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直肠癌都需要做什么检查

直肠癌都需要做什么检查

1.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的必要检查步骤。约80%的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可通过直肠指检被发现。可触及质硬、凹凸不平肿块;晚期可触及肠腔狭窄,肿块固定。指套见含粪的污浊脓血。

2.直肠镜检直肠指检后应再作直肠镜检查,在直视下协助诊断,观察肿块的形态、上下缘以及距肛门缘的距离,并采取肿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肿块性质及其分化程度。位于直肠中、上段癌肿,手指无法触到,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3.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对直肠癌的诊断帮助不大,故不列为常规检查,仅为排除结肠直肠多发性肿瘤时应用。

4.盆腔磁共振检查(MRI)了解肿瘤的部位,以及与周围邻近结构的关系,有助于术前临床准确的分期,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的策略,例如:先手术还是先放疗?

5.腹盆腔CT可了解肿瘤的部位、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直肠周围及腹盆腔其他部位有无转移。对直肠癌的分期很重要。

6.胸部CT或胸部X线检查了解肺部、胸膜、纵隔淋巴结等有无转移。

哪些大便异常可提示结肠癌

哪些大便异常现象可提示结肠癌的发生呢?

1、大便习惯异常,如排便次数增加,同时出现少量粘液性便、粘液血便,经治疗不好转者,或经治疗后好转而复发者,应及时进行结肠癌的确诊及治疗。

2、既往有粘液便、腹泻病史,但症状轻微者突然增重,与原来排便次数、排便的性质发生变化时,也应再次到医院复查从而对结肠癌做出明确诊断。

3、出现无明显原因的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经短期治疗无好转者,在胃部经过钡剂透视未发现异常时,应去医院进行直肠部位的检查。

4、出现排便费力,排出的大便有压迹,呈槽沟状扁条状、细条状等,一定要做直肠指诊。

怎么样预防直肠癌

直肠癌(rectal cancer)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道癌是大肠癌的最常见部分(占65%左右)绝大多数基因病人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者约占15%男性较多见男女之比为2-3:1,直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目前,它已在癌症排行榜中跃居第二位了,所以饮食和生活方式,是癌症的祸根。

注意这些改变,预防直肠癌:

1.排便习惯改变。排便习惯改变是直肠癌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症状。由于癌肿的刺激,病人可在短期内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有排便不尽的感觉。随着病程发展、病灶增大,癌肿可阻塞直肠出口,引起便秘、大便变细或变形、腹胀等症状。

2.大便性状改变。出现大便变稀、大便带血和黏液。80%~90%的直肠癌可有便血,血液呈鲜红或暗红色,常混有黏液或脓液。有时在粪便中可见到脱落的肿瘤组织,但这时往往已不是早期。

3.早期就诊。患者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就诊时要注意不要轻易相信医生没有进行检查所得出的结论,如痔疮或菌痢等。如医生没有要求做检查,病人不妨自己提出。一般说来,直肠指检能发现75%以上的直肠癌,简单的乙状结肠镜检查几乎能发现所有的直肠癌。

4.认真对待。有许多病人可能羞于检查或怕检查带来的痛苦,在医生开出检查单后拿着单子不做检查,从而延误了早期发现的时机 ,这类例子在临床上也不少见。

希望能帮助到您

直肠癌做什么检查

直肠癌的检查可以首先是做直肠的肛门指诊,像那种低位的直肠癌,就是距肛门比较近的直肠癌,可以通过肛门指诊发现肿瘤。然后就是要做肠镜检查来取活检来明确诊断,这是一个确诊的金标准。另外我们可以结合抽血查肿瘤标志物,一般来说,癌胚抗原CEA以及CA199会有升高,但这个不是绝对的,它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不是特别强。然后就是腹部的增强CT检查,腹部的增强CT我们可以看到长肿块的这一段肠壁,会有增厚,然后增强可以看到增厚的肠壁强化,结合所有的这些就可以确诊直肠癌。

直肠癌如果发现是比较早期的,比如说一二期的患者,可以做根治性的手术,术后再根据术后病理分期,来决定需不需要做术后的辅助放化疗,像早期的直肠癌患者,是可以通过外科根治性手术联合术后的一些辅助治疗达到根治的,根治术后,总的五年生存率大概是在50%左右。当然这个也跟术后病理有没有淋巴结的转移,还有就是有没有脉管瘤栓,有没有神经侵犯等这些复发高危因素等很多情况有关系的,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但是早期的直肠癌患者是可以通过这些手段达到根治的。

直肠癌疾病的有效预防办法

一、大便性状改变:出现大便变稀、大便带血和黏液。80%~90%的直肠癌可有便血,血液呈鲜红或暗红色,常混有黏液或脓液。有时在粪便中可见到脱落的肿瘤组织,但这时往往已不是早期。

二、排便习惯改变:排便习惯改变是直肠癌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症状。由于癌肿的刺激,病人可在短期内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有排便不尽的感觉。随着病程发展、病灶增大,癌肿可阻塞直肠出口,引起便秘、大便变细或变形、腹胀等症状。

