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减毒活脑炎疫苗

减毒活脑炎疫苗

系将乙脑病毒经人工减毒使之失去致病性仍保留免疫原性的SA14-14-2株,接种于原代地鼠肾细胞,经培育繁殖后收获病毒,加入保护剂冻干制成。

1.接种对象乙脑流行区1周岁以上健康儿童。

2.使用方法

⑴每安瓿内加入疫苗中附带的稀释液(灭菌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2.5ml时,待完全溶解后使用。

⑵初免儿童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用75%乙醇消毒,待干后皮下注射0.5ml。

⑶2岁、7岁加强免疫时各注射1针0.5ml,以后可不再免疫。

3.免疫效果本疫苗经1针注射后中和抗体阳转率达80%以上,次年加强1针,阳转率可达90%以上。

计划内疫苗和计划外疫苗各有哪些

一类疫苗(计划内):卡介苗1剂,乙肝疫苗3剂,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4剂(有时还有会强化免疫,也是免费的)、百白破三联疫苗4剂,白破二联疫苗1剂,麻风二联疫苗1剂,麻腮风三联疫苗1剂(山东省2剂),A群流脑多糖疫苗2剂,A+C群流脑多糖疫苗2剂,减毒甲肝疫苗1剂。这是国家免疫规划规定的,有的地区还会多一点,比如青岛有1剂免费的水痘,北京好象HIB疫苗是免费的。

二类疫苗(计划外):除了一类疫苗之外,其他的疫苗都是二类疫苗,常用的有灭活脊灰疫苗(替代脊灰减毒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Hib疫苗、23价肺炎疫苗、7价肺炎疫苗,百白破 -HIB-灭活脊灰五联疫苗、A+C群流脑结合疫苗(替代A群流脑)、四价流脑疫苗(替代A+C群多糖流脑)、甲乙肝联合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替代甲肝减毒疫苗)、狂犬疫苗等等...

脊髓灰质炎疫苗哪种好

目前市面上预防脊髓灰质炎有两种疫苗,一种是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简称OPV),即老百姓所说的“糖丸”,这种疫苗我国已经使用很多年了;另一种是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IPV),即注射的疫苗。这两种疫苗都安全有效,健康正常的宝宝接种任何一种疫苗都可以,如果宝宝有免疫缺陷则建议优先接种灭活疫苗。既往已接种过OPV的,则不建议接种IPV。

省疾控中心计划免疫科的专家介绍,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所有人对脊灰炎都易感,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目前预防脊髓灰质炎有两种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和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

“糖丸”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由政府提供免费接种,儿童出生满2月、3月、4月、4岁时各口服一剂次;IPV现在属于二类疫苗,即需要自费接种,宝宝出生满2月、3月、4月、18月各注射一剂。

OPV(口服糖丸)是减毒活疫苗,它是由活的、但致病力降低的病毒制成;IPV(注射的疫苗)是灭活疫苗,是一种用死病毒制成的疫苗,通过先进的灭活工艺使病毒完全被杀死,同时保持其抗原性,具有安全性好的优势。可完全杜绝疫苗相关性麻痹事件的发生。

专家介绍,无论是口服“糖丸”还是注射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总体而言都是安全有效的。需要提醒的是,“糖丸”由于含有活病毒,因此不能用热水服用,以免将疫苗中病毒灭活,失去作用。此外,免疫系统比较弱或是有缺陷的孩子,以及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和患过肛周脓肿的儿童,建议优先接种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既往已接种过OPV的,则不建议接种IPV。

接种疫苗后,如果出现发热、恶心、腹泻等症状,无需特殊处理,情况严重时则可对症治疗。一般来说,这些反应都很轻微,时间很短暂,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几率很小。

甲肝疫苗有几种

灭活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立克次体等)及其代谢产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其灭活,丧失毒力,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而制成的疫苗,如百日咳疫苗、流脑疫苗等。这种疫苗由于病原微生物已被杀,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因此需要注射剂量大,注射次数多。一般注射一针后产生免疫力不高,需要注射2~3次或加强注射,才能产生较为满意的免疫力。但是,灭活疫苗的稳定性好,容易保存。

