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状血管瘤会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而增大
海绵状血管瘤会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而增大
一般海绵状血管瘤是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构成的,它的形态和质地都比较像海绵,所以称为海绵状血管瘤。皮下海绵状血管瘤可使局部稍微隆起,皮肤正常,或呈青紫色,肿块质地软而境界清楚。
海绵状血管瘤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肝、肾等处都可发生,外观呈紫红色,四周有迂曲、怒张的小静脉,扪之柔软,有弹性,挤压时缩小,撤压后即复原。
这种血管瘤会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而增大,有时长得很大、很深,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和破坏正常组织。专家提醒,海绵状血管瘤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治疗。
目前治疗血管瘤的方法越来越多,其中光敏激光治疗受到了很多患者朋友的认可,光敏激光疗法又叫光动力激光疗法,是先将光敏剂注进患者血管中,然后用黑光灯或长波段激光照射血管瘤区域。光敏剂激活后产生光化学反应,并导致血管瘤部血管内膜及间质出现光性过程,使血管管腔闭塞,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血管瘤主要分为哪几种情况
1、先天性血管瘤:又称红斑痣、葡萄酒色斑。出生后即有,为淡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压之不退色,不高出皮肤表面,位于真皮层内,由毛细血管网组成。出生后,红斑痣随身体的增长按比例增长,但范围不再扩大。红斑痣不能自行消退。红斑痣除影响美观外,一般无其他危害,必要时可采用冷冻治疗。这是血管瘤的分型之一。
2、毛细血管瘤:多见于皮肤,以枕部、头面、四肢和背部最多,不少长于口唇和舌部。眼部毛细血管瘤最多发生于出生后的3个月以内,随后的3个月增长较快。毛细血管瘤大小不一,大的可占据面部或肢体的大部,小的只有几毫米,略高于皮肤。毛细血管瘤一般出生后就已存在,6个月内生长迅速,一二岁后逐渐停止生长。它影响美观,破损后有大出血的危险,家长应密切留意。如果血管瘤较小,生长速度较慢,不在暴露部位,可待其停止生长后自行消退。若血管瘤生长速度较快,又严重影响美观,就应立即进行治疗,可采用药光疗法、新一代光动力等方法治疗。
3、海绵状血管瘤: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肝、肾等处都可发生。如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脊髓海绵状血管瘤、肝海绵状血管瘤等。外观呈紫红色,周围有迂曲、怒张的小静脉,扪之柔软,有弹性,挤压时缩小,撤压后即复原。这种血管瘤随婴儿年龄增长而增大,有时长得很大、很深,严重损害容貌和破坏正常组织。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治疗,可采取超声微介导、高频电极术或行手术切除。
4、蔓状血管瘤:多见于四肢,表面及周围有许多树枝状扩张的血管,迂回曲折呈蔓状,局部皮肤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有时可摸到血管搏动或听到血管杂音。对于这种血管瘤,应尽早手术,也可用弹力绷带等包扎肢体,以缓解肢体出现的酸痛等症状。
关于海绵状血管瘤的常识
大多数人对于血管瘤是什么并不是很了解,今天我们就首先来了解一下。一般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构成。它的形态和质地均象海绵,故称为海绵状血管瘤。多数生长在皮下组织内,也可在肌肉内,少数可在骨或内脏等部位。皮下海绵状血管瘤可使局部轻微隆起,皮肤正常,或呈青紫色,肿块质地软而境界清楚。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肝、肾等处都可发生。外观呈紫红色,周围有迂曲、怒张的小静脉,扪之柔软,有弹性,挤压时缩小,撤压后即复原。这种血管瘤随婴儿年龄增长而增大,有时长得很大、很深,严重损害容貌和破坏正常组织。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治疗,可采取超声微介导术、高频电凝术或行手术切除。草莓状血管瘤在出生时往往看不到有病变,病变多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发现,初起为小的红色斑点,以后迅速增长,有的患儿1岁~2岁左右停止生长,但概率较低。女性患儿是男性的3倍。因其形如草莓,故名草莓状血管瘤。
看了上面的海绵状血管瘤的常识,血管瘤是什么?相信大家一定也了解了。据专家调查,大多数婴儿的血管瘤在出生时已经有了,不仅伤害着婴儿的身体,而且还影响着外在的形象。
毛细血管瘤的症状特征是什么呢
