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柏子仁相关配伍

柏子仁相关配伍

柏子仁,中药名。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冬二季采收成熟种子,晒干,除去种皮,收集种仁。生于湿润肥沃地,石灰岩石地也有生长。分布于东北南部,经华北向南过广东、广西北部,西至陕西、甘肃、西南至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的功效。用于阴血不足,虚烦失眠,心悸怔忡,肠燥便秘,阴虚盗汗。

1、治老人虚秘:柏子仁、大麻子仁、松子仁等分。同研,溶白蜡丸桐子大,以少黄丹汤服二、三十丸,食前。(《本草衍义》)

2、治肠风下血:柏子仁十四粒(捻破),纱囊贮,以好酒三盏,煎至八分服之。初服反觉加多,再服立止。非饮酒而致斯疾,以艾叶煎汤服之。(《世医得效方》)

3、治小儿躽啼,惊痫腹满,不乳食,大便青白色:柏子仁末,温水调下二钱(《圣惠方》)

柏树籽能泡水喝吗 柏树籽的食用方法

1.煎汤(泡水)服用:直接将柏树籽晒干去壳,然后用来煎汤或者泡水,代茶饮用。

2.配伍其他中药服用:柏子仁还可以和酸枣仁、熟地黄、防风、黄芪、人参、麦冬、当归等滋阴、补气血、安神的药物一同配伍服用。

3.制丸服用:柏子仁可以和其他的中药配伍炼成蜜丸食用。

怎么辨别真假柏子仁

柏子仁又名柏实、柏仁,为柏科植物侧柏除去种皮的种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每年冬初种子成熟时收采,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平,味甘,入心、肝、脾经,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治疗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等症。《本草纲目》载:“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补,辛而能润,其气清香,能透心肾,益脾胃,盖上品药也,宜乎滋养之剂用之。”具有养心安神的中成药,如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健脑丸等都有柏子仁这味药。市场上发现,有的在柏于仁中掺混入黄砂粒以增重,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柏子仁

外观呈长卵圆形或长椭圆形,亦有呈长圆锥形的,长3~7毫米,直径约1.5~3毫米,新鲜品外观呈淡淡黄色或黄白色,久置则颜色变深而呈黄棕色,并有油渗出;种仁外面常包有薄膜质的内种皮,顶端略尖,圆三棱形,并有深褐色的点,基部钝圆,颜色较浅;断面乳白色至黄白色,胚乳较多,内有子叶2枚或更多,均含丰富的油脂;闻之气微香,口尝味淡而有油腻感。

掺伪的柏子仁

内掺入黄棕色的不规则的砂粒,砂粒大小与柏子仁相差无几,一般又与柏子仁一起拌匀炒过,砂粒上沾有柏子仁油,颜色相近,与真品极为相似,颗粒给人一种柏子仁破碎的假象,手感较真品沉重,用手捻之柏子仁能破碎,而粒砂不破碎,并有砂粒相互摩擦的响声,如不仔细辨别,很容易“鱼目混珠”,被掺伪品所欺骗。

这种掺伪的柏子仁有的掺入砂粒高达60%之多,严重影响柏子仁的质量和疗效,服用这种掺伪品会贻误治疗,不得不仔细辨之。

柏子仁的功效

用於心悸失眠。

柏子仁甘润,有养心安神之效,亦多用於阴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心悸怔忡、虚烦不眠。主要适宜於心阴虚及心肾不交之心悸失眠。如《本事方》柏子仁丸,即以本品配五味子、人叁、牡蛎等,治疗心阴不足虚烦不眠、惊悸、盗汗者;《体仁汇编》柏子养心丸,以本品配伍麦门冬、熟地黄、石菖蒲等,治疗心肾不交之心悸不宁、心烦少睡,梦遗健忘者。

镇静、催眠。

近代药理证实,柏子仁确有镇静、催眠作用。有人曾作试验,用柏子仁煎剂给大白鼠口服或腹腔注射,无论白天或黑夜,均表现出良好的镇静及嗜眠效应,并认为柏子仁与炒柏子仁的镇静效果无明显区别,并巳没有任何副作用

