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墩宝宝减肥时机
胖墩宝宝减肥时机
儿童肥胖的判断标准
肥胖主要是由于热能代谢障碍,摄入的热量超过消耗的热能,引起体内脂肪堆积所致。通常情况下,可采用以下方法判断:
1~6个月婴儿:标准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6
7~12个月婴儿:标准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十月龄×0.5
1岁以上宝宝:标准体重(千克)=8+年龄×2
根据公式:(实测体重/标准体重-1)×100%,若超过了标准体重10%,可以看作超重,若超过20%就属于肥胖了。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或以上为重度肥胖。
TIPS:小时候肥胖,不要太紧张
都说“小时候胖不算胖”,其实还真有那么一点儿道理。在婴儿期,由于宝宝活动范围小、睡眠时间长,吃的食物营养丰富,加上有些家长给宝宝进食不注意控制,宝宝一哭就给他吃东西,所以很容易造成肥胖。在婴儿期肥胖的宝宝,到两三岁以后,随着宝宝活动量的增加、活动范围的扩大,肥胖现象会逐渐改善。
儿童减肥误区一:不是所有儿童肥胖都能减
据专家介绍,造成肥胖的因素很多。在让孩子减肥之前要给他的身体状况进行一个评估,也就是说看看孩子除了肥胖以外有没有其他疾病,比如下丘脑疾病、肾上腺疾病等都会导致儿童出现异常肥胖。在去除这些病因后就可以针对孩子的肥胖进行体重控制。
从临床观察来看,除小部分与疾病有关外,大多数是营养过剩“吃”出来的。临床上,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孩子正常标准的20%即可称为肥胖。
对策:夏天宝宝减肥事半功倍
为什么说夏天是孩子减肥的好时机呢?专家介绍,虽然冬天冷,更容易消耗脂肪,但是冬天孩子和大人活动都相对减少。夏季气温高,人体内的脂肪容易燃烧消耗。夏季孩子衣着单薄,便于参加体育锻炼。夏季各种瓜果、蔬菜,可以替代脂肪含量高的主食、甜品、饮料。再加上放暑假,孩子又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家长如果能在此时科学、计划地安排孩子的饮食结构,进行体育锻炼,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减肥误区二:减肥是个慢过程不能用量来衡量
临床中经常有家长急于知道孩子在多长时间内能减去多少体重。其实,儿童减肥用体重绝对下降来衡量效果是不恰当的,因为孩子的身高在不断增长,如果能保持体重在一个阶段内不增加或缓慢增加,也是收到了减肥效果。在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的同时,家长首先要做出表率,教育孩子不睡懒觉,不长时间坐着不动,不贪吃零食等。
对策:爬楼梯是孩子减肥的好方法
肥胖儿童适合快走、慢跑、打羽毛球、跳绳、踢毽子、游泳等运动强度中等、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氧运动,选择的项目要尽可能符合孩子的兴趣。另外,胖孩子可每天坚持爬楼梯30分钟,不必要求速度。运动减肥法必须与饮食控制相配合,因为运动后孩子的食欲会增加,但不能放任其多吃主食,两种方法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显现运动减肥的功效。
儿童减肥误区三:控制饮食并非饥饿疗法
大多数家长都知道小胖墩们减肥需要控制饮食,但控制饮食并不等于节食。饥饿疗法会影响各种营养素的正常摄取,由于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如果不能摄取足够的营养,心脑血管系统以及内脏器官、骨骼、肌肉等正常发育都将受到较大的影响。
