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内障与老花眼的区别
老年性白内障与老花眼的区别
老年性白内障分初发期、膨胀期(未熟期)、成熟期、过熟期。膨胀期晶状体皮质因为吸收水分而膨胀,前面的虹膜组织会被往前推,前房变浅,房水流出受阻,这时容易发生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出现患眼红痛、视力急剧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在白内障的过熟期,晶状体皮质分解液化
白内障(Cataract)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不良等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分先天性和后天性。
老年性白内障并非老花眼
眼睛看近物时,需要通过调节改变屈光力,这种调节功能是晶状体在睫状肌的作用下,通过改变厚薄程度,使焦点正好落在视网膜上来实现的。随着年龄增加,晶状体逐渐硬化、睫状肌功能衰退,这种调节逐渐困难而出现近视力模糊,并有眼胀、头痛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花眼。老花眼一般发生在45岁以后,但只需在眼前加适当的凸透镜(即通常说的老花镜片)就可看清近物。
而老年性白内障是衰老引起的晶状体混浊遮挡了视线,一般没有其他眼部症状伴随。
老年性白内障分初发期、膨胀期(未熟期)、成熟期、过熟期。膨胀期晶状体皮质因为吸收水分而膨胀,前面的虹膜组织会被往前推,前房变浅,房水流出受阻,这时容易发生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出现患眼红痛、视力急剧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在白内障的过熟期,晶状体皮质分解液化渗出到前房,会引起过敏性葡萄膜炎或晶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白内障应该怎样治疗
白内障早期采用药物治疗,可分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两方面:局部滴用障翳散眼药水、白内停眼药水等;全身用药一般根据病因,采用补充维生素、中药补肝肾健脾胃等。
视力下降至0.3以下者,可考虑施行手术治疗。白内障手术方法较多,目前以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为最佳手术方法,其优点为手术切口小、时间短、安全稳定无痛苦、术后反应轻、切口愈合快、散光小等。
白内障术后的视力情况,除了与手术效果有关之外,更主要的是取决于患者本身的眼底情况。因为白内障手术仅仅是将混浊的晶状体摘除,对于晶状体后的其他眼部组织,如玻璃体、视网膜等的其他影响视力的疾病并没有治疗,尤其是眼底疾病,如临床常见的老年性黄斑变性等。
人老了就得当心白内障
人体的眼睛构造很像一部照相机,它是依靠一些“调节装置”来视物的,包括眼内晶状体和睫状迹看近的时候,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凸,使物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看东西就清楚。如果眼睛的“调节装置”出了毛病,就会出现近视、远视、 老花 眼等。而老花眼是人体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就是说,每个人到 老年 以后,都会陆陆续续出现老花眼。必须配戴老花镜才能应付近距离的目力工作,如读书报、做针线活等。
随着年龄增长,晶体内代谢发生异常改变主要是氧化反应,晶体纤维发生变性、肿胀和混浊。到一定的程度,晶体因内部纤维的充分肿胀即白内障的膨胀期,使晶体的厚度增加,这时老年人会感觉自己的视力明显比以往好,不戴老花镜也可以看清近距离细小的物体。
而初发期及膨胀期的白内障也常见于老年 糖尿 病 患者,晶状体膨胀变凸使中央部分的屈光力增加,视近物反应清晰,可改用度数较低的老花镜,甚至不必戴镜;看远时,如果晶体混浊波及瞳孔区,远视力可无大的影响。又由于白内障发展缓慢,可数月、数年才失明,少部分病例或可停止发展,因此有些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一段时间内视力反而提高,但“返老还童”是不切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不同类型的白内障的特点
【不同类型的白内障的特点】
1、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系由于遗传性、染色体编译、胎内感染等原因引起白内障。其症状为婴儿初生后不久,即可发现其瞳孔内有白色或灰色的混浊点。
2、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属于老化现象。随着年龄增加,眼球内的晶体会慢慢发生硬化、混浊从而造成视力障碍。其症状为雾视、色觉改变、眼前黑点、复视等。
3、并发性白内障:眼内疾病引起晶状体混浊。由于眼部炎症或退行性病变,使晶状体营养或代谢发生障碍,导致混浊。常见于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脱落。
4、外伤性白内障:由于车祸、钝器伤害、尖锐物品的刺伤或者穿透性眼内异物所引起的,其症状为晶状体囊膜的破裂,房水进入晶体,形成水肿,液泡,进而造成晶状体。
5、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常发生中年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由于近视患者的读书因长期用眼不当或矫治不科学而不断加深,而出现飞蚊症、黄斑出血、眼底视网膜等高度近。
【这些特别表现就是白内障】
1、屈光改变
