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婴儿尿路感染发作怎么办

婴儿尿路感染发作怎么办

在大家的观念里,尿路感染时成年人才患的疾病,殊不知,刚出生的宝宝环急性泌尿系统感染的不再少数。当婴幼儿患了此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发热,那么,婴幼儿为什么会患泌尿感染呢?又该如何治疗?下面我们来看看。

泌尿系统感染,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及组织而引起损伤,其绝大多数是由细菌感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是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可发生在小儿时期任何年龄。在儿科门诊,不乏见到一些家长带着小孩来看尿床,或过来询问自己家宝宝解小便频繁等问题,其实从儿科的角度来说,这些问题很可能是跟泌尿系统感染有关,尤其是女宝宝,更要考虑是否属于这方面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免疫力因素:幼儿免疫功能稍微比较差,防御能力也相对比较低下,当患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等部位受到细菌感染后,炎症如果不能及时控制,细菌进入血液并随着血液到达肾脏,并经输尿管、膀胱、尿道下行,造成了感染;

2. 解剖因素:男宝宝的生理性包茎、包皮粘连等结构,以及女性婴幼儿尿道比较短(大概1~2cm左右),肛门与尿道口距离比较近,括约肌功能差等,这些生理解剖结构导致小儿尿道口极易受到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的污染,细菌逆行进入膀胱、输尿管、肾脏等部位,导致了急性尿路感染;

3. 不注意会阴部清洁卫生: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排便,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为了贪图方便,直接给宝宝穿上尿片后不注意经常检查宝宝有无排尿排便,因此尿道口常会受到尿液或粪便的污染,加上宝宝生理结构的特点,使得这些病菌聚集在尿道口周围,让它们有机可趁,经尿道引起上行感染;

4. 滥用抗生素: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宝宝一有感冒发烧等,就要求使用抗生素,如果过于泛滥地使用抗生素,会使革兰阴性菌增加,尤其是大肠杆菌,在这种情况下,尿道周围的防御屏障被破坏掉了,细菌侵入的机会也就增加了;

5.其他:尿路的先天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等,也是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的一个原因。

关于婴幼儿患泌尿感染的原因,小编就为您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可以帮到您,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治病时,一旦症状消失就觉得病好了,殊不知,后期的护理也是很重要的,切莫大意。

小儿尿路感染的病因

小儿尿路感染的五大病因

1、母亲妊娠期菌尿、出生后缺乏母乳喂养的婴儿,患尿路感染的可能。

2、婴儿的身体尚未发育发熟,容易被病菌所侵扰,使用抗生素的几率大。如果滥用抗生素,就易使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是大肠杆菌占优势,破坏尿道周围的防御屏障,导致细菌侵入尿路引起感染。

3、婴儿需要经常用尿布,又不能控制排尿、排便,尿道口常常受到粪便污染。特别是女婴尿道口较短,男婴有阴茎包皮,加之尿路免疫功能、膀胱防御机制较弱,容易使尿路发生上行感染。

4、尿路的先天畸形,是身体各部位先天畸形中发生率较高的部位,如输尿管、膀胱、下尿道畸形等,都容易并发尿路感染。

5、导致尿路感染的原因中的其它因素:

(1)低血钾、高血钙和滥用止痛剂等所致的肾损害,亦易于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

(2)妇科炎症、包皮炎及前列腺炎等,是尿路感染的原因最常见的。

(3)高血压和血管疾患引起肾血流量减少者,易导致尿路感染的原因。

(4)滥用非那西汀者,可发生肾乳头坏死,病变的肾组织更易感染,可能是由于防御机能受损之缘故。

(5)全身性疾病,如重症肝病、慢性肾病、晚期肿瘤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等,使人体抵抗力下降,也是容易引发尿路感染的原因。

(6)导尿和作泌尿道器械检查,会损伤尿道粘膜,还可将尿道口的细菌直接带入膀胱。据统计,即使在严格消毒下,一次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机会为2%左右,留置导尿管4天以上者,可高达90%,连续留置导尿管10天后,这也是尿路感染的原因之一。

