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从小儿睡姿抓疾病的苗头

从小儿睡姿抓疾病的苗头

正常情况下,小儿睡眠安静舒坦、头部微汗、呼吸均匀而无声。但是,当孩子患病时,睡眠就会出现异常情况。家长如能经常注意小儿睡眠,可抓住疾病苗头,及早医治。

烟瘾如何与你拜拜 产后减肥5大关键 恶习偷走你的美丽 瘦身存在十大误区 1.睡前烦躁、入睡后全身干涩、面红、呼吸粗糙且快,易惊醒,预示着发热即将来临。

2.入睡后,大汗淋漓、睡眠不安,而且出牙晚、方颅,这可能是患了佝偻病。

3.入睡后蹬被,伴有两颧及口唇发红,口渴喜饮,或手足心发热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阴虚肺热所致。

4.入睡后反复折腾,常伴有口臭气促、腹部胀满、口干、口唇发红、舌苔黄厚、大便干燥等症状,这是胃有宿食,治疗原则应以消食导滞为主。

5.睡眠时哭闹不停,时常摇头,用手抓耳,有时还伴有发热,这可能是患有中耳炎或外耳道炎。

6.睡后不管听到多大声响也毫无反应,依然鼾睡,平日爱睡觉,能睡觉,则要当心孩子可能有听力障碍。

7.入睡后,上下牙齿磨得咯咯响,称之为夜间磨牙。过去认为夜间磨牙与肠道寄生虫有关。现在发现,他往往是牙颌畸形所致。此外,也有少数小儿是因为精神创伤或情绪不稳定而引起。

8.入睡后用手去搔抓屁股,而肛门周围又见白线头样小虫在爬动,可能患有蛲虫病。

9.熟睡时,特别是仰卧睡眠时,鼾声隆隆不止、张口呼吸,而逐渐出现面容呆笨、鼻梁宽平之貌,这可能是扁桃体肥大所致。

从婴儿睡姿看疾病信号

症状1:口腔有异味、呼吸急促、嘴唇发干发红、舌苔比较黄而且厚,平时大便干。

做法:此症状表示宝宝的胃有宿食。家长最好带宝宝去看儿科,谨防宝宝换上成人病,如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症状2:宝宝喜欢趴着睡,入睡后屁股撅的很高,而且平时容易焦躁、惊恐,常生口腔溃疡。

做法:如果宝宝在此前不久患过急性疾病,并且有发热的现象,那就说明孩子体内的余热尚未清除干净。宝宝需要继续接受治疗,以免病情复发。

症状3:宝宝睡觉姿态发生变化,如双手捂住腹部或者身体弓着,还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做法:宝宝有可能患上肠炎,更甚至是痢疾,应该及时就诊。

症状4:宝宝睡着后会用手去抓屁股。

做法:这个时候,妈妈可以仔细观察宝宝肛门附近是否有虫卵、虫体。如果有,那就说明宝宝患有绕虫病,这种病症在儿童时期很常见,应该带宝宝到医院去就诊治疗。

症状5:孩子入睡后,特别是仰睡时,频繁出现打鼾或者利用嘴巴进行呼吸的现象。

做法:这可能与扁桃体肥大有关。家长应该带孩子去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若有必要,可以摘除扁桃体。

症状6:睡着了也哭闹不止,经常出现摇脑袋、挠耳朵的动作,并伴有发烧的情况。

做法:很有可能是因为宝宝患上中耳炎或者湿疹所致。父母应尽早带宝宝去医院检查,防止病情加重。

症状7:熟睡时,四肢突然抖动,像被吓了一跳。

做法:这可能是因为在白天时受到精神刺激或者活动强度较大导致疲劳,但是如果这些情况都没有,那家长就要注意一下宝宝是否有神经系统的疾病或者睡眠障碍。

症状8:宝宝睡着后老是掀衣服、蹬被子,两颊、嘴唇发红,手脚心发热。

做法:这通常是宝宝患上感冒、肺炎等呼吸系统的疾病所致。家长应及时送孩子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怎么应对新生儿哭闹不睡觉

