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对应的五行简介
肝脏对应的五行简介
肝脏对应的五行简介
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中医学运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解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关系,利用调整五脏间生克乘侮关系来治病。肝木盛脾土,则临床上见肝脾不和证,治疗时一般是采取“培土抑木”。
肾生肝,(水生木)肾精能滋养肝脾不和证,即“水能生木”,当“肾水”不足时,肝木失养,病人出现“肝阳上亢”等水不涵木的病证,治疗时要滋水涵木,肝阳上亢的证候可以得到改善。
心
心君主之官,主血又藏神,主脉华在面,在窍则为舌,
在志则为喜,喜悦若适度,气血则调和,在液则为汗,
汗出若过多,则耗伤津血,伤心之阳气,若大汗淋漓,
致心阳暴脱,显亡阳之症,阳脏主阳气,心气通夏气,
预防暑热邪,心包即膻中,心脏外包膜,代心受邪功。
脾
脾仓廪之官,后天之本源,主运化统血,运化水谷液,
脾气固摄血,升清举内脏,喜燥而恶湿,相通长夏气,
在体主肌肉,在窍则为口,其华则在唇,其志则为思,
在液则为涎,脾阴若虚损,手足则烦热,口干不欲饮,
烦满不思食,脾阳若虚损,水湿则内停,统血则失职。
肺
肺者气之本, 位于胸腔内, 上与气管连, 喉为肺门户,
主宣发肃降, 娇脏易受损, 主气司呼吸, 主通调水道,
朝百脉助心, 主治理调节, 主皮华在毛, 鼻为肺外窍,
鼻和知香臭, 在志则为忧, 在液则为涕, 通应与秋气,
肺阳若不足, 卫外则不固, 肺阴若虚损, 肺失濡养症。
肾
肾水火之脏, 位腹腔背侧, 主蛰封藏本, 藏元阴元阳,
生命之本源, 属水主纳气, 主藏精生殖, 主骨华在发,
在志则为恐, 在液则为唾, 开窍耳两阴, 通应于冬气,
肾阳若亏损, 气化则无权, 温煦则失职, 水湿则内停,
性机能减弱, 肾阴若亏损, 相火则亢盛, 虚热由内生.
肝
肝罢极之本, 位横隔之下, 居右胁之内, 木性主升发,
喜条达恶抑, 刚强燥急性, 体阴而用阳, 主疏泄藏血,
主筋华在爪,开窍则在目,在志则为怒, 在液则为泪,
相通于秋气, 肝阴若不足,濡养必失职, 肝风自内动,
肝阳若不足, 筋无力恶风, 善惊阴湿冷, 饥而不欲食。
在五行中,大家都知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脏里边就是说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
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更好。有相生就有相克,在五行里隔位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脏里就是肝
不好克脾,肝是帮助胆分泌胆汁儿的,肝功能不好时,立即对脾有一个坏影响,使食欲减退,厌油腻,腹胀,胃胀,所以肝大脾就大。
脾克肾:脾有生化气血作用,当这个功能差时,立即对肾有一个坏的影响。
肾克心:比如心脏病,治了几年,几十年,最后还是死于心脏病,也就是西医忽视了肾克心的道理。
心克肺当心有火时会出现胸闷气短,前胸痛,因为心克肺,是相互制约的。肺克肝:肺有火时,肝火更旺,反过来就困扰着
肺。
从相克的理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一个脏器有病时,其他脏器就会受到连及伤害,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病,并且在短期内
不能治愈,就会变成慢性病进入恶性循环,恶性循环的发展过程就是相克的连续,这样周而复始的相克,就会使所有的脏器受损,功能降低,
