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破解多吃红肉易患癌之谜
科学家破解多吃红肉易患癌之谜
红肉主要是指牛肉、羊肉和猪肉等哺乳动物的肉。此前研究表明,人类长期食用红肉会增加多种癌症风险,如胰腺癌、肺癌等,但其中的原因却一直没有弄清楚。但研究人员观察发现,人类以外的其他食肉动物吃太多红肉似乎患癌风险比较低。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人员当天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红肉中含有一种叫Neu5Gc的糖类分子,多数食肉动物自身会产生这种分子,但人类却不会。因此,人类食用红肉后会把其中的Neu5Gc分子当成外来分子,从而引发针对性的免疫反应,不断产生抗体进而导致炎症,而炎症会促进肿瘤的形成。而其他动物由于体内有这种分子存在,免疫反应不会被触发。
为验证这一理论,研究人员利用体内无法产生Neu5Gc分子的转基因小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喂食Neu5Gc分子的转基因小鼠患癌风险是对照组正常小鼠的5倍。
负责研究的阿吉特·瓦尔吉教授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首次直接证明,模拟人体内的实际情况——喂食人体自身不会产生的Neu5Gc分子和诱发抗Neu5Gc抗体——会增加小鼠自发性癌症发生几率。”但瓦尔吉也指出,要在人类身上获得最终证据会困难得多。
两种食物防肝癌效果极好
结果表明,多吃白肉(鸡肉等)和鱼肉可使原发性 肝细胞癌(HCC)危险降低22%~31%。不过,研究人员表示,没有证据表明,吃红肉、加工肉类或肉类总摄入量过多会增加肝癌发病危险。
新研究结果表明,饮食干预是预防肝癌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澳大利亚癌症协会首席执行官伊恩·奥利弗教授表示,人们对于饮酒或肝炎之外的肝癌致病病因了解甚少,这一回顾性研究对于肝癌预防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新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白肉比红肉更有益全身健康。因此,饮食调节和干预是降低肝癌危险的一大利器。科学家表示,如果能将戒烟限酒和饮食调节搭配起来,防癌效果一定会更好。
癌症与家族遗传有怎样关系
目前研究结果认为,癌症不是直接遗传性疾病,但是确有少数癌症的发病有家族聚集的倾向,家族中有人患癌,他的子女患癌的机会比一般人可多几倍。这些癌叫作遗传型家族性癌。包括食管癌、大肠癌、乳腺癌、胃癌、子宫内膜癌等。这种遗传因素形成的影响,在医学上称为遗传易感性。
人们通过观察逐渐认识到,生活方式和接触环境中的某些致癌物质能够增加人体对癌的易感性。也发现某些有先天免疫缺陷的患者,患癌的危险比正常人高得多。对于遗传型家族癌来说。那些常有缺损基因的人患癌可能性更大。遗传性表现最突出的是视网膜母细胞瘤,但发病率极低。大量临床资料证实,家中有癌症患者,后代不一定患癌。
此外,在世界上还发现极少数的癌家族,这样的家庭中约三分之一成员先后患癌,而且男女发病率一样,多患同一种癌,这样的癌家族肯定与遗传有关,但实际上,这样的家族并不多。有一些病不属于癌症,但是可以发生癌变,而且具有遗传性,临床上叫遗传肿瘤综合征。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症,息肉可以恶变为结肠癌,这种患者必须提高警惕,密切观察。总之,癌症的遗传问题十分复杂。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目前尚未完全解开的谜。因此,当家中有人患癌时,切不可胡思乱想,要保持心情愉快,提高自身免疫力,学习和了解癌的知识,帮助家人树立抗癌信心。
吃红肉最好喝红酒
人们常说,白酒配白肉,红酒配红肉,但是个中缘由却鲜为人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以色列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红葡萄酒和红肉是黄金搭档,因为红葡萄酒可以“抵消”红肉在胃里产生的有害物质。研究人员发现,脂肪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与癌症、动脉硬化、糖尿病和帕金森氏症有很大的关联性。胃被认为是一台“生物反应器”,红酒的保健功效可以中和红肉的某些危险。
研究人员在《农业与食品化学学报》上指出,动物实验发现,吃红肉时增加红酒会大大降低脂肪分解过程中释放的两种有毒化学物质的水平。研究人员建议,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吃红肉时最好喝点红酒。
吃红烧肉能导致视力衰退
视力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国人有好一部分人喜欢吃红烧肉,红烧肉对身体的危害有多大呢?国外的一些研究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老年性视网膜黄斑病变(AMD)是澳大利亚50岁以上成年人视力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眼科研究中心科学家1990年挑选6734名58岁至69岁的健康人参加实验。他们历经4年,观察、记录受试者的饮食情况,主要是肉类摄入情况。 2003年至2006年,研究人员跟踪调查受试者是否出现老年性视网膜黄斑病变。结果发现,1757人出现病变,其中1680人为早期,77人为晚期。
