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早产儿容易腹泻是什么原因导致

早产儿容易腹泻是什么原因导致

因为孩子在没有足月的情况下出生,肠胃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虽然在身体成长的过程中,肠胃功能已经是开始慢慢发育,但是由于发育的比较慢,在加上在肚子里面和在外面的世界里,发育的状况也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宝宝还没有完全适应,所以在喝奶粉或是吃奶量比较大的时候,就会导致肠胃功能混乱。

要检查宝宝的配方奶粉是否有变质,奶瓶,奶嘴不经过消毒就直接给宝宝用,这些都是会导致宝宝拉肚子的原因,因为早产儿的体质没有足月的孩子好,所以肠胃功能也要比普通的孩子脆弱,在这一方面,家长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检查身体的其他部位是否有感染,早产儿很容易生病,所以要排除宝宝可能会出现肺炎,败血症疾病的影响,另外这些疾病都是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腹泻的主要因素,消化道系统紊乱,或者是奶粉的配方不对,经常会导致宝宝受凉,肠胃功能混乱出现拉肚子。

早产儿之所以要比足月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腹泻,就是因为宝宝的身体比较脆弱,再加上免疫力不足,肠胃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宝宝才会出现拉肚子,这对孩子在大了以后都要注意护理好肚子,防止会出现腹泻。

为什么早产儿容易患脑瘫

为什么早产儿容易患脑瘫

因为早产儿脑发育不成熟,出生后容易患一些疾病,如呼吸困难,缺氧、脑内出血、脑组织损伤等。此外,早产儿营养常不充足,也影响脑的发育。体重越小发生脑瘫的几率越高。据调查,100个早产儿约有3个脑瘫患儿。

如何预防脑瘫发生

父母按照一定方法在家中给孩子做按摩、体操?每日两次,每次5-15分钟和强化的主动运动训练,如按月龄增长做相应的抬头、拉坐、翻身、坐、爬、站和走等运动,促进运动张力发展。

这样早产儿脑瘫可以减少2/3以上,即使发生脑瘫,也可明显减经。

强化的主动运动训练法

0-2个月

俯卧抬头。早产儿满40周开始俯卧练习,吃奶前1小时,空腹觉醒时,俯卧位用语言和玩具引导小儿抬头。每次训练10分钟,每日训练4-6次。

母子面对面训练法。小儿俯卧于母亲身上,母亲可与小儿对话鼓励小儿抬头。

侧卧对称性姿势。使小儿侧卧于床上,双上肢及双手保持在躯干的正中位,此姿势可控制异常性非对称性姿势及异常性的伸肌紧张。

3-4月

俯卧抬头训练。继续让小儿进行俯卧位抬头训练。

翻身。用玩具诱导小儿翻身,帮助小儿翻身时可一手握位小儿的手,另一手在其肩部轻轻地向对侧翻身,每日至少练习7-8次。

平衡训练。将小儿仰卧位放置在被单上,两位家长分别抓住被单两头进行左右摇荡。每日2-4次。

手口协调性训练。仰卧位,让小儿两手抓双足放至口,练习手口眼协调性动作。

抓握训练。将玩具放在中线的位置,诱发小儿的上肢向前伸出、手指分开进行抓握。每日进行7-8次。

5-6月

坐位训练。小儿双下肢分开、躯干前倾,双上肢前方支撑坐,也可练习靠坐。每日练习5-6次,每次10分钟。

俯爬。家长可在其前方用玩具逗引,后方抵住小儿足底帮助向前移动。每次5-10分钟,每日练习7-8次。

主动抓握训练。小儿坐位,将玩具放在身体前远近不同的位置,让小儿练习从远近、高低不同的地方够取玩具。每日练习5-6次。每次10分钟。

7-8月

手膝位爬。用手膝位支撑的姿势进行爬行训练。要求每日爬50-100米。

拾取动作训练。立位扶小儿的双膝防止膝屈曲,在小儿前面放上玩具,让其练习弯腰拾取。弯腰的幅度从高到低。从易到难。此动作每日练习2-4次,每次10-30个。

双手捏取的动作。到7个月左右小儿能够使用拇指,此时可以给他一些小的玩具,让其练习使用手指,让小儿从大把抓握到拇指与其他手指一起使用进行捏的精细动作。

9-12月

扶站、蹲起、独站和独行练习。

早产儿容易得哪些疾病

早产儿相对于正常出生的孩子,身体是比较差的,而刚出生的小孩子本来就对疾病和细菌的抵抗力很弱,早产儿就更差了。那么,有哪些疾病是早产儿比较容易得的呢?

