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甲状腺癌症状 乳头状癌症状

甲状腺癌症状 乳头状癌症状

乳头状癌患者多没有明明显不适,而且肿瘤生长缓慢,恶性度较低。肿瘤多单发,少数为多发或者双侧发病,边界不清楚,活动度一般,瘤体较大则常有囊性改变,穿刺时可吸出棕黄色液体。晚期可累及气管软骨或周围软组织而是肿瘤固定,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不适等症状。病灶可以侵袭到甲状腺以外或转移到淋巴结。

甲状腺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

甲状腺乳头状癌肿块一般较小,发展变化较慢,但早期就可有转移,往往首先发现的病变就可能是转移灶,40岁以前良性肿块比较多见,可能20~30年没有进展,晚期50~60岁以上病人则进展较快。

甲状腺乳头状癌属低度恶性的肿瘤,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成年人甲状腺癌的60%~70%和儿童甲状腺癌的70%,尤以儿童患者为多见,约2/3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例实际上是混合性肿瘤,在其病灶中可发现不同比例的滤泡状癌的组分,这些病人的自然病程与乳头状癌相似,目前的分类标准将这部分患者归入乳头状癌中。

(1)发病特点:发病高峰年龄为30~50岁,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3倍,在外部射线所致的甲状腺癌中,85%为乳头状癌,人与癌瘤并存的病程可长达数年至十数年,甚至发生肺转移后,仍可带瘤生存。

(2)临床表现:甲状腺乳头状癌表现为逐渐肿大的颈部肿块,肿块为无痛性,可能是被患者或医师无意中发现,故就诊时间通常较晚,且易误诊为良性病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没有甲状腺功能的改变,但部分患者可出现甲亢。

颈部体检时,特征性的表现是甲状腺内非对称性的肿物,质地较硬,边缘多较模糊,肿物表面凹凸不平,则肿块可随吞咽活动;若肿瘤侵犯了气管或周围组织,则肿块较为固定。

(3)转移特点: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时,多局限于甲状腺区域,以锁骨上,少数病例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部分病例可出现甲状腺峡部上方的哨兵淋巴结肿大,可能有约50%的患者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乳头状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1 细胞形态⑴形状多样;(2〕胞浆嗜酸或透明;⑶鳞化常见;⑷特征性核:密集、卵圆、毛玻璃状、核沟、核内假包涵体、细小核仁,上述6点并不一定每例都同时具备,但却是诊断乳头状癌所必备。

2 乳头状癌的主要亚型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时,典型病例不存在困难,而一些乳头状癌的亚型如果不认识,则会将其列入其它类型中去了。只有充分认识这些亚型,才能适当地做出诊断,使预后良好的乳头状癌不致误认为一些预后不良的类型,故有其明显的临床意义。

⒉1 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 儿童及年轻人为多,一侧或双侧甲状腺肿大,临床及病理表现上都类似慢性甲状腺炎;组织学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广泛硬化,明显淋巴细胞浸润,砂粒体易见,散在小灶性乳头状癌病变,常伴鳞化,淋巴道转移普遍易见。

⒉2 弥漫滤泡型乳头状癌 年轻人多见,呈侵袭性生长,整个甲状腺叶全部受累而不呈结节状,易误认为甲状腺肿,组织学上以滤泡结构为主,间质纤维化不明显,但核具乳头状癌特征,易转移至淋巴结(87.5%)、肺(75%)和骨(25%),对放射性碘治疗敏感。

⒉3 高柱状细胞乳头状癌 发病年龄稍大,肿瘤体积常较大,组织学上呈高长乳头,30%以上的癌细胞的高大于宽的2倍,胞浆多嗜酸,核呈乳头状癌特征,易扩展至甲状腺外,远处转移和复发。

⒉4 小梁状乳头状癌 肿瘤体积较大,侵袭性生长,50%的癌组织呈小梁状,预后不良。

⒉5 去分化型乳头状癌 乳头状癌中见到去分化或低分化癌成分,复发癌中见到去分化或低分化成分,预后不良。

⒉6 嗜酸细胞型乳头状癌 由嗜酸细胞组成的乳头状癌,细胞核具乳头状癌特征。

⒉7 包膜型乳头状癌 有人曾提出过乳头状腺瘤的名称,但由于此肿瘤可发生淋巴结转移,故仍属乳头状癌的范畴。癌组织由完整包膜包绕,核具乳头状癌特征。几乎不出现远处转移和肿瘤致死,故预后良好。