研究人员把每人每天正常食用红色肉类的量定为一份,结果发现,与每周吃红肉少于5份的人相比,吃10份红肉甚至更多的人患黄斑病变的风险高 47%。 研究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流行病学杂志》。实验负责人伊莱恩·宗说:“实验过程中,四分之一受试者每周至少吃10份红肉。吃意大利腊肠和欧式香肠对黄斑病变的影响比新鲜红肉大。” 她说,这是研究人员首次详细研究吃肉与早期黄斑病变的关系。 着重预防 研究人员在报告中说:“我们发现,不同种类的肉对患老年性视网膜黄斑病变的几率影响不同。” “大量食用红色肉类可能是出现早期黄斑病变的特殊影响因素,”报告说,在一定人群中,这种饮食习惯可能诱发其他致病因素,增加患病风险。 伊莱恩·宗说,过量摄入红肉增加患黄斑病变几率是因为,红肉会促使有害视网膜的物质增多。
老年性视网膜黄斑病变是一种可致视力衰退的视网膜病变,治愈率较低,早期防治很重要。这种病多发于50岁以上年龄层。患者眼部新生血管渗出液体,产生疤痕组织影响视力。这种眼病是澳大利亚人视力衰退的主要原因。50岁以上的澳大利亚人中,七分之一出现黄斑病变。在英国因这种病失明的人数高达 50万,并逐年增加。 科学家建议人们少吃红色肉类,预防黄斑病变。 仍存疑点 研究发现,每周吃3.5份鸡肉有助预防黄斑病变。与每周吃1.5份鸡肉的受试者相比,吃鸡肉多的人视力衰退几率低57%。鸡、鱼、虾等属于白色肉类。 但澳大利亚皇家眼科医学院对这一发现持保留态度。医学院一名发言人说:“目前的研究证据不足以用于向公众提供建议。” 澳大利亚“蓝山眼科研究”项目曾发现,摄入锌有助防治老年性视网膜黄斑病变。摄入较多锌的人患这一眼病的几率明显较低。 基于这一研究结论,澳大利亚肉类及家畜公司对红肉致病说提出质疑:“饮食中的锌大多来自红色肉类。人体从红肉中摄取的锌远多于从蔬菜乳制品、面包和谷物等所摄取的锌。”
小心这8个坏习惯让男性患癌
科学家预计,到2030年全球癌症患者将增加1倍。对此,科学家表示,以下八种生活方式是导致癌症多发的主要原因:
1.过度吸烟。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癌危险要高7—11倍。肺癌、喉癌、食管癌等超过三成以上的癌症发生与吸烟密切相关。
2.锻炼过少。
专家组认为,久坐的生活方式会增加患某些癌症的危险性。研究表明,进行有规律的、持续的身体活动,能预防某些部位的癌症,如结肠癌等。
3.过量饮酒。
无论是含有酒精的饮料,还是啤酒、葡萄酒和烈酒,随着摄入量的增加,患口腔癌、咽癌和喉癌的危险显著升高。如果一定要喝,男性每天应不超2份。
4.摄糖过量。
含糖饮料提供了能量,却极易让人不知不觉就喝多了,导致肥胖。
5.少吃蔬果。
水果和蔬菜可能降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几率。每日应至少吃5份(至少400克)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最好包括红、绿、黄、紫等不同颜色。
6.嗜吃红肉。
红肉含量过高的膳食可能导致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发。每周摄入量应少于500克,同时尽可能少吃加工的肉类制品。
7.超量实盐。
食盐和盐腌食物将增加胃癌的发生率。每日盐的摄入总量应低于6克。
8.缺乏母乳。
母乳喂养能降低妈妈绝经前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同时还能预防儿童超重,降低将来罹患癌症的风险。
十类人患癌几率高
1。喝烫茶。研究发现,茶水温度高于68.8摄氏度即可算热茶,如果茶水温度高于70摄氏度,食道癌风险最多可增加8倍。
2。常熬夜。晚上灯光所产生的光线会减少抑制肿瘤的褪黑激素分泌。打乱正常作息也会损伤免疫系统,不利于癌细胞的清除。
3。憋小便。憋尿对女性造成的伤害大于男性。女性的泌尿生殖系统构造特殊,更易受感染。严重时,尿中的毒素不断刺激膀胱壁就有可能诱发膀胱癌。
4。高密脂蛋白过低。虽然胆固醇水平过高有害健康,但是过低也不是好事。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卫生学院研究发现,“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2.8毫摩尔/每升,患淋巴瘤和白血病的风险会增加。
5。爱吃红肉。美国癌症协会对50多万美国人的饮食习惯进行了20年分组调查发现,吃红肉最多的那组,患直肠癌的几率比吃红肉最少的一组高2倍,患结肠癌的几率也高出40%。
6。父母得癌症。研究表明,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是遗传倾向最大的四种癌症。此外,癌症病人后代患癌的几率也会高一些。
7。夫妻中有一人患癌。虽然癌症不会传染,但夫妻生活方式相似,容易受到相同致癌因素的影响,所以一方患癌,另一患癌的几率也较大。
8。个子太高。牛津大学对身高介于1.5米—1.8米范围内的女性调查后发现,女性身高每增加10厘米,患癌风险就增加16%。
