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新生儿破伤风症状

新生儿破伤风症状

潜伏期3~14天,多为4~7天,此期愈短,病情愈重,病死率也愈高。早期症状为哭闹、口张不大、吃奶困难,如用压舌板压舌时,用力愈大,张口愈困难,有助于早期诊断。随后牙关紧闭,面肌紧张,口角上牵,呈“苦笑”面容,伴有阵发性双拳紧握。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呼吸肌和喉肌痉挛可引起青紫之窒息。痉挛发作时患儿神志清楚为本病的特点,任何轻微刺激即可诱发痉挛发作,经合理治疗1~4周后痉挛逐渐减轻,发作间隔时间延长,能吮乳,完全恢复约需2~3个月。病程中常并发肺炎和败血症。

新生儿破伤风的症状和治疗方案

新生儿破伤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出生后7天左后的新生儿身上,病菌通过婴儿的脐部侵入体内,引起新生儿强制性痉挛,甚至引起死亡的威胁。那么,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方案有哪些呢?首先要尽早发现新生儿破伤风的症状。

伏期大多4~8天(3~l4天)。潜伏期与出现症状到首次抽搐的时间越短,预后越差。一般以哭吵不安起病,患儿想吃,但口张不大,吸吮困难。随后牙关紧闭,眉举额皱,口角上牵,出现“苦笑”面容,双拳紧握,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成角弓反张状。强直性痉挛阵阵发作,间歇期肌肉收缩仍继续存在,轻微刺激(声、光、轻触、饮水、轻刺等)常诱发痉挛发作。呼吸肌与喉肌痉挛引起呼吸困难、青紫、窒息;咽肌痉挛使唾液充满口腔;膀胱及直肠括约肌痉挛可导致尿潴留和便秘。患儿神志清醒,早期多不发热,以后体温升高可因全身肌肉反复强直痉挛引起,亦可因肺炎等继发感染所致。经及时处理能度过痉挛期者,其发作逐渐减少、减轻,数周后痊愈。否则因越发越频、缺氧窒息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脐部护理不当当心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在宝宝出生1周时发病,故民间又称“四六风”或“七日风”。又因细菌是经脐部侵入且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口紧闭,故又名“脐风”及“锁口风”。新生儿破伤风是由于破伤风杆菌入侵引起的。

破伤风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在土壤中可以存活数年。长时间未使用的金属制品或有锈迹的金属制品上都附有破伤风杆菌。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剪刀、线绳结扎脐带或接生者的手未消毒,破伤风杆菌都会通过脐带侵入体内;如在已坏死的脐带上盖未消毒的棉花或包布,破伤风杆菌容易在坏死的脐带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外毒素毒力很强,对神经组织具有强大的亲和力,破伤风外毒素传至脊髓及脑干,与神经组织结合引起全身肌肉痉挛,亦可造成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是新生儿期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因此,接生时所使用的剪刀、敷料等用具必须煮沸1小时或在高压蒸汽中蒸5分钟才能消灭破伤风杆菌。产妇应尽量选择正规医院进行分娩,以防接生工具出现意外导致宝宝患病。

破伤风有什么治疗方法

破伤风偏方一:炒荆芥

药物组成

炒荆芥12克、桂枝6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泥10克、红花6克、槐树浆2盅(冲服)。每日一剂。

按:此方多年来屡用颇验。若用于新生儿破伤风症效果亦好,其昏迷时可用鼻饲给药。一般药后汗出,邪随汗解。有时用人指甲3克,麻油炸,研末,白酒冲服亦效。槐树浆的取法是:将稍粗些的鲜树条,断为尺许,以火烧树条之中间部分使两端流出白浆,取之备用。

破伤风偏方二:鸡矢白

药物

鸡矢白(白鸡屎)3-9克

用法:用烧酒冲服。

破伤风偏方三:蟾蝎丸

药物:

蟾酥6克,干全蝎15克,天麻15克。

用法:蟾酥化为糊。干蝎炒,天麻炒,研末,与蟾酥调成绿豆般大小丸。每次1-2丸,粮食酒送服。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症状

新生儿破伤风是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乃至生命的传染性疾病,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新生儿破伤风是造成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患儿可由于缺氧、窒息、继发感染而死亡。严重缺氧可致脑细胞缺氧坏死,存活者智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判断本病的严重程度,主要根据以下各点:

1.潜伏期的长短 潜伏期短,说明细菌的毒力强,产生的毒素多,故病情重。潜伏期短于6天者,预后多较严重;有资料表明,潜伏期短于6天者,其病死率为44.4%(11/25),而潜伏期长于6天者,病死率仅为20%(4/20),一般认为,潜伏期长于10天者,大多数能够治愈。

