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天冬酒怎么做
地黄天冬酒怎么做
随着观念的进步,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了,一些能够帮助我们进补的药酒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青睐,而地黄天冬酒也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那么,地黄天冬酒怎么做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营养专家的介绍,希望这些介绍能给大家以帮助。
地黄天冬酒
配方:生地500克,生姜150克,天门冬250克,米酒5斤。
制作方法:生地取鲜者,洗净;生姜、天冬去皮;三药皆切碎,合捣成泥状,纳于坛中,加入米酒,密封坛口。将酒坛置锅中隔水煮1~2小时,再浸泡5天,即成。
功效与主治:补肾延年,美容养颜。
服法:每日温服50~60毫升,分次服用。
说明:本酒方见载于南北朝《太上灵宝五符序》,该书称此酒“补虚劳,益精气,令人健饮食,耐风寒,美颜色,肌肤光泽,延年”。
现在,你对地黄天冬酒的做法有所了解了吧,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营养专家温馨提醒,如果想要有效补肾、美容的话,最好是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不一样,所以进补的方式应该也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女贞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滋养肝肾的作用
女贞子味甘性凉,可以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有同时见有清退虚热的功效,故而有补中有清的特点。
1、治疗肝肾阴虚所导致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内热消渴,骨蒸潮热等症,常可与墨旱莲配伍治疗。
2、治疗阴虚有热,眼睛微红怕光,眼珠疼痛者,可与生地黄、石决明、谷精草等滋阴清肝的药物同用。
3、治疗肾阴亏虚,内热消渴者,可与生地黄、天冬、山药等滋阴补肾清热的药物同用。
4、若阴虚内热出现潮热心烦者,可同生地、知母、地骨皮等一起使用,共奏养阴、清退虚热、除烦的功效。
肛门瘙痒怎么快速止痒 中药内服治疗
中药方一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当归、赤芍、白芍、防风、苦参各
10克,鸡血藤、束蒺藜各15克,黄芪12克,
功效:可养血润肤,疏风止痒,适用于肛门瘙痒症之血虚者。
中药方二
方药:大黄、透骨草各10克,大青叶20克,金银花、马齿苋各12克,苦参15克,滑石30克,细辛3克,黄柏6克。
功效:可清热解毒杀虫,除湿祛风止痒,适用于肛门瘙痒症之湿热偏盛者。
低烧吃什么药
对不同症候的病因病机进行治疗,是治疗内伤发热的根本原则。滋阴清热,益气健脾,补益气血,温阳补肾,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化湿清热等,是常用的治疗法则。对内伤实症发热,采用补剂,应根据气郁疏之,血瘀决之,湿郁化之利之诸法选用方药。切不可一见发热便用发散或苦寒泻火之剂。对内伤发热非表证且阴阳气血已虚,发散更易耗气伤津。苦寒用之得当可以坚阴,用之不当,可以伤阴。过于苦寒则易损伤中阳,或化燥伤阴,故叶天士指出,“非六气之所来,苓连之属不能制火。”凡使病情加重。慢性病药重视以胃气为本,内伤发热日久,脾胃已弱,补益太过,则虚不受补,滋阴太过,宜轻,宁可再补,勿用重剂。总之,治疗内伤发热,应缓以图功,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欲速不达,变证无穷。
低烧中医治疗:
