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的介绍
山药的介绍
山药属薯蓣科多年蔓生草本植物薯蓣的块茎。
栽种者称家山药,野生者称野山药;中药材称淮山,淮山药、怀山药等。
因其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物美价廉的补虚佳品,既可作主粮,又可作蔬菜,还可以制成糖葫芦之类的小吃。
我国主产于河南省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地,河北、山西、山东及中南、西南等地区也有栽培。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干燥。
中国栽培的山药主要有普通的山药和田薯两大类。普通的山药块茎较小,其中以四川等地的“脚板薯”,山西怀县的怀山药,江汉南城淮山药最为有名。
《本草纲目》概括五大功用“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山药煮粥或者用冰糖煨熟后服用,对身体差、肠炎、肾亏等慢性病均有疗效。
1.补益脾胃:治疗脾胃虚弱、泄泻、体倦、食少、虚汗。
2.益肺滋肾:本品不寒不燥,味甘质润,可治疗肺肾虚损的消渴、遗精、带下等病证。
山药的原植物介绍
形态特征
山药为薯蓣科草质藤本,根茎棒状,长达33~66厘米,最长达100厘米以上,根少分枝,白色根着生许多须根,粘性,断面茎细长,可达丈余。叶对生,叶形多变化,常为心脏形或剪形掌状,叶脉6~9出,叶腋间生有株芽(称零余子,也叫山药豆,山药蛋)可供繁殖材料,也可食用。白色小单生花,蒴果。
生长环境
山药要求肥沃的、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喜温暖向阳地方,但怕霜冻,忌连作。
地理分布
原产亚洲,我国自古栽培,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并有野生分布,主产于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择疏松肥沃的、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和无有积水黏土,而且疏松紧密品质好,但产量低,背风向阳的地栽培为宜,然后冬翻66厘米左右,施足基肥5000千克,深翻50~60厘米,春季浅耕15~20厘米。播前浇透底水,整地作畦,多数采用垄作,垄宽120厘米,两垄间的沟作排水、灌溉。
繁殖方法
主要是用芦头和珠芽繁殖。
芦头是山药收获时根茎的上端部分,是山药大田生产上惟一的繁殖材料,芦头多年连续使用容易引起退化,一般2~3年更新一次。
⑴芦头繁殖
10月份挖出根,选颈短、芽头饱满,粗壮无病虫害的山药芦头,16~20厘米长折下,于日光下略晒2~3天使伤口愈合,放在室内或室外挖坑,坑的深度及盖上厚度以使芦头不受冻为度。温度5℃左右为好。化冻后施足基肥,深翻26~33厘米,耕细整平,做成平畦或高垄,行距33~50厘米,株距16~20厘米,沟深16厘米,施腐熟的粪土和覆土,稍加镇压,栽后浇水。未出苗前用齿耙破除地表板结,保持畦面湿润,约15~20天出苗。
⑵珠芽繁殖
10月地上部黄了摘下珠芽(山药豆)放在室外用干沙贮藏,春天3月中、下旬取出,稍晒即可进行播种。行距20~26厘米,株距10厘米,沟深6厘米,栽2~3粒山药豆,覆土6厘米。半月后出苗,秋天挖出作种栽。
田间管理
苗高33厘米,搭支架,使蔓茎向上生长。5~8月份分次追肥,追稀粪和厩肥为主,结合浇水进行追肥,生长期注意适时浇水、排水。
病虫防治
⑴炭疽病[2]
雨季严重,危害茎叶子,在茎叶上产生褐色略下陷的小斑,有不规则轮纹,有小黑点。
防治方法:收后打扫田间卫生,把残枝落叶烧毁,栽时用1:1:150波水多液浸根10分钟,发生或喷65%代森锌500倍或50%退菌特800~100倍液,7天1次,连打2~3次。
⑵褐斑病
雨季有积水时发生,主要危害叶子。使叶子上长有不规则的褐色小黑点,而后叶穿孔。
防治方法:轮作、清洁田园。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二硝散200倍液,7天1次,连打2~3次。
采收加工
芦头栽后当年采收,珠芽第二年收。11月份叶黄后,采珠芽,每公顷收珠芽1500千克左右。拆支架,去掉地上部,用一沟倒一沟的方法采挖,取下芦头作种栽,切勿把山药折断,影响质量。把下部的块根放入缸中浸泡1~2天,洗净,趁鲜用竹刀把外皮利净,装入篓中放到炕上用硫磺熏24小时,每百千克鲜山药用硫磺0.8~1千克,至山药变软,表面上有许多水珠,取出日晒或烘至外皮干燥后,放入篓中闷,闷后再晒,直至晒干。另外简单的加工方法是洗净泥土,趁鲜用竹刀利去外面粗皮,切片晒干即可。用木箱或篓包装。要求包装箱密封,周围贴油纸或塑料薄膜,防潮、防霉、防虫蛀。
光山药的加工方法:光山药是出口要求的规格,仍按加工毛山药的方法,把加工过的干毛山药放水中浸泡1~2天,捞出稍晾,用硫磺熏后在阳光下晒,至出现白霜为止,用木板把山药搓光,搓润,再晒2小时重放篓内,返潮1~2天,使内外干湿一致取出冉搓。然后根据长短粗细不同,切成长18-21厘米或12~15厘米的段,再用刀到去不平的疙瘩,再搓圆搓光,放在席上晒干,把头拥齐,即为光山药(山药棍)。
泥胡菜的中药介绍
【药 名】:伪泥胡菜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伪泥胡菜的根。
【功 效】:解毒透疹。
【主 治】:用于麻疹初期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性味归经】:辛,凉。入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9一15克,水煎服。