减毒活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在人工条件下使其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其繁衍能力和免疫原性,以此制成减毒活疫苗。

将减毒品活疫苗接种于人体后,使人体产生一次亚临床感染,类似一次轻型的人工自然感染过程,从而引起与疾病类似的免疫反应,但不会发病,却可获得抵御种疾病的免疫力。它在体内的作用时间长,往往只需要接种一次,即可产生稳固的免疫力,这类疫苗有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

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是用遗传稳定、对人安全的H2减毒株接种于人二倍体细胞培养后,用先进的工艺进行提取、纯化和浓缩,最后溶于含多种氨基酸的盐平衡溶液中制成的。与一般的病毒活疫苗不同,它是一种纯化的活疫苗。

国产HA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机理可能是活病毒增殖与死抗原刺激的综合作用,因此,活疫苗加强免疫效果极佳。规范化HA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1剂后,其抗体阳转率可达100%,抗体GMT可达3000mIU/ml,是接种1剂活疫苗的几百倍,活疫苗再次接种可能有利于提高疫苗保护效果,并延长保护年限。

如何判断疫苗是灭活疫苗还是活疫苗

1、看制成方法

(1)灭活疫苗:是先对病毒或细菌进行培养,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剂(通常是福尔马林)将其灭活。可由整个病毒或细菌组成,也可由它们的裂解片段组成为裂解疫苗。

(2)活疫苗:是通过毒力变异或人工选择法(如温度敏感株)而获得的减毒或无毒株,或从自然界直接选择出来的弱毒或无毒株经培养后制成的疫苗。

2、看免疫效果

(1)灭活疫苗:使受种者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它产生的抗体有中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作用,对细胞外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但对病毒、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和寄生虫的保护效果较差或无效。只引起体液免疫,免疫应答类型相对较单一。

(2)活疫苗:将其接种到身体内,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但病原体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引发机体免疫反应,起到获得长期或终生保护的作用。可诱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相对较全面。

3、看疫苗类型

(1)灭活疫苗:目前中国使用的灭活疫苗有百白破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狂犬病疫苗和甲肝灭活疫苗等。

(2)活疫苗:目前已经在临床使用的减毒活疫苗有:麻疹减毒活疫苗、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口服狂犬病减毒活疫苗等。

