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攒竹的针刺方法 针刺攒竹注意事项

攒竹的针刺方法 针刺攒竹注意事项

为预防局部出血,攒竹穴施针时不宜深刺,出针时应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本穴一般禁灸。

近视的中医治疗方法

1.刺灸法

治则:滋补肝肾,益气明目 处方:睛明 攒竹 承泣 光明 风池 肝俞 肾俞 方义:睛明、攒竹、承泣为治疗眼疾常用穴,有清肝明目作用;风池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交会穴,有通经活络、养肝明目之功,肝俞、肾俞配光明可调补肝肾,益气明目。

2.随证配穴

脾胃虚弱—四白、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可施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3.耳针法

选穴;眼 肝 脾 肾 心 方法:毫针刺,每次2~3穴,每次留针30~60min,间歇运针;或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治疗5次测视力表1次,观察视力改善程度。

4.皮肤针法

选穴:颈椎两旁至大椎处 眼区周围 方法:颈椎两旁至大椎处用重叩法叩打5~10次,眼周围由内向外转圈轻叩3~5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攒竹什么意思

攒竹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攒竹穴”:“攒”,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攒竹名意指:膀胱经湿冷水气由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睛明穴上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因其性寒而为吸热上行,与睛明穴内提供的水湿之气相比,由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量小,如同捆扎聚集的竹杆小头一般(小头为上部、为去部,大头为下部、为来部),故名“攒竹穴”。小竹名意与攒竹近同。

瞳子髎针刺深度 瞳子髎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疏风散热,明目通络止痛,如配头维,风池,太阳,合谷,治疗风热头痛;配合谷,四白,少商,攒竹,足临泣,治疗风热目翳,目赤,目痒痛;配风池,翳风,阳白,地仓,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歪斜。

2.配睛明,攒竹,太阳,行间,侠溪,太冲,针刺泻法,疏散郁热,清泄少阳,治疗肝胆火盛之目赤肿痛,肝经郁热之迎风流泪,怕光羞明,目翳多眵等。

3.配风池,头维,率谷,悬颅,中渚,针刺泻法,疏利少阳经气,治疗少阳头痛。

4.配睛明,养老,肝俞,足三里,针刺补法,益气养血通络,治疗气血不足之夜盲。

5.配少泽,太冲,针刺泻法,疏肝清热,通络止痛,治疗肝经郁热之女子乳肿。

眼皮跳如何解决方法 针灸

方法:采用补法,取攒竹、头维、四白、三阴交、血海、丝竹空、足三里等穴位,每日或隔日1次。梅花针点刺患者侧眼脸及眼眶。

作用:可补气血,增进血液循环,适用于心脾血虚、筋肉失养而造成的眼皮跳及头痛。

注意:应到专业的中医院请专业的医师进行针灸。

鱼腰的准确位置图 鱼腰针刺操作手法

取正坐或仰卧位,两目平视,于眉毛中间,下对瞳孔处,可横刺,沿皮向两旁刺入,透攒竹或丝竹空穴,深0.5-1寸(治眶上神经痛),针的深面为额骨眉弓和其骨外膜,局部有胀感,扩散至眼球时,眼球有发胀感。禁灸。

头维针刺方向 头维常用配伍疗法

1.配百会,太阳,率谷,合谷,针刺泻法,清泻胆经,治疗胆经郁热之偏头痛。

2.配风池,角孙,睛明,攒竹,太阳,合谷,针刺泻法,祛风明目,治疗风热外袭之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等。

阳白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双眼平视,肩弓上缘中点上2横指。

简易取法:前额,当瞳孔直上,眉上1横指。

进针方向:沿额平面刺向下方,与额平面成10°。

进针深度:若平刺,以上向下沿皮可透鱼腰穴,向左,右可分别透丝竹空,攒竹穴,深0.5-1寸,针的深面为额骨和其骨外膜。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针刺时额区有胀感,有时扩散至头顶部。

阳白针刺错误副作用 阳白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头维,太阳,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 治疗风热头痛。

2.配太阳,合谷,少商,睛明,上星,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目赤痛。

3.配太阳,睛明,太冲,侠溪,行间,针刺泻法,清泻肝胆,治疗肝胆火盛目赤痛。

4.配太阳,丝竹空,瞳子髎,风池,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少阳风热之目外眦痛。

5.配肝俞,肾俞,风池,睛明,针刺补法,滋阴养肝,治疗肝阴不足之目干涩痛。

6.配鱼腰,睛明,太阳,丝竹空,承泣,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中之眼睑瞤动。

7.配头维,丝竹空,攒竹,地仓,颊车,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侵袭之口喎,上胞下垂,额肌麻痹等。

针刺丝竹空注意事项 丝竹空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疏风散热,通络止痛,如配攒竹,四白,合谷,风池,治疗风热目赤肿痛,眼睑瞤动;配头维,率谷,太阳,风池,外关,治疗风热头痛;配外关,风池,合谷,下关,颊车,治疗风火牙痛;配翳风,攒竹,四白,地仓,治疗风邪入中之面瘫。