用於肠燥便。

柏子仁甘润,滑润大肠,有润肠通便之效,常与火麻仁、郁李仁润下药配伍,治疗老年人、虚人肠燥便秘,如五仁丸。

抗虚损。

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柏子仁内含穴量植物脂肪和少量挥发油,虽然不是长生不老之药却对阴虚精亏、老年虚秘、劳损低热等虚损性疾病大有裨益。

治便秘。

用于治疗便秘,适宜于阴虚、产后和老人的肠燥便秘,性质和缓而无副作用,常与火麻仁同用,方入三仁丸。体虚较甚者则配肉苁蓉、当归等。

治盗汗。

用于治疗阴虚盗汗,常配牡蛎、五味子、麻黄根和养阴益血之品。

芥子的相关配伍

1、香港脚肿痛:白芷、芥子等分,为末。姜汁和,涂之效。(《医方摘要》)

2、治上气呕吐:芥子二升,末之,蜜丸,寅时井花水服,如梧子七丸,日二服;亦可作散,空腹服之;及可酒浸服,并治脐下绞痛。(《千金方》)

木耳的相关配伍

1、新久泄痢:干木耳50g(炒),鹿角胶12.5g(炒)。为末,每服15g,温酒调下,日二次。(《御药院方》)

2、老年生疮久不封口:将木耳用瓦焙焦,研末,过筛。取木耳粉两份,白糖一份,加水调成膏,摊在纱布上,敷于患处,早晚各换1次。

3、产后虚弱,抽筋麻木:木耳30g,陈醋浸泡,分5-6次食用,日服3次;又方:木耳、红糖各15g,蜂蜜31g,蒸熟分3次服用;又方:木耳12g,千年健、追地风各9g,先煎千年健、追地风,去渣,再煮入木耳加适量白糖,吃木耳喝汤,日分2次服。(4~5方出自《中国药用真菌》)

蟹爪的相关配伍

1、治难产,胎动及子死腹中:蟹爪一升,甘草二尺,阿胶三两。上三味以东流水一斗,先煮二物得三升,去滓,纳胶令烊。顿服之。(《千金要方》神造汤)

2、治妇女有病欲去胎:蟹爪二合,桂心、瞿麦各一两,牛膝二两。为末。空心温酒服一钱。(《千金要方》下胎蟹爪散)

3、治妇女临产阵缩力微弱,胞浆破而迟迟不下者,或胎死腹中及胎盘残留:蟹脚爪30-60g,黄酒或米醋适量,加水同煎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4、治小儿解颅:生蟹足、白敛各半两。上二味捣末,以乳汁和傅颅上。(《千金要方》生蟹足傅方)

失眠用什么中药能调理 柏子仁养心安神

柏子仁味甘,性平,归心,肾,大肠经。

柏子仁含少量挥发油,皂甙,植物甾醇,维生素A,蛋白质等,具有镇静催眠,润肠通便,改善记忆障碍,降低心率等作用。

柏子仁配伍枣仁,远志,茯苓,五味子,灸甘草,党参,当归,黄芪,川芎,肉桂,半夏曲,具有益气安神功效,多用于治疗心血不足所致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

失眠用什么中药能调理

琥珀镇惊安神

琥珀味甘,性平,归心,肝,膀胱经。所含的琥珀酸具中枢抑制,镇静,抗惊厥,降体温,镇痛功效。

琥珀配伍朱砂,远志,石菖蒲,男星,茯神,茯苓,党参,可起镇心安神之功效,治心神所伤,神不守舍所致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等症;配伍羚羊角,党参,茯神,远志,甘草,金箔,用于治疗肝阳上扰之心悸失眠症。


酸枣仁养肝安神

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归肝,胆,心经。

酸枣仁含多量脂肪油和蛋白质,两种甾醇,两种三萜化合物,酸枣仁皂甙,多量维生素C,能镇静催眠,降温镇痛。

配伍当归,何首乌,龙眼肉用能补血安神,治心肝血虚之心悸怔忡;配伍茯苓,知母,川芎,甘草以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主治因阴虚内热所致虚烦不免,头晕目眩,咽干口燥;配伍龙眼肉,当归,党参,黄芪,茯神,远志等,以改善心脾气虚之心悸失眠症;配柏子仁,麦冬,茯苓,丹参,远志,生地,党参等以滋阴养血,补心安神,多用于心肾两虚,阴虚血少,虚火内扰所致心悸失眠,虚烦神疲症。

