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近视矫正视力有哪些误区
青少年近视矫正视力有哪些误区
近视眼是青少年最常见的眼疾。调查显示,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全国近视眼人数已近4亿,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1.5倍。而近视高发群体——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则高达50%至60%,我国是世界上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视眼人数世界第一。随着暑假的临近,很多学生希望利用闲暇时间去矫正一下视力。但现在矫正视力的医疗广告五花八门,是配眼镜还是做手术,还有隐形眼镜林林总总,这让很多家长和学生常常无所适从 。要想使人体最精密的器官眼睛不受伤害,专家建议先要弄清楚一些常识,免得陷入近视矫正的观念误区。
误区一:电脑验光可以替代医学验光
有的学生在体检中知道自己近视了,于是到学校附近的眼镜店配了一副眼镜,可是自从戴上开始,就觉得眼眶疼、头疼,眼镜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说这是正常反应,戴几天适应了就好了。但是时间过去了两周,症状不但没有减轻,还越来越严重,最后不得不到眼科就诊。经医生检查,这是因为的眼镜度数和瞳距都不合适导致的。
对于近视患者而言,佩戴框架眼镜是目前最普遍的解决方式。那么眼镜应该到哪儿配才科学,医院和眼镜店验光方式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北京英智眼科医院胡力中院长表示,对于近视眼患者,接受专业的医学验光很重要。据记者了解,很多眼镜店,使用的都是电脑验光,然后通过患者试镜来确定最终度数,患者主观感觉占主导,这样出来的度数很容易受当时患者的情绪和状态影响,加之有些眼镜店的产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很多患者会出现度数不合适的情况。
误区二: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人人都能做
作为准分子手术专家,胡力中院长表示,虽然目前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已经很成熟,但也并非人人都可以做。比如未成年人和近视度数不稳定的患者,是不适合接受近视手术的;未满18岁的青少年由于眼球发育未定型,容易出现手术后近视回退现象,加上眼球仍处于变化之中,手术提早干预有可能会带来不良影响,近视手术的进行不能操之过急。
角膜厚度过薄的患者以及近视度数超过-15.00D的患者,都有可能因为不能预留安全的角膜厚度而导致并发症;此外,有严重干眼症以及活动性眼病的患者也是不适宜接受近视手术的。
误区三:近视手术术前检查哪里都一样
近视眼患者由于眼球结构的变化,有些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变性以及其他眼部病变,虽然近视手术在最外层的角膜上进行,可以说跟眼底的情况是“互不干涉”,但比起摘镜,眼底病变的早发现早治疗是更为重要和迫切的。因此,作为专业的眼科医院,近视术前检查项应该是很完善的,是对患者眼睛的一次“全面体检”,而不是局限于近视手术需要参考的几项。
特别提示:即便已经接受了近视手术的患者也并非就“万事大吉”了,一定要定期散瞳检查眼底,发现视网膜病变要尽早接受专业治疗。
儿童近视矫正的误区
误区1:孩子太小别戴近视眼镜
经常有眯眼看人、视物的儿童。不少父母会说:“别让孩子那么小就戴眼镜,戴了就摘不下来了。”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和非常有害的!
