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白术与茯苓对脾虚哪个好 白术茯苓不适合人群

白术与茯苓对脾虚哪个好 白术茯苓不适合人群

白术是性温的食物,如果上火的人食用,很有可能会导致上火的情况加重,导致人体出现头晕头痛、口干舌燥、心情焦躁的情况,最好还是不要食用。

如果有津液耗损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白术,因为白术性温,而且有利尿除湿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津液丧失更加严重,不利于津液的恢复。

尿崩的人一般尿液难以控制,而白术是一味具有利尿除湿作用的药物,如果食用的话,可能会加重尿崩的情况,所以最好不要食用。

白术和茯苓都是属于野外的一种的植物制作而来,而野外存在着许多的过敏原,所以如果是过敏体质的人不建议食用。

白术茯苓煮水喝多久能去除湿气 白术茯苓煮水能天天喝吗

不建议天天喝。

白术茯苓煮水对于人体来说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常常被用于治疗脾虚湿重、脾胃虚弱、大便不成形、体乏无力、舌苔厚重、食少纳呆的情况。

但正所谓“是药三分毒”,所以白术茯苓也不可避免地会有少许的副作用,如果天天都喝的话容易对身体造成较大的负担,不利于身体的健康,所以是不建议天天喝的。

春天黄芪和什么搭配好 黄芪搭配什么去湿气最好

黄芪可以与白术、茯苓以及党参等一起搭配去湿气。

黄芪本身就具有一定祛湿作用,只是说黄芪单独服用去湿效果有限,如果想很好的去除体内的湿气,建议搭配一些具有祛湿作用的中药材比较好,常见的祛湿中药材有白术、茯苓以及党参等,对于体内湿气重的人群来说,将黄芪与这些中药材搭配是很好的。

肌营养不良症中医治疗法

1、脾胃虚弱 治宜益气健脾,调和脾胃。方用四君子汤加味。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脾虚痰湿盛者,加苍术、半夏、陈皮等;气虚明显者,可以改党参为人参,加用黄芪。

2、湿热侵淫 治宜清利湿热,健脾和中。方用三妙丸加味。药用: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扁豆、茯苓、陈皮、白术。脾虚者;加党参、黄精;湿盛者可加藿香、佩兰、竹叶等。

3、肝肾不足 治宜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方用虎潜丸加减。药用:龟板、怀牛膝、当归、枸杞、党参、熟地、白芍、知母、陈皮。阴虚有热者,加黄柏、地骨皮、鳖甲等;肝风内动,筋惕肉跳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等;兼有淤象者,加鸡血藤、丹参、赤芍等。

4、气血亏虚 治宜气血双补,益气养血。方用八珍汤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熟地、怀牛膝、炙甘草。气血亏虚明显者,可加用一些羊肉、牛肉、阿胶、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气虚明显者,加黄芪。

白术茯苓煮水喝会伤肝吗 白术茯苓煮多长时间

30分钟左右。

白术茯苓属于益气健脾类的中药材,一般建议等水煮开之后,再转中小火煮3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以免煮的时间太长而导致药物成分的流失。

但在煮之前,建议可以先将白术茯苓清洗干净,然后将其置于冷水中浸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然后连着浸泡的水一起煮,这样会更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解。

白术的临床应用

1、归脾汤(《济生方》)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忪健忘,惊悸盗汗,发热体倦,食少不眠,或妇人脾虚气弱,崩中漏下。白术,茯神(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30g,人参,木香(不见火)各15g,甘草(炙)7.5g,当归,远志各3g。上咀,每用12g,水1.5盏,生姜5片,枣1枚,煎至七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候。方中白术助人参益气补脾,为臣药。

2、白术散(《外台秘要》)治呕吐酸水,结气筑心。白术、茯苓、厚朴各2.4g,桔皮、人参各1.8g,荜茇1.2g,槟榔仁、大黄格3g,吴茱萸1.2g。水煎,分两次服。方中白术配茯苓、人参治脾胃虚弱。

3、白术调中汤(《宣明论》)治中寒痞闷急痛,寒湿相搏,吐泻腹痛。白术、茯苓、陈皮、泽泻各15g,干姜、官桂、藿香各0.3g,甘草30g,缩砂仁0.3g。上为末,白汤化蜜少许调下。方中白术配茯苓、泽泻治脾虚湿滞。

茯苓块怎么吃最好 白术茯苓鸡汤

材料

白术5克,白茯苓5克,白芍5克,甘草3克,鸡翅500克,枸杞10克,四季豆50克。调料精盐适量,姜片3片,清水12杯。

做法

1、将鸡翅洗净斩块备用。

2、锅中加沸水烧沸,下入鸡翅焯透,打去浮沫捞出,其他原料洗净。

3、沙煲内加清水煮沸,将各种原料全部放入大火煲至20分钟,转至小火煲2小时,撇出浮油,加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除湿益燥、和中益气。

党参多吃有副作用吗 吃党参的注意事项

党参有生用和灸用之分,生津止渴宜生用,健脾益气宜灸用。

有脾虚胎动不安,胎萎滑胎现象的孕妇,可以用党参和白术,桑寄生配伍,用以健脾安胎。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人群,用白术,茯苓,甘草和党参配伍,有助于健脾益气。

茯苓和白术泡水喝影响胃吗

根据情况看。

茯苓和白术都具有健脾作用,适当服用对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等病症都是可以起到改善作用的,所以茯苓和白术泡水喝,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对胃产生什么不良影响。

但由于茯苓和白术都具有利水作用,服用过多后容易损伤症状,对于一些脾胃虚寒的人群而言,服用后有可能导致病情更为严重,所以茯苓和白术需要结合自身情况来泡水喝。

白术可以泡水喝吗 白术怎么泡水喝才有效

白术泡水喝的方法是很多的,用以下方法举例,具体方法如下:

