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钟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大钟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正坐或仰卧位,平太溪下0.5寸,在其后下方摸到足后跟骨头,其内侧前方凹陷处即是大钟穴。
大钟为肾经上的穴位,刺激该穴位,可以补充肾气,肾气足了,气化功能就会增强,精上注于脑,大脑和小脑的功能也会增强;此外,大钟为肾经的络穴,像一座桥梁可以沟通表里两经;肾与膀胱相表里,又与膀胱相通,所以大钟还同时具有调节肾经和膀胱经的作用。
大钟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钟穴功效和作用
类属:大钟为足少阴肾经络穴。
功效:滋补肾阴,清热肃肺。
作用机制:大钟为肾经上的穴位,刺激该穴位,可以补充肾气,肾气足了,气化功能就会增强,精上注于脑,大脑和小脑的功能也会增强;此外,大钟为肾经的络穴,像一座桥梁可以沟通表里两经;肾与膀胱相表里,又与膀胱相通,所以大钟还同时具有调节肾经和膀胱经的作用。
五枢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五枢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五枢穴属足少阳经,位于少妇不,内应于肠,为足少阳胆经与带脉交会穴。少阳经循少腹抵阴部,带脉循腰胁一周,能制约,调理经带,故本穴有调经止带强腰作用,主治妇科经带等多种疾患和带脉经气阻滞的腰胁疼痛。该穴内应于肠,故能调理肠道气机,治疗疝气,便秘等。
石门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石门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2寸处。该穴属任脉,位于下腹部,为任脉经气所发之处,又属三焦之募穴,是三焦之气直接会聚之处,三焦为“决渎之官”,故该穴有调理三焦气化功能,通利水道,行水消肿,清利湿热的作用,可治疗疝气,水肿,小便不利,淋证。该穴胃俞腹部,内应肠道,可调理肠腑气机,治疗腹胀,腹痛,泻痢等;任脉其余胞功,三焦乃原气之通道,该穴又位居下腹,故还可调理冲任,通调胞脉,补肾益精,调经止带,治疗妇科及生殖系统疾病,临床可用于经闭,带下,崩漏,产后恶露不止,益精,阳痿等下焦疾患的治疗。
巨阙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巨阙在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上。该穴属任脉,穴居中线而近心脏,为神气通行之处,犹如心君居所之宫门,因此此穴具有安神宁心,理气止呕,和胃降逆,通络之功效。多用于治疗肝气犯胃,胃气上逆的胃痛,反胃,吐逆不食,腹胀,胃痉挛,膈肌痉挛等肠胃性疾病。还可宽胸利膈,治疗膈气阻滞的呃逆,噎膈。此外巨阙穴又为心之募穴,是心脏之气直接会聚之处,可调理心脏功能,宽胸理气,化痰降浊,宁心安神,通络止痛,治疗上焦气滞的胸满气短,心脉瘀阻的心胸疼痛,心神不宁的心烦惊悸,以及痰浊蒙闭心神的癫狂,癫痫。
肓俞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平躺,肚脐旁开半横指处即是肓俞穴,按压时有酸痛感。肓俞属肾经,与冲脉交汇,故可补肾益气,调理冲脉气血,冲脉起于胞宫而为血海,故可治疗妇人月经不调,疝气,肾虚腰腹失养之腰痛。还可通过调理冲脉气机,治疗冲脉之气上逆的逆气里急。穴位脐旁,内应肠腑,故可梳理肠腑气机,治疗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便秘,痢疾。若因湿热郁遏肠间可用针刺泻法,以清利湿热,调理气机;若因脾虚所致痞满腹泻者,多用灸法以温补阳气,健脾调肠。
维道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维道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前下0.5寸。该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少腹,为足少阳与带脉交会穴。少阳经循少腹抵阴部,带脉环循腰胁一周,制约经带,故维道能调经止带,治疗各种妇科疾患,及少腹腰胁疼痛,另外该穴还具有较强的通调下焦经气,通利三焦水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水肿。
天溪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天溪穴在胸外侧,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该穴属脾经,位居胸部,内应于肺,故可宽胸理气,宣肺止咳,治疗胸闷胸痛,咳嗽气喘。该穴又位于乳房部,故有疏通乳络,清热散结,消肿止痛,益气增乳的作用,可以治疗乳痈,乳汁少。
后顶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后顶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后顶穴属于督脉,位于头顶,故有清头散风,通督止痛的作用,用以治疗头痛,目眩,项强;由于督脉入络于脑,故本穴还有健脑安神作用,用于治疗失眠,癫狂痫症。
脑户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脑户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脑户穴属督脉,位于脑后,内应小脑及大脑视区,是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二脉皆连系于脑,故本穴可通督调神,清头明目,熄风镇痉,通络开窍,治疗各种与脑有关的疾患,如头痛目眩,视物不清,癫痫,暴喑。还可通调督脉与膀胱经气血,舒筋活络,治疗颈项强痛。
