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膀胱湿热的症状

膀胱湿热的症状

本证以小便异常为特征。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则尿频尿急,尿道涩痛,淋漓不尽,少腹胀问;热盛则尿液短赤,温盛则尿浊如膏,湿热灼伤脉络则见血尿,湿热久蕴煎熬则成砂石;湿热郁蒸则发热,累及肾脏则见腰痛,舌红,苔黄腻,脉数均为湿热内蕴之象。本证常因恣食肥甘辛热之品,或嗜酒,酿成湿热内生,或湿热秽浊之邪外侵,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无以分清别浊,开合失司以及灼伤络脉而致。病位在膀胱,属实热证。

相似证候辨别编辑本证的小便异常当与膀胱失约证辨别,膀胱失约证可见小便频数,淋漓不禁等见症,一般无尿急、尿痛之表现。本证除小便异常外还有湿热内蕴之见症。辨证注意点:有尿频、尿急、尿痛的膀胱刺激症状,同时又有湿热内蕴之见症。

膀胱湿热的中医治疗方法

膀胱湿热是指湿热蕴结于膀胱的病症。那么在中医医学上有什么治疗方法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中药和针灸疗法治疗膀胱湿热症的内容。

治疗方法本证治疗法则为:清热利湿。

本证的施治要点为:

①本证为湿热之实证,由膀胱湿热,气化不利而引起。在临床上,清热利水通淋为常见治法,如八正散之类。而近代复加解毒之品,如忍冬藤、蒲公英;野菊花、半枝莲、紫花地丁等,这样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清解药物,不但可轻快地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可望提高治愈率。本证发作多为急性,但治疗不当或不彻底,亦可转为慢性,湿热未尽,又可伤阴化燥,因此,在治疗时,不可一味清利,应在祛除余邪的基础上酌加甘寒滋养之品,如山药、沙参、石斛、麦冬等,标本兼顾。

②由本证而形成的淋证,初起皆与湿热有关,日久及肾,由实转虚,虚实夹杂,出现石、血、气、膏、劳淋等不同证候,因此,在临床治疗之时,除选用清热解毒之外,或佐以排石通淋;或辅以活血止血;或兼以利气疏导;或参以分清泌浊;或配以健脾益肾;因此,治淋之法,有通有塞,要当分别。有瘀血积石塞住溺管者,宜先通。无瘀积而虚滑者,宜峻补。

③本证膀胱湿热而成淋者,古有忌补、忌汗之法。《金匮要略》有“淋家不可发汗”之说,淋证畏寒发热,与小便涩痛并见,不可与一般外感表证同论、大剂辛散发汗,但可清热解毒,兼以疏风解表,表里同治。至于淋证日久,脾肾两虚,下元不固,又当补益脾肾,自不必拘泥忌补之说。本证的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中药治疗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方药:木通10克、车前子12克、扁蓄12克、瞿麦12克、桅子10克、黄柏10克、忍冬藤20克、滑石30克、甘草10克、大黄10克。本方能清热利湿通淋。

2萆薢12克、石菖蒲6克、黄柏10克、车前子12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乌药12克、丹参12克、甘草10克、牛膝10克。本方能清热利湿,分清泌蚀。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微温服。

2.加减变化:若便秘,腹胀者,方1中重用生大黄,并加枳实以通腑泄热;若

兼寒热,口苦,腰痛者,加连翘10克、蒲公英15克以清热解毒;若尿中夹有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突然中断,腰腹绞痛者加金钱草30克,海金砂l2克;若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者,加小蓟15克、白茅根30克、藕节12克以凉血止血。若小便混浊如米泔水,尿热灼不畅者,用方2加乌药12克、青皮10克,以利气通淋。

二外敷药物

1.大蒜120克、芒硝60克同捣烂成糊状,外敷助脊角、肾区。

2.芫花30克,水煎取汁,温热敷肾区。以上方药,主要用于小便不通或小便点滴而下者。

三饮食疗法

1青小豆粥:通草5克水煎取汁去渣,加入青小豆50克,小麦50克,煮成粥,作早餐食用。能通淋利尿。

2赤小豆粥:赤小豆30克加水煮熟后,再入白米15克作粥,作早餐食用。能除湿热,利小便。

3冬瓜50克,煮汤三碗,分服。能清利湿热。

针灸治疗

1.针刺足三里、中极、三阴交、阴陵泉等穴,反复捻转提插,强刺激,可治疗小便不通或尿点滴而下。

2.穴位注射:取肾俞、膀胱俞、三阴交、阿是穴沿输尿管寻找压痛点,取50%葡萄糖溶液进行穴位注射。能利水排石,用于石淋。

3.指压利尿穴:用双手大拇指按压利尿穴神阙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压力逐渐加大,持续5~15分钟。治疗小便不通。

