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肛瘘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肛瘘

1、流脓

肛瘘的初期流脓较多,色黄而稠,粪臭味重。久之,脓液逐渐减少,时有时无,稀淡如水,如果过于疲劳,则脓液增多,可有粪便流出。

2、疼痛

肛瘘畅通时一般无疼痛感,仅有局部坠胀感,但也有因内口较大,粪便流入管道而引起疼痛,尤其是排便或有炎症时疼痛加剧。

3、瘙痒

因脓液不断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可引起肛周瘙痒症,也可伴发肛周湿疹。

4、全身症状

急性炎症期或慢性复杂性肛瘘,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贫血、消瘦和食欲不振等。

诊断肛瘘的六大方法

肛瘘是人们的常见病,可以由许多原因导致的,而且会有肛门疼痛,肛门瘙痒等症状,这会影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人们要及时诊断肛瘘,那么,人们怎么诊断肛瘘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下人们诊断肛瘘的六大方法。

一、触诊

低位肛瘘之瘘管,在皮下可以摸到绳状硬条,由外口行向肛门,用指按压,有脓液由外口流出。

二、全身检查

肛瘘虽然表现为局部病变,但也与全身情况或某些疾病相联系,绝不能忽视全身检查。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生肛瘘,往往为结核性肛瘘,且术后创口愈合较慢;骶髂骨结核患者发生的肛瘘,有可能是骨结核所引起的;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时也因并发肛门脓肿,破溃后形成肛瘘等。

对复杂性肛瘘更应注意全身检查,必要时作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并注意血沉、血象变化。或进行肛门括约肌功能测定。对某些可疑病例,还应作活组织病理检查,以确定肛瘘的性质,并要特别观察有无癌变。

三、望诊

可见外口常在肛门周围皮肤上或臀部形成一突起或凹陷。周围皮肤因脓液刺激,常有脱皮发红,有时有肉芽组织由外口内突出。周围皮肤红紫色,多为结核性瘘管。

四、直肠指检

常在肛管后侧、齿线附近可摸到中心凹陷的小硬结,有轻微压痛,即是原发内口。

五、确定瘘道主体与支体的变化

在肛瘘检查中,不能单纯从内口的数目,或瘘管是直的还是弯曲的,或者从病变的一个平面上了解病变的全貌;有时从肛门外部看,仅一个外口,症状也不明显,但可能是瘘管很深,内口寻求比较困难的复杂性肛瘘;有时瘘外口较多,肛门皮肤病变较大,但其主管很低,属于容易处理的简单肛瘘。因此对肛痿的诊断要具体细致。

六、确定瘘管的深度与括约肌的关系

由于肛瘘的管道通过外括约肌和肛提肌,有时管道在内括约肌之间走行,手术中切开管道,必然要切开有关的括约肌。特别是通过肛门直肠环的瘘管,切开肛门直肠环,术后会引起肛门失禁。因此在检查中必须弄清瘘管走行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讲述的是人们诊断肛瘘的六大方法,可以让人们更好的诊断肛瘘,还能及时治疗肛瘘,肛瘘的人们还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详解痔疮的检查与诊断

针对痔疮的检查与诊断主要是通过触摸与视诊来判定痔疮类型,病人需要密切跟医师做好配合完成检查确诊痔疮病情,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下面就来看看常见的痔疮检查方法。

1、肛门视诊。首先应查看肛门周围有无血、脓、粪便、粘液、肿块及瘘管外口等,以便判断病变性质。如肛门周围有无内痔、息肉脱出,有否外痔、瘘管外口及湿疹等。这种视诊对诊断肛裂及环状痔,有时比肛门镜检查更为确切。

2、肛门触诊。首先要触摸肛门周围皮肤温度,弹性是否正常,在病变情况下,如肛痈可触到肛门周围肿胀,皮肤灼热,肿块呈漫肿,平坦,软陷及质地硬度等,中央是否有应指感等,如肛瘘是否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外口距肛门长度,大小,深度等。