白内障患者往往会觉得自己的老视程度减轻,但是近视程度增加,或者原本没有近视的也可能需要佩戴近视眼镜才能看清楚远处的东西。
2、视力下降
这是患白内障最明显的症状。通常视力下降的情况跟晶状体浑浊的部位和程度有关,患者能感觉到视力不断的下降,看东西渐渐的模糊不清,严重的甚至会仅存光感。因为晶状体的浑浊的部位和程度不同,不同程度的白内障患者会觉得自己的视野会有不同程度的缺损,看东西不能看到全部,比较狭窄。
3、单眼复视或多视
这是因为晶状体内浑浊使得晶状体各个部分的屈光力不均匀,说简单点就是会像棱镜那样,产生单眼的复视或者多视,看东西会有很多影像。
4、“老花眼”好转
患者感觉视力有所“提高”,看书、看报反而不需要戴老花镜了,产生了视力“返老还童”的错觉。实际上这并不是视力的提高,而是晶状体核硬化引起的近视抵消了老花镜的远视所引起的。
5、眼前有固定黑影
患者可自觉眼前有固定不动的朦胧黑影,在阳光、灯光下黑影更为明显,这是晶状体早期局限性浑浊的表现,但要注意与视网膜脱离引起的眼前清晰而进行性扩大的黑影相区别。
小心老年性白内障
不少老年人把白内障误认为老花眼,还有不少患者等到白内障成熟、伸手不见五指时才决定看医生做手术,差点耽误治疗。
“老年性白内障是老年人的视力杀手,然而不少患者却存在诸多认识误区。”目前手术可有效治疗白内障,但是,手术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若不及时治疗,不但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还会导致失明。
发病
多数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白内障
说起白内障,医生打了一个比方:人的眼睛有一个类似于照相机镜头的结构,叫晶状体。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下,晶状体会变得浑浊老化,这就是得了白内障。据统计,我国现有白内障患者500多万人,每年新增的白内障盲人数量约40万-120万。其中,老年性白内障已成为中老年人最担忧的一种眼疾,据专家介绍,60岁以上老人的发病率在60%左右,80岁以上老人的发病率高达90%。
症状
最初较轻不易被发现
据了解,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最开始的时候,患者也许没有任何感觉,但时间久了,会觉得眼前模糊,视力下降,“不少老人觉得,这可能是年纪大了的原因,就没当回事。”陈主任说,也有些老年人视物时会出现眩光、单眼复视、在强光下才能阅读或需要频繁更换眼镜等症状。
医生提醒老年朋友,当感觉视力下降,或有眼疾时就一定要尽早去正规医院就诊。拖得越久,不仅治疗难度加大,还可能诱发青光眼等并发症。
患白内障都有哪些类型呢
白内障分类白内障可分为:并发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
并发性白内障:就广义来说,无论全身或眼局部病变引起的白内障,都属于并发性白内障的范围。并发性白内障发生的原因相当复杂。 糖尿病病人由于长时间的血糖增高,造成身体代谢障碍,引起全身一系列的并发症病,白内障就是其中之一。
外伤性白内障:眼部钝伤、穿孔伤(包括眼内异物)长时间接触放射线(X线、镭或其它放射性元素与同位素);遭受电击后的伤员等均可引起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原因:大多数患儿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晶体发育障碍的结果。有一定的遗传性。也有部分病人可在母体怀孕六个月内患风疹时,病毒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胎儿发生白内障的机率很多。风疹感染越早,白内障的发生率越高。所以,母亲在怀孕时如患风疹,为了不生出残疾儿,最好终止妊娠。
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一般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晶体本身是逐渐变性混浊,一般为双眼。但双眼发病的时间先后不同,混浊的程度也不同。
有的白内障发生的原因不明,有的相当明确,一般认为白内障的形成与晶体营养代谢障碍有关。年过40岁的人,日常饮食成份要多样化,不可过分单调,少吃含糖量多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对预防白内障的发生有益。
白内障有时伴有眼科其它方面的疾病,同时可能会引起其它并发症,所以必须由眼科医生为你诊治。一旦被确诊为白内障,就必须定期检查,随时注意白内障的进展。
与老年人谈谈白内障
相当多的老年人都会得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是导致失明的重要原因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预防或治疗白内障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惟一有效方法
人老了,头发会变得花白。眼睛也是一样,随着年龄的变老,会发生白内障,这种白内障,医学上叫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视力障碍。在全球范围内,老年性白内障是重要的导致失明的眼病之一。流行病专家发现,在北京有5.04%~12.5%的盲人是因白内障所造成的;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得白内障的病人数直线上升,80岁以上老年人100%会得白内障。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我国老年人得白内障的人数也会相应增加。由于白内障不仅仅会影响老年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最终会导致患者失明,因而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因此,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特别是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是全社会的大事。