9。缺乏维生素。研究发现,缺乏维生素A 、 β-胡萝卜素,患肺癌的危险增加 3 倍;缺乏维生素C ,患食道癌、胃癌的危险分别增加 2 倍和 3.5 倍;缺乏维生素E者,患口腔癌、皮肤癌、宫颈癌、胃癌、肠癌、肺癌的风险都会增加。
10。吸烟者。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指出,吸烟依然是癌症的一大主要诱因,而且致死率较高。吸烟者患肺癌、食道癌、喉癌、肾癌、膀胱癌、胰腺癌、胃癌、子宫癌以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风险都会增加。
常吃红肉易得乳癌
为什么常吃红肉会造成乳癌的发生呢?这是因为,根据医学研究发现,过量的摄入红肉的女性比没有摄入红肉的女性,患有乳癌的几率药膏,所以,女性朋友一定要少吃红肉,比如牛肉、羊肉等食物,可以多吃一写家禽、鱼类和豆类,通过这些来补充身体所需的蛋白质也是很好的。
要想预防乳癌,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下面这三类食物。
第一类,大豆,因为大豆当中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这种激素可以改变女性体内激素的分泌,尤其是雌激素的分泌,当体内雌激素太低时,它可以使它增加,当体内的雌激素过高是,它也会是体内的雌激素减少,从而也大大降低了乳癌的发生。
第二类,大白菜,大白菜当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纤维素,白菜当中的微量元素不但可以有效的分解造成乳腺癌的雌激素,而且大白菜的纤维素还可以促进身体的排毒系统,从而也减少了乳癌的发病率。
第三类,豆瓣菜,我们都只到乳癌细胞的生长是需要营养的补充的,然而豆瓣菜就具有阻断乳癌细胞养分吸收的作用,从而也降低了乳癌的发病率。
每天吃多少肉合适
肉中的蛋白质我们还可以用牛奶、豆类来替代获得,但是B族维生素、必需脂肪酸以及锌、铁等矿物质,是无法用蔬菜水果来替代的。因此,我们不是不需要肉,而是不需要过多的肉。
“膳食平衡宝塔”中明确指出,一个人每天摄入瘦肉75克,即一副扑克牌大小的一块。而蔬菜,每天最好摄入500克左右。“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将这两样吃反了。”
肉类有红肉、白肉之分。红肉指的是在烹饪前呈现岀红色的肉,猪肉、牛肉、羊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都属于此类。白肉则是指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肉类,包括鸟类(鸡、鸭、鹅、火鸡等)、鱼、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甲壳类动物(虾蟹等)或双壳类动物(牡蛎、蛤蜊等)。
体力劳动者适合吃红肉,脑力劳动者则多吃些白肉;男性对红肉需求大,女性对红肉需求小,可多吃些白肉;老人身体机能煺化,多吃红肉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还是吃白肉的好;小孩子为了满足身体发育的需要,两种肉都要吃。于康提醒,如果患有肥胖、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最好少吃肉,多吃豆类食品,比如豆浆、豆腐等,若特别想吃一定要只吃瘦肉,以保证营养供给,还不会加重慢性病。
卵巢癌的饮食注意事项是怎样的
食用大量蔬菜,可以增加卵巢癌患者的存活时间。一项针对609名卵巢癌患者进行的研究显示,存活最久的患者平时吃的蔬菜最多。
具体的种类包括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花菜)、甘蓝菜、白花椰菜、圆白菜、小白菜等;或是含丰富维生素E的天然食物,如大豆、圆白菜等。长期大量食用这些蔬菜的卵巢癌患者存活时间较久,但吃维生素药丸却无此效果。同时这项研究指出,患该病后吃最多乳制品的患者比吃最少乳制品者,在早期死亡的几率上高了三成。
找到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非常重要。已经确诊的卵巢癌患者如果改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也会延长存活期。而乳腺癌患者如果能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同样会有比较好的结果。这是因为卵巢癌如果在早期发现,存活率很高。但不幸的是,这种妇科癌症很难被发现,仅有约四分之一的患者是被早期发现的。
瑞研究所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大量饮用牛奶会增加妇女卵巢癌的发病率。这是科学家对6万多名每天饮用2杯以上牛奶的妇女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为什么喝牛奶会增加卵巢癌发病概率,目前尚不清楚。有一种说法是,牛奶中的乳糖会刺激肿瘤生长。至于牛奶制品与癌症有关的理论早就有过,主要是乳腺癌和前列腺癌。
科学家称,食品和体脂肪分布量如何影响癌症病变,迄今尚是个谜。有研究称,喝脱脂奶不会影响妇女卵巢癌病变。但科学家建议,在没有弄清食品中特定成分前,最好不要大量饮用牛奶。