材料:白术、茯苓、甘草、绿茶叶。

做法:

1、先将白术、茯苓、甘草各自用清水清洗干净。

2、然后锅中放水,加白术、茯苓、甘草烧开10分钟。

3、水烧开后添加绿茶叶再次煮开即可。

相关推荐

适合卧床老人吃的食物

1、首选白米为底,熬煮至煳状的粥,冬季可加点姜或葱白,若要增加纤维质的摄取,可在熬粥时加入青菜、瘦猪肉等抗寒防伤风感冒。除粥品外,也可吃地瓜、红枣、山药等清甜食物。 2、理中汤(人参、乾姜、白术、甘草)治疗脾胃虚寒;桂枝人参汤(桂枝、人参、乾姜、白术、甘草)治疗脾胃虚寒兼外感;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治疗脾胃气虚;香砂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兼治脾胃虚寒及气滞滋养气血。

阴道炎的中药治疗

1、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阴中潮红、灼热、肿痛,尿赤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止带。方药:猪苓、茯苓、赤芍、丹皮各15克,泽泻、黄柏、栀子、白果、车前子包各10克,生甘草6克。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2、湿浊下注: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有腥味,阴中下坠肿胀,腹胀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治法:健脾利湿止带方药: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山药、生苡仁各15克,陈皮、欠实各10克 中成药:白带丸 3、肝郁脾虚:带下量多,色黄白,质稠,或腥臭,阴中灼热坠胀,心烦口苦,体倦乏力,

喝什么茶美白祛斑 三白茶

材料:白芍,白术,白茯苓各150克,甘草75克。 做法:将白芍,白术,白茯苓分别研成粗粉,混合均匀,分成30个小茶包。每天取一包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白术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白芍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止汗,白茯苓可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此茶适宜于气血不足导致的皮肤粗糙,萎黄,黄褐斑,色素沉着等。 宜忌:气虚阴虚者适宜,实盛者慎饮。

参苓白术丸的功效与作用

健脾益气 参苓白术丸组方中人参、白术、扁豆等可健脾益气,恢复脾胃功能等,参苓白术丸的其他成分例如山药、砂仁均具有补脾益气的作用。 利湿止泻 白术茯苓等能健脾化湿,减少腹泻次数。薏苡仁还具有利湿的作用,对人参、白术茯苓起到辅助的作用,疗效更佳。 治疗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身体消瘦,脘腹胀满,精神疲倦,四肢无力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因此脾虚则易生痰湿,湿重则泄泻,因此健脾益气化湿就是本方治疗的精髓所在。参苓白术丸在临床中多用于治疗由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身体消瘦,脘腹胀满,精神疲倦,四肢无力等

茯苓有什么功效

中医认为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茯苓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2.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3.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

茯苓减肥法是什么

茯苓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认为“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本草经集注》记载,“治淋沥,水肿淋结”;《药品化义》认为茯苓“最为利水渗湿要药”。中医学认为,茯苓性味甘、平,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安神宁心的作用,治病范围相当广泛。茯苓与桂枝、白术、甘草配伍,可治两胁胀满、头晕。茯苓配伍半夏、生姜,可治胃部胀满、恶心呕吐、心慌头晕。 茯苓配党参、白术、甘草、半夏、陈皮,为“六君子汤”,可治脾虚少食、乏力、腹胀诸症。茯苓与党参、白术、甘草、干姜、附子同用,为“附子理中丸”,可治慢性腹泻、腹部冷痛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

茯苓养生药膳

1.茯苓饼:白茯苓、大米粉、白砂糖各250—500g。先将白茯苓研细粉,过100目筛;再将白茯苓粉,大米粉,白砂糖倒入面盆搅匀,加水调成糊状,用平底锅,以微火摊成薄煎饼即可。此饼有健脾益气之功,尤适于老人日常保健食用;气虚体弱,纳少,便溏者,亦可食用。每服5~7天,随意食之。 2.茯苓贝母梨:茯苓16g,川贝母l0g,梨1000g,蜂蜜500g。把茯苓切成小块,贝母洗净,梨切丁。将茯苓、贝母放入铝锅内加适量水煮沸,煮至茯苓、贝母熟透,加入梨与蜂蜜,煮至梨熟为度。本品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具有降血压

利水消肿的中药有哪些 茯苓

性能: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茯苓药食两用,长于利水渗湿,为利水消肿和治痰饮病之要药,又可健脾安神,本品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用治寒热 虚实各种水肿,常配猪苓,泽泻以加强利水渗湿作用;亦善渗水湿以化痰饮,用治痰饮眩悸,常配白术茯苓以加强健脾利湿之功;配人参,白术,薏苡仁,白扁豆等,治脾虚倦怠,食少便溏;配伍朱砂,酸枣人,远志以宁心安神。

茯苓的类型

茯苓的类型 茯苓皮:为茯苓菌核的黑色外皮,功擅利水消肿,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常与生姜皮、桑白皮、陈皮、大腹皮配伍,即五皮散。 带皮苓:即将茯苓切碎,取用带有皮壳的赤茯苓,功效主治与茯苓皮相同,如无带皮茯苓,可用3/4的茯苓、1/4的茯苓皮混合取代之。 赤茯苓:即茯苓菌核的赤色部分,功擅利水渗湿,适用于水湿、停饮等证,常与猪苓、泽泻配伍。 白茯苓:即茯苓菌核的白色部分,功擅健脾,适用于脾虚体倦、食少便溏之证,常与党参、白术、甘草配伍。 茯神:即茯苓菌核中贯穿松根部分切成的小块,功擅宁心安神,适用于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