4、看疫苗保存难度

(1)灭活疫苗:易保存,4℃可保存1年以上。

(2)活疫苗:不易保存,4℃存活2周,真空冻干可长期保存。

5、看疫苗接种次数和量

(1)灭活疫苗:接种次数相对较多,需2-3次,且接种量大。

(2)活疫苗:接种一次即可,且接种量少。

6、看疫苗免疫的时间

(1)灭活疫苗:免疫维持时间相对较短,只维持0.5—1年。

(2)活疫苗:免疫维持时间相对较长,可达1—5年或更长。

7、看疫苗后的接种反应

(1)灭活疫苗:在体内不增值,可出现发热、全身或局部肿痛等反应。

(2)活疫苗:可在体内增殖,类似轻型感染或隐形感染。

疫苗可以和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同时接种吗

体内的特异性抗体可以抵御病原体的感染。这是因为抗体可以和抗原结合,使抗原失去毒力或失去侵害机体细胞的能力,抗体还会协助其他免疫细胞发挥抵御疾病的作用。从理论上讲,体内如果有针对疫苗的抗体可以降低或完全消除疫苗的免疫反应。但是,这种抗原-抗体的反应一般只会影响减毒活疫苗的作用,对灭活疫苗没有影响[1]。例如:新生儿体内有来自于母体的麻疹抗体,所以在出生后8个月以前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常常导致免疫失败。这是因为减毒活疫苗包括的抗原很少,接种后必须先在体内复制,然后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可是,体内如果有针对疫苗抗原的抗体,疫苗在体内还没有复制就被抗体消灭了。因此,减毒活疫苗不能与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同时使用,接种了减毒活疫苗后,至少2周以后才能使用含有抗体的血液制品;如果已经输注了含有抗体的血液制品,接种减毒活疫苗(如麻疹疫苗)的时间至少要间隔3个月,血制品使用后甚至要间隔11个月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1]。但是,这种情况也有例外。体内的抗体对卡介苗没有影响,因为卡介苗的免疫作用与抗体。对口服和鼻腔内接种的减毒活疫苗也无明显影响,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口服伤寒菌苗、鼻腔内接种的流感减毒活疫苗,因为这些疫苗只在肠道和鼻腔的接种部位复制,诱导局部产生抗体,不会进入血液。在我国,黄热病疫苗不受血液制品的影响,因为我国属于非黄热病疫区,很少有人体内存在黄热病抗体,血液制品中也不会含有黄热病抗体[1]。因此,使用血制品后仍可以接种黄热病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通常不受体内抗体的影响。这是因为灭活疫苗的抗原剂量足够,进入体内后可很快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有时(疾病暴露后预防),免疫球蛋白甚至可以和疫苗同时应用(主动-被动联合免疫)。例如:狂犬病暴露后,可以在伤口周围注射狂犬病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然后再接种狂犬病疫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立即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然后24小时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疾病暴露后预防一般要先注射免疫球蛋白,后接种疫苗,而且两者要注射在身体的不同部位。

疫苗种类有哪些

目前在我国应用的疫苗有几十种到上百种。最常用的有以下十种。

(一)基础免疫用疫苗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全球儿童基础免疫用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麻疹疫苗。

卡介苗:采用无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安全有效。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一项可靠措施。

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脊灰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糖丸,接种安全。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百白破制剂:是将百日咳菌苗,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麻疹疫苗: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较轻微,免疫持久性良好,婴儿出生后按期接种,可以预防麻疹。

(二)乙脑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地鼠肾细胞,培育后收获病毒液冻干制成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其中灭活乙脑疫苗的接种对象为乙脑流行地区6个月以上到10岁以下儿童,以及由非疫区进入疫区者,而减毒活疫苗则用于1岁以上儿童。由于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我国流行较广,因此目前我国已将此疫苗纳入了计划免疫程序之中,对所有健康儿童均予以接种。

(三)乙肝疫苗用以预防乙型肝炎。目前我国使用的主要有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和乙肝基因工程疫苗两种,适用于所有可能感染乙肝者。

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系由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血浆提取的HBsAg经纯化灭活及加佐剂吸附后制成。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一种乙型肝炎亚单位疫苗,系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乙肝病毒中表达表面抗原的基因克隆进入酵母菌中,通过培养这种重组酵母菌来获取HBsAg亚单位,经纯化加佐剂吸附后制成。这种新一代乙肝疫苗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

由于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国家,人群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达10%以上,这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注射乙肝疫苗是控制该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所以我国近来已开始将此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中,新生儿均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有条件的健康成人也应尽可能注射该疫苗。

(四)狂犬疫苗用于狂犬病的预防。狂犬病是致死率达100%的烈性传染病,及时、全程接种疫苗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我国应用的主要有国产普通浓缩疫苗、国产精制疫苗和法国进口“维尔博”疫苗三种,其中普通疫苗由于副反应过强、反应率较高而面临淘汰,而精制疫苗正逐步在我国得到推广,“维尔博”疫苗则是目前国内质量最好的一种,但价格略高。

与任何可疑动物或狂犬病人有过密切接触史的人,如被动物包括外表健康动物咬伤、抓伤,破损皮肤或粘膜被动物舔过等,都应该尽可能早地接种狂犬疫苗。另外,被动物咬伤机会较大或其他有可能接触到狂犬病毒的人则应提前进行预防接种。

(五)出血热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分为单价疫苗和双价疫苗两种,前者可分别预防家鼠型出血热或野鼠型出血热,后者则对此两型出血热均有预防作用。出血热疫区10-70岁的人都应接种此疫苗。疫区的林业工人、水利工地民工、野外宿营人员等人员则更应接种。

