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齿的危害
奶瓶齿的危害
很多妈妈觉得,反正是要换牙的,不用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妈妈要对宝宝长奶瓶齿要做好预防,避免影响宝宝正常的长牙以及营养的吸收。
宝宝有龋齿以后,食物残渣容易藏在里面,刷牙时很难清除干净,而且牙齿表面的珐琅质被破坏了,已经失去了保护层,这样下去龋齿会越来越严重,还会引起炎症,如果损伤到神经后,宝宝就会经常感到牙疼,不仅痛苦,还影响进食,影响营养的摄入,影响头面部的正常发育,而且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损害。所以,一旦发现龋齿,一定要及时治疗。
乳牙过早破坏,不但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咀嚼功能不能得以完全发挥,影响头面部的正常发育。
10个日常小习惯毁掉你的牙
1、大嚼冰块
很多人喜欢喝冰镇的饮品,为了将饮料尽快冷却,通常会在饮料中放入冰块。
嚼冰块是一个看似无害的无意识习惯,但可能会导致牙齿出现小裂口,从而造成永久性损坏。这些裂缝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变大,最终导致牙齿断裂。
最好选择饮用冷冻、不加冰的饮品。
2、把牙齿当作开瓶器
牙齿是用来吃饭、微笑、帮助说话的。但经常有人用牙齿开啤酒瓶,或用牙齿撕开纸袋、薯片包装袋。牙医警告,不要把牙齿当作开瓶器、剪刀或者其他工具,否则将大大增加牙齿断裂和牙根损伤的风险。
3、感冒时吃润喉糖
很多人感冒喉咙不舒服,会去药店购买润喉糖。但因为润喉糖含有大量的糖分,会损伤牙釉质,提高龋齿和牙龈疾病的发病率。一个好的办法是选择无糖止咳糖浆。
4、咬笔杆
有些人在集中思考时,常常不自觉地啃铅笔笔杆。殊不知,这些压力会导致牙齿碎裂或断裂。咀嚼无糖口香糖是一种替代方案,可以防止牙齿损伤,还刺激唾液产生,有助于清洁牙齿。
5、喝咖啡
早上喝一杯咖啡,预示着很多人新的一天开始。不幸的是,咖啡因能干扰唾液分泌,引起口干,而导致蛀牙。此外,加糖咖啡又有增加龋齿的危险。
为了抵消喝咖啡口干的问题,白天需要多喝水。
6、粘性软糖
任何糖果都被认为无益牙齿健康,但有嚼劲的黏性软糖特别有害。橡皮糖、奶糖或糖豆的黏性会使其粘在牙齿上,唾液无法清洗干净牙缝。这时候,一定需要刷牙和使用牙线,清除牙缝中的糖。
7、苏打和果汁
高糖、酸性饮料是毁坏牙齿的组合。经常饮用苏打水,就是用糖水“洗浴”你的牙齿,可能导致蛀牙。此外,牙齿接触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釉质,可能导致牙齿变得敏感。
运动饮料对牙齿的毁坏,和苏打水类似。果汁虽然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但不要低估其含糖量,喝多了同样不利于牙齿健康。
8、嗑瓜子
嗑瓜子、嚼薯片可以消磨时光。但这些零食的残渣会驻留在你的牙缝内,使菌斑急速增长,从而毁坏牙齿。可以考虑吃苹果、胡萝卜、芹菜等可以清洁牙齿的蔬果。
9、用餐后立即清洁牙齿
午餐和晚餐后,立即刷牙,会给牙釉质带来危害。医生建议,用餐后半小时再刷牙,可以留足够时间,使唾液中和酸性。
10、宝宝睡前喝牛奶
让宝宝喝一瓶牛奶,是哄其睡觉的有效办法,但会增加早期龋齿的风险。牛奶中的糖和口腔内细菌一起,可以分解牙齿珐琅质,导致蛀牙。
兜齿危害
由于牙齿咀嚼功能的下降,就会导致胃肠负担的加重,长此下去,将会形成消化系统慢性疾病,影响全身的健康。
个别牙地包天时,前牙咬合交叉错乱,也会妨碍正常功能活动,久之可造成牙齿的不正常磨耗。兜齿还会影响颌骨的发育,影响个人形象。兜齿形成了前牙的异常锁结关系,上颌骨的发育一般早于下颌骨,如果不尽早解除兜齿,下前牙就会限制上颌骨的正常发育,而上颌骨向前生长发育的趋向还将进一步促进下颌的生长发育,等上颌骨已经不再向前生长时,下颌骨还继续向前生长,这样就使畸形逐渐加重。