三、早期就诊:患者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就诊时要注意不要轻易相信医生没有进行检查所得出的结论,如痔疮或菌痢等。如医生没有要求做检查,病人不妨自己提出。一般说来,直肠指检能发现75%以上的直肠癌,简单的乙状结肠镜检查几乎能发现所有的直肠癌。认真对待,有许多病人可能羞于检查或怕检查带来的痛苦,在医生开出检查单后拿着单子不做检查,从而延误了早期发现的时机 ,这类例子在临床上也不少见。

直肠癌诊断标准&直肠癌做哪些检查

直肠癌根据病史、体检、影像学和内镜检查不难做出临床诊断,准确率亦可达95%以上。但是在临床上延误诊断者时有发生,主要是医师对直肠癌重视程度不足,没有进行常规检查,便草率地诊断为痔、肠炎、痢疾等;患者对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未加重视也是延误诊断的原因。

一、诊断要点

1.病史

有便秘和结肠炎病史的中年患者,无明显诱因的大便形状的改变,家属中有结肠息肉的病人。

2.直肠指诊

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约80%的直肠癌可经直肠指诊发现。指诊时要认真细致,要注意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硬度、累及之范围和活动度、距肛缘的距离等。指诊时可发现肛管或直肠黏膜上可触及形状不规则,边缘不齐的硬性结节或肿块,表面不光滑,周围黏膜增厚,早期有一定的活动性。癌肿形成溃疡则可触及质地较硬,边缘突起,向外翻转的包块,如累及肠壁全周,可形成环状狭窄。晚期则肿块固定,不易推动。退出手指,则见指套染有脓血、黏液或坏死组织。

二、辅助检查

直肠癌的筛查应遵循由简到繁的步骤进行。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以下几项。

1.大便隐血检查是普查或对高危人群进行直肠癌初步筛选的最简单方法。阳性者再做进一步检查。无症状阳性者的癌肿发现率在1%以上。

2.直肠指诊是诊断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约80%的直肠癌直肠指诊时可触及,约80%直肠癌误诊是因为未做直肠指诊所致,这两个80%是值得重视的数字。医师都能做指诊,但要达到高水平、高质量却非易事,指诊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和症状,做到心中有数,有目的、有重点地去检查。临床上凡是有大便习惯改变、血便、黏液血便、大便变形等症状者均应进行直肠指诊,以明确有否肿瘤、肿瘤的部位、距肛门距离、大小、侵犯范围、活动性、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等。

3.内镜检查包括肛门镜、电子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检查。肛门镜或电子直肠镜检查,是门诊常规检查方法,其操作方便、不需肠道准备;纤维结肠镜检查前ld必须充分肠道准备。此项检查不仅可行活组织检查,还可以了解全部结直肠,以明确有否多发肿瘤,因为结、直肠癌有5%~10%为多发癌。凡是查到肿块和可疑病变,均应立即做活检来确诊,取活检必须在溃疡边缘不同部位取2~5块,有时需多处、多次检查,方能确诊。有人把直肠指诊(palpation),直肠镜检查(procdoscopy)、活检(punchbiopsy)取其3个字头P称为3P检查,凡不明的便血、腹泻及体重减轻者,均应做3P检查。

4.影像学检查

(l)气钡灌肠造影检查:是结肠癌的重要检查方法,对直肠癌的诊断意义不大,用以排除结肠、直肠多发癌和息肉病。

(2)腔内B超检查:用腔内探头可检测癌肿浸润肠壁的深度及有无侵犯邻近器官,内镜超声逐步在临床开展应用,可在术前对直肠癌的局部浸润程度进行评估,对于明确肿瘤浸润深度及与周围器官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CT检查:既能显示肠腔内病变,又能直接观察肠壁及其与附近的组织器官的关系。可明确癌肿侵犯肠壁的深度,向肠壁外浸润的范围及远处转移部位,有无侵犯膀胱、子宫及盆壁,是术前常用的检查方法,为癌肿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腹部CT扫描可检查有无肝转移癌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

(4)MRI检查:可显示肿瘤在肠壁内的浸润深度,对直肠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

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cn,CEA)

是目前被临床普遍应用的诊断大肠癌及监测预后的肿瘤标记物,但其作为早期癌的诊断指标缺乏特异性。许多资料表明,CEA水平与肿瘤进展程度有关,对监测预后及复发有重要意义。CEA主要用于预测直肠癌的预后和监测复发。

6.活体组织检查

是诊断直肠肛管癌最确切的方法,尤其对低位直肠癌是必须采用的方法。

7.其他

女性患者当癌肿位于直肠前壁时应做阴道检查及双合诊检查。男性患者有泌尿系症状时应行膀胱镜检查。

误诊原因分析:

临床上将直肠癌误诊为内痔、肠炎及慢性痢疾者并不少见。1986年陈晓松综合分析国内665例,平均误诊率为50%左右。1989年山东肿瘤医院收治的直肠癌360例,其中182例曾误为“痔疮”、肠炎、痢疾3~18个月,尤以青年为多,原因如下。

1.患者自误轻时不重视,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未能及时就医,自服药物缓解后因工作忙或生活负担、经济条件受限就小进一步检查。