(六)肺炎疫苗用于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如肺炎等。目前国内应用的均为进口疫苗,其效果十分肯定。法国生产的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优博—23”是最新和高度纯化的多价疫苗,对肺炎球菌性感染的总保护率高达75%以上。应当接种此类疫苗的人有老年人、2岁以上的儿童、慢性病患者、免疫缺陷者、艾滋病感染者以及酗酒和长期吸烟者等。

(七)流脑疫苗国内目前应用的是用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制成的疫苗,用于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接种对象为6个月至15周岁的儿童和少年。

(八)甲肝疫苗用于预防甲型肝炎。将对人无害,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甲型肝炎病毒减毒株接种于人二倍体细胞,培养后经抽提和纯化溶于含氨基酸的盐平衡溶液,用于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我国生产的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良好,接种后至少可获得4年以上的持续保护。1岁以上的易感者均可接种。

(九)腮腺炎疫苗用于预防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腮腺炎,即“痄腮”。我国生产的腮腺炎疫苗是减毒活疫苗,可用于8个月以上的儿童。另外还有进口“麻风腮”三联疫苗,除可预防腮腺炎外,还可预防麻疹、风疹。

(十)流感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目前国内应用的有国产及德国、意大利产流感疫苗、法国进口的“防感灵”疫苗。接种对象主要是2岁以上所有人群,慢性心、肺、支气管疾病患者,慢性肾功能不全者,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镰状细胞贫血症患者等。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是“糖丸”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的一种制剂,因它的形状像弹子糖,故俗称为“糖丸”。其味甜蜜,小儿喜欢吃。一般用免费的疫苗,有几百万分之一的几率会感染这种病毒(原因是有的幼儿免疫缺陷引起的)用自费的因为是灭活疫苗,所以没有这种危险性。

脊髓灰质炎疫苗就是用于预防小儿麻痹的疫苗,现在有两种疫苗可以使用,一种是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糖丸”,它是由活的、但致病力降低的病毒制成;接种后有40万分之一的可能接种糖丸引起小儿麻痹症的发生。

而另一种名为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是一种用死病毒制成的疫苗。是不会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比较安全,世界上先进国家运用几十年了。

灭活疫苗至少要接种两针,产生抗体以后,才能换成免费的糖丸。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是经过减毒处理的,具有抗原性而不会传染疾此病,接触过次疫苗糖丸的器皿没必要做特殊消毒处理。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在小儿生后第2 、3 、4 个月服用(间隔期为1 个月)。以后分别于1 岁半、4 岁时各加服1 次,每次口服1 粒。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采用减低毒力的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疫苗株,在猴肾细胞上培养而成的减毒活疫苗。在服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否则会影响疫苗的效果。

1、给幼儿服糖丸时,可以用汤勺将糖丸压碎用冷开水溶解后服用。较大小儿可直接吞服,切忌用热开水或其他饮料送服,以免杀死疫苗,服后无效。如果口服疫苗后出现呕吐则应补服。

2、对哺乳的婴儿,不要在哺乳后2 小时内服用,因母乳中可有抵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存在,会影响疫苗的效果。

3、如小儿因有特殊原因,当时不能服用时,一定要把糖丸放在冰箱冷藏柜内。3 个月以内服用。

什么是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乙脑是一种由蚊类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人和许多动物(家畜、家禽和鸟类)感染乙脑病毒后都可成为乙脑的传染源。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乙脑疫苗根据对病毒的处理方式不同分为乙脑灭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的安全性较好但免疫原性较减毒疫苗差,乙脑减毒活疫苗安全性较差但免疫源性好。

