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栓塞预防应该做到哪些
动脉栓塞预防应该做到哪些
为了降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如果没有明显的出血存在,凝血酶原时间在25s之内,则不必纠正凝血功能。如果凝血酶原时间小于18s而没有明显的出血存在,则应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0.5ml/kg/h或皮下注射肝素50U/kg/8h。在没有明显低氧的情况下,血细胞比容最好保持在0.30以下。
如果在肝动脉血栓形成早期就已明确诊断,则应行急诊肝动脉重建术,这尚有可能挽救肝脏,一般需要行供体肝动脉和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但是,大部分情况下,需要行再次肝移植。由于肝动脉血栓的形成与供肝动脉的直径、肝动脉血流压力有关、而成年肝动脉直径较粗、减体积时切除了较易发生血栓的右肝以及供体肝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的吻合提供了较高的肝动脉血流压力,因此,儿童肝移植时,取成年人肝脏行减体积性肝移植时肝动脉血栓的发生率比取体积相仿的儿童肝脏移植行全肝移植时明显降低。
如何对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护理工作
膳食总热量不要过高,以维持理想体重为度。超重的动脉栓塞患者,应控制每日进食的总热量,食用低脂、低胆固醇膳食,并限制蔗糖和含糖食物的摄入。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以豆油、菜油、麻油、玉米油、茶油及米糠油等为食用油。平卧位,患肢平置,禁止抬高以免加重缺血。适量使用止痛药,保持动脉栓塞病人舒适。使用纤溶、抗凝及扩血管药物时应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定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以免引起出血。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详细记录皮肤色泽、温度的变化及动脉搏动情况,观察有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表现。患肢保暖。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
心理护理,解除动脉栓塞病人紧张、悲观心理,关心病人,使其了解治疗的必要性配合治疗和护理。动脉栓塞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疾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以及对抗疾病的信念,相信这样一定能将疾病赶走。动脉栓塞患者禁止抬高患肢以免加重缺血。根据疼痛加重动脉栓塞病人焦虑和恐惧程度,可适当给予止痛药。患肢皮温下降及感觉异常,应给予患肢保暖,但不用热水袋,以免烫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详细记录皮肤色泽、温度的变化及动脉搏动情况。
引起脑血栓的原因有哪些
脑血栓在医学书中叫做缺血性脑血管病,而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疾病是我国老年医学防治中研究的重点。
无论在哪里,对脑血管疾病的研究都十分重视。目前,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很高。而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呈正比的发展。男性比女性多,而且城市多于农村。
形成脑血栓的主要原因由于动脉高血压、糖尿病,这两种疾病均容易并发脑血管损害。而心脏病特别是风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栓子脱落在脑血管内。当血小板高凝集性时,容易产生脑血管栓塞。除上述原因外,同时有血流过缓现象。
脑血栓的预防可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其中二级预防最为关键,国外由于二级预防做的好,脑血栓疾病复发率比较低,我国由于二级预防做的不好,使脑血栓复发率高了很多。
动脉栓塞的原因
1、西医认为
(1)吸烟,烟碱引起血管收缩。
(2)寒冷刺激,造成血管痉挛。
(3)激素水平紊乱,引起血管舒缩失常。
(4)霉菌感染,另外经多年观察,许多病人发病前患足曾有外伤史,有些曾伤于数年前,甚至10余年前。故认为外伤引起血管内瘀血及慢性迁延性感染也是其病因之一。以上诸因素造成中小动静脉痉挛,非化脓性炎症,以及血液粘稠度增高,导致血栓形成,甚则闭塞血流,肢端血液供应障碍。
