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灸对心脏病有效吗 郄门穴应对急症

艾灸对心脏病有效吗 郄门穴应对急症

郄门穴具有宁心安神,清营止血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绞痛,心悸等心脏疾患。

定位:位于前臂掌侧,脘横纹上5寸处。


2022年三九灸的时间表 三九灸可以治疗阴虚吗

可以。

阴虚,是一个中医名词,阴虚在中医里面是指由于阴液不足,导致不能滋润,不能制阳,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阴虚在临床上的症状有: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等,古籍《医学入门》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可见,自古就有用艾灸来调养阴虚症状的典故,和阳虚相比,阴虚更侧重于补中气,以引火下行为主,并且阴虚人群进行艾灸的时候,艾灸强度也要更低一些,阴虚人群取穴的时候主要是以滋阴的穴位为主,可常艾灸:太溪穴、涌泉穴、三阴交穴、阴郄穴、照海穴等,不过,这里的穴位仅供参考,具体穴位以医师的施灸为准。


艾灸可以减肥吗

艾灸可以减肥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点燃,熏烤人体的穴位,再利用其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可以刺激穴位,调整全身经络气血、脏腑功能的平衡,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脂肪的吸收、增加其排泄,从而达到瘦身功效。

艾灸减肥的注意事项

艾灸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减肥方法,使用灸法调理要有耐心,有科学合理的疗程安排,勿急于求成,要有长久坚持下去的信心,这样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减肥效果。使用艾灸减肥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在施灸之前要保持心情平静,大怒、大喜、大悲之后,不宜马上艾灸。

2、艾灸后,要乐观愉快,心情开朗,精心调养,戒色欲,勿过劳,清淡素食,以助疗效。

3、使用灸法调理要有耐心,勿急于求成,灸从久,要有长久坚持下去的信心,这样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养生保健,更要持之以恒。

4、艾灸的时间,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阴晴天也不须避忌。失眠症在晚上灸比较好。

5、艾灸的不良反应,一般无不良反应,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6、施灸后,要避免着凉,秋冬季待穿戴整齐后,头上和身上的汗消下去后,再出门。春夏艾灸后,也要注意保暖。施灸后至少2小时不要洗澡,以免染上风寒。

7、在艾灸之前后,都要喝一杯温白开水,有利于艾灸后排毒。

艾灸哪里对心脏好 艾灸神门-补益心经气血足

艾灸功效: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神门意指心经的气血物质由此交于心经体表经脉,艾灸神门能补益心经气血,让心脏充满活力并为心脏搏动提供能量来源。

艾灸取穴:取此穴位时应采用正坐位,仰掌的取穴,神门位于手腕部位,位于腕关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艾灸方法:手臂上伸,自己或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5-10分钟。


湿疹艾灸哪里最好

特点:发病急,病程短,皮疹可发于身体任何部位,多种斑疹形态相继出现,皮损潮红,有水疮,易糜烂,伴随剧烈瘙痒,大便干结或腹泻,口苦口干,苔薄或黄腻。

艾灸穴位:曲池,陶道,肺俞,阴陵泉,神门穴,腹泻加足三里。

特点:病程迁延,反复不愈,皮损常局限一处或一处,粗糙肥厚,或呈苔藓样改变,表面覆有细薄鳞屑,兼有色素沉着或脱失,常伴随剧烈瘙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艾灸穴位: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大都,郄门。


三阳络的定位和主治 三阳络的治疗用法

1、针刺方法:三阳络穴,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部;斜刺2.0—3.0寸,透郄门穴,前臂感觉麻胀,并向指端传导。

2、艾灸方法:三阳络穴,艾条灸10—20分钟;三阳络穴,艾炷灸3—5壮。


郄门指的是什么

郄门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之郄穴。穴位含义为,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回流体内经脉。

1.郄门:郄,孔隙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回流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曲泽穴传来的温热经水,行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包经的体内经脉,故名郄门。

