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生病六种症状父母别忽视
婴儿生病六种症状父母别忽视
1、嘴唇发紫
如果宝宝的嘴唇发紫,或口腔或舌头黏膜变蓝,就是没有得到足够氧气的征兆,称为发绀。这时候拨打120是非常合适的做法。
2、呼吸不顺
所有的婴儿都会时常发出咕噜声或呻吟声,如果他们的呼吸一直都很困难、急促,看到他们过度用自己的胸肌,或是鼻子扩张,就可能是呼吸窘迫的迹象。这时候要马上打电话给小儿科医生,如果是下班时间,可以考虑看急诊。
3、新生儿发烧超过38℃
如果你的婴儿不到2个月大,肛温超过38℃,就要引起注意了。新生儿发烧非比寻常,可能是感冒或是脑膜炎,要认真看待新生儿的发烧。
体温超过38℃的新生儿可能要住院做一系列的检查,像是脊椎穿刺以评估是什么原因造成发烧,他/她可能需要用抗生素;至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免疫系统发育较完整,发烧就不一定是很严重的问题。
4、黄疸恶化
如果新生儿的皮肤越来越黄,他/她可能有黄疸。不是所有的黄疸都危险,有些是正常的,会自行消失,但如果越来越黄而不会消失,就可能影响大脑,引起癫痫发作和永久性伤害。
大多数医师会建议增加喂食频率,让婴儿大便排除多余的胆红素,并给婴儿做光疗以增加胆红素分解。
5、脱水
如果宝宝的尿布不会湿就要担心脱水问题。在出生后的6天内,每天使用的尿布增加1片,6天后每天用6块尿布。
其他严重脱水的迹象包括口干、眼窝深陷以及嗜睡,这时儿科医师可能会建议喂婴儿喝电解质置换液。这时让婴儿喝水并不好,因为它可能会导致钠含量下降,而这又会导致癫痫发作。
6、吐出浅绿色的胆汁
宝宝吐的原因很多,因为咳嗽太大力、哭太用力、吃太多以及胃的毛病等,然而,如果吐出绿色的胆汁就严重了。呕吐物看起来像黑咖啡渣也很严重。
绿色胆汁代表肠阻塞,需要立即注意,呕吐物看起来像咖啡渣可能是内出血的迹象。头部受伤后呕吐也需要评估,因为它可能是脑震荡的迹象。
照顾小baby 大人心急易出事
1.不要让宝宝醒的时间太久
如果你的宝宝还不满六个月,那么他一天大部分时间都会是睡觉的状态,因为新生儿需要大量的睡眠。儿童专家指出六个月以下的婴儿醒来后两小时内,正常情况下会再次进入睡眠。但是现在有很多父母都不知道,也没有意识到在你逗宝宝的时候,他可能累了,这时候婴儿会大哭,因为他们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当你的宝宝醒来玩了两个小时后,突然哭了,那么他可能是累了想睡觉。父母要注意不要跟宝宝玩太长时间。
2.不要违背宝宝的自然规律
有的父母可能觉得自己的宝宝作息时间不正常,跟父母的作息正好相反,就想试图改变宝宝的作息规律,来符合自己的时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特别是婴儿六个月以下的时候,婴儿出生后的自己的作息时间是一种自然规律,是婴儿自身调节的产物,所以很难去改变。如果父母强行改变宝宝的这种自然规律,那么就可能会让宝宝身体出现问题,比如有的宝宝白天睡得多,晚上睡得少,父母可能想让宝宝跟自己的休息时间一致,白天不让宝宝睡太久,这会让宝宝太累而感到烦躁,大哭,发脾气,甚至生病。所以在宝宝不到六个月的期间,应该按照宝宝自己的作息规律来,不要随意改变。
3.不要太快改变作息时间
当宝宝六个月以上的时候,父母就可以适度的改变宝宝的作息和喂食时间了。但是要注意的是,父母一定要慢慢来,不要一下子就把宝宝的作息时间完全颠倒,或者做很大的改变,这会让宝宝不适应,也不会有很大的效果。比如在给宝宝吃早饭的时候,父母想要养成宝宝8点钟吃早饭的习惯,但是他6点钟就会饿,那么父母应该每天早上都推迟10分钟喂食早餐,这样一个月左右,你的宝宝就能够达到你的要求了。如果父母马上就强制宝宝必须8点钟吃早饭,只会让宝宝饿的嚎啕大哭。
长马牙怎么办
宝宝的健康一直都是父母非常关心的问题,宝宝的牙齿发育是需要父母特别关注的,很多父母一直留意宝宝的身体健康,但是往往容易忽略了宝宝的牙齿,宝宝的牙齿属于发育期,容易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症状,父母应该多了解一些宝宝牙齿发育的信息,一旦宝宝的牙齿出现状况,就可以及时处理。
有一些宝宝会出现长马牙的情况,那么面对长马牙的宝宝,家长在家庭里面应该如何处理呢,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用来治疗宝宝出现的马牙吗?
