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孤独老人自助
赞孤独老人自助
据媒体报道:天津市79岁的谭文璇为了使孤独老人摆脱“独守空房”的孤独,成立了“孤独老人自助协会”,目前协会会员已经发展到107人。
协会成员定期走访建立联系的各个社区因老、弱、病不能出门的老年人,陪他们聊天,给他们讲最近发生的新鲜事。每到节假日,协会还组织会员中的退休医生为老人们检查身体。协会中的老人过生日时,其他会员共同为其庆祝生日,并送上谭文璇女士亲手做的贺卡。许多老人觉得协会就像个“精神储蓄银行”,自己身体方便时,帮助其他老年人,自己身体不方便时,会有其他老人来陪自己聊天,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笔者认为,谭文璇带头成立的“孤独老人自助协会”,可以让老人间的友谊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保持,它是联结孤独老人心灵的纽带,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彼此都会感到无比的幸福。这种组织应大力推广。
如何助退休老人排解孤独
1、多出门走走看看
老年人平时呆在家里孤单寂寞,通过旅游可以接触外面的世界,心胸和眼界更加开阔;走出了狭窄单调的生活,增加了情趣,对身心的健康自然有好处,也可以激发老年人旺盛的精力。老年人外出旅游往往多与家人、志同道合的亲朋好友结伴而行,同时,在旅游过程中,又可结识许多新朋友,对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性格颇有好处。
2、退休后学会转换角色
到老年,离休、退休了,不管从前官位多高,钱有多少,都应该忘记自己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在家里当慈祥的长者,多干事,少说话,用爱心温暖家人,尽享天伦之乐。在外要放下架子,平等待人,和普通人交朋友,感受温暖,传递幸福。
3、每天坚持适量运动
每天必须坚持体育锻炼一个小时左右,结伴散步,简单易行,效果不错。运动还可以提高心理健康,调整积极的情绪,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医学心理学专家指出: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运动锻炼已经成为一个促进老年人心理适应能力的良好形式。
4、继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老年人退休后可以继续学习新知识,看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有条件者可参加老年大学,充实自己的生活,延缓大脑的衰老,预防痴呆的发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老人不但自我价值得到了提升,而且在学习中排解了孤独。通过学习,还可以加强老人与社会的联系,提升老人自身的社会价值感。
5、勇于接触陌生人
老年人移居到陌生的环境,要面对现实,大胆走出家门,主动与人交往,多关心帮助他人,建立新的人脉,尽快融入到新的环境之中。多结交各方面的朋友,特别是忘年交朋友。必须有几个铁哥们儿或铁姐们儿。多欣赏、赞美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会敞开心胸,多和朋友交流,有助于排解心中的苦闷。
孤独老人易得老年痴呆吗
常见的老年期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等。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年龄越大老年痴呆的发病率越高,老年女性比男性痴呆比例更高,有痴呆家族史的人 得痴呆的风险是其他人的3倍。
其次,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不仅是 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
另外,有抑郁病史、兴趣狭窄、精 神创伤、受教育程度低、家境贫困、吸烟、酗酒的人更容易患老年痴呆。有的危险因素比如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不良生活习惯和血管性危险因素是可以纠正或控制的。我们要尽量消除不良嗜好,培养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躯体疾病,才能将发生老年痴呆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孤独慢慢侵蚀老年人的生命
老年人常常子女不在身边,身旁少了可以倾诉的人,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孤独感,孤独不是病,是一种心态,心态不好,那么疾病就会有机可乘。
孤独可能让老人寿命减少6年!这不是耸人听闻,美国加州大学对1600名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长达6年的追踪调查,发现经常感到孤独的老人寿命短了6年。
孤独是一种心态,并不仅仅是没有伴儿,主要是对社会生活没有参与意识、没有交流沟通的平台。但很多子女并不知晓这点,以为老人衣食无忧就生活美满了。
很多老人吃喝不愁,但孤独却让他们没心情为自己烹饪美食,要么凑合,要么大吃,不均衡的饮食习惯以及不愿意外出活动,增加了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步入老年后心血管功能开始退化,而孤独能加速该过程,增加患心脏病风险。
如果不愿意和外界交流,也会增加罹患老年痴呆的风险,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孤独的人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是正常人的两倍。尽管老年痴呆病因未明,但此病是退行性脑部病变。脑子是越用越灵的,用进废退,孤独的老人不愿动脑、不愿动手,就会人为地造成认知和记忆功能退化。