3、直肠指诊。直肠指诊的意义是肛门直肠疾病检查方法中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往往通过直肠指诊检查可及早发现肛门直肠的早期病变,据国内统计,有80%的直肠癌就是通过直肠指诊时被发现。

这三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诊断痔疮的方法,相信您现在应该清楚了吧,专家强调,任何疾病都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此外,为了配合治疗效果,无论是门诊手术,还是住院治疗,痔疮患者术后都应注意自我调养,这是很关键的。

哪些检查可以确诊肛瘘

1、确定内口位置:因内口是肛瘘的原发病灶,必须准确定位其内口部位和弄清其数量,如检查不清或定位错误,必然会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在瘘检查中正确判断内口的位置及数量,对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2、确定瘘道主体与支体的变化:在肛瘘检查中,不能单纯从内口的数目,或瘘管是直的还是弯曲的,或者从病变的一个平面上了解病变的全貌;有时瘘外口较多,肛门皮肤病变较大,但其主管很低,属于容易处理的简单肛瘘。因此对肛痿的诊断要具体细致。

3、确定瘘管的深度与括约肌的关系:由于肛瘘的管道通过外括约肌和肛提肌,有时管道在内括约肌之间走行,手术中切开管道,必然要切开有关的括约肌。特别是通过肛门直肠环的瘘管,切开肛门直肠环,术后会引起肛门失禁。因此在检查中必须弄清瘘管走行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

4、全身检查:肛瘘虽然表现为局部病变,但也与全身情况或某些疾病相联系,绝不能忽视全身检查。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生肛瘘,往往为结核性肛瘘,且术后创口愈合较慢;骶髂骨结核患者发生的肛瘘,有可能是骨结核所引起的;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时也因并发肛门脓肿,破溃后形成肛瘘等。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有肛瘘的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早治疗,早日摆脱疾病的痛苦,此外治疗这种疾病最好选择正规的肛肠医院,因为肛门是很敏感的部位,不要因为操作不当而引发感染。

复杂性肛瘘和高位肛瘘有何区别

区别肛瘘是单纯性还是复杂性,主要是依据瘘管的多少或长短及是否弯曲而定。前面提到肛瘘瘘管开始为一个,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有多个,我们对只有一个瘘管的肛瘘称单纯性肛瘘,临床是依据其只有一个外口判定;对有两个以上瘘管,临床依据其有两个以上外口,或瘘管较长并弯曲的肛瘘,我们称其为复杂性肛瘘,如通常说的马蹄或半马蹄型肛瘘即是这种类型。

区分肛瘘是单纯性还是复杂性的意义是二者在治疗上存在很大差别。

肛瘘有深有浅,深的我们叫高位肛瘘,浅的我们叫低位肛瘘,那么临床是依据什么来判定是高位或低位呢?主要是依据瘘管是否穿过肛提肌,肛提肌是封闭骨盆底的一组肌肉,距离肛门缘4cm,围绕在肛管和直肠交界的外围一周,穿过肛提肌就叫高位肛瘘,未穿过肛提肌就是低位肛瘘。

如何确定肛痿的内口位置

因内口是肛瘘的原发病灶,必须准确定位其内口部位和弄清其数量,如检查不清或定位错误,必然会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在瘘检查中正确判断内口的位置及数量,对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1.病理检查和细菌培养

可帮助诊断和指导治疗。

2.从病史上判断内口的位置

如有多个外口,首先应了解到哪一个外口是先发生的。往往从第一个外口用探针探查,可以通过主管而找到内口。

3.碘油造影

从肛窦外口注入30%~40%碘油或12.5%碘化钠溶液,然后摄片。可见瘘管深浅分支与邻近器官的关系。此法多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一般肛瘘不作为常规检查。

4.肛门镜检查

用双叶肛门镜张开肛门,可见内口所在肛窦红肿、发炎、变深,用钩状探针轻轻探查,不难找到内口。

5.根据外口与肛门的距离来判断内口的部位

经过肛门中部画一横线,如外口在横线之上,离肛门不超过5cm,其内口在肛门齿线上与外口相互对应;如外口距离肛门超过5cm或外口在此线之后,这些瘘管多数是向后弯曲的,内口常在肛管后中线上。