西医并没有湿热症的说法,只有在中医的一套理论中才出现风寒暑湿等外邪所致病症,可往往中医能在这些病症中起到标本同治的治疗效果,所以大家一定要对中医治疗有信心,毕竟中医传承着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泌尿系统感染的中医原因有哪些

1、膀胱湿热,风寒湿邪外感,入里化热,下注膀胱;或过食肥甘辛辣厚味,脾胃健运失司,湿热内生,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上犯膀胱;或病由他脏转入,如胃肠积热、肝胆郁热及心移热于小肠等均可传入膀胱,湿热蕴结膀胱,邪气壅塞,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故发为淋证。热伤血络则见尿血,发为血淋。

2、肝胆郁热 足厥阴肝经环阴器,抵少腹”,若恼怒怫郁,肝失条达,气机郁结化火,疏泄不利,水道通调受阻,膀胱气化失司;或气郁化火,气火郁于下焦,均可引起小便滞涩,余沥不尽,发为淋症。

3、脾肾亏虚,湿热屡犯劳倦过度,房室不节,或久病体虚,年老体衰,或淋证日久失治,均可导致脾肾亏虚,正虚之后,复感微邪,即可发病,或遇劳即发,而成劳淋。

4、肾阴不足 湿热留恋湿热久稽,肾阴受损,膀胱气化不利,而呈虚实夹杂之肾虚膀胱湿热之候。

膀胱湿热如何预防

一、不要用有香味的沐浴剂,因为这样会使膀胱的内膜受到不必要的化学物刺激。

二、男女双方性交前后都要彻底清洗干净。

三、性交前及性交后立刻将膀胱的尿液排清。

四、拥有多名性伴侣或刚更换性伴侣的人,患病率会较高,因此要加倍留意。

五、一般说女性不一会儿就想排尿是十分正常的,其实只要水分摄取增加,尿量必然增多,但是不太能长时间地忍尿,在感到尿急时,就应及时将尿液排出,不要等太多的时间。而每次排尿的时间都要记得留意已将尿液彻底排出。

六、多喝水,最好每天两公升。

七、不要穿紧身的衣物、牛仔裤、T-back等等的衣物。

八、小心地使用避孕的方法,用子宫帽的女士会有较大的机会患有膀胱炎。

九、小心选用卫生纸,尽量不要用漂色的卫生纸。记得拭抹的动作是由由前到后的。

十、安坐在厕板上会比半蹲容易排清尿液。

十一、过度疲劳也是病发塬因之一。

尿频尿急如何治疗

1 、膀胱训练疗法,增强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能力,降低膀胱的敏感性,扭转异常的排尿习惯。

2、配合药物治疗,采用消炎解痉、止痛、镇静、碱化尿液和利尿等。

3、局部用药,用2%硝酸银涂抹尿道和膀胱颈。

4、封闭疗法,在近端尿道或膀胱三角处作封闭治疗。

5、适当服用小剂量雌激素治疗。

从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膀胱湿热有尿频尿急的症状,但并不是所有的尿频尿急都是因为膀胱湿热,想要治好尿频尿急,那么就得做好检查,对症下药才有效果。

肾气虚的鉴别诊断

1.肾气不固与肾阳虚证的鉴别

(1)肾气不固与肾阳虚证当从病因、病性及临床表现上加以鉴别。两者病变性质皆属阳气虚,但肾阳虚以元阳不足,温煦失职,性机能低下为主要临床表现。全身虚寒症状明显,表现有畏寒肢冷,舌淡苔白等。

(2)肾气不固证是由肾气亏虚,封藏固摄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失聪,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或夜尿频多,或小便失禁,男子滑精,早泄,女子月经淋漓不尽,或带下清稀而量多,或胎动易滑。

2.膀胱湿热与肾气不固证的鉴别

(1)膀胱湿热与肾气不固证当从病因、病性及临床表现上加以鉴别。两者俱见小便频数症状,但膀胱湿热证以尿急尿频,尿痛尿黄为主证。有身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为患的全身表现。

