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预防好比治疗更有用
糖尿病足预防好比治疗更有用
预防糖尿病足饮食要控制
怎样才能预防糖尿病足呢?我认为糖尿病足整体预防包括以下几点:
1.饮食控制。忌食甜食,少食或不食煎炸食品,多食新鲜蔬菜,增加粗粮的摄入,提高膳食纤维的含量,例如适当多吃玉米、小米、燕麦片、全麦粉、苦荞麦以及豆粉类食物等。
2.适量运动。应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糖尿病患者除合理安排膳食、规律作息时间外,还应戒除嗜烟、嗜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对周围血管、神经的不良刺激,促使小血管痉挛而加重患肢缺血的程度。
4.无论如何要使空腹血糖控制在6.0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在8.0毫摩尔/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要低于6.5%,这样可使双足处于一个较为良好的代谢环境。
5.避免足部皮肤受损伤,任何时候均不应赤脚走路,光脚穿鞋及穿不合脚的鞋,以免足部皮肤损伤。若患有鸡眼、皮肤裂口应及时找医生治,就诊时应说明自己患有DM,不宜用鸡眼膏或胶布贴脚。对有足癖和甲沟感染者应格外注意,每次洗脚或洗澡后,在足趾间抹含有防腐剂的滑石粉。对有继发感染的足癣患者,应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脚,每天3次,待病情减轻后再用脚粉治疗和预防。
预防糖尿病足选鞋很重要
预防糖尿病足 选鞋穿鞋很重要
双脚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器官,也是容易被高血糖伤害的部位。美国糖尿病协会曾统计发现,约1/5糖尿病患者因双脚出问题而住院接受治疗,很多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截肢。可以说,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直接反映着血糖及足部护理的水平。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糖尿病患者截肢率下降了65%。专家介绍,一旦下肢血管循环受损,足部受影响最大。而且,患者如果不小心,哪怕足部有一个很小的伤口,也非常容易导致感染,肌肉发黑、坏死,甚至要截肢。而“国家糖尿病教育项目”为糖尿病患者以及内分泌科医生提出了全面的指导和要求,最大程度上预防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足是最常见的一种糖尿病并发症。在很多人印象中,寒冷季节是糖友们最该警惕糖尿病足发生的时候,但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夏季也成为糖尿病足的高发季节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专家说,夏季糖尿病足高发,问题常常出在鞋上。
专家介绍说,引起糖尿病足的原因一般与糖尿病血管和神经病变有关,因为下肢距离心脏较远,容易血供不足。当出现神经病变时,末梢神经被损害,感觉神经会受影响,下肢对疼痛的感觉就会丧失。
此外,足部常见的一些致病菌感染也是引起糖尿病足的一大原因。专家认为,糖尿病足在夏季高发,与糖友们爱穿凉鞋、拖鞋,不注意保护脚部,增加脚部意外受伤和感染的机会有关。
糖尿病患者双脚麻凉要高度警惕
一旦糖尿病足病发生,必须尽早给予专业化的治疗,强调早期、强调专业化,延误一天,病情均会迅速进展。
糖尿病患者双脚麻凉 要高度警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东北地区的糖尿病足病发病率逐年增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目前临床诊疗不规范,导致糖尿病足病患者致残率高、截肢率高、死亡率高、医疗费用高,已经成为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脚发凉、麻木、怕冷应警惕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患者在血管病变或神经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足部破溃、溃疡及坏疽。糖尿病足病发生前通常会有一些临床症状:如双脚发凉、怕冷、麻木、对冷热刺激不敏感、脚不怕疼、走路小腿酸疼或行走乏力等。这些临床症状通常提示糖尿病患者已经合并了血管病变或神经病变,在这个阶段,如果不小心脚碰破了、鞋子小挤脚了、睡热炕头脚烫着了、剪脚指甲出血了、鞋子里有沙子硌着了,那么糖尿病足病就发生了。所以,糖尿病患者应高度警惕,一旦出现上述现象,一定要到专科医生处就诊。
有效防治有三个基本原则
糖尿病足病的有效防治有三个基本原则:预防为主,专业化治疗和多学科合作。
预防为主:就是要及时发现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并加以纠正,使高危足不发生足溃疡。第一,注意血糖要达标,不能忽视血糖的控制;第二,尽量避免吸烟,少饮酒;第三,每年进行正规的并发症检查,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早期都是可治愈的;第四,一旦发现双脚麻凉及双腿乏力,及时诊治;第五,每日自我检查双脚,及早发现异常。
治疗强调早期和专业化
一旦糖尿病足病发生,必须尽早给予专业化的治疗,强调早期、强调专业化,延误一天,病情均会迅速进展。对于已发生足溃疡的糖尿病患者,及时的发现并进行专业化治疗能够使足部溃疡愈合。
对于已经发生严重足溃疡坏疽的病例,医生需要认真地全面评估病情,进行分类、分期,结合全身情况和足溃疡程度,多学科合作、中西医结合、综合处理,力求救命保肢,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需要糖尿病科、血管外科、骨科、中医科等多学科合作,才能完成促进溃疡愈合或避免截肢。
糖尿病患者怎样预防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大常见并发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本身糖尿病也没多么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而糖尿病足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生活中糖尿病患者更应该做好预防。万一不慎患上了糖尿病足也不要紧张,要正确的护理和治疗。那么糖尿病患者怎样预防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
