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特点 温度刺激可导致疼痛加重
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特点 温度刺激可导致疼痛加重
无论在疼痛发作期或者缓解期,冷热刺激都可以激发剧烈的疼痛或者加重疼痛。当牙髓炎晚期,牙髓化脓或者坏死后,患者可出现冷热缓解疼痛的情况,即随时冷水漱口可以暂时缓解疼痛。
牙髓炎的症状有哪些
牙髓炎成为口腔中最为多发和常见的疾病之一。据调查,牙髓炎早期疼痛持续时间比较短,也许只有几分钟,而缓解时间比较长。随着炎症的发展,疼痛持续的时间会越来越长,缓解时间则缩短,到急性牙髓炎晚期疼痛可为持续性跳痛。那么,具体的牙髓炎都有哪些症状?
方法/步骤
剧烈的自发性、阵发性牙痛。自发性痛是指在没有受到任何刺激时,牙齿发生剧烈疼痛。这种疼痛过一会儿,可以自己缓解。
疼痛不能定位。疼痛可放射到同侧的上、下牙及耳颞部,患者常常不能清楚地指出患牙的位置。患儿感觉上颌牙痛时,患牙可能在下颌,患儿感觉前面的牙痛时,实际可能是后面的牙坏了。如果患儿口腔内有多颗坏牙时,要仔细区分是哪颗牙发生了牙髓炎,因为龋齿的治疗和牙髓炎是完全不同的。
疼痛往往在夜间加重。这可能与仰卧时牙髓腔内压力增高有关。
温度刺激可使疼痛加重。初期遇冷、热均可使疼痛加剧,但是当牙髓化脓或坏死时,口中含有冷水可缓解疼痛,这可能与牙髓化脓、坏死产生了气体,气体遇热膨胀,压力增高,而遇冷收缩,压力减轻所致。
检查时可能见到较深的龋洞,用探诊探查时牙齿疼痛明显。或可能发现畸形中央尖、畸形舌侧窝等可能导致牙髓炎的情况。
照牙齿的X线片可以帮助确定较难发现的邻面龋、继发龋及牙周病等引起的牙髓炎。
牙髓炎有什么病症
牙髓炎俗称牙神经痛。表现为剧烈的难以忍受的疼痛,疼痛的性质有以下特点:自发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呈间歇性发作,在无外界任何刺激的情况下,患牙发生剧烈疼痛,早期疼痛发作时间短,缓解时间较长,随着病情发展,晚期则疼痛发作时间长,缓解时间较短,乃至最后无缓解期;夜间疼痛比白天重,特别是平卧时更显著;早期冷、热刺激均可引起疼痛加重,晚期冷刺激不但不激发疼痛,反而使疼痛暂时缓解,故临床常见患者口含冷水或吸冷气以减轻疼痛,民间常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就是指急性牙髓炎晚期(化脓期)的症状;再者,疼痛不能定位,常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向同侧上、下颌牙齿及临近部位放射,患者常不能指出病牙的准确位置。
根据临床表现不难诊断,需要与下列疾病鉴别:
1、与深龋鉴别:它们都有较深的龋洞,但深龋无急性牙髓炎的自发性剧烈疼痛。
2、与龈乳头炎鉴别:牙龈乳头炎可有自发性剧烈疼痛,但局部牙龈红肿、压痛,甚至溢脓,而且多有食物嵌塞史。而牙髓炎则无,牙髓炎对温度敏感,而龈乳头炎对温度的刺激则无明显反映。
3、与三叉神经痛鉴别:三叉神经痛一般在夜间不发作,温度改变亦不引起疼痛,而且多有“扳机点”,疼痛间歇期不会随病情发展而明显延长或缩短。
辅助检查:X线摄片或口腔体腔摄影以了解有无急性牙髓炎表现
概述牙痛的特征有哪些
1.急性牙髓炎
急性牙髓炎疼痛非常剧烈,疼痛有明显的自发性、阵发性疼痛搜集整理,温度刺激激发长时间的疼痛或使疼痛加剧,夜间疼痛或夜间较白天疼痛剧烈,疼痛不能定位,疼痛呈放射性或牵涉痛。若急件牙髓炎到了化脓期或牙髓部分坏死时呈热刺激引起疼痛,冷水可缓解疼痛。
2.慢性牙髓炎
一般不发生剧烈的自发性疼痛,有时可有不甚明显的阵发性隐痛或每日出现定时钝痛,患牙可有咬合不适或轻微的叩痛,患者一般可定位患牙。慢性闭锁性牙髓炎的特点几乎所有患牙都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病史,患牙对温度刺激的反应多为热刺激引起迟缓性疼痛,或迟钝。慢性溃疡性牙髓炎多无自发痛,当食物嵌入牙洞中可引起剧烈的疼痛,冷热刺激可引起剧烈的疼痛。