正确控制饮食的方法是按孩子所在年龄段所需热量合理搭配。家长要保证孩子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的基础上,重点控制各种糖果、甜食、肥肉、油炸等能量高的食品。食盐摄入量应为正常儿童的1/2。水果应选西瓜、苹果、梨等低糖水果,少吃香蕉、荔枝、葡萄、桂圆等高糖水果。
对策:纠正挑食偏食把好零食关
肥胖的宝宝大多都喜好吃肉以及糖果、糕点和巧克力等零食,而没有形成吃青菜、豆类和清淡食物的习惯。劝导和督促宝宝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这是取得和巩固减肥成效的重要环节,包括安排好早餐、避免进食过快、限制零食、防止偏食、控制甜食、限制洋快餐等。对于已经习惯吃零食的宝宝,可将其常吃的糖果、巧克力、口香糖、汽水、蜜饯等高糖、高热量的零食更换成牛奶、酸奶、水果等低脂高纤维类食品,同时减少饮料的摄入量。口渴时尽量选择白开水,因为白开水才是人体健康、经济的水分来源。
小儿营养不良的反常行为
1、情绪变化
宝宝郁郁寡欢、反应迟钝、表情麻木提示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质,应多给宝宝吃一点水产品、肉类、奶制品、畜禽血、蛋黄等高铁、高蛋白质的食品。
宝宝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失眠健忘,表明体内B族维生素不足,此时补充一些豆类、动物肝、核桃仁、土豆等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大有益处。
宝宝情绪多变,爱发脾气则与吃甜食过多有关,医学上称为“嗜糖性精神烦躁症”。除了减少甜食外,多安排点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也是必要的。宝宝固执、胆小怕事,多因维生素A、B、C及钙质摄取不足所致,所以应多吃一些动物肝、鱼、虾、奶类、蔬菜、水果等食物。
2、行为反常
不爱交往、行为孤僻、动作笨拙,多为体内维生素C缺乏的结果。
行为与年龄不相称,较同龄宝宝幼稚可笑,表明体内氨基酸不足,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类、奶、蛋等势在必行。
夜间磨牙、手脚抽动、易惊醒,常是缺乏钙质的信号,应及时增加绿色蔬菜、奶制品、鱼肉松、虾皮等。
喜欢吃纸屑、泥土等异物,称为“异食癖”。多与缺乏铁、锌、锰等微量元素有关。海带、木耳、蘑菇等含锌较多,禽肉及海产品中锌、锰含量高,应是此类宝宝理想的饮食。
3、过度肥胖
以往常将肥胖笼统地视为营养过剩。最新研究表明,营养过剩仅是部分“胖墩儿”发福的原因。另外一部分胖宝宝则是起因于营养不良。具体来说就是因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造成某些“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所致。“微量营养素”不足导致体内的脂肪不能正常代谢为热量散失,只得积存于腹部与皮下,宝宝自然就会体重超标。因此,对于肥胖儿来说,除了减少高脂肪食物(如肉类)的摄取以及多运动外,还应增加食物品种,做到粗粮、细粮、荤素之间地合理搭配。
儿童练瑜伽的好处
1、宝宝练瑜伽促进智力发育
儿童练习瑜伽,不仅可以强壮身体,而且还能够促进智力的发育。因为我们在练习瑜伽的时候,大脑中会产生一种脑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这种因子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令宝宝的大脑发育更加灵活和聪明。儿童练习瑜伽,智力会得到非常好的提高,同时也锻炼了四肢的活动,增强了体质,益处多多。
2、宝宝练习瑜伽可促进身高增长
宝宝练习瑜伽还可以促进身高的增长,在练习瑜伽的过程中,我们大多会很好地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度,宝宝在练习瑜伽的时候,就可以很好地促进宝宝的肌肉发育,同时,对宝宝的骨骼生长也非常有好处,经常让宝宝练习瑜伽,身高会有明显的提高,有助于帮助宝宝长高喔!