6.染色检查

本法寻找内口准确,临床上有重要价值。

具体方法是

先将盐水纱条放入直肠,再用1%双氧水加龙胆紫液,或用1%亚甲蓝溶液,从瘘管外口注入,观察内口有无染色液流出,跟据纱布染色的位置,即可判断内口位置。如纱布条无染色,也不能肯定无内口。管道弯曲,受括约肌收缩影响。被脓液阻塞,或内口暂时闭合,使染色溶液不能通过内口,无法染色于纱布。手术时应加以注意。

7.探针检查

主要探明瘘管走行方向、深浅和内口的位置。探查直瘘时,将探针从外口伸入,食指深入肛管,指尖按在可疑内口处,探针从内口探出。若弯曲瘘管或复杂的瘘管行径弯曲,探针不易探过,可用银制细软探针探查。探查不可用力太猛,以免造成假瘘道和假内口。

8.通过触诊可以帮助了解内口的位置

肛门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大约经过2~3个月形成瘘管管壁。如果瘘管位于表浅部位,通过触诊可以触到条索走行,顺着向肛门走行的条索,可以发现内口的部位。如果在肛门外触诊没有触到条索,常常说明瘘管管道较深,可通过肛门内指诊,在肛管直肠环的部位可以触到病变的较大瘢痕或条索状瘢痕,在瘢痕部位的隐窝处。常为内口部位。

该怎样诊断肛瘘

肛瘘是让患者非常痛苦的一种疾病,由于很多朋友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不是很全面,因此在疾病的初发阶段,不能及时发现疾病,专家介绍:肛瘘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搔痒、疼痛、排便不畅、流脓,严重的患者全身都有症状,根据这些症状可以诊断疾病。

1、全身症状:一般肛瘘常无全身症状,但复杂性肛瘘和结核性肛瘘,因病期长,有的带病数十年,常出现身体消瘦、贫血、便秘和排便困难等症状;如继发感染,再发脓肿时,则出现脓肿的症状。

2、搔痒:肛门周围皮肤因分泌物经常刺激,感觉潮湿搔痒,可出现皮肤变色,表皮脱落。

3、疼痛:如瘘管引流通畅,一般不感疼痛,仅感觉在外口部位发胀不适,行走时加重。

4、排便不畅:多见于蹄铁形肛瘘,因瘘管围绕肛管,形成半环状纤维索环,因而影响肛门舒张,可出现排便不畅。

5、流脓:脓液的多少,因瘘管的长短、大小而不同。新生成的肛瘘流脓较多,脓稠,味臭,色黄,以后逐渐减少,时有时无,呈白色,质稀淡。内外瘘粗大者,有时粪便和气体由外口流出。

上述内容是诊断肛瘘疾病的详细介绍,很多朋友因为患病部位在肛门而不好意思进行治疗,其实该病患者只要积极的配合医生,很快就会治好,不过在治愈以后,患者要注意疾病的护理,尤其是日常的饮食,不能吃辛辣的食物。

明确诊断痔疮肛瘘

痔疮肛瘘是常见病,人们患了肛瘘,往往误认为患了痔疮,从而忽视治疗。据临床资料显示,80% 以上的患者出现便血、瘙痒、便痛等症状时,一般凭感觉自行判断,加上我省非专业医疗机构设备陈旧,仅凭医生的视诊和指诊来判断病情,误诊、漏诊率居高不下。

正确诊断痔疮肛瘘是关键

据专家介绍,痔疮肛瘘是常见病,人们患了肛瘘,往往误认为患了痔疮,从而忽视治疗。据临床资料显示,80% 以上的患者出现便血、瘙痒、便痛等症状时,一般凭感觉自行判断,加上我省非专业医疗机构设备陈旧,仅凭医生的视诊和指诊来判断病情,误诊、漏诊率居高不下,成为肛肠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重要原因。

