人体消化吸收。
因此,除了只能吃流质的人以外,应提倡将汤与“渣”一起吃下去。
一些地区有煲“老火汤”的习惯,认为汤煲得越久越够火候,营养也越好。所以,“老火汤”往往一煲就几个小时。
营养师解析:
经过长时间的煲煮,许多营养素遭到破坏,煲的时间越长,蛋白质变性越厉害,维生素被破坏得越多。老火汤仅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溶出物、糖分和矿物质,只能说比白开水多一点点营养。煲老火汤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2小时以内为宜。
有些食物煲汤的时间甚至需要更短。比如鱼汤,鱼肉比较细嫩,煲汤时间不宜过长,只要汤烧到发白就可以了,再继续炖不但营养会被破坏,鱼肉也会变老、变粗,口味不佳。
有些人喜欢在汤里放人参等滋补药材,由于参类含有人参皂甙,煮的过久就会分解,失去补益价值,所以这种情况下,煲汤的最佳时间是40分钟。最后,如果汤里要放蔬菜,必须等汤煲好以后随放随吃,以减少维生素损失。
“汤越靓,营养越高”,其实并非如此。
营养师解析:
猪骨、鸡肉、鸭肉等肉类食品经水煮后,能释放出肌肽、嘌呤碱和氨基酸等物质,这些总称为“含氮浸出物”。很显然,越美味的汤,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等就越多,而长期摄入过多的“嘌呤”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后者是引起痛风病的罪魁祸首。
并非人人都能喝这些美味的老火汤,像痛风病人、糖尿病患者,因为嘌呤等含氮浸出物都要经过肝脏的加工而变成尿酸经肾脏排出体外,因而过多的“嘌呤”加重肝和肾脏的负担。汤的鲜美还与汤中浸出的油脂和糖分有关,这些都不利于糖尿病病情控制。
营养师解析:
这种观点其实是片面的,因为有的汤里头的食材反而更有保健养生的功能,不能一概而论。
营养师解析:
西餐的出菜顺序是先喝汤,再用主菜及副餐;中国菜则是把汤放在用餐最后。由于此时多已吃饱了,再喝汤容易导致营养过剩,造成肥胖;并且汤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所以先喝汤比最后喝汤,健康且有减重效果。
营养师解析:
人体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温度,在摄氏60度左右,超过此温度容易造成黏膜损伤,爱喝热汤会增加罹患食道癌风险。
建议:等汤稍凉再喝汤,较健康。
营养师解析:
快速喝汤,等到意识吃饱了,可能已吃过量,容易导致肥胖。应该慢速喝汤,不但可充分享受汤的味道,也给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充裕的时间,并且提前产生饱腹感,不容易发胖。
营养师解析:
如果汤的种类是高热量、高盐份、高嘌呤,则不能多饮,尤其是患有痛风、肾脏病及高血压的人,应避开喝这些汤。
营养师解析:
用汤泡饭,由于米饭泡软易吞,往往懒得咀嚼就快速吞咽,增加胃的消化负担,长期下来将引发胃病。
所以,吃汤泡饭是不利健康的。
营养师解析:
汤的营养价值较高,若是晚餐爱喝汤,距离睡觉时间近,非常容易导致发胖。午餐时喝汤,吸收的热量最少。
因此,为了防止发胖,不妨选择中午喝汤,而晚餐则不宜喝太多的汤。
营养师解析:
每种食品所含的营养素都是不全面的,即使是鲜味极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浓汤”,仍会缺少若干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
因此,提倡用几种动物与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汤,不但可使鲜味互相叠加,也使营养更全面。
“吃什么补什么,喝骨头汤补钙”,但事实并非如 此。骨头中的钙能溶解在汤里的量很低,10千克排骨熬成猪骨汤中的钙量还不足150毫克。
曾经有人检测过,一碗骨头汤大约含有2~3毫克钙。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钙计算,估计需要300~400碗骨头汤才可以满足人体钙的需要。
煲汤时间多久最有营养