2、中医认为
(1)寒湿侵袭,凝滞脉络。
(2)外伤血瘀,阻滞脉络。
(3)情志失调,气滞血瘀。以上诸因素闭阻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不能到达肢端,肢端失去气血之温养,而造成疼痛、溃烂、甚至坏死是脱疽的主要病机。
动脉栓塞饮食
一、护理
1、在饮食上需要采取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吃过多的盐分、咸菜、肥肉、植物油脂和动物脂肪等食物。还需要注意避免熬夜,避免抽烟喝酒。
2、饮食上宜采取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注意每天适当的多摄入一些五色的蔬菜和水果,尤其是注意适当的多吃一些绿色的和黑色的蔬菜和水果为宜。
适宜食物
油菜,菜花,菠菜
忌吃食物
干腌菜,螺丝菜,韭菜,香菜,腊肉(烟肉)
一、饮食
1、急性动脉栓塞的食疗方法
(1)每天吃香蕉3~5投或饮香蕉茶,每次服用l小杯,日服3次。此法适用于伴有动脉硬化、冠心病者。
(2)大枣、芹菜根煎汤常服。适用于伴有胆固醇增高者。
2、急性动脉栓塞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宜饮食清淡、多食富有维生素C和富有植物蛋白的食物。
心房颤动会引发什么疾病
1.脑动脉栓塞:是房颤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流行病学统计,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6%,房颤患者并发全身栓塞中75%为脑动脉栓塞,脑栓塞的栓子主要来自左心房和心耳部,75%的栓子来自左心房内附壁血栓,25%来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
2.周围动脉栓塞:周围动脉栓塞的患者80%有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后,随动脉血流向体循环远端造成急性动脉栓塞。
3.肺栓塞:房颤患者右心的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栓塞发生肺栓塞,肺栓塞的病死率高达20%~40%,美国统计每年有5万~10万的肺栓塞患者,占美国死亡原因的第3位。
4.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的心室率与患者心功能的状态密切相关,当房颤并快速心室率时,尤其心脏功能基础较差时,引起心排血量显着地急剧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可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较为常见。
5.心脏性猝死:快速房颤时,心室率加快,有效心输出量减少,冠状动脉灌注量减少,可导致心脏骤停,房颤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有:房颤伴有预激综合征;肺动脉栓塞;急性心功能不全;神经,精神因素等。
心肌梗死并发症 栓塞
急性心肌梗死后,动脉栓塞发生率在10%以内,包括肺动脉栓塞(发病时有剧烈的胸痛、呼吸困难、发绀、室息感等)、脑栓塞(栓子来源于损伤的心肌病变处,临床表现为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周围动脉栓塞(出现栓塞的肢体冷、疼痛、麻木、运动障碍等)和肠动脉栓塞(肠坏死、便血、腹痛等)。
动脉栓塞是如何形成的
目前认为动脉栓塞主要是由血栓造成,此外,肿瘤、空气、脂肪滴等异物进入血管也能成为栓子造成动脉栓塞。
归纳起来动脉栓塞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心源性:如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细菌性内膜炎时,心室壁的血栓脱落;人工心脏瓣膜上的血栓脱落等均可阻塞血管形成动脉栓塞。
血管源性:如动脉瘤或人工血管腔内的血栓脱落;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形成的栓子等也会形成动脉栓塞。
医源性:如动脉穿刺插管导管折断成异物,或内膜撕裂继发血栓形成并脱落等形成动脉栓塞。
在以上这些原因中,以心源性造成的动脉栓塞最为常见。栓子可随血流进入脑部、内脏和肢体动脉,一般停留在动脉分叉处。在周围动脉栓塞中,以下肢较上肢多见,依次为股总动脉、骸总动脉、股动脉和腔主动脉分叉部位;在上肢,依次为肱动脉、腋动脉和锁骨下动脉。主要病理变化:早期动脉痉挛,以后发生内皮细胞变性,动脉壁退行性交;动脉腔内继发血栓形成;严重缺血后6—12小时,组织可以发生坏死,肌肉及神经功能丧失。
动脉栓塞