一、阴虚低热:大多在下午和夜晚发热,伴有盗汗、失眠、心烦、两颧潮红等症状。宜用养阴退热的治法,可用青蒿、鳖甲、地骨皮、银柴胡、生地黄、天冬、知母各12克煎水服;也可配用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二、血虚低热:大多在下午发热,或稍有烦劳就觉头面手足烘热,伴有心悸、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症状。宜用养血退热的治法,可用生地黄、白芍、当归、制首乌、黄芪、茯苓、淮山药、青蒿、地骨皮各10克煎水服;也可服用四物合剂、归芍地黄丸等。
天冬的食用方法
天冬生地猪肝汤
材料:生地20克、天冬15克、鲜菊花10朵、陈皮1/4个、猪肝、猪瘦肉各150克、生姜3片。
制法:
1、生地、天冬、鲜菊花、陈皮稍浸泡,洗净,陈皮并去瓤;猪肝、猪瘦肉洗净,切为薄片状,用生抽、湿马蹄粉(或生粉)、生油各1汤匙及少许胡椒粉拌腌10分钟。
2、先把药材和陈皮、生姜放进铁镬里,加入清水1250毫升(约5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30分钟,加入猪肝和瘦肉、菊花瓣,滚熟,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
功效:汤中的生地天冬鲜菊花有清热凉血、清肝明目之功效,配伍理气健胃的陈皮、养血柔肝、滋阴润燥的猪肝、猪瘦肉,合而为汤,共奏滋肝血、舒肝气、清肝热之功。
天冬人参鲜鸡汤
材料:人参10克(一般贫血、低血压者用红参;血压高者用白参)、天冬10克、光鸡1只、生姜2--3片。
制法:
1、人参天冬洗净;光鸡去鸡尾、爪甲,洗净,用白酒涂抹鸡身。
2、把药材和生姜放置鸡腹再置炖盅内,加入冷开水约6碗水量,盖上盖,隔水炖约3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
天冬红糖水
材料:天冬(连皮)30克、红糖30克。
做法:天冬连皮洗净,用清水两碗半煎成一碗,加入红糖再煮开,温服。每日一次,一般3--5次即可显效。
功效:治妇女月经过多、崩漏、胎漏、乳腺小叶增生。
天冬枸杞粥
材料:天冬30克、枸杞子15克、粳米90克。
制法:将天冬、枸杞子用温开水浸泡五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加水煎取浓汁,待用。把粳米清洗干净,倒入锅内,加入天冬、枸杞汁,置于火上煮成粥,食之。
用法:每日分两次服食。
功效:益肾养阴。
主治:适用于肺肾阴虚者。
天冬板蓝根茶
材料:天冬5g、板蓝根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效:清热养阴,解毒。
主治:热病发热、口烦渴;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口舌生疮。
来源:传统药茶方。
天冬黄酒
配方:新鲜天冬50克、黄酒适量。
制法:取新鲜天冬洗净,用榨汁机绞榨取汁,加适量黄酒冲服。
服法:每日1--2次。
功效:滋阴清热,行血祛痰。可用于辅助治疗乳腺结节或乳腺癌属痰瘀热结者(症状为乳腺结节或肿块,乳头回缩,咽干口渴,咳嗽咳痰,大便干结,舌质红等)。
按语:天冬含有天冬酰胺、β-谷甾醇、甾体皂甙、粘液质等,对乳腺癌以及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肺癌等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作用,并能止咳化痰。本方对属寒痰凝聚性的乳腺肿瘤不宜服用。本方也可以将天冬洗净去皮,生吃,用黄酒送服。
天冬萝卜汤
材料:胡萝卜300克、杏仁30克、荸荠50克、冰糖。
做法:
1、胡萝卜洗净,去皮,切块;杏仁洗净,浸水泡1小时;荸荠洗净,去皮,切成两半。
2、锅内倒入清水,放入所有材料煮沸,加入冰糖,再用小火炖30分钟即可。
天冬黑豆粥
材料:天冬、黑豆、黑芝麻各30克、糯米60克、冰糖适量。