女性泌尿系统感染

尿路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根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孤立或散发性感染和复发性感染,后者又可分为再感染和细菌持续存在,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根据感染发作时的尿路状态又可分为单纯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及尿脓毒血症。尿路感染常多发于女性,尤其多发于性生活活跃期及绝经后女性。

小儿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多为细菌引起的尿道炎症病变,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为主要特征,属中医学“淋证”范畴。

未病先防

(一)生活起居预防

1.适寒温,防外邪:衣被要寒暖适宜,随气候变化而增减,以防病健身,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2.洁卫生,防感染:婴幼儿每次大便后,应该清洗臀部。尿布经常用开水烫洗净。勤换内裤。穿开裆裤不要坐在不洁净地方,不玩脏土。女孩应注意外阴部清洁,清洗或擦抹时应从外阴前面向肛门方向,以避免感染机会。其次,婴幼儿用的毛巾和盆,要与大人分开。

(二)食疗预防

1.加味山药粥:淮山药60~100克,茯苓15克,小蓟10~15克,粳米100克。先将淮山药、茯苓、小蓟煮取汁,与粳米同煮成稀粥,可配加适量白糖调服。每早晚温热食服。

2.赤小豆内金粥:赤小豆30克,鸡内金15克(研末),糯米适量,共煮成粥服。

3.山药芡实粥:淮山药15~20克,芡实15克,粳米50克。先将山药、芡实煎成汁,与粳米煮成稀粥,温热食服。

(三)药物预防

1.若有外阴部感染,局部红肿或溃烂者,可用野菊花30克、金银花30克、黄柏6克、苦参15克、车前子30克,煎汤温洗,每日三次。若有溃烂,洗后用黄柏、枯矾各等份,加适量冰片,研细未擦敷,或用冰硼散、锡类散擦敷亦可。

2.若见小便次数增多,尿道灼热而红,时有小便余沥不尽等症,可尽早服用一些清热利尿之品,以杜绝淋症之发生。如:

①竹叶茶:竹叶10克、茶叶5克,用沸水冲泡,每日代茶饮。

②通草场:通草3克、灯芯草3克、白茅根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③马齿苋车前场:鲜马齿苋15克、车前草12克。水煎服,日分2~3次。

(四)针灸推拿预防

1.针灸;针刺百合、关元、中极、三阴交,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或灸关元、气海、足三里,以强壮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2.推拿:每日下午探丹田100~200次,摩腹20分钟,揉鱼尾30次。较大儿童可用擦法,横擦肾俞、八髎、以热为度。

既病防变

急性发病,若及时积极治疗,预后较好,多能痊愈。慢性发病,或反复发作者,则迁延日久,甚至发展为肾功能不全。

(一)起居劳作

患病后要注意病室内的安静、清洁,避免不良刺激,以保证患儿充分休息和睡眠,从而精神振作,有利于疾病恢复。急性感染早期,应卧床休息,甚至大小便也不能下床。恢复期,可适量活动,以促进食欲,流通气血,增强抗病能力。

(二)精神调养

首先要设法消除患儿对医生检查、打针、服药的恐惧心理。其次,要有耐心,掌握病儿心理,直顺其所喜。如病情变化,不要在病儿面前惊慌失措,任意呼唤,或哭泣不已,要对病儿进行安慰,以免引起不良刺激,加重病情。

(三)药食防治

1.茯苓苡米粥:苡米仁30克、茯苓20克、粳米50克。先将茯苓打碎入砂锅内,加水300毫升,煎100~150毫升,去渣取汁。苡米仁、粳米加水300毫升,武火煮成稀粥,兑入茯苓汁,煮开2~3沸即可。每日早晚,温热服。

2.黄芪白茅饮:生黄芪、白茅根各30克,肉苁蓉20克,西瓜皮60克,白糖适量。诸品入砂锅加水800毫升,煎至500毫升。取渣留汁,加白糖适量,温服,每日3次。

3.滑石粥:滑石30克、瞿麦10克、粳米50克,将滑石用布包扎,与瞿麦入砂锅,加水600毫升,煎至450毫升,去渣存汁,入粳米煮粥,每日3次,温食服。

(四)中医治疗

既成淋症,若湿热不除,日久可损伤脾肾之气,迁延不愈,致使病情加重。

1.起病较急,尿频数短赤,小腹坠胀,腰痛,恶心呕吐,舌红苦黄腻,脉数,宜清热利湿。方用八正散或导赤散:萹蓄12克、瞿麦10克、车前子12克(布包)、滑石15克、栀子8克、木通6克、大黄6克、甘草3克、竹叶3克。