煲汤往往选择富含蛋白质的动物原料,最好用牛、羊、猪骨和鸡、鸭骨等。其做法是:先把原料洗净,入锅后一次加足冷水,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持续20分钟,撇沫,加姜和料酒等调料,待水再沸后用中火保持沸腾3~4小时,使原料里的蛋白质更多地溶解,浓汤呈乳白色,冷却后能凝固可视为汤熬到家了。
很多人喜欢小火煲汤,而且一煲就是一整天,认为这样食物的营养才能充分地溶解到汤里。其实,这一做法并无科学依据。研究证明,煲汤时间适度加长确实有助于营养释放和吸收,但过长就会对营养成分造成一定的破坏了。
一般来说,煲汤的材料以肉类等含蛋白质较高的食物为主。蛋白质的主要成分为氨基酸类,如果加热时间过长,氨基酸遭到破坏,营养反而降低,同时还会使菜肴失去应有的鲜味。另外,食物中的维生素如果加热时间过长,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尤其是维生素C,遇热极易被破坏,煮20分钟后几乎所剩无几。所以,长时间煲汤后,虽然看上去汤很浓,其实随着汤中水分蒸发,也带走了丰富营养的精华。
那么,煲汤到底多长时间比较合适呢?研究中选取了3种有代表性的用来煲汤的食物:蹄膀、草鸡和老鸭。经过检测发现:蹄膀汤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半小时后逐渐升高,蛋白质加热1.5小时、脂肪加热45分钟可达最大值;鸡肉和鸭肉汤中的蛋白质在加热1小时后含量基本不变,脂肪含量在加热45分钟时升至最高。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加热1—1.5小时,这3种食物所煲出的汤营养价值达到最高,此后逐渐降低。
对于一般肉类来说,都可以遵循以上的原则。但也有些食物,煲汤的时间需要更短。比如鱼汤,鱼肉比较细嫩,煲汤时间不宜过长,只要汤烧到发白就可以了,再继续炖不但营养会被破坏,鱼肉也会变老、变粗,口味不佳。还有些人喜欢在汤里放人参等滋补药材,由于参类含有人参皂甙,煮的过久就会分解,失去补益价值,所以这种情况下,煲汤的最佳时间是40分钟。最后,如果汤里要放蔬菜,必须等汤煲好以后随放随吃,以减少维生素损失。
产后吃煲汤别只喝汤不吃渣
营养都在汤里?其实汤渣更营养
鸡汤、鱼汤、排骨汤,向来被人们视为营养佳品,产后新妈妈更是要天天煲汤喝。关于煲汤,很多人都认为营养都在汤里,因此一定要多喝汤,而汤渣则可吃可不吃,有的甚至直接把汤渣扔掉。真的是营养都在汤里吗?
关于煲汤‘营养’,我从不敢恭维。那些关于汤里‘精华’的说法,也没有站得住脚的证据。爱喝汤,没问题。常喝汤,没问题。但靠汤‘补’营养(如所谓‘骨头汤补钙’之类的说法)实在不靠谱。单纯喝汤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汤的营养在‘渣’(煲汤原料)里,因此,喝汤要吃‘渣’。
产妇既要喝汤也要吃“渣”
对于普通人来说,经常煲汤喝,那也不算白喝,因为鸡肉、排骨等煲出来的汤毕竟味道鲜美,让你享受了美味、满足了口感。但是对于新妈妈来说,经常煲汤喝,特别是只喝汤不吃“渣”,未必是好事。
就拿鸡汤来说,虽然经过了长期的煲汤过程,但是鸡汤里却只含有从鸡油、鸡皮、鸡肉与鸡骨头里溶解出来的水溶性小分子物质,除此之外,就是油和热量,嘌呤的含量也很大,从客观上讲,这样的鸡汤不仅不营养,还很容易让孕产妇们摄入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热量。
如果孕妇常喝这样的鸡汤,极不利于孕期控制体重,可能增加孕妇患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以及剖宫产、生巨大儿等风险。产妇早期下奶时,如果常喝这样的鸡汤,一方面可能导致乳腺管堵塞,另一方面会导致奶水脂肪含量高,新生儿不仅不容易消化吸收,还很容易腹泻。
汤食滋阴润燥禁忌12个误区反伤身
一、喝汤不吃渣
俗话说,“吃肉不如喝汤”,肉汤的鲜味往往超过了肉的鲜味,人们由此而误认为肉的精华都跑到肉汤里去了,汤的营养比肉好。
营养师解析:
老火汤的鲜味,是因为经水煮后肉类中的一些含氮浸出物溶于汤内,但食物中的大部分蛋白质仍呈凝固状态留在肉里,而非溶于水中。煲2个小时以上的汤中,蛋白质含量也仅为肉中的5%左右,还有95%的营养成分留在“肉渣”中。
因此,只喝汤不吃肉,只是满足了口感而已,而大量的营养成分还是在肉渣里,如果吃肉不喝汤等于是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其实,经过长时间烧煮的汤,其“渣”口感虽不是最好,但其中的肽类、氨基酸更利于被人体消化吸收。
