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急救注意事项需重视
中风急救注意事项需重视
判断中风前兆。中风有两种情况,一是脑血管被阻塞,使一部分大脑缺血,医学上叫脑梗死;另一种是脑出血,多见于高血压病人。他们的表现相似,突发的头晕、头疼,嘴歪眼斜,流口水,想说话但是已经说不清楚,一边手脚不听使唤,这样就极可能得了中风。
不要因为病人神志不清而摇晃他,尽量不移动,使他保持安静。第一时间呼叫救护车。在等救护车的过程中采取下面的步骤。
解开病人领口和胸前的衣扣,使衣物保持宽松。
病人如果神志清楚,可以平卧休息。神志不清的病人,用侧卧位,头稍稍后仰的姿势比较好,有利于病人呼吸。
带假牙的要取出来,发生呕吐的也要清理口腔,以免呛到肺里。
时刻观察病人的情况。不可以喝水、吃东西。
老年贫血需重视
老年人贫血相当多见,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贫血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近年来统计资料提示已达到17%。鉴于老年人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在男、女之间差别不大,国内老年男、女诊断贫血标准均为:红细胞计数低于3.5×1012/升,血红蛋白低于105克/升为贫血。
老年人易发生贫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老年人骨髓内的造血组织逐渐被脂肪和结缔组织代替,70岁以后仅有30%左右的骨髓造血,这是较易发生贫血的根本原因。
2、老年人各种代谢酶开始减少,可使红细胞膜发生改变,造成红细胞寿命缩短。
3、老年人的性激素分泌减低,刺激骨髓造血的作用也随之下降。
4、老年人常患各种慢性疾病,往往影响造血功能。如慢性肾脏疾病,会导致红细胞激素分泌下降,使红细胞生成不足;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疾病因免疫的因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贫血;各种慢性感染,会造成铁代谢的紊乱而导致贫血。肿瘤患者到中晚期,几乎必然合并贫血。
5、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胃粘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对营养物质(主要成分包括铁、叶酸、维生素B12等)的吸收变差。
6、老年人免疫功能普遍降低,可引起细胞性免疫异常,机体的正常组织被自身的免疫活性细胞和自身抗体所破坏,产生自身免疫性贫血;由于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引起感染性疾病、肿瘤,产生继发性贫血。
贫血不是独立的疾病,老年贫血患者半数以上表现为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引起老人贫血的原因也很多,继发性贫血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消化道癌肿、肾病性贫血、慢性感染是主要病因。
老年人贫血的特点是发生较为缓慢、隐匿,常被其他系统疾病的症状所掩盖,最常见的症状除心慌、气短、下肢浮肿、心绞痛外,还有神经症状较为突出如淡漠、反应迟钝甚至精神错乱,患者常常被误诊为心脏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影响贫血及时检出和治疗。因此在老年人多系统慢性疾病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查其血常规,判断有无贫血。贫血是老年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即便是轻度贫血也可能导致机体重要功能损害和死亡率增加。积极寻找病因,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早治疗无疑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预后。
中风嘴歪如何急救
1、将病者手十指及脚十趾尖,还有指甲底端两侧用针点刺出血,每个放血点用力挤出十滴(如绿豆大)左右。(注意针尖先用火烤过)。
2、将头顶部于两耳尖的联线及鼻尖沿线交叉点(即百会穴)刺针放血,同样挤出十滴左右。
3、如果患者有嘴歪眼斜、语意模糊,快速拉搓他的耳朵使之充血,等把耳朵拉红了,就在他的左右耳垂之处各刺两针,两耳都挤出血来,可保住性命。
中风急救后服用中药调养方:
中药:藏红花一钱、桃仁一钱、川芎一钱、地龙一钱、赤芍一钱半、归尾二钱,外加西耆一两至十两,视病情轻重而定,轻者少加,重者多加,共七种药,以水煎服,一帖煎服二次,第一次以三碗水煎成一碗,第二次以二碗水煎成一碗服用,记得要用磁药壶在瓦斯炉上以小火慢煮,不可用电药壶。(最少需服用七帖药方)以上三个方法如急救时效快,病者可保住性命至送达医院,并可将病情减至最轻程度。