一、新生儿夜晚哭闹不睡觉

新生儿的中枢神经发育还不完善,日醒夜睡的反射尚未建立,如果白天睡得时间长了,夜间就不愿入睡,大人不哄不抱便哭闹不止。另外,大人劳累一天很疲乏,对孩子饥饿、大小便的反应不如白天敏感,处理不及时,也会使小儿哭闹。患佝偻病的小儿,由于体内缺钙,容易受惊吓,尤其是夜间稍有动静就会被惊醒而哭闹。患有结核、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的小儿也常常夜间哭闹。

小儿发生夜间哭闹,首先要分析原因。是因病或营养不良引起,应及治疗或采取相应措施,如果不是病,父母就应有意识地进行训练,改变他的黑白颠倒现象。父母可以把给宝宝喝水、换尿布、吃鱼肝油和钙片等事,尽量集中在白天,白天不要叫孩子吃得太饱,宁可少吃多餐,使小儿因饥饿而醒来。同时,白天可以轻轻地弹弹或抓抓小儿足底,或逗逗他,让他笑几声,做深呼吸,干扰他睡眠。这样,就可以促使小儿白天少睡,逐渐建立起白天醒,夜间睡的习惯。

如果小儿患佝偻病、结核病、营养不良等疾病,要及时进行治疗。这些疾病痊愈了,夜里哭闹就会随之改变。

想要新生儿拥有良好的睡觉习惯,睡姿也是很重要的。

二、新生儿睡姿大比拼

1、仰睡

优点:一般父母都习惯于让宝宝采用仰卧的睡姿,这样可以直接观察婴儿脸部的表情,可以使全身肌肉放松,减小婴儿的内脏器官受到的压力,也不容易被外物遮掩口鼻而导致窒息,安全性较高。

缺点:宝宝容易溢奶,由胃反流到食道的食物吐出后,会聚积在宝宝的咽喉处,不易由口排出,较易呛入气管及肺内,发生危险;由于宝宝的头颅还没有定型,仰睡时总是朝着一个方向睡,就会形成扁头,影响头型美观。

2、侧睡

优点:侧睡,分左侧睡及右侧睡。这种姿势有助消化和宝宝呼吸的顺畅,减少溢奶或呕吐时被呛到,不至于流入咽喉引起窒息。右侧睡时还可以避免心脏受压。

缺点:宝宝不容易长时间维持侧睡姿势,父母需要经常协助宝宝变换姿势;如果总是侧睡,容易发生脸部两侧发育不对称以及歪扁头。

3、俯卧

优点:趴着睡,尤其对未满月的新生儿来说,很利于胸廓和肺的生长发育,能提高宝宝的肺活量,促进呼吸系统的发育成熟;俯卧时面部朝下,后脑勺朝上,不会导致头部变形。而且这种姿势与胎儿在母体中最为相似。

缺点:婴儿的四肢活动不方便;趴着睡时宝宝身体紧贴床铺,不利于散热,胸腹部容易出汗而产生湿疹。

有关新生儿的睡眠

新生儿非常娇嫩,该如何照顾新生儿睡觉,是很多妈妈的疑问,既想让宝宝睡好,又怕醒的时间太短吃得不够。

早期新生儿睡眠时间相对长一些,每天可达20小时以上;晚期新生儿睡眠时间有所减少,每天约在16~18小时左右。日龄增加,睡眠时间减少。

早期新生儿睡眠时间大多不分昼夜,而晚期新生儿如果妈妈有意在后半夜推迟喂奶,一次睡眠时间可延长到五六个小时。但新生儿糖源储备少,延长喂奶间隔,容易导致低血糖,所以新生儿期,喂奶间隔最好不要超过4小时。

新生儿采取仰卧位睡姿最合适。俯卧睡姿可以在新生儿觉醒状态下,有妈妈看护方可尝试,以促进大脑发育,锻炼胸式呼吸。侧卧睡姿很容易转变成俯卧睡姿,如无人呵护,极易造成新生儿猝死,酿成不幸。