因此,除了只能吃流质的人以外,应提倡将汤与“渣”一起吃下去。
二、煲汤越久越好
一些地区有煲“老火汤”的习惯,认为汤煲得越久越够火候,营养也越好。所以,“老火汤”往往一煲就几个小时。
营养师解析:
经过长时间的煲煮,许多营养素遭到破坏,煲的时间越长,蛋白质变性越厉害,维生素被破坏得越多。老火汤仅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溶出物、糖分和矿物质,只能说比白开水多一点点营养。煲老火汤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2小时以内为宜。
有些食物煲汤的时间甚至需要更短。比如鱼汤,鱼肉比较细嫩,煲汤时间不宜过长,只要汤烧到发白就可以了,再继续炖不但营养会被破坏,鱼肉也会变老、变粗,口味不佳。
有些人喜欢在汤里放人参等滋补药材,由于参类含有人参皂甙,煮的过久就会分解,失去补益价值,所以这种情况下,煲汤的最佳时间是40分钟。最后,如果汤里要放蔬菜,必须等汤煲好以后随放随吃,以减少维生素损失。
鸡汤会回奶吗 产妇喝鸡汤催奶有讲究
1 要尽量减少汤中脂肪,可以选择去皮公鸡或煲汤时撇去浮油。因为脂肪含量高会影响产妇食欲,还易导致乳腺管堵塞,不利于下奶,经常大量喝也会引起肥胖;
2 不要大量喝汤,特别是产后一周内,否则会增加产妇心、肾等脏器负担,还易导致乳汁淤滞,引起乳房胀痛,甚至急性乳腺炎;
3 虽然汤有营养,但营养主要在肉中,因此喝汤同时要吃肉。
煲鸭汤里面适合放什么食材
煲鸭汤里面适合放什么食材比较好?
主料:鸭子一只、火腿适量、笋若干(没有新鲜的冬笋,可以用袋装笋)、猴头菇、鸡腿菇、青菜、姜
调料:盐、黄酒
怎么煲鸭汤?
1.鸭子洗净,下开水中氽2-3分钟,将血末煮出来,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2.汤锅里加清水,加入姜块,烧开后,把鸭子、火腿、笋放进锅中,大火烧滚后加黄酒,转小火炖一小时
3.猴头菇和鸡腿菇洗净,切成比较大的块,放进汤锅里,加上盐,再煮5分钟,关火即可
4.青菜洗净后,在另外的锅子里烧开水氽一下,去掉菜的草腥味,再加到煮好的老鸭汤里 。
5.再煮5-10分钟,将青菜煮熟即可
煲鸭汤的小技巧:
(一)、“三煲四炖”
三煲:煲汤一般需要三小时。
四炖:炖汤需要四到六小时。
煲汤在烹制上并不很繁琐,但是需要的烹调时间很长,有些耗工夫。事实上煲汤很容易,只要原料调配合理,慢慢在火上煲着即可。注意:火不要过大,火候以汤沸腾程度为准。开锅后,小火慢煲,火候掌握在汤可以开着即可。
我国南方有煲汤习惯,总认为喝汤最有营养。为了孩子健康,妈妈会在给孩子添加辅食时不厌其烦地给孩子煲鱼汤、鸡汤、鸭汤、肉汤……以为汤里加了鸡,加了药材如淮山、桂圆、芡实等,还煲了2-3个小时,汤就很有营养了。其实,90%的营养还在肉渣里。要孩子获得营养,还得把肉吃了。如果孩子只喝汤、不吃肉就等于“丢了西瓜拣了芝麻”,把绝大部分营养素都丢失了。
要知道,煲汤时水温升高,动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遇热后发生蛋白质变性,就凝固在肉里,真正能溶到汤中的是少量蛋白质。有一句俗话叫“肉烂在锅里”。如果孩子能连汤带肉一起吃,煲汤不失为一种给孩子做辅食的方法。但孩子胃容量较小,如果大量喝汤就会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因此,希望让孩子通过喝汤获得这些动物性食物中的绝大部分蛋白质并没有在汤里。
另外,煲汤也要讲究方法。在用动物性食物做原料时,凉水下锅,水开后改成微火,长时间地炖汤,之后加盐等都是避免蛋白质过早凝固在肉里,让汤营养尽可能丰富的有效措施。
(二)、煲汤别超过一个半小时
很多妈妈给宝宝煲汤喝,小火一煲就是一整天,认为这样食物的营养才能充分地溶解到汤里。其实,这一做法并无科学依据。研究证明,煲汤时间适度加长确实有助于营养释放和吸收,但过长就会对营养成分造成一定的破坏了。
一般来说,煲汤的材料以肉类等含蛋白质较高的食物为主。蛋白质的主要成分为氨基酸类,如果加热时间过长,氨基酸遭到破坏,营养反而降低,同时还会使菜肴失去应有的鲜味。另外,食物中的维生素如果加热时间过长,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尤其是维生素C,遇热极易被破坏,煮20分钟后几乎所剩无几。所以,长时间煲汤后,虽然看上去汤很浓,其实随着汤中水分蒸发,也带走了丰富营养的精华。
那么,煲汤到底多长时间比较合适呢?