⒉8 微小型乳头状癌 多在尸体解剖中偶然见到,直径1cm 以下,部分有包膜包绕,部分病例无包膜,中央有坏死。约三分之一有淋巴结转移,但无远处转移,预后良好。

甲状腺癌重女轻男

“大概五年前,每十个甲状腺肿瘤患者中,只有一两个是恶性的,现在正好相反,十个中只有一两个是良性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庆表示。济南市中心医院两腺外科主任医师田斌也有类似的感受。

甲状腺癌的增多也跟体检的普及有关,大概三年前,甲状腺并没有普遍纳入体检范围,因此,许多甲状腺癌患者难被及时发现,患者的多年沉淀也是重要原因。

生活环境中辐射增加、饮食、遗传等多种因素,是甲状腺癌的已知致病因。其中,目前已定性的、最重要的发病原因是长期暴露在放射线下,比如在放射科工作的医务人员。碘摄入量的高低也成为导致甲状腺癌的争议因素。“目前,碘对甲状腺癌的影响医学上尚无定论,建议大家可以加碘盐和无碘盐掺和着吃。”李庆表示。

甲状腺癌发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多发于女性。李庆说,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3。甲状腺作为调节人体内分泌的器官,激素分泌差异大概是导致男女发病率差别大的原因,但医学尚无定论。

可怕的是,甲状腺癌早期并没有任何症状,只能通过体检发现。待出现明显症状时,基本已经到了晚期,这时由于肿瘤压迫气管,会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的症状。因此,甲状腺癌早发现的最好办法就是定期做甲状腺B超检查,至少每年一次,长期生活在放射环境中、有家族遗传史的最好半年做一次。

90%以上的甲状腺癌

预后效果较好

“相对其他癌症来说,甲状腺癌是最善良的一种了,病情进展一般非常缓慢。”李庆说。甲状腺癌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乳头状癌、未分化癌、滤泡状癌、水漾状癌。其中,乳头状癌占90%以上,也是预后效果最好的一种,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5%以上。田斌表示,如果乳头状癌在微小癌时期(直径小于1cm)就能及时发现并手术,几乎不影响患者寿命。

对于甲状腺癌来说,最好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与几年前相比,甲状腺癌手术越来越规范,国家已经有了相关手术指南,根据不同病情,甲状腺切除的范围大小、是否有转移的淋巴结需要清扫等,都有了详细规定。”田斌介绍,这样既保证能完全切除肿瘤,又不会导致过度治疗。

甲状腺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如果根据病情需要全部切除,患者必须终生服用药物。李庆说:“一方面补充身体必要的甲状腺素,另一方面,没有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会导致脑垂体分泌激素,用于促进甲状腺工作,这会导致肿瘤复发,服药可阻止这种激素的分泌。”

另一种治疗手段是放射碘(碘131)治疗,主要应用于高危甲状腺癌,并且要求患者的甲状腺已完全切除、转移的淋巴结病灶也得到彻底清扫,碘131这种元素将进入转移灶中通过发送放射线杀死癌细胞。“甲状腺对碘有极强的吸收性,如果没有完全切除,就都进入甲状腺了,对转移灶没有治疗作用。”李庆解释。

扎领带顺便检查脖子

美国癌症协会专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的荷曼·凯特勒夫教授指出,作为法官,伦奎斯特每天要穿西服、扎领带,这样的举动往往可以促成甲状腺癌的早期发现。他很容易就能摸出脖子正面两侧出现的肿块,或者发现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同样道理,对于每天习惯系“风纪扣”的人来说,也比较容易做到早发现。

凯特勒夫说,甲状腺大部分位于喉头下中线两侧。甲状腺癌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仅仅是长在甲状腺上的一个小肿块。如果定期体检,可能增大早期发现的机会。

如何发现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大致有下面的典型症状,只要留心不难发现:

肿块形成――这时如果留心就会看到突起部分,在大部分情况下触诊会更为明显。如果是儿童或男性发现甲状腺肿块,应高度怀疑有癌症可能。特别是甲状腺肿块增长较快,检查肿物其表面不光滑,质地坚硬,吞咽时活动度减小,或多年存在的甲状腺结节,短期内明显增大。

声音沙哑――当癌肿压迫或侵入支配声带运动的神经时,患者发音就会出现异常。

吞咽困难――大约15%左右的患者会出现因癌肿压迫食道而造成的吞咽困难。进一步发展,患者还可能出现吞咽痛等不适感觉。

颈部痛――少数患者还会感到颈部压迫感,或伴有疼痛。

呼吸困难――如果癌肿压迫气管,患者呼吸时气流阻力加大,会表现出呼吸费力。

淋巴结肿大――位于颈部的淋巴结起着过滤异物的作用,转移的癌细胞和病菌都会被卡住,引起淋巴结肿大。尽管在大部分情况下淋巴结肿大是由炎症引起。谨慎起见,还是应排除甲状腺肿块的存在。

癌症转移――如果癌症继续发展,就会向远处器官(骨、肺、肝、脑)扩散,造成一连串转移癌的合并症状。

最终确诊甲状腺癌,还需要借助同位素扫描、B超、颈部X线平片,以及穿刺细胞学检查等。

甲状腺癌预后好

正确诊断和治疗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凯特勒夫说,甲状腺癌通过正确治疗,绝大多数都能够治愈,早期几乎可以100%治愈。

甲状腺癌主要有乳头状、滤泡状、髓样、未分化癌四种。乳头状癌需外科治疗,手术几乎完全能治愈那些小的癌肿。滤泡状癌需手术切除尽可能多的甲状腺,并对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包括转移癌施行放射性碘治疗。髓样癌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未分化癌应在手术后用抗癌药物及放疗,可使部分患者痊愈。对于预后不好的类型,最近主张术前进行化疗和放疗,在术后再做一个疗程,这一方案能达到较长时间缓解。

甲状腺癌在亚裔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白种人,其中女性发病人数又稍高于男性,约占总数的70%。大部分甲状腺癌,如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发展较慢,也能够治愈。然而其中恶性度高的一种未分化癌却极为凶险,不仅本身增长快,而且转移迅速,死亡率极高,惟有早发现才是取得好疗效的前提。

甲状腺癌如何分类

(一)乳头状癌

是一种分化好的甲状腺癌,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总数的3/4;病灶。一般为单发体积大小不等,最小的直径在0.5cm以下称之微癌;直径在1cm以下的称之为隐癌。大的病灶直径可大于10cm小的肿瘤,常常是实质性病灶,而大的肿瘤往往伴有囊性变囊变者,可见囊壁有葡萄簇样结节突出,囊腔腔内存有陈旧性血水,该型癌肿一般无包膜,仅5%有不完整包膜,在显微镜下有些肿瘤细胞排列成乳头状,乳头大小不等,长短不一。常见三级以上分支,乳头中心为纤维血管囊细胞大小均匀,核小分裂少见乳头状癌,常伴有滤泡状癌的成份。但肿瘤的命名仍为乳头状癌而不称为滤泡状癌或者混合型。如果乳头状癌中含有未分化癌的成份而命名,应为未分化癌,也意味着这一种未分化癌可能是乳头状癌的进一步恶化,有时肿块很小颈部淋巴结转移,常见被发现本癌恶性度较低,10年存活率可达88%。乳头状癌在临床上常有甲状腺区孤立性结节,直径多在lcm以上,隐伏性癌多见于尸检或在已发生颈区淋巴结转移时发现肿块。

