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一个月后该具备本领
宝宝出生一个月后该具备本领
看
婴儿的视力趋向于近视。他可以把视力集中于8至15英寸远的物体上。粗的线条和粗体黑白图案会吸引他的注意。将一个可移动物体放在婴儿床上方,让宝宝跟着看。他已可以转着头看你,并同时发挥他的模仿的天份来模仿你的面部表情。
听
宝宝很熟悉你的声音,您的声音会令他变得安静或更兴奋。在您为宝宝哺乳或换尿布时,或是给他洗澡时,摇他时,应给宝宝唱歌或对宝宝说话。您的语言是他最初的交流工具。您的宝宝会向您学习听和说。您还会发现婴儿喜欢听音乐;您可在白天和就寝时放些柔和的摇篮曲帮助他放松。
触
小宝宝对您的触摸有反应。利用哺乳、拥抱、摇晃的机会抚触,尤其是他哭闹时,能通过抚触让他知道您是在关心他。
打盹
在这前几周里,你的宝宝会整日睡呀,睡呀,睡呀。新生儿均匀每日睡觉要15至18小时。大都都象在打盹。虽然您很期望他能在夜里睡上一大觉,但绝不要对此抱一丝梦想,仅有能够的是,他在白日睡觉时刻一次超越3、4个钟头时叫醒他。
正餐
宝宝也期望有进餐时刻。若是您是本人哺乳,就两三个小时喂一次。若是他吃奶后一副称心如意的姿态,若是他尿量正常并坚持正常的成长曲线,就标明你的奶量满足。
若是宝宝是用奶瓶哺乳,也要三四个小时喂一次。开始他每次能吃2至4盎司,但他的进食量会逐步添加。
患乙肝的准妈妈产前要注意检查
第一、“大三阳”妈妈,在怀孕的第7、8、9个月,要分别注射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阻止孕妇宫内传播乙肝病毒给胎儿;待宝宝出生后,立即先注射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过一周后,再按第0、1、6个月免疫程序(出生后打第1针乙肝疫苗,1个月后打第2针乙肝疫苗,6个月后打第3针乙肝疫苗),分别于婴儿前臂三角肌部皮下或肌肉接种乙肝疫苗,每次0.5毫升。
第二、“小三阳”妈妈,宝宝出生后,立刻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可以使95%以上的新生儿免受上一代乙肝父母的传播。
第三、乙肝妈妈的宝宝一旦出生,必须及时按照“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另外,在新生儿出生满2个月、满7个月时,还要抽血查“两对半”和乙肝病毒DNA,了解宝宝的免疫是否成功。
乙肝妈妈产前要做哪些检查事项您记住了吗?为了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换乙肝的准妈妈产前一定要做好相关检查哦。
宝宝睡眠不好怎么办
1、适应宝宝的生理时钟
我们都知道在处于婴儿期的宝宝基本每天的状态就是出于在睡觉的时间,但是也是会出现睡眠不好的时候,在出现睡眠不好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要适应宝宝的生理时钟,不能可以改变睡眠时间。这才是培养正确的睡眠习惯的基本方法。
2、哺乳后不要马上睡觉
每个个都会有自己的生物钟,更何况是宝宝,在出生三个月之后,他的生物钟就更加的明显,但是在这个时期也很难培养独自睡觉的习惯。另外,哺乳后不要马上睡觉,因此哺乳后最好陪宝宝玩耍。
3、有规律地喂奶或睡觉
宝宝在婴儿时间每天必备的两件事情就是吃饭和睡觉,尤其是宝宝到了3个月后,每天睡14小时左右,其中有12小时在夜间睡觉。这时,夜间睡醒的次数逐渐减少,而且白天能睡两、三次午觉。在这个时期,妈妈就应该有规律地喂奶或者哄宝宝睡觉。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按时睡觉,而且夜间睡醒之前要充分地喂奶。
4、让宝宝感受白天
建议妈妈在白天的时候尽量保持家居明亮,例如把窗帘拉开,让阳光透入屋内,好让宝宝领略一下白天的感觉。
怀胎十月不同时期的胎教法