儿童正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保证完整、健全的视觉,最重要的就是双眼能同时看到一个清晰的视网膜(眼底)像。近视眼如不及时矫正,长期的视网膜模糊像,一方面会诱发眼轴的进一步加长,使近视度增加,甚至引发弱、斜视;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表现为对外界新事物兴趣降低,生活范围缩窄,重者影响智力发育。
误区2:近视眼镜越换度数越高
青少年时期近视度数增加的原因,除遗传因素外,最主要的是过重的用眼负担和不科学的用眼习惯。身高快速发育期,往往近视度数也增长较快。因此,在科学、合理矫正的基础上,近视度数是否增加与是否更换眼镜无关。
专家建议青少年应每3~6个月做一次视光学检查,定期监测视力变化。矫正视力过低者须重新验光,并更换合理屈光度的矫正镜片。
误区3:近视眼镜不能配得太清楚
近视的完全矫正是将近视矫正为正视,用以恢复调节与集合之间固有的正常关系。长期戴低矫眼镜,眼睛看近物时不用调节或少用调节,为了维持双眼单视,两眼视轴一定要集合起来,这样调节和集合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紊乱。如果使调节向集合靠拢就要产生过度调节,因而引起睫状痉挛,即人为地增加了近视度数;另一方面是集合向调节靠拢,即向低集合方面发展,产生眼外肌肌力不平衡,当肌力不平衡不能维持时,双眼视功能就会被破坏,只靠一眼看物,另一只眼偏向外侧,成为暂时性交替性外斜视。对于配镜度数的高低,验光师会根据孩子的视功能情况合理给予,家长不要盲目干预。
误区4:为不戴眼镜或少长度数而盲信各种“治疗”
社会上不断出现的“治疗近视”仪器、疗法(按摩、针灸等)已经让众多的家长上当、受骗。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些治疗手段往往对舒缓眼疲劳可能有所帮助,对假性近视的恢复视力有一定作用,而对真性近视(近视眼)无任何帮助。到目前为止,近视眼最有效的矫治手段仍然是光学矫正--佩戴合适的眼镜。
因此,如孩子视力出现下降,家长应抓紧时间到正规的眼镜验配机构让孩子接受检查,请专业人员帮助制定合适的矫正方案。
小孩近视眼矫正的好方法
以下是关于矫正儿童近视眼最好办法的相关介绍:
1、药物治疗
最有效和常用的药物是阿托品,它麻痹睫状肌作用强,持续时间久。其他常用的类似药物有环戊通、后马托品和托吡卡胺等,但共同的缺点是瞳孔散大畏光、近视力下降。另有学者认为阿托品对进行性近视无明显作用,而且即使有效,由于其长期使用的副作用和耐受性,因此还不能作为常规的控制近视进展的药物。也有人报道中药对近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近视的眼镜治疗
(1)框架眼镜。框架眼镜是青少年确诊近视后的第一选择,但框架镜只能矫正视力而无法控制近视发展,近几年出现了渐进镜、多焦镜等,其对近视的控制作用还不肯定。
(2)软性角膜接触镜。俗称隐形眼镜,但由于其可能对角膜、结膜造成损害,青少年近视患者一定要慎重选择、谨慎配戴、定期复查。
(3)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有OK镜和RGP镜两种,对青少年近视既可矫正视力又可以控制或延缓近视度的进展,但其验配技术性要求较高,价格稍昂贵。
高度近视者配戴接触眼镜,可以增加视野,避免破相,又可使两眼屈光参差明显者减少两眼像差,使之维持双眼视觉功能。青少年近视者,不但可用接触眼镜增加视力,还可压迫角膜防止近视继续发展。
青少年近视矫正方法大全
据统计,电子书、电脑、电视,孩子越早接触这些,近视就越早、近视程度就越深。所以,专家提醒家长们:青少年近视矫正脚步要提前!
青少年近视的小患者,很多都存在熬夜的现象,因为课业繁重,熬夜是一件家产便饭的事。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熬夜喝咖啡。其实这是不健康的。专家指出,孩子如果一定要熬夜,首先应该选择喝茶提神。因为茶能降低电脑的辐射,也能起到润眼防干涩的效果。
另外还可以喝些热牛奶补充钙质。此外,A及B族维生素对预防视力减弱有一定效果,平时可以多吃些富含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品与含有锌钙的食物,如绿色蔬菜、新鲜果汁、豆类、鱼肉、蛋类、奶类、胡萝卜、菠菜、海带、紫菜和猪骨、牛骨等等。
有些家长急于治好孩子的近视,对于治疗没有耐心,坚持不下去。其实科学纠正近视需要三个时期,才能让孩子视力有所提升:
最佳形成期:近视初期,孩子会眯眼,看东西会往前凑等现象。此时家长会很容易忽视这个时期的视力改善,错过了孩子视力的最佳改善时期。
较佳改善期:年龄14岁以内,未佩戴眼镜,裸视力≥0.6,屈光度≤200度,这时从而科学锻炼睫状肌,眼部营养干预等入手,视力有望恢复正常,坚持每天贴两贴瞳-仁-眼贴,提高眼部免疫力,消除青少年近视。