丧偶易导致寡居效应,许多年迈老人在失去伴侣后也相继去世,伤心过度也会让身体各个器官遭到重创。一般来说,丧偶一年内是道坎,伤痛为明显。因此,在此阶段子女要帮助老人尽快调整好心态,故人的东西可以先收藏起来,不要让老人独处,经常外出散心、去子女处居住都是不错的办法。如老人的悲痛心情无法释怀,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不要低估了老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钱钟书先生说过,老年人恋爱就像老房子着火,其实老年人学电脑的热情也不亚于此,像发新浪微博、QQ聊天、写博客,如果能一头扎进去,当然能够自得其乐,还能通过这些途径和子女沟通,关键在于把要老人领进去。
去年,“花甲背包客”的新浪博客让众多网友羡慕不已,这对花甲老人卖房环球自助旅游的行为,给老人摆脱孤独提供了借鉴。老两口要绑在一起找乐,买菜做饭、外出旅游,多“话疗”。此外,现在很多社区都会组织一些老人的互动,可以主动去社区询问。
总结:关爱老人的晚年生活,老年人需要的不是多么华贵的物质生活,需要的也许只是子女可以在身边陪伴,要帮助老人解决孤独问题有很多办法,不要让孤独伤害老人的心。(文章原载于《中外健康文摘》,作者:郑帆影,刊期:2012.08B,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养生堂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孤独老人易得老年痴呆吗
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孤独的人患症的机率是正常人的两倍。
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说,这项最新研究成果刊登在6日出版的《普通精神病学文献》月刊上。此前曾有研究表明,不与人交往或不常动脑的人更容易患老年痴呆症,但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孤独和老年痴呆症之间的关系。
在历时4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823名8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跟踪问卷调查,评估老人的孤独感受等级。问卷中问题包括,是否有“我想念拥有好朋友的感觉”、“我经常觉得遭到遗弃”等。调查者最后将答案汇总,为这些老人的孤独感划出5各等级。
在调查开始时,所有接受调查者都没有老年痴呆症,在调查过程中,76名老人确诊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出现丧失记忆和糊涂的症状。研究人员参照所有受调查者提供的答案发现,最初孤独感等级每提高一级,患老年痴呆的风险就增加51%。
主导研究的罗伯特·s·威尔森说,研究还发现,有些老人即使不独居也可能感到孤独。缅因州老年医学专家、老年痴呆症协会发言人劳伦·科尔曼说:“这项研究结果使我想到,我不该只关心父母是否有社交,还应该关心他们孤独的感觉。”
研究人员尚未找到孤独引起老年痴呆的原因,他们将进一步研究孤独对人大脑的影响。
孤独症与性格孤独
概 述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一部分的人因为生活当中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或者过度压力就会导致孤独症的发生。一旦发现孤独症,就会造成身心上的严重危害,而且还会影响到病人的工作和生活,有可能会让病人经常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所以大家在平时生活里一定要学会放松自己,千万不要太过紧张压抑。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孤独症与性格孤独到底是怎么回事?
步骤/方法:1孤独症的症状表现有很多。孤独症的病人一般都患有社会交往障碍,而且还会有言语障碍,同时还会出现行为异常的现象。一旦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早发现早治疗为主,千万不要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2性格孤独的人往往只是做什么事情都很被动的症状。性格孤独的人不愿意和人交往,而且交往的时候不是很主动,总是很被动,缺乏对生活的热情。但是从身体各方面来说,不存在着孤独症的表现。
3孤独症有严重的语言退化现象。在平时很少愿意和别人交流,而且经常不愿意主动和人交流,总是避免与人的眼神交流,会重复别人的话,而且说话的语调没有什么起伏一般都是很平淡的表情。
注意事项:大家在平时生活里一定要学会放松自己,不要经常处在负面的情绪里面,这样对身心的危害都比较大。在平时一定要多参加户外活动,多进行锻炼身体的运动,这样能够放松全身。
如何正确的护理儿童孤独症
1·孤独症患儿没有言语用来表达他的要求,有时用尖叫和发脾气来表达,为防止这种情况,不要在患儿尖叫或发脾气时满足他的要求。与孤独症患儿谈话时尽量使用简单明确的言语。语言障碍将影响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要尽力去训练,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呼吸训练,在行为中加人由口吐气的动作,这样才能顺利进行发声训练,在训练中要反复示范及时给予正性强化,如赞扬,给糖果等。
2·口型和发音训练,让患儿很快学会模仿口型和发音较为困难,可先从让他模仿一些身体大动作开始,逐步过渡到口型发音的模仿,对患儿来经特别训练之前的偶然发音要立即给予鼓励,以增加自动发音的频率。单词训练,从模仿说出实际物品的名称开始,物品最好选择患儿感兴趣的食品或玩具,待能说出实物名称时可过渡到卡片,对一些动词,可通过动作去学习。