柏子仁养心安神

柏子仁味甘,性平,归心,肾,大肠经。

柏子仁含少量挥发油,皂甙,植物甾醇,维生素A,蛋白质等,具有镇静催眠,润肠通便,改善记忆障碍,降低心率等作用。

柏子仁配伍枣仁,远志,茯苓,五味子,灸甘草,党参,当归,黄芪,川芎,肉桂,半夏曲,具有益气安神功效,多用于治疗心血不足所致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


红曲米相关配伍

1、湿热泄痢:丹溪青六丸:用六一散,加炒红曲五钱,为末,蒸饼和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日三服。(《丹溪心法》)。

2、小儿吐逆频并,不进乳食,手足心热:用红曲(年久者)三钱半,白术(麸炒)一钱半,甘草(炙)一钱,为末。每服半钱,煎枣子、米汤下。(《经济》)。

3、小儿头疮:因伤湿入水成毒,浓汁不止:用红曲嚼罨之,甚效。(《百一选方》)。

4、心腹作痛:赤曲、香附、乳香等分为末,酒服。(《摘玄方》)

莲子的相关配伍

1、治久痢不止:老莲子二两(去心),为末,每服一钱,陈米汤调下。(《世医得效方》)

2、治下痢饮食不入,俗名噤口痢:鲜莲肉一两,黄连五钱,人参五钱。水煎浓,细细与呷。(《本草经疏》)

3、治小便白浊,梦遗泄精:莲肉、益智仁、龙骨(五色者)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用清米饮调下。(《奇效良方》莲肉散)

4、补虚益损:莲实(去皮)不以多少,用好酒浸一宿,入大猪肚内,用水煮熟,取出焙干。上为极细末,酒糊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温酒送下。(《医学发明》水芝丸)

桃仁的相关配伍

1、小儿疟疾:乌猫屎一钱,桃仁七枚,同煎,服一盏立瘥(《温居士方》)

2、反胃吐食:以乌骨鸡一只,与水饮四五日,勿与食。将五蒲蛇二条,竹刀切与食。待鸡下粪,取阴干为末,水丸粟米大。每服一分,桃仁汤下。五七服即愈。(《证治发明》)

3、盘肠钓气:越桃仁半两,草乌头少许,同炒过,去草乌,入白芷一钱,为末。每服半钱,茴香葱白酒下。(《普济方》)

相关推荐

牛膝的相关配伍

1、小儿行迟:三岁不能行者,用此便走。五加皮五钱,牛膝、木瓜二钱半,为末。每服五分,米饮入酒二、三点调服。(《全幼心鉴》) 2、胞衣不下:冬葵子一合,牛膝一两,水二升,煎一升服。(《千金方》) 3、妊妇胎动,母欲死,子尚在,以此下之:水银、朱砂各半两。研膏。以牛膝半两,水五大盏。煎汁,入蜜调服半匙。(《圣惠方》)

葛粉的相关配伍

1、治胸中烦热或渴,心躁:葛粉四两,粟米半斤。以水浸粟米经宿,来日漉出,与葛粉同拌令匀,煮粥食之。(《圣惠方》葛根粉粥) 2、治血痢:葛粉三两,蜜一两。上以新汲水四合搅调。空心顿服之。(《食医心镜境》)

牛骨的相关配伍

1、治水谷痢疾:牛骨灰同六月六日曲(炒)等分,为末,饮服方寸匕。(《纲目》引《张文仲方》) 2、治鼻中生疮:烧牛、狗骨灰,以腊月猪脂和敷之。(《千金要方》) 3、治关节炎:牛骨粉50g,凤凰衣30g,菟丝子20g。共研细粉。每次10g,每日1次,黄酒送服。 4、治原发性高血压:牛骨粉1g,混食物中服用。每日1次,连续服用,可在1年内血压下降,并稳定在正常值。(3-4方出自《中国动物药》)

