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诊断方法
子宫肌瘤诊断方法
1、B超声检查:应用最广、花费最少,是诊断子宫肌瘤最好的选择方法。
2、磁共振成像(MRI):在子宫肌瘤的精确定位是最好的方法,但由于它的费用较高而限制了临床的应用。
3、宫腔镜:可明确诊断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息肉并可同时进行治疗。
4、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CT血管造影和超声多谱勒技术:可以显示肌瘤和子宫外的血管供应,可用于子宫动脉血管栓塞等保守治疗前的评估。
子宫肌瘤成功的治疗,必须对子宫肌瘤的数量、大小、位置及黏膜下肌瘤和浆膜下肌瘤进入肌壁间的深度等进行明确诊断。
子宫肌瘤诊断鉴别
诊断
子宫肌瘤诊断标准:
1、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下腹可出现硬块,少数有疼痛及压迫症状,或伴盆血。
2、子宫增大,质硬。
3、探测宫腔增长或变形。
4、诊刮时宫腔内触及凸起面。
5、B型超声及或宫腔镜检查可协助诊断,必要时CT或者MRI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子宫肌瘤的诊断一般不困难,有时因为病史不清楚或体征表现不典型,会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鉴别诊断的要点是把握住各有关疾病的特点,将所得病史与检查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周密分析,作出鉴别。
1、宫内妊娠
在妊娠前3个月,个别孕妇仍按月有少量流血,如误认为月经正常来潮而子宫又增大,往往错诊为肌瘤,应详细追问以往月经史(包括量的多少),有无生育史,年龄多大(年青的肌瘤机会更少);还应注意有无妊娠反应,如为妊娠,子宫增大符合月经减少的月份;肌瘤者子宫较硬,此外妊娠者外阴,阴道着紫蓝色,子宫颈柔软,乳房胀感,乳晕外可出现次晕,妊娠达4个月以后,可感胎动或听到胎心音,用手探触可感到子宫收缩,除病史,体征外,还可做妊娠试验或B超显象检查来鉴别。
过期流产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尿妊娠试验呈阴性反应,易误诊为子宫肌瘤,但过期流产者有停经史,曾有妊娠反应,子宫形态正常,行B超检查,一般可确诊,必要时可行诊刮鉴别。
子宫肌瘤可以合并妊娠,也必须想到,否则或漏诊妊娠或误诊为葡萄胎,以往如曾查到肌瘤,目前又有早孕史和体征,而子宫大于停经月份,无阴道流血,孕试阳性,则诊断当无困难,但以往未经确诊者,应详细询问月经是否过多,有无不孕史,检查时注意子宫有无肌瘤突出,必要时可严密观察,如为葡萄胎,则停经后常有少量阴道流血,而腹部包块在短期内长大,妊娠试验阳性且滴定度高;B型超声检查葡萄胎呈雪片状特有波型。
2、卵巢肿瘤
卵巢囊肿不易与子宫肌瘤混淆,因为两者硬度不同,前者为囊性而后者为实性,同时前者与子宫中间有分界,可与之分开,而子宫肌瘤则与子宫关系密切不能与之分开,移动宫颈则随之活动,诊断遇到困难较多的是卵巢实性肿瘤与浆膜下子宫肌瘤,两者均为实性肿物,如果肌瘤在子宫的一侧,尤其带蒂浆膜下肌瘤有时鉴别困难,须借B超检查协助,卵巢恶性肿瘤也为实性肿块,与子宫牢固粘在一起融成一个团块时,虽属子宫外在肿块但与之不能分开,有时被误诊为子宫肌瘤,年龄是一个重要的线索,肌瘤多见于中年妇女,有月经不调,而卵巢癌多见于老年妇女,若患者为绝经后妇女首先要考虑为卵巢恶性肿瘤,结合其他卵巢恶性肿瘤的体征如子宫直肠陷凹结节或肿块,子宫固定不动等均有鉴别价值,诊断性刮宫了解宫腔大小,方位以及内膜有无病变有帮助,B超检查若见到双侧卵巢即可排除卵巢肿瘤,从子宫肌瘤与卵巢恶性肿瘤B型超声的声像图之不同亦可鉴别,阔韧带内巨大子宫肌瘤触之为实性肿物,居子宫的一侧,有时被误诊为卵巢实性肿瘤,卵巢实性肿瘤若不是恶性一般活动度好,而阔韧带子宫肌瘤则活动受限,少见的情况下,巨大子宫肌瘤囊性变可被误为卵巢囊肿,阴道检查:若为大肌瘤囊性变,摸不到宫体,而卵巢囊肿,除囊肿外可触及子宫体。