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4~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医学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
马牙一般没有不适感,个别婴儿可出现爱摇头、烦躁、咬奶头,甚至拒食,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等不适感引起的。
“马牙”不能擦更不能挑,年轻父母要做的是注意新生儿的口腔卫生,切不可以为孩子擦什么“马牙”,这样做不利于保护孩子的健康。
宝宝长马牙可以用针挑或用纱布擦吗?
用针挑,用布蘸盐水或淘米水擦破马牙,这些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因为新生儿口腔粘膜很娇嫩,粘膜下血管丰富,而全身抵抗力极低,如果用针挑破或用布擦掉“马牙”以后,会引起粘膜损伤很可能使细菌从破损处侵入,引起炎症。
口腔炎症不仅使孩子受罪,而且局部繁殖的细菌会进入血液循环中,严重的可能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有些人不知道“马牙”的来历,以为是一种病,拿针去挑,或用布去擦,这都是很危险的,因为婴儿口腔粘膜非常薄嫩,粘膜下血管丰富,而婴儿本身的抵抗力很弱,针挑和布擦损伤了口腔粘膜,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发生口腔炎或凳骨髓炎,甚至发生败血症,危及婴儿生命,如果“马牙”过大,影响婴儿吸奶,可用2%红汞消毒,用消毒针挑破“马牙”,放出内容物,即可愈合。
上文我们介绍了家长都非常关心宝宝的身体,但是很多家长却忽略了宝宝的牙齿,其实宝宝的牙齿也是需要护理的,不能马虎对待。例如上文提到的宝宝出现马牙的情况,家长要引起重视,上文详细介绍了长马牙应该怎么处理。
婴儿抽搐是什么原因
1.对于婴儿抽搐的症状,大家不可以忽视,具体婴儿抽搐是什么原因,还要根据医生的判断,不能盲目的直接就认定为是抽搐或者是癫痫,所以,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健康要积极地于医生进行沟通。
2.婴儿抽搐是什么原因 ,有许多疾病和应激情况均可引起婴儿抽搐症状,如高热惊厥、缺钙、低血糖、急性酒精及药物中毒、癔症等,因此治疗前先要搞清病因。疑似癫痫病例最好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特别是脑电图检查,有时必须做长程的睡眠脑电图和视频脑电图检查才能进行确诊。
3.婴儿抽搐是什么原因 ,婴儿抽搐症状的表现令人觉得恐怖,若不迅速适当地处理也会造成不良后果,甚至死亡。 造成抽搐的原因很多,抽搐发作的形式也常不同,有的只是暂时性的,发作得快,消失得也快,以后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也不会反覆的再发生,这种抽搐,父母不需太过于担心;但是另一些抽搐,发生的时间较长,可以不断地发生,若不及早治疗,将会对婴儿的身心造成莫大的伤害。2~6岁之间以脑部发炎性疾病最多,癫痫症次之。6次以后最常见的原因则是癫痫症。
儿童自闭症的症状
发现和诊断儿童自闭症的一个主要症状便是语言功能的发育延迟。患该病的儿童往往开始说话的年龄要比正常小孩晚一些。此外,还有一些症状出现在婴儿会说话以前,而这些恰恰正是经常被父母所忽略的东西。
一些早期症状可以在婴儿1周岁的时候被我们发现,其中包括:
(1)无法跟父母进行眼神交流,眼睛无法跟父母对视。
(2)当父母呼唤其名字时,婴儿无法产生反应和应答的表现。
(3)无法识别父母的手势,无法对外界刺激做出正常的反应。
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包括:
(1)12个月大的时候,婴儿还没有喃喃自语或一些表达情感的动作。
(2)16个月大的时候,婴儿还不会说话。
(3)24个月大的时候,婴儿还无法说两个词以上的句子。
(4)在任何年龄,都没有语言或社交功能。
护理新生儿的错误做法有哪些
一、将婴儿禁闭家中。
将婴儿带入拥挤的场所不是个好主意,但整整六周都将婴儿禁锢在家中也是错误的。整天在家中面对不会说话只会啼哭的孩子,母亲容易患上产后抑郁,这对母婴的健康都极为不利。专家建议,可常带着新生儿去不太拥挤,环境较好的地方散步,这样不仅能使妈妈精神愉悦,还能增加宝宝的免疫力。
二、让婴儿整夜睡觉。
经常会听到年轻的父母欣慰地感叹:真是谢天谢地,出院回家的第一个晚上,宝宝可乖了,甜甜地睡了一整夜。而儿科专家对此的第一个反应则是:天啊,怎么能让宝宝这么睡!专家说,两周内的新生婴儿是不能整夜睡觉的,父母必须每隔四个小时喂食一次宝宝。新生的婴儿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进食,会发生脱水。况且,假如婴儿一觉能睡八小时以上,很有可能是患了严重的黄疸病,婴儿过于困倦,以至于无法唤醒自己用啼哭来要求进食。专家表示,四小时的进食习惯应该至少持续两周以上,直到婴儿的体重有了明显的增加后,才可以让其安睡一整夜。
