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竹的针刺方法 针刺攒竹注意事项
攒竹的针刺方法 针刺攒竹注意事项
为预防局部出血,攒竹穴施针时不宜深刺,出针时应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本穴一般禁灸。
近视的中医治疗方法
1.刺灸法
治则:滋补肝肾,益气明目 处方:睛明 攒竹 承泣 光明 风池 肝俞 肾俞 方义:睛明、攒竹、承泣为治疗眼疾常用穴,有清肝明目作用;风池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交会穴,有通经活络、养肝明目之功,肝俞、肾俞配光明可调补肝肾,益气明目。
2.随证配穴
脾胃虚弱—四白、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可施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3.耳针法
选穴;眼 肝 脾 肾 心 方法:毫针刺,每次2~3穴,每次留针30~60min,间歇运针;或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治疗5次测视力表1次,观察视力改善程度。
4.皮肤针法
选穴:颈椎两旁至大椎处 眼区周围 方法:颈椎两旁至大椎处用重叩法叩打5~10次,眼周围由内向外转圈轻叩3~5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攒竹什么意思
攒竹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攒竹穴”:“攒”,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攒竹名意指:膀胱经湿冷水气由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睛明穴上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因其性寒而为吸热上行,与睛明穴内提供的水湿之气相比,由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量小,如同捆扎聚集的竹杆小头一般(小头为上部、为去部,大头为下部、为来部),故名“攒竹穴”。小竹名意与攒竹近同。
瞳子髎针刺深度 瞳子髎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疏风散热,明目通络止痛,如配头维,风池,太阳,合谷,治疗风热头痛;配合谷,四白,少商,攒竹,足临泣,治疗风热目翳,目赤,目痒痛;配风池,翳风,阳白,地仓,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歪斜。
2.配睛明,攒竹,太阳,行间,侠溪,太冲,针刺泻法,疏散郁热,清泄少阳,治疗肝胆火盛之目赤肿痛,肝经郁热之迎风流泪,怕光羞明,目翳多眵等。
3.配风池,头维,率谷,悬颅,中渚,针刺泻法,疏利少阳经气,治疗少阳头痛。
4.配睛明,养老,肝俞,足三里,针刺补法,益气养血通络,治疗气血不足之夜盲。
5.配少泽,太冲,针刺泻法,疏肝清热,通络止痛,治疗肝经郁热之女子乳肿。
眼皮跳如何解决方法 针灸
方法:采用补法,取攒竹、头维、四白、三阴交、血海、丝竹空、足三里等穴位,每日或隔日1次。梅花针点刺患者侧眼脸及眼眶。
作用:可补气血,增进血液循环,适用于心脾血虚、筋肉失养而造成的眼皮跳及头痛。
注意:应到专业的中医院请专业的医师进行针灸。
鱼腰的准确位置图 鱼腰针刺操作手法
取正坐或仰卧位,两目平视,于眉毛中间,下对瞳孔处,可横刺,沿皮向两旁刺入,透攒竹或丝竹空穴,深0.5-1寸(治眶上神经痛),针的深面为额骨眉弓和其骨外膜,局部有胀感,扩散至眼球时,眼球有发胀感。禁灸。
头维针刺方向 头维常用配伍疗法
1.配百会,太阳,率谷,合谷,针刺泻法,清泻胆经,治疗胆经郁热之偏头痛。
2.配风池,角孙,睛明,攒竹,太阳,合谷,针刺泻法,祛风明目,治疗风热外袭之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等。
阳白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双眼平视,肩弓上缘中点上2横指。
简易取法:前额,当瞳孔直上,眉上1横指。