3、宝宝练习瑜伽培养集中性
瑜伽是一种修养身心的运动,在练习瑜伽的过程中,瑜伽老师都会让宝宝少说话、精心来集中精神做动作,这样时间一长,对宝宝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的机会,可以帮助宝宝锻炼他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让孩子在安安静静的环境中,锻炼好耐力和集中思考的心智。
4、宝宝练习瑜伽可避免发胖
有很多的小朋友们因为吃得多而逐渐长成小胖子了,不妨试试瑜伽运动吧,瑜伽有非常好的减肥功效,一整套的瑜伽动作完成下来,宝宝会消化掉身体非常多的脂肪,这要比宝宝跑来跑去消耗脂肪量要大很多喔,家有小胖墩的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去练习瑜伽了。
宝宝营养不良谁之过
一、行为反常
营养不良也可引起宝宝行为反常,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不爱交往、行为孤僻、动作笨拙,多为体内维生素C缺乏的结果。
1、行为与年龄不相称,较同龄宝宝幼稚可笑,表明体内氨基酸不足,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类、奶、蛋等势在必行。
2、夜间磨牙、手脚抽动、易惊醒,常是缺乏钙质的信号,应及时增加绿色蔬菜、奶制品、鱼肉松、虾皮等。
3、喜欢吃纸屑、泥土等异物,称为“异食癖”。多与缺乏铁、锌、锰等微量元素有关。海带、木耳、蘑菇等含锌较多,禽肉及海产品中锌、锰含量高,应是此类宝宝理想的“盘中餐”。
二、过度肥胖
以往常将肥胖笼统地视为营养过剩。最新研究表明,营养过剩仅是部分“胖墩儿”发福的原因。另外一部分胖宝宝则是起因于营养不良。具体说来就是因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造成某些“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所致。“微量营养素”不足导致体内的脂肪不能正常代谢为热量散失,只得积存于腹部与皮下,宝宝自然就会体重超标。因此,对于肥胖儿来说,除了减少高脂肪食物(如肉类)的摄取以及多运动外,还应增加食物品种,做到粗粮、细粮、荤素之间地合理搭配。
三、情绪变化
美国儿科医生的大量调查研究资料显示,当宝宝情绪不佳、发生异常变化时,应考虑体内某些营养素缺乏。
1、宝宝郁郁寡欢、反应迟钝、表情麻木提示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质,应多给宝宝吃一点水产品、肉类、奶制品、畜禽血、蛋黄等高铁、高蛋白质的食品。
2、宝宝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失眠健忘,表明体内B族维生素不足,此时补充一些豆类、动物肝、核桃仁、土豆等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大有益处。
3、宝宝情绪多变,爱发脾气则与吃甜食过多有关,医学上称为“嗜糖性精神烦躁症”。除了减少甜食外,多安排点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也是必要的。宝宝固执、胆小怕事,多因维生素A、B、C及钙质摄取不足所致,所以应多吃一些动物肝、鱼、虾、奶类、蔬菜、水果等食物。
胖墩减肥记 健康减肥不反弹
如何让小胖墩健康减肥:
1、合理安排食谱,重视早餐
2、合理选择和安排零食
3、改变生活习惯,增加运动
“不吃早餐”的孩子更容易发胖。孩子们不光应该吃早餐,还要保证早餐的质和量,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食物,最好还要吃些水果蔬菜。合理安排一天的食谱,将营养素平均地分配到每一餐中也是很重要的。
学龄期孩子的胃容量小,又活泼好动,容易饥饿,合理添加零食是必要的,零食的热量要计入每天的总摄入量,不能毫无限制。掌握正确选择和安排零食对于超重肥胖的孩子来说更为重要。选择零食要注意“红绿灯原则”,尽量选择能量密度低、营养素密度高的“绿灯食物”,选择新鲜、天然、易消化、不加工或少量加工的食物,如牛(酸)奶、全麦面包、鲜玉米、水果等,尽量避免高热量而且不健康的“红灯食物”如炸薯条、冰淇淋、巧克力、碳酸饮料、方便面等,少吃腌制的蜜饯等零食和路边小吃。