糖尿病友平时预防糖尿病足,可通过按摸足部动脉拔动来感知。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反应很“迟钝”,不知冷热,没有痛感,不容易及早发现病变,尽管血管造影、磁共振、超声等能够发现病变的苗头,但这些检查确实要花费不少“银子”,有没有既省钱又方便的检查方法呢?今天我们教糖尿病友一招,给患者教了个窍门,摸摸足背的足背动脉,感觉搏动有无异常。这是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经过近几年对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触诊筛查总结出来的。
足背动脉的位置很好找,在内、外踝背侧连线上,两个肌腱之间,患者可以用双手食指施加相同压力,劲儿不要太大,找到后自己感觉一下脉搏跳动的强弱,如果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发生足部病变的可能性较大,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便发现病变。
糖尿病足溃疡
糖尿病足是因为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属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应该积极的预防,防止外伤,感染,积极治疗末梢神经病变.患者已经出现了糖尿病足,首先应该严格的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足进一步加重.出现溃烂应该清创,用双氧水消毒,防止感染,促进溃疡的愈合.关键是要控制血糖,否则很难治本.
糖尿病足分为哪些类型
糖尿病足一般发生在糖尿病史5年以上的糖友们身上,是目前最为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根据资料统计:70%的截肢手术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同时,糖尿病足治疗专家指出,85%的因糖尿病而导致的截肢手术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积极的教育和预防是有效降低糖尿病足截肢的关键。确实,糖尿病足是一种比较可怕的疾病。患者稍有不留神,就有可能会酿成大错,导致一些可怕的事情发生。专家指出,糖尿病足在临床上时可以分为以下类型的:
1.神经病变型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麻木,感觉缺失等。患者对温度、疼痛、压力等的保护觉减弱或者丧失,在有烫伤、异物、创伤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感觉缺失的足就会发生足部溃疡。
2.动脉缺血型糖尿病足。这类糖尿病足极易被误诊,导致的后果也最严重。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内容易形成血栓,并集结成斑块,造成下肢血管闭塞和下肢组织病变。而“足”离心脏最远,缺血现象最严重,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
3.神经病变和动脉缺血同时存在的混合型糖尿病足,此类病症临床最为常见。
糖尿病足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糖尿病足作为一种顽固性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也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对糖尿病足,既可以运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也可以从中医的角度采取相应措施。下面主要来谈谈糖尿病足的中医疗法。
中医强调从辩证的方面去看待疾病,讲究一种整体观念,主张无病先防治。对糖尿病足来说,中医主要是强调通过饮食和锻炼的合理配合,调节身体机能,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抵抗疾病的目的。
首先,从生活防治方面来说。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足患者应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时刻做到对足部进行合理的保护。比如,尽量避免接触危险的外部环境,避免足部受到伤害。在穿着上,鞋子和袜子等要合理地选择,一切以安全和健康为主。肥胖患者还应该考虑为足部减压,适当地减肥或者借助外部工具,让足部减轻压力。
其次,足部穴位疗法。对糖尿病足患者来说,对足部穴位进行按摩有不错的效果。中医认为,足部是百水之源、百树之根,汇集了人体很多关键的穴位。这些穴位能调节经络、和顺气血、清淤止痛,促进足部各项机能的恢复。糖尿病足患者,适当地运动脚踝关节和脚趾关节以及足底各穴位,对疾病的治疗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中医讲究辨证的方法和理论,强调一种整体观与局部观的有机结合。因此,对于糖尿病足,中医将之分为几个阶段和类型。在治疗方法和手段上,除了上述的方法,还有中药内服方法。根据不同的阶段和类型,中医会相应地采用不同用药,以达到消炎镇痛、排毒清疮的功效。
再次,就是中药泡洗疗法。上面提到中医的穴位和内服法,分别是从保健和全局辩证的角度来采用的措施。中医认为,不仅要重视糖尿病足患者的全局治疗,对足部的局部治疗也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因为足部病变万一发生,就会累及其他身体部位。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必须加强对病患部位的局部针对性治疗。根据患者的创伤面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地处方,用中药泡脚、涂抹、清洗溃疡面,以消除坏死细胞,清除毒素,改善足部供血状况。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的优势
糖尿病在当前社会中发病率极高,很多患者不重视早期治疗,拖延等待,病情不断加重,最终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之一。此病对患者的危害很大,诊治不及时足部容易发生溃烂,严重者需要截肢,因此需要大家足够重视。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较多,但临床中医药效果不错,深受大家青睐。下面为大家介绍下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的优势。