3.龋病
在进食冷、热食物时可引起疼痛,只有当冷热刺激进入窝涮中才引起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消失。
4.牙本质过敏症
牙本质过敏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牙本质过敏主要表现激发痛,可在咬硬物或冷、热、酸、甜食物时可有疼痛或不适,探诊敏感,无自发痛。
5.龈乳头炎
可有剧烈的自发性疼痛,疼痛为持续性胀痛。患牙可有咬合痛或咬合不适,患者可定位患牙。检查可见牙间可有嵌塞的食物,龈乳头红肿,触痛明显,探诊出血。
6.牙隐裂
患牙可有咬物时出现定点性咀嚼痛或不适,可有冷热刺激痛或牙髓炎的症状。
7.急性根尖周炎
疼痛的特点为自发性持续性胀痛或跳痛,患牙咬合痛搜集整理,可有松动,局部可有肿胀,严重者可有面部的肿胀。检查患牙对温度刺激阴性为死髓牙,叩诊疼痛。
8.慢性根尖周炎
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痛,有时可有咀嚼不适感,或牙龈起脓包。检查患牙有病变,为死髓牙,叩诊可有不适或轻微疼痛,通过摄X线片见根尖有病变。
9.牙周脓肿
患牙有搏动性跳痛、浮起、松动及咬合痛。检查见龈缘肿胀,牙龈光亮。检查可探及深的牙周袋或探及根分叉处。
快速判断自己是哪种牙疼
牙齿敏感
牙齿敏感的症状一般是对冷热酸性等刺激性食物的反应比较强烈,牙齿会有酸痛的感觉,但是基本不会影响正常生活,还可忍受。
龋齿
龋齿最初没有什么感觉,牙体龋洞较大时,患者遇到冷、热、酸、甜等刺激或食物嵌塞入龋洞时会感觉牙疼。中龋患者在刺激因素去除后牙疼立即停止,深龋的话一般需要5-10分钟后疼痛才会消失。
急性牙髓炎
急性牙髓炎一般是由于深龋,使牙髓受到感染而发炎而引起的。
急性牙髓炎的疼痛特点为
(1) 自发性阵痛,即在没有外界刺激下也可出现牙齿的疼痛,并且能持续一定时间。
(2)遇到冷热刺激疼痛加重
(3)夜间疼痛更加明显
(4)不能明确定位是哪颗牙齿疼
别忽视龋齿的症状
初期无明显症状,龋齿如继续向深部扩大,到达牙本质深层并接近牙髓腔,对冷、热的温度刺激可出现疼痛。由于蛀洞离牙髓比较近,蛀洞内的细菌和细菌所产生的毒素容易渗透牙髓组织,引起急性牙髓炎,使患牙发生剧烈疼痛。
晚期蛀牙若再不及时治疗,牙冠大部被腐蚀破坏,成为残冠。牙髓也是因为炎症而发生坏死,病牙的疼痛感觉反而减轻或消失。这时细菌可通过牙髓向根尖扩散,引起牙齿根尖部的病变。
牙髓炎的症状有哪些
一、自发性和阵发性疼痛,即在无刺激或轻微刺激的情况下突发剧烈的疼痛,疼痛性质尖锐,呈跳痛,阵发性发作。疼痛早期持续时间较短,晚期持续时间长,基本没有间歇期。
二、夜间加剧,疼痛常在夜间发作,而且比白天更剧烈。患者常常不能入睡或者入睡后因牙痛而醒来。这是由于躺卧时体位改变,进入牙髓的血流增多,导致牙齿髓腔内压力增加,增强了对神经的刺激,疼痛因而加剧。
三、疼痛不定位,炎症初期时,患者能指出患牙的部位,但很快就不能明确指出疼痛所在部位,同时伴有半侧头面部疼痛。疼痛呈放射性,放射至同侧上下牙、邻牙及头面部,疼痛区可包括患牙,也可不包括患牙。有时上颌牙患病,患者却下颌牙痛;前牙患病,患者却感觉后牙痛,但一般不牵连对侧牙颌。
四、温度刺激加重疼痛,在疼痛的间歇期,冷热刺激可诱发疼痛,若在疼痛发作时受到冷热刺激,疼痛则会加重。有时患者自述口含冷水可止痛,是因为在牙髓炎后期,往往存在化脓性牙髓炎或牙髓坏死的情况,冷刺激可减轻充血,缓解疼痛。
牙髓炎的类型:
①急性牙髓炎,急性牙髓炎可能由牙髓充血发展而来,也可能由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而来。其主要临床症状是剧烈疼痛,痛的性质是自发性阵痛。炎症早期阵痛间隔时间较长,夜间较剧烈,冷热刺激都会引起发作,加剧疼痛。待到炎症晚期牙髓坏死、化脓时,典型的症状为冷的刺激可能使疼痛缓解,而热的刺激会使疼痛加剧。
