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临床表现
痛经的临床表现
痛经的临床表现分为三个方面,第一种为一度,月经周期性的疼痛,月经期或者月经前后出现腹痛,可以牵扯到腰部,肛门的地方有坠感,但是可以忍耐,不影响工作跟学习,这是一种表现;第二度就是中度,疼痛比较厉害,对工作学习有影响,疼痛的时候可以四肢冰冷,出汗,吃止痛药,可以缓解疼痛,第三度为重度,就是月经期间根本不能够学习跟工作,要卧床休息,要呕吐,要四肢皆冷,痛到手都是冷的,冷汗淋漓,腹痛难忍受,必须要吃药,这种的甚至会晕厥过去。
总的来说,痛经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可以伴随全身的症状,比如说除了腹痛以外,牵扯到腰痛,牵扯到肛门坠痛,乳房胀痛,呕吐,胃痛,腹泻,还会有心理烦燥。
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原发性痛经就是每次月经都会出现下腹部疼痛,对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也被成为功能性痛经。一般多发生在初潮后的青春期女性或者是未婚的少女身上。那么,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专家介绍: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疼痛多在月经来潮后数小时,也可于经前1-1天开始,经期加重。多表现为下腹坠胀痛,或下腹冷痛、绞痛,可放射至腰、肛门、会阴部。疼痛可持续数小时或2-3天,其程度因人而异。重者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甚至晕厥。还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头晕、心慌等症。若为膜样痛经,在排出大块子宫内膜前疼痛加剧,排出后疼痛减轻。
专家介绍,女性朋友患上了痛经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那么,痛经的危害具体有哪些呢?
专家提醒:痛经对女性危害甚大
武汉友好妇科专家介绍,痛经常发生在月经来潮前或月经期,困扰着许多女性,长期痛经危害非常大,女性朋友应当重视:
1、潜在危机(妇科疾病):痛经患者应警惕是子宫疾病、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子宫肌腺瘤等疾病的可能,常常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关键原因。
2、影响生活(包括学习和工作):痛经时,女性身体不适,下腹疼痛难忍,给女性工作、学习以及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3、导致不孕:痛经与不孕有着密切联系,不孕患者约有半数以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痛经。
温馨提示:广大女性朋友对于痛经,建议去正规专业的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诊治,以达到及时找到痛经根源,及时治疗疾病,缓解痛经的目的。对于痛经不能大意,以免影响以后生育。
女性闭经的临床表现
(一)下丘脑性闭经
下丘脑性闭经是由下丘脑各种功能和器质性疾病引起的闭经。此类闭经的特点是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缺陷或不足导致垂体促性腺激素(Gn),即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特别是LH的分泌功能低下,故属于低促性腺激素、低雌激素性闭经。临床上按病因可分为功能性、基因缺陷或器质性、药物性3大类。
1.功能性闭经
此类闭经是因各种应激因素抑制下丘脑GnRH分泌引起的闭经,治疗及时可逆转。
(1)应激性闭经精神打击、环境改变等可引起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多巴胺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释放激素水平应激性升高,从而抑制下丘脑GnRH的分泌。
(2)运动性闭经运动员在持续剧烈运动后可出现闭经。与闭经者的心理、应激反应程度及体脂下降有关。若体重减轻10%~15%,或体脂丢失30%时将出现闭经。
(3)神经性厌食所致闭经因过度节食,导致体质量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下丘脑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分泌水平的降低,引起垂体前叶多种促激素包括LH、FSH、ACTH等分泌水平下降。临床表现为厌食、极度消瘦、低Gn性闭经、皮肤干燥,低体温、低血压、各种血细胞计数及血浆蛋白水平低下,重症可危及生命。
(4)营养相关性闭经慢性消耗性疾病、肠道疾病、营养不良等导致体质量过度降低及消瘦,均可引起闭经。
2.基因缺陷或器质性闭经
(1)基因缺陷性闭经因基因缺陷引起的先天性GnRH分泌缺陷。主要为伴有嗅觉障碍的Kallmann综合征与不伴有嗅觉障碍的特发性低Gn性闭经。Kallmann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Xp22.3的KAL-1基因缺陷所致,特发性低Gn性闭经是由于GnRH受体1基因突变所致。
(2)器质性闭经包括下丘脑肿瘤,最常见的为颅咽管瘤;尚有炎症、创伤、化疗等原因。
3.药物性闭经
长期使用抑制中枢或下丘脑的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避孕药、甲氧氯普胺(灭吐灵)、鸦片等可抑制GnRH的分泌而致闭经,但一般停药后均可恢复月经。