丹参的相关配伍

1、治妇人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产前胎不安,产后恶血不下,兼治冷热落胎下血:丹参十二两,酒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一日三服。亦可水煮。(《千金方》) 2、寒疝腹痛:小腹阴中相引痛,白汗出,欲死。以丹参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圣惠方》) 3、热油火灼,除痛生肌:丹参八两锉,以水微调,取羊脂二斤,煎三上三下,以涂疮上。(《肘后方》)

虎杖的相关配伍

1、治月经闭不通,结瘕,腹大如瓮,短气欲死:虎杖根百斤(去头去土,曝干,切)、土瓜根、牛膝各取汁二斗。上三味,以水一斛,浸虎杖根一宿,明日煎取二斗,内土瓜、牛膝汁,搅令调匀,煎令如饧。每以酒服一合,日再夜一。宿血当下,若病去,止服。(《千金方》) 2、治伤折,血瘀不散:虎杖(锉)二两,赤芍药(锉)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虎杖散) 3、时疫流毒攻手足,肿痛欲断:用虎杖根锉,煮汁渍之。(《肘后方》) 4、月水不利:虎杖三两,凌霄花、没药一两。为末。热酒每服一钱。又

香附的相关配伍

1、解诸郁: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丹溪心法》越鞠丸) 2、治停痰宿饮,风气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荚水漫)、半夏各一两,白矾末半两。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随时下。(《仁存堂经验方》) 3、治偏正头痛:川芎二两,香附子(炒)四两。上为末。以茶调服,得腊茶清尤好。(《澹寮方》) 4、治吐血:童便调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丹溪治法心要》) 5、治小便尿血: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各煎汤。先服香附汤三、五呷,后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全生指迷方》)

猪骨的相关配伍

1、治三消渴疾:大枣四十九枚(去皮核),新莲肉四十九粒(去心),西木香一钱半,甘草二两(炙)。上用雄猪脊骨一尺二寸,同煎药,用水五碗,于银石器煮,去肉骨,滤渣,取汁一碗,空腹任意呷服。忌生冷、盐、脏等物。以渣减去甘草一半,焙干为末,米汤调服,不以时。(《三因方》猪脊汤) 2、治下痢红白:腊猪骨,烧存性,研末,温酒调服三钱。(《纲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0-180g;或烧灰研末,每次6-9g。外用:适量,烧灰调敷;或馏油涂。

橘红的相关配伍

1、小儿吐泻:丁香、橘红等分,炼蜜丸黄豆大。米汤化下。(刘氏《小儿方》) 2、定嗽化痰:百药煎、片黄芩、橘红、甘草各等分,共为细末,蒸饼丸绿豆大。时时干咽数丸,佳。(《濒湖医案》)

羊肾的相关配伍

1、治肾劳损精竭:炮羊肾一枚。去脂,细切,于豉汁中,以五味、米糅如常法作羹食,作粥亦得。 2、治下焦虚冷,脚膝无力,阳事不行:羊肾一个(熟煮),和半大两炼成乳粉,空腹食之。(1、2方出自《食医心镜》) 3、治五劳七伤,阳气衰弱,腰脚无力:羊肾一对(去脂膜,细切),肉苁蓉一两(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细切)。上件药,相和作羹,着葱白、盐、五味末等,一如常法,空腹食之。(《圣惠方》羊肾苁蓉羹) 4、治阳气衰弱,腰痛脉冷,精滑阴痿,脐腹㽲刺,减食力劣:附子、葫芦巴、破故纸、茴香各一两(炒香熟)。上为细末,烂研羊腰子

防风的相关配伍

1、治一切眼疾:蕤仁(去油)三钱,甘草、防风各六钱,黄连五钱,以三味熬取浓汁,次下蕤仁膏,日点。(孙氏《集效方》) 2、骨蒸烦热及一切虚劳烦热,大病后烦热,并用地仙散:地骨皮二两,防风一两,甘草(炙)半两。每用五钱,生姜五片,水煎服。(《济生方》) 3、小便淋涩:三物木防己汤∶用木防己、防风、葵子各二两。 咀。水五升,煮二升半,分三服。(《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