新生儿仰卧溢乳时,应迅速把宝宝变为侧卧,并轻拍其背,避免奶液呛入气管。新生儿不能自己单独睡眠,要与妈妈同睡,以降低新生儿猝死发生率。

自闭症会好吗 自闭症能治好吗

自闭症无法完全治愈,但是可以通过早前发现,干预,和特殊训练让孩子拥有基本的生活中自理能力,认知,社会交往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般说来,自闭症患者干预治疗后的好坏与发现疾病苗头早晚、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情况、认知功能、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药治疗等多种因素有关。


婴儿睡姿不当易致婴儿猝死

婴儿猝死综合征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3个月至6个月大的婴儿,患儿通常在熟睡中突然死亡。不过,婴儿猝死综合征的确切病因迄今仍不明确。医生们一直认为,它可能是一些小问题累积起来的结果。此前一些研究显示,造成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因素可能包括遗传缺陷、俯卧睡眠、房内过热或缺氧等。

美国研究人员对多本母婴杂志中介绍婴儿睡觉姿势的图片和文章进行分析后认为,超过30%的图片以及许多文章推荐的婴儿睡姿是不安全的,容易导致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

美国全国儿童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儿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说,他们选取目前在20岁至40岁妇女中间流行的24种母婴杂志,然后对杂志中有关婴儿睡姿的图片和文章进行了分析,这些图片介绍的睡姿包括侧卧、俯卧和仰卧等。

研究结果显示,妈妈们从这些主流杂志中了解到的婴儿最佳睡姿与医生推荐的可预防婴儿猝死综合征的睡姿有很大出入。研究人员指出,杂志向妈妈们推荐的婴儿睡觉环境有不少是不太安全的,妈妈们从杂志中获得的建议未必在实际生活中对她们的孩子最有用。

研究人员建议,婴儿睡觉时最好让其平躺,并与父母分床,周围最好不要有毛毯、枕头或毛绒玩具等,以防婴儿猝死。

新生儿睡姿的健康异常信号

正常情况下,宝宝睡眠时应该是安静、舒坦,头部微汗,呼吸均匀无声。但是,当宝宝患病时,爸妈可以初步从睡姿的异常了解宝宝健康问题,如烦躁、啼哭、易惊醒、入睡后全身干涩、面红、呼吸粗糙急速、脉搏快等。所以,爸妈要细心观察新生儿睡姿,及时了解宝宝的身体信息,预防疾病的发生。

1、宝宝入睡后撩衣蹬被,并伴有两颧骨部位及口唇发红、口渴,喜欢冷饮或者大量喝水,有的还有手足心发热等症状。信号:这是阴虚肺热所致,提示宝宝多半患上了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感冒、肺炎、肺结核等。爸妈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进行防治。

2、宝宝入睡后面朝下,屁股高抬,并伴有口舌溃疡、烦躁、惊恐不安等病状。信号:这是“心经热”所致。常常是孩子患了各种急性热病后余热未净,提示宝宝的病情尚未痊愈,需要继续治疗,以免病情复发。

3、宝宝入睡后翻来覆去,反复折腾,常伴有口臭气促、腹部胀满、口干、口唇发红、舌苔黄厚、大便干燥等症状。信号:这是胃有宿食的缘故。爸妈最好是带宝宝去看小儿科。现在的饮食结构让宝宝罹患成人病的比例越来越高,所以谨防宝宝患上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

4、宝宝睡眠时哭闹不停,时常摇头,用手抓耳,有时还伴有发烧现象。信号:这可能是在提示爸妈宝宝患上了外耳道炎、湿疹,或是中耳炎,应赶紧带宝宝去看耳科。

5、宝宝入睡后四肢抖动,好像“一惊一乍”。信号:宝宝可以回忆一下,宝宝在日间是否过于疲劳或精神受过强烈刺激。如果没有,那么就要引起注意了,宝宝有可能存在睡眠障碍或者神经系统的病变。

6、宝宝入睡后用手去搔抓屁股。信号:爸妈细心查看,如果宝宝的肛门周围可见到白线头样的小虫爬动,则可能是蛲虫病。这是宝宝时期的常见病,应带宝宝到医院就诊,进行医治。

7、宝宝熟睡时,特别是仰卧睡眠时,鼾声不止,张口呼吸。信号:这是因为孩子增殖体、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所致。爸妈需带宝宝到医院详细检查,如果有必要,可手术摘除扁桃体。

