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地黄天冬酒怎么做

地黄天冬酒怎么做

随着观念的进步,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了,一些能够帮助我们进补的药酒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青睐,而地黄天冬酒也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那么,地黄天冬酒怎么做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营养专家的介绍,希望这些介绍能给大家以帮助。

地黄天冬酒

配方:生地500克,生姜150克,天门冬250克,米酒5斤。

制作方法:生地取鲜者,洗净;生姜、天冬去皮;三药皆切碎,合捣成泥状,纳于坛中,加入米酒,密封坛口。将酒坛置锅中隔水煮1~2小时,再浸泡5天,即成。

功效与主治:补肾延年,美容养颜。

服法:每日温服50~60毫升,分次服用。

说明:本酒方见载于南北朝《太上灵宝五符序》,该书称此酒“补虚劳,益精气,令人健饮食,耐风寒,美颜色,肌肤光泽,延年”。

现在,你对地黄天冬酒的做法有所了解了吧,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营养专家温馨提醒,如果想要有效补肾、美容的话,最好是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不一样,所以进补的方式应该也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女贞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滋养肝肾的作用

女贞子味甘性凉,可以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有同时见有清退虚热的功效,故而有补中有清的特点。

1、治疗肝肾阴虚所导致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内热消渴,骨蒸潮热等症,常可与墨旱莲配伍治疗。

2、治疗阴虚有热,眼睛微红怕光,眼珠疼痛者,可与生地黄、石决明、谷精草等滋阴清肝的药物同用。

3、治疗肾阴亏虚,内热消渴者,可与生地黄、天冬、山药等滋阴补肾清热的药物同用。

4、若阴虚内热出现潮热心烦者,可同生地、知母、地骨皮等一起使用,共奏养阴、清退虚热、除烦的功效。


肛门瘙痒怎么快速止痒 中药内服治疗

中药方一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当归、赤芍、白芍、防风、苦参各

10克,鸡血藤、束蒺藜各15克,黄芪12克,

功效:可养血润肤,疏风止痒,适用于肛门瘙痒症之血虚者。

中药方二

方药:大黄、透骨草各10克,大青叶20克,金银花、马齿苋各12克,苦参15克,滑石30克,细辛3克,黄柏6克。

功效:可清热解毒杀虫,除湿祛风止痒,适用于肛门瘙痒症之湿热偏盛者。


低烧吃什么药

对不同症候的病因病机进行治疗,是治疗内伤发热的根本原则。滋阴清热,益气健脾,补益气血,温阳补肾,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化湿清热等,是常用的治疗法则。对内伤实症发热,采用补剂,应根据气郁疏之,血瘀决之,湿郁化之利之诸法选用方药。切不可一见发热便用发散或苦寒泻火之剂。对内伤发热非表证且阴阳气血已虚,发散更易耗气伤津。苦寒用之得当可以坚阴,用之不当,可以伤阴。过于苦寒则易损伤中阳,或化燥伤阴,故叶天士指出,“非六气之所来,苓连之属不能制火。”凡使病情加重。慢性病药重视以胃气为本,内伤发热日久,脾胃已弱,补益太过,则虚不受补,滋阴太过,宜轻,宁可再补,勿用重剂。总之,治疗内伤发热,应缓以图功,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欲速不达,变证无穷。

低烧中医治疗:

一、阴虚低热:大多在下午和夜晚发热,伴有盗汗、失眠、心烦、两颧潮红等症状。宜用养阴退热的治法,可用青蒿、鳖甲、地骨皮、银柴胡、生地黄、天冬、知母各12克煎水服;也可配用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二、血虚低热:大多在下午发热,或稍有烦劳就觉头面手足烘热,伴有心悸、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症状。宜用养血退热的治法,可用生地黄、白芍、当归、制首乌、黄芪、茯苓、淮山药、青蒿、地骨皮各10克煎水服;也可服用四物合剂、归芍地黄丸等。

天冬的食用方法

天冬生地猪肝汤

材料:生地20克、天冬15克、鲜菊花10朵、陈皮1/4个、猪肝、猪瘦肉各150克、生姜3片。

制法:

1、生地、天冬、鲜菊花、陈皮稍浸泡,洗净,陈皮并去瓤;猪肝、猪瘦肉洗净,切为薄片状,用生抽、湿马蹄粉(或生粉)、生油各1汤匙及少许胡椒粉拌腌10分钟。

2、先把药材和陈皮、生姜放进铁镬里,加入清水1250毫升(约5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30分钟,加入猪肝和瘦肉、菊花瓣,滚熟,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