同济大学营养与保健食品研究所的专家曾专门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选取了3种有代表性的用来煲汤的食物:蹄膀、草鸡和老鸭。经过检测发现:蹄膀汤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半小时后逐渐升高,蛋白质加热1.5小时、脂肪加热45分钟可达最大值;鸡肉和鸭肉汤中的蛋白质在加热1小时后含量基本不变,脂肪含量在加热45分钟时升至最高。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加热1—1.5小时,这3种食物所煲出的汤营养价值达到最高,此后逐渐降低。
对于一般肉类来说,都可以遵循以上的原则。但也有些食物,煲汤的时间需要更短。比如鱼汤,鱼肉比较细嫩,煲汤时间不宜过长,只要汤烧到发白就可以了,再继续炖不但营养会被破坏,鱼肉也会变老、变粗,口味不佳。还有些人喜欢在汤里放人参等滋补药材,由于参类含有人参皂甙,煮的过久就会分解,失去补益价值,所以这种情况下,煲汤的最佳时间是40分钟。最后,如果汤里要放蔬菜,必须等汤煲好以后随放随吃,以减少维生素损失。
催乳吃老母鸡还是公鸡 产后喝鸡汤也要讲究
首先,要尽量减少汤中脂肪,可以选择去皮公鸡或煲汤时撇去浮油。因为脂肪含量高会影响产妇食欲,还易导致乳腺管堵塞,不利于下奶,经常大量喝也会引起肥胖。
其次,不要大量喝汤,特别是产后一周内,否则会增加产妇心、肾等脏器负担,还易导致乳汁淤滞,引起乳房胀痛,甚至急性乳腺炎。
第三,建议喝汤吃肉。虽然汤有营养,但营养主要在肉中,因此喝汤同时要吃肉。
喝汤的讲究
1.只喝汤不吃肉
煮了很久的老火汤,看起来很浓,其实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肉中!也就是说,不管煲汤的时间多长,肉类的营养也不能完全溶解在汤里。所以,不能只喝汤不吃肉噢!
2.趁热喝汤
平常吃饭的时候大家总喜欢说“趁热吃”,所以喝汤的时候也喜欢趁热喝,认为这样热汤更暖身更有营养。其实这是错误的,人的口腔、食道和胃粘膜最高能忍受的温度在60摄氏度左右,超过这个温度就容易引起黏膜损伤。所以,大家以后喝汤不要趁着很热的时候就喝,出锅以后多吹凉一点儿,不烫口再喝为好。喝50℃以下的汤更适宜。
3.喜欢汤泡饭
以前肠胃不舒服的时候,想吃点容易消化的食物,就经常用汤泡饭。想着汤把米饭泡软了,这样吃下去就没有负担了。但后来才发现,这是错误的认知。将饭泡在汤里,虽然是变软了,可是吃的时候往往没有嚼碎就进入胃了,这反而会加重肠胃的负担。时间长了,就很容易得胃病。但是,汤泡饭本身是没有什么不妥的,所以偶尔吃一两次是没问题的。
4.爱喝独味汤
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都不够全面,即使是富含氨基酸的“浓汤”,也还是会缺少人体所需的其他营养物质。所以煲汤的时候,多下一些汤料,最好是荤素搭配。不但可使鲜味互相叠加,也使营养更全面。比如常见的莲藕排骨汤,莲藕具有健脾开胃的功效,配以滋阴润燥、补中益气的猪排骨。素荤搭配食用,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鲜味叠加,喝起来也更可口。
煲汤应该加多少水
这一步是煲汤的关键。每次加水量的不同,会导致汤的色泽和味道都大不相同。原料与水的比例以1:1.5的时候为最佳。这个时候的汤水营养价值最高,色泽和味道也是超棒的。
煲汤用什么锅好
煲汤对锅也是比较讲究的,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煲汤最好是选择质地细腻的砂锅。因为劣质的砂锅含有少量铅,煮汤的时候容易溶解出来,长期喝对身体有害。所以煲汤还是建议选好一点儿的砂锅哦!