制作:将天冬、黑豆、黑芝麻及糯米洗干净,放入砂锅,加水适量,同煮成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再煮1--2沸即可。
用法:每日2次,5--7日为1疗程。也可随意食,温热服。
功效:益肝补肾,滋阴养血,固齿乌发。延年益寿。适用于头晕目眩,目暗耳鸣,发白枯落,面色早枯,腰酸腿软,神经衰弱以及肠燥便秘等症。
禁忌:脾虚腹胀便溏者勿用。忌用铁器。忌食鲤鱼。
来源:民间方
天冬茶
材料:天冬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效:滋阴润燥,清肺降火;抗菌,抗肿瘤。
主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乳房肿瘤。
来源:传统药茶方。
海参天冬粥
材料:海参100克、天冬25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
做法:将海参切片;天冬切斜条煎取汁,去渣,入粳米、海参煮粥,煮沸加入冰糖适量,至粥熟食用,每日1--2次。
功效:治疗白血病气阴两虚型:心悸气短、低热盗汗、头晕耳鸣、口咽干燥,睡眠不宁,舌淡红,少苔,脉沉数。
枸杞子天冬羹
材料:枸杞子、天冬各20克,雪耳25克,鸡蛋2只、冰糖、蜂蜜各适量,猪油少许。
制法:各药食材浸泡、洗净。天冬浸软后切薄片浸于蜂蜜;雪耳撕小朵,在镬中加水1000毫升(4碗量),下雪耳滚沸后下少许猪油改文火熬40分钟,下冰糖;再下枸杞子、天冬,再下蛋清,煮至熟便可。为3--4人用。
天冬煎
组成:天冬(去心)60克、麦门冬(去心)60克、款冬花(去枝梗)、桔梗(去芦头)、紫菀(去土)、白前各30克(六味为细末)、生地黄汁300毫升、杏仁30克(去皮、尖,研如膏)、白蜜300毫升。
用法:上药前六味为细末,将地黄汁、杏仁膏、白蜜三味于银、石器内同熬成膏,入前药末搜和为丸。每两作20丸。食后每服1丸,细嚼,温热水送下。
主治:肺脏风壅,咳嗽稠痰,咽膈气塞,头目不清。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八。
天冬炖肉
材料:鲜天冬60克、猪瘦肉500克、精盐、料酒、葱花、姜丝、胡椒粉。
制法:
1、将猪肉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焯去血水,捞出切成块状,天冬洗净泥沙后切片,葱切段,姜切片。
2、将肉、天冬、葱、姜、料酒、盐一并入锅,注入适量清水。武火烧沸,撇去浮沫。文火炖至猪肉熟烂。捞出肉块放入碗内,盛入汤,用盐、胡椒粉调味即成。
功效:天冬含多种有效成分,具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猪瘦肉补中益气、润燥。二者组成此菜养阴润燥、滋肺肾。用于治乳汁不通、咽喉肿痛、消渴等症。药理研究知天冬能升高白细胞,增强巨噬细胞舌噬功能。常食此菜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补益强壮。
地黄天冬酒
配方:生地500克、生姜150克、天冬250克、米酒5斤。
制法:生地取鲜者,洗净;生姜、天冬去皮;三药皆切碎,合捣成泥状,纳于坛中,加入米酒,密封坛口。将酒坛置锅中隔水煮1--2小时,再浸泡5天,即成。
服法:每日温服50--60毫升,分次服用。
功效:补肾延年,美容养颜。
说明:本酒方见载于南北朝《太上灵宝五符序》,该书称此酒“补虚劳,益精气,令人健饮食,耐风寒,美颜色,肌肤光泽,延年”。
天冬饮
组成:天冬、紫菀茸、知母(去毛,酒洗)、桑白皮(蜜炙)各3克、五味子、桔梗(去芦)各1.5克
用法:上药细切,作一服。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
主治:妊娠外感风寒,咳嗽不已,谓之子嗽。
加减:嗽血者,加阿胶1.5克;大便涩者,加葶苈子1.5克。
来源:《医学正传》卷七引《局方》。
天冬炖鲍鱼
材料:鲍鱼60克、天冬30克、麦门冬30克、瘦猪肉250克、桂圆肉15克、盐3克。
做法:
1、鲍鱼用开水浸发4小时,洗净,切片;
2、猪瘦肉洗净,切片;
3、天冬、麦冬、桂圆肉洗净;