(二)垂体性闭经
垂体性闭经是由于垂体病变致使Gn分泌降低而引起的闭经。
1.垂体肿瘤
位于蝶鞍内的腺垂体中各种腺细胞均可发生肿瘤,最常见的是分泌PRL的腺瘤,闭经程度与PRL对下丘脑GnRH分泌的抑制程度有关。若发生在青春期前,则可引起原发性闭经。根据肿瘤的性质不同,临床上可有溢乳、巨人症、皮质醇增多症等肿瘤所特有的症状,还可出现头痛、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等神经受压的症状。
2.空蝶鞍综合征
由于蝶鞍隔先天性发育不全,或肿瘤及手术破坏蝶鞍隔,使充满脑脊液的蛛网膜下腔向垂体窝(蝶鞍)延伸。压迫腺垂体,使下丘脑分泌的GnRH和多巴胺经垂体门脉循环向垂体的转运受阻,从而导致闭经,可伴PRL水平升高和溢乳。
3.先天性垂体病变
先天性垂体病变包括单一Gn分泌功能低下的疾病和垂体生长激素缺乏症;前者可能是LH或FSH的α、β亚单位分子结构异常或其受体异常所致;后者则是由于脑垂体前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所致。
4.Sheehan综合征
Sheehan(席汉)综合征是由于产后出血和休克导致的腺垂体急性梗死和坏死,可引起腺垂体功能低下,从而出现低血压、畏寒、嗜睡、食欲减退、贫血、消瘦、产后无泌乳、脱发及低Gn性闭经。
(三)卵巢性闭经
卵巢性闭经是由于卵巢本身原因引起的闭经。卵巢性闭经时Gn水平升高,分为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酶缺陷、卵巢抵抗综合征及后天各种原因引起的卵巢功能减退。
1.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
患者性腺呈条索状,分为染色体异常和染色体正常两种类型。
(1)染色体异常型45,X0综合征,染色体核型为45,X0及其嵌合体,如45,X0/46,XX或45,X0/47,XXX,也有45,X0/46,XY的嵌合型。45,X0女性除性征幼稚外,常伴面部多痣、身材矮小、蹼颈、盾胸、后发际低、腭高耳低、肘外翻等临床特征,称为Turner(特纳)综合征。
(2)染色体正常型染色体核型为46,XX或46,XY,称XX型或XY型单纯性腺发育不全,可能与基因缺陷有关,患者为女性表型,性征幼稚。
2.酶缺陷
包括17α羟化酶或芳香酶缺乏。患者卵巢内有许多始基卵泡及窦前卵泡和极少数小窦腔卵泡,但由于上述酶缺陷,雌激素合成障碍,导致低雌激素血症及FSH反馈性升高;临床多表现为原发性闭经、性征幼稚。
3.卵巢抵抗综合征
患者卵巢对Gn不敏感,又称卵巢不敏感综合征。Gn受体突变可能是发病原因之一。卵巢内多数为始基卵泡及初级卵泡,无卵泡发育和排卵。内源性Gn特别是FSH水平升高,可有女性第二性征发育。
4.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POF)指女性40岁以前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引发的闭经,伴有雌激素缺乏症状。激素特征为高Gn水平,特别是FSH水平升高,FSH>40U/L,伴雌激素水平下降。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医源性损伤或特发性原因有关。
(四)子宫性及下生殖道发育异常性闭经
1.子宫性闭经
子宫性闭经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先天性子宫性闭经的病因包括苗勒管发育异常的Mayer-Rokitansky-Kuster-Hauser(MRKH)综合征和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获得性子宫性闭经的病因包括感染、创伤导致宫腔粘连引起的闭经。
(1)MRKH综合征 该类患者卵巢发育、女性生殖激素水平及第二性征完全正常,但由于胎儿期双侧副中肾管形成的子宫段未融合而导致先天性无子宫。或双侧副中肾管融合后不久即停止发育。子宫极小,无子宫内膜,并常伴有泌尿道畸形。
(2)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性腺是发育不良的睾丸。血中睾酮低于正常男性水平,但由于雄激素受体缺陷,使男性内外生殖器分化异常。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外生殖器女性型,且发育幼稚、无阴毛;不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可存在腋毛、阴毛,但外生殖器性别不清。
(3)宫腔粘连 一般发生在反复人工流产术后或刮宫、宫腔感染或放疗后。子宫内膜结核时也可使宫腔粘连变形、缩小,最后形成瘢痕组织而引起闭经。宫腔粘连时可因子宫内膜无反应及子宫内膜破坏双重原因引起闭经。
2.下生殖道发育异常性闭经
下生殖道发育异常性闭经包括宫颈闭锁、阴道横隔、阴道闭锁及处女膜闭锁等。宫颈闭锁可因先天性发育异常和后天宫颈损伤后粘连所致,常引起宫腔和输卵管积血。阴道横隔是由于两侧副中肾管融合后其尾端与泌尿生殖窦相接处未贯通或部分贯通所致,可分为完全性阴道横隔及不全性阴道横隔。阴道闭锁常位于阴道下段,其上2/3段为正常阴道,是由于泌尿生殖窦未形成阴道下段所致,经血积聚在阴道上段。处女膜闭锁系泌尿生殖窦上皮未能贯穿前庭部所致,由于经血无法排出而导致闭经。
(五)其他
1.雄激素水平升高的疾病
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分泌雄激素的肿瘤及卵泡膜细胞增殖症等。
(1)PCOS PCOS的基本特征是排卵障碍及高雄激素血症,常伴有卵巢多囊样改变和胰岛素抵抗,PCOS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这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疾病。临床常表现为月经稀发、闭经及雄激素过多等症状。育龄期妇女常伴不孕。