那么什么是白内障呢?得了白内障会有什么感觉呢?像照相机的镜头一样,人眼也有个类似镜头的结构,叫晶状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老化、变混浊,这就是得了白内障了。最开始,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感觉。随着时间的延长,病人会感到看东西模糊,视力下降,但不会出现眼红、眼痛等症状;也有的病人原来是老花眼,而得了白内障,反而变成近视了;也有的病人会感觉到怕阳光,在很亮的背景下却看不清东西,很难辨认几步之外的熟人的面孔等等。以上这些,都是得了白内障的常见症状。也有部分老年人,自己不很在意眼睛的问题,忽略了视力的变化,直到健康查体时才被检查出得了白内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会重视生活质量,同样,也越来越关心自己的视觉质量。很多人会问:得了白内障是不是很可怕?该怎么办?能预防吗?怎么治疗?下面,我将逐一回答这些问题。
全世界的眼科学者都在不断探索白内障的发病原因。遗憾的是,到现在白内障的病因仍不明确。但有一点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同,这就是高强度的紫外线会导致白内障的发生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在海拔高的高原地区,比如西藏、青海白内障发病率高的原因。因此,防止眼睛长期大量接受紫外线照射是值得注意的预防措施。另外,营养因素也是值得注意的,可想而知,健康、平衡合理的饮食会对人体的健康有益,同样会对人眼的健康有益。
那么,白内障如何治疗?药物治疗有效吗?由于白内障的病因还不明确,据临床观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能真正起到预防和治疗白内障的作用,无论是目前医院和市场上出售的进口制剂和中药制剂,还是某些广告中所宣传的药物,都是如此。同时,也要注意,某些医院和诊所为了谋取暴利,夸大了某些药物的药理作用,而这些药物,没有实际的效果,充其量只能起到一种安慰剂的作用。
鉴于目前尚无药物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延缓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因而当白内障影响学习和生活时,手术治疗是惟一有效的方法。我国现有白内障患者6000万,其中100万患者应该接受手术治疗。近年来,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特别是属于微创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先进的人工晶状体的应用,使很多病人不仅得以复明,而且恢复了年轻时的视觉效果,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老人视力突然变“好”要警惕
眼科专家提醒,正常来说视力变好应该是好事,但对于老年人来说未必都是如此,视力突然变好有可能是白内障加重。
老人能穿针,是返老还童?
据廖婆婆介绍,自从十多年前老花眼后,看书看报对她来说一直是个麻烦事,更不用说是穿针引线了,连针眼在哪都看不到。但是最近,不但报纸上的铅字看得越来越清楚,就连多年未找着的针眼,她都能轻易拿起细线就穿过去。
非但如此,戴了多年的老花镜也完全不适用了,变为看远的模糊,看近的清晰,反而戴起孙女的近视镜更看得舒适。廖婆婆很是郁闷:“怎么人老了,老花眼反而变成近视眼了?”
“其实,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个中原因正是老年人常见的白内障所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周清副教授介绍,在人的眼球内,正对黑眼珠的中央,有一个透明的双凸形圆盘状组织,叫做晶状体。“白内障是晶状体发生混浊阻挡了光线进入引起的,就好比是隔着毛玻璃,看东西模糊不清。”
周清表示,老年性白内障主要分为皮质性和核性两大类,皮质性白内障是最多见的类型,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和过熟期。在白内障的初期,晶状体的混浊程度虽不高,但是会改变其屈光能力,多半是汇聚能力的提高,使看近物反倒变得清晰了。“但这造成的是暂时性近视。这时老花度数可以被近视度数全部抵消或者部分抵消,老年人会感觉自己看近物比过去清晰,可改用度数较低的老花镜,甚至不必戴镜。于是老人家便会误以为自己‘返老还童’了。”
老花眼突然好转要警惕或是眼部发生病变
老年性白内障主要分为皮质性和核性两大类,皮质性白内障是最多见的类型,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和过熟期。
65岁的谭大妈10多年前就开始患早期白内障和老花眼,看远近的视力都下降,老花镜度数逐渐加深。可是两周前,老人近视力突然变“ 好”,甚至还可以穿针引线。她以为自己“返老还童”了。不幸的是,在1周前谭大妈右眼突然发红、胀痛、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自己患的是膨胀期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急性发作,经过医生及时治疗才免于失明。谭大妈对自己的病情不理解,于是请医生给她详细解答——