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种或同时出现几种病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行不协调,阴阳不平衡。
而健康就是体内成分之间的适当平衡,一个人只有身体平衡了,人才会直立地站在五行(自然界)当中。
五行中五脏六腑生理
肺,大肠为金
肝,胆为木
肾,膀胱为水
心,小肠为火
脾,胃,胰为土
五行相克相生,治疗疾病不可单一入手,其方法(包括调养),每种疾病至少二十五种,应择优,排好顺序,分阶段治疗。
人体的发病因素——
1、情绪:人是有思维,有感情的,人的情绪变化会对健康有明显的影响;
2、气候:气候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又一因素;
3、饮食:(1)偏食(2)伤食(3)停食;
4、滥用药物;
5、环境污染:主要指水质,空气,噪音。
五脏的生理(肾)
肾——中医认为肾的功能是藏精、生髓、生骨,为生育发育之源,又主纳气,主水,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于发
1、血液循环的过滤器;
2、肾主生殖;
3、肾主水(泌尿);
4、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
5、肾纳气人体呼吸虽然是肺所生,但吸入之气必须纳于肾;
6、络膀光;
7、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五脏的生理(肝)
肝——中医认为肝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1、主免疫,肝有解毒功能;
2、肝藏血,肝是血液的储存器,向心脏供血;
3、主谋虑,考虑判断事情的能力与肝胆有关;
4、主筋,其华在于爪.久走伤筋,筋伤肝衰;
5、开窍于目,由于肝胆经络走向眼睛,肝胆有病变会影响眼部;
6、消化,胆汁是由肝脏分泌进入胆囊和十支肠,帮助肠道消化吸收营养.病变出现上逆苦水,消化不良,胃胀,腹胀;
7、络胆,出现胆结实,胆囊炎等。
五脏的生理(脾)
脾——中医所指的脾,主要指消化吸收功能而言,脾主晕化通血,主肌肉及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于唇.
1、脾与胃有经络关系,胃是容纳与腐熟食物.脾是吸收输送营养到心,肝,肾,胃,肺,大脑和四肢.
2、脾生血主运化,它将营养输送到血液中;
3、脾通血脾脏有统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能力;
4、脾主肌肉脾健康肌肉发达有力;
5、脾主四肢功能好,四肢有力;
6、脾向全身控制提供水液.脾脏输布功能紊乱全身浮肿;
7、络胃胃寒则脾湿。
五脏的生理(肺)
肺——肺是宰相,开窍于鼻,配合心控制全身,也参与意识活动,忧悲易伤肺。
1、主呼吸;
2、通调水道,水道不通会出现浮肿;
3、主皮毛,皮毛感受到气温,疼痛首先反射到肺;
4、络于大肠。
五脏的生理(心)
心——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为人体血液动力所在,并认为心主神志,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1、心是推动血脉运行的脏器,属火,是泵.它的功能出现问题,整个五脏六腑都出现问题;
2、主思维每个脏器与神经都有关系.古人把神赋予心,由阴气,阳气相互作用而成,精神体现人的意志.把魂赋予肝,魂
是随着精神而活动叫灵魂.如:痰迷心窍---癫痫(西医);
3、心主汗,汗为心之液.过多的流汗会导致心脏衰竭.自汗,盗汗,手足潮湿也说明心脏有病变;
4、心开窍于舌,心有病变在舌反映出来.舌为心之苗.心血不足舌质淡白,心火旺(上)则舌质红,甚至舌体糜烂.心血淤
滞舌质紫暗或现瘀点,瘀班;
5、络小肠,心有火使小肠受热,受热的水分进入膀胱.出现尿痛,尿涩,尿热甚至尿血。
六腑的生理(胆)
胆附于肝,内藏"胆汁",胆汁注入大肠,促进食物消化;
