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哮喘穴位有哪些
治疗哮喘穴位有哪些
中医上,哮喘发生的原因被认为是体内阳气不足痰邪内生,最容易在夜间及凌晨发作,秋冬寒冷的季节常常会病情加重。哮喘严重发作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和恢复,就可能并发气胸和肺水肿,引发呼吸衰竭,甚至还会引发淬死。所以对于哮喘这种会威胁到生命的病,我们要引起重视,要通过夏季提前的预防和治疗,来减轻在冬季发作时的症状和病情,并促进其康复。而最佳的时机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三伏天。
如果说懂得中医经络的知识,足不出户,就能轻松将咳喘搞定。那么,该选什么穴位呢?那就是中府穴。中府穴是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具体位置是:在胸前壁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说得再简单一点,就是当你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本穴。另外,男性取这个穴位时,只要在乳头外侧旁开两横指,往上直推三条肋骨处即是本穴(平第一肋间隙)。
那么,中府穴究竟有哪些作用呢?中府穴可宣肺止咳,补益化痰,是治疗肺病的要穴,主要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咳嗽、肺结核、胸膜炎、心肌梗死等疾病。按摩时用食指或中指尖点、按、揉。按摩此穴对缓解咳嗽有帮助。饮食宜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另外,我们还介绍一种治疗咳喘的食疗方,与按摩穴位配套使用,那将是一个珠联璧合啊!
什么食疗方呢?就是百合陈贝炖水梨,这个可以润肺化痰哦!那这个如何制作呢?没关系,待我慢慢道来:首先将百合、陈皮、川贝用清水清洗干净。然后将水梨洗净、去皮、去心、切片。再接着将以上材料放入炖盅内,加适量水炖3小时后,放入适量冰糖,搅匀即成。这个食疗方,可当饭后点心或下午茶食用。既享受了消遣的意境,又获得了健康的馈赠。岂不是一举两得!
哮喘病的穴位治疗
咳嗽穴
列缺、尺泽、太渊、丰隆,足三里、大椎、身柱、肺俞、膏肓、膻中。
一、 风热咳嗽
咳痰色黄、浓稠。
用穴:上述穴位+合谷 。
二、风寒咳嗽
咳痰色白、清稀。
用穴:上述穴位用点穴之法。
三、哮喘
用穴:膻中、大椎、肺俞(见上图)、天突、气海、关元、肾俞、孔最。
四、热喘
夏天发作。
用穴:大椎、天突、膻中、肺俞、孔最。
方法:用指针、皮肤针或药物敷贴疗法(三伏天治疗,称为"伏灸")。
五、寒喘
冬天发作。
选穴同上。
针灸、拔罐并用。
六、虚喘
少气懒言、动则喘甚。
用穴:气海、关元、膻中、肺俞、肾俞。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一种保护性神经反射,通过咳嗽产生呼气性冲击动作,能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排出体外。但咳嗽也有不利的一面,剧烈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如长期,频繁,剧烈咳嗽影响工作,休息,甚至引起喉痛,音哑和呼吸肌痛,则属病理现象。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产生,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定喘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定喘的准确位置
标准定位:在脊柱区,横平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0.5寸。
简便取穴:俯卧或正坐低头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取穴。
定喘属经外奇穴,具有宣肺清热,宁神镇咳,清肺定喘的作用,是治疗小儿咳嗽,气喘的特效穴位,也是治疗哮喘病的常用穴。若哮喘突发,喘息不止或因过敏刺激,呛咳不停时,按揉此穴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除了上述疾病,定喘穴对于支气管炎,百日咳,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落枕等病症也有较好的调理保健作用。
对症按摩疗法
用手掌的鱼际面按压定喘穴36-72次,然后再让被按摩者换为仰卧位,用掌根按揉被按摩者两胸中间的部位36次,以胸部有温热感为宜,此法可有效改善咳喘症状。
快速止咳小妙招 咳喘穴
咳喘穴介绍:咳喘穴位于手掌食指的掌指关节尺侧处(标明咳喘穴处)。
按摩方法:无论男女均取左手,成人建议用筷子或笔头按压穴位,这样省力,小儿用右手母指侧面按压即可,以穴位有酸痛胀感为好,成人在可忍受情况下稍微用力,小儿则不宜用力过大。先按压穴位不动,5分钟后改为点压,一松一压为一次,3分钟后再保持按压状态,如此重复。
哮喘的自我疗法哪些见效比较好
1、负氧离子疗法
