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意外伤害如何急救
常见的意外伤害如何急救
药物、食物中毒
误服毒物如老鼠药、杀虫剂、农药,或过量药物时,或食物中毒,如吃了毒蘑菇、霉变甘蔗、发芽的土豆等,均可能发生中毒。
急救要点
一旦发现误食了可疑会中毒的毒物或食物,在送医院之前家长可先用手指刺激咽喉部,使滞留的胃内的毒物尽快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物的吸收。
煤气中毒
煤气中的主要有毒物质是一氧化碳。多发生在寒冷天气用煤饼炉取暖,或燃气热水器安装使用不当,或煤气管道泄漏等所致。
急救要点
(1)切断毒气源。
(2)打开门窗或将宝宝移至空气流通处。
(3)迅速解开颈部衣扣,保持呼吸通畅。
(4)有头晕、昏迷、抽痉、呼吸心跳停止等情况,应立即送医院。
宠物咬伤
宠物热带来了宠物咬伤的事件越来越多。最多见的是疯狗咬伤,也有被猫抓伤或鼠类咬伤等。
急救要点
(1)用肥皂水或双氧水清洁伤口。
(2)伤口较大者要酌情服用消炎药以防伤口化脓。
(3)尽快到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打狂犬疫苗及破伤风针。
常见的几种眼外伤急救
化学物灼伤
立即用生理盐水或自来水冲洗眼睛,用手指将眼皮撑开,愈大愈好。甚至可将头部放在水龙头下,让水直接冲洗眼睛,至少持续15分钟,同时尽可能转动眼球。冲洗后立刻送医院救治。
眼内异物
眼内有微粒时,绝不可揉擦眼睛。可将上眼皮向前举高并往下拉,拉过下眼皮,而让眼睫毛刷出上眼皮内之微粒;闭眼或眨眼几次,让微粒随眼泪流出;也可使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冲洗。若微粒仍然存在,要闭住眼睛,尽快送医院眼科由医师处理。
眼睛撞伤
立即给予冰敷,大约15分钟,可减少疼痛及肿胀。若眼眶变黑或视力模糊,可能是眼球内出血或其他伤害,须立刻送医院请眼科医师检查治疗。
眼睛切割伤
以纱布将眼部轻轻包扎。不可尝试拿掉粘在眼睛或眼皮之内的任何物体,并避免碰压眼球或揉擦眼球,然后立刻送医院。
儿童夏季常见意外伤害及处理方法
一、驱蚊引发哮喘
蚊香会散发烟雾、烟尘,过敏体质的人,尤其是儿童,一旦接触,呼吸道会受到刺激,引起气道痉挛,诱发哮喘。
处理方法:
1、去除诱发哮喘发作的病因;
2、给予孩子抗哮喘药物进行治疗。
注意事项:
1、如有明显的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应马上去医院就诊。
2、在家中休养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适时通风换气,但不要有较强的对流风,以免患儿受凉,加重病情。
3、还要注意室内花草的气味、油烟的味道,或动物皮毛是否会对小儿的呼吸道产生刺激。
4、室温控制在20℃左右、湿度40%~55%RH(相对湿度)的环境最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
5、要防控室内的尘螨,因为很多夜间咳嗽较为明显的哮喘儿,其实是对隐匿在寝室枕巾、衣被中的尘螨过敏所致。
6、要额外注意饮食卫生,多喝温开水和常温饮品,不要喝冷饮,冷饮中的添加剂可能对哮喘儿童造成过敏。
二、皮肤表皮擦伤
多是摔倒或碰撞造成的皮肤表皮损伤,一般出血不多,但较疼痛。
处理方法:
1、若创面干净,可涂碘伏或双氧水保护局部,并暴露创面让其自然干燥。
2、若创面不干净,可先用清水或淡盐水清洗,然后涂上碘伏,暴露创面让其自然干燥。