最新先进肛肠疗法自推广以来,以其“ 小、巧、快”的独特优势为肛肠病患者解除病患。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专家组凭借强大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融合、吸纳了多项国际领先技术,将疗法加以升级。实现了治疗多样化、方案个性化、诊疗一体化,将精确检查与注射疗法、微创疗法有机结合起来,基本做到了三分钟检查、六分钟治疗,一般门诊治疗即可,无痛苦,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

肛瘘症状

肛瘘外口反复流出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较大的高位肛瘘,因瘘管位于括约肌外,不受括约肌控制,常有粪便及气体排出。由于分泌物的刺激,使肛门部潮湿、瘙痒,有时形成湿疹。当外口愈合,瘘管中有脓肿形成时,可感到明显疼痛,同时可伴有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脓肿穿破或切开引流后,症状缓解。上述症状的反复发作是瘘管的临床特点。

检查检查时在肛周皮肤上可见到单个或多个外口,呈红色乳头状隆起,挤压时有脓液或脓血性分泌物排出。外口的数目及与肛门的位置关系对诊断肛瘘很有帮助:外口数目越多,距离肛缘越远,肛瘘越复杂。1.直肠指诊确定内口位置对明确肛瘘诊断非常重要。肛门指检时在内口处有轻度压痛,有时可扪到硬结样内口及索样瘘管。

2.肛门镜检查肛镜下有时可发现内口,自外口探查肛瘘时有造成假性通道的可能,宜用软质探针。以上方法不能肯定内口时,还可自外口注入亚甲蓝溶液1~2ml,观察填入肛管及直肠下端的白湿纱布条的染色部位,以判断内口位置。

3.影像学检查碘油瘘管造影是临床常规检查方法。肛管超声和磁共振检查能提高肛瘘的诊断率。对于复杂、多次手术的、病因不明的肛瘘患者,应做钡灌肠或结肠镜检查,以排除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存在。

肛窦炎的检查

诊断肛窦炎一般要做以下两个检查:

1、肛门指诊检查: 括约肌紧张,肛窦及乳头硬结及触痛。

2、肛门镜检查 :肛窦、肛乳头充血和红肿。观察注意粘膜颜色,有无溃疡、出血、息肉、肿瘤及异物等。在齿状线处注意有无内痔、肛瘘内口、肛乳头及肛隐窝有无炎症等。

肛瘘常见治疗方法都有哪几种

①肛瘘切开和切除术:手术的目的是将肛瘘的内口、瘘管、外口、支管和瘢痕组织切开或切除。

②切断肛管直肠环和括约肌:此手术可造成肛门失禁。

③伤口一期植皮:切除瘘管、内口,止血修整伤口后,以温盐水冲洗伤口,取薄皮片覆盖于伤口之上,并间断缝合,加压包扎,并控制大便排泄。

④挂线疗法:即将胶圈由外口穿过瘘管,从内口穿出,紧紧结扎,使瘘管壁发生坏死,成为开放性伤口,达到治愈的目的。

肛瘘的检查诊断大盘点

肛瘘虽然表现为局部病变,但也与全身情况或某些疾病相联系,绝不能忽视全身检查。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生肛瘘,往往为结核性肛瘘,且术后创口愈合较慢;骶髂骨结核患者发生的肛瘘,有可能是骨结核所引起的。

肛瘘一般有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病史。脓肿自破或经手术切开排脓,从肛门皮肤外口或肛门内流脓,这些都是诊断肛瘘的主要标志。

一、望诊

可见外口常在肛门周围皮肤上或臀部形成一突起或凹陷。周围皮肤因脓液刺激,常有脱皮发红,有时有肉芽组织由外口内突出。周围皮肤红紫色,多为结核性瘘管。

二、触诊

低位肛瘘之瘘管,在皮下可以摸到绳状硬条,由外口行向肛门,用指按压,有脓液由外口流出。

三、直肠指检

常在肛管后侧、齿线附近可摸到中心凹陷的小硬结,有轻微压痛,即是原发内口。

四、确定内口位置

因内口是肛瘘的原发病灶,必须准确定位其内口部位和弄清其数量,如检查不清或定位错误,必然会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在瘘检查中正确判断内口的位置及数量,对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1.从病史上判断内口的位置:如有多个外口,首先应了解到哪一个外口是先发生的。往往从第一个外口用探针探查,可以通过主管而找到内口。