有许多研究表示,经过胎教的宝宝出生后情绪较稳定、适应力较强;对于陌生环境较易产生好奇心;记忆力较同年龄的小孩来得好;语言和活动能力发展早;且个性较活泼、喜欢与他人接触,种种优点让胎教越来越受重视,所以身为爸妈的你,也应该从现在开始重视胎教,以全面开发宝宝一生受用的智能与能力。
不同时期的胎教法
怀孕前的准备
“婚前健康检查”可了解男女双方的健康状况,同时能检验出遗传性疾病,为下一代的健康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准备怀孕前先要做好身心评估、生活环境的调整、并排除疾病及环境的危险性。
怀孕2~3个月
除心理准备外,需注意妈咪的饮食营养,多摄取新鲜的蔬菜水果、远离烟酒、避免各种感染和用药,并保持愉快的情绪及正向思考的态度。且爸妈应具备生男生女一样好的观念,不该对胎儿性别有特殊期待。
怀孕4~5个月
妈咪在四个月时可以多阅读胎教书籍、多看可爱宝宝的图片,并进行冥想、瑜伽等想象训练课程,以帮助身体放松。
16周以后,胎儿已具备触觉、味觉、嗅觉能力,建议爸妈可一同欣赏令人心旷神怡的音乐、温柔地和宝宝聊天、呼唤宝宝的小名、抚摸腹部,让宝宝感受到爸妈对他的爱。
怀孕6~7个月
怀孕6个月之后,胎动更加活跃!妈咪除了要持续和宝宝对话、听胎教音乐之外,也可以讲述故事给宝宝听!
怀孕8个月
可以开始阅读一些简单的绘本,帮宝宝介绍生活上接触的到的东西,像是花、鸟、车子等等。
怀孕9~10个月
愈接近生产日期,和宝宝的沟通更加紧密!妈咪可以试着告诉宝宝,自己正在做什么事情。若遇到胎动较激烈时,爸妈也要试着安抚宝宝,请宝宝乖乖的长大!
新生儿有哪些运动能力
新生儿出生后就具备了较强的运动能力,如果让他俯卧,他会慢慢地抬起头转向一侧,这时用手掌抵住他的脚,他还会做出爬行的样子。如果双手扶着新生儿的腋下让他站直,他的双脚会自动做踏步动作。
新生儿的运动能力,一部分是属于原始反射,如踏步反射。这种动作会在新生儿后期(约58天左右)逐渐消失。另一部分运动则随月龄的增长而增强,如抬头、爬行等。
新生儿有许多令人惊叹的运动本领。这种运动本领出生后还将在与父母的交往中继续发展。新生儿觉醒状态时的躯体运动,是宝宝和父母交往的一种方式。当父母和宝宝说话交流时,宝宝会出现与说话节奏相协调的运动,如转头、抬手、伸腿等。这些自发的动作虽然简单,但一点一滴都代表着宝宝身体的发展,所以常常使年轻的父母欣喜异常。
新生儿耳朵上有黑毛怎么回事 情况一:胎毛
新生儿耳朵上长的黑毛大都是胎毛。
胎毛通常是在孕晚期形成的,大多数足月的宝宝出生时都有胎毛。胎毛一般会出现在宝宝身体的特定部位,包括背、肩、耳朵和前额。
胎毛通常在宝宝出生后的第1周就会脱落,但也可能等到几个月后才脱落。
这时候千万不要自作聪明用剃刀给宝宝剃掉,以免伤到宝宝娇嫩的皮肤和毛囊,时间长了会自动掉的。
宝宝囟门发育历程
●人的颅骨是由6块骨头组成的,宝宝出生时前囟门和后囟门已经形成。
●宝宝出生时,颅骨尚未发育完全,骨与骨之间相互衔接的部位存在着缝隙。
●宝宝出生后,头的顶部及枕后部形成了两个没有骨头、只有头皮覆盖的特殊区域。这两个特殊区域,医学上分别称为前囟门和后囟门。
●在出生后的数月里,前囟门会随着头围的逐渐增大而略微增大,在宝宝6个月后,由于颅骨逐渐发生骨化而渐渐变小。
●后囟在宝宝出生时已经很小了,一般约在宝宝出生后6~8周关闭。在正常情况下,未闭合的囟门外观平坦,稍微内陷。
●宝宝刚出生时前囟对边直径大小约为1,5厘米~2,0厘米,出生头几月内前囟会随头围的增大而扩大,一般6个月后随着额骨和顶骨逐渐骨化而缩小,宝宝到了1岁~1岁半时,前囟门就基本上闭合了。
宝宝一出生就长牙正常吗
宝宝一出生就长出牙齿有两种情况:真正的乳牙或马牙。真正的乳牙是提早萌发,又称诞生牙,发生率约1‰,宝宝出生3-4个月后便会十分稳固,无需拔除,否则会造成缺牙、发音不标准等问题。马牙不是牙齿,是结缔组织增生所致,通常在宝宝出生后不久,就会自动脱落。当然,也有一些宝宝的“马牙”会存活的时间长一点,父母切不可用针挑或用毛巾用力擦拭。
宝宝学爬行要注意的问题
宝宝多大时会开始爬行?