2.医师误诊约占90%,多因疏忽或认识不足而麻痹大意。如我院一男外科医师因黏液血便到内科治疗,服药后一时缓解,但反复发作才到肛肠科,经指诊距肛缘5cm可触到一菜花样肿物,活检后确诊直肠癌,但已属晚期,术后半年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忽略指诊,我院收治一环状混合痔患者症状明显,脱出不能自还,因未做指诊而行分段结扎术,术中指诊意外发现直肠肿物,取活检确诊为直肠癌,其后将直肠指诊定为必需的常规检查未再发生误诊。对可疑病例必须做3P检查。

直肠癌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痢疾

痢疾与直肠癌在腹痛、泄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表现上有相似点,痢疾是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疾病。一般发病急,常以发热伴呕吐而开始,继则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突出的临床表现。腹痛多呈阵发性,常在腹泻后减轻,腹泻次数可达每日10~20次,粪便呈胶冻样、脓血便。

2、痔疮

痔疮常见大便带血、肛门坠胀或异物感的临床表现。直肠癌主要应与内痔相鉴别,内痔的出血多是无痛性,鲜红色,不与大便相混,触诊为柔软的包块,肛门镜检查可见齿线附近暗紫色的痔核,不难与直肠癌相鉴别。

3、慢性菌痢

表现为腹泻,大便带有脓血,腹痛。大便培养可有病原菌。

4、直肠息肉

临床可见便血或大便培养阳性,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黏液便,里急后重,息肉较大可见脱垂。指诊可扪及肠腔内有柔软的球形肿物,活动,有蒂或无蒂,表面光滑。多发性息肉病则可扪及肠腔内有葡萄串样大小不等的球形肿物,指套染血,直肠镜可见单个息肉呈红色肉样,有蒂。多发性息肉则似成串的葡萄样,可取病理活检。

5、血吸虫病

肠道病变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临床可见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晚期出现结缔组织增生,肠壁增厚,严重可引起肠腔狭窄,反复重度感染而黏膜增生明显,形成血吸虫性肉芽肿,易与癌相混,在临床上可通过作直肠镜并取活检鉴别。

6、直肠炎性疾病

①溃疡性直肠炎:溃疡性盲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慢性炎性疾病:以20~50岁多见。临床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与直肠癌易混淆。内镜检查可见病变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黏膜表面呈颗粒状,常有糜烂或浅小溃疡,附有黏液和脓性分泌物。后期可见假性息肉.

②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左下腹压痛等特征。本病有流行病学特征,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肠镜检查黏膜除充血水肿、溃疡外,黏膜呈颗粒状,可有瘢痕和息肉,取肠壁黏液脓性分泌物作细菌培养阳性率高,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

③阿米巴痢疾:临床表现与细菌性痢疾相类似,但阿米巴痢疾时大便有腥臭,粪便中可找到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肠镜检查见到正常黏膜上有典型的散在溃疡,从溃疡底取材作镜检可找到原虫。

④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直肠炎属后期放射反应。用镭或深部X线作盆腔内放射治疗子宫颈癌,可伤及直肠,若干年后可出现里急后重和血性腹泻的症状,病理解剖检查发现肠管增厚与僵硬、溃疡形成、狭窄、血管损伤、浸润及炎性病变等。

7、肛门疾病:如痔疮、肛瘘、肛裂等。

①痔疮:主要症状是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血,便秘、粪便于硬,饮酒是出血的诱因。内痔和混合痔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可有痔块脱出,便后多数痔块可自行回复。痔一般小会引起大便次数增加和大便形状、性质改变,如有上述症状应行肛门指诊或肠镜检查,以除外痔与直肠癌合并存在。

②肛裂:典型临床表现为疼痛、便秘和出血。疼痛是肛裂的主要症状,排便时粪块刺激溃疡面的神经末梢,立即感到肛门灼痛。出血多在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直肠癌除非晚期,一般很少有排便时疼痛症状。如诊断困难需作肛门指诊或肠镜鉴别。

(3)直肠其他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如直肠息肉等。

直肠息肉:低位带蒂或亚蒂的息肉可出现大便周围带血或便后出血症状,当息肉并发感染或溃疡可有黏液血便、大便频、腹泻症状。直肠指诊可触及单个或散在息肉。由于有的息肉可恶变,故需内镜下作活组织检查以便确诊。

(4)其他:如直肠良性狭窄或肉芽肿,直肠邻近器官肿瘤等。若经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及肛门指诊、内镜以及病理学检查不难与直肠癌鉴别。

怎样检查直肠癌

直肠癌症状以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多见,因此,临床上出现以上症状,或近期出现持续腹部不适、隐痛、胀气,原因不明的贫血或体重减轻,腹部包块等,均需作进一步检查。

一、腹部视诊和初诊:检查有无肿块。

二、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的必要检查步骤,采取左侧卧位可以扪及更高位的癌瘤,检查时要了解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占肠周的范围、基底部活动度、肠腔有无狭窄、病灶有无侵犯邻近组织脏器,观察指套有无血染。