(二)滤泡状癌

占甲状腺癌总数的10%~15%,肉眼检查时看到的滤泡状癌是一种实质的具有包膜的肿瘤,包膜上常密布着丰富的血管网,较小的癌肿和甲状腺腺瘤很相似,切面呈红褐色,常可见到纤维化钙化出血和坏死组织,由不同分化程度的滤泡所构成,分化良好者滤泡结构较典型细胞异型性亦较小,这时与腺瘤不易区别需依靠包膜或血管浸润来确定,病理诊断分化不良者滤泡,结构较少,细胞异型较大,核分裂象亦多见可呈条索状实性的巢状排列,有时癌细胞穿出包膜进入多处静脉中形成癌栓,常常成为远处转移的起点所以滤泡状癌,多见于血道转移,文献报道占19%~25%,滤泡状癌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妇女,临床表现与乳头状癌相类似,但癌块一般较大较少,局部淋巴结转移,而较多远处转移,少数滤泡状癌浸润和破坏邻近组织,可以出现呼吸道阻塞等症状。

(三)甲状腺髓样癌

在1951年由horn首先描述1959年hazard等进一步阐明了这种特殊类型的癌并命名为髓样癌,占甲状腺癌总数的3%~10%,瘤体一般呈圆型或卵圆型,边界清楚质硬或呈不规则形,伴周围甲状腺实质浸润,切面灰白色或淡红色,可伴有出血坏死及钙化肿瘤,直径平均约2~3cm,显微镜下癌细胞呈卵圆型多边形或梭形核分裂,细胞排列呈巢状束带状或腺腔状,间质中含有数量不等的淀粉样物,癌细胞多时淀粉样物较少,反之淀粉样物就多。转移灶中也如此,甲状腺髓样癌是一种中度恶性的癌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大多数是散发性,约10%为家族性。临床上除了和其他甲状腺癌一样有甲状腺肿块和颈淋巴结转移外,还有其特有的症状,约30%患者有慢性腹泻史,并伴有面部潮红似类癌综合症或cushing代谢综合症与肿瘤细胞产物有关。

(四)甲状腺未分化癌

系高度恶性肿瘤较少,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5%~10%,好发于老年人。未分化癌生长迅速,往往早期侵犯周围组织,肉眼观癌肿无包膜,切面呈肉色苍白,并有出血坏死组织学检查未分化癌可分为棱型细胞型及小细胞型两种,主要表现为颈前区肿块质硬固定边界不清,常伴有吞咽困难、呼吸不杨、声音嘶哑和颈区疼痛等症状,两颈常伴有肿大淋巴结血道,转移亦较常见。

甲状腺癌的流行与发病率

甲状腺癌大约占所有癌症的1%,在地方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甲状腺癌特别是低分化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很高。据国际癌症学会资料统计,各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我国上海市1960年发病率为1.02/10万,1972年为2.panjk/10万,1978年已升高对3.80/10万。据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华山医院统计,两院於1975~1985年共收治甲状腺疾患6432例,其中甲状腺肿瘤4363例,甲状腺癌占435例,为甲状腺全部肿瘤的10.1% 甲状腺癌以女性发病较多,男女之比1∶2.58,以年龄计,从儿童到老年人均可发生,但与一般癌肿好发于老年人的特点不同,甲状腺癌较多发生于青壮年,其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左右。 各种类型的甲状腺癌年龄分布亦异,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腺癌占绝大多数,而源自甲状腺间质的恶性肿瘤仅占1%。乳头状腺癌分布最广,可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至百岁老人,滤泡状癌多见于20~100岁,髓样癌多见于40~80岁,未分化癌多见于40~90岁。

早期甲状腺肿瘤的症状

症状一、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肿块一般较小,发展变化较慢,但早期就可有转移,往往首先发现的病变就可能是转移灶,40岁以前良性肿块比较多见,可能20~30年没有进展,晚期50~60岁以上病人则进展较快。甲状腺乳头状癌属低度恶性的肿瘤,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成年人甲状腺癌的60%~70%和儿童甲状腺癌的70%,尤以儿童患者为多见,约2/3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例实际上是混合性肿瘤,在其病灶中可发现不同比例的滤泡状癌的组分,这些病人的自然病程与乳头状癌相似,目前的分类标准将这部分患者归入乳头状癌中。

症状二、甲状腺滤泡状癌

滤泡癌发展也比较慢,特点血行播散快,多有远处转移,可到骨组织及肺,由于其组织细胞学近似甲状腺滤泡结构,可具有吸碘功能,因此,少数病人可表现为甲亢,吸131I率升高,晚期肿瘤发展较大时,还可引起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甲状腺滤泡状癌的可靠指标是血管和包膜侵犯,以及发生远处转移,可完整切除病灶的病例约为1/2~2/3。