4、将鲍鱼、猪瘦肉、天冬、麦冬、桂圆肉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开水炖3小时,加盐调味供用。
功效:此炖菜具有滋肾润肺,养阴清热的作用。
天冬人参炖鸡
材料:乌鸡1只、人参15克、天冬20克、鹌鹑蛋10只、白酒少许。
制法:将鹌鹑蛋煮熟,去壳待用。将人参和天冬切成薄片,待用。乌鸡洗净,鸡头鸡脚全纳入鸡体内,将鸡放入炖盅,把人参和天冬放在鸡上,倒适量清水,隔水大火炖2小时,加入白酒和鹌鹑蛋,再炖40分钟就行。
用法:佐餐食用,每日1--2次。
功效:补益气血。
主治:适用于气血不足之面色无华、乏力者。
天冬汤
组成:天冬(去心,焙)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柴胡(去苗)2两、桑根白皮(锉)2两、甘草(炙)2两、山芋1两半、人参1两半、熟干地黄(焙)3两、生干地黄(焙)3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石斛(去根)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食后去滓温服,1日2次。
主治:虚劳,口舌干燥,津液减耗;及口疮,牙齿宣露。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天冬猪瘦肉汤
材料:天冬15克、冬笋250克、香菇3个、鸡蛋2枚、萝卜250克、猪瘦肉50克、花生油30克、鱼露、酱油各适量。
做法:猪瘦肉眼洗净,切小片;天冬、香菇洗净,用水泡软切碎。冬笋、萝卜洗净切碎;鸡蛋炒熟切碎。用花生油起油锅,将上料放入锅内稍炒片刻,下鱼露、酱油等调料加清水适量,再煎煮至上料熟透。饮汤吃全部用料,每天1料。
功效:强壮身体,润泽肌肤。用于皮肤粗糙、早衰、操劳过度过早出现皱纹头发早白。
天冬汤
组成:天冬(去心,焙)3两、升麻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前胡(去芦头)1两半、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芦根3茎,竹叶3片,煎至1盏,去滓,分温2服,空腹。
主治:骨蒸,肺痿咳嗽,气逆喘急,唾不出唇,渐渐羸瘦。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晚上发低烧白天正常的中医疗法
中医疗法:
有些人经常发热,一般都在38℃以下,到医院检查,又没有其他异常现象,找不出明确的病因。对于这种长期低热,中医称为"虚热",西医称为"功能性低热"。对于这种低热,不能盲目地使用退热药,也不能长期使用抗生素,否则不仅不能退热,反而会带来不良反应。使用中医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阳虚低热
自觉发热而体温多不高,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也可兼见面色晄白,头晕嗜卧,腰膝酸痛。舌质多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多沉细无力或浮大无力。宜用温阳补肾,引火归元之法。
阴虚低热
大多在下午和夜晚发热,伴有盗汗、失眠、心烦、两颧潮红等症状。宜用养阴退热的治法,可用青蒿、鳖甲、地骨皮、银柴胡、生地黄、天冬、知母各12克煎水服。
血虚低热
大多在下午发热,或稍有烦劳就觉头面手足烘热,伴有心悸、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症状。宜用养血退热的治法,可用生地黄、白芍、当归、制首乌、黄芪、茯苓、淮山药、青蒿、地骨皮各10克煎水服。
气虚低热
虽有低热,但又觉冷,出汗怕风,并有气短、乏力、不想说话、大便不成形、饮食减少等症状。宜用甘温退热法,或用黄芪、党参、白术、生姜、大枣、当归各10克煎水服。
发低烧吃什么药