三、直肠镜检:可窥见肿瘤大小形状部位并可直接取组织作病检。

四、大便隐血试验:早期直肠癌在临床上没有明显症状,但肿瘤组织的坏死和表面粘膜充血,可以使粪便中混有肉眼难以察觉的血液。因此,大便隐血试验可作为直肠癌筛查手段。

五、病理学检查:是直肠癌确诊的主要依据。由于直肠癌手术常涉及改道问题,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为避免误诊误治,术前或术中一定要取得病理学检查的结果,以指导治疗。

六、肿瘤标志物测定:糖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不是大肠癌的特异性抗原,不能用作早期诊断,但对于估计预后,监察疗效和术后转移复发方面有一定的价值,连续测定血清CA19-9、CEA可用于观察手术或化学治疗效果。手术或化学治疗后CA19-9、CEA明显降低,表示治疗效果良好。如手术不彻底或化学治疗无效,血清CA19-9、CEA常维持在高水平。如手术后CA19-9、 CEA下降至正常复又升高,常提示肿瘤复发。

七、气钡灌肠对比造影:有助于了解和排除大肠的多发癌灶,直肠癌的影像表现为:①结节状充盈缺损,多在直肠的内侧壁,圆形光滑或轻度分叶,局部肠壁僵硬,凹入。②菜花状肿块,较大,表面不平,分叶明显,其底宽,肠壁僵硬。③不规则的环状狭窄,管壁僵硬,黏膜中断,分界截然。④不规则的腔内龛影,三角形、长条形等,较浅,周围环堤宽窄不均。⑤完全性肠梗阻,或肠套叠征象,阻塞近段有时难以显示。应该注意的是,钡灌肠的X线检查有时无法显示直肠病变,易让人们产生无病变的错觉。

八、B超检查:肝脏B超可发现肝转移。腔内超声能清楚显示肠壁结构及周围组织器官,对直肠癌浸润深度、范围、扩散方向及毗邻脏器受累程度等方面具有特殊价值。

九、端粒酶活性检测:端粒酶的活性可作为结直肠肿瘤的发展程度的检测。结直肠肿瘤细胞分裂较快,端粒酶的活性就高;而细胞分裂较慢的肿瘤组织,端粒酶的活性就低。正常人体内存在着抑制细胞无限增殖的复杂机制:一是细胞周期性控制;二是随着每次细胞分裂而发生端粒进行性缩短所引起的细胞凋亡或程序性死亡。端粒酶活性的强弱与结直肠肿瘤细胞在积液中的生存时间呈正相关。端粒酶的活性是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从大便脱落细胞中检测端粒酶活性可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种无创的早期诊断方法。

十、直肠癌CT检测:CT 扫描并不是直肠癌诊断的必须检查,直肠癌的确诊并不需要CT检查,尽管它很昂贵。但在有些时候,大肠癌的CT检查却是有它独特的作用,尤其CT扫描诊断病变侵犯肠壁的情况,向外蔓延的范围,周围脏器及淋巴结有无转移等情况,对大肠癌分期有重要意义。CT术前分期准确率D期为85.7%,B-2期为20%, 术后局部复发准确率为60%,远处转移准确率为75%。CT术前主要适用于晚期病人的分期,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术后对监测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起重要作用。

直肠癌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常规检查

1、病理学检查:是直肠癌确诊的主要依据。由于直肠癌手术常涉及改道问题,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为避免误诊误治,术前或术中一定要取得病理学检查的结果,以指导治疗。绝对不要轻易挖除肛门。

2、癌胚抗原测定:癌胚抗原(CEA)测定已普遍开展,一般认为对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有价值,连续测定血清CEA可用于观察手术或化学治疗效果。手术或化学治疗后CEA明显降低,表示治疗效果良好。如手术不彻底或化学治疗无效,血清CEA常维持在高水平。如手术后CEA下降至正常复又升高,常提示肿瘤复发。

(二)实验室检查

1、直肠指诊

(1)体位:一般采用胸膝位或截石位,体质虚弱者用左侧卧位。这些体位可触及距肛门7-8cm的病变。必要时使用蹲位,可扪及10-12cm以内的直肠病变。

(2)视诊:观察肛门有无畸形,有无肿块脱出,皮肤有无结节、溃疡、红肿、瘘管等情况。

(3)进指:手指指套上涂足润滑油,用示指轻轻揉肛门以使肛门括约肌松弛,在患者肛门放松状态下使手指轻轻进入肛门,并尽量进入最深处。

(4)了解直肠肛管黏膜:进指后依次检查直肠肛管四周壁,并逐渐退指。注意有无结节、溃疡、僵硬、肿块及触痛。

(5)肿块触诊:如触及肿块,应了解肿块大小、质地、活动度、表面情况、在肠壁上的所占方位、距肛门的距离等情况。如因肿瘤致直肠肛管狭窄,手指不能通过时不应强行突破。一般来说,来自直肠外的肿块,其表面黏膜较光滑,这是区别直肠肿瘤和直肠外肿瘤的重要特征。同时应注意鉴别正常的组织器官如子宫颈、前列腺等。