反观现今一般脑中风患者,病发当时都没实时急救,都是直接急送医院治疗,经过一路震荡,血管急速破裂,以致多数患者一病不起,所以脑中风在死亡排行上高居第二位,其最幸运者,也仅能保住老命而落个终身残废,造成个人甚至国家社会的损失,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病症,如果大家都能记住『放血救命』的方法,遇有某人中风时就立刻如法施救,在短时间内他能起死回生,而且保证百分之百正常,这个急救法,希望大家告诉大家,那脑中风在死因排行榜上,就可除名了。
预防中风后遗症是每个中风患者必要的
常见的中风后遗症预防方法有哪些?中风后遗症是如今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严重影响了患者们的正常生活。由于大家对中风后遗症都不太了解,所以没有做好对中风后遗症的预防,导致中风后遗症的发生。做好对中风后遗症的预防,能够有效的减少中风后遗症的发生。那么常见的中风后遗症预防方法有哪些?我们看看专家们的介绍。
以下就是专家对“常见的中风后遗症预防方法有哪些”的讲解内容,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1.妥善照顾。如冬天保暖、预防便秘、接受诊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应接受治疗与控制,以防脑中风的发生)。
2.生活正常。均衡饮食:少盐、少糖、少油、定时定量、多吃蔬菜及补充水分、少吃动物性油脂与动物内脏;情绪稳定;减少饮酒,拒绝吸烟;规律运动: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管阻塞机会。
3.注意前兆。脑中风的前兆,例如:突如其来的肢体虚弱或麻木、语言或运用文字有困难、剧烈头痛、失去平衡、眩晕或视力出现问题。当发觉这些异状时,必须立即就诊。
4.脑中风急救的黄金时间——决战3小时。突发中风的病患,一定要珍惜宝贵的三小时,及时送医接受治疗,才能使伤害减到最低。
老年贫血需重视
贫血不是独立的疾病,老年贫血患者半数以上表现为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引起老人贫血的原因也很多,继发性贫血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消化道癌肿、肾病性贫血、慢性感染是主要病因。
老年人贫血的特点是发生较为缓慢、隐匿,常被其他系统疾病的症状所掩盖,最常见的症状除心慌、气短、下肢浮肿、心绞痛外,还有神经症状较为突出如淡漠、反应迟钝甚至精神错乱,患者常常被误诊为心脏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影响贫血及时检出和治疗。因此在老年人多系统慢性疾病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查其血常规,判断有无贫血。贫血是老年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即便是轻度贫血也可能导致机体重要功能损害和死亡率增加。积极寻找病因,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早治疗无疑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预后。
对于老年人群应做好:
1、贫血各种临床表现的卫生宣教,促进患者及早发现贫血症状。
2、贫血是多种隐匿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尽早明确贫血病因,可早期发现多种慢性疾病(尤其是肿瘤)。
3、老年人应注意膳食均衡合理,避免偏食,特别是对那些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代谢性相关疾病的患者应避免过度控制饮食。
上述3项健康教育策略可能会减少老年人贫血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某些慢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率,提高生活质量。
脑中风急救要及时
一、脑中风的家庭急救措施:
1、发现病人突然发病后切忌慌乱紧张,应保持镇静,切勿为了弄醒病人而大声叫喊或猛烈摇动昏迷者。此时的病人不仅无法唤醒,而且反复的摇晃只会加重脑内的出血。这样只会使病情迅速恶化。应该让病人平卧,尽快拨打120。
2、若病人坐在地上尚未倒伏,可搬来椅子将其支撑住,或直接上前将其扶住。若病人已完全倒地,可将其缓缓拨正到仰卧伉,同时小心地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产生窒息。解开病人衣领、取出口内的假牙,以使其呼吸通畅。
若病人鼾声明显,提示其气道被下坠的舌根堵住,此时应抬起病人下颌,使之成仰头姿势,同时用毛巾随时擦去病人的呕吐物。