对卵巢癌患者在饮食上该注意的一些事项,我们现在应该了解的很清楚了。当我们一旦发现自己患有乳癌和卵巢癌,在饮食上应该多加注意,多食用一些蔬菜和水果,这对帮我们治疗卵巢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老年人大量吃红肉易患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是由人体的免疫细胞错误地对健康关节进行攻击造成的。
英国研究人员最近研究发现,大量吃红肉会增加患风湿性关节炎的危险,该病无法治愈,是—种可导致人残疾的疾病。
一项以生活在欧洲的25000人为对象所进行的研究显示,那些常吃红肉的人患风湿性关节炎的危险是很少吃红肉的人的两倍。那些大量摄取蛋白质的人———包括其他的肉类以及植物蛋白,患风湿性关节炎的危险同样较高,不过摄取脂肪似乎不会增加该危险。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是由人体的免疫细胞错误地对健康关节进行攻击造成的。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关节炎与风湿病》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称,摄取肉类也许会以某种方式导致人体攻击与食物类似的成分。肉类中富含的胶原成分可能会导致胶原过敏,于是人体就产生了抗胶原的抗体。
研究人员对志愿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这些志愿者每周每天都吃比较精细的食品,取血样化验可确认他们大多数都吃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的食品。研究人员对这些志愿者进行了10年以上的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约有35人患了风湿性关节炎,而这些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很可能以前吸过烟,并且很少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研究人员说,吃肉可能会吃下添加剂甚至是感染因子,但并没有证据表明有什么成分与风湿性关节炎有重要联系。大量吃红肉可能是导致关节炎的一种奇特的危险因素,或者吃红肉可能是某个人群的特点,他们的生活方式中的其他因素导致其患病危险增加。
儿童多吃鸡肉可远离肠癌
儿童多食用鸡肉的饮食方式减少患肠癌的风险。这项研究是第一个关于青少年食用肉类与减少肠道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英国每年超过40000的人被诊断为肠道癌症。该病死亡率极高,大约每年死亡人数达到16000人,因为很多患者忽视早期症状的预警信号,一旦发展为癌症只有先进的医疗技术才能控制病情。
高脂和红肉(烹饪前呈现岀红色的肉)的饮食方式,以及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这些都被认为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
科学家发现食用家禽类的肉,减少了青少年肠肿瘤约20%的风险,减少直肠癌高达50%的风险在这项研究的开始阶段,记录所有女性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饮食习惯的详细情况。然后,监视观察十年后有多少人经诊断患有腺瘤。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时期吃鸡肉最多的女性,患癌症早期症状的可能性最小。不过,研究人员还发现那些吃红肉最多的比那些吃红肉最少的女性易于患上腺瘤,而吃鱼似乎未起到防护作用的效果。虽然这项研究仅局限于女性,但是研究结果对男女同样都适用。
每天吃多少肉合适
肉中的蛋白质我们还可以用牛奶、豆类来替代获得,但是B族维生素、必需脂肪酸以及锌、铁等矿物质,是无法用蔬菜水果来替代的。因此,我们不是不需要肉,而是不需要过多的肉。
膳食平衡宝塔”中明确指出,一个人每天摄入瘦肉75克,即一副扑克牌大小的一块。而蔬菜,每天最好摄入500克左右。“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将这两样吃反了。”
肉类有红肉、白肉之分。红肉指的是在烹饪前呈现岀红色的肉,猪肉、牛肉、羊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都属于此类。白肉则是指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肉类,包括鸟类(鸡、鸭、鹅、火鸡等)、鱼、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甲壳类动物(虾蟹等)或双壳类动物(牡蛎、蛤蜊等)。
体力劳动者适合吃红肉,脑力劳动者则多吃些白肉;男性对红肉需求大,女性对红肉需求小,可多吃些白肉;老人身体机能退化,多吃红肉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还是吃白肉的好;小孩子为了满足身体发育的需要,两种肉都要吃。于康提醒,如果患有肥胖、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最好少吃肉,多吃豆类食品,比如豆浆、豆腐等,若特别想吃一定要只吃瘦肉,以保证营养供给,还不会加重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