症状的轻重与病变进展的速度、侧支循环的多寡有密切关系。早期症状为间歇性跛行,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如病变位于腹主-髂动脉者。疼痛可发生于下腰、臀、髂、大腿后侧或小腿腓肠肌部位.有时伴阳痿;病变在股—腘动脉者。
疼痛发生于小腿肌群。肢体慢性缺血时,皮肤萎缩变薄、发亮、骨质疏松、肌萎缩、毛发脱落、趾甲增厚和变形。后期可出现静息痛,皮肤温度明显减低、发绀,肢体远端坏疽和溃疡。
动脉栓塞1.疼痛 往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由栓塞部位动脉痉挛和近端动脉内压突然升高引起疼痛。起于阻塞平面处,以后延及远侧,并演变为持续性。轻微的体位改变或被动活动均可致剧烈疼痛,故患肢常处于轻度屈曲的强迫体位。
2.皮肤色泽和温度改变 由于动脉供血障碍.皮下静脉丛血液排空,因而皮肤呈苍白色。如果皮下静脉丛的某些部分积聚少量血液,则有散在的小岛状紫斑。栓塞远侧肢体固供血不足,皮肢温度降低并有冰冷感觉。用手指自趾(指)端向近侧顺序检查,常可扪到骤然改变的变温带,其平面一般要比栓塞平面约低一手宽的距离.对栓塞部位的定位有一定临床意义。如腹主动脉末端栓塞音,约在双侧大腿和臀部;髂总动脉栓塞者,约在大腿上部;股总动脉栓塞者.约在大腿中部;腘动脉栓塞者,约在小腿中部。
3.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由于栓塞及动脉痉挛,导致栓塞平面远侧的动脉搏动明显减弱,以至消失;栓塞的近侧动脉搏动反而加。
4.感觉和运动障碍 由于周围神经缺血,引起栓塞平面远侧肢体皮肤感觉异常、麻木甚至丧失。然后可以出现深感觉丧失,运动功能障碍以及不同程度的足或腕下垂。
5.动脉栓塞的全身影响 栓塞动脉的管腔愈大,全身反应也愈重。伴有心脏病的病人,如果心脏功能不能代偿动脉栓塞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则可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和左心衰竭,甚至造成死亡。栓塞发生后,受累肢体可发生组织缺血坏死,引起严重的代谢障碍,表现为高钾血症、肌虹蛋白尿和代谢性酸中毒,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房颤的并发症
1、脑动脉栓塞
是房颤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流行病学统计,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6%。房颤患者并发全身栓塞中75%为脑动脉栓塞。脑栓塞的栓子主要来自左心房和心耳部,75%的栓子来自左心房内附壁血栓,25%来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
2、周围动脉栓塞
周围动脉栓塞的患者80%有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后,随动脉血流向体循环远端造成急性动脉栓塞。
3、肺栓塞
房颤患者右心的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栓塞发生肺栓塞。肺栓塞的病死率高达20%~40%。美国统计每年有5万~10万的肺栓塞患者,占美国死亡原因的第3位。
4、心功能不全
心房颤动的心室率与患者心功能的状态密切相关。当房颤并快速心室率时,尤其心脏功能基础较差时,引起心排血量显着地急剧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可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较为常见。
5、心脏性猝死
快速房颤时,心室率加快,有效心输出量减少,冠状动脉灌注量减少,可导致心脏骤停。房颤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有:房颤伴有预激综合征;肺动脉栓塞;急性心功能不全;神经、精神因素等。
慢性肺动脉栓塞
大多数患者在发生肺栓塞后立即自动激活自体纤溶系统以迅速溶解肺血栓,实验研究发现栓塞后21天灌注缺损区完全恢复,说明血栓被纤溶系统完全溶解。临床应用肺扫描和肺动脉造影研究肺栓塞,在栓塞后8~14天开始溶解。有些患者表现出溶解的时间较晚。少数患者出现反复肺栓塞,或纤溶不适当,栓子未能被完全溶解,渐渐蓄积在肺动脉内,导致慢性肺动脉高压、低氧血症、右心功能衰竭。 这类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86%的患者有用力后呼吸困难,平均症状出现的时间2年;79%的患者有血栓性静脉炎,时间1~48年,平均9年;64%的患者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平均出现的时间14年;50%有咯血,26%有胸痛;21%感觉乏力。 胸片中有主肺动脉扩张,右心室增大,肺野透亮和胸腔渗出。血气的特点是动脉低氧血症和过度通气。