功效:汤中的生地天冬鲜菊花有清热凉血、清肝明目之功效,配伍理气健胃的陈皮、养血柔肝、滋阴润燥的猪肝、猪瘦肉,合而为汤,共奏滋肝血、舒肝气、清肝热之功。

天冬人参鲜鸡汤

材料:人参10克(一般贫血、低血压者用红参;血压高者用白参)、天冬10克、光鸡1只、生姜2--3片。

制法:

1、人参天冬洗净;光鸡去鸡尾、爪甲,洗净,用白酒涂抹鸡身。

2、把药材和生姜放置鸡腹再置炖盅内,加入冷开水约6碗水量,盖上盖,隔水炖约3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

天冬红糖水

材料:天冬(连皮)30克、红糖30克。

做法:天冬连皮洗净,用清水两碗半煎成一碗,加入红糖再煮开,温服。每日一次,一般3--5次即可显效。

功效:治妇女月经过多、崩漏、胎漏、乳腺小叶增生。

天冬枸杞粥

材料:天冬30克、枸杞子15克、粳米90克。

制法:将天冬、枸杞子用温开水浸泡五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加水煎取浓汁,待用。把粳米清洗干净,倒入锅内,加入天冬、枸杞汁,置于火上煮成粥,食之。

用法:每日分两次服食。

功效:益肾养阴。

主治:适用于肺肾阴虚者。

天冬板蓝根茶

材料:天冬5g、板蓝根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效:清热养阴,解毒。

主治:热病发热、口烦渴;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口舌生疮。

来源:传统药茶方。

天冬黄酒

配方:新鲜天冬50克、黄酒适量。

制法:取新鲜天冬洗净,用榨汁机绞榨取汁,加适量黄酒冲服。

服法:每日1--2次。

功效:滋阴清热,行血祛痰。可用于辅助治疗乳腺结节或乳腺癌属痰瘀热结者(症状为乳腺结节或肿块,乳头回缩,咽干口渴,咳嗽咳痰,大便干结,舌质红等)。

按语:天冬含有天冬酰胺、β-谷甾醇、甾体皂甙、粘液质等,对乳腺癌以及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肺癌等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作用,并能止咳化痰。本方对属寒痰凝聚性的乳腺肿瘤不宜服用。本方也可以将天冬洗净去皮,生吃,用黄酒送服。

天冬萝卜汤

材料:胡萝卜300克、杏仁30克、荸荠50克、冰糖。

做法:

1、胡萝卜洗净,去皮,切块;杏仁洗净,浸水泡1小时;荸荠洗净,去皮,切成两半。

2、锅内倒入清水,放入所有材料煮沸,加入冰糖,再用小火炖30分钟即可。

天冬黑豆粥

材料:天冬、黑豆、黑芝麻各30克、糯米60克、冰糖适量。

制作:将天冬、黑豆、黑芝麻及糯米洗干净,放入砂锅,加水适量,同煮成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再煮1--2沸即可。

用法:每日2次,5--7日为1疗程。也可随意食,温热服。

功效:益肝补肾,滋阴养血,固齿乌发。延年益寿。适用于头晕目眩,目暗耳鸣,发白枯落,面色早枯,腰酸腿软,神经衰弱以及肠燥便秘等症。

禁忌:脾虚腹胀便溏者勿用。忌用铁器。忌食鲤鱼。

来源:民间方

天冬茶

材料:天冬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效:滋阴润燥,清肺降火;抗菌,抗肿瘤。

主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乳房肿瘤。

来源:传统药茶方。

海参天冬粥

材料:海参100克、天冬25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

做法:将海参切片;天冬切斜条煎取汁,去渣,入粳米、海参煮粥,煮沸加入冰糖适量,至粥熟食用,每日1--2次。

功效:治疗白血病气阴两虚型:心悸气短、低热盗汗、头晕耳鸣、口咽干燥,睡眠不宁,舌淡红,少苔,脉沉数。

枸杞子天冬羹

材料:枸杞子、天冬各20克,雪耳25克,鸡蛋2只、冰糖、蜂蜜各适量,猪油少许。

制法:各药食材浸泡、洗净。天冬浸软后切薄片浸于蜂蜜;雪耳撕小朵,在镬中加水1000毫升(4碗量),下雪耳滚沸后下少许猪油改文火熬40分钟,下冰糖;再下枸杞子、天冬,再下蛋清,煮至熟便可。为3--4人用。

天冬煎

组成:天冬(去心)60克、麦门冬(去心)60克、款冬花(去枝梗)、桔梗(去芦头)、紫菀(去土)、白前各30克(六味为细末)、生地黄汁300毫升、杏仁30克(去皮、尖,研如膏)、白蜜300毫升。