三、忽略婴儿的进食要求。
有些父母会严格地按照时间表来安排婴儿的进食。专家表示,其实婴儿在吃东西方面比大人要聪明,不论是母乳喂养的婴儿还是奶粉喂养的,他们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饱了。父母只要掌握每四小时进食这一大原则即可,早点儿晚点儿完全可以根据婴儿自身的需要。
四、将婴儿带入拥挤场所。
有些父母喜欢带着婴儿去逛拥挤的商场,或是高朋满座地为孩子办满月酒席。专家表示这种做法是相当错误的,将稚嫩的婴儿暴露在充满细菌的环境中,婴儿易引起发烧,这一点就很麻烦,因为婴儿发烧不论严重程度都必须送到医院让医生诊断,但更为麻烦的是,婴儿在这个时期接触的细菌可能会引起致命的感染。
五、不相信自己的直觉。
有时候虽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妈妈却心神不宁怀疑宝宝是不是病了。可不幸的是,很多时候她们都听从了周围人的劝说,认为宝宝没事,从而耽误了及时送医院救治。专家强调,妈妈们要相信自己的直觉,怀疑宝宝有病就要及时送往医院。
什么是早教 早教到底教育谁
很多人认为早期教育就是入学前的教育,然而这是不科学的理解。事实上这是指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前,根据每个孩子各方面的不同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潜能开发,以便提高儿童在表达、智力、交际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对早期教育的概念至今有两种的看法,广义上指发育发展0到六岁儿童入学前的身心教育;狭义上指从婴儿期到三岁的早期学习阶段。
早期教育的意义
· 重要性
孩子是父母的一切,科学研究表明,人一出生的脑重量为四百克,是成人智力的百分之二十五,六个月变为百分之五十,十二个月达百分之六十六,三岁就会达到成人智力百分之八十,这就是所谓的“三岁定终身”,证明幼儿期是发育发展智力的重要时期。然而,很多父母害怕早期教育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其实这根本就是庸人自扰。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多姿多彩的活动和教育方式,不仅不会阻碍大脑的发育成长,还会刺激加快智力发展速度。同时3岁以前,孩子各方面的发育发展在父母的帮助下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 必要性
据不完全统计,早期教育过的幼儿成年后的收入水平是普通儿童的二点五倍,虽然这只是以收入水平来说明发育发展程度不同,但这恰恰能看出他们智力以及情商发展程度的不同。专家认为,父母决不能忽视幼儿时期,因为这是开发孩子各种潜能的重要阶段。人对各方面的敏感期往往集中在生命的头几年,那段时期会保存在孩子一生的记忆中。
营养不良性贫血是怎么回事
现代的生活由于各种各样的美味食物都有,很容易造成人们的偏食,尤其体现在一些小孩子的身上,偏食往往就会导致营养不良,血气也很容易不足,进而有了营养不良性贫血。相信大家都对营养不良性贫血都有一定的了解,它是指营养的缺乏才导致的贫血。这种病多发生在婴幼儿的身上,主要是由于他们营养的不足导致铁元素的缺乏进而影响到造血功能的活跃性。
营养不良性贫血在临床的体现指标是“血红蛋白”,进而将贫血的严重程度区分为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高度贫血。由于有一些症状,例如脸色苍白、精神不振、食欲低下、身体免疫力比较弱和感冒发烧次数比较多等等和普通流行性感冒相似,很多父母会忽略这也是营养不良性贫血的症状,因此这是要父母提醒注意的。虽然说轻度的贫血是不会过度影响到婴幼儿的身体健康,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忽视,一旦轻度贫血转变为中高度贫血的症状,这时会出现更多的并发症,将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建议各位父母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状况,不要等到发现才来后悔。
因此,根据医生的建议,要防止像营养不良性贫血类似的病出现,关键是要从孩子的饮食着手,制定一份好的膳食餐谱,让孩子吃得健康,吃得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