2.通过触诊可以帮助了解内口的位置:肛门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大约经过2~3个月形成瘘管管壁。如果瘘管位于表浅部位,通过触诊可以触到条索走行,顺着向肛门走行的条索,可以发现内口的部位。如果在肛门外触诊没有触到条索,常常说明瘘管管道较深,可通过肛门内指诊,在肛管直肠环的部位可以触到病变的较大瘢痕或条索状瘢痕,在瘢痕部位的隐窝处。常为内口部位。

3.肛门镜检查:用双叶肛门镜张开肛门,可见内口所在肛窦红肿、发炎、变深,用钩状探针轻轻探查,不难找到内口。

4.探针检查:主要探明瘘管走行方向、深浅和内口的位置。探查直瘘时,将探针从外口伸入,食指深入肛管,指尖按在可疑内口处,探针从内口探出。若弯曲瘘管或复杂的瘘管行径弯曲,探针不易探过,可用银制细软探针探查。探查不可用力太猛,以免造成假瘘道和假内口。

5.染色检查:本法寻找内口准确,临床上有重要价值。

具体方法是:先将盐水纱条放入直肠,再用1%双氧水加龙胆紫液,或用1%亚甲蓝溶液,从瘘管外口注入,观察内口有无染色液流出,跟据纱布染色的位置,即可判断内口位置。如纱布条无染色,也不能肯定无内口。管道弯曲,受括约肌收缩影响。被脓液阻塞,或内口暂时闭合,使染色溶液不能通过内口,无法染色于纱布。手术时应加以注意。

6.碘油造影:从肛窦外口注入30%~40%碘油或12.5%碘化钠溶液,然后摄片。可见瘘管深浅分支与邻近器官的关系。此法多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一般肛瘘不作为常规检查。

7.病理检查和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和指导治疗。

8.根据外口与肛门的距离来判断内口的部位:经过肛门中部画一横线,如外口在横线之上,离肛门不超过5cm,其内口在肛门齿线上与外口相互对应;如外口距离肛门超过5cm或外口在此线之后,这些瘘管多数是向后弯曲的,内口常在肛管后中线上。

五、确定瘘管的深度与括约肌的关系

由于肛瘘的管道通过外括约肌和肛提肌,有时管道在内括约肌之间走行,手术中切开管道,必然要切开有关的括约肌。特别是通过肛门直肠环的瘘管,切开肛门直肠环,术后会引起肛门失禁。因此在检查中必须弄清瘘管走行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

六、确定瘘道主体与支体的变化

在肛瘘检查中,不能单纯从内口的数目,或瘘管是直的还是弯曲的,或者从病变的一个平面上了解病变的全貌;有时从肛门外部看,仅一个外口,症状也不明显,但可能是瘘管很深,内口寻求比较困难的复杂性肛瘘;有时瘘外口较多,肛门皮肤病变较大,但其主管很低,属于容易处理的简单肛瘘。因此对肛痿的诊断要具体细致。

七、全身检查

肛瘘虽然表现为局部病变,但也与全身情况或某些疾病相联系,绝不能忽视全身检查。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生肛瘘,往往为结核性肛瘘,且术后创口愈合较慢;骶髂骨结核患者发生的肛瘘,有可能是骨结核所引起的;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时也因并发肛门脓肿,破溃后形成肛瘘等。对复杂性肛瘘更应注意全身检查,必要时作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并注意血沉、血象变化。或进行肛门括约肌功能测定。对某些可疑病例,还应作活组织病理检查,以确定肛瘘的性质,并要特别观察有无癌变。