2.若病久,小便频数,淋沥不尽,尿清或尿液不清,精神倦怠,饮食不振,甚形寒怕冷,手足不温,便溏,舌淡或有齿痕,苔薄腻或薄白,脉细弱。当益气补肾,升提固摄。用缩泉丸加减:山药20克、益智仁15克、乌药12克、茯苓12克、车前子6克(布包)、灯芯1.5克。

若温热留恋,肾阴受损,伴低热、唇干舌红、苔少、脉细数,用知柏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

(五)推拿

1.补肾水:在患儿小指罗纹面,医者用拇指桡侧,从指尖向指根直推100次。

2.补脾土:在患儿拇指末节罗纹面,医生用拇指罗纹面贴于穴位上,依顺时针方向旋转100次。

3.探丹田(小腹部)5分钟。患儿仰卧,医者用掌根贴于小腹,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遗尿有时也提示小儿尿路感染

(1)婴儿尿路感染中男婴明显多于女婴,男女之比大约为10∶1,可能主要与男婴的阴茎包皮有污垢及尿路畸形多于女婴有关。

(2)小儿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婴儿期尿路感染往往以高热起病,与呼吸道感染十分相似,有的还伴有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烦躁,甚至惊厥等,很少出现尿频等尿路感染症状,往往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婴儿腹泻,甚至颅内感染等。学龄前儿童尽管可以自诉尿频症状,但容易被忽略。

(3)小儿尿路感染合并尿路异常率较高,大约为30%~60%。一般小儿尿路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痊愈,但合并尿路异常时尿路感染通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4)婴幼儿尿路感染可导致肾发育障碍和肾瘢痕,造成永久性肾实质损害,后果远较成人严重。据统计,小儿有症状的尿路感染中,约1/3有肾瘢痕形成,多发生于5岁以前,而其中半数有膀胱输尿管返流,以后即使已无菌尿,这些损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可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肾盂肾炎。成人期看到的不规则瘢痕化的肾盂肾炎都是从小儿期肾盂肾炎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应重视小儿期尿路感染的诊治。

尿路感染的原因

1、尿路感染是由细菌,但也有少数是由真菌、原虫或病毒的侵袭而直接引起的。大部分的尿路感染是由上行感染引起的。在一般情况下,尿道口和四周会有寄生的细菌,不过通常是不会引起感染的。只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尿道粘膜受损时,才容易造成感染。那么,尿路感染原因是怎样的呢?

2、尿感是所有细菌感染疾病中最多见的一种。以女性居多,且与性生活有关,已婚女性发病率高,约5%。男性极少发生尿感,50岁以后因前列腺肥大可发生。尿路梗阻,是诱发尿路感染易于上行感染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尿路梗阻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较无阻塞者高12倍。由于结石、肿瘤、狭窄等原因,出现尿流不畅,细菌不易由膀胱排出而大量繁殖,易发生感染。有些人反复治疗,反复用药,最后形成菌群失调,霉菌感染,致使病情更加复杂。 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原因。

3、很多宝宝尿路感染后,尿路症状并不明显,特别是新生儿和周岁以内的婴儿。大多患儿只出现发热、不愿吃奶、脸色苍白呕吐、腹泻、腹胀等并非尿路感染的全身症状。全身症状比较重时,会出现生长发育停滞、体重增长缓慢,甚至抽风、嗜睡、黄疸等表现。

儿童尿路感染是什么引起

儿童尿量过多或过少都不正常

孩子一天尿量多少算正常?钟主任说,出生2天的小婴儿尿量是30-60ml/天,出生3-10天尿量100-300ml/天,1-3岁尿量400-600ml/天,14岁以上的儿童每天排尿1000-2000ml,如果尿量过多或过少都是不正常的表现。