胆气与人的精神情志有关.惊悸,失眠,多梦,等精神情志症状,也从胆方面治疗;
胆病:呕吐苦水,胆液外溢身,面目发黄等症状。
六腑的生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1、胃:胃主主受纳,腐熟水谷。中医称胃:山谷之海。胃谓后天之本,人以胃气为本。胃气不衰病愉快。
2、小肠:小肠分清浊。清为精养.浊为糟粕。吸收精养,经脾输送身体个部分利用,剩余水。下输膀胱。小肠病变,影响消
化,小便异常。
3、大肠:大肠接受小肠下注物。大肠虚:肠鸣,大便泻等。大肠实:大便秘等。
4、膀胱:膀胱是人体水的代谢器官之一。津液通过下焦阳气,而为尿排除体外。
5、三焦:三焦总司人体汽化,水谷精微生化精养,水液代谢。上焦司呼吸主血脉,谓气。中焦熟水谷,吸精养通肺化生营血。下焦分清浊。
五脏的病变反映
1、肾:腰酸腿痛,腿沉,小便不顺,下肢浮肿,头晕,耳鸣,性冷淡,高血压,不育症,结石,炎症,关节痛,呵喘不止;
2、肝:口干苦,耳鸣,聋,偏头痛,手脚抽筋肝区痛沉,易怒,多疑,恶心,呕吐,易感冒,经期不正常,行走不稳等;
3、脾:口臭酸,食欲退,爱睡,头身沉重,皮肤瘙痒,胃反酸,隐痛,口,鼻,牙出血,便血,大失血等;
4、肺:呵喘,咽干,多痰,浮肿,口鼻皮肤干燥,呼吸无力,大便干稀不定;
5、心:胸闷气短,心率不齐,胸心痛,失眠多梦,多汗,眩晕,口舌青紫,心悸,口舌生疮。
五脏病变脸部的反映
1、肾:颧骨到耳之间,到下巴为肾反射区;
2、肝:鼻梁中段和两侧为肝胆反射区;
3、脾:鼻子尖是脾,两侧是胃;
4、肺:前额和两眉中间是肺;
5、心:额头,两眼间是心,心血官反映区;
6、小肠:鼻翅到眼外角是小肠;
7、大肠:鼻翅两侧大肠;
8、脑:两眉间;
9、生殖系统:上下嘴唇;
10、心:压力:印堂上.突发变化有病变,颜色发白,黑斑,红,脓包,红丝等。
内分泌(激素)
1、甲状腺:喉部.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基本生理过程;
2、甲状旁腺:棕黄色大豆大小的小体.调节钙代谢.不足,血钙下降,手足抽筋.亢进易骨折;
3、肾上腺:
4、脑垂体:生长素.催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促激素;
5、松果体:7岁后萎缩,具有抑制性成熟;
6、胰岛腺:控制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7、生殖腺.激素,黄体(女)。
决明子一次泡多少粒 决明子泡水喝有什么好处
决明子入肝经,中医认为肝脏对应五官中眼部位置,对于肝火旺盛、肝阳上亢引起的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等症具有一定的减轻作用,同时决明子成分中含有的维生素A,对眼部疲劳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效果。
决明子是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且入大肠经,在中药中,很多果实、种子类的药材会带有一定的油脂成分,因此食用后能起到一定的润肠通便的作用,对于肠燥便秘、排便困难的人群,适当的喝些决明子水对便秘能有良好的改善。
决明子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成分,可以帮助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软化血管,清理血管壁上多余的胆固醇等废弃物,从而起到降低血脂、稳定血压的功效,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来说,合理饮用决明子水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
冬季为什么要养肾