【别 名】:黄升麻、升麻(《陕西》)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江苏、江西、湖北。
【拉丁名】:Serratula coronata L
【考 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山药的基本介绍
薯蓣,通称山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常带紫色,块根圆柱形,叶子对生,卵形或椭圆形,花乳白色,雌雄异株。
原产山西平遥、介休,现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的江西各省区。栽种者称家山药,野生者称野山药;中药材称淮山,淮山药、怀山药等。因其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物美价廉的补虚佳品,既可作主粮,又可作蔬菜,还可以制成糖葫芦之类的小吃。我国主产于河南省北部,河北、山西、山东及中南、西南等地区也有栽培。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干燥。中国栽培的山药主要有普通的山药和田薯两大类。普通的山药块茎较小,其中尤以古怀庆府(今河南焦作境内,含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县)所产山药名贵,习称“怀山药”,素有“怀参”之称,为全国之冠。现国内有两个地方的山药已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种是“铁棍山药”其产自河南焦作;另一种是“陈集山药”其产自山东省菏泽市陈集镇,包括“鸡皮糙山药”和“西施种子山药”。
山药除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外,尚含淀粉酶、胆碱、粘液汁酶及薯蓣皂苷等。其中的淀粉酶又叫消化素,能分解淀粉等物质,若与碱性物质相混合,则淀粉酶作用消失。补而不腻,香而不燥。历代医家盛赞山药为“理虚之要药”。
山茶花的介绍
山茶花,别名玉茗花、耐冬、曼陀罗等。属山茶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一4米。树干平滑无毛。叶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革质,表面亮绿色。花单生成对生于叶腋或枝顶,花瓣近于圆形,变种重瓣花瓣可达50-60片,花的颜色,红、白、黄、紫均有。
花期因品种不同而不同,从十月至翌年四月间都有花开放。蒴果圆形,秋末成熟,但大多数重瓣花不能结果。 山茶花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和西南各地。性喜温暖、空气湿润、半阴半阳的环境,多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
山茶花为我国著名观赏花卉,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品种极多。除栽培观赏外,其木材细致可作雕刻;花供药用,有收敛止血之功效;种子可榨油。
山楂的介绍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又名山里果、山里红,蔷薇科山楂属,落叶乔木,高可达6米。
在山东、陕西、山西、河南、江苏、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地均有分布。
核果类水果,核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果可生吃或作果脯果糕,干制后可入药,是中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山楂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是一种抗癌作用较强的药物,其提取物对抑制体内癌细胞生长、增殖和浸润转移均有一定的作用。
山竹的介绍
莽吉柿(学名:Garcinia mangostana L.),俗称山竹,或山竺、山竹子、倒捻子。小乔木,高12-20米,分枝多而密集,交互对生,小枝具明显的纵稜条。叶片厚革质,具光泽,椭圆形或椭圆状矩圆形,顶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雄花2-9簇生枝条顶端,花梗短;雌花单生或成对,着生于枝条顶端,比雄花稍大;子房5 8室,几无花柱,柱头5-6深裂。果成熟时紫红色,间有黄褐色斑块,光滑,有种子4-5,假种皮瓢状多汁,白色。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
原产马鲁古,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和云南也有引种或试种。为著名的热带水果,可生食或制果脯。[1] 外果皮中的红色素可用来制染料。
山楂的介绍
山楂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野山楂或山里红的果实。花白色,果实近球形,红色,味酸甜。我国河北、北京、辽宁、河南、山东、山西、江苏、云南、广西等地都有栽培。品种亦有不同,以个大、肉酸者较佳。
山楂,又名山里红、红果、胭脂果,有很高的营养和医疗价值。因老年人常吃山楂制品能增强食欲,改善睡眠,保持骨和血中钙的恒定,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使人延年益寿,故山楂被人们视为“长寿食品”。
《唐本草》中称之为赤爪宝。自元代名医朱丹溪在其著作中描绘山楂的功效后,山楂才被作为药用。