儿童尿路感染女孩发病率更高

钟主任说,从儿童尿路感染的发病情况上看,女孩的发病率比男孩更高,多出一倍以上,这是因为女孩的尿道较宽、短,尿道口离肛门较近,因此更容易感染。而在新生儿中,男婴的尿路感染发病率比女婴要高,这是因为男婴泌尿系畸形的发生率较高。

儿童尿路感染是怎样引起的

当病原体进入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泌尿系统后,在尿液中繁殖,侵犯泌尿道的黏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这就导致了尿路感染。

儿童尿路感染有哪些症状

钟主任解释说,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症状可按上下尿道划分。其中,下尿道感染的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其中尿频指的是排尿次数增多;尿急是指孩子感觉一有尿意即要迫不及待地要排尿;而尿痛则是指排尿时下腹或尿道疼痛。上尿道感染主要与肾脏相关,症状多表现为发烧、寒战以及腰背痛,但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泌尿道感染可能没有特别的表现,主要是哭闹,一些较严重的孩子会出现发烧、厌食、呕吐、腹泻等,因此儿童尿路感染很容易被忽视。

​宝宝尿路感染怎么治疗

我们先了解下尿路感染的宝宝都有哪些表现吧?症状轻重不等,一般有反复发热、腰酸、乏力、消瘦、生长迟缓、贫血等。少数可发生高血压,甚至肾功能减退。其实婴幼儿尿路感染也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只不过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其实哭闹、拒哺、烦躁不安就是尿道内不适、疼痛的表现;尿布需要不断更换,而每次排尿量却不多,可能正是尿频尿急的表现;会阴常见有尿布疹,尿布有臭味等,都可能是尿路有感染的特征。

新幼儿尿路感觉为儿科较常见的疾病,在泌尿系统疾病住院病儿中居第三位。婴幼儿时期泌尿道症状可不明显,易致漏诊;4岁以下患儿,尤其当伴有膀胧输尿管反流者可致肾脏瘫痕形成;在有反流肾病者5%~10%可发展为高血压病,故应引起临床重视。

宝宝出现了尿路感染时,如何治疗比较好呢?宝宝如果出现了急性尿路感染时,可以选择的药物应为在尿中浓度高,对细菌敏感,对肾脏无害的药物。家长们也不宜给婴儿胡乱用药,如磺胺药易在尿中析出结晶,易引起血尿和肾损害,因此还是要去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治疗。

小儿尿路感染应该怎样进行检查

小儿尿路感染让很多年轻的家长很是苦恼,因为这种疾病的产生会使得宝宝身体的很多器官遭受重创,那么,小儿尿路感染该怎样进行检查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我们的专家对此是怎么说的。

如果医生怀疑宝宝有尿路感染,他需要对宝宝的尿液采样做尿液培养检查。这对帮助医生确诊尿路感染以及确定是什么细菌引起了感染非常重要,因为这样才能使用正确的抗生素来治疗尿路感染。

对宝宝做尿液采样的困难在于医生需要“无菌尿”,也就是没有被细菌污染的尿样。而细菌总是存在于宝宝的皮肤上,对于还不能自主控制排尿或不能按照特殊要求排尿的小婴儿或幼儿来说,采集尿液做这种尿路感染检查是很困难的。

医生采集尿液样本时,可能会把一个塑料袋放在你宝宝的外生殖器上,但这样做仍然不能完全避免皮肤细菌的污染,因此,用这种尿液样本做的尿路感染检查有时并不十分准确。

也有可能医生会用导管来获取合格的尿液样本。他会先用消毒剂清洁宝宝的外生殖器皮肤,然后在消毒区域铺一块小毛巾。接下来,医生会将一根导管向上通过尿道插入膀胱,直接从膀胱取尿。这是一个安全的常规操作过程,大概只需要1分钟时间。有些孩子对这个过程很紧张,但有些孩子并不是很在意。另外,还有一种不是很常用的方法是:将一根针插入下腹部,直接从膀胱收集尿液来做尿路感染检查。

采集好尿样后,可能需要等一两天,才能得到化验结果,但如果医生从最初的结果证实有尿路感染,可能会立即开始治疗。

医生也可能建议进行其他检查,因为尿路感染可能预示宝宝的尿路系统有问题。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包括泌尿道阻塞和膀胱输尿管反流(即尿液从膀胱反流入肾,简称vur)。在发生尿路感染的婴幼儿中,30%~40%的宝宝患有膀胱输尿管反流症状。