心脏超声和右心导管显示慢性肺动脉高压。 当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高于30mmHg,5年存活率是30%,肺动脉压高于50mmHg,5年存活率仅用10%。 肺栓塞未能被溶解的原因是由于机体的纤溶系统不完全,缺乏凝固抑制因子,不能调节血管内血栓形成。抗凝血酶III(AT-III)是一种基本的凝血系统的蛋白。当患者AT-III缺乏时,临床表现出反复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高凝状态。激活蛋白C是抑制因子IV,V和蛋白S的蛋白这些共同作用于激活蛋白C,当激活蛋白C缺乏时,增加血栓栓塞的发生率。
不适当的纤溶,机化血栓引起的栓塞,不能被纤溶系统溶解。对肺血管内膜的研究发现正常血管内膜的蜕变,造成促凝环境,可在或大或小的肺血管上产生原位血栓形成。有的患者在最初肺栓塞的基础上产生近侧血栓形成,最终造成肺动脉高压。 在这种患者内科治疗的效果是不理想的。因此,对于怀疑慢性肺栓塞引起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应行肺动脉造影,肺扫描的灌注异常提供诊断的根据,解剖部位,肺动脉压力,选择适当的患者行血栓内膜切除术,能取得很好的结果。 这种手术的适应证包括严重呼吸功能不全、低氧血症、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造影肺栓塞在肺血管的近侧,支气管动脉造影有适当的栓塞远端的侧支循环,没有右心衰竭的患者。相反,患者是远侧肺动脉小分支的栓塞,严重右心功能衰竭和高度肥胖是手术禁忌证。当肺栓塞是在一侧,选择前外侧开胸,阻断肺动脉后,行血栓内膜切除术。当肺栓塞是在两侧或累及主肺动脉应采用正中开胸,体外循环。这种血栓是紧密地与血管壁粘连,行内膜剥脱术时应特别小心。所有的栓子均应取出,有时须在肺动脉的远侧再作切口,直到看到逆向血流。肺动脉切口的闭合最好用一条心包片,以防止狭窄。 术后并发症包括右心衰竭、肺出血。但手术的结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这样的患者无论是否手术均应抗凝治疗,防止进一步的血栓栓塞。血管扩张剂在某些患者可能是有效的。
心房颤动有哪些并发疾病
可出现脑动脉栓塞、周围动脉栓塞、肺栓塞、心功能不全、心脏性猝死等并发症。
1.脑动脉栓塞 是房颤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流行病学统计,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6%。房颤患者并发全身栓塞中75%为脑动脉栓塞。脑栓塞的栓子主要来自左心房和心耳部,75%的栓子来自左心房内附壁血栓,25%来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
2.周围动脉栓塞 周围动脉栓塞的患者80%有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后,随动脉血流向体循环远端造成急性动脉栓塞。
3.肺栓塞 房颤患者右心的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栓塞发生肺栓塞。肺栓塞的病死率高达20%~40%。美国统计每年有5万~10万的肺栓塞患者,占美国死亡原因的第3位。
4.心功能不全 心房颤动的心室率与患者心功能的状态密切相关。当房颤并快速心室率时,尤其心脏功能基础较差时,引起心排血量显著地急剧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可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较为常见。
5.心脏性猝死 快速房颤时,心室率加快,有效心输出量减少,冠状动脉灌注量减少,可导致心脏骤停。房颤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有:房颤伴有预激综合征;肺动脉栓塞;急性心功能不全;神经、精神因素等。
动脉栓塞如何预防
(1)运动强度:通常以运动后的心率水平来衡量运动量的大小,适宜的运动强度一般是运动后的心率控制在个人最大心率的80%左右。运动形式以中速步行、慢跑、游泳、跳绳、做健身操、骑自行车等有氧活动为宜。
(2)运动持续时间:每次运动开始之前,应先进行5~10min的预备活动,使心率逐渐达到上述水平,然后维持20~30min。运动完后最好再进行5~10min的放松活动。每周至少活动3~4次。
(3)运动时应注意安全保护。
(4)戒烟:吸烟可升高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降低HDL-胆固醇水平。停止吸烟1年,血浆HDL-胆固醇可上升至不吸烟者的水平,冠心病的危险程度可降低50%,甚至接近于不吸烟者。
久坐易猝死 “电脑族”常做下肢活动