(2)分泌雄激素的卵巢肿瘤 主要有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包括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等。临床表现为明显的高雄激素血症体征,并呈进行性加重。
(3)卵泡膜细胞增殖症 卵泡膜细胞增殖症是卵巢间质细胞-卵泡膜细胞增殖产生雄激素,可出现男性化体征。
(4)CAH CAH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见的有2l羟化酶和11β羟化酶缺陷,由于上述酶缺乏,皮质醇的合成减少,使ACTH反应性增加,刺激肾上腺皮质增生和肾上腺合成雄激素增加。故严重的先天性CAH患者可导致女性出生时外生殖器男性化畸形。轻者青春期发病,可表现为与PCOS患者相似的高雄激素血症体征及闭经。
2.甲状腺疾病
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为桥本病及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常因自身免疫抗体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并抑制GnRH的分泌从而引起闭经;也可因抗体的交叉免疫破坏卵巢组织而引起闭经。
痛经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多,病机复杂,反复性大,治疗棘手,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更为普遍,表现为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历时1/2~2小时,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前侧,约有50%以上病人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在剧烈腹痛发作后,转为中等度阵发性疼痛,约持续12~24小时,经血外流畅通后逐渐消失,亦偶有需卧床2~3天者,其发病之高,范围之广,周期之近,痛苦之大,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工作和学习,降低了生活的质量。
原发性痛经常发生于有排卵月经,因此一般在初潮后头1~2年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严重的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妇女,如一开始出现规律性痛经或迟至25岁后发生痉挛性痛经,均应考虑有其他异常情况存在,原发性痛经常在分娩后自行消失,或在婚后随年龄增长逐渐消逝。
痛经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上面的几个临床表现只限于参考,具体的要咨询专家。痛经虽然很严重,但是我们并不是对痛经毫无办法,既然我们已经了解到了痛经的临床表现,我们可以根据它的临床表现提前预防痛经。这就需要女性在平时生活中多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
妇女常见病痛经的小窍门
1.具体做法是:取鸡蛋2个,益母草30克,元胡15克,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药渣,吃蛋喝汤。经前1~2天开始服,每日1剂,连服5~7天。 痛经的发生与淤血有着密切的关系。鸡蛋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益母草是历代医家用来治疗妇科疾病之要药,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益母草可通过松弛痉挛状态下子宫、缓解炎症等多种途径起到抗痛经的作用;元胡具有行气活血、散淤止痛的作用,是临床上治疗痛经的常用药。三者合用可起到行气、养血、活血、去淤、止痛的作用,是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 益母草煮鸡蛋并非对所有的痛经患者都有效。
2.根据痛经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痛经分为气滞血淤、寒湿凝滞、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不足五种证型,而益母草煮鸡蛋最适合于气滞血淤型痛经患者食用。这类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往往不太规律,在月经前2~3天开始出现莫名其妙心烦、胸闷,常常为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伴有乳房及胸胁部胀痛,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量少,色黯有块。除了坚持吃益母草煮鸡蛋外,气滞血淤型痛经患者平日还应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舒肝理气、活血调经作用的食物,如白萝卜、柑橘、佛手、茴香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女性痛经临床表现包括哪些