每个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孩子生病。毛细血管瘤作为一种常见的肿瘤多发生在婴幼儿身上,属于先天性的肿瘤,虽然是良性的,但是对人们外形的影响很大,造成皮肤变红,看起来相当不美观,只有尽早的诊断尽早的治疗才能让患者获得健康,首先来了解毛细血管瘤的特征。
1.婴儿鲜红斑痣
在婴儿生下来的时候即可发现其症状,呈红色的不规则片状,不突出周围正常皮肤,面积没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和患儿的生长发育成比例,鲜红斑痣属于毛细血管畸形,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畸形的血管管径越来越粗,治疗的难度越来越大。
2.婴儿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血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显。大多数静脉畸形呈海绵状,故名。病变除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可发生在粘膜下,肌肉甚至骨骼。海绵状血管瘤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招致严重失血的危险,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骨骼特别是下颌骨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严重出血甚或致命的报道。
3.婴儿毛细血管瘤
婴儿草莓状毛细血管瘤,一开始往往呈现出胎记、蚊虫叮咬似的红点、红斑等症状,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红色的面积随之扩大,突出周围正常皮肤,患儿不痛不痒,部分患儿在6个月以前的增生期增长不明显,6个左右发展迅速,超过患儿的生长发育,另外一部分患儿在发现症状后呈恶性增长趋势,短时间内瘤体发展到很大面积,甚至往皮下发展,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器官畸形、压迫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影响其功能等。
4.婴儿混合型血管瘤
混合型血管瘤可达到很大体积,它的生长过程与草莓状毛细血管瘤相似,在头6个月时,迅速生长,富有极大的侵犯性,在几周之内,正常组织可以受到严重破坏,以致眼睑、口唇、鼻、耳等组织都被不断扩张的血管瘤组织所覆盖。肿瘤的形态不规则,呈紫红色,易发生溃破,出血、感染、坏死、瘢痕形成。此外肿瘤增大还可以引起一系列继发性问题,眼、耳被遮蔽,口唇肿大等,因而出现呼吸、饮食、视觉、听觉等的功能障碍。
以上详细为大家介绍了毛细血管瘤的特征,毛细血管瘤会发生在婴幼儿的脸部,手臂等部位,广大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为了孩子的外貌,必须及时带孩子进行治疗,千万不要延误治疗时机。
什么是血管瘤
1.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以四肢、面部、躯干较为常见。根据其深度不同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如皮下组织,症状变现皮肤起包块状,呈紫色,用手触摸像海绵一样柔软感觉,用手按压包体会改变形状。
2.毛细血管瘤:毛细血管瘤是血管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属于血管畸形。一般都发生在婴儿身上,脸部毛细血管瘤,会影响美观,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处逐渐增大,严重者会占据患者大部分脸面,极大的影响面容。长在四肢的毛细血管瘤会影响关节功能,长时间不治疗很容易出现破溃出血,血管瘤一旦破溃就很难止血,伤口不易愈合。
3.混合型血管瘤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等其他类型血管瘤,两种或更多同时存在一起的良性血管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多发生在面颈部,四肢等部位,一般出生时已经存在,开始时像草莓状毛细血管瘤,但很快扩展至皮肤范围以外,而深入真皮和皮下组织。
毛细血管瘤的症状特征
1.婴儿鲜红斑痣
在婴儿生下来的时候即可发现其症状,呈红色的不规则片状,不突出周围正常皮肤,面积没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和患儿的生长发育成比例,鲜红斑痣属于毛细血管畸形,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畸形的血管管径越来越粗,治疗的难度越来越大。
2.婴儿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血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显。大多数静脉畸形呈海绵状,故名。病变除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可发生在粘膜下,肌肉甚至骨骼。海绵状血管瘤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招致严重失血的危险,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骨骼特别是下颌骨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严重出血甚或致命的报道。