进针方向:沿额平面刺向下方,与额平面成10°。
进针深度:若平刺,以上向下沿皮可透鱼腰穴,向左,右可分别透丝竹空,攒竹穴,深0.5-1寸,针的深面为额骨和其骨外膜。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针刺时额区有胀感,有时扩散至头顶部。
阳白针刺错误副作用 阳白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头维,太阳,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 治疗风热头痛。
2.配太阳,合谷,少商,睛明,上星,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目赤痛。
3.配太阳,睛明,太冲,侠溪,行间,针刺泻法,清泻肝胆,治疗肝胆火盛目赤痛。
4.配太阳,丝竹空,瞳子髎,风池,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少阳风热之目外眦痛。
5.配肝俞,肾俞,风池,睛明,针刺补法,滋阴养肝,治疗肝阴不足之目干涩痛。
6.配鱼腰,睛明,太阳,丝竹空,承泣,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中之眼睑瞤动。
7.配头维,丝竹空,攒竹,地仓,颊车,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侵袭之口喎,上胞下垂,额肌麻痹等。
针刺丝竹空注意事项 丝竹空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疏风散热,通络止痛,如配攒竹,四白,合谷,风池,治疗风热目赤肿痛,眼睑瞤动;配头维,率谷,太阳,风池,外关,治疗风热头痛;配外关,风池,合谷,下关,颊车,治疗风火牙痛;配翳风,攒竹,四白,地仓,治疗风邪入中之面瘫。
2.配睛明,太冲,太阳,行间,侠溪,针刺泻法或丝竹空点刺放血,清肝泄胆,治疗肝胆之火上炎之暴风客热等。
3.配太阳,角孙,睛明,肾俞,肝俞,光明,针刺补法,补虚明目,治疗肝肾不足之赤脉传睛,目翳等。
4.配水沟,百会,合谷,针刺泻法,熄风醒脑,治疗风痰阻络之癫痫。
甲亢中医疗法怎么样
(1)取毫针刺激人体的一定穴位,调整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中度刺激。取穴及配穴:①臑会、气舍、间使、太冲、太溪,可滋阴降火,平肝潜阳,适用于阳亢火旺者。若突眼者,可加取天柱、风池;失眠者、加胆俞、心俞;潮热者,加大椎、劳宫;盗汗者,加阴郄、后溪;易饥、消瘦者,加三阴交、足三里。每次留针20分钟。②合谷、天鼎、水突、关元、照海、有益气养阴的作用,适用于气阴两虚者,若心悸怔忡者,加取内关、神门;便溏、呕吐者,加取内关、公孙、脾俞、天枢。每次留针15分钟。
(2)处方:肝俞、气瘿、合谷、内关、足三里。瘿肿较大者加刺肿块局部;烦躁失眠者加神门。操作:以上诸穴均用泻法,强刺激留针30分钟。针气瘿穴(相当水突穴,视甲状腺肿大程度,而定位稍有出入)时,针体呈45°角自腺体边缘刺进肿块中心,作小幅度的捻转、提插,轻刺激,留针30分钟。烦躁失眠加泻神门,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隔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3)处方:风池、睛明、攒竹、鱼腰、太冲、瞳子髎、三阴交。便秘者加支沟;心悸者加内关。操作:刺睛明时用32~34号细针,用左手食指把眼球向外轻轻压开,注意进针时避开浅表血管,进针一寸左右后作小幅度的捻转,出针后用干棉签压迫局部1~2分钟。攒竹透鱼腰,鱼腰透丝竹空,瞳子髎透太阳,均用平补平泻法,太冲、风池用泻法进行强刺激,三阴交用补法,中度刺激。便秘、心悸分别加泻支沟、内关。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4)处方:心俞、肝俞、肾俞、太冲、太溪、三阴交、内关。多汗配阴郄;心悸配神门;眼突明显加刺目眶周围腧穴。操作:肾俞、太溪、三阴交用补法,中等刺激;心俞、肝俞、太冲、内关用泻法,强刺激;多汗阴郄用平补平泻法;心悸加泻神门;眼突明显加攒竹透鱼腰,鱼腰透丝竹空,四白穴针尖略向上斜,均用平补平泻。得气后可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