2.心包经郄穴:理同郄门名解。


艾灸哪里对肾好

足五里穴通利小便

足五里穴为足厥阴肝经穴位,有行气提神,清利小便,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小腹胀痛,小便不通,睾丸肿痛,嗜卧,四肢倦怠,阴囊潮湿,腰酸背痛,尿频尿急等肾虚病症。

取穴:在大腿内侧,当气冲(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命门穴强腰膝固肾气

命门为督脉穴位,是养肾要穴,养肾功能包括养肾阴和养肾阳两方面。经常艾灸命门穴可以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能治疗腰部虚冷疼痛,遗尿,腹泻,男性遗精,阳萎,以及女性的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症。

取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命门穴和肚脐眼是前后相对的,所以以肚脐为中心,围绕腰部做一个圆圈,这个圆圈与背后正中线的交点处即是该穴。

气海穴填精补肾

气海穴为任脉穴位,又名丹田,丹田之气由精产生,气又生神,神又统摄精与气,常艾灸气海穴可以起到益肾壮阳,增补元气的功效,主治遗尿,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痛经,脏器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等病症。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人体的下腹部,肚脐中央向下2横指处即是该穴。

水泉穴清热益肾

水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郄穴。人的肾气不足会导致小便不利,而水泉穴能使尿液通畅,艾灸该穴位的好处就在于能消水肿,治疗小便不利,而且还能用于治疗急性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前列腺痛等疾病。

取穴: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大钟穴强腰壮骨

大钟穴位足少阴经络学,艾灸该穴位可以补充肾气,肾气足了,气化功能就会增强,精上注于脑,大脑和小脑的功能也会增强。肾与膀胱相表里,又与膀胱相通,所以艾灸大钟还可以起到调节肾经和膀胱经的作用,主治腰脊强痛,二便不利,月经不调,足跟痛等症。

取穴:在足内侧,内踝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涌泉穴活跃肾经内气

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井穴,是保障人体肾精充足的长寿大穴,经常艾灸这个穴位,能活跃肾经内气,引导肾脏虚火及上身浊气下降,具有补肾疏肝,明目,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可以防治肾虚性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小便不利,大便难,头晕眼花,肾病,怕冷症等疾病。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总出虚汗能艾灸什么穴位

1、艾灸肾俞穴

无论肾阳虚还是肾阴虚,只要是肾脏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此穴来调理。艾灸它能能振奋肾脏元气,起到培元固本、益肾助阳的功效。

2、艾灸命门穴

它对于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都有重要影响,对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的作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运输以及水液代谢都有促进作用。

3、艾灸气海穴

是人体阳气的海洋,关元穴是元气出入的“关卡”,是任脉和身体的足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两穴合用,可以大补脏腑的虚损。

4、艾灸阴郄穴

病因:多因阴阳失调,阳虚,气血两虚,特别是生完小孩坐月子期间受凉又加上寒邪入侵,气不足不能固涩导致自汗,寒凝气滞导致不通则痛。针对“自汗”,取主穴:阴郄穴。方法:用艾条熏灸器灸,灸至5分钟后,灸至感觉自阴郄穴沿手少阴心经上传至心前区;20分钟后,阴郄穴处无感觉,而心前区则感热如火灼,约40分钟,此感觉消失后停灸。

总出虚汗这是现在很多人都有的现象。以上提到的四个穴位,如果我们根据医师的提供的方法或去一些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话,相信你的虚汗症状一定可以“药到病除”。

出虚汗我们可以通过艾灸来治疗根治。出虚汗的原因又是由什么造成的呢?下面养生之道网为你一一例出出虚汗的原因:

相关推荐

艾灸的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医学里的艾灸越来越受欢迎。艾灸主要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拔毒泄热、防病保健、美容等作用。一、温经散寒艾灸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二、行气通络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

百日咳可以艾灸吗 百日咳怎么艾灸

大椎穴位置:大椎穴很好找,位于背部的最高点,也就是脖子后面脊梁上方凸起的那个地方功效:艾灸大椎,能疏通督脉和手足三阳经经气、调整气血,补充阳气,散寒驱邪,从而有效防治百日咳。不仅如此,艾灸大椎,还能补充人体的肾阳,增强身体抵抗力,防御其他疾病的侵袭。风门穴位置:风门穴胃俞大椎穴下方第二个凹点向两侧旁开1.5寸。功效:风门穴对于百日咳的患儿来说,灸风门能祛除体内的痰湿,宣通肺气,疏散风邪、调理气机,