3.婴儿毛细血管瘤
婴儿草莓状毛细血管瘤,一开始往往呈现出胎记、蚊虫叮咬似的红点、红斑等症状,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红色的面积随之扩大,突出周围正常皮肤,患儿不痛不痒,部分患儿在6个月以前的增生期增长不明显,6个左右发展迅速,超过患儿的生长发育,另外一部分患儿在发现症状后呈恶性增长趋势,短时间内瘤体发展到很大面积,甚至往皮下发展,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器官畸形、压迫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影响其功能等。
4.婴儿混合型血管瘤
混合型血管瘤可达到很大体积,它的生长过程与草莓状毛细血管瘤相似,在头6个月时,迅速生长,富有极大的侵犯性,在几周之内,正常组织可以受到严重破坏,以致眼睑、口唇、鼻、耳等组织都被不断扩张的血管瘤组织所覆盖。肿瘤的形态不规则,呈紫红色,易发生溃破,出血、感染、坏死、瘢痕形成。此外肿瘤增大还可以引起一系列继发性问题,眼、耳被遮蔽,口唇肿大等,因而出现呼吸、饮食、视觉、听觉等的功能障碍。
婴儿额头血管瘤该真么办
方法一、及时治疗
由于海绵状血管瘤会在孩子出现后不久发生,虽然它的增长速度比较缓慢,但是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很大的。再加上这种血管瘤对发生在孩子的头部和脸上,很容易被察觉,也会给孩子的外观和心理造成一定影响,还可能危及孩子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及时治疗是关键。
方法二、心理治疗
随着年龄的增长,海绵状血管瘤的面积会逐渐增大,生长速度也会变快,因此,改血管瘤应该在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接受治疗,这时不仅治疗的效果好,难度小,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影响也不会很大。如果延误治疗,不但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还可能会出现后遗症,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是很大的。因此,家长朋友们要对孩子多加关心和照顾,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方法三、生物光导治疗
在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中,生物光导疗是近来来血管瘤治疗的一大进步,是在全电脑监控下微探头直接穿刺到异常结构的血管腔及膨大处,在瘤体中产生电生化振荡场,这是治疗海绵状状血管瘤的一种可靠的方法。
了解手部血管瘤的类别
1. 毛细血管瘤由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所形成,皮肤呈红色或紫红色斑块,边界清楚扁平或稍高出皮肤。镜下真皮内大量毛细血管增生呈网状 ,血管内充满血液。多数出生后即被发现。少数在 >1 岁发现 , 初起时呈小红点状或斑块 ,逐渐增大,扁平或稍高出皮肤 ,随着患儿增长的血管瘤向 邻近皮肤组织扩张 , 形成大片红色或紫红色地图样病损 , 有时侵犯上臂大部分。 >1 岁 血管瘤增长速度减慢 , 少数血管可出现萎缩 退变 , 范围缩少 , 颜色变浅 ,甚至可以自然消失。但大部分血管瘤随患儿生长发育,不会消失。
2. 海绵状血管瘤是由很多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血管腔窦或间隙组成 ,腔隙外围有厚薄不均的结缔组织包绕。海绵状血管瘤初生时即存在,但多数在数月后才被发现 , 初起呈结节状高出皮肤肿 块,多为单发,也可多发 ,呈串珠状 ,血管瘤逐 渐增大 , 向邻近组织扩展,侵犯肌肉甚至骨髓,肿块质软,界限不清,压之缩小,由于血管瘤侵犯真皮下组织 , 皮肤颜色为紫蓝色。患 肢肌肉无力 ,有时疼痛 ,使患肢功能发生障碍, 血管瘤进一步扩展可造成肢体残疾。手部血管瘤 ,由于血管瘤侵犯肌腱、肌肉及骨质,可造成手部畸形 ,功能障碍 ,甚至致残。
3. 混合型血管瘤指血管瘤组织学形态结构及临床特征具有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特点 ,即表层皮肤是毛细血管瘤病变 ,深层皮肤及皮下组织是海绵状血管瘤。初起表层皮肤呈红斑结节状隆起肿物 ,质软、压之缩小 ,表面皮肤红斑境界清楚。深层海绵状血管瘤侵犯深层肌肉及周围皮下组织 ,界限不清,血管瘤随着患儿年龄增长也不断增大 ,向周围扩展 ,破坏邻近正常组织,影响患肢功能,有患肢无力, 胀痛等症状。
血管瘤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1、婴儿草莓状毛细血管瘤
