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过多按摩哪里可以止汗
出汗过多按摩哪里可以止汗
正常的出汗能够帮助身体排毒。但是如果是因为疾病而出现的盗汗或是平时出汗也比较多的人,想要帮助身体止汗,可以经常按摩下面三个穴位,防止身体不自觉过度出汗。
合谷穴
“合谷”之意取之于它的位置,合谷穴位于大拇指与食指两座大山之间形成的山谷位置。现代医学已经有足够的研究数据表明,经常按揉合谷穴能够起到收缩汗腺的作用。按揉合谷穴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只需用一只手的大拇指用力按揉另一只手的合谷穴即可。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按揉时需要用力,能够使合谷穴产生酸胀感。
复溜穴
复溜穴位于小腿,脚踝内侧中央上面大概两指宽,跟腱的前缘部分。复溜穴与合谷穴不一样,按揉复溜穴一定是轻轻按揉。经常按揉复溜穴能够帮助刺激复溜穴使身体的水盐代谢逐渐恢复正常。
足三里
足三里是身体一定十分重要的穴位。细心的你肯定发现了中医在治疗很多病症的时候都会出现足三里的身影。在防止身体过度出汗的时候,足三里主要担当的是针对常年身体虚弱、出汗过度的患者。足三里位于膝盖外侧膝眼下大概4横指的位置,找到足三里之后,着力按揉足三里即可。
腋下出汗如何止汗
1、中医按摩轻松止汗
将拇指指尖立起,用力点按合谷2-3分钟,穴位局部出现明显酸痛感;再用拇指指腹顺时针轻揉复溜3-5分钟,穴位局部出现轻微的酸胀感;复溜穴在足内踝尖与跟腱后缘之间中点向上约三横指处。注意合谷穴是重点,复溜穴要轻揉。
2、止汗剂止汗
止汗剂里面的一些成分可以使产生汗液的汗腺导管堵塞,分泌细胞萎缩,从而达到汗液分泌减少的目的。有些止汗成分还有杀菌作用,对臭汗有一定的疗效。一般来说,这些药物必须在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止汗效果,然后可以减少频率继续使用,以维持疗效。当然,止汗效果还要看个人反应,因人而异。由于止汗剂只是暂时性抑制汗腺的分泌功能,所以停药后还会逐渐回复到以前的状态。
六种方法改善夏季腋下出汗
改善腋下出汗过多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出流汗的原因,除了高温、压力、情绪紧张让人冒汗,也需要警惕像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等疾病也会使汗量增加。然后再通过改变生活习惯、饮食方面改善情况。小编同您分享止汗6部曲,让夏天不遗“汗”。
1、注意饮食
不要过多的吃辛辣刺激的东西,尤其是生葱等产生气味的东西,它会随着身体的新陈代谢在变成汗液排出时散发难闻的气味。应多吃牛奶、豆制品、虾米皮、海带、鱼、骨头汤及绿叶蔬菜等富含钙质的食物。
2、注意卫生
汗液要经细菌分解才会发出气味,保持身体清洁便能减低细菌滋生,使腋臭不会发作。每天可用消毒液(如滴露)或消毒药枧洗澡两至三次;若要上班而无法经常洗澡,也应定时清洗腋窝。运动后大量出汗,要尽快洗澡,否则会令细菌滋生繁殖,臭味更浓。
3、穿通爽衣物
有些人以为穿着长袖衣服能掩盖腋臭气味,其实,只会令臭味更烈。因为长袖衣服,尤其毛衣,会增加出汗,加速细菌分解汗液,而且臭味无法散开,愈来愈臭。所以在热天,夏天腋下出汗多怎么办应穿着通爽、宽松、薄身的衣服。
4、减低出汗量
热天狐臭的情况特别严重,是因为出汗较多,所以应用止汗剂减低出汗的情况。止汗剂能阻塞汗液分泌的通道,并有杀菌及消毒作用。基本上一天涂一次已可以,若情况严重,可涂两至三次,但次数不能过多。
5、多饮乳酸饮品
怎么按摩解决出汗不止方法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补脾经300次,补肺经300次。
(2)揉肾顶2分钟。
(3)揉肾纹1分钟。
(4)患儿俯卧位,捏脊5~10遍。
(5)掐揉足三里穴1分钟。
(6)按揉脾俞、肺俞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营卫不和型:症见时时汗出,头痛恶凤、鼻塞流涕,周身酸痛,口不渴,胃纳欠佳。舌淡红,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揉拿上下肢部位的肌肉,并做掌擦法,每部位5~8次。
②双手捏拿肩井穴处肌肉5~10次。
③患儿俯卧,家长以单掌推擦脊柱两侧处的肌肉,以透热为度。
(2)脾肺气虚型:症见时时汗出,动则尤甚,气短或咳嗽,面色白,肢体欠温,唇淡,平时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推三关100次,揉板门100次。
②摩中脘2~5分钟。
③按揉膻中、三阴交穴各1分钟。
(3)胃热炽盛型:自汗频出,汗量较多,口渴喜冷饮,高热面赤,烦躁不宁,口渴欲饮水,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常用手法去补脾经300次、补肺经300次加