症状三、甲状腺髓样癌

甲状腺C细胞起源于神经嵴,与肾上腺髓质细胞,即所谓APUD细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cell),大部分的甲状腺髓样癌与定位于第10号染色体q11.2的RET癌基因有关。

症状四、甲状腺未分化癌

发病特点:甲状腺未分化癌为高度恶性肿瘤,占甲状腺癌的2%~3%,也有报道认为5%~14%,发病年龄多超过65岁,年轻人则较少见,来源于滤泡细胞的甲状腺未分化癌还可分为巨细胞,其中以巨细胞及梭形细胞为多,也可在同一病例中同时存在分化型和未分化型癌,包括滤泡性腺瘤,并有肱二头肌的转移癌,虽行颈淋巴结清扫及肱二头肌切除,仍发生肺转移而死亡。

临床表现:绝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进行性颈部肿块,约占64%~80%,而发病前并无甲状腺肿大,肿块硬实,且迅速增大;②甲状腺肿大,可伴有远处转移;③已有多年的甲状腺肿块病史,但甲状腺肿块突然急速增大,并变得坚硬如石;④已有未经治疗的DTC,在经一段时间后迅速增大,并伴有区域淋巴结肿大。

相关推荐

桥本氏甲状腺是什么

桥本甲状腺炎在初期以甲亢或弥漫性甲状腺肿大主,虽然不会马上造成生命危险,但是如果不进行积极的治疗,一般都会发展成为甲减而导致终身服激素,甚至脏器损害、增加癌症罹患率威胁生命。桥本氏甲状腺炎与甲状腺癌两者之间的关系尚存有争论。目前已有学术报告指出,甲状腺炎导致癌发生率为13%左右。美国Houston甲状腺研究所mosi等认为慢性甲状腺炎确实存在微小癌。对1000例桥本甲状腺炎检查中发现微小癌、恶性淋巴瘤和乳头状癌各1例,其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1.1%以上。所以患者应该引起重视,尽早治疗避免恶变。

甲状腺癌症状

在我们生活当中有些人身体越来越不给力。则有的会患有甲状腺癌的现象发生。但是大多数人对甲状腺癌症状,知之甚少。那么这样的疾病发生后,会有哪些预兆呢! 患有甲状腺癌的早期症状不是特别的明显,这时候,有的时候会发现见于咽喉部吞咽感觉不适。还可以同时发现自己的颈部发现肿块的现象。如果使用过彩超检测有明确的肿块。这样的肿块则表现为质硬而高低不平。大多数是自己没有办法感觉到这样的症状甲状腺癌晚期的表现,肿块变大这时候就会侵吞食管,进而影响到吞咽的活动。使病人不能够很好地进食物。而造成体重下降,营养不良。肿瘤继续

甲状腺癌患者能吃什么

腺癌较常见,女性多于男性,60~69岁多发。病理分型有: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恶化程度高,生长迅速,易出现转移和压迫症状。此病的主要症状为甲状腺肿块和压迫症状,肿块坚硬,不随吞咽活动。 压迫症状表现为:呼吸不畅、吞咽困难、声嘶、疼痛。转移后有淋巴结肿大。此病表现与甲状腺瘤相似,不易区别。临床发现小而硬的甲状腺单发结节,尤其是儿童(50%为癌)经一般治疗不见缩小者应考虑癌症。癌肿块坚硬如石,凹凸不平、固定,不随吞咽上下活动者。肿块迅速增大、外形不整、产生压迫症状,同时伴有颈中下部、胸锁乳突肌旁

甲状腺癌症状

1.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肿块一般较小,发展变化较慢,但早期就可有转移,往往首先发现的病变就可能是转移灶,40岁以前良性肿块比较多见,可能20~30年没有进展,晚期50~60岁以上病人则进展较快。 甲状腺乳头状癌属低度恶性的肿瘤,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成年人甲状腺癌的60%~70%和儿童甲状腺癌的70%,尤以儿童患者为多见,约2/3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例实际上是混合性肿瘤,在其病灶中可发现不同比例的滤泡状癌的组分,这些病人的自然病程与乳头状癌相似,目前的分类标准将这部分患者归入乳头状癌