宝宝不打疫苗有影响吗 宝宝出生后需要接种的免费疫苗

①出生24小时内:乙肝疫苗+卡介苗

②1月龄:乙肝疫苗

③2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

④3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无细胞百白破

⑤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无细胞百白破

⑥5月龄:无细胞百白破

⑦6月龄:乙肝疫苗+流脑疫苗

⑧9月龄:流脑疫苗

⑨1岁:乙脑减毒活疫苗

⑩1.5岁:甲肝疫苗+无细胞百白破+麻风腮疫苗

⑪2岁:甲肝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

①2月龄:五联疫苗+轮病疫苗+肺炎疫苗

②3月龄:五联疫苗+肺炎疫苗

③4月龄:五联疫苗+轮病疫苗+肺炎疫苗

④6月龄:轮病疫苗+流感疫苗+手足口疫苗

⑤7月龄:手足口疫苗+流感疫苗

⑥1岁:水痘疫苗+肺炎疫苗

⑦1.5岁:五联疫苗

目前,我国根据国家财政状况和防病规划将疫苗化分为两类,即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且国家规定必须要接种的疫苗;而二类疫苗则需家长们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和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就是俗称的“自费疫苗”。

目前虽然区分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但是并不是因为二类疫苗并不重要。二类疫苗也是预防相应疾病的疫苗,而且这些疾病也是严重威胁孩子健康的疾病。

二类疫苗在发达国家已经实现免费接种,但是我国还是一个发展国家,现阶段不可能做到将全部疫苗都实现免费接种。

甲肝疫苗可否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甲肝减毒活疫苗可以与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或乙肝疫苗联合使用。同时接种时,应在不同的部位注射。同时接种的疫苗间互不干扰,其安全性、免疫效果与单价疫苗接种无显著差异。进口灭活疫苗可与乙肝疫苗、霍乱疫苗、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同时接种,但需在不同部位进行接种。

相关推荐

脊灰疫苗的接种时间是什么时候

脊灰疫苗分为两种,一种为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一种为脊髓灰质炎灭疫苗。脊灰疫苗接种时间一般都是在宝宝2足月后开始,根据疫苗种类的不同接种时间稍有偏差。 口服的疫苗与针剂的脊灰灭疫苗,以及疫苗的两种类型(糖丸和液体疫苗)接种时间均有所不同: 1、口服糖丸(OPV):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在宝宝一般于第2、4、6月龄时各服一丸。1.5岁~2岁,4岁和7岁时再各服1丸。如果宝宝已经大于2个月了,但是还没有吃过糖丸,妈妈可以随时带宝宝去补种。 2、注射灭疫苗(IPV):脊髓灰质炎

流感疫苗可以和其它疫苗一起打吗 什么疫苗不能一起打

如果注射两种以上的类疫苗,不建议一起打,其主要原因是少先注射的疫苗对后注射的疫苗的干扰,因为两种疫苗接种时间间隔过短,可能对后一个疫苗产生干扰。所以两种疫苗的间隔时间至少要4周以上。 两种类疫苗最好不要同时接种,类疫苗包括白喉疫苗和破伤风疫苗等,如果同时接种的话,会存在类素叠加的风险。 注意:免疫球蛋白一般不能和疫苗同时接种,使用免疫球蛋白后至少间隔4周才能接种疫苗,接种疫苗2周后才能使用免疫球蛋白。

小儿麻痹症疫苗是什么

1、小儿麻痹症疫苗是脊髓灰质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所有人对脊灰炎都易感,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目前预防脊髓灰质炎有两种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和灭脊髓灰质炎疫苗(IPV)。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针对小儿麻痹的一种疫苗,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疫苗,对于一些接受辐射和皮质激素免疫抑制都是具有一定功效的。 2、小儿麻痹糖丸 儿麻痹糖丸的名字全称叫做是脊髓灰质炎疫苗,主要是使用口服的方式对孩子的小儿麻痹症进行预防,但是,这样的疾病

腮腺炎疫苗什么时候打

孩子8个月以上的可以接种腮腺炎疫苗。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以儿童、青少年为主,多见于冬春季节。该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常有局部暴发。接种腮腺炎疫苗可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儿童注射甲肝疫苗后发烧怎么办