控制下滑期:近视一年以上,裸视力≥0.2,屈光度≤500度,通过综合改善,排除影响眼睛的一切不良因素,如坐姿不正确,太明或太暗的照明光线,长期近距离用眼过度,不良的饮食习惯吃过甜的食物和烧烤食品诱发近视,放射污染:电脑、电视、手机、游戏机的辐射,才可控制视力下滑。
另外,眼科专家指出,青少年的眼睛正处于发育期,眼球发育尚未定型,眼组织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如果方法得当,通过有效的治疗,青少年的近视会有效改善和矫治。孩子刚近视,不宜配镜。
配眼镜五大误区
误区一:眼镜戴上就摘不下来,度数越戴越深?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一戴上了眼镜就摘不下来,所以孩子近视已到了看不见黑板的程度也不给配眼镜。过早的配眼镜肯定不好,过迟配眼镜对学习很不好。近视眼发生后不及时矫正。破坏了眼睛正常的调节和集合的匹配功能,特别是长时间近距离学习时,易于引起视力疲劳。近视的加深主要是与学生的用眼距离和持续用眼时间有关,与配戴(合格)眼镜关系不大。什么情况下该配、换眼镜呢?假性近视不需要配眼镜。真性近视只有出现看黑板困难;两眼视力一好一孬;眼睛有散光或有明显视力疲劳等情况之一者应考虑配眼镜。
误区二:近视矫正配镜加深度数
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近视眼的发生、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结果;学生的近视大多数是以环境为决定因素。青少年正处于眼球发育过程中,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的阅读,用眼过度、调节痉挛以及眼外肌作用于眼球壁,使眼轴变长,还有姿势不良,偏食挑食等生活习惯,导致近视会逐渐加深。并不是因为近视矫正配镜后近视度数加深。
相反,戴了合适的近视眼镜后,由于眼调节放松,解除了眼疲劳,再加上注意用眼卫生,纠正不良习惯,就能有效地延缓和控制近视的发展。
误区三:配眼镜时最好减一点度数?
带孩子配眼镜时,不少家长会要求将镜片度数配得比实际度数低一点,而且叮咛孩子不要太常戴眼镜,以免看得太清楚,让眼睛习惯较深的度数,之后又得配更深的度数。正确做法,刚好相反。
专家称,配镜的目的在辅助视力,使眼睛不必用力眯眼才看得见。如果度数不足,负责调节焦距的睫状肌会过度调节而持续痉挛,长时间下来很容易疲劳,可能让视力恶化更快。但为了避免因假性近视而造成的度数误差,有时候验光人员会将电脑验光机测出来的度数减25~50度。年轻人或儿童眼球调节能力强,如果长时间近距离阅读、玩手机,眼球睫状肌过度调节,量出来的度数可能比平时高出50~100度,甚至更多。配镜时除了以验光机测度数,也要戴上镜片做实际视力测试,并能看清楚至少0.8~1.0左右。若感到头晕,也应该请验光师详细检查,不一定是减度数,因为也可能是镜片两眼焦距不合。近视矫正配镜是不是做过散瞳验光?选择好的镜片?视力是不是经过眼科专家系统检查?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这些就是佩戴近视矫正眼镜容易闯进的误区。
误区四:盲目追求眼镜配的越清楚越好
近视眼的矫正原则是宁欠勿过,视力达到1.0就可以。不要盲目追求学生配眼镜的矫正视力达到1.2,甚至还有的追求要达到1.5。眼镜度数配的过高容易使近视加深过快。
误区五:旧眼镜没用了
近视度数增加了需要换眼镜,结果换下来的旧眼镜就废弃不用了。现在的镜片质量都非常可靠,用一年后磨损很轻,丢弃很可惜。最好是新眼镜用于上课看黑板,旧眼镜在看书、写作业时用。可以减轻眼睛的负担,减缓近视的发展。
近视的人在电脑屏幕前工作时间长了,眼睛就会流泪或出现乾涩、异物感、视物模煳等症状,严重者还会有视力下降。出现这样的视疲劳症状时,换上以前戴过的旧眼镜,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为
什麽要这样做呢?因为我们看远时(5米以外),眼睛基本上不用调节。但当物体在5米以内时,就必须通过眼睛调节才能看清楚。物体越向接近眼睛的地方移动,眼睛使用的调节力度就越大,这样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人眼在进行调节的时候,眼内晶状体、悬韧带、睫状体三者协同作用,缺一不可。就像照相机一样,能把远近物体都拍下来。然而,人眼的调节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
近视矫治误区
误区1
孩子太小别戴近视眼镜。
经常有眯眼看人、视物的儿童。不少父母会说:“别让孩子那么小就戴眼镜,戴了就摘不下来了。”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和非常有害的!