宝宝尿路感染怎么造成的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由于细菌侵入尿路而引起的。严重危害小孩泌尿系统健康。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由于细菌侵入尿路而引起的。

事实上,尿感是小儿常见病,孩子发生泌尿道感染的机率不低。据调查,本病占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8.5%,居第四位。本病可发生于小儿任何年龄,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尤高。女孩发病为男孩的3-4倍,唯有婴儿期男孩发病较女孩多。

这主要是婴儿的生理解剖因素和环境因素所决定的。婴幼儿的尿路容易发生逆行感染,由于经常使用尿布或穿开裆裤,尿道口常受粪便和其它不洁物的污染,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副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粪链球菌及金葡萄菌等多种病菌就堆积在尿道口周围,寻找可乘之机;婴儿,特别是女孩尿道短,括约肌功能差,细菌容易沿着尿道上行至膀胱;另外婴幼儿输尿管末段在膀胱肌层走行的较短,膀胱膨胀时不能将其压紧关闭,膀胱憋尿时易经输尿管逆行而上造成肾盂感染;再加上婴幼儿自身免疫力不健全,防御能力差,不仅易引起上行感染,还可能由于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菌血症等而导致下行感染尿道。所以越小的婴儿,发病率越高。

尿路症状有苦难言

其实婴幼儿尿路感染也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只不过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其实哭闹、拒哺、烦躁不安就是尿道内不适、疼痛的表现;

尿布需要不断更换,而每次排尿量却不多,可能正是尿频尿急的表现;

会阴常见有尿布疹,尿布有臭味等,都可能是尿路有感染的特征。

而尿路感染的这些症状,容易被忽略。相反,最多见的感染外在表现为发烧,常与易观察到的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联系在一起,转移了家长和医生的注意力,掩盖了泌尿道感染的实质。因此,婴儿尿路感染常易误诊。

小儿尿路感染的病因以及症状都有哪些呢

小儿尿路感染,是新生儿中是发病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很高。那么尿路感染,发病的原因以及症状都有哪些呢?有请专家为我们来解决一下?

在正常情况下,输尿管有一段是在膀胱壁内走行,当膀胱内尿液充盈的输尿管短, 很多小儿排尿时及排尿时,膀胱壁压迫此段尿管使其关闭, 尿液不能返流。在婴幼儿时期, 由于膀胱壁内走行关闭不完全而致返流。细菌随返流上行引起感染。尿返流的危害在于导致返流性肾病及肾脏瘢痕形成,多发生在5 岁以下小儿。返流的程度与肾脏瘢痕成正比。轻度返流可随年龄增长而消失, 但重度返流多需手术矫治。因此,对泌尿系感染患儿查明有无返流对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这些都是尿路感染发病的一些最重要的症状,以及发病的原因。大家可以多多了解一下。如果发现不明程度的症状以后。应及时的就医。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哪些原因可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又称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由细菌,但也有少数是由真菌、原虫或病毒的侵袭而直接引起的。大部分的尿路感染是由上行感染引起的。在一般情况下,尿道口和四周会有寄生的细菌,不过通常是不会引起感染的。只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尿道粘膜受损时,才容易造成感染。

尿感是所有细菌感染疾病中最多见的一种。以女性居多,且与性生活有关,已婚女性发病率高,约5%。男性极少发生尿感,50岁以后因前列腺肥大可发生。尿路梗阻,是诱发尿路感染易于上行感染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尿路梗阻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较无阻塞者高12倍。由于结石、肿瘤、狭窄等原因,出现尿流不畅,细菌不易由膀胱排出而大量繁殖,易发生感染。有些人反复治疗,反复用药,最后形成菌群失调,霉菌感染,致使病情更加复杂。 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原因。

很多宝宝尿路感染后,尿路症状并不明显,特别是新生儿和周岁以内的婴儿。大多患儿只出现发热、不愿吃奶、脸色苍白呕吐、腹泻、腹胀等并非尿路感染的全身症状。全身症状比较重时,会出现生长发育停滞、体重增长缓慢,甚至抽风、嗜睡、黄疸等表现。