一、阴虚低热:大多在下午和夜晚发热,伴有盗汗、失眠、心烦、两颧潮红等症状。宜用养阴退热的治法,可用青蒿、鳖甲、地骨皮、银柴胡、生地黄、天冬、知母各12克煎水服;也可配用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二、血虚低热:大多在下午发热,或稍有烦劳就觉头面手足烘热,伴有心悸、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症状。宜用养血退热的治法,可用生地黄、白芍、当归、制首乌、黄芪、茯苓、淮山药、青蒿、地骨皮各10克煎水服;也可服用四物合剂、归芍地黄丸等。
三、气虚低热:虽有低热,但又觉冷,出汗怕风,并有气短、乏力、不想说话、大便不成形、饮食减少等症状。宜用甘温退热法,可用补中益气丸,或用黄芪、党参、白术、生姜、大枣、当归各10克煎水服。
吃什么中药美容养颜
常用的增白功效中药有:白茯苓,白及,白芷,白檀香,白鲜皮,白僵蚕,鸡子白,土瓜根,白蒺藜,白蔹,白术,白附子,白蜜,白石脂。
这些中药有明显的增白,润肤作用,合理使用能使人面容润泽白皙,光滑红润,适宜于皮肤干涩,面色偏黑之人。
悦颜增色类中药主要可以使面容光泽红润。适宜于皮肤粗糙晦暗,萎黄无华,面无光泽之人。常用的药物有玉屑,桃仁,桃花, 密陀僧,胡粉,蔓荆子,菟丝子,细辛,白附子,防风,藁本,辛夷,杏仁,白芷,川芎,朱砂等。
面色无华,苍老多皱是面容衰老的征象,用中药调理可以强健体质,延缓皮肤和形体衰老的速度,具有防止产生皱纹产生的效果。抗老防皱的中药以益肾填精,补益气血,调养脾胃,活血悦颜之品为主,并且以内服为主,常用药物有人参,枸杞子,地黄,天冬,麦冬,丹参,补骨脂,肉苁蓉,山药,阿胶,五味子,大枣,白术,菟丝子,山萸肉,杜仲,石斛,鹿茸,黄芪,胡桃仁,何首乌,当归,茯苓,白蜜等。
血精的最佳治疗方法 粥疗法
食材:莲子肉(去皮心)50克,糯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莲子,糯米洗净,锅内加水,共煮成粥,再加入冰糖至完全融化为止。做早餐食用,连用1个月。
功效:健脾补精。
主治:气虚所致不能摄血,血精俱出症。
食材: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各10克,玄参5克,薏苡仁5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所有药材煮30分钟去渣取汁,用药汁煮米成粥,服用时加冰糖调味。每晚服食1次,连续服用1个月。
功效: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主治:阴虚火旺型血精症,症见精液色红,心烦失眠,咽干口渴等症。
食材:生山药,大米各60克,酥油,蜂蜜各适量。
做法:将山药煮成糊后,用酥油和蜂蜜炒熟,冷凝成块后用勺子捣碎,另将大米淘洗干净煮粥,放入制备好的山药搅拌均匀,可加糖调服。做早餐食。
功效:补肾益脾。
主治:因劳倦过度,饥饱失常,气血皆虚引起的血精症。
食材:芡实粉30克,核桃肉15克,红枣5-6枚,糖适量。
做法:将芡实粉用凉开水打成糊,核桃肉切碎,红枣洗净去核,将芡实糊放入开水中搅拌,再加入核桃肉,红枣肉,煮熟成糊状,加糖搅拌即成,每晚食用1次,连用1个月。
功效:滋补脾肾,固涩精气。
主治:脾,肾两虚,精关不固,气不摄血型血精症。
女贞子的作用
滋养肝肾的作用
女贞子味甘性凉,可以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有同时见有清退虚热的功效,故而有补中有清的特点。
1、治疗肝肾阴虚所导致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内热消渴,骨蒸潮热等症,常可与墨旱莲配伍治疗。
2、治疗阴虚有热,眼睛微红怕光,眼珠疼痛者,可与生地黄、石决明、谷精草等滋阴清肝的药物同用。
3、治疗肾阴亏虚,内热消渴者,可与生地黄、天冬、山药等滋阴补肾清热的药物同用。
4、若阴虚内热出现潮热心烦者,可同生地、知母、地骨皮等一起使用,共奏养阴、清退虚热、除烦的功效。
乌发明目的作用