3、掌握正确搬运病人的方法。首先,不要急于从地上把病人扶起,最好2~3人同时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抬高,以避免震动;其次,松开病人衣领,取出假牙,呕吐病人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气管而窒息;第三,如果有抽搐发作,可用筷子或小木条裹上纱布垫在上下牙间,以防咬破舌头;第四,病人出现气急、咽喉部痰鸣等症状时,可用塑料管或橡皮管插入到病人咽喉部,从另一端用口吸出痰液。
4、在送前尽量减少移动患者。转送病人时要用担架卧式搬抬。如果从楼上抬下病人,要头部朝上、脚朝下,这样可以减少脑部充血。在送医院途中,家属可双手轻轻托住患者头部,避免头部颠簸。
5、对昏迷较深、呼吸不规则的危重病人,尽快拨打120请救护人员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往医院。
6、在尚未明确诊断是出血性中风或缺血性中风时,不要急于用药,因为两者用药是完全不同的。
7、缺血性中风的病人大多数神志清醒,应防止病人过度悲伤和焦虑不安。此时应让病人静卧,并可安慰病人。同时做一些肢体按摩,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压进一步下降而使缺血加重。
8、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病人前额,以利止血和降低脑压。
艾灸简单有效的中风急救
如果发现患者有语言不清、口眼歪斜、肢体麻木无力等中风症状,可以按顺序依次艾灸以下七穴:百会、风池、耳前发际、肩井、曲池、风市、足三里。此急救方法在多家古籍经典中均有记载,取穴大致如上(可加大椎穴),均言极为有效。
《黄帝明堂灸经·正人形第四》:“黄帝问岐伯曰:凡人中风,半身不遂,如何灸之?岐伯答日:凡人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五个月前,非时,足胫上忽发酸重顽痹,良久方解,此乃将中风之候也。便须急灸三里穴与绝骨穴,四处各三壮。” “凡人不信此法,或饮食不节,酒色过度,忽中此风,言语蹇涩,半身不遂,宜于七处一齐下火,各灸三壮。如风在左灸右,在右灸左。一、百会穴。二、耳前发际。三、肩井穴。四、风市穴。五、足三里穴。六、绝骨穴。七、曲池穴。上七穴,神效极多,不能具录,依法灸之,万无一失也。”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卷十七·中风下》中详细记载:“初得风之时,当急下火,火下即定……其灸法先灸百会、次灸风池、次灸大椎、次灸肩井、次灸曲池、次灸间使,各三壮,次灸三里五壮。其炷如苍耳子大,必须大实作之,其艾又须大熟。从此以后,日别灸之,至随年壮止。”还强调要重视先兆症状,坚持施灸,“凡人稍觉心神不快,即须灸此诸穴各三壮,不得轻之,苟度朝夕,以致殒毙,戒之哉”
《医学纲目·肝胆部·中深半身不收舌难言》:“凡人风发,怕痛不肯灸,忽然卒死,是谓何病?曰:风入脏故也,病者不可不知。予自五月间,口眼喎斜,灸百会等三穴即正,右手足麻木无力,灸百会、发际等七穴得愈。七月气塞,涎上不能语,魂魄飞扬,如堕江湖中,顷刻欲绝,灸百会、风池等,左右颊车二穴,气遂通,吐涎半碗,又下十余行,伏枕半月,遂平复。自后,凡觉神气少异于常,即灸百会风池等穴,无不立效。”
中风急救办法有哪些呢
1、发现病人突然发病后切忌慌乱紧张,应保持镇静,切勿为了弄醒病人而大声叫喊或猛烈摇动昏迷者,这样只会使病情迅速恶化。让病人平卧,尽快拨打120。
2、在尚未明确诊断是出血性中风或缺血性中风时,不要急于用药,因为两者用药是完全不同的。
3、掌握正确搬运病人的方法。首先,不要急于从地上把病人扶起,最好2~3人同时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抬高,以避免震动。其次,松开病人衣领,取出假牙,呕吐病人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气管而窒息。第三,如果有抽搐发作,可用筷子或小木条裹上纱布垫在上下牙间,以防咬破舌头。第四,病人出现气急、咽喉部痰鸣等症状时,可用塑料管或橡皮管插入到病人咽喉部,从另一端用口吸出痰液。
4、在送前尽量减少移动患者。转送病人时要用担架卧式搬抬。如果从楼上抬下病人,要头部朝上、脚朝下,这样可以减少脑部充血。在送医院途中,家属可双手轻轻托住患者头部,避免头部颠簸。
5、对昏迷较深、呼吸不规则的危重病人,尽快拨打120请救护人员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往医院。
6、缺血性中风的病人大多数神志清醒,应防止病人过度悲伤和焦虑不安。此时应让病人静卧,并可安慰病人。同时做一些肢体按摩,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压进一步下降而使缺血加重。
7、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病人前额,以利止血和降低脑压。
老年贫血需重视