八、鉴别诊断

1.会阴部尿道瘘:尿道球部瘘管与皮肤相通,常在会阴部尿道三角内。排尿时有尿自瘘口流出。直肠内无内口,常有损伤史及尿道狭窄。

2.骶骨部瘘:位于骶骨前凹内,由骶骨骨髓炎造成的骶骨与直肠之间的脓肿。脓液由尾骶骨附近穿破,瘘口常在尾骨尖的两侧,与尾骨尖平齐,瘘管与直肠平行,皮下支管成“Y”字形。

3.先天瘘:由骶尾部囊肿生脓破溃而成,原发外口常在臀沟中点、尾骨尖处。由胚胎发生,瘘内可见毛发。

4.肛门周围化脓性疾病:形成皮下多发复杂性窦道。病变在肛门皮肤和皮下层,可汗腺、毛囊有化脓性炎症。皮肤可见暗褐色、大面积慢性炎症。切开排脓可加速治愈。有瘘道,常不深。

5.骶髂骨结核:此病系艇髂骨结核,形成寒性脓疡。常在肛门后破溃,流出稀薄脓汁。管道较深,通过直肠后间隙,可出现腰疼,血沉快,长期低烧,消瘦等症状。骨平片可见有骨质破坏。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肛瘘

肛瘘临床症状

流脓是肛瘘的主要症状,脓液多少与瘘管长短、多少有关,新生瘘管流脓较多,分泌物刺激皮肤而瘙痒不适,当外口阻塞或假性愈合,瘘管内脓液积存,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发热,以后封闭的瘘口破溃,症状方始消失。由于引流不畅,脓肿反复发作,也可溃破出现多个外口。

较大较高位的肛瘘,常有粪便或气体从外口排出。检查时外口常为一乳头状突起或是肉芽组织的隆起,挤压有少量脓液排出,多为单一外口,在肛门附近。也有多个外口,外口之间皮下瘘管相通,皮肤发硬并萎缩。

也有多个外口位于两侧,瘘管成“马蹄形”,直肠指诊在病变区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有触痛,随索状物向上探索,有时可扪及内口。若外口不整齐,不隆起,有潜行边缘,肉芽灰白色或有干酪样稀薄分泌物,应怀疑为结核性肛瘘。

肛瘘诊断要点

肛瘘的诊断不困难,但要正确地寻找到瘘管的走向、瘘管的内口却是不太容易的。因此,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非常重要。

①肛窦钩检查:以窥器伸入肛门,可见有红肿炎症的肛窦,内口多在此处。用肛窦钩反复检查肛窦,不难找到内口。探时忌用暴力,以免穿破正常肛窦,造成新的感染内口。

②探针检查:用探针从瘘外口伸入瘘管,食指伸入肛管,多数探针可在齿线处的内口穿出。对瘘道弯曲者,探针多不能顺利穿过,切忌用力过猛,使探针穿破瘘管壁,造成新的感染。

③美蓝标记:将一块适中的纱布放置于肛门内,而后将5%的亚甲蓝水溶液由外口注入瘘管,然后轻轻将纱布拉出,观察内口的位置。尔后,用窥器扩开肛门,在齿状线附近,着色最显著处,以肛窦钩或探针探查,多数可发现内口。

④其他:如X线检查、肛管压力测定等检查方法,较少用,有条件者也可采用。

复杂性肛瘘和高位肛瘘的区别

区别肛瘘是单纯性还是复杂性,主要是依据瘘管的多少或长短及是否弯曲而定。前面提到肛瘘瘘管开始为一个,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有多个,我们对只有一个瘘管的肛瘘称单纯性肛瘘,临床是依据其只有一个外口判定;对有两个以上瘘管,临床依据其有两个以上外口,或瘘管较长并弯曲的肛瘘,我们称其为复杂性肛瘘,如通常说的马蹄或半马蹄型肛瘘即是这种类型。区分肛瘘是单纯性还是复杂性的意义是二者在治疗上存在很大差别。