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不能上承而须发早白或视物昏暗。乌发可与旱莲草、玄参、黑芝麻等同用;明目可与生地、枸杞子、菊花、沙苑子等同用。
龟龄集可以治疗男性不育症吗
龟龄集由鹿茸、人参、海马、石燕、附子、生地 黄、穿山甲、青盐、肉苁蓉、熟地黄、天冬、川牛膝、地骨 皮、砂仁、补骨脂、锁阳、菟丝子、枸杞子、急性子、公丁 香、杜仲、蜻蜓、淫羊藿、细辛、甘草、蚕蛾、硫黄、家雀 脑、朱砂制成。具有补肾壮阳、补益气血的功效。适用于阳 虚气弱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滑精,筋骨无力,行步艰难等 症。
天门冬的食用方法
天冬红糖水
材料:天冬(连皮)30克、红糖30克。
做法:天冬连皮洗净,用清水两碗半煎成一碗,加入红糖再煮开,温服。每日一次,一般3--5次即可显效。
功效:治妇女月经过多、崩漏、胎漏、乳腺小叶增生。
天冬枸杞粥
材料:天冬30克、枸杞子15克、粳米90克。
制法:将天冬、枸杞子用温开水浸泡五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加水煎取浓汁,待用。把粳米清洗干净,倒入锅内,加入天冬、枸杞汁,置于火上煮成粥,食之。
用法:每日分两次服食。
功效:益肾养阴。
主治:适用于肺肾阴虚者。
天冬板蓝根茶
材料:天冬5g、板蓝根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效:清热养阴,解毒。
主治:热病发热、口烦渴;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口舌生疮。
来源:传统药茶方。
天冬生地猪肝汤
材料:生地20克、天冬15克、鲜菊花10朵、陈皮1/4个、猪肝、猪瘦肉各150克、生姜3片。
制法:
1、生地、天冬、鲜菊花、陈皮稍浸泡,洗净,陈皮并去瓤;猪肝、猪瘦肉洗净,切为薄片状,用生抽、湿马蹄粉(或生粉)、生油各1汤匙及少许胡椒粉拌腌10分钟。
2、先把药材和陈皮、生姜放进铁镬里,加入清水1250毫升(约5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30分钟,加入猪肝和瘦肉、菊花瓣,滚熟,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
功效:汤中的生地天冬鲜菊花有清热凉血、清肝明目之功效,配伍理气健胃的陈皮、养血柔肝、滋阴润燥的猪肝、猪瘦肉,合而为汤,共奏滋肝血、舒肝气、清肝热之功。
天冬人参鲜鸡汤
材料:人参10克(一般贫血、低血压者用红参;血压高者用白参)、天冬10克、光鸡1只、生姜2--3片。
制法:
1、人参天冬洗净;光鸡去鸡尾、爪甲,洗净,用白酒涂抹鸡身。
2、把药材和生姜放置鸡腹再置炖盅内,加入冷开水约6碗水量,盖上盖,隔水炖约3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
天冬黄酒
配方:新鲜天冬50克、黄酒适量。
制法:取新鲜天冬洗净,用榨汁机绞榨取汁,加适量黄酒冲服。
服法:每日1--2次。
功效:滋阴清热,行血祛痰。可用于辅助治疗乳腺结节或乳腺癌属痰瘀热结者(症状为乳腺结节或肿块,乳头回缩,咽干口渴,咳嗽咳痰,大便干结,舌质红等)。
按语:天冬含有天冬酰胺、β-谷甾醇、甾体皂甙、粘液质等,对乳腺癌以及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肺癌等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作用,并能止咳化痰。本方对属寒痰凝聚性的乳腺肿瘤不宜服用。本方也可以将天冬洗净去皮,生吃,用黄酒送服。
天冬萝卜汤
材料:胡萝卜300克、杏仁30克、荸荠50克、冰糖。
做法:
1、胡萝卜洗净,去皮,切块;杏仁洗净,浸水泡1小时;荸荠洗净,去皮,切成两半。
2、锅内倒入清水,放入所有材料煮沸,加入冰糖,再用小火炖30分钟即可。
天冬黑豆粥
材料:天冬、黑豆、黑芝麻各30克、糯米60克、冰糖适量。
制作:将天冬、黑豆、黑芝麻及糯米洗干净,放入砂锅,加水适量,同煮成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再煮1--2沸即可。