要增加和巩固减肥效果,改变生活习惯,参加运动是非常重要的,也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鼓励孩子做家务,避免长时间静坐,少乘车,多步行,辅导孩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孩子一起运动,找孩子感兴趣的运动方式替代枯燥的运动,循序渐进,逐渐加大强度,并进行适度的奖励,使平时不爱运动的孩子爱上运动,相信小胖墩们能够逐渐走上健康之路。
夏天是胖宝宝减肥的好时机
肥胖对孩子健康的3大危害
1 肢体成长受限
肥胖会使宝宝学会走路较同龄者要晚,活动能力相对较差,并容易出现膝外翻或内翻、筋内翻等症状。此外,关节部位长期负重,容易磨损而出现腿或关节疼痛。
2 智力发育迟缓
宝宝身体肥胖,体表面积增大,使得血液带氧相对不足,大脑经常处于缺氧状态,容易有头昏、恶心等身体不舒服的现象,长此。
3 影响呼吸系统
肥胖宝宝胸部和腹部的脂肪蓄积量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脏的舒张和肺的呼吸,既妨碍心肺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又会影响其他机能,例如肺活量减小、换气不足、呼吸困难等。
肥胖主要是由于热能代谢障碍,摄入的热量超过消耗的热能,引起体内脂肪堆积所致。通常情况下,可采用以下方法判断:
·1~6个月婴儿:标准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6
·7~12个月婴儿:标准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十月龄×0.5
·1岁以上宝宝:标准体重(千克)=8+年龄×2
根据公式:(实测体重/标准体重-1)×100%,若超过了标准体重10%,可以看作超重,若超过20%就属于肥胖了。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或以上为重度肥胖。
都说"小时候胖不算胖",其实还真有那么一点儿道理。在婴儿期,由于宝宝活动范围小、睡眠时间长,吃的食物营养丰富,加上有些家长给宝宝进食不注意控制,宝宝一哭就给他吃东西,所以很容易造成肥胖。在婴儿期肥胖的宝宝,到两三岁以后,随着宝宝活动量的增加、活动范围的扩大,肥胖现象会逐渐改善。
儿童减肥误区一:不是所有儿童肥胖都能减
据专家介绍,造成肥胖的因素很多。在让孩子减肥之前要给他的身体状况进行一个评估,也就是说看看孩子除了肥胖以外有没有其他疾病,比如下丘脑疾病、肾上腺疾病等都会导致儿童出现异常肥胖。在去除这些病因后就可以针对孩子的肥胖进行体重控制。
从临床观察来看,除小部分与疾病有关外,大多数是营养过剩"吃"出来的。临床上,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孩子正常标准的20%即可称为肥胖。
对策:夏天宝宝减肥事半功倍
为什么说夏天是孩子减肥的好时机呢?专家介绍,虽然冬天冷,更容易消耗脂肪,但是冬天孩子和大人活动都相对减少。夏季气温高,人体内的脂肪容易燃烧消耗。夏季孩子衣着单薄,便于参加体育锻炼。夏季各种瓜果、蔬菜,可以替代脂肪含量高的主食、甜品、饮料。再加上放暑假,孩子又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家长如果能在此时科学、计划地安排孩子的饮食结构,进行体育锻炼,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减肥误区二:减肥是个慢过程不能用量来衡量
临床中经常有家长急于知道孩子在多长时间内能减去多少体重。其实,儿童减肥用体重绝对下降来衡量效果是不恰当的,因为孩子的身高在不断增长,如果能保持体重在一个阶段内不增加或缓慢增加,也是收到了减肥效果。在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的同时,家长首先要做出表率,教育孩子不睡懒觉,不长时间坐着不动,不贪吃零食等。
对策:爬楼梯是孩子减肥的好方法
肥胖儿童适合快走、慢跑、打羽毛球、跳绳、踢毽子、游泳等运动强度中等、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氧运动,选择的项目要尽可能符合孩子的兴趣。另外,胖孩子可每天坚持爬楼梯30分钟,不必要求速度。运动减肥法必须与饮食控制相配合,因为运动后孩子的食欲会增加,但不能放任其多吃主食,两种方法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显现运动减肥的功效。
宝宝消化不良怎么办 莫忘调整吃饭顺序
一、宝宝进餐三误区千万别闯!