这种血管瘤在一开始的表现通常是出现红点、红斑等症状,并且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红色的面积也会慢慢的扩大,突出周围的正常皮肤。一部分患儿的血管瘤开始增长不明显,会慢慢的加快,另外一部分在发现症状后很迅速的增长,很快就会发展到很大的面积,造成很严重的并发症。
2、婴儿鲜红斑痣
这种血管瘤在婴儿生下来时就会有症状表现,呈现红色的不规则片状,不会突出周围的正常皮肤,且增长不明显。除了开始的这些症状,血管瘤早期症状都有哪些呢,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畸形的血管管径会越来越粗,治疗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3、婴儿海绵状血管瘤
刚出生的海绵状血管瘤患儿会有低血流量的症状。患儿的血管损害发展缓慢,到了儿童期或青春期会迅速的增大。如果海绵状血管瘤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很容易发生严重的失血。
血管瘤是什么
血管瘤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可能还很陌生,他是我们生活当中一种少见的疾病,通常在出生前就已经形成了,在出生后才出现或者逐渐出现的。一般情况下并不会恶变。不过为了我们的外在美观,也为了避免病情更加恶化,还是应及早的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血管瘤是什么?根据其症状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种,那么我们就来一一了解下。
1、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以四肢、面部、躯干较为常见。根据其深度不同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如皮下组织,症状变现皮肤起包块状,呈紫色,用手触摸像海绵一样柔软感觉,用手按压包体会改变形状。
深部肌肉组织的海绵状血管瘤,表现局部肿胀,皮肤颜色正常,用手触摸无明显包块,有时会有疼痛感,患处四肢出现无力。海绵状血管瘤比其他血管瘤侵犯性更强,有时会快速增大导致皮肤大面积受到感染。所以医生建议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越早治疗越好。
2、毛细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是血管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属于血管畸形。一般都发生在婴儿身上,脸部毛细血管瘤,会影响美观,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处逐渐增大,严重者会占据患者大部分脸面,极大的影响面容。长在四肢的毛细血管瘤会影响关节功能,长时间不治疗很容易出现破溃出血,血管瘤一旦破溃就很难止血,伤口不易愈合。
3、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成人血管瘤,而且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小的时候不会有什么明显反应,只有当血管瘤过于大的时候会压之肝脏,导致患者会有一定的反映(如厌食,恶心等症状)。当血管瘤过大的时候不及时治疗,会有严重的病发症状。
4、混合型血管瘤:
混合型血管瘤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等其他类型血管瘤,两种或更多同时存在一起的良性血管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多发生在面颈部,四肢等部位,一般出生时已经存在,开始时像草莓状毛细血管瘤,但很快扩展至皮肤范围以外,而深入真皮和皮下组织。
婴儿草莓状血管瘤的症状有哪些
1、海绵状血管瘤,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肝、肾等处都可发生。外观呈青色,青紫色,周围有迂曲、怒张的小静脉,摸之柔软,有弹性,挤压时缩小,撤压后即复原。这种血管瘤随婴儿年龄增长而增大,有时长得很大、很深,严重损害容貌和破坏正常组织,也可导致畸形。
2、毛细血管瘤,多见于皮肤,以枕部、头面、四肢和背部最多,不少长于口唇和舌部。毛细血管瘤大小不一,大的可占据面部或肢体的大部,小的只有几毫米,略高于皮肤。毛细血管瘤一般出生后就已存在,所以毛细血管瘤也需要尽早治疗,以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3、混合型血管瘤,多以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同时存在的一种血管瘤,也是小儿比较常见的一种血管瘤,全身各个部位皆可发病,多发生于肌肉组织比较丰厚部位。一般在出生或出生不久后即可发现,最初颇似草莓状毛细血管瘤,但是很快扩展至皮肤范围以外,而深入真皮和皮下组织。
4、草莓状血管瘤,多在出生后1个月~2个月出现,初发如针头至黄豆大,逐渐增大,进入增殖期,为暗红或鲜红色隆起,质软,表面呈疣状或分叶状,形叶草莓。好发面部、头皮、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