用法:每日2次,5--7日为1疗程。也可随意食,温热服。
功效:益肝补肾,滋阴养血,固齿乌发。延年益寿。适用于头晕目眩,目暗耳鸣,发白枯落,面色早枯,腰酸腿软,神经衰弱以及肠燥便秘等症。
禁忌:脾虚腹胀便溏者勿用。忌用铁器。忌食鲤鱼。
来源:民间方
天冬茶
材料:天冬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效:滋阴润燥,清肺降火;抗菌,抗肿瘤。
主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乳房肿瘤。
来源:传统药茶方。
海参天冬粥
材料:海参100克、天冬25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
做法:将海参切片;天冬切斜条煎取汁,去渣,入粳米、海参煮粥,煮沸加入冰糖适量,至粥熟食用,每日1--2次。
功效:治疗白血病气阴两虚型:心悸气短、低热盗汗、头晕耳鸣、口咽干燥,睡眠不宁,舌淡红,少苔,脉沉数。
枸杞子天冬羹
材料:枸杞子、天冬各20克,雪耳25克,鸡蛋2只、冰糖、蜂蜜各适量,猪油少许。
制法:各药食材浸泡、洗净。天冬浸软后切薄片浸于蜂蜜;雪耳撕小朵,在镬中加水1000毫升(4碗量),下雪耳滚沸后下少许猪油改文火熬40分钟,下冰糖;再下枸杞子、天冬,再下蛋清,煮至熟便可。为3--4人用。
天冬煎
组成:天冬(去心)60克、麦门冬(去心)60克、款冬花(去枝梗)、桔梗(去芦头)、紫菀(去土)、白前各30克(六味为细末)、生地黄汁300毫升、杏仁30克(去皮、尖,研如膏)、白蜜300毫升。
用法:上药前六味为细末,将地黄汁、杏仁膏、白蜜三味于银、石器内同熬成膏,入前药末搜和为丸。每两作20丸。食后每服1丸,细嚼,温热水送下。
主治:肺脏风壅,咳嗽稠痰,咽膈气塞,头目不清。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八。
天冬炖肉
材料:鲜天冬60克、猪瘦肉500克、精盐、料酒、葱花、姜丝、胡椒粉。
制法:
1、将猪肉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焯去血水,捞出切成块状,天冬洗净泥沙后切片,葱切段,姜切片。
2、将肉、天冬、葱、姜、料酒、盐一并入锅,注入适量清水。武火烧沸,撇去浮沫。文火炖至猪肉熟烂。捞出肉块放入碗内,盛入汤,用盐、胡椒粉调味即成。
功效:天冬含多种有效成分,具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猪瘦肉补中益气、润燥。二者组成此菜养阴润燥、滋肺肾。用于治乳汁不通、咽喉肿痛、消渴等症。药理研究知天冬能升高白细胞,增强巨噬细胞舌噬功能。常食此菜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补益强壮。
地黄天冬酒
配方:生地500克、生姜150克、天冬250克、米酒5斤。
制法:生地取鲜者,洗净;生姜、天冬去皮;三药皆切碎,合捣成泥状,纳于坛中,加入米酒,密封坛口。将酒坛置锅中隔水煮1--2小时,再浸泡5天,即成。
服法:每日温服50--60毫升,分次服用。
功效:补肾延年,美容养颜。
说明:本酒方见载于南北朝《太上灵宝五符序》,该书称此酒“补虚劳,益精气,令人健饮食,耐风寒,美颜色,肌肤光泽,延年”。
天冬饮
组成:天冬、紫菀茸、知母(去毛,酒洗)、桑白皮(蜜炙)各3克、五味子、桔梗(去芦)各1.5克。
用法:上药细切,作一服。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
主治:妊娠外感风寒,咳嗽不已,谓之子嗽。
加减:嗽血者,加阿胶1.5克;大便涩者,加葶苈子1.5克。
来源:《医学正传》卷七引《局方》。
天冬炖鲍鱼
材料:鲍鱼60克、天冬30克、麦门冬30克、瘦猪肉250克、桂圆肉15克、盐3克。
做法:
1、鲍鱼用开水浸发4小时,洗净,切片;
2、猪瘦肉洗净,切片;
3、天冬、麦冬、桂圆肉洗净;