用法:上药前六味为细末,将地黄汁、杏仁膏、白蜜三味于银、石器内同熬成膏,入前药末搜和为丸。每两作20丸。食后每服1丸,细嚼,温热水送下。

主治:肺脏风壅,咳嗽稠痰,咽膈气塞,头目不清。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八。

天冬炖肉

材料:鲜天冬60克、猪瘦肉500克、精盐、料酒、葱花、姜丝、胡椒粉。

制法:

1、将猪肉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焯去血水,捞出切成块状,天冬洗净泥沙后切片,葱切段,姜切片。

2、将肉、天冬、葱、姜、料酒、盐一并入锅,注入适量清水。武火烧沸,撇去浮沫。文火炖至猪肉熟烂。捞出肉块放入碗内,盛入汤,用盐、胡椒粉调味即成。

功效:天冬含多种有效成分,具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猪瘦肉补中益气、润燥。二者组成此菜养阴润燥、滋肺肾。用于治乳汁不通、咽喉肿痛、消渴等症。药理研究知天冬能升高白细胞,增强巨噬细胞舌噬功能。常食此菜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补益强壮。

地黄天冬酒

配方:生地500克、生姜150克、天冬250克、米酒5斤。

制法:生地取鲜者,洗净;生姜、天冬去皮;三药皆切碎,合捣成泥状,纳于坛中,加入米酒,密封坛口。将酒坛置锅中隔水煮1--2小时,再浸泡5天,即成。

服法:每日温服50--60毫升,分次服用。

功效:补肾延年,美容养颜。

说明:本酒方见载于南北朝《太上灵宝五符序》,该书称此酒“补虚劳,益精气,令人健饮食,耐风寒,美颜色,肌肤光泽,延年”。

天冬饮

组成:天冬、紫菀茸、知母(去毛,酒洗)、桑白皮(蜜炙)各3克、五味子、桔梗(去芦)各1.5克

用法:上药细切,作一服。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

主治:妊娠外感风寒,咳嗽不已,谓之子嗽。

加减:嗽血者,加阿胶1.5克;大便涩者,加葶苈子1.5克。

来源:《医学正传》卷七引《局方》。

天冬炖鲍鱼

材料:鲍鱼60克、天冬30克、麦门冬30克、瘦猪肉250克、桂圆肉15克、盐3克。

做法:

1、鲍鱼用开水浸发4小时,洗净,切片;

2、猪瘦肉洗净,切片;

3、天冬、麦冬、桂圆肉洗净;

4、将鲍鱼、猪瘦肉、天冬、麦冬、桂圆肉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开水炖3小时,加盐调味供用。

功效:此炖菜具有滋肾润肺,养阴清热的作用。

天冬人参炖鸡

材料:乌鸡1只、人参15克、天冬20克、鹌鹑蛋10只、白酒少许。

制法:将鹌鹑蛋煮熟,去壳待用。将人参和天冬切成薄片,待用。乌鸡洗净,鸡头鸡脚全纳入鸡体内,将鸡放入炖盅,把人参和天冬放在鸡上,倒适量清水,隔水大火炖2小时,加入白酒和鹌鹑蛋,再炖40分钟就行。

用法:佐餐食用,每日1--2次。

功效:补益气血。

主治:适用于气血不足之面色无华、乏力者。

天冬汤

组成:天冬(去心,焙)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柴胡(去苗)2两、桑根白皮(锉)2两、甘草(炙)2两、山芋1两半、人参1两半、熟干地黄(焙)3两、生干地黄(焙)3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石斛(去根)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食后去滓温服,1日2次。

主治:虚劳,口舌干燥,津液减耗;及口疮,牙齿宣露。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天冬猪瘦肉汤

材料:天冬15克、冬笋250克、香菇3个、鸡蛋2枚、萝卜250克、猪瘦肉50克、花生油30克、鱼露、酱油各适量。

做法:猪瘦肉眼洗净,切小片;天冬、香菇洗净,用水泡软切碎。冬笋、萝卜洗净切碎;鸡蛋炒熟切碎。用花生油起油锅,将上料放入锅内稍炒片刻,下鱼露、酱油等调料加清水适量,再煎煮至上料熟透。饮汤吃全部用料,每天1料。

功效:强壮身体,润泽肌肤。用于皮肤粗糙、早衰、操劳过度过早出现皱纹头发早白。

天冬汤

组成:天冬(去心,焙)3两、升麻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前胡(去芦头)1两半、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芦根3茎,竹叶3片,煎至1盏,去滓,分温2服,空腹。

主治:骨蒸,肺痿咳嗽,气逆喘急,唾不出唇,渐渐羸瘦。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晚上发低烧白天正常的中医疗法

中医疗法:

有些人经常发热,一般都在38℃以下,到医院检查,又没有其他异常现象,找不出明确的病因。对于这种长期低热,中医称为"虚热",西医称为"功能性低热"。对于这种低热,不能盲目地使用退热药,也不能长期使用抗生素,否则不仅不能退热,反而会带来不良反应。使用中医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阳虚低热