老年人贫血相当多见,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贫血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近年来统计资料提示已达到17%。鉴于老年人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在男、女之间差别不大,国内老年男、女诊断贫血标准均为:红细胞计数低于3.5×1012/升,血红蛋白低于105克/升为贫血。
老年人易发生贫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老年人骨髓内的造血组织逐渐被脂肪和结缔组织代替,70岁以后仅有30%左右的骨髓造血,这是较易发生贫血的根本原因。2、老年人各种代谢酶开始减少,可使红细胞膜发生改变,造成红细胞寿命缩短。3、老年人的性激素分泌减低,刺激骨髓造血的作用也随之下降。4、老年人常患各种慢性疾病,往往影响造血功能。如慢性肾脏疾病,会导致红细胞激素分泌下降,使红细胞生成不足;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疾病因免疫的因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贫血;各种慢性感染,会造成铁代谢的紊乱而导致贫血。肿瘤患者到中晚期,几乎必然合并贫血。5、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胃粘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对营养物质(主要成分包括铁、叶酸、维生素B12等)的吸收变差。6、老年人免疫功能普遍降低,可引起细胞性免疫异常,机体的正常组织被自身的免疫活性细胞和自身抗体所破坏,产生自身免疫性贫血;由于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引起感染性疾病、肿瘤,产生继发性贫血。
贫血不是独立的疾病,老年贫血患者半数以上表现为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引起老人贫血的原因也很多,继发性贫血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消化道癌肿、肾病性贫血、慢性感染是主要病因。
老年人贫血的特点是发生较为缓慢、隐匿,常被其他系统疾病的症状所掩盖,最常见的症状除心慌、气短、下肢浮肿、心绞痛外,还有神经症状较为突出如淡漠、反应迟钝甚至精神错乱,患者常常被误诊为心脏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影响贫血及时检出和治疗。因此在老年人多系统慢性疾病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查其血常规,判断有无贫血。贫血是老年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即便是轻度贫血也可能导致机体重要功能损害和死亡率增加。积极寻找病因,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早治疗无疑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预后。
对于老年人群应做好:1、贫血各种临床表现的卫生宣教,促进患者及早发现贫血症状。2、贫血是多种隐匿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尽早明确贫血病因,可早期发现多种慢性疾病(尤其是肿瘤)。3、老年人应注意膳食均衡合理,避免偏食,特别是对那些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代谢性相关疾病的患者应避免过度控制饮食。上述3项健康教育策略可能会减少老年人贫血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某些慢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率,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预防中风
一、妥善照顾。如冬天保暖、预防便秘、接受诊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应接受治疗与控制,以防脑中风的发生)。
二、生活正常。均衡饮食:少盐、少糖、少油、定时定量、多吃蔬菜及补充水分、少吃动物性油脂与动物内脏;情绪稳定;减少饮酒,拒绝吸烟;规律运动: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管阻塞机会。
三、注意前兆。脑中风的前兆,例如:突如其来的肢体虚弱或麻木、语言或运用文字有困难、剧烈头痛、失去平衡、眩晕或视力出现问题。当发觉这些异状时,必须立即就诊。
四、定期健康检查。
五、脑中风急救的黄金时间——决战3小时。突发中风的病患,一定要珍惜宝贵的三小时,及时送医接受治疗,才能使伤害减到最低。