除了极佳的净化除尘功效以外,小粒径空气负离子可以透过人体血脑屏障,被吸收利 用。当患者置身于高浓度负氧离子的环境中时,小粒径负离子通过呼吸进入人体,促进鼻粘膜上皮细胞的再生,恢复粘膜的分泌功能,对哮喘就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是哮喘患者应当选择负氧离子疗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按摩运动疗法
中医临床上运用按摩手法对哮喘的防治,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了方便哮喘患者在生活中自我保健治疗,中医专家将专业的按摩手法进行了改变,设计了一套自我按摩防治哮喘的手法。家人协助按揉脾俞穴、肺俞穴、定喘穴。中医谈到的哮喘,根源在一个“痰”字上面,化痰是治疗哮喘的核心。痰的生成与肺、脾关系密切,按揉脾俞穴和肺俞穴是补益脾肺的首选,配合定喘穴,效果非常好。
3、日常疗法
哮喘发作时,呼吸加快,出汗较多,体内水的需求必然较正常人为多,缺水可致使气道内分泌物变得稠粘,难以顺利喷出,呼吸道受阻,加重了缺氧并使排痰困难。因此有必要养成随时饮水的习惯,哮喘病人尽量多饮水。如晨起后、夜醒时、晚睡前,以及白天都要随时注意饮温开水。
4、自我刮痧贴敷法
先用温水清洗干净哮喘患者背部和喉部皮肤,然后找到双侧的定喘穴、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及前面的天突穴。用洗净的一元硬币,蘸着姜汁刮拭以上几个穴位,每穴刮10下左右,刮一下蘸一下姜汁,以穴位皮部微红或出痧为度。
儿童三伏贴和大人贴的一样吗 三伏贴一共贴几个位置
看个人身体情况。三伏贴没有固定的敷贴穴位,医生会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敷贴穴位进行治疗。
三伏贴是传统中医用于调理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疾病的医学方法,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都不一样,贴敷的穴位也就不一样,具体情况以实际贴敷为主。
常见的贴敷穴位有: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中府穴、膻中穴、心俞穴、治喘穴等。
哮喘发作 按压颈后“定喘穴”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患哮喘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表现为喘息、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等。得了哮喘,很多人会服用舒喘灵之类的药物治疗,但其实我们身体里也藏着一个平喘的穴位。穴如其名,就叫定喘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对改善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等疾病很有帮助,还能避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定喘穴是一个经外奇穴,位于颈后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0.5寸处,具有止咳平喘、通利肺气的功效。哮喘发作的患者可以用双手拇指用力点按此穴,感觉局部酸麻重胀,喘息会渐渐缓解。哮喘缓解期还可以在此处刮痧保健,隔天刮一次,微微红热即可。此外,穴位贴敷也是不错的方法,将干姜、半夏等止咳平喘的中药熬成糊,用纱布包裹,贴敷在穴位上,也能起到平喘利肺的保健作用。除了缓解哮喘外,定喘穴还常用于落枕、肩背痛的治疗,有以上症状者都可以一试。
定喘的定位及归经 定喘的归经作用
定喘属经外奇穴,具有宣肺清热,宁神镇咳,清肺定喘的作用,是治疗小儿咳嗽,气喘的特效穴位,也是治疗哮喘病的常用穴。若哮喘突发,喘息不止或因过敏刺激,呛咳不停时,按揉此穴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除了上述疾病,定喘穴对于支气管炎,百日咳,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落枕等病症也有较好的调理保健作用。
哮喘按摩哪里最有效
正常人经常揉按尺泽穴可以预防哮喘,对于哮喘患者来说则有助 于缓解病症,尺泽穴胃俞肘内侧横纹中,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 用大拇指按揉这个穴位,可以把肺经多余的能量补到肾经上去,自然缓解哮喘病症。
哮喘发作期间,痰较多,丰隆穴主治咳嗽多痰,如痰多者,取坐位,以一手的中指指腹,按揉丰隆穴(外踝尖上八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按完一侧患另一侧,痰多者应减少自己的食肉量,多吃清淡食物。
太渊穴属手太阴肺经,有调理肺气,通经活络,活血通脉的功效,经常用拇指指腹按摩此穴,反复按压30-50次,或用右手中指按揉左手太渊穴,按揉2分钟后再换揉另一只手,可有效缓解哮喘,咳嗽,咽喉肿痛,手腕疼痛等症状。