①清天河水200次,退六腑200次。
②清小肠200次。
③推下七节骨300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以掌心对准神厥穴,顺时针揉摩2~5分钟。
(2)以小鱼际逆时针揉摩关元2分钟。
(3)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掌根推擦肺俞、大椎穴处的肌肉各1分钟。
(4)按揉足三里、复溜穴各1分钟。
生活调理
(1)对患自汗的小儿应加强护理,勤换衣被,并随时用柔软干净的布擦身,以保持皮肤干燥。
(2)不要直接吹风,以免感冒,发生其他病变。
(3)多给患儿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切忌辛辣肥甘之品。
(4)对于大汗淋漓的患儿,应及时请医生诊治、以免发生虚脱等危险情况。
小儿出汗多怎么按摩 卫外不固型汗多推拿止汗法
主证:反复感冒,时时汗出,头颈,胸部汗尤多,动则益肾,伴随恶风,肢冷,流清涕,唇淡,脉弱,指纹淡。
治则:实卫固表,敛汗。
推拿处方:清肺经能固表实卫,收摄止汗;补脾经,取补土生金,子病实母之意;揉小天心,运太阳,揉一窝风能舒经活络,驱除风邪;推补肾水,以滋汗源,又能助卫气;擦风池,风府预防感冒,强身健体,共奏固表止汗之功。
小儿盗汗按摩哪里 小儿盗汗按摩部位
按摩心经穴分为泻法,补法,一般多用泻法,即从中指掌面末节指纹向指尖方向直推,有清心退热的作用。
腧穴定位:在中指掌面末节。
按摩手法:由中指掌面末节指纹起向指尖直推,力度不宜过重,推5分钟。
按摩肾经穴具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清利下焦湿热的功效。
腧穴定位:在小指掌面末节。
按摩方法:自小指指尖向掌指关节横纹直推,力度适中,推3分钟。
揉肾顶穴能瘦脸元气,固表止汗,对缓解盗汗有一定作用。
腧穴定位:在小指掌面末端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小指末端处,力度适宜,按揉4分钟。
宝宝盗汗按摩哪里 宝宝盗汗分型按摩法
主要症状:兼具盗汗的基本症状,即睡梦中出汗,醒来汗则消失,但宝宝通常睡眠质量较差,睡不安稳,容易惊醒。
按摩方法:
推补脾经五分钟,推补肾经7分钟;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揉外劳宫4分钟,捏挤神阙穴;揉小天心3分钟,揉二人上马3分钟;揉肾顶穴3分钟。
功效:推补脾经和肾经可平和脾肾之气,补先天与后天的不足;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可促进消化,增加食欲;揉外劳宫,捏挤神阙穴可促进促进消化,有温养下元之功;揉小天心和二人上马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让孩子睡眠平和安稳,并利小便;揉肾顶穴可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主要症状:兼具盗汗的基本症状,但孩子体温偏高,且情绪烦躁不安,排泄不畅,有小便红赤,大便干燥等症状。
按摩方法:
推补肾经5分钟;推清天河水1分钟;推清板门5分钟;推清肺经5分钟,推下六腑5分钟;揉小天心3分钟,揉二人上马5分钟。
功效:推补肾经可平衡体内阴阳,平和火盛的情况;推清天河水可泻心火;推清板门穴可滋阴清热,缓解盗汗;推清肺经,推下六腑对缓解干燥有作用;揉小天心,二人上马有利于清热泻火,清利小便。
产后出汗按摩护理方法
足底部反射区
按摩部位:
甲状旁腺、乙状结肠及直肠、小肠、肛门、盲肠(阑尾)、回盲瓣、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生殖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头部(大脑)、脑垂体、小脑及脑干。
常用手法:
拳面叩击法、食指关节刮法、双指关节刮法、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拇指关节刮法、按法、拳刮法、拇指推法、擦法等。
足内侧反射区
按摩部位:
腰椎、胸椎、子宫、骶骨。
常用手法:
拇指推法、叩击法、食指外侧缘刮法、按法等。
足外侧反射区
按摩部位:
生殖腺。
常用手法:
拇指推法、叩击法、食指外侧缘刮法、按法等。
盗汗按摩哪个部位 成人盗汗按摩部位
取穴:肺俞,膈俞,肾俞,膏肓,百劳,中府,太渊。
操作手法:采用揉法,依次进行揉,压,双拇指指腹一齐进行操作,每穴约3-5分钟,取补法,每天或隔日进行1次。本法适合治疗骨蒸盗汗。
产后出汗用什么按摩治疗