儿童正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保证完整、健全的视觉,最重要的就是双眼能同时看到一个清晰的视网膜(眼底)像。近视眼如不及时矫正,长期的视网膜模糊像,一方面会诱发眼轴的进一步加长,使近视度增加,甚至引发弱、斜视;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表现为对外界新事物兴趣降低,生活范围缩窄,重者影响智力发育。
误区2
近视眼镜越换度数越高。
青少年时期近视度数增加的原因,除遗传因素外,最主要的是过重的用眼负担和不科学的用眼习惯。身高快速发育期,往往近视度数也增长较快。因此,在科学、合理矫正的基础上,近视度数是否增加与是否更换眼镜无关。
专家建议青少年应每3~6个月做一次视光学检查,定期监测视力变化。矫正视力过低者须重新验光,并更换合理屈光度的矫正镜片。
误区3
近视眼镜不能配得太清楚。
近视的完全矫正是将近视矫正为正视,用以恢复调节与集合之间固有的正常关系。长期戴低矫眼镜,眼睛看近物时不用调节或少用调节,为了维持双眼单视,两眼视轴一定要集合起来,这样调节和集合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紊乱。如果使调节向集合靠拢就要产生过度调节,因而引起睫状痉挛,即人为地增加了近视度数;另一方面是集合向调节靠拢,即向低集合方面发展,产生眼外肌肌力不平衡,当肌力不平衡不能维持时,双眼视功能就会被破坏,只靠一眼看物,另一只眼偏向外侧,成为暂时性交替性外斜视。对于配镜度数的高低,验光师会根据孩子的视功能情况合理给予,家长不要盲目干预。
误区4
为不戴眼镜或少长度数而盲信各种“治疗”
社会上不断出现的“治疗近视”仪器、疗法(按摩、针灸等)已经让众多的家长上当、受骗。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些治疗手段往往对舒缓眼疲劳可能有所帮助,对假性近视的恢复视力有一定作用,而对真性近视(近视眼)无任何帮助。到目前为止,近视眼最有效的矫治手段仍然是光学矫正——佩戴合适的眼镜。因此,如孩子视力出现下降,家长应抓紧时间到正规的眼镜验配机构让孩子接受检查,请专业人员帮助制定合适的矫正方案。[15]
误区5
眼镜框架越大视线越广阔。
很多青少年近视患者在选择近视框架时,通常会选择大框架,除了追求时尚因素外,他们自认为镜框越大视线也广。从医学近视镜验配角度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由于大框眼镜的镜片视觉中心距离很难与人本身的瞳孔间距保持一致;眼镜的大框往往会造成镜片的光学中心距离大于瞳孔间距,所以配戴者会出现视力下降、视野变小、斜视、头昏等症状,配戴者戴的时间越久,近视度数越高,所产生的副作用也会越明显。眼科医生建议青少年学生不要为了追求时尚美观,忽视对眼睛的保护,[16] ,在医师的建议下,[17] 。
矫正视力和裸眼视力的区别
光明四步”即为“一通、二清、三训练、四养护”:一通,疏通 经络,借助现代高科技光子能量仪器打通经络;二清,清理淤堵,利用光明博士独有 的专利产品能量贴,在穴位深度释放药效,达到清理淤堵的作用;三训练,通过“光 明博士五秒训练”, 调和气血,疏肝理气,锻炼睫状肌等眼肌,从而达到内调外修 的目的;四养护,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正确养护方法,稳定视力,杜绝复发。
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有什么区别?简单的来讲的话,裸眼视力就是个人的实际视力,没有经过任何的矫正的视力,一般没有近视的情况下,也没有其它的屈光不正的话,裸眼视力是能够达到1.0。如果是屈光不正,包括近视、散光、等等,需要经过验光之后,佩戴合适的眼镜才能达到1.0,而这个佩戴眼镜之后的视力就是矫正视力。