2.抽搐发生的时限 指开始发病至抽搐的时限。这个时限越短,病情越重,时限在24h内与长于24h,其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3.抽搐的频率及程度 这是判断严重性最主要的指标。抽搐越频,每次抽搐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

4.呼吸窘迫及发绀 严重破伤风病人,除频发抽搐外,往往有呼吸窘迫及发绀反复出现。产生呼吸窘迫及发绀的原因,大概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呼吸肌及腹壁肌痉挛、喉肌痉挛、胃内容物反流阻塞呼吸道、喉头分泌物过多、严重抽搐引起脑缺氧、过量的镇静药抑制呼吸中枢和肺部感染等。呼吸窘迫与抽搐互为因果,在严重病例,二者成为恶性循环,故有此症状者多属严重病例。

5.发热的高低 有高热者,除合并感染外,还与严重抽搐或反复窒息有关。故有高热者,亦属严重病例。

6.有无并发症 严重病例多有并发症存在。特别是肺部感染,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积极抢救。

虽然新生儿破伤风病死率很高,但掌握治疗原则,采用综合疗法,如能度过危险期(起病后10天左右),则大多数病例可以治愈。由于本病的自限性,破伤风毒素与神经细胞的结合是暂时的,可以恢复的,因此可望痊愈而不致产生后遗症。完全恢复需2~3个月。

新生儿破伤风指的是什么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厌氧芽胞杆菌由胳部侵人引起的 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常在出生后7天左右发病,临床上以全身 骨骼肌的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为特征,故有“脐风” “七日 风”“锁口风”之称。

新生儿破伤风注意事项有哪些

1.大力推广新法接生:新生儿出生后,脐带必须严格处理。严格执行完全可预防本病。

2.接生消毒不严者,争取在24小时内剪去残留脐带的远端,再重新结扎,近端用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液清洗后涂以碘酒,同时肌注破伤风抗毒素或人免疫球蛋白。

3.对不能保证无菌接生的孕妇,目前已在开展的给孕妇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的方法,此法能有效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

新生儿破伤风的传播途径

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通常与接生时的卫生条件有较大关联,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地区,接生时没有严格对分娩器材进行消毒,尤其是需要剪短脐带的剪刀和接生者的双手,这些会直接接触到新生儿的脐部,而破伤风杆菌正是通过脐部入侵,因此,在接生过程中的这些不达标的卫生和消毒条件都属于传播途径。

新生儿破伤风也有通过创伤感染的情况,传播途径破伤风芽胞杆菌是土壤中常见的菌群之一,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新生儿因外伤受带有破伤风杆菌的泥土或其他异物感染也会发生新生儿破伤风,但是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少。

还有一些感染途径比如产道、耳道、拔牙、鼠咬和手术后感染等,也会引起新生儿破伤风,这些也是需要注意的。

新生儿惊厥怎么办 病因治疗

对于由细菌感染所致惊撅,应用足量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对于代谢性疾病所致者,应纠正血糖、钙、镁、钠;对于氛苯酸代谢异常者,应限制食物中该氨基酸的含量;对维生素B6依赖性惊原需长期服用维生素B6;新生儿破伤风应用破伤风抗毒素,以中和游离的毒素。

相关推荐

抽搐的原因有哪些

1、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破伤风、肺炎等也常引起抽搐,多发生于生后3-7天。这些疾病在新生儿期由于体现不典型,不能及时诊断和医疗,也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2、代谢异常,如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钠、高血钠、维生素B缺少等,也是新生儿抽搐比较常见的原因。其余,如脑发育不全、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核黄疸等也会发生抽风。 另一方面,抽搐自身也会造成严重后果。抽搐火候体耗氧、耗热大大增加;机体处于缺氧状况使糖代谢紊乱。抽搐延续时间越长,缺氧、低糖的水平越严重。大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最差,完整断氧6分钟,

引起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原因

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etani)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 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或接生者双手不洁,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致使破伤 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七日风”或“脐风”。通常是在接生断脐时,由于接

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 百白破是预防什么的

百白破疫苗主要是预防白喉、百日咳和新生儿破伤风这三种疾病的,是属于国家计划免疫内的药物,由政府免费提供。 百白破疫苗需分别于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共接种4次。 正常来说,完成4次接种的儿童可得到较好的保护效果:预防典型百日咳的效力约85% ;破伤风的保护效力为80 ~ 100%;接种3次以上,对白喉的保护效力约为95%。

宝宝抽筋是怎么回事呢

新生儿抽搐该的诊断 1、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破伤风、肺炎等也常引起抽搐,多发生于生后3-7天。这些疾病在新生儿期由于体现不典型,不能及时诊断和医疗,也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2、代谢异常,如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钠、高血钠、维生素B缺少等,也是新生儿抽搐比较常见的原因。其余,如脑发育不全、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核黄疸等也会发生抽风。 引起新生儿抽搐的原因 新生儿抽搐是常见症状之一,发病率较高,是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有时不易辨认,常表现为阵发性眼部活动(瞬目、眼球转动或震颤)及