产妇在产后一周时间内,有可能会出现大量出汗的现象,新妈妈们不用担心,这是正常现象,属于生理性产后盗汗。但是如果这种大量出汗的现象持续时间过长,那么就需要引起重视。这就属于病理性产后盗汗,需要通过饮食或按摩调理治疗。上面我们讲了产后盗汗的饮食调理,那么产后盗汗用什么按摩治疗呢?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因为产后盗汗和妈妈自身体弱有关系,因此,可以使用按摩的方法,刺激穴位,从而缓和产后盗汗的情况。
1、足底部反射区
按摩部位:头部(大脑)、脑垂体、小脑及脑干、甲状旁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盲肠(阑尾)、回盲瓣、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小肠、肛门、生殖腺。
常用手法: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拇指关节刮法、按法、食指关节刮法、双指关节刮法、拳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面叩击法等。
2、足内侧反射区
按摩部位:胸椎、腰椎、骶骨、子宫。
常用手法:食指外侧缘刮法、按法、拇指推法、叩击法等。
3、足外侧反射区
按摩部位:生殖腺。
常用手法:食指外侧缘刮法、按法、拇指推法、叩击法等。
腋下出汗如何止汗 减低出汗量
热天狐臭的情况特别严重,是因为出汗较多,所以应用止汗剂减低出汗的情况。止汗剂能阻塞汗液分泌的通道,并有杀菌及消毒作用。基本上一天涂一次已可以,若情况严重,可涂两至三次,但次数不能过多。
中医按摩止汗 足三里
足三里是身体一定十分重要的穴位。细心的你肯定发现了中医在治疗很多病症的时候都会出现足三里的身影。在防止身体过度出汗的时候,足三里主要担当的是针对常年身体虚弱、出汗过度的患者。足三里位于膝盖外侧膝眼下大概4横指的位置,找到足三里之后,着力按揉足三里即可。
过度出汗对身体是有害而无利的,防止身体过度出汗除了可以药物治疗外,还可以坚持按揉这三个穴位来巩固治疗。
夏天腋下出汗多怎么办 按摩穴位止汗
用拇指指尖点单合谷穴2到3分钟,直到穴位出现明显酸痛感位置,再用拇指指腹顺时针轻柔复溜穴三分钟到五分钟,以有轻微酸胀感为宜,复溜穴位于足内踝尖与跟腱后缘之间中点向上约三横指处。
小儿出汗多怎么按摩 内热炽盛型汗多推拿止汗法
主证:头汗,颈汗或全身汗,口渴喜饮,面赤唇红,大便秘结,小便黄少,舌红二干,脉数,纹紫。
治则:清热泻火,生津止汗。
推拿处方:清心经,清板门,清天河水,推下六腑,推下七节骨,揉太溪,揉二马。
推拿方义:心主汗,清心经能清热止汗;阳明乃多气多血之经,阳热内盛易于汗出,清板门能除阳明经热,而收止汗之功;天河水为清法代表穴位,卫,气,营热均可清之,三穴合用扬汤止沸而止汗。推下六腑和推下七节骨为通腑泻热之法,有釜底抽薪之功,上述配穴能使热祛,腑通,气下行而止汗,实属标本同治之良法,配揉肾经原穴太溪和滋阴要穴二马以滋水源,增阴以潜阳。
宝宝盗汗按摩哪里
宝宝盗汗按摩取穴:推补脾土穴10分钟;推补肾水穴10分钟;揉小天心穴6分钟,揉一窝风6分钟;四横纹穴各掐1分钟,揉肾顶穴5分钟。按摩功效:推补脾土益气补血,以补后天之不足;推补肾水穴,滋阴补肾潜阳;揉小天心,揉一窝风,镇静安神;揉肾顶穴固涩止汗;掐四横纹穴,和络镇惊。
老年人出汗多按摩穴位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按摩它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按足三里对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防病的能力。按揉足三里对常年身体虚弱、汗出过多的患者更为适宜。按揉时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每天可按摩 2~3次,每次5分钟。
合谷穴
位于大拇指和食指根部的中间凹陷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按揉合谷穴对止手汗效果明显。“合谷”意指大肠经气血汇聚于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现代研究表明,按揉合谷可达到使汗腺收缩的效果。操作时用一手的大拇指来用力按揉对侧手的合谷穴即可,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复熘穴
位于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2指宽处。宜用大拇指腹轻轻揉按,以略有酸胀感为宜。“复熘”一词中,“复”是反复,“熘”是悄悄地散失,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蒸发上行。按揉复熘穴的止汗功效在于刺激它能使水分代谢正常。合谷和复熘穴是止汗的“最佳搭档”。合谷穴要重点揉,复熘穴要轻揉。出汗过多时,可先按揉合谷2分钟,以感觉明显酸痛为度,再轻揉复熘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