3、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而其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子宫内膜异位症往往宫骶韧带增粗或有结节,病史上有痛经,经期肛门坠痛,腹泻等症状有助于与子宫肌瘤鉴别,子宫肌瘤有月经过多或经期紊乱,但无痛经。
4、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也表现为子宫增大,月经过多,好发于中年妇女,与子宫肌瘤,从病史与阴道检查所见颇有类似之处,重要的鉴别点是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症状特点突出是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并伴有肛门下坠感;阴道检查子宫呈一致性增大,一般为10~12周妊娠大小,很少大于12周妊娠大小,其质地坚硬,有时经前及经后子宫大小可有变化,经前,经期子宫略增大而于经后较前略小,可能与肌壁间病灶内经期积血有关,子宫肌瘤的子宫多呈不规则增大,质韧,虽有月经过多症状但无痛经,有时两者可以并存,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病史可以出现痛经症状。
5、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常见症状是不规则阴道出血,并有子宫增大,从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相似之处,发病年龄不同,子宫内膜癌好发于老年妇女以绝经后出血为多见,同时有白带增多而子宫肌瘤则多见于中年妇女,阴道检查两者均有子宫增大,子宫内膜癌子宫为一致性增大,质较软,对更年期妇女应警惕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癌,因此子宫肌瘤患者术前常规作诊断性刮宫可以排除子宫内膜癌。
6、子宫颈癌
宫颈癌症状有不规则阴道出血,白带增多或流恶臭的阴道溢液而子宫黏膜下肌瘤脱出于宫颈口或宫颈黏膜下肌瘤伴有感染均可产生同样的症状,窥器看阴道内肿物表面有溃烂,坏死,外观似菜花状宫颈癌,阴道检查可协助鉴别,子宫颈癌宫颈增大,硬,肿物表面脆,极易出血,穹隆部往往也被累及变硬;而黏膜下肌瘤表面光滑,不硬,不脆,子宫颈质软,穹隆完整质软,带蒂黏膜下肌瘤可以转动,宫颈刮片及组织活检可确诊宫颈癌。
7、盆腔炎性肿块
结核附件炎性肿块,触之实性较硬,与子宫紧密粘连,包块不活动,子宫边界不清,易与子宫肌瘤混淆,但两者的病史与症状均不同,结核包块患者有结核史,特别是肠结核及腹膜炎史,不育史,月经量少甚至闭经,若为活动性结核则有低热,体弱,血沉快,而子宫肌瘤以月经过多为主诉,诊断性刮宫若为子宫内膜结核即可确诊为结核性包块,子宫肌瘤一般宫腔增大,B超也可协助鉴别包块的来源。
8、慢性子宫内翻
慢性子宫内翻阴道内脱出肿物,其表面为子宫内膜,可误诊为黏膜下子宫肌瘤脱出于阴道,仔细检查于肿物下方两侧可见到外翻的输卵管内口,进一步双合诊检查盆腔内空虚,触不到宫体即可鉴别,追问患者曾有急性子宫内翻的病史,现在此病已很少见,临床须注意的是在检查脱出于阴道外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时应警惕是否同时伴有子宫内翻。
9、子宫肉瘤
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均有子宫增大,阴道出血,有其相似之处,临床往往将子宫肉瘤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发生于育龄妇女,生长缓慢,绝经后逐渐萎缩为其特点,而子宫肉瘤好发生于老年妇女,生长迅速,若子宫肿瘤增长迅速,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子宫增大首先应考虑子宫肉瘤,并须注意是否有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出现腰腿痛等压迫症状,阴道检查肉瘤子宫增大,质软或硬,有时从宫口有息肉样赘生物脱出,暗红色,或粉色,质脆,触之易出血,诊刮可有帮助,若未侵及内膜则得不到阳性结果。