4、将鲍鱼、猪瘦肉、天冬、麦冬、桂圆肉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开水炖3小时,加盐调味供用。
功效:此炖菜具有滋肾润肺,养阴清热的作用。
天冬人参炖鸡
材料:乌鸡1只、人参15克、天冬20克、鹌鹑蛋10只、白酒少许。
制法:将鹌鹑蛋煮熟,去壳待用。将人参和天冬切成薄片,待用。乌鸡洗净,鸡头鸡脚全纳入鸡体内,将鸡放入炖盅,把人参和天冬放在鸡上,倒适量清水,隔水大火炖2小时,加入白酒和鹌鹑蛋,再炖40分钟就行。
用法:佐餐食用,每日1--2次。
功效:补益气血。
主治:适用于气血不足之面色无华、乏力者。
天冬汤
组成:天冬(去心,焙)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柴胡(去苗)2两、桑根白皮(锉)2两、甘草(炙)2两、山芋1两半、人参1两半、熟干地黄(焙)3两、生干地黄(焙)3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石斛(去根)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食后去滓温服,1日2次。
主治:虚劳,口舌干燥,津液减耗;及口疮,牙齿宣露。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天冬猪瘦肉汤
材料:天冬15克、冬笋250克、香菇3个、鸡蛋2枚、萝卜250克、猪瘦肉50克、花生油30克、鱼露、酱油各适量。
做法:猪瘦肉眼洗净,切小片;天冬、香菇洗净,用水泡软切碎。冬笋、萝卜洗净切碎;鸡蛋炒熟切碎。用花生油起油锅,将上料放入锅内稍炒片刻,下鱼露、酱油等调料加清水适量,再煎煮至上料熟透。饮汤吃全部用料,每天1料。
功效:强壮身体,润泽肌肤。用于皮肤粗糙、早衰、操劳过度过早出现皱纹头发早白。
天冬汤
组成:天冬(去心,焙)3两、升麻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前胡(去芦头)1两半、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芦根3茎,竹叶3片,煎至1盏,去滓,分温2服,空腹。
主治:骨蒸,肺痿咳嗽,气逆喘急,唾不出唇,渐渐羸瘦。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熟地怎么泡酒
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当归、川牛膝、杜仲、小茴香、巴蛾天、构杞于、肉苁蓉各60克,破故纸、砂仁、白术、远志各30克,人参、木香、石菖蒲、柏子仁各15克,川穹、白芍、茯苓各60克,黄柏90克,知母印克,白酒30千克。
【熟地黄泡酒配方】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当归、川牛膝、杜仲、小茴香、巴蛾天、构杞于、肉苁蓉各60克,破故纸、砂仁、白术、远志各30克,人参、木香、石菖蒲、柏子仁各15克,川穹、白芍、茯苓各60克,黄柏90克,知母印克,白酒30千克。
【熟地黄泡酒制法】将前24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加热1.5小时,取出容器,埋入上中3日以去火毒,静置待用。
【熟地黄泡酒功用】熟地黄泡酒能滋阴助阳、益气活血、清虚热、安神志。
【熟地黄泡酒主治】气血虚弱、阴阳两亏、夹有虚热而出现的腰酸腿软、乏力、气短、头眩目暗、食少削瘦、心悸失眠等症。
【熟地黄泡酒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1-2次。
上面就是关于熟地黄泡酒的一些保健功效介绍。通过上面的介绍之后我们发现,其实熟地黄泡酒对于男女来讲都是比较好的保健酒,可以帮助自己解决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还能帮助男人提高自己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