近年来,关于年轻的都市白领甚至杰出精英猝死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医务人员研究发现,其中多数患者都是因为血栓栓子脱落后随着血液流动被带至肺动脉,进而引发严重的肺栓塞而猝死的。这就应该为那些久坐的“电脑族”敲响警钟了,因为久坐一族很容易形成深静脉栓塞,而深静脉栓塞在发病前期并没有明显症状,常常不被人重视。因此,“电脑族”尤其应该警惕,平时多做些下肢运动,想方设法保持腿部血液循环的顺畅,不给血栓入侵留下可乘之机。
在人体中,深静脉的主要作用是将人体腿部的血液输送回心脏,为了达到这个作用,则需要人的下肢肌肉的伸缩来辅助完成。“电脑族”由于工作的原因,不得不经常同一姿势坐在办公桌前,这样一来,人的下肢肌肉收缩就会相应减少,肌肉活动性也会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人体血液的流速就会减缓,这样就为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人体中,深静脉一旦形成了栓塞,就会堵塞血管。在这种情况下,血栓栓子还有脱落的可能,并随着血液在人体内“游移”,假若栓子“游移”到肺动脉,就会形成不同程度的肺栓塞,肺栓塞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严重的可能造成患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
对于久坐的“电脑族”来说,要保持身体健康,想方设法做一些下肢运动很有必要。因为大部分的深静脉栓塞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多做一些下肢运动,完全可以解除深静脉栓塞的威胁。
“电脑族”们在工作的空暇,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活动下肢,来排解深静脉栓塞的风险。首先,我们可以在办公桌原地经常做一些活动,来舒展自己的下肢,例如反复原地踩踏,活动下肢;有条件的最好适当把腿抬高,并经常用手拍打腿部或者做一些简单的按摩等。同时,每坐一小时左右最好起身走动走动,并适当活动一下下肢。其次,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对预防深静脉血栓也很有帮助,因为我们经常补充水分,就能保证血液不至于太过黏稠而影响血液循环。同时,我们还应该做到合理饮食,努力做到戒烟限酒,因为烟草和酒精会对人的血管壁造成严重损伤,从而大大增加形成血栓的概率。
心房颤动有哪些并发症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持续性发作的特点,房颤的发病率与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疾病密切相关。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也会有过提高,根据统计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的发病率。房颤可以伴随着各种并发症,常见的有脑动脉栓塞、周围动脉栓塞、肺栓塞、心功能不全、心脏性猝死等。
脑动脉栓塞
脑动脉栓塞是房颤最常见的并发症,根据流行病学统计,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6%。房颤患者并发全身栓塞中75%为脑动脉栓塞。引起脑栓塞的栓子主要来左心房和心耳部位,75%的栓子来自左心房内附壁血栓,25%来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
周围动脉栓塞
周围动脉栓塞的患者大部分都会出现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脏附壁的血栓出现脱落之后,栓子会随着动脉血流流行各个部位,容易引起急性动脉栓塞。
肺栓塞
当房颤患者右心血栓出现脱落,就容易造成肺动脉和其分支出现栓塞,诱发肺栓塞。肺栓塞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死亡率高达20%-40%。在美国,肺栓塞致死是美国死亡原因第三位。
心功能不全
心房颤动的心室率与患者心功能的状态密切相关。房颤会加快心室率,如果患者本身心脏功能比较差,就会引起明显的心排血量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可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病例中最常见的是急性左心衰。
心脏性猝死
如果患者出现快速房颤,心室率加快,使心输出量减少,引起冠状动脉灌注量减少,导致心脏骤停。快速的房颤很容易导致心脏猝死,常见的病症有房颤伴有预激综合征;肺动脉栓塞;急性心功能不全;神经、精神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