误区一:先喝杯酸酸甜甜的饮料开开胃
宝宝都爱喝酸酸甜甜的饮料,例如果汁啦碳酸饮料什么的,有些妈妈为了让宝宝乖乖吃饭,都会在饭前给宝宝来上一杯甜饮料。有时候宝宝到小朋友家做客或者到餐馆吃饭,都要先捧上一杯饮料喝得津津有味,这仿佛已经成为了宝宝进餐约定俗成的前奏。其实还没吃饭就先喝饮料的习惯非常不好。
给妈妈的提醒:别以为果汁饮料营养价值高,其实餐馆和外售的果汁大多是味素调和成的,营养价值极低。如果宝宝先喝了饮料填饱了小胃袋,之后正餐的进食量就会显著减少,容易造成宝宝营养不良,得不偿失呢。
误区二:品尝完鲜美的肉类再吃点蔬菜消消食
先吃肉再吃菜也是许多家庭进餐的“选菜顺序”。一方面,由于肉类的烹调较费时间妈妈都会把蔬菜放到最后烹饪;另一方面,青菜素素寡寡的外貌似乎也不如肉类肥美多汁吸引。加之由于因为觉得肉类营养丰富,妈妈都喜欢把大块的肉往宝宝碗里夹,饥饿的宝宝进食速度快,一下子就用肉肉把肚子填饱了,剩下的青菜都吃不下了。
给妈妈的提醒:先吃肉类会将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体内,当宝宝小小的胃被大鱼大肉塞满,就再也容纳不下青菜了。其实青菜富含的纤维素和各类维生素是各种肉类无法提供给宝宝的,如果先吃肉类填饱肚子会很容易造成宝宝营养摄入不均衡。
误区三:吃饱了,喝口汤
吃完饭菜后口里干干的,妈妈都会赶紧装碗汤让宝宝喝,下下食的同时汤也比普通白开水有营养。宝宝也喜欢在饭后喝碗浓浓的汤,放下碗,打个饱嗝,多美妙的一顿饭啊。
给妈妈的提醒:饭后喝汤,当心养出小胖墩!想想看,宝宝吃饭已经很饱了,还要再喝一碗汤,这样只会加重宝宝肠胃的负担,容易造成营养过剩,导致宝宝肥胖。另外,汤水还会稀释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
二、宝宝进餐的正确顺序
1.饭前吃水果
在吃饭前的1个小时,妈妈可以先让宝宝吃些应季清爽的水果,不仅可以补充营养,也能增加宝宝的饱腹感。也让宝宝开始有吃饭的准备。
2.汤要在饭前喝
恰当的喝汤的时间应该是吃正餐前。饭前先喝几口汤,将口腔、食道润滑一下,有利于食物稀释和搅拌,促进消化、吸收。最重要的是,饭前喝汤可以增强宝宝的饱腹感,从而抑制摄食中枢,降低人的食欲,不会让宝宝吃太撑,这样就不用担心养出一个小胖墩啦。
如何矫正宝宝肥胖呢
1、行为矫正
即通过启发和教育让宝宝认识到肥胖的潜在危害,并自我矫治不良的饮食习惯,控制饮食,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家长应先帮助宝宝分析肥胖的原因,制订自我监测内容,包括每天、每餐的进食量。要求小胖墩做到吃饭细嚼慢咽,不吃零食和不额外补充高热量食物。
2、增加宝宝的运动量
运动能增加能量的消耗,达到减肥的目的。运动应多样化,婴幼儿可让他们满地爬,到处走。年龄大一点的宝宝可跑步、踢球、跳绳和游泳等。唯有让宝宝在运动中上气不接下气地喘气,心脏扑通扑通地剧跳,才能达到增加肌肉、减少脂肪、增强体质的目的。不过,千万不能因宝宝运动量增加而让其吃得过多,否则将前功尽弃。
3、饮食控制
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饮食控制必须考虑到宝宝的基本营养需要和生长发育需求,不宜使体重骤然减轻。最初只要求制止体重过快增长,以后可使其逐渐下降,到超过该年龄正常体重的 10%左右,即不再需要严格限制食物。
4、定期测体重
这样可以检验减肥效果,有成绩就应予以鼓励,以增强减肥的信心。最终让宝宝自觉地“执行”减肥方案,达到减肥的目的。
宝宝爱吃甜食会发胖吗
富含果糖的甜食和饮料,可引起宝宝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刺激体内一种引起暴食的激素分泌,导致宝宝食欲大增。大量果糖在肝脏中代谢为脂肪,致使热量过剩,体重也随之上升而变成小胖墩。