在人的眼球内,正对黑眼珠的中央,有一个透明的双凸形圆盘状组织,叫做晶状体。白内障是指晶状体发生混浊由透明变成不透明,阻碍了光线进入眼内,使视力下降的一种眼病。这种病变就像照相机的镜头被污染变得不透明一样。
初发期晶状体混浊发展较慢,可达数月甚至数年,有的长期停留在此阶段而不发展。但如果继续发展就是膨胀期,此期晶体因内部纤维的充分肿胀,使晶体的厚度增加,中央部分变凸使眼睛屈光力增加,造成暂时性近视。这时老花度数可以被近视度数全部抵消或者部分抵消,老年人会感觉自己视近物比过去清晰,可改用度数较低的老花镜,甚至不必戴镜。而后来又继发青光眼,是因为晶体的厚度增加,中央部分变凸,除了会造成暂时性近视之外,还会使眼睛的前房变浅。如果前房变浅,严重时就会造成房角闭塞,使房水流出受阻而继发青光眼。所以,老年人近视力突然变“好”,要警惕是否有白内障加重的情况,并严密观察有无继发青光眼。
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
白内障可以药物治疗
白内障是眼内晶状体发生混浊,导致视力障碍,是常见眼病之一。人眼的晶状体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蛋白质一旦发生变性,是不可逆的。因此,至今为止,全世界范围内尚没有任何治愈白内障的药。目前,国内外生产了许多治疗白内障的药,但多年眼科临床实践证明,使用它们毫无用处,白内障有效的治疗办法还是手术,药物治疗尚属探索。现今,广告里经常出现众多“眼贴”,鼓吹“不手术不开刀彻底治愈白内障”,实际上这些都是无效的。有些患者因此而延误了最好的手术时期,长年处于低视力状态下,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
误区二
白内障要“成熟”后手术
过去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没有显微镜技术,只能肉眼操作手术,所以必须要等到完全“成熟”,才好取出成熟的晶体。如今随着显微镜在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先进的设备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开展,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大为提高,早、中、晚期的白内障患者都可选择手术,只要白内障发展到影响人们工作及日常生活质量时,就可以考虑手术。“现在的白内障手术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因此不必要恐惧。” 专家提醒说,即便是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只要将血糖、血压控制到接近正常的水平,医生就可为其手术。
误区三
错把老花眼当白内障
白内障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致盲眼病,白内障也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眼内的各种细胞会逐渐老化并失去活力,到一定程度时,眼内的晶状体就开始混浊,使得外界的光线无法穿透晶状体进入视网膜,从而出现视物不清,视力越来越差,如果不能正确治疗,最终的结果就是失明。由于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有一个过程,对视力的影响也是渐进性的,因此很多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一开始总是误把白内障当成是老花眼,随便佩戴老花眼镜而没有及时检查、及时治疗。白内障和老花眼的显著区别在于:老花眼看近处的东西不清楚,远处的则清楚很多;而得了白内障,无论看远看近都不清楚,如同眼睛蒙上了纱布。老花眼虽然也有视疲劳、眼胀、头痛等症状,但老花眼一般不会引发其他的眼病,而白内障若久拖不治,不仅造成视力下降,影响正常生活,还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如继发性青光眼、晶状体皮质过敏性葡萄膜炎等,最终导致失明。
老年人容易得的5种眼部疾病
眼睑萎缩较瘦弱的老年人,上眼皮常因皮下组织和脂肪退化、眼睑皮肤松弛,形成皱褶而下垂,有时甚至可以遮住一部分黑眼珠。此种轻度下垂不需治疗,严重的需行手术切除。老年性眼睑萎缩可以预防,方法是每天早晚两次做眼睑保健按摩,按摩攒竹、睛明等穴,这样做还可减少眼疲劳、增进视力。同时,按摩颜面部,还可使颜面皮肤红润,显得年轻健康。
溢泪症老年人常常发生溢泪症。溢泪症原因颇多,如老年人容易发生慢性结膜炎,因眼干涩而用手擦拭内眼角,加之下眼皮松弛,很容易引起下眼皮轻度外翻,眼泪的出口处泪小点不能紧紧依贴眼球,因而发生溢泪症。另外一种淌泪的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得了面神经麻痹,致使口角歪斜、下眼睑闭不紧,形成外翻,此时泪小点向外下翻,泪液就不能通过泪小管而排出。对面神经麻痹者,可做手术治疗。
老视眼俗称老花眼,多发生在45岁左右。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眼晴看近的调节肌肉的力量愈来愈弱。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眼内晶状体因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硬化,像照相机一样,不能对准焦距,拍出的底片就模糊不清。纠正的办法是戴老花眼镜,如果戴了老花眼镜仍不能矫正视力,这可能是眼底已变性,或是得了老年性白内障,应到医院检查治疗。
白内障早期在眼前有片状或黑点状阴影,但眼部并不发红,也无疼痛。随着白内障的逐步发展,视力渐渐减退,最后连人影也看不清,而且还无法用镜片来矫正。这是因为瞳孔后面原来透明的圆形晶状体发白混浊,形成障翳遮住了视线的缘故。白内障可在专家指导下择机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