(2)肾气不固证是由肾气亏虚,封藏固摄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失聪,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或夜尿频多,或小便失禁,男子滑精,早泄,女子月经淋漓不尽,或带下清稀而量多,或胎动易滑。

膀胱湿热的治疗方法

本证治疗法则为:清热利湿。

本证的施治要点为:

①本证为湿热之实证,由膀胱湿热,气化不利而引起。在临床上,清热利水通淋为常见治法,如八正散之类。而近代复加解毒之品,如忍冬藤、蒲公英;野菊花、半枝莲、紫花地丁等,这样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清解药物,不但可轻快地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可望提高治愈率。本证发作多为急性,但治疗不当或不彻底,亦可转为慢性,湿热未尽,又可伤阴化燥,因此,在治疗时,不可一味清利,应在祛除余邪的基础上酌加甘寒滋养之品,如山药、沙参、石斛、麦冬等,标本兼顾。

②由本证而形成的淋证,初起皆与湿热有关,日久及肾,由实转虚,虚实夹杂,出现石、血、气、膏、劳淋等不同证候,因此,在临床治疗之时,除选用清热解毒之外,或佐以排石通淋;或辅以活血止血;或兼以利气疏导;或参以分清泌浊;或配以健脾益肾;因此,治淋之法,有通有塞,要当分别。有瘀血积石塞住溺管者,宜先通。无瘀积而虚滑者,宜峻补。

③本证膀胱湿热而成淋者,古有忌补、忌汗之法。《金匮要略》有“淋家不可发汗”之说,淋证畏寒发热,与小便涩痛并见,不可与一般外感表证同论、大剂辛散发汗,但可清热解毒,兼以疏风解表,表里同治。至于淋证日久,脾肾两虚,下元不固,又当补益脾肾,自不必拘泥忌补之说。

膀胱湿热的症状

本证以小便异常为特征。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则尿频尿急,尿道涩痛,淋漓不尽,少腹胀问;热盛则尿液短赤,温盛则尿浊如膏,湿热灼伤脉络则见血尿,湿热久蕴煎熬则成砂石;湿热郁蒸则发热,累及肾脏则见腰痛,舌红,苔黄腻,脉数均为湿热内蕴之象。

本证常因恣食肥甘辛热之品,或嗜酒,酿成湿热内生,或湿热秽浊之邪外侵,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无以分清别浊,开合失司以及灼伤络脉而致。病位在膀胱,属实热证。

本证的小便异常当与膀胱失约证辨别,膀胱失约证可见小便频数,淋漓不禁等见症,一般无尿急、尿痛之表现。本证除小便异常外还有湿热内蕴之见症。辨证注意点:有尿频、尿急、尿痛的膀胱刺激症状,同时又有湿热内蕴之见症。

尿路感染的原因

尿路感染的原因,从中医角度看主要与湿热毒邪蕴结膀胱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外阴不洁,秽浊之邪入侵膀胱,酿生湿热;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蕴湿生热;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气滞血瘀;年老体弱、禀赋不足、房室失节及久淋不愈引起脾肾亏虚等。而从西医角度看,尿路感染是由于致病菌侵入尿路,可由一种或多种细菌引起,偶可由真菌、病毒引起。

尿路感染的感染途经:

1、上行感染:为尿路感染的主要途径。绝大多数尿路感染由粪源性病原体上行经尿道、膀胱、输尿管、肾盂而到达肾脏髓质,累及单侧或双侧而发病。

2、血行感染:体内局部感染灶的细菌入血,通过血循环到达肾脏而引发感染,但并不多见。

3、淋巴道感染:考虑因右肾淋巴管与腹部、盆腔、升结肠的淋巴有沟通,这些部位有感染时,细菌从淋巴道感染肾脏,此种情况极为罕见。

4、直接感染:细菌从邻近器官的病灶直接入侵肾脏导致的感染,此情况亦极少见。

尿路感染的中医原因详解:

1、膀胱湿热,风寒湿邪外感,入里化热,下注膀胱;或过食肥甘辛辣厚味,脾胃健运失司,湿热内生,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上犯膀胱;或病由他脏转入,如胃肠积热、肝胆郁热及心移热于小肠等均可传入膀胱,湿热蕴结膀胱,邪气壅塞,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故发为淋证。热伤血络则见尿血,发为血淋。