吃过多的甜食会使机体的脂质和糖代谢异常,宝宝易患小儿高血压、糖尿病。有的宝宝虽在孩提时未发病,却埋下了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病的隐患。
宝宝饮茶有很多好处
现代医学研究和长期的医药应用并未发现宝宝饮茶的坏处,而且应当从幼儿期开始就饮茶。宝宝饮茶,一要适量,每天一克茶量,晚上不要饮用;二要清淡,不要太浓,不要冲泡太久。宝宝饮茶的主要好处有:
增进食欲
不少宝宝食欲差,不肯吃饭,如果坚持每天让宝宝适量饮茶,可促进消食,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
防止肥胖
据调查,我国大城市中有不同程度的营养过剩现象,出现了小胖墩,另外高血压、高血脂、心血 管病的发病年龄也在提前,让宝宝坚持饮茶,可以减肥,轻身分体,还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
抗辐射污染
现代宝宝与电视机、游戏机为伍。茶叶中的茶多酚和脂及糖有吸附和捕捉放射性物质、使其排出体外的功能。宝宝饮茶对某些癌症也有早期预防作用。
儿童练习瑜伽的好处有哪些呢
增加肺活量:
儿童瑜伽对于呼吸的要求不像成人瑜伽那么高,不过还是很重视深呼吸技巧的,这样不仅有益于增加肺活量,还能帮助改善哮喘和气管敏感的问题。
矫正体形:
瑜伽能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平衡力和灵活性,使肌肉发育完善,同时对骨骼生长也很有好处。因为每个动作都要做得很标准,所以孩子们会很自然地抬头挺胸,纠正平时老窝在沙发里看电视时养成的含胸驼背等坏习惯。
帮助小胖墩儿减肥:
瑜伽的动作不激烈,但是运动量不小,有些妈妈就是为了让胖宝宝减肥才送他们去练瑜伽的。对于单纯因为饮食问题和缺乏运动而造成肥胖的孩子来说,这是减肥的好办法,因为瑜伽要求饮食相对清淡(但不是吃素,而是在蛋白质来源上要求质量更高),而运动过程也能帮助按摩内脏,所以孩子一边口变好、睡觉更香,一边又在良好习惯的作用下减了肥。
宝宝肥胖比宝宝偏瘦更糟糕
由于缺乏足够的营养学常识,父母在喂养过程中肓目补进、加餐,使婴幼儿经常处于超营养状态。而超营养状态会严重干扰机体的代谢秩序,导致宝宝的体重不断增加。母亲们大多弄不清婴幼儿的标准体重范围,单纯地认为胖比瘦好。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
首先,已有病例证明,儿童肥胖易引起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等疾病;还有部分儿童会因肥胖导致性发育障碍,出现男孩子女性化、女孩子男性化,并导致其成年后的性无能和生殖无能。其次,儿童期肥胖,可促进脂肪细胞量增加,使其到了成年期更容易肥胖,并且大大增加减肥的难度。
再次,儿童一旦肥胖,酸性代谢产物排泄不充分而蓄积量增大,儿童会经常感觉疲困乏力、贪睡、不愿活动;又因为肥胖导致水、糖、脂肪代谢紊乱,高胰岛紊血症而出现异常饥饿感,表现为嘴馋且特别贪吃。这样就失去活泼好动的天性,变得既贪吃又贪睡。并形成越来越胖,越胖毛病越多的恶性循环。形成一种由人为因素和病理因素合成的惰性和对亲人的依赖性,很难凭本人的意志和毅力克服掉,而且会给他(她)今后的人生带来诸多的困扰和麻烦,甚至是终生的遗憾。小孩子很容易被各种美味食品所诱惑,父母或爷爷奶奶就会情不自禁地买来各种美味食品来表示自己的爱心。而西式快餐、巧克力、奶油蛋糕、冰激淋之类的高热量食品,都会给孩子增加额外的营养。直至孩子长大,肥胖已经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害时,又回过头来为孩子的减肥奔忙不息。实在太糟糕、太遗憾了!