取坐位,用左手手指或中指指端按右侧定喘穴,右手食指或中指按左侧定喘穴,每穴按揉2分钟,以局部有明显的酸痛感为佳。此穴可治疗哮喘,咳嗽,肩背痛等症。
有效治疗哮喘的穴位你知多少
脚踩小球按摩足底涌泉穴可防治哮喘
脚心的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足少阴肾经的首穴。
据临床实践统计,揉搓涌泉穴疗法有助于防治哮喘、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头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鸣、大便秘结等五十多种疾病。
通常涌泉穴保健手法有:揉、搓、摩、敲、踩。其中最简单、最易操作的手法是踩;也可坐在椅子上,用脚底转动小球,按摩脚底穴位;或穿防止哮喘一双根据人体脚部穴位设计的按摩鞋、拖鞋,尤其是在涌泉穴处放置药片的保健鞋,可在行走、办公、做家务的同时起到按摩和保健的作用。
清喘穴治疗哮喘技术
清喘穴(位于廉泉穴和天突穴之间,环状软骨正中下方凹陷,以手指触之有抵触感)。
应用方法:患者取仰头位,用酒精(或碘伏)常规消毒针刺穴位,医生以右手持针于清喘穴垂直进针0.2厘米,震颤5 秒钟,患者可即刻止喘。若5秒钟时未达到止喘,可将针提至皮下,先向左斜刺0.5厘米,提插3次,再将针提至皮下,向右斜刺0.5厘米,提插3次,将针提至皮下向下斜刺0.3厘米,手法以震颤为主。同时嘱病人全身放松深吸气,深呼气,患者在0.7~1分钟内止喘。10天为一疗程,若病情需要,休息3天,可继续针刺第二疗程。
除了用涌泉穴和清喘穴治疗哮喘,中医里还有其他的治疗哮喘的方法,如:
1.灸法
[取穴]大椎、肺俞、风门、膏肓、天突
[操作]艾炷如枣核大,可直接灸5~7壮,也可用隔药饼灸每穴3~5壮,以皮肤微红为度。化脓灸,传统上在小暑至白露施治。用细艾绒经压碾制成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灸治,每穴5~9壮,灸后敷以膏药,保持疮口清洁,并有20~30天的化脓期,间日灸治一穴,每疗程取3~4穴。每年夏季做一个疗程。
2.穴位敷贴
[取穴]肺俞、定喘、膏盲、膻中、脾俞、肾俞、气海
[操作]用白芥子30克、甘遂15克、细辛15克共为细末,用生姜汁调药粉成糊状,制成药饼,如蚕豆大,敷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贴30~60分钟后取掉,局部可有红晕微痛为度。在“三伏”期间贴敷,适用于缓解期。
3.耳针
[取穴]平喘、肾上腺、肺、支气管、皮质下、神门、内分泌、交感
[操作]每次2~3穴,以毫针刺,留针5~10分钟;或用埋针、埋药法,留针24小时,每次选穴3~5个,两耳交替使用。缓解期可用压丸法,以王不留行籽贴压,以巩固疗效。
4.穴位注射
(1)扑尔敏穴位注射
[取穴]定喘、肺俞、天突、膻中、中府、孔最、丰隆、身柱
[操作]用扑尔敏注射液2毫升加注射用水至5毫升,取背部一穴配孔最,或取胸部一穴配丰隆,两组交替。每穴1毫升,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胎盘注射液注射
[取穴]足三里、 定喘
[操作]用胎盘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每次取1~2穴,每穴注射0.5~1毫升,逐日更换。本法适用于缓解期。
5.穴位埋线
[取穴]大椎、肺俞、膻中
[操作]在选定穴上,皮肤作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后,用缝皮针将“0”号羊肠线埋于穴位下肌肉层内,一般选用3~4穴,大部分用胸背部穴位,适用于哮喘的缓解期。
6.皮肤针
[取穴]发作期治标,以胸腰部、前后肋间为主,配肘窝、大鱼际、小鱼际、剑突下、气管两侧、大椎、内关、足三里、孔最。缓解期治本,以肺经症状为主者,刺激胸部、前后肋间、中府、俞府、太渊、膻中为主,配刺气管两侧、后颈、胸腰部及上腹部;以脾经症状为主者,刺激胸腰上腹部为主,叩刺气管两侧及颈、骶部、胸椎1~5、俞府、气海、膻中、中府。除上述外,凡有阳性反应物发现处(条索、结节囊肿等),以及异常反应区亦为重点刺激部位。
[操作]发作期,每日治疗2~3次,用重刺激。缓解期,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以后隔日1次,21次为一大疗程,均为中等刺激。
定喘的准确位置定位 定喘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止咳平喘,通宣理肺、通经止痛。
定喘属于经外奇穴,这个穴位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用来治疗哮喘、咳嗽等疾病,一般在日常生活中是用于治疗小儿咳嗽,气喘的特效穴位,也是用于治疗哮喘病的常用穴。
而且定喘穴还可以用于治疗落枕、肩背疼痛等症状,因此对于一些经常咳嗽、咳痰以及肩膀疼痛的人群来说,可以适当地对此穴位进行按压刺激,以此来起到止咳平喘,通宣理肺、通经止痛的作用。
三伏贴能治哮喘吗
三伏贴对哮喘有一定治疗效果。三伏天,人们的肺脏气血通畅,药物容易深入腑脏,是治疗哮喘较好的时机。通过贴敷治疗能有效刺激穴位,使药物更好地循经脉导入,起到治疗哮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