表现为面中部发育不足,从侧面看,面形呈月牙状脸,好似全口牙齿都已脱落后的老太太的面形。
一直使用奶瓶好吗
影响发育
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婴幼儿,长期吸吮橡皮奶头,可能引起婴幼儿口腔上颚变得拱起,使萌出的牙齿向前突出,这些牙齿和颌骨的畸形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容貌,还影响其咀嚼功能。
奶瓶龋齿
因为长期使用奶瓶的孩子,容易形成不好的饮食习惯。在宝宝喝配方奶、牛奶或果汁等带糖分的饮料时,他嘴里的天然细菌就会吃里面的糖,并在侵害宝宝的牙齿。如果宝宝用学饮杯,他喝东西的时间就不太可能会太长。但是如果使用奶瓶,每隔几分钟就嘬几口奶瓶的习惯,会让它口中一直充满糖分,从而导致蛀牙的发生。
小孩子比较常见的疾病有哪些
1.呼吸道疾病:发热、高热惊厥、咳嗽、哮喘、鼻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2.皮肤疾病:手足口病、湿疹、水痘、幼儿急疹、过敏性皮炎、风疹、白癜风、红斑狼疮、癣等。
3.肠道疾病:腹泻、便秘、阑尾炎、腹痛、胃肠炎等。
4.口腔疾病:奶瓶齿、儿童龋齿、鹅口疮、口臭等。
5.传染类疾病: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6.眼科疾病:近视、泪囊炎、斜视、过敏性结膜炎等。
7.其他疾病:贫血、低血糖、流鼻血等。
什么是奶瓶齿
奶瓶齿是指已经长了牙齿,但还在用奶瓶吃奶的婴幼儿所患的一种龋病。日常生活中,不时可以看到一些宝宝,还不等乳牙出齐,已长出的牙却变成又黑又尖的烂牙根了,这种现象大都是奶瓶龋所致。常见于长期使用奶瓶的宝宝身上,其特征为龋齿主要发生于上颌的门牙和第一乳磨牙,同时与此成为对比的是,下颌的门牙却很少看到龋齿。这种蛀牙往往是因为不当的喂食习惯造成饮品中的可发酵醣类长时间滞留在牙齿周围所致,牛奶、母奶、果汁及糖水等,都含有不同成分可发酵醣类,经变形链球菌利用之后而产生酸,造成牙齿表面脱钙。
如何预防奶瓶齿
1.正确掌握喂奶时间和次数
喂奶时间最好控制在一刻钟左右,宝贝满6个月就会学着自己抱奶瓶喝奶,但宝宝自己独立喝奶不能多于20分钟,不要由着宝宝边吃边玩,否则会使宝宝牙齿受到更多的损伤。
2.不能含奶瓶入睡
父母不能为了怕麻烦,就让宝宝叼着奶瓶睡觉。要是宝宝已经习惯了,一定要尽快纠正,或者在奶瓶里装上温开水也行。
3.宝宝口腔清洁要到位
宝宝的嘴巴环境很重要,每当喂完孩子奶后,妈妈都要好好清洁他的小嘴巴,让孩子的小嘴保持干净。哪怕是宝宝还没有长牙,也要重视起来这个问题,不然宝宝就会出现坏牙。
4.尽早换掉奶瓶
宝宝断奶后就尽早抛弃奶瓶,改为用小勺子或水杯喝水,并且让宝宝养成饭后一定要漱口的好习惯,再由漱口慢慢变成自己刷牙。
5.培养刷牙习惯
宝宝24个月之后,妈妈可用宝宝专用的牙刷,在宝宝吃过东西后及睡觉前刷牙给宝宝刷牙。
6.口腔检查别忽视
宝宝长出乳牙之后,要经常去口腔科例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赶紧治疗。
宝宝从什么时候开始刷牙 喝奶增蛀牙风险
听闻幼儿是蛀牙高危族,奶内含有糖分,尤其配方奶粉含有高糖,长期与牙齿接触的话,特别是含着奶瓶睡觉,会增加蛀牙风险,因为当中的糖分和细菌产生酸素,再加上睡觉时口水分泌较少,减弱中和酸素的能力,酸素趁机侵害牙齿的珐琅质。确实,有些爸妈为了安抚宝宝,会让宝宝在睡前以奶瓶喝奶,或在半夜让宝宝吃一餐奶。提醒父母每晚喂宝宝吃最后一餐奶后,便要「刷牙」,到宝宝约六个月大,即第一只牙齿开始长出时可改用儿童专用牙刷,一般两至三岁出齐乳齿,需培养早晚刷牙的习惯,须视乎牙齿排列状况而决定是否转用较大刷头牙齿,如果家长不太清楚,可向注册牙医或儿童齿科专科医生咨询。
宝宝睡觉注意事项 含着奶瓶睡
很多宝宝在睡前是必须要喝奶的,自然而然的就养成了含着奶瓶睡觉的习惯,其实这样很不好。含着奶瓶睡觉容易呼吸不顺畅,而且对宝宝的口腔卫生也不好,还会引发龋齿、奶瓶齿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