预防肥胖要比肥胖之后再减肥容易和轻松得多。人的体重保持在标准状态时,机体内各种代谢也都容易保持一种平衡状态,而一旦失去这种平衡,则瘦者更瘦,胖者更胖。所以,爸爸妈妈们在思想上要有一个保持正常体重的意识,日常生活中再稍加注意,就不会喂出小胖墩。
小儿营养不良有哪些疾病征兆
1、情绪变化。
美国儿科医生的大量调查研究资料显示,当宝宝情绪不佳、发生异常变化时,应考虑体内某些营养素缺乏。
1)宝宝郁郁寡欢、反应迟钝、表情麻木提示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质,应多给宝宝吃一点水产品、肉类、奶制品、畜禽血、蛋黄等高铁、高蛋白质的食品。
2)宝宝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失眠健忘,表明体内B族维生素不足,此时补充一些豆类、动物肝、核桃仁、土豆等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大有益处。
3)宝宝情绪多变,爱发脾气则与吃甜食过多有关,医学上称为“嗜糖性精神烦躁症”。除了减少甜食外,多安排点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也是必要的。
4)宝宝固执、胆小怕事,多因维生素A、B、C及钙质摄取不足所致,所以应多吃一些动物肝、鱼、虾、奶类、蔬菜、水果等食物。
宝宝太胖小心是营养不良? 孩子营养不良有哪些症状?
2、行为反常。
营养不良也可引起宝宝行为反常,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不爱交往、行为孤僻、动作笨拙,多为体内维生素C缺乏的结果。在食物中添加富含此类维生素的食物,如蕃茄、桔子、苹果、白菜与莴苣等为最佳食疗食物。这些食物所含丰富的酸类和维生素,可增强神经的信息传递功能,缓解或消除上述症状。
2)行为与年龄不相称,较同龄宝宝幼稚可笑,表明体内氨基酸不足。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类、奶、蛋等势在必行。
3)夜间磨牙、手脚抽动、易惊醒,常是缺乏钙质的信号。应及时增加绿色蔬菜、奶制品、鱼肉松、虾皮等。
4)喜欢吃纸屑、泥土等异物,称为“异食癖”。多与缺乏铁、锌、锰等微量元素有关。海带、木耳、蘑菇等含锌较多,禽肉及海产品中锌、锰含量高,应是此类宝宝理想的“盘中餐”。
3、过度肥胖。
以往常将肥胖笼统地视为营养过剩。最新研究表明,营养过剩仅是部分“胖墩儿”发福的原因。另外一部分胖宝宝则是起因于营养不良。具体说来就是因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造成某些“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所致。“微量营养素”不足导致体内的脂肪不能正常代谢为热量散失,只得积存于腹部与皮下,宝宝自然就会体重超标。
因此,对于肥胖儿来说,除了减少高脂肪食物(如肉类)的摄取以及多运动外,还应增加食物品种,做到粗粮、细粮、荤素之间地合理搭配。
孕期保健工作的四个不同方面
高营养,高上加高
没有哪位妈妈嫌自己的孩子胖,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孩子胖,等到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胖墩,却为时已晚。孩子不但要承受肥胖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疾病,还要走上漫长而又艰辛的减肥之路。妈妈们要记住,胖不是健康的象征,也会缺乏微量元素、缺钙、贫血等。肥胖还会使孩子过早患上“小儿成人病”。
生活环境不“卫生”