预防尿路感染

病因:

尿感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占急性尿感的80%~90%,其次为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产气杆菌、产碱杆菌和绿脓杆菌。其中绿脓杆菌常发生于尿路器械检查后。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常见于尿路结石病患者;至于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柠檬色和白色葡萄球菌)则多见于性生活活跃妇女。致病菌常为一种,极少数为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厌氧菌感染罕见,偶可发生于复杂性尿路感染。

流行病学

尿感可发生在从婴儿到老年的各个年龄段,女性尤其是妊娠期妇女的发生率最高;男性则好发于肾移植受者和尿路有功能性或器质性异常的患者。普通人群尿感的发生率约为0.91%,女性人群的发生率约为2.05%.40%~50%的妇女一生中有过尿感的病史,尤以生育期女性多见,约为5.0%,妊娠期妇女的发生率更高,约为10.2%。女性和男性的比例约为10:1。性生活活跃的年轻女性膀胱炎的发病率为0.5次/每人年;有25%~35%的20~40岁女性有过至少一次尿感的发作。国外研究显示非复杂性膀胱炎在尿路解剖正常的健康女性的复发率为27%~44%,复发性膀胱炎更多发生于健康年轻女性,其近一半的非复杂性尿感在~年内可发生复发性尿感。有研究报道复发性感染中膀胱炎与肾盂肾炎的发生率比为(18~29);1。急性肾盂肾炎发病率目前尚无确切报道,美国和韩国估计女性每年的发病率分别为0.276%和0.357%。

尿路感染的分类

1.根据临床症状

可分为有症状尿路感染和无症状细菌尿。无症状细菌尿是指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即无症状尿路感染;既有真性细菌尿又有临床症状者称为有症状尿路感染。

2.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

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为肾盂肾炎。后者主要为膀胱炎。肾盂肾炎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3.根据有无尿路功能上或解剖上的异常

可分为复杂性尿感和非复杂性尿感。复杂性尿路感染指伴有尿路梗阻、尿流不畅、结石、尿路先天畸形及膀胱输尿管反流等解剖和功能上的异常,或在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发生的尿路感染。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则无上述情况。

4.根据尿路感染是初发还是再发

可分为初发(首次发作的)尿路感染和再发性尿路感染(6个月内尿路感染发作≥2次或1年内≥3次),后者又可分为复发和重新感染。

如何更好发现小儿尿路感染

1.婴儿为啥易“尿感”

这主要是婴儿的生理解剖因素和环境因素所决定的。婴幼儿尿路容易发生逆行感染,由于经常使用尿布或穿开裆裤,尿道口常受粪便和其它不洁物的污染,可以说,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金葡菌等多种病菌就堆积在尿道口周围,寻找可乘之机;婴儿,特别是女孩尿道短,括约肌功能差,细菌易沿尿道上行至膀胱,造成膀胱感染或肾盂感染;再加上婴幼儿自身免疫不健全,防御能力差,不仅易引起上行感染,还可能由于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菌血症等而导致下行感染尿道。

2.尿路症状隐蔽

其实婴幼儿尿路感染也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只不过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实际上他的哭闹、拒哺也是尿道不适的表现。尿布需要不断更换,而每次排尿不多,可能正是尿频尿急的表现;会阴常见有尿布疹,尿布有臭味等,都可能是尿路有感染的特征。而尿路感染的这些症状,却容易被忽略。相反,最多见的感染外在表现如发烧,常与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联系在一起,转移了家长和医生的注意力,掩盖了泌尿道感染的实质。

3.捕捉线索及早发现

如果婴儿常有不明原因的发烧伴生长迟滞或体重减轻,或有找不到原因的哭闹、呕吐等,要想到泌尿道感染。通常说的“不明热”可能正是该症的标志。这时再注意观察更换尿布的次数是否增多?每次排尿量是否减少?尿是否有异味增重?尿是否变浊等,并应送尿化验,即可判断是否尿路感染。

宝宝尿路感染如何发现

◆婴儿为啥易“尿感”