女性甲亢要注意什么

甲状腺在人体颈部的前面、喉结的下方、气管两侧,是人体内的内分泌器官,承担人体摄取和存储碘,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的功能。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细胞癌、未分化癌、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癌、甲状腺淋巴癌等,主要症状如下: 1、初期患者有颈部肿大、局部肿瘤的症状,且肿瘤表面有凹凸,固定且质硬。随着病情发展,肿瘤会变大,并压迫气管致使呼吸困难、声音沙哑、吞咽时有阻塞感或附近淋腺出现肿大。 2、乳头状癌生长最慢,临床除触及甲状腺结节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外,其他症状极少,当肿瘤较小且位于甲状腺深部时,一般较难发现。滤泡细胞癌表

甲状腺肿瘤的早期症状

临床表现: 甲状腺癌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患者或家人与医生偶然发现颈部甲状腺有质硬而高低不平的肿块,多无自觉症状,颈部肿块往往为非对称性硬块,甲状腺结节肿块可逐渐增大,随吞咽上下活动,并可侵犯气管而固定,肿块易较早产生压迫症状,如伴有声音嘶哑,呼吸不畅,吞咽困难,或局部压痛等压迫症状,颈静脉受压时,可出现患侧静脉怒张与面部水肿等体征,为甲状腺癌的特征之一,如肺转移与骨转移等,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而以颈,应仔细检查甲状腺,晚期则多甲减。 1.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肿块一般较小,发展变化较慢,但早期就可

甲状腺结节能吃海带吗 甲状腺结节的原因

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及恶性两大类,绝大多数为良性。 (一)单纯性甲状腺肿; (二)甲状腺炎:包括1、亚急性甲状腺炎;2、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 引起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常见病是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其中大部分是乳头状癌,占90%。其他罕见的甲状腺恶性结节包括转移癌、淋巴瘤等。

甲状腺癌转移

甲状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以40-50岁多见.各类型的甲状腺癌生长规律有很大差异,有的生长缓慢似腺瘤,有的原发灶很小,而转移灶较大,首先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就诊,有的短期内生长很快,浸润周围组织引起临床症状.多数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仅少数引起内分泌紊乱. 常见的甲状腺癌的类型主要有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甲状腺癌的扩散途径为:乳头状癌主要为局部淋巴结转移,且发生较早,是否局部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率无关(生存率高低与是否有远处转移和肿瘤大小

癌症是绝症吗

有些患者或家属对于恶性肿瘤过分恐惧,认为患恶性肿瘤即不治之症,无异于被判死刑,其实不然。人体许多部位都可发生恶性肿瘤,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疗效和预后是不一样的:如乳腺癌、甲状腺癌治疗后的五年生存率总很高,有的甲状腺癌患者甚至可以长期带瘤生存。论同一部位的恶性肿瘤分期不同,疗效和预后也不同:如早期胃癌、早期小肝癌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晚期肿瘤,可以长期存活。同一肿瘤不同的病理类型,预后也不一样:如甲状腺癌中的乳头状癌比未分化癌的预后好,生存率高。因此,人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癌症就是绝症,患恶性肿瘤后要正确地面对,

甲状腺癌症状

1.甲状腺癌症状主要表现为气管前、颈根正中或稍偏一侧出现肿块,质地坚硬,不能随吞咽而上下移动,固定不可推移,逐渐增大;颈部可见淋巴结肿大,压迫气管,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常较早侵犯血管发生血行转移,以颅骨和肺转移多见。发病初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只是在甲状腺组织内出现一质硬而高低不平的结节,晚期常压迫邻近神经、气管、食管而产生相应症状。局部转移常在颈部,出现硬而固定的淋巴结。远处转移多见干扁骨和肺。 2.发病初期甲状腺癌多无明显症状,只是在甲状腺组织内出现一质硬高低不平的肿块,肿块逐渐增大,吞咽时肿块上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