3、若创面沾有碎玻璃或金属碎屑,在清洗不干净时应去医院处理。
注意事项:
不可往创面上覆盖东西,如创可贴,以免伤口处的分泌物不易干燥,引起化脓。
三、皮肤撕裂伤
多因严重摔伤或碰撞而引起皮肤表皮和真皮完全撕裂,一般出血较多,创面不整齐,伤口多见于头部、下颌及四肢。
处理方法:
1、用清洁毛巾、纱布或手绢按压伤口出血处,起到止血作用。
2、速送医院清创,并做缝合处理。
注意事项:
1、不可往伤口里填压东西,如棉花,以免带入细菌引起伤口感染化脓,甚至引发败血症。
2、不要在伤口上涂药,更不要让伤口沾水。
四、割刺伤
多因儿童玩刀、剪、针等利器时损伤,或相互之间打闹时被利器误伤。一般可伤及表皮、真皮,甚至大血管。伤口整齐、干净,伤及大血管时出血较多。
处理方法:
1、若伤口较浅,伤口呈线形并出血不多,可用清洁纱布包扎止血,或粘贴创可贴及云南白药止血。
2、若伤口是张开的或出血明显,或伤口在面部怕影响美观,可先用清洁纱布或手绢紧紧按压止血,随后赶快到医院处理,如采用无创线缝合伤口,可尽量减少伤口愈合后的痕迹。
注意事项:
若伤口很深或利器不干净,易引起破伤风菌生长繁殖,应赶快注射破伤风预防针。
五、关节韧带损伤
多因摔伤、碰撞及扭伤造成,主要发生在着地的关节部位。一般伤处出现疼痛或轻微肿胀,但关节上、下处的骨头没有压痛。
处理方法:
1、若伤处皮肤没有破损,用冷毛巾或冷水局部冷敷1小时。
2、若48小时后仍然肿胀、疼痛,伤处局部可采用热敷;或在伤处涂抹活血化淤的中成药。
3、若伤处疼痛加剧,活动明显受限,并患儿哭闹明显,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注意事项:
不可用手去揉,也不可做热敷。
六、咬伤或抓伤
现今,时有被猫或狗咬伤或抓伤的事件发生。另外,儿童在争吵时也有可能咬伤别人。由于口腔里有细菌,所以咬伤部位会发生肿胀、感染,还会引起全身的严重反应。
处理方法:
1、马上对咬伤部位进行清水或双氧水冲洗。
2、在24小时内去医院注射破伤风预防针和狂犬疫苗。
3、如果咬伤或抓伤部位出血,家人在伤处做按压止血,无须做其他处理。
七、烧烫伤
宝宝有高度的好奇心,看到任何事物,都想去摸一摸、看一看,因此烧烫伤也易发生。
处理方法:
1、在第一时间恰当处理,如衣服着火,用外套、小毛毯等迅速扑灭;热水烫伤应立即小心脱去衣服,或剪开烫伤处衣物。
2、当衣物和皮肤粘在一起时,将未粘着的衣物剪去,粘着的衣物去医院处理,以防加重创面。
3、烫伤创面要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浸泡冷开水或洁净凉水中30分钟后涂上烫伤膏。
4、紧急处理后速送医院,尤其是发生在脸上、手上、腿、生殖器部位的烫伤,以及年龄在1岁以内的婴儿。
注意事项:
1、烧烫伤严重时,送医院抢救途中让患儿平卧,不要直立抱着,可给喝一些淡糖盐水。
2、千万不可在创面上涂酱油等,以免造成感染。
八、触电
儿童对电源插销、电线都很好奇,经常在大人照料不到时去触摸,因此,儿童经常会发生触电意外。
处理方法:
1、立即切断电源,不要用手去拉触电儿童。如果不能马上切断电源,要用木棍等绝缘体使触电儿童离开电源。
2、迅速做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3、对局部要做烧伤处理,同时速送医院救治。
九、溺水
处理方法:
1、立即将宝宝抱出水面。
2、用手将宝宝口腔撬开,将口中的呕吐物、污物取出。
3、解开宝宝的衣服,保持呼吸畅通。
4、按压宝宝的胸部,或抓住宝宝的腹部使其倒立,保持头低脚高的姿势让呼吸道内的水自然流出。
预防儿童意外伤害
如何有效预防意外伤害?