自觉发热而体温多不高,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也可兼见面色晄白,头晕嗜卧,腰膝酸痛。舌质多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多沉细无力或浮大无力。宜用温阳补肾,引火归元之法。

阴虚低热

大多在下午和夜晚发热,伴有盗汗、失眠、心烦、两颧潮红等症状。宜用养阴退热的治法,可用青蒿、鳖甲、地骨皮、银柴胡、生地黄、天冬、知母各12克煎水服。

血虚低热

大多在下午发热,或稍有烦劳就觉头面手足烘热,伴有心悸、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症状。宜用养血退热的治法,可用生地黄、白芍、当归、制首乌、黄芪、茯苓、淮山药、青蒿、地骨皮各10克煎水服。

气虚低热

虽有低热,但又觉冷,出汗怕风,并有气短、乏力、不想说话、大便不成形、饮食减少等症状。宜用甘温退热法,或用黄芪、党参、白术、生姜、大枣、当归各10克煎水服。

发低烧吃什么药

一、阴虚低热:大多在下午和夜晚发热,伴有盗汗、失眠、心烦、两颧潮红等症状。宜用养阴退热的治法,可用青蒿、鳖甲、地骨皮、银柴胡、生地黄、天冬、知母各12克煎水服;也可配用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二、血虚低热:大多在下午发热,或稍有烦劳就觉头面手足烘热,伴有心悸、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症状。宜用养血退热的治法,可用生地黄、白芍、当归、制首乌、黄芪、茯苓、淮山药、青蒿、地骨皮各10克煎水服;也可服用四物合剂、归芍地黄丸等。

三、气虚低热:虽有低热,但又觉冷,出汗怕风,并有气短、乏力、不想说话、大便不成形、饮食减少等症状。宜用甘温退热法,可用补中益气丸,或用黄芪、党参、白术、生姜、大枣、当归各10克煎水服。

吃什么中药美容养颜

常用的增白功效中药有:白茯苓,白及,白芷,白檀香,白鲜皮,白僵蚕,鸡子白,土瓜根,白蒺藜,白蔹,白术,白附子,白蜜,白石脂。

这些中药有明显的增白,润肤作用,合理使用能使人面容润泽白皙,光滑红润,适宜于皮肤干涩,面色偏黑之人。

悦颜增色类中药主要可以使面容光泽红润。适宜于皮肤粗糙晦暗,萎黄无华,面无光泽之人。常用的药物有玉屑,桃仁,桃花, 密陀僧,胡粉,蔓荆子,菟丝子,细辛,白附子,防风,藁本,辛夷,杏仁,白芷,川芎,朱砂等。

面色无华,苍老多皱是面容衰老的征象,用中药调理可以强健体质,延缓皮肤和形体衰老的速度,具有防止产生皱纹产生的效果。抗老防皱的中药以益肾填精,补益气血,调养脾胃,活血悦颜之品为主,并且以内服为主,常用药物有人参,枸杞子,地黄,天冬,麦冬,丹参,补骨脂,肉苁蓉,山药,阿胶,五味子,大枣,白术,菟丝子,山萸肉,杜仲,石斛,鹿茸,黄芪,胡桃仁,何首乌,当归,茯苓,白蜜等。

血精的最佳治疗方法 粥疗法

食材:莲子肉(去皮心)50克,糯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莲子,糯米洗净,锅内加水,共煮成粥,再加入冰糖至完全融化为止。做早餐食用,连用1个月。

功效:健脾补精。

主治:气虚所致不能摄血,血精俱出症。

食材: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各10克,玄参5克,薏苡仁5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所有药材煮30分钟去渣取汁,用药汁煮米成粥,服用时加冰糖调味。每晚服食1次,连续服用1个月。

功效: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主治:阴虚火旺型血精症,症见精液色红,心烦失眠,咽干口渴等症。

食材:生山药,大米各60克,酥油,蜂蜜各适量。

做法:将山药煮成糊后,用酥油和蜂蜜炒熟,冷凝成块后用勺子捣碎,另将大米淘洗干净煮粥,放入制备好的山药搅拌均匀,可加糖调服。做早餐食。

功效:补肾益脾。

主治:因劳倦过度,饥饱失常,气血皆虚引起的血精症。

食材:芡实粉30克,核桃肉15克,红枣5-6枚,糖适量。

做法:将芡实粉用凉开水打成糊,核桃肉切碎,红枣洗净去核,将芡实糊放入开水中搅拌,再加入核桃肉,红枣肉,煮熟成糊状,加糖搅拌即成,每晚食用1次,连用1个月。

功效:滋补脾肾,固涩精气。

主治:脾,肾两虚,精关不固,气不摄血型血精症。


女贞子的作用

滋养肝肾的作用

女贞子味甘性凉,可以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有同时见有清退虚热的功效,故而有补中有清的特点。