中风患者用药需谨慎
专家观点:中风患者进补人参要辩证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因此,无论是小疾病,还是大疾病,一般患者身体状况好转之后,家人就会给予适当进补,以帮助其尽快恢复体力。秋季是中老年人中风的高发季节,而人参又是滋补的佳品,因此就有人买来人参,炖汤给中风患者服用。殊不知,人参虽是滋补圣品,用错了也能变成“毒药”。
中医治病要求辨证论治。同一种病,不同的证型,治疗方法完全不同,即中医所说的“同病异治”。饮食调理也一样,要分型,要辩证。
周国平教授解释,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中风可分为五种证型,即风痰瘀血型、风火上扰型、痰热腑实型、气虚血瘀型和肝阳上亢型。前三种中风类型属于实证,只能泄。人参大补,中风患者若服用人参,无疑会加重病症,使身体更燥。因此,这三种类型的中风患者都不适合进补人参。而后两种中风类型不能单纯的运用补法,宜攻补兼施。如气虚血瘀患者,应该益气活血,通经络;肝阳上亢患者,应滋养肝肾,潜阳熄风。如此,才能更好的调理中风。
周国平教授建议,中风病人是否要食补,应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误区二:中风急救必用安宫牛黄丸
专家观点:中风急救不能盲用安宫牛黄丸
除了饮食调理上的误区,周国平教授还指出了中风患者家庭常犯的一个用药误区——用安宫牛黄丸急救。
周国平教授认为,安宫牛黄丸药性寒凉,痰热神昏的患者可以服用,但痰热不明显或脾胃虚寒的患者却不适合,用之反而会加重病情。而对于在这些症状,一般人是无法辨明,需要中医辩证处理。
中医认为,中风急性期出现神志昏迷,首先须区别闭证、脱证。闭证属实证,系邪气内闭清窍所致,症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据有无热象,又有热闭、寒闭之分。热闭为痰热闭郁清窍,症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而数;寒闭为湿痰内闭清窍,症见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或缓。脱证属虚证,是五脏真阳散脱于外,症见神昏,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治疗时,闭证应开窍,热闭宜清热开窍,简称凉开;寒闭宜温通开窍,简称温开。脱证宜益气回阳固脱。安宫牛黄丸药性寒凉,具有清热开窍,豁痰解毒之功效,属于凉开之品,只能适用于热闭。其他证均不能使用。
开窍剂多为芳香药物,其性辛散走窜,久服易伤元气,临床多用于急救,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同时,周国平教授还解释,安宫牛黄丸常用于心窍被蒙蔽(神智昏迷)时,作开窍之用。也就是说只有热闭中风,即出现“突然昏迷、面赤气粗、口眼歪斜”时,才能服用安宫牛黄丸,其他类型的中风都不是安宫牛黄丸的适应证。比如中风脱证神昏(包括舌苔白腻、寒痰阻窍者)就不宜用安宫牛黄丸,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
专家教你如何判断是否中风
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学会一些急救的常识,家里如果有老人、慢性病人,应该学会识别中风方法。简单三句话,记住S、T、R三步骤。S:(smile)要求患者笑一下;T:(talk)要求患者说一句简单而完整的句子(要有条理,有连贯性,例如,今天天气晴朗);R:(raise)让患者闭眼,举起双手。上面三个动作,患者如果有任何一个动作做不来,如微笑时脸扭曲不正常,双手臂平举时一只手老往下掉,学说不好一句完整的话,说明可能中风了。该方法由美国心脏学会、卒中学会提出,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早期中风,准确性达70%—80%,称为“辛辛那提院前卒中量表”。有人还加另外一个动作:要求患者伸出舌头,如果舌头“弯曲”或偏向一边,也是中风的征兆。
需要注意的是,中风急救有三件事绝对不能做:1.禁止摇动或移动病人,别在头部抹任何药品。否则可能造成脑部出血恶化。2.禁止为病人垫过高的枕头。否则可能让病患颈部弯曲,造成呼吸困难。3.禁止喂病人任何液体。否则可能会有吞咽困难,甚而造成吸入性肺炎。
中风后如何急救
▲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紧急联系神经科医生。
▲在病人倒下的地方就地抢救,若必须移动时千万要小心。
▲手脚麻痹、语言障碍、视力障碍等是脑中风的先兆,要尽早发现、治疗。
检查有否麻痹等症状
1.鼻子一侧出现皱纹,左右鼻唇沟不对称。
2.嘴的一侧下斜,脸部不对称。
3.口水下滴。
4.出现打鼾。
5.脸色发红(或发青)。
6.眼睛充血。
7.剧烈呕吐。
8.大小便失禁。
9.发烧或出汗等。
常见突发疾病的急救方法
常见突发疾病的急救方法