1、第一种是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像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等。这是因为早产儿的肺部没有发育完全,很容易会造成呼吸困难的现象,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呼吸衰竭。有一些体重比较轻的孩子也会出现呼吸急促等现象。

2、第二种是感染性疾病,比如像感冒、脑膜炎等。早产儿的免疫系统是还没有完全发育的,这样子就会对病毒没有什么抵抗力,很容易就会受到感染,感染之后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很容易导致败血症或者是脑膜炎。

3、第三种是视网膜受损。早产很可能会导致早产儿的视网膜的血管发育受到阻碍,不能正常发育,这样就会使得孩子的眼部发育不良,从而引起近视等眼科疾病。

早产儿容易得什么病 黄疸

若婴儿血中黄疸测量的指数超过20,这些黄疸色素可能进入脑部,沉积在脑部的神经核,造成永久伤害。但若是黄疸指数并不太高,则对婴儿没有害处,反而是一种抗氧化剂。

早产儿满月前要查眼底

早产儿出生时眼底(视网膜)血管没有发育成熟,出生后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容易发生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出血,视网膜脱离最终失明。也就是说早产儿容易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约10%),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儿童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儿可以保持良好的视力。一旦错过治疗时间窗,发生视网膜脱离。即使手术,效果不佳,患儿很可能完全失明。

哪些早产儿需要查眼底?

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指出出生体重<=2000g,,或出生孕周<=32周的早产儿都需要进行眼底筛查,如果出生体重或出生孕周不在筛查范围,但长时间吸氧或合并全身疾病,身体情况较差的也需要进行筛查。早产儿身体越弱,越容易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什么时间去筛查?

早产儿在出生后3-4周就需要进行眼底筛查,因为有部分患儿出生后3-4周已经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需要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果晚了很可能错过治疗时机。有的家长因为小儿身体弱,或认为小儿没有满月,还太小,而不去医院进行检查,这都是错误的。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会留下终生遗憾。

怀孕头三个月饮酒易早产

怀孕头三个月饮酒超过限量的孕妇生下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是完全禁酒孕妇的2倍,即使孕妇饮酒没有超过限量,早产、胎儿发育受限的风险也会有所上升。研究人员估计,头三个月是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伤害,孕妇应该绝对禁酒。

未满37周孕期就降生的小宝宝在医学上称为早产儿。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妇产科主任王彩霞表示,现代社会生育年龄的推迟造成高龄产妇的增加,人工授精和人工流产增多,孕妇生活和工作压力加大,种种原因造成早产发生率上升。

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王彩霞称,早产儿若肺未成熟,出生后就不能很好地膨胀,会发生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发生死亡;早产儿的肝脏发育不成熟,肝酶系统不完善,导致维生素K缺乏,很容易引起出血;早产儿的体温中枢发育不全,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一般体温较低,若不注意保暖,可发生硬肿、肺出血等严重问题;早产儿容易发生黄疸,有时程度可以很重;早产儿的吸吮力差,喂养较为困难,可发生低血糖等情况,有的早产儿甚至需用鼻饲喂养;早产儿抵御感染的能力较差,容易发生肺炎等感染。

早产儿容易得哪些病

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感染性肺炎是早产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新生儿的肺炎可以是吸入性的、自然感染,还可以是继发性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之后的感染。

除此之外,脐部感染、皮肤感染、口腔感染、消化道感染,都是早产儿容易患上的疾病。

早产儿容易脑瘫的原因是什么

中枢性

脑性瘫痪是中枢性损害,也就是说指的脊髓前角细胞(或颅神经运动核)以上部位的神经系统损害所致的瘫痪,而且病变在脑部。任何脊髓前角细胞及以下部位的损害所致的瘫痪都不属于中枢性损害,不能诊断为脑性瘫痪。如脊髓灰质炎、坐骨神经损伤等所致的肢体瘫痪均不属于脑性瘫痪的范畴。

发育性

脑性瘫痪是脑组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损伤。

指各种原因作用于未成熟的正在生长发育中的脑组织上,而不是作用在已发育成熟的脑组织上。所以成年人的某些颅内疾患,如脑出血、脑梗塞等,虽然也可引起肢体运动障碍,但不能诊断为脑性瘫痪,因为它不是作用在发育中的脑组织上,而是成熟的脑组织上,不符合发育性的特点。从受孕到婴儿期内的胎儿和新生儿及婴儿的脑组织是处在发育中的脑组织,在这一时期任何原因造成的脑组织损伤符合脑性瘫痪的诊断。而受孕以前及婴儿期以后的脑损伤不能称为脑性瘫痪,因为受孕之前的问题,多为先天性遗传性神经疾患,应与脑性瘫痪进行鉴别。婴儿期以后的各种原因所致的脑损伤,应冠以某疾病的名称,如脑炎后遗症等,而不应该诊断为脑性瘫痪。