8、宝宝睡姿发生改变,譬如弓着身子,或者双手捂住腹部,同时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信号:宝宝可能患上了肠炎,甚至是痢疾。需要及时就诊。

小儿睡姿会影响头骨形状吗

婴儿仰睡为最佳姿势

虽然婴儿头的形状主要决定于先天遗传因素,但后天的发育也有很大影响。台湾马偕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高达30%的正常婴儿容易头部变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良睡姿。这家医院的小儿外科专家指出,影响头形发育的最主要原因是睡姿。刚出生婴儿的头形都是浑圆的,长时间仰睡会形成扁头、大饼脸;如果侧睡时间过长,头部会变得狭长,脸部成为细长形。

新生儿从早到晚都处于睡眠状态,自己不会翻身,要经常注意为孩子更换睡觉姿势,可采取俯睡、侧睡、仰睡三者相结合的方法来有效保护婴儿的头形,一般来说,每4个小时调换1次睡姿较为适宜。侧睡时要注意婴儿的耳郭,不要受到挤压,如果婴儿吃完奶后易溢奶,可在喂完奶后让宝宝取右侧卧位,以减少溢奶。另外,刚出生的新生儿平躺睡觉时,背和后脑勺在同一平面上,颈、背部肌肉自然松弛,加之婴儿头大,几乎与肩同宽,侧卧时头与身体也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可以不用枕头。一般来说,3个月以内的婴儿,可将毛巾折叠几层枕在头颈部来代替枕头,不要用很硬的枕头来“睡头”,长期使用质地过硬的枕头,容易造成头颅变形或一侧脸大、一侧脸小,影响外形美观。

科研人员通过对婴儿睡眠姿势的研究发现,长期俯卧、侧卧的睡姿对小儿头、面部的影响比较大,仰卧睡姿影响较小。在1岁前,如果婴儿长期俯卧、侧卧睡,脸部较长时间承受外部压力,会引起面部软骨变形。通常见到的扁头、铲刀头形,都与婴儿时期的长期睡眠姿势有关。仰睡时,重力作用均匀向下,脸颊往往不易变形,五官也会长得端正。专家认为婴儿以仰睡为最佳姿势。

婴儿头睡扁后要常换睡姿

当婴儿的头睡扁或睡歪后,建议家长应结合婴儿的生理特点,针对婴儿对母亲的依赖性及对光线、声音、影子、颜色等的浓厚兴趣,通过变换母亲位置、床的位置以及房间布置等方式对其习惯体位加以引导纠正。婴儿到6个月龄以后,睡觉时就会自己翻来翻去,不会长时间保持一个睡姿不动,加之宝宝有自然恢复头形的本能,就算之前头睡扁了,只要采取了正确的睡姿,头也会慢慢变圆,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只要经常协助改变各种睡姿即可。婴儿到10个月大以后,头形就会完全固定。

疾病会带来头形异常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根据婴儿头颅骨缝闭合的情况、前囟大小及前后囟闭合时间、头围大小来评价颅骨的发育情况。一般来说,新生婴儿头围平均为 34cm,1岁时为46cm,两岁时为48cm。骨缝于3~4个月闭合,前囟最迟于1.5岁闭合。颅缝早闭可引起舟状头、塔状头或尖头畸形、枕部或前额斜头畸形。大多数颅缝早闭病例在出生时即已明显,是遗传因素造成的颅骨发育不正常,与婴儿睡姿没有关系。如果头围明显小于正常,前囟小或关闭早,提示脑发育不良;如果头围大于正常,则有可能是脑积水;前囟闭合延迟要注意是否患有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头形异常可能由不良睡姿引起,也可能因为某种疾病,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在成长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及时到医院咨询医生,并带宝宝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注意宝宝5种异常睡姿

在正常情况下,宝宝睡觉应该是非常安静,呼吸平缓的,但是当孩子患病时就会有各种奇怪的表现,专家指出,宝宝的睡姿常能揭示他们的健康动态,妈妈爸爸们需要引起重视。家长必看,5种睡姿隐藏BB健康密码。