10、子宫肥大症
子宫肌壁组织平滑肌细胞肥大,肌层增厚,子宫一致性增大,发生于育龄妇女,往往伴有月经过多,一般子宫孕8~10周大小,多见于经产妇,B超无瘤核,诊刮内膜无异常发现。
11、子宫畸形
双子宫或残角子宫不伴有阴道或宫颈畸形者易误诊为子宫肌瘤,畸形子宫一般无月经过多的改变,如年青患者在子宫旁有较硬块物,形状似子宫,应想到有子宫畸形的可能,常须行子宫输卵管造影以明确诊断,自有B超检查以来,畸形子宫易于诊断,甚至残角子宫早期妊娠于破裂前即可明确诊断。
12、陈旧性宫外孕
陈旧性宫外孕合并盆腔血块并与子宫附件粘连一起者,有可能误诊为子宫肌瘤,然而,仔细询问有无停经史,急性腹痛史及反复腹痛发作,结合病人多伴有严重贫血貌,妇检穹窿部饱满,触痛,盆腹腔包块与子宫难以分开,且包块边界模糊,硬度不如肌瘤等特点,应想到陈旧性宫外孕的可能,此时,可行阴道后穹窿穿刺,必要时注入10ml盐水,则可抽出陈旧性血液及小血块则鉴别容易,B超显象检查可助鉴别。
诊断子宫肌瘤也会出现误诊
子宫肌瘤诊断出现错误这是很严重的一个事情,也许都会带给患者无尽的痛苦,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治疗,女性子宫肌瘤并发囊性变时,易误诊为妊娠子宫,过期流产而有流血者,也可能误诊为子宫肌瘤。临床上遇见育龄妇女而有停经史者,应首先想到妊娠之可能,经b型超声检查或hcg测定不难确诊,必要时应刮宫加以鉴别。
除此外,子宫肌瘤诊断中还会容易出现的一个误诊就是对浆膜下子宫肌瘤认识不清,所以相关专家一致强调,对这一类子宫肌瘤一定要谨慎,要加倍的引起注意,小心和卵巢肌瘤弄错,如果实在难以辨别,那么可作b型超声检查,有时需在剖腹探查时方能最后确诊。子宫肌腺瘤临床上也表现为月经量增多及子宫增大,与子宫肌瘤明显不同处在于以痛经为主要症状,也常遇到痛经不明显者而诊断为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诊断鉴别
诊断
子宫肌瘤诊断标准:
1、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下腹可出现硬块,少数有疼痛及压迫症状,或伴盆血。
2、子宫增大,质硬。
3、探测宫腔增长或变形。
4、诊刮时宫腔内触及凸起面。
5、B型超声及/或子宫镜检查可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子宫肌瘤的诊断一般不困难,有时因为病史不清楚或体征表现不典型,会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鉴别诊断的要点是把握住各有关疾病的特点,将所得病史与检查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周密分析,作出鉴别。
1、宫内妊娠
在妊娠前3个月,个别孕妇仍按月有少量流血,如误认为月经正常来潮而子宫又增大,往往错诊为肌瘤,应详细追问以往月经史(包括量的多少),有无生育史,年龄多大(年青的肌瘤机会更少);还应注意有无妊娠反应,如为妊娠,子宫增大符合月经减少的月份;肌瘤者子宫较硬,此外妊娠者外阴,阴道着紫蓝色,子宫颈柔软,乳房胀感,乳晕外可出现次晕,妊娠达4个月以后,可感胎动或听到胎心音,用手探触可感到子宫收缩,除病史,体征外,还可做妊娠试验或B超显象检查来鉴别。
过期流产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尿妊娠试验呈阴性反应,易误诊为子宫肌瘤,但过期流产者有停经史,曾有妊娠反应,子宫形态正常,行B超检查,一般可确诊,必要时可行诊刮鉴别。