非进行性

脑性瘫痪的病变是非进行性的,病情以不在向前发展为特点。此点可与脑炎、脑瘤等疾病相鉴别。但是对那些进行性不明显,或进展缓慢的脱髓鞘疾病,或先天性疾病,与脑性瘫痪也是难以区别的。此外,在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很多脑性瘫痪患儿,当确诊以后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治疗或治疗不当,这些患儿的症状愈来愈明显。这是因为患儿异常姿势、异常运动的感觉传导形成恶性循环,使症状不断发展。

为什么早产儿容易生病

可能是早产的原因,因为早产儿提前出生,全身脏器的发育不够成熟,免疫功能存在缺陷,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力较低,血液中缺少抗体,一旦离开了母体,对于外界的细菌和病毒没有较强的抵抗力,从而容易出现贫血和感染等疾病,因此早产儿容易患病。更为严重的是初为家长父母没有照顾婴儿的经验,在加上早产儿症状表现不明显,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早产儿死亡的概率。

早产儿满月前要查眼底

为什么早产儿要查眼底?

早产儿出生时眼底(视网膜)血管没有发育成熟,出生后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容易发生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出血,视网膜脱离最终失明。也就是说早产儿容易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约10%),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儿童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儿可以保持良好的视力。一旦错过治疗时间窗,发生视网膜脱离。即使手术,效果不佳,患儿很可能完全失明。

哪些早产儿需要查眼底?

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指出出生体重<=2000g,,或出生孕周<=32周的早产儿都需要进行眼底筛查,如果出生体重或出生孕周不在筛查范围,但长时间吸氧或合并全身疾病,身体情况较差的也需要进行筛查。早产儿身体越弱,越容易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容易患贫血的小孩子

新生儿储铁多少与出生体重成正比,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储铁相对不足,因此容易发生贫血。

人工喂养的小儿容易发生贫血。虽然牛乳和母乳的含铁量基本一样,但母乳中的铁较容易吸收,一般较牛乳中的铁吸收率高出几倍。因此,人工喂养的小儿容易贫血。

造成小儿贫血的其他原因还很多。最常见的是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贫血。如果未适时添加辅食或添加不当也常常导致小儿发生贫血。由于奶中含铁很少,如不及时添加含铁量丰富的辅食就会造成婴儿缺铁性贫血。

如果不适时和合理地添加辅食还可造成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会引起大细胞贫血。经常腹泻、感染、偏食的小儿也容易出现贫血。此外营养不良,也常伴有贫血。

相关推荐

吃太多容易导致宝宝腹泻

孩子在喂养途中,妈妈不要认为孩子吃得越多越好。进食过量,会引起小儿腹泻,妈妈们要警惕这种情况。对已经腹泻的宝宝要注意喂养方法的整改。 过食性腹泻由于一次或长期超量喂食,造成婴幼儿胃肠道负担过重,以致食物在胃肠内消化吸收障碍而出现的腹泻。 过食性腹泻原因,大多数由于父母不懂喂养原则,过分溺爱孩子,养成了一哭就喂的习惯,让婴儿“撑”得腹泻。根据过食物质的不同,过食性腹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碳水化合物过食性腹泻 喂养的食物主要淀粉类,由于过量造成胃肠内淀粉酶相对不足,造成肠内淀粉异常分解而引起消化不

导致小儿腹泻的哪些原因

首先食物引起的大便改变: 胡萝卜、菠菜等,宝宝第一次尝试后,还不能完全消化,有时就会原封不动地被拉出来。这并不消化不良,而每个宝宝都会出现的情况,宝宝的消化道接受这些陌生的面孔总还需要一个过程。 这个时期,宝宝饮食过量会产生小儿腹泻。平时一直喂1/4个蛋黄,但宝宝特别想吃,妈妈就喂了1/2个,这可能就小儿腹泻原因,妈妈也没必要紧张。 如果在给宝宝喂了他从没吃过的苹果、西红柿以后,第二天发现大便里混有胡萝卜或西红柿,而且水分较多,就说明,宝宝的消化系统还没做好接受苹果或西红柿的准备,妈妈就暂时不要喂

不让腹泻侵扰早产宝宝

早产宝宝自身的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消化酶的活性低,但营养需要多,吃奶量相对较大,增加了胃肠道负担,因而容易腹泻。另外如果配方奶冲配不当或宝贝受凉,会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也会导致腹泻。如果奶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奶瓶、奶嘴消毒不严,或妈咪没有洗手就护理宝贝,都很容易造成宝贝的肠道感染细菌或病毒。所以准妈妈要预防早产宝宝腹泻,不让腹泻侵扰早产宝贝。 1、母乳早产宝贝最好的食物 母乳不仅营养成分比例恰当,而且其中含有多种抗体,可以防止宝贝发生腹泻,这任何奶粉都不能替代的。 一旦因某些不得已的原因,不能给宝贝喂母