1、治疗肝肾阴虚所导致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内热消渴,骨蒸潮热等症,常可与墨旱莲配伍治疗。

2、治疗阴虚有热,眼睛微红怕光,眼珠疼痛者,可与生地黄、石决明、谷精草等滋阴清肝的药物同用。

3、治疗肾阴亏虚,内热消渴者,可与生地黄、天冬、山药等滋阴补肾清热的药物同用。

4、若阴虚内热出现潮热心烦者,可同生地、知母、地骨皮等一起使用,共奏养阴、清退虚热、除烦的功效。

乌发明目的作用

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不能上承而须发早白或视物昏暗。乌发可与旱莲草、玄参、黑芝麻等同用;明目可与生地、枸杞子、菊花、沙苑子等同用。

龟龄集可以治疗男性不育症吗

龟龄集由鹿茸、人参、海马、石燕、附子、生地 黄、穿山甲、青盐、肉苁蓉、熟地黄、天冬、川牛膝、地骨 皮、砂仁、补骨脂、锁阳、菟丝子、枸杞子、急性子、公丁 香、杜仲、蜻蜓、淫羊藿、细辛、甘草、蚕蛾、硫黄、家雀 脑、朱砂制成。具有补肾壮阳、补益气血的功效。适用于阳 虚气弱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滑精,筋骨无力,行步艰难等 症。

天门冬的食用方法

天冬红糖水

材料:天冬(连皮)30克、红糖30克。

做法:天冬连皮洗净,用清水两碗半煎成一碗,加入红糖再煮开,温服。每日一次,一般3--5次即可显效。

功效:治妇女月经过多、崩漏、胎漏、乳腺小叶增生。

天冬枸杞粥

材料:天冬30克、枸杞子15克、粳米90克。

制法:将天冬、枸杞子用温开水浸泡五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加水煎取浓汁,待用。把粳米清洗干净,倒入锅内,加入天冬、枸杞汁,置于火上煮成粥,食之。

用法:每日分两次服食。

功效:益肾养阴。

主治:适用于肺肾阴虚者。

天冬板蓝根茶

材料:天冬5g、板蓝根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效:清热养阴,解毒。

主治:热病发热、口烦渴;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口舌生疮。

来源:传统药茶方。

天冬生地猪肝汤

材料:生地20克、天冬15克、鲜菊花10朵、陈皮1/4个、猪肝、猪瘦肉各150克、生姜3片。

制法:

1、生地、天冬、鲜菊花、陈皮稍浸泡,洗净,陈皮并去瓤;猪肝、猪瘦肉洗净,切为薄片状,用生抽、湿马蹄粉(或生粉)、生油各1汤匙及少许胡椒粉拌腌10分钟。

2、先把药材和陈皮、生姜放进铁镬里,加入清水1250毫升(约5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30分钟,加入猪肝和瘦肉、菊花瓣,滚熟,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

功效:汤中的生地天冬鲜菊花有清热凉血、清肝明目之功效,配伍理气健胃的陈皮、养血柔肝、滋阴润燥的猪肝、猪瘦肉,合而为汤,共奏滋肝血、舒肝气、清肝热之功。

天冬人参鲜鸡汤

材料:人参10克(一般贫血、低血压者用红参;血压高者用白参)、天冬10克、光鸡1只、生姜2--3片。

制法:

1、人参天冬洗净;光鸡去鸡尾、爪甲,洗净,用白酒涂抹鸡身。

2、把药材和生姜放置鸡腹再置炖盅内,加入冷开水约6碗水量,盖上盖,隔水炖约3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

天冬黄酒

配方:新鲜天冬50克、黄酒适量。

制法:取新鲜天冬洗净,用榨汁机绞榨取汁,加适量黄酒冲服。

服法:每日1--2次。

功效:滋阴清热,行血祛痰。可用于辅助治疗乳腺结节或乳腺癌属痰瘀热结者(症状为乳腺结节或肿块,乳头回缩,咽干口渴,咳嗽咳痰,大便干结,舌质红等)。

按语:天冬含有天冬酰胺、β-谷甾醇、甾体皂甙、粘液质等,对乳腺癌以及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肺癌等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作用,并能止咳化痰。本方对属寒痰凝聚性的乳腺肿瘤不宜服用。本方也可以将天冬洗净去皮,生吃,用黄酒送服。

天冬萝卜汤

材料:胡萝卜300克、杏仁30克、荸荠50克、冰糖。

做法:

1、胡萝卜洗净,去皮,切块;杏仁洗净,浸水泡1小时;荸荠洗净,去皮,切成两半。

2、锅内倒入清水,放入所有材料煮沸,加入冰糖,再用小火炖30分钟即可。

天冬黑豆粥

材料:天冬、黑豆、黑芝麻各30克、糯米60克、冰糖适量。

制作:将天冬、黑豆、黑芝麻及糯米洗干净,放入砂锅,加水适量,同煮成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再煮1--2沸即可。

用法:每日2次,5--7日为1疗程。也可随意食,温热服。

功效:益肝补肾,滋阴养血,固齿乌发。延年益寿。适用于头晕目眩,目暗耳鸣,发白枯落,面色早枯,腰酸腿软,神经衰弱以及肠燥便秘等症。

禁忌:脾虚腹胀便溏者勿用。忌用铁器。忌食鲤鱼。

来源:民间方

天冬茶

材料:天冬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效:滋阴润燥,清肺降火;抗菌,抗肿瘤。

主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乳房肿瘤。

来源:传统药茶方。

海参天冬粥

材料:海参100克、天冬25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

做法:将海参切片;天冬切斜条煎取汁,去渣,入粳米、海参煮粥,煮沸加入冰糖适量,至粥熟食用,每日1--2次。

功效:治疗白血病气阴两虚型:心悸气短、低热盗汗、头晕耳鸣、口咽干燥,睡眠不宁,舌淡红,少苔,脉沉数。

枸杞子天冬羹

材料:枸杞子、天冬各20克,雪耳25克,鸡蛋2只、冰糖、蜂蜜各适量,猪油少许。

制法:各药食材浸泡、洗净。天冬浸软后切薄片浸于蜂蜜;雪耳撕小朵,在镬中加水1000毫升(4碗量),下雪耳滚沸后下少许猪油改文火熬40分钟,下冰糖;再下枸杞子、天冬,再下蛋清,煮至熟便可。为3--4人用。

天冬煎

组成:天冬(去心)60克、麦门冬(去心)60克、款冬花(去枝梗)、桔梗(去芦头)、紫菀(去土)、白前各30克(六味为细末)、生地黄汁300毫升、杏仁30克(去皮、尖,研如膏)、白蜜300毫升。

用法:上药前六味为细末,将地黄汁、杏仁膏、白蜜三味于银、石器内同熬成膏,入前药末搜和为丸。每两作20丸。食后每服1丸,细嚼,温热水送下。

主治:肺脏风壅,咳嗽稠痰,咽膈气塞,头目不清。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八。

天冬炖肉

材料:鲜天冬60克、猪瘦肉500克、精盐、料酒、葱花、姜丝、胡椒粉。

制法:

1、将猪肉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焯去血水,捞出切成块状,天冬洗净泥沙后切片,葱切段,姜切片。

2、将肉、天冬、葱、姜、料酒、盐一并入锅,注入适量清水。武火烧沸,撇去浮沫。文火炖至猪肉熟烂。捞出肉块放入碗内,盛入汤,用盐、胡椒粉调味即成。

功效:天冬含多种有效成分,具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猪瘦肉补中益气、润燥。二者组成此菜养阴润燥、滋肺肾。用于治乳汁不通、咽喉肿痛、消渴等症。药理研究知天冬能升高白细胞,增强巨噬细胞舌噬功能。常食此菜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补益强壮。

地黄天冬酒

配方:生地500克、生姜150克、天冬250克、米酒5斤。

制法:生地取鲜者,洗净;生姜、天冬去皮;三药皆切碎,合捣成泥状,纳于坛中,加入米酒,密封坛口。将酒坛置锅中隔水煮1--2小时,再浸泡5天,即成。

服法:每日温服50--60毫升,分次服用。

功效:补肾延年,美容养颜。

说明:本酒方见载于南北朝《太上灵宝五符序》,该书称此酒“补虚劳,益精气,令人健饮食,耐风寒,美颜色,肌肤光泽,延年”。

天冬饮

组成:天冬、紫菀茸、知母(去毛,酒洗)、桑白皮(蜜炙)各3克、五味子、桔梗(去芦)各1.5克。

用法:上药细切,作一服。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

主治:妊娠外感风寒,咳嗽不已,谓之子嗽。

加减:嗽血者,加阿胶1.5克;大便涩者,加葶苈子1.5克。

来源:《医学正传》卷七引《局方》。

天冬炖鲍鱼

材料:鲍鱼60克、天冬30克、麦门冬30克、瘦猪肉250克、桂圆肉15克、盐3克。

做法:

1、鲍鱼用开水浸发4小时,洗净,切片;

2、猪瘦肉洗净,切片;