中医理论认为,肾脏对应五行中的水,是水脏,对应的季节是冬季,而冬季为水运,水在天为寒,在脏为肾,寒冷与肾脏相对应,最容易耗伤肾的阳气,也就是说,在冬季肾脏是最人体最脆弱的一环,所以冬季要尤其注意养肾。
此外,中医认为肾主骨,骨为肾之余 中医学认为,肢体的功能活动,包括关节、筋骨等组织的运动,皆由肝肾所支配,故有“肾主骨,骨为肾之余”的说法。如果冬季不注意保护肾脏可能容易惹上以下疾病:
夏枯草和菊花熬水功效
中医认为肝对应五行里的木,开窍在眼,木容易生火,因此肝火旺往往会有眼部疼痛,夏枯草及菊花均入肝经,味苦寒,能缓肝火,都有清肝泄热、明目的功效,对于因肝火上亢而导致的目赤肿痛、眼目昏花、视物不清等症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菊花性微寒,入肺、肝经,有散风、清热、解毒的功效,中成药夏桑菊颗粒就是夏枯草、桑叶、菊花三味药,其功效就有疏风散热、解疮毒的作用。
夏枯草味辛、苦,辛能散结,苦寒能泄热,能帮助治疗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等症,在《医宗金鉴》里夏枯草配昆布、玄参造等药制成的夏枯草膏就是用来治疗瘿瘤。
决明子泡水喝有什么好处
清肝明目决明子入肝经,中医认为肝脏对应五官中眼部位置,对于肝火旺盛、肝阳上亢引起的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等症具有一定的减轻作用,同时决明子成分中含有的维生素A,对眼部疲劳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效果。
润肠通便决明子是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且入大肠经,在中药中,很多果实、种子类的药材会带有一定的油脂成分,因此食用后能起到一定的润肠通便的作用,对于肠燥便秘、排便困难的人群,适当的喝些决明子水对便秘能有良好的改善。
降压降脂决明子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成分,可以帮助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软化血管,清理血管壁上多余的胆固醇等废弃物,从而起到降低血脂、稳定血压的功效,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来说,合理饮用决明子水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
嘴唇颜色透露男人隐秘病
中医在问诊的时候讲究的是望、闻、问、切,通过观察人的气色以及外在的表现,可以有效的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种类,嘴唇是比较明显的外部特征,嘴唇的颜色不同,就预示着不同的身体情况。
嘴唇颜色透露男人隐秘病?中医对唇色的变化有一套基础理论,看唇色辨健康是中医问诊常用的手法之一。嘴唇有“青、赤、黄、白、黑”的色彩之分,对应嘴唇青紫、鲜红、泛黄、淡白、暗红的情况。在中医理论中,嘴唇的五色对应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与五脏六腑的“肝、心、脾、肺、肾”。意味着,如果嘴唇颜色偏紫青,可能是肝脏损伤的一个表现,嘴唇颜色鲜红,可能是心火旺的表现,以此类推。
口唇鲜红常常是热症的表现,热症可以分为实证和虚证。脸黄唇黄湿热脾不好,嘴唇偏黄,这点单从唇色上恐怕不好判断。佘世峰说,唇色与整体脸色相关性很大,只不过相对而言,唇色的变化更为敏感。嘴唇偏黄者往往脸色偏黄,整个人气色不好。嘴唇青紫肝脏不好居多,中医有“青主寒痛淤惊风”的说法。意思是青色与寒色、痛症、血瘀、惊风(俗名“抽风”,指小儿抽搐、昏迷)有关。嘴唇青紫的寒症多表现在肝脏,有肝病史、常喝酒、抽烟、熬夜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此症,常伴有乏力、胃口不好、胁肋部疼痛等症状。当然,冬天穿得少,不注意保暖,外寒入侵也可能让嘴唇变得青紫。剧烈疼痛,风湿骨头痛等引起的血瘀,都可能引起嘴唇的青紫。