冷水下料还是热水下料
一般都是冷水下料比较好,因为太热的开水会让食物中的蛋白质迅速凝固,影响汤的营养和味道。但是不同的食材选择不同,比如说鲜肉炖汤的话,应该等汤烧开后再下肉;但是腌肉炖汤的话,在冷水的时候就可以下料了。
煲汤时间是不是越久越好
这是一个煲汤的误区,汤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氨基酸类,如果加热的时间过长,会产生新的物质,反而会破坏原有的营养。所以煲汤时间不宜过长,一般鱼汤大概1小时左右,鸡汤和排骨汤稍微久一点,控制在3小时左右为佳。
产后吃煲汤别只喝汤不吃渣
营养都在汤里?其实汤渣更营养
鸡汤、鱼汤、排骨汤,向来被人们视为营养佳品,产后新妈妈更是要天天煲汤喝。关于煲汤,很多人都认为营养都在汤里,因此一定要多喝汤,而汤渣则可吃可不吃,有的甚至直接把汤渣扔掉。真的是营养都在汤里吗?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于康曾在微博上指出:“关于煲汤‘营养’,我从不敢恭维。那些关于汤里‘精华’的说法,也没有站得住脚的证据。爱喝汤,没问题。常喝汤,没问题。但靠汤‘补’营养(如所谓‘骨头汤补钙’之类的说法)实在不靠谱。单纯喝汤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汤的营养在‘渣’(煲汤原料)里,因此,喝汤要吃‘渣’。”
产妇既要喝汤也要吃“渣”
对于普通人来说,经常煲汤喝,那也不算白喝,因为鸡肉、排骨等煲出来的汤毕竟味道鲜美,让你享受了美味、满足了口感。但是对于新妈妈来说,经常煲汤喝,特别是只喝汤不吃“渣”,未必是好事。
就拿鸡汤来说,虽然经过了长期的煲汤过程,但是鸡汤里却只含有从鸡油、鸡皮、鸡肉与鸡骨头里溶解出来的水溶性小分子物质,除此之外,就是油和热量,嘌呤的含量也很大,从客观上讲,这样的鸡汤不仅不营养,还很容易让孕产妇们摄入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热量。
如果孕妇常喝这样的鸡汤,极不利于孕期控制体重,可能增加孕妇患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以及剖宫产、生巨大儿等风险。产妇早期下奶时,如果常喝这样的鸡汤,一方面可能导致乳腺管堵塞,另一方面会导致奶水脂肪含量高,新生儿不仅不容易消化吸收,还很容易腹泻。
煲汤时间越长越没营养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煲汤时间越长,汤就越有营养”。那么,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针对这个说法,同济大学医学院营养与保健食品研究所进行了实验研究。他们选择了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煲菜,即蹄膀煲、草鸡煲、老鸭煲,通过检测发现:蹄膀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1小时后明显增高,之后逐渐降低;草鸡肉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0.5小时后逐渐升高,蛋白质加热1.5小时、脂肪加热0.75小时可达到最大值;鸭肉的蛋白质在加热1小时后含量基本不变,脂肪含量在加热45分钟时升至最高值。这三种煲汤中的营养并没有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有所增高。尤其是草鸡煲和老鸭煲,煲汤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所以无需长时间煲汤。
专家提醒说,长时间加热能破坏煲类菜肴中的维生素;加热1~1.5小时,即可获得比较理想的三种煲汤的营养峰值,此时的能耗和营养价值比例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