儿童孤独症在行为上不但是孤僻的,语言上也是存在沟通障碍的,所以家长或者朋友如何正确的和儿童孤独症患者进行沟通也是一门学问,要正确的和孩子沟通,帮助他们打开心扉,接受外界的援助。
老人孤独怎么照顾自己
1、每天坚持适量运动
每天必须坚持体育锻炼一个小时左右,结伴散步,简单易行,效果不错。运动还可以提高心理健康,调整积极的情绪,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医学心理学专家指出: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运动锻炼已经成为一个促进老年人心理适应能力的良好形式。
2、多出门走走看看
老年人平时呆在家里孤单寂寞,通过旅游可以接触外面的世界,心胸和眼界更加开阔;走出了狭窄单调的生活,增加了情趣,对身心的健康自然有好处,也可以激发老年人旺盛的精力。老年人外出旅游往往多与家人、志同道合的亲朋好友结伴而行,同时,在旅游过程中,又可结识许多新朋友。老友新朋,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可使老年人心情更加舒畅,对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性格颇有好处。
3、退休后学会转换角色
到老年,离休、退休了,不管从前官位多高,钱有多少,都应该忘记自己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在家里当慈祥的长者,多干事,少说话,用爱心温暖家人,尽享天伦之乐。在外要放下架子,平等待人,和普通人交朋友,感受温暖,传递幸福。
4、培养兴趣爱好
读书、写作、书法、绘画、摄影、弹琴、唱歌、舞蹈、拳术、棋艺、养花、种菜、垂钓、手工制作、饲养宠物……每一样都有学不完的知识技能,都能为你打开一扇窗,让你看到绚丽多彩的世界。你可以任选一两样,投身其中。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当做事业来做,有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使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旺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
5、继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老年人退休后可以继续学习新知识,看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有条件者可参加老年大学,充实自己的生活,延缓大脑的衰老,预防痴呆的发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老人不但自我价值得到了提升,而且在学习中排解了孤独。通过学习,还可以加强老人与社会的联系,提升老人自身的社会价值感。
老人如何缓解孤独?
老人如何缓解孤独?
1、子女应尽自己赡养、孝顺老人的责任,身在外地时更要多加关心,从而让老人享受到儿孙绕膝、晚辈嘘寒问暖的天伦之乐,而不至产生被冷落、被遗弃的感觉。
2、树立敬老、爱老的社会新风,让他们感受到整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例如逢年过节组织对孤寡老人的慰问、服务等。
3、支持丧偶老人再婚,子女对老人再好,有些感情却是子女无法替代的,老人的某些感情需要,是当子女的也满足不了的。因此,对于丧偶老人,子女应该热心当“红娘”,成全他们的。
4、常与老人谈心,老人整日在家,活动范围小,又年老、体弱多病,加上对子女的牵挂和对往日好友的思念,内心常常不平静。精神上的这些苦恼、烦闷、忧虑需要向外渲泄,向人诉说。小辈如能抽时间常和老人谈心聊家常,能使老人的心理满足,同时也利于家庭气氛的和睦。婚姻,不应充当不光彩的干涉者。
5、探寻家门内外无数消闲自娱之道。老年人是得天独厚的“悠闲族”,有人称退休是“第二人生”之始,没有子女相随,卸了抚育重担,正可自寻乐趣。鱼虫花鸟、走亲访友、优哉游哉(旅游),身心怡然。甚至有点癖好也无妨,幽默闲适大师林语堂称:“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可见有了这种消闲自娱、仰赖健全、乐观的心态,就会感觉到越活越有味。
孤独老人更易患高血压
你经常感到孤独、寂寞吗?如果是,年老后就要特别注意血压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经常感到孤独寂寞的人,一旦过了50岁,其血压很容易飙升。
过去已有研究发现,抑郁、压力都会使血压飙升。与稍微有孤独感的人相比,特别容易感到孤独寂寞的人,其罹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会增加2倍左右。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经受着高血压的困扰,那么按照专家们说的去做,必定会受益匪浅。
勤做家务
如果你没有时间去锻炼身体,那么你一定要多做家务活了。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家务劳动可以显著降低血压,效果比肩药物。整理房间、做饭、洗碗、洗衣、扫地等简单的家务活都被证实对降低血压有效。每天只用几个小时的家务劳动就可以降低血压平均达13毫米汞柱(血压计的测量单位)。
也许仅靠这一项努力,你就可以摘掉这一“高帽”了。
沉思
练习瑜伽的人很少患有高血压,这得益于他们的沉思。多用一点耐心,你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降低血压。
乔治尼亚医科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那些学习超验沉思(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一种吸收东方瑜伽和禅宗的练功方法)的人们在练习时,血管收缩压会降低6.5%;而那些做普通心理放松的人,收缩压则会增加1.6%。