3、天冬、麦冬、桂圆肉洗净;

4、将鲍鱼、猪瘦肉、天冬、麦冬、桂圆肉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开水炖3小时,加盐调味供用。

功效:此炖菜具有滋肾润肺,养阴清热的作用。

天冬人参炖鸡

材料:乌鸡1只、人参15克、天冬20克、鹌鹑蛋10只、白酒少许。

制法:将鹌鹑蛋煮熟,去壳待用。将人参和天冬切成薄片,待用。乌鸡洗净,鸡头鸡脚全纳入鸡体内,将鸡放入炖盅,把人参和天冬放在鸡上,倒适量清水,隔水大火炖2小时,加入白酒和鹌鹑蛋,再炖40分钟就行。

用法:佐餐食用,每日1--2次。

功效:补益气血。

主治:适用于气血不足之面色无华、乏力者。

天冬汤

组成:天冬(去心,焙)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柴胡(去苗)2两、桑根白皮(锉)2两、甘草(炙)2两、山芋1两半、人参1两半、熟干地黄(焙)3两、生干地黄(焙)3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石斛(去根)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食后去滓温服,1日2次。

主治:虚劳,口舌干燥,津液减耗;及口疮,牙齿宣露。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天冬猪瘦肉汤

材料:天冬15克、冬笋250克、香菇3个、鸡蛋2枚、萝卜250克、猪瘦肉50克、花生油30克、鱼露、酱油各适量。

做法:猪瘦肉眼洗净,切小片;天冬、香菇洗净,用水泡软切碎。冬笋、萝卜洗净切碎;鸡蛋炒熟切碎。用花生油起油锅,将上料放入锅内稍炒片刻,下鱼露、酱油等调料加清水适量,再煎煮至上料熟透。饮汤吃全部用料,每天1料。

功效:强壮身体,润泽肌肤。用于皮肤粗糙、早衰、操劳过度过早出现皱纹头发早白。

天冬汤

组成:天冬(去心,焙)3两、升麻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前胡(去芦头)1两半、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芦根3茎,竹叶3片,煎至1盏,去滓,分温2服,空腹。

主治:骨蒸,肺痿咳嗽,气逆喘急,唾不出唇,渐渐羸瘦。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熟地怎么泡酒

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当归、川牛膝、杜仲、小茴香、巴蛾天、构杞于、肉苁蓉各60克,破故纸、砂仁、白术、远志各30克,人参、木香、石菖蒲、柏子仁各15克,川穹、白芍、茯苓各60克,黄柏90克,知母印克,白酒30千克。

【熟地黄泡酒配方】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当归、川牛膝、杜仲、小茴香、巴蛾天、构杞于、肉苁蓉各60克,破故纸、砂仁、白术、远志各30克,人参、木香、石菖蒲、柏子仁各15克,川穹、白芍、茯苓各60克,黄柏90克,知母印克,白酒30千克。

【熟地黄泡酒制法】将前24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加热1.5小时,取出容器,埋入上中3日以去火毒,静置待用。

【熟地黄泡酒功用】熟地黄泡酒能滋阴助阳、益气活血、清虚热、安神志。

【熟地黄泡酒主治】气血虚弱、阴阳两亏、夹有虚热而出现的腰酸腿软、乏力、气短、头眩目暗、食少削瘦、心悸失眠等症。

【熟地黄泡酒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1-2次。

上面就是关于熟地黄泡酒的一些保健功效介绍。通过上面的介绍之后我们发现,其实熟地黄泡酒对于男女来讲都是比较好的保健酒,可以帮助自己解决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还能帮助男人提高自己性能力。

相关推荐

冬天喝点黄酒好

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饮料酒,它是以糯米为原料,酒曲为糖化发酵剂,经酿造而成。其色泽浅黄或红褐,质地醇厚,口味香甜甘洌,回味绵长,浓郁芳香,而酒精含量仅为15%--16%,是比较理想的酒精类饮料。黄酒为中国酒中的瑰宝,是含人体必须氨基酸比较全面的饮料酒,它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这在世界营养类酒中是少见的。此外,黄酒还含有糖分、有机酸、酯类、高级醇和丰富的维生素等。黄酒的药用价值很

中医治疗鼻咽癌管用吗

某些肿瘤细胞特别是乏氧肿瘤细胞对放射线不敏感而会影响放射治疗效果,在放疗时配合中药的运用,可以增强放疗对癌细胞的杀伤力,从而提高放疗的临床疗效。根据报道,以下药物均具有增敏效应。活血化瘀药物: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丹参、三七、水蛭、毛冬青注射液、莪术油、川芎嗪、川红注射液等;扶正固本药物: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灵芝、枸杞、熟地黄、天冬、女贞子、沙参等;清热解毒药物:金银花、石上柏、山豆根、菊