中国早产儿现状

早产儿新生儿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指胎龄未满37周就出生的新生儿。近年来我国早产儿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根据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的调查资料,早产儿的发生率已由原来的5%上升为8.1%,而且出生时的胎龄也越来越小,出生体重越来越轻,逐渐接近欧美等发达国家(美国7.1%~17.1%)。因此,如果按照每年出生2000万新生儿计算,每年新增的早产儿将会会超过160万。 早产儿由于各个系统和器官都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也多种疾病容易发生的髙危人群。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病率越高,死亡率也越

吃太多容易导致宝宝腹泻

1、碳水化合物过食性腹泻 喂养的食物主要淀粉类,由于过量造成胃肠内淀粉酶相对不足,造成肠内淀粉异常分解而引起消化不良,出现腹胀、严重腹泻。每日排便约10次,粪质粗糙,呈绿水样或糊样,量多、泡沫多、有酸臭味,有时可见粪便中有小白块、多量的食物残渣或未消化的食物(如豆类)。 2、蛋白质过食性腹泻 小儿生长发育过程需要蛋白质,但大量食用蛋白质食品,超过生理需要和胃肠负担,就会影响胃肠功能,引起腹泻。其特点:每日排便3~5次或更多,大便呈黄褐色稀水状,有刺鼻的臭鸡蛋味。

早产宝贝易发腹泻3个原因

1.病从口入 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宝贝,如果奶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奶瓶、奶嘴消毒不严,或妈咪没有洗手就护理宝贝,都很容易造成宝贝的肠道感染细菌或病毒。 2.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引起 早产宝贝患了肺炎和败血症时,细菌有时也可从肠道外或血液中透过肠壁,渗入到肠道内,引起宝贝腹泻。 3.消化道功能紊乱 如果配方奶冲配不当或宝贝受凉,就会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吃太多容易导致宝宝腹泻

1、碳水化合物过食性腹泻 喂养的食物主要淀粉类,由于过量造成胃肠内淀粉酶相对不足,造成肠内淀粉异常分解而引起消化不良,出现腹胀、严重腹泻。每日排便约10次,粪质粗糙,呈绿水样或糊样,量多、泡沫多、有酸臭味,有时可见粪便中有小白块、多量的食物残渣或未消化的食物(如豆类)。 2、蛋白质过食性腹泻 小儿生长发育过程需要蛋白质,但大量食用蛋白质食品,超过生理需要和胃肠负担,就会影响胃肠功能,引起腹泻。其特点:每日排便3~5次或更多,大便呈黄褐色稀水状,有刺鼻的臭鸡蛋味。 3、脂肪过食性腹泻 一些父母认为脂肪产

早产儿容易得哪些病 肺部感染

吸入性肺炎、感染性肺炎早产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新生儿的肺炎可以吸入性的、自然感染,还可以继发性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之后的感染。 注意:早产儿的肺炎症状一般表现不明显,不容易被发现,如果有呛奶、吐沫等现象建议及时拍胸片观察,并确诊否肺部感染。

小儿呕吐的四种病因及对策

1、理性因素:食道括约肌为了防止胃内容物返流,而早产儿食道的括约肌较短,小儿腹腔压力较大,超过胸腔的压力,胃内容物容易返流,出现呕吐。新生儿的食道运动和吞咽动作不协调,贲门括约肌较为松弛,幽门肌肉相对较紧张,所以发生胃食管返流率较高,多表现为呕吐、溢奶。 2、下综合症:早产儿容易发生宫内窒息,分娩时,可能由于吞入过多羊水、胎粪、黏液,这些物质刺激胃黏膜会引起呕吐,呕吐常发生在出生后24小时之内,如尚未进食,呕吐物为淡黄色黏液样,开奶后会加重,但吐净羊水后即可缓解。严重时,用1%碳酸氢钠洗胃可缓解。 3

容易导致小儿便秘的原因

第一,吃的种类不合适 如果孩子不常吃蔬菜水果,只爱吃肉,会因为饮食中蛋白质过多,造成肠道菌群改变,使大便干燥。 第二,精细食物吃太多 因为膳食纤维摄入太少,尤其1岁以后的孩子,如果还总吃泥状食品或细碎食品会加重便秘。 第三,饭量小 孩子进食总量太少,大便数量自然也少。如果长时间营养不足,还会因腹部和肠壁的肌张力减弱而导致便秘。 第四,过量补充钙剂 钙与牛奶中的酪蛋白结合,也会造成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