艾灸五大穴位改善手脚冰凉

一、涌泉穴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施灸方法:可以在晚睡前,先热水泡脚20-30分钟,然后点燃两个大艾柱分别放在两个艾灸罐里面,上床睡觉,包好毛巾分别绑在两个足底的涌泉穴。二、足三里足三里是

久坐易折寿艾灸能续命

宋代有位著名的医学家窦材把自己比喻为扁鹊,他的《扁鹊心书》中重点提倡的就是扶阳,他认为自古以来,抚阳有三种方法:第一、灼艾。第二、丹药。第三、附子。其中,灼艾就是艾灸。艾草是一种纯阳植物,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脂肪、水、抗衰老抗癌的硒和大量的药理成份。艾叶挥发油具有有消炎化瘀、平喘化咳、镇静之功效。艾叶中含有苦艾醇具有解热、止血、镇痛、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艾灸的原理就是通过烟熏火灼把艾草

艾灸哪里对肝好

肝俞-柔肝养血助排毒艾灸功效:肝俞是肝的背俞穴,是肝在背部的反应点,艾灸肝俞,能柔肝并补益肝血,舒经理气,肝脏功能正常,则能有效分解体内毒素并协助其他脏腑将毒素排泄出去。肝俞取穴: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方法:俯卧位,施灸者手拿点燃的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20分钟,亦可以用艾灸盒自己灸治。章门-疏肝理气促进消化艾灸功效:章门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

中医调节内分泌的方法

1、艾灸中医艾灸疗法调理内分泌系统,以取关元穴为主。关元穴为任脉上的主穴,主治泌尿、生殖器官的疾病,如遗尿、尿频,又如女性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不孕等。另外,艾灸关元穴的同时,艾灸肾俞、命门等穴,调理内分泌系统效果更佳。艾灸疗法不仅可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疾病,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精力下降、肥胖(减肥)、消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因为这些问题都与内分泌的调节有关。取穴:关元、肾俞、命门。工

找梁丘的最简单的方法 梁丘在哪条经络上

足阳明胃经。梁丘出自于《针灸甲乙经》,是足阳明胃经上的郄穴,它是从本穴的功用上而言的,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种急性病,且梁丘穴的特征是屯积胃经水液,就像是胃经的水库一般,对本穴进行针灸刺激会有水库的开闸放水的作用,能最快的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的状态,因此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

小儿疳积能艾灸

小儿疳积能艾灸。小儿疳积时间长,消耗掉身体正气,就会造成气血两虚,而艾灸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有助于补充阳气,通畅经络,补益脾肾,从而对治疗疳积起到一定的作用。具体艾灸方法如下:脾胃不和型疳积艾灸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穴为主。治法:健脾和胃。艾灸处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取穴方义:疳积者,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上下不通之痞病也,故本方首选脾俞,以其有健脾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治小儿疳

艾灸心脏病有效吗 内关穴预防心脏病

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穴位,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也是心脏的保健要穴,艾灸该穴位能宁心安神,理气镇痛,和胃降逆,适宜于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头痛,手臂疼痛,恶心想吐,痛经,呃逆等症状,老年人是心血管病的高发人群,坚持艾灸内关穴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有效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前臂微屈握拳,从腕横纹向上量取3横指,两条索状筋之间

艾灸哪里治胃病

胃俞穴胃俞穴位置:找到第12胸椎,在它的骨性标志之下,旁开1.5寸处 。功效:艾灸该穴位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之功效,主治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肠炎,失眠等症。中脘穴中脘穴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从肚脐向上量4寸处。功效:艾灸该穴位可以通调腑气,和胃止痛。主治呕吐,反胃,腹胀,胃炎,胃溃疡,泛酸,胃出血,胃下垂等症。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置: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功效:艾灸该穴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