2.配睛明,太冲,太阳,行间,侠溪,针刺泻法或丝竹空点刺放血,清肝泄胆,治疗肝胆之火上炎之暴风客热等。

3.配太阳,角孙,睛明,肾俞,肝俞,光明,针刺补法,补虚明目,治疗肝肾不足之赤脉传睛,目翳等。

4.配水沟,百会,合谷,针刺泻法,熄风醒脑,治疗风痰阻络之癫痫。

甲亢中医疗法怎么样

(1)取毫针刺激人体的一定穴位,调整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中度刺激。取穴及配穴:①臑会、气舍、间使、太冲、太溪,可滋阴降火,平肝潜阳,适用于阳亢火旺者。若突眼者,可加取天柱、风池;失眠者、加胆俞、心俞;潮热者,加大椎、劳宫;盗汗者,加阴郄、后溪;易饥、消瘦者,加三阴交、足三里。每次留针20分钟。②合谷、天鼎、水突、关元、照海、有益气养阴的作用,适用于气阴两虚者,若心悸怔忡者,加取内关、神门;便溏、呕吐者,加取内关、公孙、脾俞、天枢。每次留针15分钟。

(2)处方:肝俞、气瘿、合谷、内关、足三里。瘿肿较大者加刺肿块局部;烦躁失眠者加神门。操作:以上诸穴均用泻法,强刺激留针30分钟。针气瘿穴(相当水突穴,视甲状腺肿大程度,而定位稍有出入)时,针体呈45°角自腺体边缘刺进肿块中心,作小幅度的捻转、提插,轻刺激,留针30分钟。烦躁失眠加泻神门,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隔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3)处方:风池、睛明、攒竹、鱼腰、太冲、瞳子髎、三阴交。便秘者加支沟;心悸者加内关。操作:刺睛明时用32~34号细针,用左手食指把眼球向外轻轻压开,注意进针时避开浅表血管,进针一寸左右后作小幅度的捻转,出针后用干棉签压迫局部1~2分钟。攒竹透鱼腰,鱼腰透丝竹空,瞳子髎透太阳,均用平补平泻法,太冲、风池用泻法进行强刺激,三阴交用补法,中度刺激。便秘、心悸分别加泻支沟、内关。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4)处方:心俞、肝俞、肾俞、太冲、太溪、三阴交、内关。多汗配阴郄;心悸配神门;眼突明显加刺目眶周围腧穴。操作:肾俞、太溪、三阴交用补法,中等刺激;心俞、肝俞、太冲、内关用泻法,强刺激;多汗阴郄用平补平泻法;心悸加泻神门;眼突明显加攒竹透鱼腰,鱼腰透丝竹空,四白穴针尖略向上斜,均用平补平泻。得气后可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相关推荐

中医针灸治疗急性结膜炎

1、剌血 (一)取穴 主穴:耳尖、耳背静脉、压痛点。 配穴:太阳、攒竹、睛明(均体穴)。 压痛点位置:以毫针柄或火柴棒,在患者双耳垂上均匀按压,寻得相互对称压痛明显之点。此点与周围皮肤略异,肤色稍深且呈粟粒大小之结节;如测不出,可以眼点代替。 (二)治法 主穴可单取1穴,亦可结合应用。疗效不明显时再加用配穴1~2个。主穴操作:手指反复揉捏耳尖至充血,将耳前折,以三棱针挑破,或在耳背隆起最明显之血管、耳垂压痛点刺血,并用拇食指挤压,一般出血4~5滴,重者7~10滴。太阳、攒竹点剌并挤出绿豆大血珠。睛明浅刺约

慢性鼻炎患者要怎么治疗

1、揉素:右手的掌心按在患者鼻尖即素穴之上,顺着逆时针方向揉50下,再用左手的掌心按住素穴沿顺时针方向揉50下。 2、搓鼻旁:双手合十,将大鱼际近端放在鼻梁根的上端两侧,沿印堂到嘴唇往返推搓50下。 3、啄承泣、四白穴:双手的中指指端,快速点按承泣穴(眼球正下眼眶的下缘)、四白穴(目下1寸,承泣穴之下)各50下。 4、揉印堂:右手中指指腹按在患者的印堂穴上,食指端按患者右侧的攒竹穴(眉毛内侧端),无名指端按患者左侧的攒竹穴,三跟手指同时按逆时针方向按揉,揉100下。

中医治疗干眼症

一. 肺阴亏虚证 眼干涩,灼热,畏光,频频眨眼,眼疲劳,视力下降,荧光素染色早期结膜上着色,病情进一步发展则角膜上着色。舌质红,少苔。治法:滋阴祛风。加减地黄丸加减:生地、熟地、赤芍、丹皮、玄参、麦冬、防风、菊花、蝉蜕、甘草。 二.阴津枯竭证 眼干涩,灼热,畏光,口干咽燥,皮肤干燥,荧光素染色角膜上着色,舌质红,干燥无苔。治法:滋补肝肾。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白参、麦冬、天花粉、石斛、菊花、蝉蜕。 针刺治疗 一.取穴;承泣、攒竹、太阳、迎香、风池。每日1次,每次行针30分钟