甲肝疫苗是用于预防甲型肝炎的疫苗,目前在中国已经成为儿童接种的主要疫苗之一,儿童甲肝疫苗的注射方法如下分析。 儿童甲肝疫苗的注射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消待干后,皮下注射1次。 灭疫苗: 1、1-18岁每剂0.5ml,不少于720elisa单位,19岁及以上每剂1.0ml,不少于1440elisa单位。 2、基础免疫为1年剂量,在基础免疫之后6-12个月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确保长时间维持抗体滴度。 3、成人和儿童均于三角肌肌内注射,绝不可静脉注射。 4、可与许多疫苗同时接种,例如:乙型肝炎疫苗

脊灰疫苗接种时间

脊灰疫苗分为两种,一种为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一种为脊髓灰质炎灭疫苗。脊灰疫苗接种时间一般都是在宝宝2足月后开始,根据疫苗种类的不同接种时间稍有偏差。口服的疫苗与针剂的脊灰灭疫苗,以及疫苗的两种类型(糖丸和液体疫苗)接种时间均有所不同: 1、口服糖丸(OPV):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在宝宝一般于第2、4、6月龄时各服一丸。1.5岁~2岁,4岁和7岁时再各服1丸。如果宝宝已经大于2个月了,但是还没有吃过糖丸,妈妈可以随时带宝宝去补种。 2、注射灭疫苗(IPV):脊髓灰质炎灭

优生五项检查出风疹病该怎么治疗

一般治疗 风疹病感染者一般症状较轻,无需特殊治疗。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高热、头痛、咳嗽、结膜炎者予以对症处理,具体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并发症治疗 脑炎高热、嗜睡、昏迷、惊厥者,应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原则治疗。出现倾向严重者,可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可输血。 药物治疗 除予以一般对症支持治疗外,干扰素、利巴韦林等在出现并发症时可以应用,有助于轻病情,具体按医嘱用药。 风疹病如何预防 隔离检查 出现病感染者,应隔离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风疹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流行

甲肝疫苗注射几针

甲肝疫苗主要有甲肝灭疫苗疫苗两大类,疫苗又根据对保存时间长短和要求条件高低的不同分为普通疫苗和冻干疫苗。甲肝疫苗基本上都有国产和进口的可供选择,从在人体内防病的效果差别较小。甲肝疫苗注射上,甲肝疫苗只需要接种1针。灭甲肝疫苗需要接种2次,中间相隔半年(6个月)。对于需要接种甲肝疫苗的人来说,选择任何一种都可以抵抗甲肝病的侵袭。注射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的最有效的办法。在国内市场使用的预防甲型肝炎的疫苗可分为两种:国产甲型肝炎疫苗和进口的甲型肝炎纯化灭疫苗。国产甲肝

甲肝灭疫苗与甲肝疫苗的区别

目前甲肝疫苗有两种,一种是疫苗,另一种是灭疫苗。有的地区疫苗已经被纳入EPI,即接种时是免费的,但疫苗是有性的,如果小孩子的免疫力不好就有可能感染甲肝病,另外疫苗的保护年限最多也超不过5年。而灭疫苗无论从安全性还是保护年限来说都远远好于疫苗,甲肝灭疫苗是0,6月免疫程序,两针保护至少20年,除了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均接种的是甲肝灭疫苗,这也是接种甲肝灭疫苗的发展方向,所以为了孩子为了我们自己建议接种甲肝灭疫苗。如果接种过甲肝疫苗也可以加强一针甲肝灭疫苗,保护

甲肝患者预后的一些情况分析

甲肝患者至少以下四项应引起重视。 (一)管理传染病 早期发现患者并予以隔离。隔离期自发病日算起共3周。患者隔离后对其住室及动地方进行终末消。托幼机构发现甲型肝炎后,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45日。 (二)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水源、饮食、粪便管理。尤其要管理好甲型肝炎患者粪便,可控制甲型肝炎流行。对共用餐具、饮水器具均应消,实行分餐制。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三)保护易感人群 对有与甲型肝炎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可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或人胎盘丙种球蛋白进行预防注射,用量为0.02~0.05ml/kg,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