湿热体质养生原则
湿热体质的人要注意疏肝利胆,清热祛湿。减少熬夜的次数,保证睡眠质量。另外,有空练练气功、瑜伽、太极这些舒展筋骨和身体的运动,非常适合湿热体质的人。同时,注意尽量避免在潮湿、炎热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衣着尽量保持以宽松为好。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尤其是30~45岁的人,属生命中“土”的年龄段,体内湿气比较重,夏秋之交属中医所说的“长夏”季节,也对应五行中的“土”,内外相合,湿上加湿,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
如果湿热侵袭到小孩,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大便不顺畅。如果湿热侵袭到老年人,就可能出现下肢酸困、腰疼等症状。
决明子煮粥有什么好处
清肝明目决明子入肝经,中医认为,肝脏对应五官中眼部位置,对于肝火旺盛、肝阳上亢引起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等不适症状,用决明子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将决明子煮粥喝能刚更加充分的使其中的成分析出来。
润肠通便决明子作为种子类的药材,其本身会带有一定的油脂属性,且决明子又入大肠经,因此用决明子煮粥食用后能起到一定的润肠通便的作用,对于肠燥便秘、大便干结的人群来说能有不错的改善效果。
平衡血压中医将高血压症归于肝阳上亢症,因此如果想要降低血压,需要倾泄肝脏多余的火热,而决明子是苦寒的药材,用决明子煮粥能起到不错的清肝泻火效果,因此合理的进食决明子粥对高血压能有一定的平衡效果。
夏枯草和菊花熬水功效
清肝明目
中医认为肝对应五行里的木,开窍在眼,木容易生火,因此肝火旺往往会有眼部疼痛,夏枯草及菊花均入肝经,味苦寒,能缓肝火,都有清肝泄热、明目的功效,对于因肝火上亢而导致的目赤肿痛、眼目昏花、视物不清等症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清热解毒
菊花性微寒,入肺、肝经,有散风、清热、解毒的功效,中成药夏桑菊颗粒就是夏枯草、桑叶、菊花三味药,其功效就有疏风散热、解疮毒的作用。
散结消肿
夏枯草味辛、苦,辛能散结,苦寒能泄热,能帮助治疗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等症,在《医宗金鉴》里夏枯草配昆布、玄参造等药制成的夏枯草膏就是用来治疗瘿瘤。
秋季养肺吃什么 过敏体质者养肺以温补、补气为主
五脏中的「肺」对应五色中的「白色」,多食用白色食物来预防、缓解秋燥伤肺,一般体质可以放心使用;但过敏性体质者,则要注意寒凉食物容易加重症状所以应该着重「补气」,补足「肺卫」之气,白色寒凉食物不宜,宜慎选白色温补、补气的食物,可增强肺脏对于秋燥以及外邪的防御能力,进而增进免疫力。
所以秋季养肺时,选择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豆浆,选用宣肺化痰、滋阴补气的中药,如白高丽参、西洋参、杏仁、百合、贝母等,对缓解秋燥有良效,更可以借此保养呼吸系统。
脚趾对应五脏按摩脚趾促健康
体内的脏腑是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部位,掌握保护五脏六腑的方法便是一种不错的保养方式,如果人们知晓如何保护五脏六腑便可以自己时常做一做,避免五脏疾病。其实这种保护五脏六腑的事情十分简单,只要能够学会按摩脚趾,便可以五脏的功能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脚趾与五脏有什么关系?