去年12月,同样是这些科学家针对中学生的研究表明,每天20分钟的沉思可以帮助青少年缓解学习压力,血压平均降低3.8毫米汞柱。
我们怎么才能学会沉思呢?专家说,沉思很简单。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均匀呼吸。当头脑中有思绪闪现时,不要为之所动,你所要做的只是注意自己的呼吸。
保证睡眠
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对人体的血压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巴黎布鲁塞医院的研究人员对7900名市民的调查发现,那些在睡觉时经常做恶梦、辗转反侧、打鼾或者夜间工作的人,血压要明显高于常人。
另外一项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是造成高血压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参加这项研究的科学家表示,缺乏睡眠可使人的平均血压和心跳升高不少,这种情况会迫使整个心血管系统不得不在一种高压下工作。
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用了10年的时间跟踪调查了4800名参与者,发现每天睡眠少于5个小时的人中有15%患上高血压,而每天睡觉7到8小时的人仅有12%高血压。
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对控制血压的升高大有裨益。
老年人为了控制血压常常吃药,这对老人身体也是不好的,其实除了吃药还是有其它方法的。喝茶是很多中国人的习惯,高血压患者除了坚持治疗外,经常用中药泡茶饮用,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几种保健的草药茶吧。
【肝火过盛】
如果您在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经常觉得心情烦躁,面色发红,嘴里发苦,大便干燥,因为一点儿小事就容易火冒三丈。就说明您肝火过盛。
茶饮:天麻沟藤饮,平肝、清肝热,从而能很好地辅助降压。
原料:石决明、天麻、沟藤、牛膝、山栀子、黄芩各10克。
怎么煮:先加入石决明煮20分钟,再加入天麻、沟藤、牛膝、山栀子、黄芩。然后,把所有药材一起再煮20分钟即可。
【痰浊中阻】
还有一类高血压症状,它比较常见于身体有点肥胖的人群,他们常常容易犯懒、不爱动,老觉得累,还伴有下肢浮肿的现象。这在我们中医里讲是因为痰浊中阻。
茶饮: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化痰。
原料: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各10克。
怎么煮:用水一起煮20分钟服用即可。
【淤血阻滞】
有一些老年人得了高血压,容易伴随着舌头黑紫、皮肤粗糙等症状,这个主要是淤血阻滞造成的,建议服用一些活血化淤的草药茶。
茶饮:桃红四物汤,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淤。
原料: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桃仁、红花各10克。
怎么煮:一起煮20分钟服用就行了。
老年人怎么摆脱孤独感
孤独
中年男人忙忙碌碌,负载着家庭和事业。由于一头扎在自己的天地里,很少有时间与别人进行交流,中年男人会备感孤独。竞争空前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彼此产生警戒之心。成功的中年男人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事业进展不顺的中年男人难免会产生沮丧、压抑的感觉。
敌意
敌意的产生大都与自卑感有关。当中年男人有了一番建树后会变得和蔼、富有同情心和慷慨大方;而失败之后,却又变得容易恼怒。虽然敌意对中年男人来说是十分普遍正常的现象,但它毕竟是种消极情绪,过多的敌意很容易使一个人的心灵扭曲,习惯戴着变色眼镜看人,以至于经常牢骚满腹、痛苦不堪。
沮丧
沮丧情绪常会扩大生活的不幸,所以对被持续强烈的沮丧情绪困扰的中年男人来说,很有必要接受心理治疗,但这些人又常常不愿承认自己心理有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对他们的工作、生活、婚姻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压抑
现代社会强调竞争,尤其对中年男人来说更是要建功立业,从而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心理压力,这就造成了许多中年男人的抑郁症状,深化了情感危机。
怎样预防空巢老人的抑郁症
1认知疗法:老年朋友首先要意识到,子女“离巢”是家庭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子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从父母身边独立出去开拓自己的生活空间,哺育自己的后代,是子女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长大了,事事处处都离不开父母,长期与父母住在一起,这反而是家庭不幸的表现。所以,老年人应该为子女的“离巢”而感到高兴。当然,作为子女也要实行赡养老人的义务,不仅是经济上,更是精神上,要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2行为疗法:老年朋友在感到孤独时,可以制定一个计划,为自己布置不同难度的交往任务,积极参加各种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活动。一方面要善于帮助他人,从中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真诚的友谊。另一方面,又要善于求助于人,通过别人的帮助,使自己的心态变得乐观。