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有什么区别?用最简单的说法来讲,裸眼视力是戴眼镜之前的视力。而矫正视力则是通过配镜或者是其它的方法需要矫正的视力而要达到看清看清事物的视力。矫正视力是存在屈光不正的情况下才矫正的,需要经过一系列的验光,第一次配镜者或者是儿童、青少年有些还需要进行散瞳验光,电脑验光、检影验光等相关验光,来确定需要矫正的视力。
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有什么区别?矫正视力是因为视力不好,影响到看事物,因而是需要矫正的,而矫正的度数就需要看裸眼视力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了,以近视为例,度数较浅的话,但影响到眼睛疲劳的话,需要矫正视力,但度数比较低。如果度数比较高的话,那就更需要矫正了。
青少年治疗近视方法有哪些呢
青少年近视已经是一个社会上普遍的现象。近视眼的治疗较复杂,方法很多,疗效不一,但配戴眼镜矫正视力仍是公认的惟一能广泛采用的有效治疗方法。再加上青少年的身体发育还不是很稳定,所以配戴眼镜矫正视力是青少年近视治疗的一个比较适合的方法。
除假性近视不需要配戴眼镜外,真一性近视应戴凹透镜矫正,它不仅可提高远视力,还可以在近距离用眼时防止集合不足,消除视疲劳。在配眼镜时,应根据验光的结果进行矫正,应选择远视力矫正最好、度数相对最低的矫正镜片。
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视力矫正到1。5(5。2)最好,其实,孩子的视力矫正到1。0(5。0)就正常了)如果过度矫正,远视力矫正到1。5(5。2),或配度数过深的眼镜,孩子就会加强其调节作用来中和过度矫正的度数,这不仅会引起视疲劳,而且会加深近视的度数,这样的眼镜对儿童是有害的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散瞳验光或只是:电脑验光、直接插片配镜,其结果常常是所配的眼镜度数过深这种眼镜给孩子戴后,不仅视力矫正可能不理想,而且孩子会出现头晕、眼胀等,甚至引起恶心、呕吐。
但眼镜的度数也不是越浅越好,矫正视力在1。0以下,家长觉得是孩子眼睛的度数还不深,内心似乎得到安慰。其实,这是自欺欺人,不会因为戴眼镜的度数浅了,眼睛近视度数就变浅了。戴过浅的眼镜看远处,孩子仍看不清楚或很吃力,这样,眼睛又需要调节,又会出现眼睛的疲劳而加快近视的发展,使近视程度加重。
配戴度数适合的眼镜很重要。从生理上讲,看近和看远时需要的近视度数是不同的,看近处时,眼睛发生集合和调节,需要的度数要浅些。因此,看近处用度数浅、看远处用度数深的渐近性变焦眼镜更适合眼睛的生理需要。我们一般所配的眼镜是为了看远、看近都能用的单光眼镜,因此,用矫正视力在1。0(5。0)、度数相对最低的镜片。
温馨提醒:青少年近视治疗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在学习和生活中,还要注意科学合理地安排看电视、用电脑的时间,使眼睛得到有效休息。平时要加强饮食养眼,可以适量饮用一些菊花茶、枸杞茶、绿茶、决明茶;莲藕、木耳、洋葱、胡萝卜、甘蓝菜、菠菜等有利于保护眼睛,促进青少年近视的治疗。
青少年治疗近视眼会有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早戴眼镜=近视加深
有些家长抱着“早戴眼镜越戴越近视”等陈旧观念,毫无根据地拒绝为孩子配镜矫正。这一认识甚至比“假性近视”更难改变。科学而言,应该是根据验光的结果,结合视力要求、眼位、眼肌运动、是否有弱视等综合考虑配镜处方。在配镜之前,第一件事是接受验光师的验光。只有明确眼的屈光状态,才能给予合适的镜片。
误区二:孩子还小=假性近视
家长在听到自己孩子近视时常常脱口而出:“是假性还是真性?”所谓假性近视眼只占青少年近视中的一个非常小的比率(可能不超过3%):是一种“近视”现象,本质上不是近视眼。
误区三:各种疗法都可治疗近视