(6)退指:退指应检查指套有无脓血、坏死组织。

通过直肠指诊作脱落细胞检查是简单易行的诊断方法。对有可疑病变者,可常规行此检查。方法是在指诊完毕后,将指套上的粪便或脓血、黏液直接涂在玻璃片上做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可在80%以上。

2、乙状结肠镜检查 对直肠指诊未能触及肿块,而有可疑临床症状者或不能排除肿瘤者,必须进一步作乙状结肠镜检查。对直肠癌来说,一般硬质乙状结肠镜已足够,在镜下可直接看到病变的大体形态,并借以取得活组织标本。

3、气钡灌肠对比造影 有助于了解和排除大肠的多发癌灶,直肠癌的影像表现为:①结节状充盈缺损,多在直肠的内侧壁,圆形光滑或轻度分叶,局部肠壁僵硬,凹入。②菜花状肿块,较大,表面不平,分叶明显,其底宽,肠壁僵硬。③不规则的环状狭窄,管壁僵硬,黏膜中断,分界截然。④不规则的腔内龛影,三角形、长条形等,较浅,周围环堤宽窄不均。⑤完全性肠梗阻,或肠套叠征象,阻塞近段有时难以显示。应该注意的是,钡灌肠的X线检查有时无法显示直肠病变,易让人们产生无病变的错觉。

4、B超检查 对发现直肠肿瘤的病例,可进一步作直肠腔内B超。这是一项近年发展起来的无创检查,其优点是可判断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及范围,同时对淋巴结是否有转移也有一定价值。肝脏B超尤为重要,以防直肠癌肝转移的漏诊。

5、CT扫描 对肠壁内浸润深度判断的正确性不及腔内超声,但对肠外中度至广泛的播散则有较高的诊断正确性。Thoeni等(1981)建议对CT所见按下列分期进行判断:Ⅰ期,肠腔内肿块,肠壁未见增厚;Ⅱ期,肠腔内肿块伴肠壁增厚>0.5cm,但未侵及周围组织;Ⅲa期,肿瘤已侵犯肠周组织,但尚未侵及盆腔壁;Ⅲb期,肿瘤已侵及盆腔壁;Ⅳ期,盆腔内肿瘤伴远处转移者。盆腔CT对肿瘤局部播散判断的正确性达90%。

CT扫描对直肠癌术后复发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对施行Miles术式患者,术后3个月常规行盆腔CT检查1次,作为以后随访的对照,以后如有症状或复查,再作盆腔CT与术后3个月CT片对比,这样比较容易发现骶前复发灶。

6、MRI检查 MRI可从三个方位检查盆腔,对显示直肠癌非常理想。在T1加权像上,肿瘤呈低于或等于肠壁组织信号强度的软组织肿块,在T2加权像上肿瘤的信号强度增高,接近或超过脂肪组织的信号强度。在肠管内气体和肠壁外脂肪组织的对比下,肠壁增厚及腔狭窄易于发现。轴位扫描有利于观察肿瘤与肠腔的关系,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有助于确定肿瘤的范围、大小及对邻近结构的影响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肿大。使用小视野和直肠内线圈,可观察到肿瘤对黏膜和黏膜下层的侵犯情况。

7、排粪造影 直肠癌伴有便秘症状时,应行排粪造影检查。可显示肠壁僵硬、充缺、黏膜破坏,会阴下降和直肠前突。

如何及时的发现自己患上了直肠肿瘤

很多人在生病的第一时间都会选择在家卧床休息,直到病情加重才会去医院做检查,患有直肠癌疾病的病人也是如此,结果往往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那么,怎么样才能及时的发现自己是不是得了直肠癌疾病呢?下面听听专家的解析吧。

1、排便习惯改变是直肠癌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症状。由于直肠癌的癌肿的刺激,直肠癌患者可在短期内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有排便不尽的感觉。随着病情发展,病灶增大,癌肿可阻塞直肠出口,引起便秘、大便变细或变形、腹胀等症状。这是属于直肠癌的早期症状表现之一。

2、直肠癌的早期症状还可出现大便变稀、大便带血和粘液。80%-90%的直肠癌可有便血,血液呈鲜红或暗红色,常混有粘液和脓液。直肠癌患者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该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就诊时要注意不要轻易相信医生在没有进行任何检查所得出的结论,如痔疮或菌痢等。如医生没有要求做检查,病人不妨自己提出。一般来说,直肠指诊能发现75%以上的直肠癌,而电子肛门镜几乎能发现所有的直肠癌。

专家表示:就算有了上述所讲的这些直肠癌疾病的症状表现,朋友们也不要太过担心害怕,及早去医院接受检查治疗,康复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另外,病人的亲朋好友一定要给病人加油打气,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直肠癌如何检查

1.直肠指检

是诊断直肠癌的必要检查步骤。约80%的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可通过直肠指检被发现。可触及质硬、凹凸不平肿块;晚期可触及肠腔狭窄,肿块固定。指套见含粪的污浊脓血。

2.直肠镜检

直肠指检后应再作直肠镜检查,在直视下协助诊断,观察肿块的形态、上下缘以及距肛门缘的距离,并采取肿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肿块性质及其分化程度。位于直肠中、上段癌肿,手指无法触到,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3.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