1、撩衣蹬被——爱喝水

如果你发现你家宝宝最近睡觉爱撩衣服、蹬被子,并且两颧骨部位及口唇有点红彤彤。宝宝睡醒的时候总是感到口渴,喜欢喝大量的水,并且足心发热。

疾病信号:宝宝睡觉撩衣蹬被是阴虚肺热所致,这是呼吸系统发出的疾病信号,比如感冒、肺炎、肺结核等。父母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及时防治。

2、屁股抬高面朝下——心经热

如果你发现宝宝在入睡后将面贴着床,小屁股高抬,还伴有口腔或者舌头的溃疡、哭闹不停、烦躁不安等症状。

疾病信号:宝宝出现这个情况,就是中医上所说的“心经热”,俗称心火大。原因通常是孩子患了急性热病后余热未尽,这提示了孩子的病尚未痊愈,需要坚持治疗,以免病情复发或者引起其他症状。

3、翻来覆去——便便干

如果宝宝在睡觉的时候总是翻来覆去,睡不安稳。而且常伴有口臭气促、腹部胀满、口干、口唇发红、舌苔黄厚、大便干燥等症状,这就可能是宝宝胃有宿食。

疾病信号:宝宝胃有宿食,建议家长最好是带孩子去看小儿科,听从医生意见,帮助宝宝消食导滞,留心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和水果,谨防孩子患上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

4、梦中坐起面惨白——梦魇或夜惊

宝宝入睡以后突然坐起来,双眼发直、惶恐不安地粗喘大气,并且啼哭不止。宝宝这时仍然意识不清,一般要20分左右才能有所缓解,这就是夜惊症。如果宝宝因为做了可怕的梦而惊醒,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这大多是梦魇的表现。

疾病信号:梦魇或夜惊症对宝宝而言,并不能算是疾病表现,这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所致。值得妈妈注意的是,如果宝宝频繁出现梦魇或夜惊,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以排除脑部病变。如果孩子没有疾病,一般是由于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惊恐、劳累等引起的。建议家长晚饭不要让宝宝吃得过饱,睡眠时室内要通风,家长也不要老是训斥和责骂宝宝。

5、摇头抓耳闹不停

孩子睡眠时哭闹不停,并且时常摇头、用手抓耳,有时还伴有发烧现象。

疾病信号:如果你发现宝宝有以上症状,很可能是患了外耳道炎、湿疹或是中耳炎。这时候家长应该及时检查婴儿的耳道有无红肿现象,皮肤是否有红点出现,如果有的话,及时将婴儿送医院诊治。

你家宝宝适合哪种睡姿?

合适的睡姿不仅可以保证宝宝良好的睡眠还有利于宝宝的发育。宝宝常见的睡姿无非分为三种,仰卧、侧卧和俯卧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睡姿,他们又有什么利弊呢?

仰卧睡姿

绝大多数父母习惯让宝宝仰卧而睡,这样既方便直接观察婴儿脸部的表情,又能让宝宝的四肢自由活动。

仰睡坏处:但是仰卧时宝宝容易发生呕吐,由胃反流到食道的食物吐出后,会聚积在宝宝的咽喉处,不易由口排出,较易呛入气管及肺内,发生危险;另外对宝宝的呼吸不利,由于受重力影响,喉部会阻挡呼吸气流自由进出气管口,一旦气流阻力增大,宝宝在仰睡时呼吸就会有杂音(鼾音),造成呼吸困难,对原本呼吸就不顺畅的婴幼儿不合适。

俯卧睡姿

父母普遍认为,小婴儿趴着睡容易阻碍宝宝呼吸引起窒息。但其实趴着睡是有助于宝宝胸廓和肺的生长发育。如果宝宝发生吐奶时,也容易顺着嘴角流出,不会因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发生窒息。欧美国家的父母都喜欢让孩子以俯卧姿势入睡。