宝宝的粗动作是循序发展的,依序是头→颈→躯干→坐→爬→站→走→原地跳→上下楼梯→向前跳。简单来说就是由头、躯干往四肢方向发展。虽然每个孩子的状况有所不同,大致说来,爬行的准备动作从出生时就略具雏型,至8~9个月大时大致成熟。
婴儿分阶段学爬要领
酝酿期(2个月大时)
宝宝已经能俯卧踢腿,因此可趁宝宝俯卧时用玩具来吸引其注意,引诱宝宝抬头与转头。当颈部肌肉强壮后,才能在爬行时支撑头部。
准备期(3~7个月大时)
当宝宝躺着时,可以用手顶住宝宝的脚,轻轻地推几下,活动宝宝的膝关节,并训练脚的力量。
腹爬期(8个月大时)
一般俯卧时宝宝的头会自然抬起,屈肘、腿伸直。此时教宝宝右手上伸,左腿上屈,用右肘及左膝的力量向前爬;然后再换左手和右腿,自然能够前进。注意爬行时腹部不能离开地面,屁股不能翘高。
由腹爬到匍匐爬行期(8个月大时)
爸妈可以用一条毛巾包裹住宝宝的腹部,在宝宝爬行时略微往上提,帮助宝宝以腹部离地的方式往前爬,当宝宝知道这样可以爬得更快时,下次便会尝试腹部离地爬行。
宝宝爬行时的注意事项
训练宝宝学爬时最需要注意的是安全,同时注意宝宝衣着(不要穿得过多、过紧或过长),也可用玩具激发小朋友爬行的欲望。当宝宝爬得高兴后还可变化高度,让宝宝爬高爬低,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原则 注意事项与要领
安全 布置一个安全的学爬环境,地面要平整,可铺放具弹性的软垫。
舒适 注意手掌、手肘与膝关节的保护,但也不要穿过多衣服,以免妨碍宝宝的动作。
诱导 用能发声或色彩鲜艳的玩具吸引宝宝,当宝宝伸手取物时后移,刺激宝宝以爬行取物。
进阶 创造可以爬上爬下的斜坡环境,如安全的球池与绳梯,让宝宝的空间判断力更好地发展。
宝宝两个月的能力发展
1、视觉。
宝宝的眼神开始清澈了到了2个月时,你会发现宝宝视觉集中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他非常喜欢盯着移动的物体看,并且注视的时间比之前长。刚出生时候黄疸导致的黄眼白慢慢褪去,眼珠的边界变得清晰,眼神也更加清澈了。从本月开始宝宝哭泣的时候眼泪也开始多起来。宝宝们的视野能够到达90°了,与此同时他们开始具备分辨颜色的本领,但是还没办法分出色彩的深浅来。父母们可以把手摇铃、拨浪鼓以及其他色彩对比强烈的玩具放在距离宝宝眼睛20-30cm的位置,等到他盯着玩具看的时候移开,吸引宝宝的眼睛跟着物体移动,以提高他的注意力。
2、听觉。
听到熟悉的音乐宝宝会“闻声起舞”宝宝对声音的反应十分敏锐,不论对熟悉或陌生的声音,都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当你轻声和宝宝说话,或放一些轻柔的音乐,会引起宝宝快乐而四肢舞动,如蹬腿、押动上肢;也有些宝宝会欣赏舒缓优美的音乐,音乐会让他安静下来。
3、语言。
大惊喜!宝宝开始“说话”了此阶段宝宝会发出“a、o、e”三种或3种以上声音。你和他说话时,他的嘴巴可能会一开一合地咿呀学语,同时他的头也会不停地动。虽然不是语言,但却是宝宝与爸爸妈妈相互交流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发音练习。妈妈一定要回应宝宝,和他面对面亲切“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