对直肠癌的诊断帮助不大,故不列为常规检查,仅为排除结肠直肠多发性肿瘤时应用。

直肠癌和内痔的具体区别

■痔疮与直肠癌无论从病因、病理、治疗及预后上都有相当大的不同,为什么要将这二者放在一起讨论呢?原因是90%以上的直肠癌病例在初期被误诊为痔疮。

■痔疮是临床上常见的直肠肛门疾病,主要见于成年人,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痔疮的临床表现是大便时有鲜血,或有肿块从肛门脱出。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痔疮有外痔和内痔之分,大多数痔疮不需要做任何治疗,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无多大影响。

■直肠癌是消化道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如不及早诊治,可危及生命。直肠癌初期很容易被误诊为痔疮,这种误诊有的是病人的自我误诊,有的是医务人员的臆测。之所以有很高的误诊率,主要是直肠癌与痔疮的临床表现有诸多相似之处,如便血、大便次数增多等。其实只要病人警惕,直肠癌的早期发现是完全可能的。如能早期发现,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笔者曾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有关直肠癌早期诊断治疗的科普文章,有一些病人看后来我院就诊,经过检查发现其中5例是早期直肠癌。这说明只要病人注意,早期发现直肠癌并不困难。区别痔疮与直肠癌在临床上只需做一些简单的检查就能达到目的,所花的费用也不高,如做一次肛门指检只需2~3元,做一次纤维乙状结肠镜不超出100元。

■为了能早期发现直肠癌,笔者建议大家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排便习惯改变。排便习惯改变是直肠癌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症状。由于癌肿的刺激,病人可在短期内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有排便不尽的感觉。随着病程发展、病灶增大,癌肿可阻塞直肠出口,引起便秘、大便变细或变形、腹胀等症状。

■2.大便性状改变。出现大便变稀、大便带血和黏液。80%~90%的直肠癌可有便血,血液呈鲜红或暗红色,常混有黏液或脓液。有时在粪便中可见到脱落的肿瘤组织,但这时往往已不是早期。

■3.早期就诊。患者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就诊时要注意不要轻易相信医生没有进行检查所得出的结论,如痔疮或菌痢等。如医生没有要求做检查,病人不妨自己提出。一般说来,直肠指检能发现75%以上的直肠癌,简单的乙状结肠镜检查几乎能发现所有的直肠癌。

■4.认真对待。有许多病人可能羞于检查或怕检查带来的痛苦,在医生开出检查单后拿着单子不做检查,从而延误了早期发现的时机,这类例子在临床上也不少见。

直肠癌的检查

1.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的必要检查步骤约70%-79%的直肠癌患者于就诊时可通过直肠指检被发现可触及质硬凹凸不平包块;晚期可触及肠腔狭窄包块固定指套见含粪的污浊脓血2.直肠镜检:可窥见肿瘤大小形状部位并可直接取组织作病检。

2.病理学检查:是直肠癌确诊的主要依据。由于直肠癌手术常涉及改道问题,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为避免误诊误治,术前或术中一定要取得病理学检查的结果,以指导治疗。绝对不要轻易挖除肛门。

3.癌胚抗原测定:癌胚抗原(CEA)测定已普遍开展,一般认为对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有价值,连续测定血清CEA可用于观察手术或化学治疗效果。手术或化学治疗后CEA明显降低,表示治疗效果良好。如手术不彻底或化学治疗无效,血清CEA常维持在高水平。如手术后CEA下降至正常复又升高,常提示肿瘤复发。

4.气钡灌肠对比造影:有助于了解和排除大肠的多发癌灶,直肠癌的影像表现为:①结节状充盈缺损,多在直肠的内侧壁,圆形光滑或轻度分叶,局部肠壁僵硬,凹入。②菜花状肿块,较大,表面不平,分叶明显,其底宽,肠壁僵硬。③不规则的环状狭窄,管壁僵硬,黏膜中断,分界截然。④不规则的腔内龛影,三角形、长条形等,较浅,周围环堤宽窄不均。⑤完全性肠梗阻,或肠套叠征象,阻塞近段有时难以显示。应该注意的是,钡灌肠的X线检查有时无法显示直肠病变,易让人们产生无病变的错觉。

5.B超检查:对发现直肠肿瘤的病例,可进一步作直肠腔内B超。这是一项近年发展起来的无创检查,其优点是可判断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及范围,同时对淋巴结是否有转移也有一定价值。肝脏B超尤为重要,以防直肠癌肝转移的漏诊。

6.直肠癌的检查:对于直肠癌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就介绍这么多,大家应该了解了吧,如果对以上的相关信息还有什么不了解的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

怎么自查直肠癌

直肠癌的早期症状的了解之后,当然对于患者来说,如果发现身体不适,因为自己不是医生,肯定不能真正的辨别,因此不要疏忽,最好可以到专业的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介建议。

1、排便习惯改变是直肠癌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症状。由于直肠癌的癌肿的刺激,直肠癌患者可在短期内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有排便不尽的感觉。随着病情发展,病灶增大,癌肿可阻塞直肠出口,引起便秘、大便变细或变形、腹胀等症状。这是属于直肠癌的早期症状表现之一。