为啥按摩脚趾能够帮助人们保护五脏六腑?这是因为五趾对应五脏,所按摩脚趾能够帮助人们保护五脏,此外,按摩脚趾时,也是对于足部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提高免疫力,起到保护身体和免疫疾病的作用。
当然了,按摩脚趾并不是随意按摩的,每个脚趾都对应着不同的脏器,想要保护五脏,对于五趾对应哪个脏器就要清晰了解,不然同样没有效果。
五趾对应五脏
在中医理论之中人体都存在金木水火土这一属性,而五脏也符合这一说法,其中肺、大肠为金;脾胃属土、心及小肠为对应着火,肝胆属于木,而肾脏属水,五脏的五行关系和脚趾的五行关系同样是对应的。
因此想要通过按摩脚趾来保护五脏,正确的按摩方式就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按摩脚趾才能保护健康
按摩脚趾保护五脏六腑,最核心的关键在于“热”,通过一定的手法让脚趾发热,这样便可以让双脚血液循环加快,让体内血液循环更加通畅,五脏自然也就能够得到保护。
一、搓脚趾
搓脚趾可以帮助我们疏通经络,让足部血液循环更好,此外因为足趾上的经络系统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之前也说过了,五脏对应五行,而足趾同样对应五行,因此搓揉脚趾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刺激五脏六腑更加健康。
二、梳理脚丫
搓揉脚趾让脚趾发热能够帮助人调节身体五脏,而梳理脚丫有着同样的效果,因为正常按摩很难按摩到脚丫,所以通过梳理脚丫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保护身体健康。
一些经络起源在脚丫之中,因为正常的按摩很难按摩到,所以在生活中通过梳理脚丫这种专门按摩脚丫的方法能够更好的刺激双脚,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保护五脏。
而梳理脚丫的方法十分简单,只要我们将脚趾张开,然后五指像梳子一样,来回在趾缝中运动,每天坚持30至50次便可以轻松刺激脚丫,让五脏六腑得到很好的保护。
三、按捏
按捏一直是按摩手法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式,而对于脚趾等身体末端来说,按捏的方法更能轻松保护身体健康。
因为按捏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刺激脚趾,让脚趾得到放松,此外按捏法可以帮助我们疏通脚趾经络,避免其出现堵塞而出现疼痛,而身体经络通畅,自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保护五脏。
四、曲张脚趾
来回不断的曲张脚趾同样可以促进五脏六腑的健康,因为来回曲张脚趾,能够让脚趾活动开来,让脚趾血液更加通畅,血液通畅意味着五脏六腑能够得到更好的按摩,因此可以促进整个身体的健康。
此外,在生活中经常曲张脚趾能够让脚趾更加灵活,减少脚趾和肢体的僵硬,从而避免一些意外的出现。因此这一点大家一定要多多注意。
五、反向掰脚趾
脚趾长时间蜷曲,会导致双脚神经紧张,从而五脏六腑的气机也不会顺畅,使得脏腑健康出现问题,而通过反向掰脚趾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放松足部神经,让身体内部气息通畅,这样便可以轻松保护身体健康,避免疾病出现了。
按摩脚趾的注意事项
当然了,按摩脚趾同样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否则不仅会损伤脚趾,同时还会导致五脏六腑的健康受损。
按摩脚趾需要注意的事情有许多,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适当,适当的按摩脚趾,避免过度刺激或者过度用力导致适得其反的情况出现,最好在脚趾承受范围之内,并能够感觉到酸胀而不是疼痛为佳。
此外,按摩的次数需要注意,因为按摩的次数过多同样会导致身体接受过度的刺激从而危害到健康,所以按摩的次数每天控制在一次至两次即可,早一次,晚一次这样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保护身体。
按摩的时间最好控制在早晨起床后和夜晚睡觉之前,因为早晨起床后按摩能够更好的唤醒五脏,增强五脏六腑的苏醒,而晚上睡前按摩则可以让五脏得到更好的调养,并且在这两个时间内足部不会很臭,也可以更加轻松愉快的按摩。
结语:五脏六腑如果出现了问题,很容易导致疾病出现在身体上,因此保护五脏六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但保护五脏的方法很多。除了我们上文中提到的按摩脚趾的方法,还可以通过那么手指、头部等部位起到促进健康的作用。
决明子煮粥有什么好处
决明子入肝经,中医认为,肝脏对应五官中眼部位置,对于肝火旺盛、肝阳上亢引起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等不适症状,用决明子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将决明子煮粥喝能刚更加充分的使其中的成分析出来。
决明子作为种子类的药材,其本身会带有一定的油脂属性,且决明子又入大肠经,因此用决明子煮粥食用后能起到一定的润肠通便的作用,对于肠燥便秘、大便干结的人群来说能有不错的改善效果。
中医将高血压症归于肝阳上亢症,因此如果想要降低血压,需要倾泄肝脏多余的火热,而决明子是苦寒的药材,用决明子煮粥能起到不错的清肝泻火效果,因此合理的进食决明子粥对高血压能有一定的平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