②慢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的症状很不典型,由于大多自发性疼痛阶段已经过去,容易误诊为单纯的深龋。小儿牙髓血管丰富,活力旺盛,牙髓的抵抗力和修复功能都比较强,所以乳牙和年轻恒牙很容易因部分急性感染被控制而转为慢性牙髓炎。
牙髓炎对于我们的牙齿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所以在生活中必须要多多去了解牙髓炎的知识才行,关注此病的主要症状才能在早期发现该病,生活中还应当去做好牙髓炎疾病的预防才行。
牙髓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牙髓炎
急性牙髓炎(包括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的主要症状是剧烈疼痛,具有典型的临床特点。
在不受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疼痛,疼痛有持续和缓解的过程,因此具有阵发性发作或阵发性加重的特点;其次是夜间痛,患者常常因为牙痛难以入睡;第三,温度刺激会加剧疼痛,在进食冷热食品时可激发疼痛或者疼痛更为加剧,往往不敢用凉水刷牙。而在牙髓炎晚期,还表现为“热痛冷缓解”的特点,热刺激会产生剧痛,这时患者常常通过含漱冷水来暂时止痛;疼痛发作时,患者大多不能明确指出患牙所在,疼痛常常放射至患牙同侧的上、下颌牙齿或头、面部。
2.慢性牙髓炎
(1)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无明显的自发痛或有偶发的钝痛。但是,几乎所有患者都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病史。
(2)慢性溃疡性牙髓炎多无明显的自发痛,但患者常诉有当食物嵌入患牙洞内即出现剧烈的疼痛。另一典型症状是当冷、热刺激激惹患牙时,会产生剧痛。
(3)慢性增生性牙髓炎一般无自发痛,有时可有患者诉说进食时患牙疼痛或有进食出血现象,因此,长期不敢用患侧咀嚼食物。
补牙的症状有哪些
1.询问牙痛性质、发作次数和每次疼痛持续时间,与冷热、咀嚼食物的关糸,疼痛能否正确定位和放散的范围,与体位有无关糸,是否影响睡眠。患牙、邻牙或附近其它器官近期有否受伤或曾接受过治疗。过去有无牙痛史,与本次疼痛情况是否相同。
2.检查患牙有无龋洞及龋洞的位置和深度,是否穿髓,有无探痛、叩痛、,对冷热和电活力试验的反应。如无龋洞应检查有无其它牙体硬组织病变,有无牙周袋,牙齿是否松动,必要时可拍摄X线片,开洞或开髓检查。如未发现明显病变,应检查其它牙齿或邻近器官有无病变,并与三叉神经痛鉴别。
3.牙髓病分类
按病程可分为
(1)、急性牙髓炎(Acute pulpitis)
多为意外创伤或近期牙体手术后,有冷、热激发痛和自发痛等激发引起,主要表现为剧烈地自发性痛,特点如下:
①疼痛常突然发作,早期呈间歇性,一般约持续数分钟,随后数小时间歇期,病员尚可指患牙。随病情发展,发作期延长,间歇期缩短,逐渐转变为持续性剧痛,并沿同侧三支神经分布区放散(如上牙向颈部、耳前、颧颊部;下牙向耳下、耳后、下颌部放散),往往不能明确指出患牙部位。
②疼痛往往夜间较剧,卧倒时尤甚。
③早期冷、热刺激均可激发或加剧疼痛,以冷刺激痛较明显;后期或化脓时,热刺激疼痛,冷刺激仅可使疼痛暂时缓解。后期患者常含冷水,或吸冷空气以减轻疼痛,此种症状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④检查时常可见患牙穿髓,探痛明显。
(2)、慢性牙髓炎(Chronic pulpitis)