俯睡坏处:父母不容易观察宝宝的表情;婴儿口水易外流;口鼻容易被被褥等外物阻挡而造成呼吸困难;婴儿的四肢活动不方便。

侧卧睡姿

侧卧最好采用右侧位,能避免心脏受压,又能预防吐奶,特别是刚吃完奶后宝宝更应右侧卧,有利于胃内食物顺利进入肠道。

侧卧坏处:如果宝宝始终朝一侧睡,易发生脸部两侧发育不对称以及歪扁头,也有可能造成斜视;而且宝宝不容易维持侧卧姿态。

怎么改变新生儿睡眠

1、怎么改变新生儿睡眠之分床不分房

宝宝自己睡还是跟妈妈睡好呢?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妈妈与宝宝分床不分房,在妈妈的床边放一张婴儿床,让宝宝睡在婴儿床里。如果让新生儿和妈妈睡一张床,妈妈的睡眠质量容易受到影响,如果自己睡一间房,没有妈妈的看护,容易发生意外危险。

2、怎么改变新生儿睡眠之调整睡眠习惯

有的新生儿白天睡觉,晚上有精神玩耍,这就是睡反觉。一般出现在刚出生2-3周时,常常让妈妈疲惫不堪。如果宝宝出现了睡反觉的现象,妈妈可以有意识地减少他白天睡觉的时间来调整。方法如下:白天喂奶时,不要喂饱,让他一次睡眠时间缩短;在他睡觉时,通过换尿布、抚触等方式叫醒他;在他睡觉的房间,让光线明亮些,也不要可以保持安静;在晚上7-8点给宝宝洗澡,一般洗完澡,宝宝就会有睡意,会乖乖地睡着。经过几天的调整,一般可以把宝宝日夜颠倒的作息扭转过来。

3、怎么改变新生儿睡眠之留意睡眠姿势

睡姿有仰卧、俯卧和侧卧。那么,新生儿应采用什么样的睡姿最好呢?

仰卧:这种睡姿使全身肌肉放松,对心肺、胃肠和膀胱等全身脏器的压迫最少,是目前广泛接受的观点。但是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吃奶时进入胃里的空气要排出来,仰卧时溢乳很危险。

俯卧:这种睡姿对心肺、胃肠、膀胱压迫较重,口也容易流出不易下咽,容易引起宝宝窒息。

侧卧:这种睡姿既对重要器官无过分压迫,又利于肌肉放松,万一宝宝溢乳也不致呛入气管,也是一种应该提倡的小儿睡眠姿势。

所以,不管是采取仰卧还是侧卧,新生儿都不能自己单独睡眠,要与妈妈同睡,以降低新生儿猝死的发生率。正确的做法是,经常为宝宝变换体位,一般4小时调换一次。

相关推荐

新生儿应该怎么睡

1、新生儿应该怎么睡之睡姿选择新生儿睡姿哪种最好?新生宝宝最好采用侧卧位睡觉,这种睡姿不仅可以限制宝宝下颌骨的过度发育,防止两边脸蛋过大,也不会让后脑和前额受到挤压。新生儿应该怎么睡要注意的是,妈妈要经常帮助宝宝左右换位侧睡,避免宝宝一侧睡眠时间过久,造成偏头。其实,宝宝睡出匀称、漂亮的头型并不难。不过,如果宝宝天生头骨前后径比较大,脸型偏小,面部五官比较贴近,也不适合侧卧位。?宝宝睡觉不能长期维

3个月宝宝的护理知识

生后最初几个月的婴儿,大小便完全是无条件反射,训练孩子控制大小便就是要建立有关的条件反射。培养小便的习惯时,家长要细心观察婴儿排尿地的表现、间隔时间,估计婴儿有尿布时再把,把尿时可发出一种信号“嘘、嘘”声,并采取一定姿势。白天,小儿在睡前或吃奶后让孩子排尿,使时间、声音、姿势这些信号联系起来,经过多次重复,形成排尿的条件反射。这样即使婴儿膀胱内尿不多,只要一解开尿布,摆出这种姿势并听到嘘嘘声,小便

早产儿如何预防脑瘫的训练方法

强化的主动运动训练法0-2个月俯卧抬头。早产儿满40周开始俯卧练习,吃奶前1小时,空腹觉醒时,俯卧位用语言和玩具引导小儿抬头。每次训练10分钟,每日训练4-6次。母子面对面训练法。小儿俯卧于母亲身上,母亲可与小儿对话鼓励小儿抬头。侧卧对称性姿势。使小儿侧卧于床上,双上肢及双手保持在躯干的正中位,此姿势可控制异常性非对称性姿势及异常性的伸肌紧张。3-4月俯卧抬头训练。继续让小儿进行俯卧位抬头训练。翻