2、直肠癌的早期症状还可出现大便变稀、大便带血和粘液。80%-90%的直肠癌可有便血,血液呈鲜红或暗红色,常混有粘液和脓液。直肠癌患者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该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就诊时要注意不要轻易相信医生在没有进行任何检查所得出的结论,如痔疮或菌痢等。如医生没有要求做检查,病人不妨自己提出。一般来说,直肠指诊能发现75%以上的直肠癌,而电子肛门镜几乎能发现所有的直肠癌。

因此我们了解了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之后,对于患者来说,如果身体有不适最好可以及时就诊,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即使发现是直肠癌,也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那么就会有很好的生存质量,千万不要放弃治疗。

直肠癌做什么检查 直肠癌iv期是什么意思

直肠癌的分期,我们临床上一般是用TNM分期。T指的是原发肿瘤,N是指有没有淋巴结的转移,根据淋巴结的情况来分期,M是指有没有远处转移。iv期指的是不管任何的T分期,还有任何的N分期,只要出现了有远处转移,比如说直肠癌转移到了肝或者是肺、骨头,出现了这些远处脏器转移的时候, 分期就是M1,任何的T,任何的N,M1,这种情况就是四期,就是出现了远处脏器转移的情况,就是晚期的直肠癌患者。

直肠癌和痔疮有哪些差异

痔疮是临床上常见的直肠肛门疾病,主要见于成年人,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痔疮的临床表现是大便时有鲜血,或有肿块从肛门脱出。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痔疮有外痔和内痔之分,大多数痔疮不需要做任何治疗,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无多大影响。

直肠癌是消化道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直肠癌初期很容易被误诊为痔疮,这种误诊有的是病人的自我误诊,有的是医务人员的臆测。之所以有很高的误诊率,主要是直肠癌与痔疮的临床表现有诸多相似之处,如便血、大便次数增多等。其实只要病人警惕,直肠癌的早期发现是完全可能的。如能早期发现,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曾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有关直肠癌早期诊断治疗的科普文章,有一些病人看后来我院就诊,经过检查发现其中5例是早期直肠癌。这说明只要病人注意,早期发现直肠癌并不困难。区别痔疮与直肠癌在临床上只需做一些简单的检查就能达到目的,所花的费用也不高,如做一次肛门指检只需2~3元,做一次纤维乙状结肠镜不超出100元。

为了能够在初期发现直肠癌,专家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排便习惯改变:排便习惯改变是直肠癌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症状。由于癌肿的刺激,病人可在短期内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有排便不尽的感觉。随着病程发展、病灶增大,癌肿可阻塞直肠出口,引起便秘、大便变细或变形、腹胀等症状。

2.大便性状改变:出现大便变稀、大便带血和黏液。80%~90%的直肠癌可有便血,血液呈鲜红或暗红色,常混有黏液或脓液。有时在粪便中可见到脱落的肿瘤组织,但这时往往已不是早期。

3.早期就诊:患者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就诊时要注意不要轻易相信医生没有进行检查所得出的结论,如痔疮或菌痢等。如医生没有要求做检查,病人不妨自己提出。一般说来,直肠指检能发现75%以上的直肠癌,简单的乙状结肠镜检查几乎能发现所有的直肠癌。

4.认真对待:有许多病人可能羞于检查或怕检查带来的痛苦,在医生开出检查单后拿着单子不做检查,从而延误了早期发现的时机,这类例子在临床上也不少见。

相关推荐

直肠癌检查项目有哪些

1.直肠指检 是诊断直肠癌的必要检查步骤。约80%的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可通过直肠指检被发现。可触及质硬、凹凸不平肿块;晚期可触及肠腔狭窄,肿块固定。指套见含粪的污浊脓血。 2.直肠镜检 直肠指检后应再作直肠镜检查,在直视下协助诊断,观察肿块的形态、上下缘以及距肛门缘的距离,并采取肿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肿块性质及其分化程度。位于直肠中、上段癌肿,手指无法触到,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3.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 对直肠癌的诊断帮助不大,故不列为常规检查,仅为排除结肠直肠多发性肿瘤时应用。 4

继发性肝癌预后方法

1、检查要“勤” 这里的“勤”并不是让大家没事就检查,而是在某些检查上不能偷懒。比如体检时都有指检一项,患者觉得不舒服或不好意思,医生有时候也觉得麻烦,加上这项检查必须在一个私密的地方进行,所以很多人选择了放弃。 在结直肠癌的筛查上,有两项检查是必须的,一项是大便隐血实验,如果结果是阳性,就要小心了;一项是血中肿瘤标志物检查,常用的是CEA和CA19-9.有1/3的人通过这两个检查能早期发现癌症。专家提醒,中年人,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最好去一下这两种检查。 2、饮食要“苦” 大家都听过一句话,

胃癌也存在遗传因素

胃肠道肿瘤每年的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且有年轻化趋势,但是目前来看,四十岁以上的人群,是该类恶性肿瘤的高发群体。专家建议,四十以上的中老年市民,每年都要定期胃肠道检查,及早排查诊断胃肠道肿瘤,到早发现早治疗。 每当出现胃部不适,就到药店买点治胃病痛的药物应付,直到后来到正规医院检查,有些病人被诊断为胃癌晚期,要特别引起注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身体发出的信号。如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等,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带血,多数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不成形、排便前可有轻度腹痛。值得注