子宫肌瘤可以合并妊娠,也必须想到,否则或漏诊妊娠或误诊为葡萄胎,以往如曾查到肌瘤,目前又有早孕史和体征,而子宫大于停经月份,无阴道流血,孕试阳性,则诊断当无困难,但以往未经确诊者,应详细询问月经是否过多,有无不孕史,检查时注意子宫有无肌瘤突出,必要时可严密观察,如为葡萄胎,则停经后常有少量阴道流血,而腹部包块在短期内长大,妊娠试验阳性且滴定度高;B型超声检查葡萄胎呈雪片状特有波型。
2、卵巢肿瘤
卵巢囊肿不易与子宫肌瘤混淆,因为两者硬度不同,前者为囊性而后者为实性,同时前者与子宫中间有分界,可与之分开,而子宫肌瘤则与子宫关系密切不能与之分开,移动宫颈则随之活动,诊断遇到困难较多的是卵巢实性肿瘤与浆膜下子宫肌瘤,两者均为实性肿物,如果肌瘤在子宫的一侧,尤其带蒂浆膜下肌瘤有时鉴别困难,须借B超检查协助,卵巢恶性肿瘤也为实性肿块,与子宫牢固粘在一起融成一个团块时,虽属子宫外在肿块但与之不能分开,有时被误诊为子宫肌瘤,年龄是一个重要的线索,肌瘤多见于中年妇女,有月经不调,而卵巢癌多见于老年妇女,若患者为绝经后妇女首先要考虑为卵巢恶性肿瘤,结合其他卵巢恶性肿瘤的体征如子宫直肠陷凹结节或肿块,子宫固定不动等均有鉴别价值,诊断性刮宫了解宫腔大小,方位以及内膜有无病变有帮助,B超检查若见到双侧卵巢即可排除卵巢肿瘤,从子宫肌瘤与卵巢恶性肿瘤B型超声的声像图之不同亦可鉴别,阔韧带内巨大子宫肌瘤触之为实性肿物,居子宫的一侧,有时被误诊为卵巢实性肿瘤,卵巢实性肿瘤若不是恶性一般活动度好,而阔韧带子宫肌瘤则活动受限,少见的情况下,巨大子宫肌瘤囊性变可被误为卵巢囊肿,阴道检查:若为大肌瘤囊性变,摸不到宫体,而卵巢囊肿,除囊肿外可触及子宫体。
3、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而其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子宫内膜异位症往往宫骶韧带增粗或有结节,病史上有痛经,经期肛门坠痛,腹泻等症状有助于与子宫肌瘤鉴别,子宫肌瘤有月经过多或经期紊乱,但无痛经。
4、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也表现为子宫增大,月经过多,好发于中年妇女,与子宫肌瘤,从病史与阴道检查所见颇有类似之处,重要的鉴别点是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症状特点突出是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并伴有肛门下坠感;阴道检查子宫呈一致性增大,一般为10~12周妊娠大小,很少大于12周妊娠大小,其质地坚硬,有时经前及经后子宫大小可有变化,经前,经期子宫略增大而于经后较前略小,可能与肌壁间病灶内经期积血有关,子宫肌瘤的子宫多呈不规则增大,质韧,虽有月经过多症状但无痛经,有时两者可以并存,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病史可以出现痛经症状。
5、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常见症状是不规则阴道出血,并有子宫增大,从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相似之处,发病年龄不同,子宫内膜癌好发于老年妇女以绝经后出血为多见,同时有白带增多而子宫肌瘤则多见于中年妇女,阴道检查两者均有子宫增大,子宫内膜癌子宫为一致性增大,质较软,对更年期妇女应警惕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癌,因此子宫肌瘤患者术前常规作诊断性刮宫可以排除子宫内膜癌。
6、子宫颈癌
宫颈癌症状有不规则阴道出血,白带增多或流恶臭的阴道溢液而子宫黏膜下肌瘤脱出于宫颈口或宫颈黏膜下肌瘤伴有感染均可产生同样的症状,窥器看阴道内肿物表面有溃烂,坏死,外观似菜花状宫颈癌,阴道检查可协助鉴别,子宫颈癌宫颈增大,硬,肿物表面脆,极易出血,穹隆部往往也被累及变硬;而黏膜下肌瘤表面光滑,不硬,不脆,子宫颈质软,穹隆完整质软,带蒂黏膜下肌瘤可以转动,宫颈刮片及组织活检可确诊宫颈癌。
7、盆腔炎性肿块