这主要是婴儿的生理解剖因素和环境因素所决定的。婴幼儿尿路容易发生逆行感染,由于经常使用尿布或穿开裆裤,尿道口常受粪便和其它不洁物的污染,可以说,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金葡菌等多种病菌就堆积在尿道口周围,寻找可乘之机;婴儿,特别是女孩尿道短,括约肌功能差,细菌易沿尿道上行至膀胱,造成膀胱感染或肾盂感染;再加上婴幼儿自身免疫不健全,防御能力差,不仅易引起上行感染,还可能由于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菌血症等而导致下行感染尿道。

◆尿路症状隐蔽

其实婴幼儿尿路感染也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只不过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实际上他的哭闹、拒哺也是尿道不适的表现。尿布需要不断更换,而每次排尿不多,可能正是尿频尿急的表现;会阴常见有尿布疹,尿布有臭味等,都可能是尿路有感染的特征。而尿路感染的这些症状,却容易被忽略。相反,最多见的感染外在表现如发烧,常与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联系在一起,转移了家长和医生的注意力,掩盖了泌尿道感染的实质。

◆捕捉线索及早发现

如果婴儿常有不明原因的发烧伴生长迟滞或体重减轻,或有找不到原因的哭闹、呕吐等,要想到泌尿道感染。通常说的“不明热”可能正是该症的标志。这时再注意观察更换尿布的次数是否增多?每次排尿量是否减少?尿是否有异味增重?尿是否变浊等,并应送尿化验,即可判断是否尿路感染。

相关推荐

如何解决小便次数多

1、坚持大量饮水 小便次数多该怎么 出现小便次数多后,坚持大量饮水。肾脏排泄的尿液,对膀胱和尿道起着冲洗作用,有利于细菌的排出,每天大量饮水,2~3小时排尿一次,能避免细菌在尿路的繁殖,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这是预防尿路感染 较 实用有效的方法。 在疾病的发作或缓解阶段,每天大量饮水,亦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饮茶水或淡竹叶代茶饮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尽量避免使用尿路感染器械和插管 小便次数多该怎么 尿路器械易把尿道远端的细菌带入膀胱和上尿路尿路插管后易发生持续性菌尿,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在必须使

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途径有哪些

一、婴儿为啥易“尿感” 这主要是婴儿的生理解剖因素和环境因素所决定的。婴幼儿的尿路容易发生逆行感染,由于经常使用尿布或穿开裆裤,尿道口常受粪便和其它不洁物的污染,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副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粪链球菌及金葡萄菌等多种病菌就堆积在尿道口周围,寻找可乘之机;婴儿,特别是女孩尿道短,括约肌功能差,细菌容易沿着尿道上行至膀胱;另外婴幼儿输尿管末段在膀胱肌层走行的较短,膀胱膨胀时不能将其压紧关闭,膀胱憋尿时易经输尿管逆行而上造成肾盂感染;再加上婴幼儿自身免疫力不健全,防御能力差,不仅易引起上行感染,还

泌尿系感染的分类

1、尿路感染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2、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和复发性感染,复发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和细菌持续存在。再感染指外界细菌再次侵入泌尿系引起的新的感染;细菌持续存在指复发性感染由存在于泌尿系中的同一细菌(如泌尿系结石或前列腺疾病)再次发作产生,也称为复发。 3、由于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在解剖上是相通的管道系统,发生感染时临床上常难以明确区分,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的方法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更大。可分为以下几类: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

小儿急性尿路感染的分年龄症状

小儿急性尿路感染是指病程在6个月以内的尿路感染,由于疾病很少局限于一个部位,所以症状有时很难分辨,小儿尿路感染症状不像成人尿路感染有典型的尿频、尿急、尿痛,其症状变化多端,在不同年龄段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新生儿期 多由血行感染所致,患者症状轻重不一,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吃奶差、面色苍白、呕吐、腹泻、腹胀等非特异性表现,多数患儿会出现发育迟缓、体重增长缓慢等症状,部分患儿可有抽风、嗜睡,有时可见黄疸,但一般局部排尿症状多不明显。 婴幼儿期 仍以全身症状为主,表现为发热、轻咳、反复腹泻等,尿频、尿急、尿痛