3婚姻疗法: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夫妻才是真正的终身伴侣。孩子离巢后,老年夫妇应该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加强夫妻情感交流,进一步改善夫妻关系,以此填补因子女离巢而留下来的空白,如果是丧偶老人,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考虑再婚,重建家庭,使自己的情感有所寄托,摆脱孤独。
4生活疗法:摆脱孤独的最佳策略是从创造良好的生活情境入手。子女离巢后,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团聚,不致于有失落感。此外,扩大自己的兴趣爱好范围,开拓丰富的业余生活,从看书、习字、画画等活动中获得乐趣,有助于从孤独的小圈子里脱离出来。即使从事这些活动时可能也只是一个人,但是,全身心投入时,抑郁感也会悄然消散的。
注意事项:子女要多抽出时间陪陪自己的父母,老人内心孤独,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哪些日常生活习惯会让你寿命减短
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空气污染是全球最大环境健康风险。过多置身空气污染环境,会增加中风、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呼吸道感染、慢阻肺(COPD)及某些癌症的风险。
汽车川流不息的公路干道可能会成为噪音和空气污染的来源,并影响人们的心血管健康。最近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循环》(Circulation)期刊上一项研究显示,居住在主干道附近可能会增加女性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4. 过早退休
美国《网络医学博士》刊登一项研究发现,和65岁退休的人群相比,55岁退休的人群10年内死亡危险增加89%。研究人员分析,身体活动量明显减少和生活失去目标,是导致早逝的2大原因。
5. 孤独
美国科学促进会芝加哥年会上公布的芝加哥大学新研究发现,极度孤独会增加过早死亡危险。孤独会导致高血压,增加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干扰正常睡眠。研究表示,孤独老人早亡风险会增加14%。
学习压力大怎么办
坚持当众说话,勇敢吐露见解
当众说话是建立自信
心最快的手段。在课堂上或公开场合要尽量举手发言,不管回答问题有无把握,是否全面,站起来大胆地说,说错了也没关系,尽管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行。相信
老师和同学们都会为自己鼓掌。记住,只要敢讲,就会比那些不敢讲的同学收获大。这样做不但能够增加我们的知识,锻炼我们的勇气,而且能够增强自信心。
善待他人,融洽人际关系
首先,要善于对师长和同学微笑。微笑是友善的信号,会给别人带来温暖和快乐,也会得到别人的喜欢,从而赢得别人与自己主动交往,使自己摆脱孤独感和寂寞
感,内心充实,心情舒畅,不断产生信心和力量。其次,在与他人交谈时,适当、真诚地赞美别人的优点,会使别人感到高兴,别人也会投桃报李,夸赞你的闪光
点,使你有如沐春风之感,信心大增。再次,在生活上、学习上主动帮助同宿舍、同班同学,进而帮助其他人,这样不仅赢得了别人对自己的好感、赞扬和帮助,也
使自己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自信心不仅得到了调动,而且可以得到社会性的升华。
最易被忽视4个早亡原因
1、爱看电视。
看电视会导致久坐,久坐的生活方式会折寿。美国内华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科学家对13284名毕业生进行平均为期8.2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与每天看电视1小时或更少的参试者相比,每天看电视至少3小时的参试者早亡风险增加两倍。
2、感觉孤独。
美国科学促进会芝加哥年会上公布的芝加哥大学一项涉及2000多名50岁以上参试者的新研究发现,极度孤独会增加过早死亡危险。感到孤独的老人更难缓解压力和恢复积极的生活态度。孤独也会导致高血压,增加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干扰正常睡眠。新研究负责人约翰·卡乔布博士表示,总体而言,孤独老人早亡风险会增加14%。
3、过早退休。
工作狂压力虽大,但过早退休的早亡风险也不小。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人员对体力劳动者死亡风险与退休时间之间的关联性展开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过早退休的男性67岁前死亡危险几率大大增加。每早退休1年,早亡危险就会增加13.4%。退休之后身体运动量减少和失去工作目标是两大主因。
4、空气污染。
室内及室外空气污染是容易被忽视的又一大常见早亡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空气污染是全球最大的环境健康风险。过多置身空气污染环境会增加中风、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呼吸道感染、慢阻肺(COPD)及某些癌症的风险。WHO数据显示,2012年有700万死亡病例(占死亡人数的1/8)与空气污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