确诊直肠癌一般需要哪些检查

1、B超检查:肝脏B超可发现肝转移。腔内超声能清楚显示肠壁结构及周围组织器官,对直肠癌浸润深度、范围、扩散方向及毗邻脏器受累程度等方面具有特殊价值。 2、大便隐血试验:早期直肠癌在临床上没有明显症状,但肿瘤组织的坏死和表面粘膜充血,可以使粪便中混有肉眼难以察觉的血液。因此,大便隐血试验可作为直肠癌筛查手段。 3、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的必要检查步骤,采取左侧卧位可以扪及更高位的癌瘤,检查时要了解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占肠周的范围、基底部活动度、肠腔有无狭窄、病灶有无侵犯邻近组织脏器,观察指套有无血染。

有种腹泻要特别当心

有种腹泻要特别当心:无痛性腹泻 肠镜+指检查得更彻底 受凉或吃不洁食物容易出现腹泻,肚子隐隐作痛,甚至绞痛,肛门火辣辣的。 但有一种腹泻,肚子不痛,大便不规则,便中夹杂黏液或血液,有时腹部还可摸到肿块。孙彩珍提醒这种情况就要当心了,抓紧去医院检查一下,因为很有可能就是肠癌。 大肠癌分直肠癌和结肠癌,结肠癌引起的腹泻往往没有痛感,如果病灶在直肠部位压到肿瘤时,就会有疼痛感,但它们有个共同点就是大便次数增多。 “很多人会把这种出血当肠炎或痔疮出血,其实只要仔细辨别,是不一样的。”孙彩珍说,痔疮出血往往颜色鲜红

肠癌要哪些检查

假如出现贫血、消瘦、便血等结肠癌症状,应尽快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排查结肠癌。而在检查结肠癌方面,一般会采用X线检查、结肠镜检查、B超检查、CT扫描、血清癌胚抗原检查、便隐血检查等方法来诊断患者结肠癌的具体情况。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其中的几种方法。 1、X线检查。X线检查包括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和钡灌肠检查。一般而言,结肠癌患者选择后者较好。发现较小病灶后还可对肠腔注气作钡气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效果更佳。对于有结肠梗阻症状的患者,则不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因为钡剂在结肠内干结后较难排出,可能会加重患者梗阻的情况。 2

直肠癌需要哪些化验检查

1.病理学检查:是直肠癌确诊的主要依据。为避免误诊误治,术前或术中一定要取得病理学检查的结果,以指导治疗。绝对不要轻易挖除肛门。 2.癌胚抗原测定:手术或化学治疗后癌胚抗原明显降低,表示治疗效果良好。如手术不彻底或化学治疗无效,血清癌胚抗原常维持在高水平。如手术后癌胚抗原下降至正常复又升高,常提示肿瘤复发。 3.乙状结肠镜检查:对直肠指诊未能触及肿块,而有可疑临床症状者或不能排除肿瘤者,必须进一步作乙状结肠镜检查。对直肠癌来说,一般硬质乙状结肠镜已足够,在镜下可直接看到病变的大体形态,并借以取得活组织标本

直肠癌放疗效果好吗

直肠癌放疗效果尚可。一般认为:人体上下两口(食道、肛门)对放疗敏感。放疗适用范围:ib期以上均需放疗。但是放疗的副作用较大:放疗后常出现肠粘膜损伤,粒细胞减少,放射性纤维化引起肠粘连,疼痛等。因此放疗期间,适应结合中医药辅助治疗,可以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 (1)直肠癌术前放疗:一般认为,术前放疗客使生存率提高10%-15%,局部复发率降低10%-15%。术前放疗可防止手术时癌细胞的播散,减少局部和盆腔种植,使肿瘤瘤体减少,扩大手术的适应症,松懈癌性粘连,提高手术切除率。 (2)术中放射治疗:可进一步杀灭术

女性如何预防直肠炎

一、早期就诊: 患者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就诊时要注意不要轻易相信医生没有进行检查所得出的结论,如痔疮或菌痢等。如医生没有要求检查,病人不妨自己提出。一般说来,直肠指检能发现75%以上的直肠癌,简单的乙状结肠镜检查几乎能发现所有的直肠癌。 二、认真对待: 有许多病人可能羞于检查或怕检查带来的痛苦,在医生开出检查单后拿着单子不检查,从而延误了早期发现的时机,这类例子在临床上也不少见。 三、提防大便性状改变: 出现大便变稀、大便带血和黏液。80%~90%的直肠癌可有便血,血液呈鲜红或暗红色,

前列腺炎检查怎么 直肠指检查

直肠指检查是前列腺验证的常规检查,指检时会发现前列腺大小不等,表面不规则,部分腺体变硬,或有小硬结,按压前列腺部位时可感到有轻度压痛感。患病时间比较长的,前列腺会变小变硬,质地不均匀;在进行直肠指检查的同时还应该前列腺液常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