新生儿睡觉时抽搐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睡觉时抽搐是常见症状之一,发病率较高,是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有时不易辨认,常表现为阵发性眼部活动(瞬目、眼球转动或震颤) 及口颊部抽动。颅内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引起的脑组织缺氧是新生儿抽搐最常见的原因。多发生于生后12天,幸存者日后有可能出现癫痫、偏瘫、智商低下、脑积水等。 其他原因: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见于颅内出血、脑膜炎、核黄疸及脑发育畸形等; 2、新生儿破伤风常于生后4~6日出现抽搐,同时伴牙关紧闭; 3、代谢紊乱低钙、低镁血症以及低血糖患儿可发生抽搐。

新生儿破伤风的来源

破伤风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在土壤中可以存活数年,接生时所使用的剪刀、敷料等用具必须煮沸1小时或在高压蒸汽中蒸5分钟才能消灭破伤风杆菌,因此,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剪刀、线绳结扎脐带或接生者的手未消毒,破伤风杆菌都会通过脐带侵入体内;如在已坏死的脐带上盖未消毒的棉花或包布,破伤风杆菌容易在坏死的脐带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进入体内而发病。破伤风外毒素传至脊髓及脑干,与神经组织结合引起全身肌肉痉挛。 新生儿在感染破伤风杆菌后3-14天开始发病,以4-7天间发病最多,而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首先出现的症

引起新生儿抽搐的原因

抽搐是小儿时期的一种严重症状,尤其是新生儿。不仅抽搐时的体现会使家长惊惶失措,而且他切实可引起严重后果。一方面,引起新生儿抽搐的原因往往都是些严重疾病,这些病自身就可能致死或致残。 新生儿抽搐该的诊断 1、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破伤风、肺炎等也常引起抽搐,多发生于生后3-7天。这些疾病在新生儿期由于体现不典型,不能及时诊断和医疗,也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2、代谢异常,如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钠、高血钠、维生素B缺少等,也是新生儿抽搐比较常见的原因。其余,如脑发育不全、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核黄

新生儿破伤风检查

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3—14天,以4—6天间发病最多,故俗称“四六风”。潜伏期越短。病死率愈高。哭闹不安,张口及吸吮困难,随后牙关紧闭,出现苦笑貌,伴四肢抽搐,呈强直性痉挛,甚至角弓反张。任何轻微刺激均可引起痉挛发作。呼吸肌和喉肌痉挛可引起窒息。患儿神志清,早期不发热。痉挛期可因全身肌肉强烈痉孪而致体温升高。可因继发感染而死亡。 痉挛期四肢肌肉呈强直性痉孪,腔直肌可强直如板,甚可表现角弓反张,如并发肺炎,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哆音。脐部常有感染,脐轮红有分泌物。 脐部脓汁涂片可见细菌及中性粒细胞。培养阳性率较高

新生儿破伤风吃什么好

1.材料:1块蜜蜡,适量的酒。取5到9克蜜蜡,然后用1杯热酒化开之后服下。此方和玉真散一起服用更好。 2.材料:蚕子、酒。将3克的蚕子放进碗中研磨成细末,取50毫升的暖酒一起调服,隔一个小时之后再服一次。 3.材料:50克杏仁、500毫升酒。将杏仁先磨碎,不需要去除皮尖,生用,经过蒸后晾干,然后研磨成细末,然后将其加入到酒中,绞取汁,服50毫升,一天两到三次。 4.材料:2碗大豆、6碗酒。先把大豆放进锅里炒至半熟,之后捣筛,然后蒸一个小时,蒸好之后再把它倒进盆中,淋上一些酒即可,每次吃适量。 5.材料:蝉

破伤风有哪些表现

绝大多数破伤风患者均有外伤史,伤口多先有或合并化脓性感染,一般伤口较深,常有异物及坏死组织残留,部分患者伤口较小而隐蔽,常被患者忽视而致延误诊断和治疗,甚至因病情发展而造成严重后果,潜伏期为1~2周,最长可达数月,潜伏期愈短常病情愈重,短于1周的病例,多为重型破伤风,曾用破伤风类毒素自动免疫或受伤后进行预防性破伤风抗毒素注射者,潜伏期一般较长,早期症状为全身不适,肌肉酸痛等,嚼肌痉挛所致的张口困难是最早的典型症状,其他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全身肌张力增高和继后出现的阵发性强直性肌痉挛,患者神志清楚,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