鼻炎怎么按摩可以缓解 按摩治疗鼻炎的穴位有哪些

揉印堂穴:用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印堂穴,用食指端按于右侧攒竹穴,无名指端按住左侧攒竹穴,同时沿逆时针方向按揉100下。 揉素穴:鼻尖有个素穴,用右手掌心按在鼻尖上,逆时针方向揉50下,再用左手掌心按鼻尖顺时针揉50下。 点揉迎香穴:用双手食指端的侧面同时按住鼻梁双侧的迎香穴,点按各50下。 揉承泣,四白穴:用双手中指端,以雀啄眼球直下眼眶下缘的承泣穴和目下一寸出的四白穴各50下。

神经衰弱怎么调理按摩

五指拿头:五指张开,由前额部至后项部,用力捏拿数十次。 点攒竹、揉前额、按揉百会:取坐位或卧位,先用双拇指抵住攒竹穴(眉头凹陷处),慢慢用力,约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继而用大鱼际揉前额部,约2分钟;最后双中指在百会穴(头顶正中心)处用力揉捻约1分钟。 按头:每晚临睡前半小时先擦热双掌,然后将双掌贴于面颊,两手中指起于迎香穴,向上推至发际,经睛明、攒竹等穴,然后两手分开向两侧至额角而下,食指经“耳门”返回起点,如此反复按摩30~40次。 捏脊:俯卧,他人从腰部开始,捏紧背部皮肤,一松一紧,向上行走,重

最新治疗近视的方法有什么

1、针灸治疗:按局部取穴(即眼部穴位)为主,全身取穴为辅的取穴原则,根据患者体质与病情的需要,选出2-3个穴位组,定期轮换使用穴位。 (1)体针:常用下列数组穴位:承泣、睛明、四白、肩中俞,头维、球后,睛明、光明、太冲,照海、丝竹空等,每天针刺1组,轮换取穴,10次为1个疗程。 (2)耳针:常取穴神门、肝、脾、肾、眼、目1、目2或在耳区寻找痛点,或用王不留行籽等压穴,每天自行按摩3-4次。 (3)梅花针:用梅花针轻轻打刺太阳穴;或打刺背部脊椎两侧(华佗夹脊穴),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推拿法:主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有效疗法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一般认为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刺激、感染等应激状态是本病的常见诱因,而家族遗传也有一定关系。 以下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有效疗法: (1)针灸 ①体针(之一) 取穴:主穴:a.气瘿、三阴交、复溜。b.上天柱、风池。配穴:a.阴虚火旺配间使、神门、太冲、太溪;气阴两虚配内关、足三里、关元、照海。b.攒竹、丝竹空、阳白、鱼腰。 气瘿穴位置:相当于天突穴,视甲状腺肿大程度而稍有出人。 上天柱穴位置:天柱穴直上5分。 操作:主穴和配穴之第1组用于甲亢之高循环

攒竹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攒竹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睛明,太阳,合谷,少商,风池,足临泣,针刺泻法或太阳,攒竹点刺出血,疏风清热,治疗风热目赤肿痛,上胞下垂,迎风流泪,目翳,睑弦赤烂等。 2.配太阳,四白,行间,风池,针刺泻法,祛风清肝,宣散郁热,治疗肝经郁热之热泪,面痛等。 3.配阳白,承泣,地仓,颊车,下关,风池,翳风,针刺平补平泻法,疏散风邪,通经活络,治疗风邪侵袭之面瘫,眼睑瞤动等。 4.配阳白,头维,太阳,针刺泻法,散风止痛,治疗风寒头痛。 5.配丝竹空,四白,太溪,肝俞,肾俞,大骨空,小骨空,针刺补法,滋补肝肾,明目止泪,治疗肝肾亏损之夜

巨髎的准确位置图片 巨髎常用配伍

1.配风池,翳风,地仓,颊车,合谷,外关,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中之口眼㖞斜。 2.配太阳,阳白,攒竹,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散热,治疗风热眼睑瞤动。 3.配天窗,合谷,翳风,颊车,商阳,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止痛消肿,治疗风热唇颊肿痛。 4.配迎香,合谷,商阳,内庭,针刺泻法,凉血止血,治疗胃热鼻衄。 5.配地仓,下关,合谷,内庭,针刺泻法,清热止痛,治疗胃火齿痛。

针刺治疗假性近视

采用此法治疗时,患者需取仰卧姿势并闭眼放松,针刺的部位为攒竹、承泣、太阳、合谷、足三里、光明等穴位。针刺时,采用75%乙醇常规消毒穴位局部皮肤,选用0.30mm×25mm一次性针灸针,斜刺或平刺0.3-0.5寸,后接电子脉冲治疗仪,留针25分钟。此法所刺穴位在中医经络理论中被称为“目系”,分布在头顶、颈项甚至手腕、腿部,虽离眼部有一定距离,但通过舒通所属经脉的气血,可迅速起效,具有痛苦小的特点。能调节视神经、舒缓睫状肌,减轻视疲劳,提高远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