2、肝胆郁热 足厥阴肝经环阴器,抵少腹”,若恼怒怫郁,肝失条达,气机郁结化火,疏泄不利,水道通调受阻,膀胱气化失司;或气郁化火,气火郁于下焦,均可引起小便滞涩,余沥不尽,发为淋症。

3、脾肾亏虚,湿热屡犯劳倦过度,房室不节,或久病体虚,年老体衰,或淋证日久失治,均可导致脾肾亏虚,正虚之后,复感微邪,即可发病,或遇劳即发,而成劳淋。

4、肾阴不足 湿热留恋湿热久稽,肾阴受损,膀胱气化不利,而呈虚实夹杂之肾虚膀胱湿热之候。

总之,尿路感染以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且与肝脾密切相关,其病机以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为主。

湿热症状

湿热症状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心脏炎、皮肤环形红斑、皮下结节与舞蹈病等,于链球菌感染后,单独或不同组合出现。发病期1-4周,约1/2患者有急性咽炎、扁桃腺炎、可有发热、乏力、出汗、贫血、体重下降等症状,部分人亦可无任何不适。

一、心脏炎。

为最严重的病变,多见于青少年风湿热患者,心脏炎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随发病年龄增长而渐减低。

二、关节炎。

是湿热症状最常见的主要表现,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关节炎多见,为不对称性,游走性,大关节炎。其严重程度差异较大,轻者只有关节痛而无炎症表现,典型者可有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炎症消退后不遗留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炎与心脏炎症严重程度不相关。成人风湿热患者多以关节炎为突出表现,而青少年幼儿则以心脏病变为主。

三、湿热症状皮肤表现。

环形红斑及皮下结节为特征性。环形红斑多发生于躯干或四肢的内侧,为一种轮廓清楚易消退的淡红色环形红斑,周边可有葡行疹,中央苍白,常呈一过性。皮下结节为2-5毫米大小的皮下硬结,圆形或椭圆形,不与皮肤粘连,无压痛,可移动。常出现于大关节的伸侧,尤其是肘、膝及腕关节,枕骨区或胸腰椎棘突等部位。

四、舞蹈症:成人中少见,在儿童中发生率也很低,多见于女孩。

膀胱湿热与肾阳气不足有关系吗

膀胱湿热与肾阳气不足

膀胱湿热:湿热蕴於下焦膀胱的病变。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少而痛、尿黄赤或尿血、舌红苔黄、脉数等。多见於急性膀胱炎 。膀胱湿热证为湿热之邪蕴结膀胱所致的病证。凡感受湿热之邪,饮食不节,脾胃内伤,湿热内生,下注膀胱等均可引起本证。

肾阳气不足:多因素体阳虚,久病不愈,或年老体弱,下元亏损所致。肾阳虚损对肾的生理功能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殖机能减退而男子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二是水液代谢障碍,肾阳虚衰,气化无权,开合失度,则发为水肿,或尿频、尿闭;三是水谷精微化生减弱,因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脾肾阳虚,则运化功能失职,可见下利清谷、五更泄泻等。

从上文的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膀胱湿热与肾阳气不足之间是没什么关系的,膀胱湿热是湿热体质中的一种,而肾阳气不足则是因为旧病不愈或者年老体弱等原因造成的,所以两者是没有关联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肾阳气不足是如何治疗的吧。

肾阳气不足如何治疗

主方:金匮肾气丸。

方药:干地黄、薯蓣(即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炮)。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日再服。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从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膀胱湿热与肾阳气不足是没什么关系的,如果你同时出现这两种病症,那么一定要咨询医师如何治疗,不能随意用药,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意外。

什么是膀胱湿热证

什么是膀胱湿热证呢?膀胱湿热证有什么症状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概念】膀胱湿热证是指由于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所表现的以小便异常为主症的一类证候。在三焦辨证中属下焦病证范畴。多因外感湿热之邪,侵及膀胱,或饮食不节,滋生湿热,下注膀胱,致使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所致。本证以尿频尿急,排尿灼痛,并伴见湿热之象为审证依据。

【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小腹胀痛,尿道灼痛,小便黄赤短少,或浑浊,或尿血,或有砂石,可伴有发热,或见腰部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膀胱湿热如何治疗