肛瘘有深有浅,深的我们叫高位肛瘘,浅的我们叫低位肛瘘,那么临床是依据什么来判定是高位或低位呢?主要是依据瘘管是否穿过肛提肌,肛提肌是封闭骨盆底的一组肌肉,距离肛门缘4cm,围绕在肛管和直肠交界的外围一周,穿过肛提肌就叫高位肛瘘,未穿过肛提肌就是低位肛瘘。

相关推荐

得了肛瘘应该如何去治疗

1.药物治疗 肛瘘有间歇期和发作期。间歇期会完全没有症状,这时可以不用药。发作期出现流脓、红肿、疼痛等症状,如果不能马上手术,也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暂时缓解症状。 (1)外治 用消肿止痛洗剂坐浴,外涂金黄膏。 (2)使用抗生素 急性发作期可以使用抗生素,但一般不要超过一周。 (3)中药内服 用萆薢渗湿汤加化毒除湿汤加减,伴发热用仙方活命饮。 2.手术治疗 (1)切开引流 肛瘘发作期合并感染,此时因身体其他因素不能手术,可以在感染灶表面切小口引流或注射器抽脓处理。这种方法效果立竿见影,但只是暂时缓解,日后还需再

肛瘘真的会引发便秘吗

肛瘘手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手术,一种是微创手术: 1、瘘管切开术。是将瘘管全部切开开放,靠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愈合的方法。适用于低位肛瘘,因瘘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 切刀开后只损伤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不会出现术后肛门失禁。 2、肛瘘切除术 切开瘘管并将瘘骨壁全部切除至健康组织,创面不于缝合;若创面较大,可部分缝合,部分敞开,填人油纱布,使创而由底向外生长至愈合。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 3、挂线疗法。是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蚀作用的药线的机械性压迫作用,缓慢切开肛瘘的方法。适用于距肛门3-5cm 内,有

肛瘘的手术治疗要怎么做最好

肛瘘的手术方法较多,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①肛瘘切开和切除术:手术的目的是将肛瘘的内口、瘘管、外口、支管和瘢痕组织切开或切除。 ②切断肛管直肠环和括约肌:此手术可造成肛门失禁,因此,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必须与括约肌纤维的方向成直角切断; 第二,一次不可切断两处,如需要切断时,应分期手术,或一处切断一处挂线。 ③伤口一期植皮:切除瘘管、内口,止血修整伤口后,以温盐水冲洗伤口,取薄皮片覆盖于伤口之上,并间断缝合,加压包扎,并控制大便排泄。 ④挂线疗法:即将胶圈由外口穿过瘘管,从内口穿出,紧紧结扎,使瘘管壁

混合痔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呢

1、肛门视诊: 首先应查看肛门周围有无血、脓、粪便、粘液、肿块及瘘管外口等,以便判断病变性质。如肛门周围有无内痔、息肉脱出,有否外痔、瘘管外口及湿疹等。然后嘱病人象解大便便一样下挣,医生用双手的食、中指将肛门轻轻地自然向两边分开,使肛门外翻,观察有无病变,如内痔位置,数目,大小,色泽,有无出血点,有无肛裂等情况或用特制的玻璃吸肛器将内痔吸出检查,这种视诊对诊断肛裂及环状痔,有时比肛门镜检查更为确切。 2、肛门触诊: 首先要触摸肛门周围皮肤温度,弹性是否正常,在病变情况下,如肛痈可触到肛门周围肿胀,皮肤灼热

痔疮该怎样诊断

一、肛门视诊 首先应查看肛门周围有无血、脓、粪便、粘液、肿块及瘘管外口等,以便判断病变性质。如肛门周围有无内痔、息肉脱出,有否外痔、瘘管外口及湿疹等。然后嘱病人象解大便便一样下挣,医生用双手的食、中指将肛门轻轻地自然向两边分开,使肛门外翻,观察有无病变,如内痔位置,数目,大小,色泽,有无出血点,有无肛裂等情况或用特制的玻璃吸肛器将内痔吸出检查,这种视诊对诊断肛裂及环状痔,有时比肛门镜检查更为确切。 二、肛门触诊 要触摸肛门周围皮肤温度,弹性是否正常,在病变情况下,如肛痈可触到肛门周围肿胀,皮肤灼热,肿块呈