这里所说的不卫生可不是“脏”的意思,是广义的卫生,如室内空气是否清新,温度湿度是否适宜,有无有害气味和有害物品,豪华的装饰是否是绿色环保型材料,大理石的放射性是否超标,室内灯光是否适合孩子读书写字等。
衣服多上加多
在门诊,我常对宝宝的妈妈说“您一定是宝宝的亲妈。”这话听起来有些滑稽,是的,看到孩子满头大汗,满脸通红,把听诊器伸到衣服里,天哪!背心衬衣甚至棉衣都是湿的。这要是换了大人,准会说“热得真让人难受”。
孩子不会说,就只能哭,越哭越热,越热越哭,妈妈却全然不理会孩子的痛苦,还在给孩子捂。这时的理由就更充足了,那就是怕把孩子“闪”着,着凉感冒。孩子要到大自然中去抵御大自然的侵袭,自身抵抗能力对孩子们是何等的重要。
心因病的刺激
从宝宝降生的那一刻起,妈妈就为宝宝编织着伟大的梦想音乐家,艺术家,科学家,不是“家”也得是大学生。
人有千差万别,梦并非都能实现。过分的要求导致对孩子的训斥,甚至暴力,严重损害了孩子尚未成熟的大脑中枢,造成心因性疾病。我想奉劝好心的妈妈们,您应该冷静地、客观地对待您的孩子,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身体适应能力远比您想象的要脆弱得多。
婴儿营养不良的症状有哪些
情绪起伏大
宝宝情绪低落,表情冷漠,反应迟钝,有可能是缺乏铁质和蛋白质,可以给宝宝多吃一些奶制品、肉类、水产品、蛋黄等高蛋白食物。
宝宝焦躁不安,惊恐失眠,有可能是缺乏B族维生素,应多给宝宝吃一些动物肝脏、核桃仁、土豆或豆制品。
宝宝脾气大,情绪起伏明显,可能是因为吃的甜食太多了。要适当地减少甜食的摄入量,还要多吃一些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宝宝怯懦胆小,固执不听劝,有可能是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和钙质,应多吃一些鱼虾、奶制品、蔬果和动物肝脏。
举止异常
不爱说话,动作迟缓,性格孤僻,有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要多给宝宝吃一些含有丰富维生素和酸类,能够增强神经的信息传递,改善以上症状的食物。如苹果、番茄、白菜,橘子或莴苣等。
心理年龄小于实际年龄,行为比较幼稚,有可能是缺乏氟基酸,要多吃一些含高蛋白的食物,如豆制品、奶类、蛋类或瘦肉。
手脚经常会无故抽动,夜间会磨牙,容易惊醒,有可能是缺乏钙质,要多吃一些奶制品、虾皮、鱼肉、蔬菜等。
喜欢吃一些异物(如泥土或纸屑),有可能是体内缺乏锌、铁、铜等微量元素。要多吃。些含锌量多的木耳、海带、蘑菇和含锰量高的禽肉和海产品。
小脸长虫斑
宝宝的脸上如果出现一片或者几片比周围皮肤色素低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就是虫斑。虫斑长的初期是淡红色的,时间长T就会转成淡白色,边缘比较明显,覆盖着一些细小的鳞屑,还会有瘙痒的感觉。不仅是脸部,身体的其他的部位也会长。出现这种症状的源头就是缺乏维生素,也是营养不良的信号之一。因此,一旦发现宝宝长了这种虫斑,不要急着给宝宝服用打虫的药物,要先从宝宝的
膳食人手,多补充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地服用维生素片。
变成小胖墩
很长一段时间内,大伙儿都觉得胖墩就是营养过剩。实际上,营养过剩仅仅是胖墩的原因之一,其根源就是因为营养不良。认真说来,就是因为宝宝的偏食,厌食而造成微量元素的缺乏,引发体内脂肪的正常代谢受阻,储存干臀部或腹部,造成宝宝的体重超标(参见第2篇第13章“宝宝发育指标”)。所以,对于小胖墩,不要盲目地给宝宝减肥,而是要在减少高脂肪食物的前提上做到饮食的均衡,合理搭配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