来自全国死亡监测网的资料显示,意外伤害是我国0~14 岁儿童的第一死因。全国每年有超过20万的0~14岁的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快速增加,而且致伤残人数远远大于死亡人数。 深圳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宋萍介绍,意外伤害是突然发生的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主要包括车祸、跌落、烧烫伤、中毒、溺水、异物吞噬、切割伤、动物叮咬等。宋萍表示,儿童意外伤害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无法预料、不可避免的,但家长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90%的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
防窒息 别给小孩玩塑料袋
家长应避免将过小的物品给小儿,教育孩子不要随意玩弄塑料袋,尤其不要让孩子头戴塑料袋玩耍。
吞入异物 切勿喂水和食物
常见的异物主要有硬币、纽扣等,有些儿童用的劣质塑料勺由于质地比较脆,很容易被咬断或者边缘变得锋利,而且这些碎片容易被吞咽下去,对咽喉、食道都有所伤害。因此家长要收好小物件,特别是尖锐的物品,应该选用质量过硬的餐具。在吃东西时家长切莫训斥、打骂孩子。如果发现孩子吞食了异物,不要试图通过喂水和食物帮助孩子排便,必须送到医院去,而且在途中要尽量让孩子保持安静。
防溺水 别让孩子单独靠近水源
不能将孩子单独留在浴盆、水盆、水池中或湖泊、溪流附近。孩子游泳,一定要有成人陪同。
若遇到溺水事件,将溺水者救上岸后,一看反应,若无反应需立即呼救,请人拨打120,二看呼吸、摸脉搏,若无呼吸、脉搏,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即采用传统的A-B-C心肺复苏急救顺序。持续心肺复苏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
常见意外的护理急救措施
急诊急救护理知识有哪些
1、 院前急救原则先救命再治伤(治病),先重后轻,先排险后施救,先救活人后处置尸体,以抢救为主,维持伤病员基本生命体征。
2、转送原则:在伤病情允许前提下,必须在医护监护下迅速送到医院救治,途中密切观察伤病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认真做好现场记录及转送记录,并妥善保管。
3、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特点: (1)社会性、随机性 (2)时间紧急 (3)流动性大 (4)医疗急救环境差(5)病种复杂<6>以对症治疗为主 (7)体力强度大
4、院前急救护士的基本素质: (1)思想心理素质 (2)专业技术素质 (3)护理职业素质 (4)护士身体素质。
5、院前急救护士的基本要求 (1)掌握基础和高级生命急救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2)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原理,应用剂量和观察要点(3)掌握院前急救中病人常见急症的病因、病理,症状和体征,能熟练配合医生完成现场救治工作。(4)掌握救护车内所有设备的使用技术,如除颤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等。(5)在执行抢救任务中必须服从统一命令,不得擅离岗位,随时解决病人问题。
6、护理体检包括望、触、叩、听等基本物理检查,尤其侧重于生命体征变化的观察及发现可用护理方式解决的问题。
7、护理体检应注意那三清听清病人或旁人的主诉,问清与发病或创伤有关的细节,看清 与主诉相付合的症状体征及局部表现
8、急救护理程序主要包括护理体检实施急救护理措施转送及进行途中监护
9、急性心肌梗死时缓解疼痛宜用吗啡
1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监护示“室颤"立即进行抢救,第一步应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11、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抽搐,昏迷的患者,诊断属:高血压脑病
12、休克的基本原因是DIC
上面就是对急诊急救护理知识有哪些的介绍,通过了解以后我们再出现一些急性疾病的时候一定不要过于紧张,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另外我们也要到医院检查根据病因对症下药,同时想要拥有健康的生活我们一定要注意饮食,和保证规律的生活习惯多进行运动。