结核附件炎性肿块,触之实性较硬,与子宫紧密粘连,包块不活动,子宫边界不清,易与子宫肌瘤混淆,但两者的病史与症状均不同,结核包块患者有结核史,特别是肠结核及腹膜炎史,不育史,月经量少甚至闭经,若为活动性结核则有低热,体弱,血沉快,而子宫肌瘤以月经过多为主诉,诊断性刮宫若为子宫内膜结核即可确诊为结核性包块,子宫肌瘤一般宫腔增大,B超也可协助鉴别包块的来源。
8、慢性子宫内翻
慢性子宫内翻阴道内脱出肿物,其表面为子宫内膜,可误诊为黏膜下子宫肌瘤脱出于阴道,仔细检查于肿物下方两侧可见到外翻的输卵管内口,进一步双合诊检查盆腔内空虚,触不到宫体即可鉴别,追问患者曾有急性子宫内翻的病史,现在此病已很少见,临床须注意的是在检查脱出于阴道外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时应警惕是否同时伴有子宫内翻。
9、子宫肉瘤
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均有子宫增大,阴道出血,有其相似之处,临床往往将子宫肉瘤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发生于育龄妇女,生长缓慢,绝经后逐渐萎缩为其特点,而子宫肉瘤好发生于老年妇女,生长迅速,若子宫肿瘤增长迅速,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子宫增大首先应考虑子宫肉瘤,并须注意是否有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出现腰腿痛等压迫症状,阴道检查肉瘤子宫增大,质软或硬,有时从宫口有息肉样赘生物脱出,暗红色,或粉色,质脆,触之易出血,诊刮可有帮助,若未侵及内膜则得不到阳性结果。
10、子宫肥大症
子宫肌壁组织平滑肌细胞肥大,肌层增厚,子宫一致性增大,发生于育龄妇女,往往伴有月经过多,一般子宫孕8~10周大小,多见于经产妇,B超无瘤核,诊刮内膜无异常发现。
11、子宫畸形
双子宫或残角子宫不伴有阴道或宫颈畸形者易误诊为子宫肌瘤,畸形子宫一般无月经过多的改变,如年青患者在子宫旁有较硬块物,形状似子宫,应想到有子宫畸形的可能,常须行子宫输卵管造影以明确诊断,自有B超检查以来,畸形子宫易于诊断,甚至残角子宫早期妊娠于破裂前即可明确诊断。
12、陈旧性宫外孕
陈旧性宫外孕合并盆腔血块并与子宫附件粘连一起者,有可能误诊为子宫肌瘤,然而,仔细询问有无停经史,急性腹痛史及反复腹痛发作,结合病人多伴有严重贫血貌,妇检穹窿部饱满,触痛,盆腹腔包块与子宫难以分开,且包块边界模糊,硬度不如肌瘤等特点,应想到陈旧性宫外孕的可能,此时,可行阴道后穹窿穿刺,必要时注入10ml盐水,则可抽出陈旧性血液及小血块则鉴别容易,B超显象检查可助鉴别。
子宫肌瘤病因有哪些
这个原因不是很清楚,但是跟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有关,有几个方面的事实,支持这一点
刚才讲了绝经以后,雌性激素下降。另外怀孕的时候,雌激素水平,怀孕的妇女,肌瘤变大了,生完孩子以后,肌瘤又缩小了,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病因不是很清楚,但是还是认为和雌激素的刺激有关系,但是子宫肌瘤根据生长的部位,分为三种,不是所有的肌瘤都有症状的,有的人在做普查的时候,发现子宫肌瘤很大了,自己都能摸到,这就像怀孕三个月大小,这个是必须做手术的。这种为什么没有症状,比如我这个手是子宫,外面就是浆膜,从肌肉中间,子宫肌瘤的肌肉是很厚的,有的人生孩子生了10斤,所以肌肉要非常厚才能慢慢变薄才能承受住胎儿,所以肌肉间可能长子宫肌瘤,黏膜下也可能长子宫肌瘤,三种不同的位置引起不同的症状,先讲讲浆膜下的,外面没有症状,很大了,好几年没做妇科检查,突然查了一下,长那么大的子宫肌瘤。这是一个。如果肌壁间的子宫肌瘤,他会引起月经量的增多,所以肌壁间有时候不是很大,就会引起月经量的增多,如果黏膜下的子宫肌瘤是最大的,长在子宫腔里面,特别影响月经,有时候非常小,在做妇科检查的时候,说这个子宫肌瘤这么小,这种人可能最后贫血到6克,重度贫血,说明子宫肌瘤根生长的部位不同,症状是不一样的。