尿路感染可以过性生活吗

许多资料及研究证实,已婚妇女,尿路感染发病率增高,尤其生育期妇女球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最多,这与性生活有关。性交可引起尿道口损伤,甚至可将前尿道和尿道口周围的细菌挤进后尿道和膀胱,诱发尿路感染。因此,尿路感染期间禁止夫妻性生活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有症状的尿路感染,本身就有尿频、尿急、尿痛,或发烧、腰痛,不愿过或不能过夫妻性生活。问题是无症状的尿路感染、恢复期尿路感染,如何处理好夫妻性生活呢? 有三条建议:①婚前男女体检应包括尿常规,如有异常,应作尿细菌培养,如果符合无症状性菌尿者,应积极治疗,尿培养三次转阴后

婴儿尿多的原因 尿路感染所致

宝宝除了尿多,还伴随尿急、尿痛或发热,应考虑有泌尿系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主要与妈妈在护理婴儿过程中,没有重视对生殖器的清洁,尿液残留引起细菌交叉感染;宝宝在尿尿时,每次的尿量都不会很多,尿尿时会哭闹,甚至尿液浑浊;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做尿常规检查,显微镜下可查到脓细胞或大量白细胞,严重时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需抗菌素治疗。

莫名发烧可能是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小儿常见病,本病可发生于小儿任何年龄,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尤高。女孩发病为男孩的3-4倍。婴幼儿尿路容易发生逆行感染,由于经常使用尿布或穿开裆裤,尿道口常受粪便和其它不洁物的污染,可以说,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金葡菌等多种病菌就堆积在尿道口周围,寻找可乘之机;婴儿,特别是女孩尿道短,括约肌功能差,细菌易沿尿道上行至膀胱,造成膀胱感染或肾盂感染;加上婴幼儿自身免疫不健全,防御能力差,不仅易引起上行感染,还可能由于易患呼吸道感染、肺炎、菌血症等导致下行感染尿道。 由于婴幼儿上尿路感染往往只有发热或伴

小便过多怎么

1、坚持大量饮水,出现小便次数多后,坚持大量饮水。肾脏排泄的尿液,对膀胱和尿道起着冲洗作用,有利于细菌的排出,每天大量饮水,2~3小时排尿一次,能避免细菌在尿路的繁殖,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这是预防尿路感染最实用有效的方法。在疾病的发作或缓解阶段,每天大量饮水,亦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饮茶水或淡竹叶代茶饮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女性阴部及尿道口寄居着大量细菌,是发生尿路感染的先决条件。因此,要经常注意阴部的清洁,要勤洗澡,且不要用池浴或盆浴,要勤换内裤,在新婚、月经、妊娠和产褥期,尤应注意。 3 、尿路

尿路感染的致病原因

尿路感染是由细菌(极少数可由真菌、原虫、病毒)直接侵袭所引起。绝大多数尿感是由上行感染引起的。正常情况下,尿道口及其周围是有细菌寄生的,但一般不引起感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有轻微损伤时,或者细菌的毒力大,粘附尿道粘膜和上行的能力强,容易侵袭膀胱和肾脏,造成感染。 尿感是所有细菌感染疾病中最多见的一种。以女性居多,且与性生活有关,已婚女性发病率高,约5%。男性极少发生尿感,50岁以后因前列腺肥大可发生。尿路梗阻,是诱发尿路感染易于上行感染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尿路梗阻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较无阻塞者高12

如何预防女童尿路感染反复发作

泌尿系感染是儿童常见疾病,这与女童生理特点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较小的婴幼儿不能控制排尿、排便,需要使用尿布,因此尿道口常常受到粪便污染,再加上女婴尿道口较短,尿路免疫功能差,膀胱防御机制较弱,容易使尿路发生上行感染,另一方面,宝宝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容易被病菌所侵扰,进一步破坏尿道周围的防御屏障,导致细菌侵入引起尿路感染。 夏季是尿路感染的高发季节,原因在于夏季天气较热,一些孩子喝水少、排尿少。有些孩子尤其是女孩儿喜欢游泳,也容易出现特殊病原体的上行感染。同时,孩子患有肺炎、败血症等疾病时,细菌也会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