曲骨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下腹部垂直向下摸到一横着走形的骨性标志,在其上缘处即是曲骨穴。
曲骨属任脉,位于下腹部,内应膀胱和内生殖器,为任脉与肝经的交会穴。任脉其余胞宫,出会阴循阴部,肝经循少腹绕阴器,抵小腹,故本穴以治疗下焦泌尿生殖系统疾患为主。可补肾调经,治疗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痛经;可清利下焦湿热,调理下焦气机,治疗湿热下注的阴囊湿疹,阴痒,赤白带下,下焦气机紊乱,气化失职的疝气,小便不利,遗尿等症。
脖子落枕拔罐图片大全
1.大椎穴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大椎穴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3.大椎穴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1.肩井穴位置:
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2.肩井穴取穴方法:
肩井穴位于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间连线之中点处。或以手并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是穴。
3.肩井穴功效:
疏导水液。肩井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
1.天宗穴位置:
天宗穴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属小肠经。
2.天宗穴取穴方法:
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的等分线上,当上、中1/3交点处。或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连一直线,与第4胸椎棘突下间平齐处,与膈俞、肩贞成三角形处是穴。
3.天宗穴功效:
天宗穴有生发阳气,舒筋活络,理气消肿,行气宽胸的作用。
1.悬钟穴位置:
悬钟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2.悬钟穴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卧位,外踝尖上3寸,当腓骨后缘与腓骨长、短肌腱之间凹陷处取穴。
3.悬钟穴功效:
清热生气、悬钟穴有泄胆火、清髓热、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平肝熄风,舒肝益肾。
1.悬钟穴位置:
昆仑穴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2.悬钟穴取穴方法:
昆仑穴位于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正坐或俯侧卧取之。
3.悬钟穴功效:
散热化气。昆仑穴有疏风通络、活血止痛、安神清热、舒筋活络的作用。
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
大钟的准确位置图 大钟穴养生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按揉大钟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缓解胸痛,腰膝寒冷,还可治疗气喘,支气管炎。
少泽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少泽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该穴属手太阳小肠经,为小肠经之井穴,有清热利咽,通乳开窍,清心泄热的功效,善治热证;适当刺激少泽能使垂体后催产素分泌增加,改善产后缺乳现象。该穴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少泽是手太阳小肠经的首穴,对于催乳有特效。刺激少泽穴,可使乳汁缺少的女性血中泌乳素含量增加,从而增加乳汁的分泌;本穴还有通经,催乳,消肿之功,治疗乳少,乳痛等。
2.本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经穴,是小肠经气所处之处,心与小肠相表里,故本穴可调节心气,具有开窍,泄热,安神之功,主治中风昏迷,热病等症。
3.刺激少泽穴还可泻手太阳之热,具有疏风泄热,利咽消肿,清头目,利耳窍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目翳。
4.本穴有通经活络之功,主治肩臂外后侧痛等。
神道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神道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该穴为位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位于背部,督脉为诸阳之海,足太阳主一身之表,故本穴可祛风通络,解表退热,治疗外感之发热恶寒,身热头痛,疟疾,肺气不宣之咳喘,及热毒郁表的疔疮;督脉行于脊中,上贯于脑,故本穴又可治疗脊强,癫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