肌壁间特别是黏膜下比较重,容易引起贫血。
子宫肌瘤诊断比较好诊断,B超一下就可以诊断。心智特别重的人可以每年查一次,不长大不用管它。
诊断子宫肌瘤有哪些常见方法
B超诊断子宫肌瘤主要有以下5种检查法:
腔内超声:
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使用腔内超声能提高子宫肌瘤诊断准确性。采用阴道超声检查是近年来妇产科超声应用的一项突破性技术进展,与上述传统的经腹B超检查比较,其声像图更加清晰,更容易发现微小病灶。
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
维超声成像对子宫肌瘸的诊断:三维超声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像信息相结合的血流三维超声能更形象、更直观地观察子宫肌瘤本身的血流状态和立体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较容易判断子宫肌瘤与正常子宫肌层之间的血供状态和相互关系,结合图像和多点获取的多普勒频谱等多种信息,对子宫肌瘤生长的活跃性、肿瘤有无变性等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宫腔声学造影:
是近年来开展的检查宫腔病变的一种新方法,其方法是借助导管将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造影剂注入官腔,利用子宫内膜和造影剂的良好声学界面来观察子宫内膜的病变,对黏膜下肌瘤提高了诊断效果。
经腹部B超:
经腹部B超检查子宫肌瘤是妇产科超声检查的一项技术,多采取经腹常规扫查及腹部加压扫查法检查。
经外周静脉新型超声造影:
是一项新的研究,经外周静脉注射新型微气泡造影剂后,这些微气泡对回波有很强的散射作用,并可顺利通过肺循环随血流到达全身,增强全身脏器、组织(包括肿瘤组织)血管的二维、彩色多普勒和频谱多普勒信号强度。
子宫平滑肌瘤的检查
1.经阴道超声(TVS)
是诊断子宫肌瘤最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在超声下子宫增大,形状不规则,肌瘤结节呈圆形低回声或等回声,周边有假包膜形成的低回声晕;子宫内膜可能被肌瘤推移至对侧;黏膜下肌瘤则表现为宫腔内的异常回声,根据其与肌壁的关系分为0-2型。彩色超声多普勒可以检测病灶血流,对协助判断肌瘤变性甚至恶变具有重要价值。
2.宫腔镜检查
对于怀疑黏膜下肌瘤的患者而言,宫腔镜是一项相对简便微创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3.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不作为常规的子宫肌瘤诊断方法,因为绝大部分子宫肌瘤可以通过超声检查确诊,而且只有浆膜下肌瘤可以通过腹腔镜检查发现。但因其他原因行腹腔镜探查时可同时对子宫表面进行腹腔镜检查。
4.子宫输卵管造影
不作为常规的子宫肌瘤检查方法,但因不孕或其他原因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时,可能发现引起宫腔变形的肌壁间或黏膜下肌瘤。
子宫肌瘤诊断标准
1、B型超声、腹腔镜检查有助于确诊。治疗可采取甲基睾丸素等雄激素、三苯氧胺等抗雌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等药物治疗。若肌瘤大于2.5个月妊娠子宫大小或症状明显以致继发性贫血,可采取肌瘤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等手术治疗的方法。
2、常见体征与肌瘤大小、位置、数目以及有无变性有关。肌瘤较大时可在腹部扪及质硬、不规则和结节状块物;妇科检查时,肌壁间肌瘤子宫常增大,表面不规则,单个和多个结节状突起。浆膜下肌瘤可扪及质硬、球状块物与子宫有细蒂相连,活动;粘膜下肌瘤子宫多为均匀性增大,有时宫颈口扩张,肌瘤位于宫颈口和脱在阴道内,呈红色、实质、表面光滑;若有感染,表面有渗出液覆盖和溃疡形成,排液有臭味。