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措施:遇到这种病人首先应就地抢救,让病人平躺,保持室内安静,不可经常翻动病人,并注意病人的保暖和防暑。家中如有药物应给病人口含硝酸甘油或其他张开血管的药,等病情稳定后再设法送医院治疗。
心绞痛 急救措施:心绞痛所反应症状为胸闷、胸痛。家属应让病人静卧,如家里备有速效救心丸,可服用一定限量的速效救心丸,还可服用一些扩血管的药,有氧气袋的也可吸吸氧。这样以来,有些人能自行缓解,对无法自行缓解的患者,及时拨打120。
高血压急救措施:急救者应让病人取半卧位,可舌下含服心痛定1片或复方降压片2片,如果病人烦躁不安,可另加安定片2片,必要时吸氧。对已昏迷病人应注意保持其呼吸道畅通。病人取平卧位,用“仰头举颏法”使病人的气道打开。经以上处理后,病人病情仍不见缓解,应迅速送病人入院治疗。途中力求行车平稳,避免颠簸。
突发性脑溢血急救措施:出现脑溢血家属莫乱动,病人周围环境应保持安静避光,减少声音的刺激。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脑后不放枕头。将病人领口解开,用纱布包住病人舌头拉出,及时清除口腔内的粘液、分泌物和呕吐物,以保持气道通畅。用冰袋或冷水毛巾敷在病人前额,以利止血和降低颅内压;搬运病人动作要轻。途中仍需不断清除病人口腔内分泌物、痰液和其他异物,注意保持气道通畅。
中风急救措施:1.先让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尽快与急救中心联系。 2.中风可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在诊断不明时,切不要随便用药,因为不同类型的中风用药各异。3.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不要急于把病人从地上扶坐起,应二三人同时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高,但不要抬得太高,否则会使呼吸道狭窄而引起呼吸困难;转送病人时要用手轻轻托住患者头部,避免头部颠簸。
中风如何急救
中风突然发生,若仔细观察,在发病前往往会出现一些预兆。
1、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无力、嘴歪、流口水。这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使大脑支配躯干的神经通路受损。
2、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这是由于大脑皮层供血不足,影响了语言中枢。
3、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稳。这是由于小脑供血不足,影响其平衡功能。上述预兆可以是暂时性的,过些时候就消失,也可能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
4、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
5、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头痛由间断性变为持续性,或伴有恶心呕吐。这常是由于动脉内压力突然升高,使血管壁痛觉感受器受刺激所致。这可能是脑出血的讯号,应特别注意。
6、让病人保持安静,完全卧床。在急性期内尽量不要搬动病人,不要进行非急需的检查。因为此时病人体位的改变可能促使脑内继续出血。在发病48小时以后,可逐渐给病人翻身,以防坠积性肺炎和褥疮的发生。
7、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病人要松开上衣纽扣和腰带,有假牙者也应摘出,并将患者头侧向一边,这样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物不易吸入到气管里,头位可稍低,不宜给病人灌药,要勤给病人吸痰。最好让病人持续或间断地吸氧。
8、保持营养的供给。在起病头1~2天,应给昏迷的病人禁食,待病人意识清醒、没有吞咽困难后,可试着给予一些流质饮食,如牛奶、蛋汤等。每次量要少一些,可多喂几次。脑出血病人一旦发生并发症,往往成为致死的直接原因。因此,做好以上工作十分必要。
对人的健康而言,脑中风给人带来的影响相当于人体发生了“强烈地震”,而小中风就像是震前的白光,成为脑溢血的预警信号。如果发生小中风后,能早期、及时、有效地诊断与治疗,是防患于未然、预防中风偏瘫的关键。
对人的健康而言,脑中风给人带来的影响相当于人体发生了“强烈地震”,而小中风就像是震前的白光,成为脑溢血的预警信号。我国现有约500-600万中风患者,75%的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左右重度致残。
因此,如果发生小中风后,能早期、及时、有效地诊断与治疗,是防患于未然、预防中风偏瘫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