1. 山楂助消化只是促进消化液分泌,并不是通过健脾胃的功能来消化食物的,所以平素脾胃虚弱者不宜食用;
2. 儿童正处于牙齿更替时期,长时间贪食山楂或山楂片、山楂糕,对于牙齿生长不利。所有人食用山楂都不可贪多,而且食用后还要注意及时漱口,以防对牙齿有害;
3. 山楂具有降血脂的作用,血脂过低的人多食山楂会影响健康;
4. 牙齿怕酸的人可以食用山楂糕等山楂制品。
山芹的介绍
山芹(学名:Ostericum sieboldii (Miq.) Nakai),为伞形科、山芹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粗短,有数分枝,黄褐色至棕褐色。茎直立,中空,有较深的沟纹。基生叶及上部叶均为二至三回三出式羽状分裂;叶片轮廓为三角形,基部膨大成扁而抱茎的叶鞘。复伞形花序;花序梗、伞辐和花柄均有短糙毛;萼齿卵状三角形;花瓣白色,长圆形,基部渐狭,成短爪,顶端内曲。果实长圆形至卵形,成熟时金黄色,透明,有光泽,基部凹入,背棱细狭,侧棱宽翅状,与果体近相等。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分布于中国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山区,生长于针阔叶混交林、杂木林下、沟谷湿地。山芹有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感冒头痛、痈疮肿痛等功效。幼苗可做春季野菜。
山药(干)知识介绍
别名:山芋、薯蓣、诸署、署豫、玉延、修脆、山薯、薯药、怀山药、扇子薯、佛掌薯使用提示:内服:煎汤,15至30克(大剂量60至25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山药(干)知识介绍: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山药为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生于向阳山坡、山谷林下、溪边、路旁的灌丛或杂草中,多有栽培。分布于华北、西北、华东和华贵地区。
芦头栽种当年收,珠芽繁殖第2年收,于霜降后叶呈黄色时采挖。洗净泥土,刮去外皮,晒干或烘干,为毛山药。选粗大顺直的毛山药,用清水浸匀,再加微热,并用棉被覆盖保持湿润闷透,放在木板上搓揉成圆柱状,切齐两头,晒干打光,为光山药。
山药根据加工不同,分为毛山药与光山药。
毛山药咯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至30厘米,1.5至6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浅棕黄色,有须根及纵皱纹,两头不整齐,体重、质紧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颗粒状,粉性。无臭,味甘,微酸,嚼之发粘。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7至18厘米,直径1.5至3厘米,粗细均匀,挺直,全体洁白光滑,粉性足。均以条粗,质坚实,粉性足,色洁白者为佳。
山茶花的介绍
1、山茶花是一种常绿花木,开花于冬春之际,花姿绰约,花色鲜艳。山茶的枝条呈黄褐色,小枝呈绿色或绿紫色至紫褐色。叶片呈革质,互生,有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至倒卵形等,长4一10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至近半圆形,边缘有锯齿,叶片正面为深绿色,多数有光泽,背面较谈,叶片光滑无毛,叶柄粗短,有柔毛或无毛。而山茶的花有两性,常单生或2-3朵着生于技捎顶端或叶腋间。山茶花每朵花有花瓣 5-7片,呈1-2轮覆瓦状排列,花朵直径5-6厘米,色大红,花瓣先端有凹或缺口,基部连生成一体而呈简状。
2、常见的山茶传统品种有:大花金心、亮叶金心、红露珍、花露珍、大松子、赤丹、狮子笑、金盘荔枝、十八学士等;另有山茶十大传统名品:花牡丹、洒金宝珠、花鹤翎、大朱砂、绿珠球、鸳鸯凤冠、十样锦、赛洛阳、花芙蓉、花佛鼎。
3、山茶花性喜温暖湿润,夏季需要保护凉爽半荫条件。栽培山茶最好选择避风向阳、地势高爽、空气流通的酸性土壤,pH值在4-5之间,同时土壤也要疏松而且排水良好,这样山茶才能更好的呼吸。
4、山茶不仅能用于观赏,还有众多作用。山茶有很强的药用功能,主要能够智力痈疽疮疖、尿路感染、痢疾等。山茶还有食用的功能。去掉雌雄蕊的山茶花瓣无毒,花瓣中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蛋白质、脂肪、淀粉和各种微量的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还含有高效的生物活性物质。除此之外,山茶还是是重要的油料植物。
山竹的介绍
山竹,原名:莽吉柿(学名:Garcinia mangostana L.)藤黄科、藤黄属小乔木,分枝多而密集,交互对生,小枝具明显的纵稜条。叶片厚革质,具光泽,椭圆形或椭圆状矩圆形,顶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果成熟时紫红色,间有黄褐色斑块,光滑,原产马鲁古,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和云南也有引种或试种。为著名的热带水果,可生食或制果脯。
山竹分为油竹果、花竹果和沙竹。
1、油竹果身黑色。
2、花竹果把带红色、果面带红带黑。
3、沙竹就是表面不光滑,果面呈淡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