3、子宫肌瘤的症状多表现为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或经量不一定显著增加,或经期日数及量正常,但周期缩短;腹块;白带增多;腰酸、下腹坠胀、腹痛;尿频、排尿障碍、尿潴留等压迫症状;不孕和继发性贫血,浆膜膜下带蒂肌瘤扭转时可发生急性腹痛,肌壁间肌瘤可产生或加重痛经,大的子宫肌瘤可压迫周围器官和组织产生钝痛及坠痛感。
子宫肌瘤要做什么检查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的妇女,据统计,30岁以上的女性20%患有子宫肌瘤,20岁以下少见。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与肌瘤的类型和有无变形相关,最常见的症状是月经改变,出现月经量多、月经期延长甚至痛经等症状,有些患者还会出现白带增多、下腹包块和压迫感等症状,但多数患者无症状表现或症状轻微,一般较难自行发现。超声检查是子宫肌瘤诊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
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是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多见于大的肌壁间肌瘤及黏膜下肌瘤,肌瘤使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并影响子宫收缩,此外肌瘤可能使肿瘤附近的静脉受挤压,导致子宫内膜静脉丛充血与扩张,从而引起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黏膜下肌瘤伴有坏死感染时,可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或血样脓性排液。长期经量增多可继发贫血,出现乏力、心悸等症状。
子宫肌瘤可根据患者病史和体征进行诊断。还可采用B超辅助检查,用于区分子宫肌瘤与其他盆腔肿块。MRI(磁共振成像)检查可准确判断肌瘤大小、数目和位置。如有需要,还可选择宫腔镜、腹腔镜、子宫输卵管造影等协助诊断。
怎样及时的发现子宫肌瘤
1、宫腔镜检查:子宫肌瘤一般诊断不困难,通常临床遇到困难的是小型黏膜下肌瘤,诊断性刮宫往往被漏诊,而在子宫切除的术后标本中方发现有黏膜下子宫肌瘤。
2、腹腔镜检查:随著腹腔镜技术在妇产科的广泛应用,目前腹腔镜不仅作为检查手段,而且常与手术同时进行,并日益受到重视。子宫肌瘤临床可以检查清楚一般不需要作腹腔镜检查。
3、子宫输卵管造影:理想的子宫造影不但可显示粘膜下肌瘤的数目、大小,且能定位。因此,对粘膜下肌瘤的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而且方法简单。有肌瘤处造影摄片显示宫腔内有充盈残缺。
4、探测宫腔:用探针测量宫腔,壁间肌瘤或粘膜下肌瘤常使子宫腔增大及变形,故可用子宫探针探测宫腔的大小及方向,对照双合诊所见,有助于确定包块性质,同时可了解腔内有无包块及其所在部位。
子宫肌瘤的自检方法
1、观察白带:正常的白带是少量的白色略显粘稠的分泌物,随着月经周期其量和稀薄度会有轻微变化。子宫肌瘤常引起白带增多,可呈脓血样,伴有臭味。
2、观察出血:即阴道出血,为子宫肌瘤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不调,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等,严重的甚至出现贫血症状。
3、感觉疼痛:子宫肌瘤患者还可以出现腰背酸痛、下腹坠胀等症状,肌瘤蒂发生扭转或肌瘤红色变性时,可出现剧烈腹痛。
4、压迫症状:因为肌瘤压迫膀胱可出现尿频、排尿障碍,压迫直肠可致便秘、大便不畅等症状。
5、自摸肿块:当子宫肌瘤很小时自己是摸不到的,自己能摸到肿块说明肌瘤已经相当大。在清晨,空腹排解完大小便,平卧于床,略弯双膝,放松腹部,自己用双手在下腹部按触,由轻浅到重深,如有肿物是可以发现的。