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中药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显着的疗效,逐渐被国内外医学专家认可并广泛应用。基于中医中药在防治糖尿病足溃疡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疗效,2012年,“糖尿病足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课题,这充分显示了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的地位及优势。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的优势有很多,中医药对治疗包括糖尿病足已有数千年的宝贵经验,早在《黄帝内经·灵枢》中的“痈疽篇“就有记载:“发于足趾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数千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经验经后人不断化裁、归结、优化,才形成今天的药方,具有整药使用、全面调治、复方配伍、君臣佐使、加快愈合、减少截肢等显着优势。
糖尿病足是开放性创伤的“重症病”,祖国传统中药对糖尿病足有显着疗效。中药治愈伤口(包括糖尿病足),无论针对大小伤、新旧伤、皮肤外伤、皮肤疮脓,均有其独特且显着的优势。
糖尿病足一定要及时治疗,越拖延越难治疗,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好日常护理,不要光脚走路,避免外伤引发足部感染,另外在修脚脚趾甲时要小心,不要伤到皮肤。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的优势确实很显著,建议患者可以采用中医治疗。
合理饮食远离糖尿病并发症
据《中华医学杂志》2007年7月10日报道,在我国,北方地区的糖尿病患者比南方地区更容易发生糖尿病足病,且发病年龄轻,糖尿病病程长,足病病情重。适当改变北方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效控制血糖、血脂,从而防止糖尿病人外周及大血管的病变,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
此研究报告刊登于《中华医学杂志》2007年第26期,题为“中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糖尿病足病危险因素分析”,第一作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零六医院王玉珍医师。
糖尿病人长期代谢异常会导致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由此引发足部出现溃疡、间歇性跛行等,我们称为糖尿病足,严重者需要截肢,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这一并发症的特点是:发生率较高(糖尿病程达10年以上的,40%会有患糖尿病足的风险);所需医疗费用高并可致残、致死。美国每年用于糖尿病人的费用约1000亿美金,而其中50%用于糖尿病足,美国因糖尿病足病截肢的患者,其平均住院天数为12天,超过了同期美国心肌梗死(6.9天)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9.9天)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我国的调查资料也显示,我国糖尿病足病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6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5万元人民币,与同期糖尿病人因其他原因入院的费用相比,高出26%。全世界每30秒就有一只脚因糖尿病而被截去。可见糖尿病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及社会都造成巨大的负担,是糖尿病患者应重点防治的并发症,因此,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为“糖尿病与足部护理”。
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足的发生,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足病学组组织了北京、武汉、哈尔滨、天津、广州、长春、南京、石家庄、长沙、汕头等7个省2个直辖市14所三级甲医院糖尿病专科合作,首次进行了关于中国糖尿病足患病特点地区差异的多中心调查。
研究者对2004年门诊和住院的糖尿病足及周围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调查,共有634例患者入选,按照长期居住地,以长江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地区,其中,北方地区349例、南方地区285例。结果显示,北方地区患者年龄轻,足病发病年龄早、病情重,局部溃疡更为严重;经济水平低(人均月收入低于 1000元者达50%以上);北方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糖类脂类代谢指标控制比南方地区差;并发冠心病及视网膜病变的比率高于南方;北方地区糖尿病足病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高于南方地区;从足溃疡的治疗结果看,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治愈率分别为19.1%和10.3%,截肢率分别为2.6%和 9.7%,说明北方糖尿病足患者的愈后明显差于南方。
以上结果可能与北方人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如北方气候较冷,饮食高糖、高脂较多,膳食纤维相对较少,喜烟酒等有关;同时,也与经济收入低,从而生活条件差、就医不足,难以即保证营养、又能较好地调节和控制饮食有关。这些最终势必导致北方地区患者长期血糖、血脂等控制差,从而导致糖尿病足病情重、愈后差,由此投入费用也就相应增高。
国外已有研究发现,糖尿病足病的发生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我国疆域辽阔,但国内尚无关于糖尿病足病地区差异的大规模、多中心调查,此次研究填补了这项空白。这项研究成果提示,在糖尿病足的防治中,北方地区的糖尿病患者经济水平低,长期血糖、血脂等控制差,需要特别关注,这样才能有效地在全国范围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