由于龋病等大多是慢性病变,对牙髓有长期持续的刺激,可使牙髓发生慢性炎症的过程。在慢性牙髓炎发展过程中,如多形核白细胞增多,则释放的溶酶体酶也增多,而使炎症加剧,临床上即可出现急性发作的症状。
牙体慢性损伤、牙周病、牙本质化学刺激都可使牙髓呈现慢性炎症的过程。
慢性牙髓炎临床上分为三类: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慢性开放性牙髓炎及慢性增生性牙髓炎。慢性开放性牙髓炎又叫作慢性溃疡牙髓炎。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又称牙髓息肉。
慢性牙髓炎诊断依据:①长期刺激性痛,X线照片显示尖周已有膜腔增宽、硬板破损;②有自发性痛史;③探诊已穿髓、出血、剧痛;④有深龋或深盲袋或严重牙体慢性损伤。
(3)、慢性牙髓炎的急性发作期 有慢性牙髓炎症状,近期有剧烈自发痛,不能定位或有放散痛,冷热刺激引起或加重疼痛。
(4)、牙髓部分坏死 除有牙髓炎症状外,并已穿髓,开髓检查冠髓无活力,根髓尚有活力。
(5)、牙髓全部坏死 可有牙髓炎或外伤病史,穿髓,但无探痛。或有牙周病变,活力试验无反应,开髓检查牙髓无活力。
牙髓炎的症状有哪些
剧烈的自发性、阵发性牙痛。自发性痛是指在没有受到任何刺激时,牙齿发生剧烈疼痛。这种疼痛过一会儿,可以自己缓解。
疼痛不能定位。疼痛可放射到同侧的上、下牙及耳颞部,患者常常不能清楚地指出患牙的位置。患儿感觉上颌牙痛时,患牙可能在下颌,患儿感觉前面的牙痛时,实际可能是后面的牙坏了。如果患儿口腔内有多颗坏牙时,要仔细区分是哪颗牙发生了牙髓炎,因为龋齿的治疗和牙髓炎是完全不同的。
疼痛往往在夜间加重。这可能与仰卧时牙髓腔内压力增高有关。
温度刺激可使疼痛加重。初期遇冷、热均可使疼痛加剧,但是当牙髓化脓或坏死时,口中含有冷水可缓解疼痛,这可能与牙髓化脓、坏死产生了气体,气体遇热膨胀,压力增高,而遇冷收缩,压力减轻所致。
检查时可能见到较深的龋洞,用探诊探查时牙齿疼痛明显。或可能发现畸形中央尖、畸形舌侧窝等可能导致牙髓炎的情况。
照牙齿的X线片可以帮助确定较难发现的邻面龋、继发龋及牙周病等引起的牙髓炎。
慢性牙髓炎不能吃什么东西
由于龋病等大多是慢性病变,对牙髓有长期持续的刺激,可使牙髓发生慢性炎症的过程。在慢性牙髓炎发展过程中,如多形核白细胞增多,则释放的溶酶体酶也增多,而使炎症加剧,临床上即可出现急性发作的症状。
慢性牙髓炎临床上分为三类: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慢性开放性牙髓炎及慢性增生性牙髓炎。慢性开放性牙髓炎又叫作慢性溃疡牙髓炎。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又称牙髓息肉。 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及时治疗牙体疾病,如龋齿、楔状缺损、隐裂等。发病时给予细软或半流饮食,避免过冷过热的温度刺激,忌食酸甜。
不宜吃以下食物:
1、冷热甜酸食物。牙髓炎的发生大多是龋齿穿髓或其他部位炎症波及而致。牙髓炎发生时,牙髓内血管扩张,血液充盈,或有浆液状的渗出物和炎性水肿,这时牙髓对刺激特别敏感,每遇冷热甜酸等刺激,便引起剧烈疼痛,有时使患者难以忍受。
2、油腻、辛辣食物。在牙髓炎症发展过程中,髓腔内组织和根尖周围组织充血水肿,使血流加速。若再吃进辛辣、煎炒食物,能使病变局部充血加重,渗出增多,加重局部水肿,压迫和刺激神经末梢,使疼痛加剧。
3、质硬食物。质硬的食物不易撕咬咀嚼,可使牙痛加剧。还要忌烟酒。
4、鱼腥类。包括咸鱼咸蛋也应禁食。
什么是牙髓病
髓病可分为急性、慢性、牙髓变性、牙髓坏死与坏疽。急性期,疼痛剧烈难忍,