哪些急救方法家长要掌握 常见的意外伤害状况
婴幼儿会用嘴巴探索周边环境,喜欢把物品放入,因此,容易导致异物吸入,有73%发生在3岁以下的孩童。异物梗塞最严重的问题是呼吸道完全阻塞,当呼吸道遭受外来物阻塞而无法呼吸,就会造成窒息,导致脑部缺氧,进而造成损伤。到底哪些物品较容易引起异物梗塞?以食物来说,包括果冻、软糖、糖果、含骨头的肉类、整颗的种子与坚果(例如:花生)、带籽水果(例如:荔枝、龙眼、葡萄)与较黏稠的花生酱等,非食物性的钱币、安全别针、钮扣电池、弹珠、小玩具及配件也相当常见。
假如发现原本意识清楚的婴幼儿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而无法言语,或者剧烈咳嗽,就必须怀疑是否为异物吸入所造成的呼吸道阻塞。若因为异物梗塞而使呼吸道完全阻塞时,应立即对外求助或拨打119,并且把握黄金救援期,执行哈姆立克法,重复动作直到异物咳、吐出并予以移除,有必要甚至施以心肺复苏术。
如何预防
1.1岁以下的婴儿不可趴睡,婴儿床上也不能有任何松软物件,包括棉被。除此,不建议1岁以下的婴儿与大人或其他人同床,因为此时婴儿尚不会翻,很容易在没注意的情况下压到他。
2.小心检查地板及游玩的地方是否有硬币、钮扣及其他小东西,避免幼儿误食。
3.选择适合年龄的安全玩具,避免玩具零件掉落,造成幼儿误食。
4.勿让孩子接近绳带(套),像是窗帘的拉绳、鼠标线、悬挂奶嘴、项炼、平安符或玩具吊绳等,衣服上也不要有长绳带。
5.避免让小孩接近塑料带、具拉炼的袋子、柔软枕头等。
6.避免让小孩在浴缸内玩水,以发生溺水窒息的危险。
7.孩子哭泣或奔跑时,应避免同时喂食物。
8.1岁以下还不会翻身的婴儿,容易有溢奶状况,因此,用奶瓶喂食时,应以头上、脚下的姿势斜抱着,吃完后给予拍嗝或将婴儿侧躺,预防因溢奶而造成呛奶。
9.避免让学龄前儿童吞食可能引起异物梗塞的固体食物,尤其是风险特别高的4岁以下之幼儿。除了不主动给予,也应注意勿让小孩在没有成人戒护下,接触到这些固体食物。此外,所有食物都须压碎和切细,要求孩子不要边玩边吃,而且得细嚼慢咽。
儿童发生事故伤害死因排名第二名是溺水,其中,小于1岁的婴儿有71%发生在澡盆,尤其是7、8个月已经会坐的宝宝,由于头部比例较重,容易向前倾,发生原因大部分是被短暂单独留在澡盆或由年长兄姐「看顾」所造成;至于1~4岁的幼儿则是大人疏忽所致,经常在「离开照护者视线」5分钟内发生。基本上,溺水时,少量的水会进入下咽部,引起喉头痉挛,导致低血氧,3~4分钟会造成心肌缺氧,5分钟内便产生脑损伤之后遗症;缺氧时,身体所有器官都会受到影响。
若不幸发生溺水意外,必须尽早实施心肺复苏术,减低缺气伤害。急救时,应先将溺者救出,移至安全环境检查意识,如果确定失去意识,赶快找人协助并拨打119寻求后续支持,再将溺者平躺于硬地上;当无法确定溺者脊椎是否受伤,建议最好当做脊椎有潜在性的伤害来加以保护较安全。再者,应立即清除口鼻内污泥、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溺者头部朝下,按压背部,将口、鼻、肺部及胃内积水倒出,如果呼叫溺者没有反应,即使初步处理排出的水不多,均得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术,包括胸部按压与人工呼吸,直至伤员心跳呼吸恢复或急救团队到达现场接手为止,最后送医治疗。若溺者意识清醒,必须以毛巾包裹全身保温,给予氧气,送医检查,勿忽略肺炎、继发性呼吸窘迫等并发症或死亡的可能性。
如何预防
1.注意居家安全,浴缸或大水桶内应避免储水,也不要让儿童独处。
2.婴幼儿洗澡时,成人应全程陪同,不可因任何原因而暂时离开浴室。除此,精神不济的成人亦不该协助婴幼儿沐浴。
3.患有癫痫疾病之儿童,不宜泡澡,应采用淋浴。
4.定期检查居家附近的蓄水容器,例如:水槽、水缸、水塔或洗衣机等,这些容器都应加盖,而且不易开启。
5.积极教育儿童戏水的正确知识,在安全的环境下教导游泳及自救技巧。
6.出外玩乐时,注意并严格遵守救生员与警告告示牌指示,随时掌握儿童行踪,勿随易闯入不明或危险区域。
7.遇到孩子落水时,不要轻易下水施救,先以间接的方式救人,如有木板、救生圈等可先抛下水中给溺者自救,或以长竹竿施救,并立即通报消防救生人员请求协助。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误食与中毒事件发生在6岁以下的孩童,且最常发生于家中。任何物品都可能造成儿童的误食,像是一些颜色鲜艳的药物(例如:降血压药物、降血糖药物、安眠药、维他命药片、儿童药水等),容易让孩子误以为是糖果而吃下肚,若单独或同时误食大人降血压药、降血糖药或安眠药,可能会导致低血压休克、低血糖、呼吸抑制等严重问题,其他诸如一些细小物品也容易误食,例如:玩具零件、钮扣、电池、回形针、硬币等。另外,像清洁剂、杀虫剂、强碱水等,亦可能引发中毒,甚至造成死亡。