痛经的分类有两种,常见的是原发性痛经,也称为痉挛性痛经,或功能性痛经,指非盆腔器质性病变起的痛经,为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多见于初潮后青春期少女。另一类是继发性痛经,也称为充血性痛经或症状性痛经,指由盆腔解剖学和(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多见于年龄30-45岁年长妇女。引起继发性痛经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盆腔瘀血症、卵巢肿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腔粘连、子宫畸形、阴道横隔和放置宫内节育器等。
痛经的分类及临床表现有哪些?以上是针对痛经分类进行的介绍,下面一起来看看痛经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痛经多于月经期第1-2天,或经前1-7天出现,月经期加重,月经血增多后疼痛开始缓解。疼痛多为下腹绞痛、胀痛或坠痛,可放射至腰骶部、髋部、股内侧、阴道和肛门周围。膜样痛经妇女当排出内膜管型后疼痛顿然消失。痛经的临床表现会根据患者的不同程度有所不不同。严重痛经妇女,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甚至虚脱。除腹痛外,还可伴有其他症状,包括头痛(45%)、虚弱和乏力(85%)、恶心和呕吐(89%)、腹泻(60%)、腰背痛(60%)、膀胱直肠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肝门坠胀感等。
痛经会根据不同的程度分为三类:轻度痛经、中度痛经、重度痛经。痛经的分类及临床表现有哪些呢,这需要患者根据自己的程度进行一下分类,然后决定是否需要治疗。一般,轻度痛经不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无全身症状,不需要药物治疗。中度痛经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需用止痛药治疗。重度痛经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全身症状明显,需要应用镇痛药,甚至有的可采用手术治疗。
痛经会引起哪些方面的临床症状
痛经是人体很重要的也是很常见的妇科疾病,尤其是现在的一些女孩子经常会遇到痛经的问题,甚至每次都会疼痛的不行了,关于痛经引起的一些临床症状都包括哪些呢,其实痛经的出现会引起很多的问题的,要深入的认识一下痛经的临床表现很重要。
1、痛经的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前侧。约有50%以上痛经患者可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 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这些都是属于常见的患有了痛经的症状表现。
2、痛经的症状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周期性痛经的症状可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历时1/2~2小时。
痛经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多,病机复杂,反复性大,治疗棘手,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更为普遍,表现为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历时1/2~2小时,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前侧,约有50%以上病人伴有全身症状。
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在剧烈腹痛发作后,转为中等度阵发性疼痛,约持续12~24小时,经血外流畅通后逐渐消失,亦偶有需卧床2~3天者,其发病之高,范围之广,周期之近,痛苦之大,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工作和学习,降低了生活的质量。
原发性痛经常发生于有排卵月经,因此一般在初潮后头1~2年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严重的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妇女,如一开始出现规律性痛经或迟至25岁后发生痉挛性痛经,均应考虑有其他异常情况存在,原发性痛经常在分娩后自行消失,或在婚后随年龄增长逐渐消逝。
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表现
原发性痛经常发生在年轻女性,初潮后6个~12个月开始,30岁以后发生率开始下降,疼痛常在月经即将来潮前或来潮后开始出现,并持续在月经期的前48小时~72小时,疼痛常呈痉挛性,有时很重,以至于需卧床数小时或数天。患者疼痛集中在下腹正中,有时也伴腰痛或放射至股内侧。盆腔检查无阳性所见。
痛经临床表现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多,病机复杂,反复性大,治疗棘手,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更为普遍,表现为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历时1/2~2小时。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前侧。
约有50%以上病人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在剧烈腹痛发作后,转为中等度阵发性疼痛,约持续12~24小时。经血外流畅通后逐渐消失,亦偶有需卧床2~3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