有“牙痛不算病,一痛就要命”的谚语。其特点是自发痛、阵发痛、夜间加重。到了晚期,可出现持续性跳痛、放散痛,可放散至耳颞部与偏头痛相似。疾病发作患者坐卧不安,非到牙科治疗不可。牙髓炎明显影响病员的 睡眠 、工作和学习。其发病不分年龄、性别、种族、地点和时间,多见对温度、化学、机械压力的刺激,可激发牙痛发作。急性牙髓炎得到引流或治疗后,可转为慢性,病程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最后导致牙髓坏死。治疗不彻底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原来慢性又可以急性发作,或形成牙髓变性、坏死。
急性牙髓炎是一种疼痛难忍的急性病。发病时疼痛可放散到同侧头、面、颞部,往往误为偏头痛或三叉神经痛、面肌抽搐等病症,需与之鉴别。病之早期,温水缓解,冷水则加重;晚期冷水缓解,热水加重,掌握病程变化特点,即使未去医院治疗,也可使疼痛减轻。由于牙痛不定位,若不认真检查,常常会误诊误治,甚至同时误治邻牙或同侧下颌牙,造成患者不应有的损失,这种病例,临床并不少见。为了防止误诊、误治,检查应该反复、仔细,病史应该详细询问,采用多种方法检查,使误诊、误治大大减少。急性牙髓炎大多数是由深龋齿发展来的,预防龋齿,就可以减少急性牙髓炎的发生。虽然慢性牙髓炎疼痛比急性轻得多,但病程长达数年、数月,这对病员也是一种精神负担,也会影响工作和学习。所以,在急性期就应该积极、彻底治疗,防止发展成慢性。
病因
牙痛的常见症状是什么
1、比如急性牙髓炎,引起这种病的病因很多,有龋齿、牙颈部楔状缺损、畸形中央尖、牙隐裂、牙周牙髓综合征、过度磨耗、外伤等。疼痛规律是自发性和阵发性疼痛,温度刺激加重,伴半侧头面部疼痛,不能定位,患者不能准确说出哪个牙疼,夜间发作或加重有时能从睡梦中疼醒,有时有轻度叩痛。牙周病是由局部的牙石牙垢、颌创伤等引起,牙周病病人的牙疼是闷痛、胀痛、有时也轻度叩痛。冠周炎是阻生齿引起,有比较剧烈的闷疼。急性根尖炎和急性牙槽脓肿的病因与牙髓炎相同,急性根尖炎有咬颌痛,可明确定位。急性牙槽脓肿可见龈颊移行处牙龈肿,疼痛是持续而剧烈的。我们根据这些病的病因、疼痛规律、和临床表现不难做出正确诊断。
2、这些疾病有其特殊性和多变性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牙齿也一样,有时疼痛的规律和临床表现不典型,如果病人对病史的表达不准确,更增加了诊断的难度。比如相邻牙或对颌牙有多个龋齿,这时就应结合X光片,看哪个牙龋坏离髓腔最近,反复的温度试验以达到准确诊断。牙髓炎各时期的症状不太一样,对温度刺激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尤其是引起牙髓炎的牙体疾病隐匿,如牙隐裂、龋坏的部位不易发现、牙周牙髓综合征等,此时应牢牢掌握牙髓炎有夜间痛,这是与三叉神经疼的主要区别之一。询问病史和临床检查要反反复复进行,既不能听患者误导,也不能主观武断,思维灵活正确推断。
3、要重视临床检查临床上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个牙髓炎的病人,往往指着以前治过的牙齿疼痛,而且反复指证,这时医生要仔细的检查牙体牙周情况,反复的温度试验,温度试验要从下后牙开始逐渐往前,然后再从上后牙逐渐往前,这样避免水的自然流向引起的误差。对比较隐匿的疾病要反复仔细检查,比如牙隐裂、牙周牙髓综合征、上下第二磨牙的远中牙颈龋,上颌第三磨牙的颊侧龋等,必要时用探针仔细探查每个牙的邻面牙颈部。怀疑牙隐裂时用碘酒涂擦,看能否找到隐裂线。牙周牙髓综合征时牙齿有牙周袋、牙周萎缩、上颌第一磨牙常见。叩诊时的力量要相同,先后顺序不要类同,让患者不知道医生正在检查哪个牙齿,避免患者误导。必要时进行X线片检查。各种牙疼要做出正确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和临床检查,X光片只能是辅助诊断,代替不了临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