痔疮肛瘘有哪些症状呢

流脓:脓液多少与瘘管大小、长短、数目有关。新形成或炎症急性发作期的瘘管脓多、味臭、色黄而浓厚;经久不愈的瘘管脓液较少或时有时无。 肿块:肛缘硬索状物常为病人的主诉之一。炎症急性发作时外口封闭,引流下畅时肿块增大。 疼痛:肛瘘外突然疼痛,多为感染发炎,或脓液引流不畅通,但也预示病势扩散、或有新的病灶发生。疼痛的程度与病势成正比,疼痛越剧烈,病势越严重。 潮湿发痒:肛瘘感染发炎,脓水淋漓不断,往往肛门周围潮湿发痒,甚至由于分泌物长期刺激,发生肛门周围湿疹,有湿疹合并感染,使病情加重,十分痛苦。 流粪:肛肠专家

肛瘘的诊断方法都有哪些

1.看 先把肛门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外口在后半部分,其内口基本都在6点(后正中)齿线处。外口在前半部分,有两种情况。外口距离肛缘在5cm之内的,内口在与外口对应的齿线处。外口距离肛缘超过5cm的,内口会绕到后侧6点。这一定律的准确率在80%左右,一般作为其他检查前的初步判断。 2.摸 即指诊。一般的肛瘘通过“摸”就能诊断清楚。但如果瘘管位置较深,或没有完全形成,或属于括约肌间的,此时需要采取下面措施继续检查。 3.探 用探针从肛瘘的外口探入,只要瘘管畅通,探针就可以一直探查到内口。手术时,沿探针把瘘管切开。

怎样区分痔疮与常见的肛肠疾病

大家都知道肛肠类的疾病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包括痔疮、肛裂、脱肛、肛瘘,其中尤其以痔疮最为常见和难以彻底根治。那么痔疮与其它几种肛肠疾病的区别在哪里?表现在症状上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些来了解一下。 痔疮与其他肛肠疾病如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直肠息肉 、直肠癌等有许多相似的症状,但又有本质的不同,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也不同。正确鉴别痔疮与其他肛肠疾病对于指导选择用药、判断预防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肛裂 是指齿状线以下肛管移行上皮破裂形成的裂口或溃疡,系仅次于痔疮的常见肛门病。肛裂的发病原因很多

痔疮检查方法大全

一、肛门视诊 首先应查看肛门周围有无血、脓、粪便、粘液、肿块及瘘管外口等,以便判断病变性质。如肛门周围有无内痔、息肉脱出,有否外痔、瘘管外口及湿疹等。 在进行肛门检查的时候,医生可以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将患者的肛门翻开,查看是否有病变的情况出现,并且查看痔疮的位置已经数目,是否有出血的情况。 二、肛门触诊 要触摸肛门周围皮肤温度,弹性是否正常,在病变情况下,如肛痈可触到肛门周围肿胀,皮肤灼热,肿块呈漫肿,平坦,软陷及质地硬度等,中央是否有应指感等,如肛瘘是否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外口距肛门长度,大小,深度等。

肛瘘的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 肛瘘的治疗原则需根据肛裂发生的机理,以及肛瘘的解剖结构制订。 1、清除内口:手术时要找到原发的内口,并把感染的肛窦、肛门腺及其导管切除干净,这是肛瘘治疗的关键。 2、处理好瘘管及支管、死腔:要把瘘管的管道、支管、死腔等清除干净,以免术后复发。 3、保留肛管直肠环:肛瘘手术时,应明确诊断,查明内口及瘘管走向,保留肛管直肠环,以维持正常的肛门括约功能。 在具体手术操作中,一定要仔细寻找到内口,并防止切断肛管直肠环。 治疗方案 肛瘘不能自愈。不治疗会反复发作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因此必须手术治疗。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