喝什么治白头发 首乌黑豆酒

材料:何首乌18克,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各9克,枸杞,牛膝,女贞子,当归各6克,黑豆60克,白酒600毫升。制法:将黑豆淘洗干净,控干水分,放在干燥的锅中,以小火炒黄,同上述药捣碎后,装入细沙布袋中扎紧口,放入容器中,倒入白酒密封浸泡15天以上,即可饮用。服法:每日2-3次,每次饮服15-20毫升。功效:黑豆基本不含胆固醇,只含植物固醇,而植物固醇不被人体吸收利用,又有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

三味地黄

三味地黄酒的制作材料:主料:生地黄100克,白酒2000克辅料:大豆200克,牛蒡根100克教您三味地黄酒怎么,如何三味地黄酒才好吃1.将生地黄,牛蒡根切碎,大豆炒后,三味共置瓶中,用好酒浸泡,密封七天后即可.2.每日三次,每次30毫升饮之.三味地黄酒的制作要诀:白酒选用55度白酒。功效:补肾除烦,祛风,适用于肾虚,心烦,关节疼痛等症.小帖士-食物相克:生地黄:本品与萝卜葱白、韭白、薤白相克。

什么中药泡水喝补气血 黄芪泡水补气升阳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含蔗糖,葡萄糖醛酸,黏液质,生物碱,多种氨基酸,胆碱,叶酸,熊竹素以及微量元素硒。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补中益气,温养脾胃。临床应用:1.用于慢性衰弱者,表现为中气虚弱,体倦乏力,语言低微,脉象濡缓,久服黄芪有较好疗效;2.用于中气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内脏下垂等;3.治疗一切痹病,如周围神经麻痹,半身不遂,慢性风湿性关节炎;4、治疗表虚自

黑豆泡酒的功效和法 首乌黑豆酒

配方:黑豆60克,制首乌90克,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各45克,枸杞,牛膝,女贞子,当归各30克,米酒1500克。法:将所有药物研碎,与白酒共置容器中,密封浸泡15日以上即可服用,每日服1-2次,每次30毫升。好处:补肝肾,益精血,填精固肾,适宜精血亏损,气血虚弱或血热风燥所致脱发,白发人群饮。

阴虚血燥是什么意思

阴虚血燥型又称血燥阴伤型,系由血热内蕴或热毒蓄久,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以致津液营血耗伤。阴虚血燥,肌肤失于润养,出现暗红色或褐红色鳞屑性斑块为主症的证候。临床表现为银屑病病程日久,皮损经久不消,多为斑块状或混合状,表面覆较厚的银白色鳞屑,不易剥脱,干燥易裂,散布躯干、四肢。新发皮疹较少,伴程度不同的瘙痒,也可不痒,五心烦热或掌心发热,咽干唇燥不欲饮,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苔薄黄而干,脉弦细或细数

天门冬附方

1、天冬治健忘:天冬、远志、茯苓、干地黄各等分。为末,蜜丸。酒服二十丸如梧子,日三服。加至三十丸,常服之勿绝。(《千金要方》)2、天冬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除热,通肾气,疗肺痿生痈吐脓,治湿疥,止消渴,去热中风,宜久服。《药性论》3、天冬治心烦:天冬、麦冬各15g,水杨柳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4、天冬清金化水,止渴生津,消咽喉肿痛,除咳吐脓血。《长沙药解》5、麻黄升麻汤用之,治厥阴伤寒,

鼻炎吃中药吃得好吗 肺肾阴虚型鼻炎

鼻内干燥较甚,嗅觉不敏,咽干,干咳少痰,或痰带血丝,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当滋养肺肾,生津润燥,方用百合固金汤加减。常用药:生地黄,熟地黄,百合,麦冬,玄参,当归,白芍,贝母,桔梗,知母,天冬。方中以生地黄,熟地黄,百合,麦冬,知母,玄参滋养肺肾之阴,生津润燥;党锢,白芍,养血益阴,天冬,贝母,桔梗清肺利咽,痰中带血或鼻衄者,加白茅根,茜草,藕节。

桑椹子的食疗作用

味甘、酸,性微寒。归肝、肾、心经。清凉质润,入血分。1.润阴补血。适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头晕目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等症。2.生津润燥。可用于治疗津伤内热消渴、阴虚肺燥干咳、津伤肠燥便秘,配伍养阴生津药。桑椹子法指导:凡肝肾不足,阴亏血少,症见眩晕耳鸣,失眠多梦,须发早白者,可与何首乌、女贞子、旱莲草等相配。凡津伤口渴消渴者,可与麦冬、生地黄、天花粉等同用,以增滋阴生津止渴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