宝宝晚上总是踢被子注意什么

首先,睡眠时被子不要盖得太厚,尽量少穿衣裤,更不要以衣代被。否则,机体内多余的热量散发困难,小儿闷热难受,出汗较多,怎会睡得好呢?他就不得不采取“行动”把被子踢开。目前衣料种类繁多,一些家长喜欢用化纤面料给孩子做衣服,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化纤类衣料透气性差,不利机体散热。我们主张用柔软透气吸湿性好的棉织物给宝宝做衣服,被子也应选用轻而不厚的。其次,在睡前不要过分逗引宝宝,不要恐吓宝宝,不讲恐惧故事,

新生儿睡姿

儿科医师一般都会建议家长,不要让宝贝趴睡。因为宝贝趴睡导致婴儿猝死的几率比较高。虽然睡姿本身并不是婴儿猝死症的必要条件,但还是有某种程度的关联。因为这个时期的宝贝还不能抬头、转头、翻身,尚无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俯卧睡觉容易发生意外窒息。另外,俯卧睡觉会压迫内脏,不利于宝贝的生长发育。如果爸爸和妈咪很在乎宝贝的头型好不好看,建议您可以试着让宝贝侧睡。一般来说,宝贝自己很难会侧着睡,可以在宝贝背部放

孕妇可以打狂犬疫苗吗

能。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所以被动物咬伤一定要接种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安全性好,对胎儿没有影响,所以孕妇接种狂犬病疫苗不受影响,也必须接种。

宝宝脑瘫有哪些异常

小儿脑瘫的表现1、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小儿脑瘫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宝宝出生后1个月就可见到。2、哺乳无力。3、头不稳定: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小儿脑瘫的重要标志。4、斜视:3-4个月的宝宝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小儿脑瘫的存在。5、不能伸手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小儿脑瘫。这些就是关于小儿脑瘫表现的介绍,相

新生儿怎么睡觉才正确

一、新生儿的正确睡姿1、仰卧:仰卧利于宝宝的面部五官发育端正、匀称,可以使肌肉放松,对心、肺、胃肠和膀胱等全身脏器不会形成压迫感,还可以让爸妈直接观察到宝宝睡觉时的脸部情况。但一般刚喂完奶的新生儿最好不要立即采用仰卧的姿势,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宝宝吐奶,使乳汁沿着脸颊流入中耳内而诱发中耳炎。正确的做法是:喂完奶后,先抱起宝宝,让他直立地靠在肩上,并轻拍他的后背,直到宝宝打出气嗝,然后再让他采用侧卧的睡

脑瘫儿早期康复训练方法

1、脑瘫儿头部训练,脑瘫儿的头经常是偏向一侧,家长护理不论是躺、抱、坐或站立时,应经常注意使其头部位于正中线,尤其是躺卧时头部两侧垫沙袋或柔软的物体支撑。若有后抑或前倾,家长在孩子身后用两手自头顶垂直按压,有利于正常模式的形成。2、脑瘫儿睡姿训练:脑瘫儿躺在床上玩或睡眠时,应采取侧卧位,这样有利于痉挛性肌张力的缓解,还有利于肢体的对称,容易将双手放在胸前。此外,面前放置玩具及悬挂一些彩色鲜艳汽球和

新生儿睡姿选用左侧卧好吗

新生儿睡姿选择的意义在于睡出好看的头型及有利于消化功能。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睡姿左侧卧、右侧卧和仰卧交替进行最好。对比这三种新生儿睡姿,宝宝如果使用右侧卧位,相对比与左侧卧位,则更容易帮助宝宝消化食物。再加上新生儿如果长期采用左侧卧位,容易压迫到心脏,给心脏带来负担。当然,如果偶尔选择左侧卧也是有好处的,这样能给心脏轻度压迫,使心脏功能受到锻炼,更不易患心脏病。不管宝宝是采用左侧卧还是右侧卧,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