1、方药:木通10克、车前子12克、扁蓄12克、瞿麦12克、桅子10克、黄柏10克、忍冬藤20克、滑石30克、甘草10克、大黄10克。本方能清热利湿通淋。

(2)萆薢12克、石菖蒲6克、黄柏10克、车前子12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乌药12克、丹参12克、甘草10克、牛膝10克。本方能清热利湿,分清泌蚀。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微温服。

2、加减变化:若便秘,腹胀者,方(1)中重用生大黄,并加枳实以通腑泄热;若兼寒热,口苦,腰痛者,加连翘10克、蒲公英15克以清热解毒;若尿中夹有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突然中断,腰腹绞痛者加金钱草30克,海金砂l2克;若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者,加小蓟15克、白茅根30克、藕节12克以凉血止血。若小便混浊如米泔水,尿热灼不畅者,用方(2)加乌药12克、青皮10克,以利气通淋。

文中的3款食疗方非常适合膀胱湿热体质的人群服用,此外,膀胱湿热也可以配合药物治疗,但是在这里小编也要提醒大家,膀胱湿热与膀胱失约的症状比较相似,进行药物治疗的时候最好在医生的嘱咐下服用,以免误服药物。

湿热性体质特征有什么

湿热体质症状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疗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搐稀,尿短赤,脉濡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苫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具体的湿热体质型的人有何症状:

1、型体特征:形体偏胖或消瘦;

2、常有表现:面垢油光、多有痤疮粉刺、常感口干口苦、眼睛红赤、心烦懈怠、身重困倦、小便赤短、大便燥结或黏滞、男性多有阴囊潮湿、女性常有带下增多。病时上述征象加重;

3、舌象检测:舌质偏红苔黄腻;

4、脉象检测:脉象多见滑数;

5、心理特征:性情急燥、容易发怒;

6、适应能力:不能耐受湿热环境;

7、易患疾病:易患黄疸、火热症、痈疮和疖肿等病症。

膀胱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膀胱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本证常因恣食肥甘辛热之品,或嗜酒,酿成湿热内生,或湿热秽浊之邪外侵,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无以分清别浊,开合失司以及灼伤络脉而致。病位在膀胱,属实热证。

由于湿热蕴结膀胱,尿液受其煎熬,日久化为砂石,而成石淋,除内服药物,针刺治疗外,常可配合体育疗法,多进行跳跃活动。多饮水,每日饮水1000~2000毫升。另外还可以根据结石的成份,注意饮食的选择。

如尿结石为磷酸盐成分者,可以大量食用酸度高的食物,及含钙少或碱价低的蔬菜,如碗豆、芸苔属、龙须菜、南瓜等;忌食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蛋黄、虾米皮、豆腐、菠菜、苋莱等。若结石成分为尿酸及草酸盐结合的,应多选用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这些食物对膀胱湿热体质有疗效

胡萝卜

胡萝卜素转变成维生素A,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轼能,预防细菌的感染,在预防上皮细胞癌变的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胡萝卜中的木质素也能提高机体免疫机制,间接消灭癌细胞。

葫芦

葫芦味甘,性平滑无毒,利水。其蔓、须、叶、花、子、壳均可入药,医治多种疾病。据古代医书有记载,葫芦花味甘,性平,无毒,可做解毒之药,对各种瘘疮尤为有效。

豇豆

豇豆 性平、味甘咸,归脾、胃经;具有理中益气、健胃补肾、和五脏、调颜养身、生精髓、止消渴的功效;主治呕吐、痢疾、尿频等症。

冬瓜

冬瓜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减肥美容的功效;能减少体内脂肪,有利于减肥;常吃冬瓜,还可以使皮肤光洁;另外对慢性支气管炎、肺脓疡、肠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吃冬瓜还可以利尿,尽快将膀胱细菌排出。

文中小编为大家介绍了膀胱湿热的调理方法,如果你出现了膀胱湿热的症状,那么一定要重视起来,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调理好身体。

相关推荐

鸭跖草的营养价值 利尿通淋

鸭跖草既能利水以消肿,又能清泄湿热以通淋。用于水肿,热淋。治水肿有热兼表证者,可与浮萍,白茅根等同用;治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常与车前草,木通,淡竹叶等同用。

什么是湿热

湿热,为中医名词术语,为致病因素,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亦为中医证候名,如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热,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内热。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或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

为什么女人尿痛尿血

正常的尿液含有极少量的红细胞。未经离心的尿液在显微镜下每个高倍视野可有红细胞0~2个,如果超过此数,即为尿血。 尿血之症,多因热扰血分,热蓄肾与膀胱,损伤脉络,致营血妄行,血从尿出而致尿血,发病部位在肾和膀胱,但与心、小肠、肝、脾有密切联系,并有虚实之别。常见的症状有心火亢盛,膀胱湿热,肝胆湿热,肾虚火旺,脾肾两亏等等症状。血尿同时伴有较长期的尿频、尿急、尿痛者,以肾结核的可能性较大;如血尿伴眼睑、面部或全身浮肿,血压增高及发热等症状,可能是急性肾炎;如血尿伴剧烈的尿频、尿急、尿痛者,大多为急性膀胱炎.