家长们都害怕自己的孩子患上近视。因此,孩子一旦患了近视,许多家长就会盲目地使用各种方法帮助孩子进行治疗。其实,现在许多治疗近视的方法和仪器如应用不当就会起反作用。比如:现在盛行的学生渐进镜,在防治近视发展方面的应用效果还处在研究阶段,更为重要的是验配此类眼镜需要专业的屈光检查,包括隐斜度的测定,单眼瞳距的测量等,如果做不到全面检查验配出的渐进镜反而会加重孩子眼睛的负担,进一步损害其视功能。再如:很多媒体广告中大肆宣传“只需夜间配戴就可摘掉眼镜”的“近视矫正镜”,深入研究这些产品,从原理上看都属于角膜塑形镜类别,重点是此种眼镜必须有具备行医资格的验光师经过详细的角膜地形图检查、准确的验光及谨慎地斟酌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处方,远不是谁都可以操作的。
误区四:散瞳验光有害眼睛
青少年验光需要散瞳,用眼药水使睫状肌麻痹、瞳孔散大,在消除调节作用的情况下验光。散瞳验光不仅可以避免睫状肌调节过强,而且还能避免由于调节痉挛而引起的假性近视。尤其是幼儿或小学生散瞳验光,更便于进行检影法验光,从而得到一个客观指标,使验光度数更为准确。实际上散瞳对眼睛并不会造成伤害,散瞳后数日瞳孔即可自行恢复正常。
误区五:近视可在短时间内治愈
一些家长在孩子患了近视后,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总是喜欢在寒、暑假期间为其治疗近视。许多不法商家也正是利用了家长们的这种心理,声称某种方法或某种仪器可在一个月甚至十几天内治好近视,导致许多家长上当受骗。其实,防治近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何短时间的突击性治疗都不可能根治近视。另外,防治儿童近视一定要从孩子5、6岁时做起,一直坚持到18岁至20岁时方可停止,因为这时人们的眼轴已经停止发育了,近视也就不会再发展了。
误区六:戴眼镜后不必复查了
许多家长在给近视患儿配了眼镜后,就不再带其去医院做检查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临床实践证实,经常让戴眼镜的近视患儿去医院复查具有以下好处:1、能明确患儿原有的假性近视是否已被治好;2、能明确患儿的混合性近视中的假性近视是否已被治好;3、能明确患儿原有的真性近视是否发展了。
家长们在近视患儿戴上眼镜后,应经常带其去医院复查,每年至少应复查一次,这样才能及时了解近视患儿的病情变化。另外,对于没有患近视的学龄儿童,家长们也应定期带其去医院检查眼睛。因为视力正常的学龄儿童若不坚持科学用眼的话,其视力也可能下降。
许多家长在给近视患儿配了眼镜后,就认为万事大吉,不需再为小孩视力问题操心了。
专家表示,经常让戴眼镜的近视患儿去医院复查不仅可明确患儿原有的假性近视是否已被治好和混合性近视中的假性近视是否已被治好,还能明确患儿原有的真性近视是否发展。建议家长在近视患儿戴上眼镜后,应经常带其去医院复查,每年至少应复查一次。
根据青少年生长发育这个特殊时期,还是需要选择一个有效的并且无任何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来治疗孩子的眼睛比较好。同时,要时刻警惕孩子视力下降,一旦出现眯眼、歪头看东西等现象,一定要及时检查视力。越早发现、早治疗,孩子的视力是能够很快恢复的。近视可治,真的,并不难。
孩子的视力下降后,许多家长为孩子首选配眼镜,然而,孩子的视力还是在不断下降。专业人士指出,传统配镜方法仅能实现光学矫正,对近视并无治疗作用。另外,如果验光不准,或镜片质量不好,反而会加重近视的度数。
手术治疗青少年近视
专家指出,儿童、青少年近视许多是属于低度数近视及假性近视,如果为贪一时之快,采用激光手术治疗,很可能造成容易流泪、眼花、遇强光就会疲累等系列后遗症。
滴眼药水治近视
许多青少年近视后,喜欢长期滴眼药水治疗。但眼科专家指出,眼药水治疗方法虽然短时间能迅速缓解眼睛疲劳,但无法解决近视。而且眼药水对眼球有很大的刺激性,长期使用依赖性大,不适宜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长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