子宫肌瘤诊断方法
子宫肌瘤可根据患者病史和体征进行诊断。B超是常用的辅助检查,能区分子宫肌瘤与其他盆腔肿块。磁共振成像(MRI)可准确判断肌瘤大小、数目和位置。如有需要,还可选择宫腔镜、腹腔镜、子宫输卵管造影等协助诊断。
1、B超声检查:应用最广、花费最少,是诊断子宫肌瘤最好的选择方法。
2、磁共振成像(MRI):在子宫肌瘤的精确定位是最好的方法,但由于它的费用较高而限制了临床的应用。
3、宫腔镜:可明确诊断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息肉并可同时进行治疗。
4、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CT血管造影和超声多谱勒技术:可以显示肌瘤和子宫外的血管供应,可用于子宫动脉血管栓塞等保守治疗前的评估。
子宫肌瘤成功的治疗,必须对子宫肌瘤的数量、大小、位置及黏膜下肌瘤和浆膜下肌瘤进入肌壁间的深度等进行明确诊断。
子宫肌瘤的检查都有哪些
子宫肌瘤的检查项目:
超声检查:目前国内B超检查较为普遍。它可显示子宫增大,形状不规则;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内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等;以及周围有否压迫其他脏器等表现。
子宫输卵管造影:不作为常规的子宫肌瘤检查方法,但因不孕或其他原因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时,可能发现引起宫腔变形的肌壁间或粘膜下肌瘤。
探测宫腔:用探针测量宫腔,壁间肌瘤或粘膜下肌瘤常使子宫腔增大及变形,故可用子宫探针探测宫腔的大小及方向,对照双合诊所见,有助于确定包块性质,同时可了解腔内有无包块及其所在部位。
宫腔镜检查:子宫肌瘤一般诊断不困难。通常临床遇到困难的是小型黏膜下肌瘤,诊断性刮宫往往被漏诊,而在子宫切除的术后标本中方发现有黏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可以在直视下观察宫腔内病变性质,确定病变部位并能准确地取材活检,对小的黏膜下肌瘤也可以同时切除。
腹腔镜检查:腹腔镜不作为常规的子宫肌瘤诊断方法,因为绝大部分子宫肌瘤可以通过超声检查确诊,而且只有浆膜下肌瘤可以通过腹腔镜检查发现。但因其他原因行腹腔镜探查时可同时对子宫表面进行腹腔镜检查。
子宫肌瘤和腺肌瘤的诊断
临床症状:子宫腺肌症的症状主要包括痛经,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少数可有月经前后点滴出血,子宫一致性长大,有触痛等;而子宫肌瘤的症状主要包括月经改变,白带增多,腹块,压迫症状,不孕,继发性贫血,低血糖症等。
发病原因:现代医学认为子宫腺肌病是基底层内膜细胞增生、侵入到肌层问质的结果,主要跟遗传,损伤,如刮宫和剖宫产,高雌激素血症,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以高雌激素血症与子宫腺肌病的关系引人注目。而子宫肌瘤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受雌激素刺激有关,另外未育、性生活失调和性情抑郁女性也是子宫肌瘤的高发病人群。
诊断:子宫腺肌症诊断时,子宫呈球形增大,轮廓多无变异,病灶以后壁或前壁为主,肌壁增厚,内膜前移或后移,病灶与肌壁间无界限,内可见血流信号呈星点状,条状分布。子宫肌瘤诊断时,子宫增大,轮廓变异,瘤体呈圆球形,多呈低回声,瘤体与肌壁间有界限,瘤周边有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
子宫腺肌病诊断一定有依据,只有把握了子宫腺肌病诊断依据才能够帮助大家得出准确的治疗办法,最后建议大家一定要积极的咨询专家以得出准确的治疗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