木通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利尿祛湿

木通归膀胱经,对膀胱湿热,小便短涩疼痛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常与车前子、滑石等同用,若是有尿血者可配小蓟、蒲黄、白茅根等煎药。

湿热体质症状有哪些呢

1、一般表现 湿热体质的表现常见于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疔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2、型体特征 形体偏胖或消瘦;常见体征:面垢油光、

膀胱湿热会引发什么疾病

可见发热,累及肾脏,则腰痛。热伤阴络,出现尿血。湿热久郁,煎熬尿中杂质成砂石。若全身症状明显、腰痛、体温升高,则表示已有肾盂肾炎或其他急性感染。 肾盂肾炎:是指肾盂炎症,大都由细菌感染引起,肾盂肾炎又称上尿路感染,一般伴下泌尿道炎症,临床上不易严格区分。急性肾盂肾炎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女性,病人常有腰痛、肾区压痛、叩痛、伴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以及尿频尿急和尿痛等膀胱刺激征,验血可见白细胞增高。一般无高血压或氮质血症。病人尿液混浊,可有肉眼血尿,尿常规镜检有多量白细胞或脓细胞,可有少许红细胞

小儿尿路感染的饮食

1、凉拌莴苣丝:鲜莴苣250g,食盐适量。将鲜莴苣去皮,用冷开水洗净,切丝、食盐调拌即可。随量食用或佐餐。 此方清热利尿,适应于沁尿系感染属膀胱湿热者,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短赤。 2、清炒绿豆芽:绿豆芽250g,将绿豆芽洗净起油锅炉炒熟,下盐调味即可,随量食用或佐餐。 此方清热利湿。适应于尿路感染属膀胱湿热者,症见小便灼热不利或尿频涩痛。 3、钱草车前饮:金钱草15g,车前草15g,水煎服 此方通淋化石适应于膀胱结石属湿热郁结者,症见小便不利或小便涩痛,腰腹痛,尿中带血。

膀胱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本证常因恣食肥甘辛热之品,或嗜酒,酿成湿热内生,或湿热秽浊之邪外侵,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无以分清别浊,开合失司以及灼伤络脉而致。病位在膀胱,属实热证。 由于湿热蕴结膀胱,尿液受其煎熬,日久化为砂石,而成石淋,除内服药物,针刺治疗外,常可配合体育疗法,多进行跳跃活动。多饮水,每日饮水1000~2000毫升。另外还可以根据结石的成份,注意饮食的选择。 如尿结石为磷酸盐成分者,可以大量食用酸度高的食物,及含钙少或碱价低的蔬菜,如碗豆、芸苔属、龙须菜、南瓜等;忌食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蛋黄、虾米皮、豆腐、菠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 利尿通淋

鱼腥草善于清膀胱湿热,有清热除湿,利尿通淋的功效,长配伍车前草、白茅根、海金沙等中药治疗湿热泻痢,热淋涩痛等病症。

绝经期尿路感染的饮食

凉拌莴苣丝 原料:鲜莴苣250克,食盐适量。 做法:将鲜莴苣去皮,用冷开水洗净切成丝,食盐调拌即可,随量食用或佐餐。 功效:清热利尿,适宜于泌尿系感染属膀胱湿热者,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短赤。 清炒绿豆芽 原料:绿豆芽250克。 做法:将绿豆芽洗净,起油锅炒熟,下盐调味即可。随量食用或佐餐。 功效:清热利湿,适宜于尿路感染属膀胱湿热者,症见小便灼热不利或尿频涩痛。 钱草车前饮 原料:金钱草15克,车前草15克。 做法:水煎服。 功效:适宜于膀胱结石属湿热郁结者,症见小便不利或小便涩痛,腰腹痛,尿中带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