基本上,一旦发现孩子误食或中毒时,除了有机溶剂于催吐的过程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所含强碱水催吐很可能二度灼伤,因此,不建议催吐。至于其他物品,应立刻移除。若卡在上呼吸道,造成窒息,可以利用拍背压胸或哈姆立克法尝试将异物移除,假如无法达成,应尽速就医取出,且将残余部分或可能误食的药物外包装提供给医护人员参考;平时应记住离家最近的医院急诊处或毒药物咨询中心电话号码,或直接拨打119寻求协助。
如何预防
1.孩童可以伸手触碰的地方都必须确保安全,像是有抽屉的柜子,应装上安全扣锁。
2.所有的药物或保健食品都应置于儿童不易开启的安全瓶中。
3.不要在儿童面前服药,以免引起模仿。
4.在明亮处服药,服药时应默数数量,若有掉落要确实找出并丢弃,避免孩子在爬行或玩耍的过程中看到而误食。
5.有访客或电话要暂停去开门或接听时,一定要把正在服用的药物或整理家务的清洁剂先收好,因为很多儿童误食都是在此时发生。
6.儿童用药由于气味芳香,也应放在安全处,每次只倒出该餐必须服用的剂量即放回原处。
7.过期未用完的药物应确实依照药物回收管道丢弃。
8.环境清洁用品或杀虫剂等应集中收纳于加锁的橱柜中。
9.绝对不要使用任何食品容器分装有毒的液体或粉末。
10.所有可能会被儿童放入口中的物品都应收纳在儿童无法打开的容器或橱柜中。
烧烫伤依发生原因可分成热液烫伤、火焰烧伤、化学灼伤、电灼伤及呼吸道吸入性伤害五种,其中,80%烧烫伤发生在家中,且50%以上的伤者为孩童,又以热液烫伤最常见,占所有烧烫伤的85%,常发生于4岁以下的孩童。
深度及面积是决定烧烫伤严重度的两个最重要因素,以深度而言,分为一度、浅二度、深二度、三度。许多家长可能担心烧烫伤会影响孩子的发育或造成疤痕,理论上要看烧烫伤的位置及深度,才能确认是否产生功能障碍及疤痕,通常浅二度不一定会留疤,且孩子的愈合力相对较好;深二度以上且深及真皮深层时,就会出现明显疤痕,外观上亦有所影响。若不慎发生烧烫伤,应立即去除伤害源,遵循冲、脱、泡、盖、送之紧急处理原则。
如何预防
家中最易发生烧烫伤的地方为厨房及浴室,另有以下小细节必须注意:
1.洗澡时,不要让宝宝离开照顾者的视线,尽量使用盆浴,但严禁直接加热水;澡盆不可置于水龙头底下,洗澡水应先冷后热。此外,一定要试水温,最好以温度计或用手直接测,水温应在48.9℃以下,若室内有恒定空调的环境,水温宜维持在42℃以下。
2.最好不要放任幼童任意在浴缸玩耍,避免发生意外。
3.家中最好不要储存强酸、强碱的清洁剂等危险物品。
4.餐桌上的桌巾不宜太长,免得幼童攀爬拉扯,把桌上热水或热汤拉下来而烫伤。
5.热水瓶、热汤要放置在幼童构不到的地方。
6.建议使用热水需解锁的饮水机。
7.火柴、打火机应收好,避免孩子玩火。
8.家中若装置铁窗,应保留活动逃生窗口,以备不时之需。
9.电线要远离幼童能摸到的地方,避免因无知咀嚼而导致唇部电伤;也要注意幼童的动向,避免绊倒电线而翻倒茶壶、热水瓶或热锅。
10.插座要远离幼童能摸到的地方,并且用保护盖盖住。
意外伤害的急救步骤
1.首先排除危及孩子生命的因素。例如及时逃离火场,帮触电的人切断电源,将溺水者从水里救出;如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需要马上打开窗户透气,还要将中毒者移送到空气流通比较好的地方。
2.及时施行心肺复苏。如果被救者出现心跳停止的情况,要就地对其进行人工呼吸或者胸外心脏挤压。提醒大家,同时别忘了拨打急救电话。注意,一定要等病员呼吸、心跳恢复方可送至医院。
3.根据病员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例如帮助出血者止住血。如果伤口较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就地取材对伤口进行固定或者包扎。如果伤者意识不清或者伤口比较严重,就要解开衣服,检查口腔、舌头有无异常,以及呼吸是否通畅。此外要注意保暖,不要把伤者冻伤。
4.将患者送至医院。进行过以上的步骤后,要及时拨打电话联系医疗单位前来接应伤者,并且描述伤者的症状和处理经过。
4种常见伤害的急救方法
1、扭伤。
马上做:每隔20分钟换冰袋冷敷。用弹性绷带包裹受伤关节,抬高受伤部位,至少24小时不要动。之后,热敷以促进患部血液循环。
不要做:带伤工作(会导致更严重的损伤,比如韧带撕裂等)。
何时求医:如果几天后伤势仍未好转,有可能是发生了骨折、肌肉或韧带撕裂,应立即就医。
2、头部受重击。
马上做:如果受伤者不省人事,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果受伤部位出血,应做临时止血处理,但应听从医生指导,因为可能有脑内伤;头部小肿块可用冰袋冷敷。
不要做:将受伤者独自留下,特别是伤者睡着的时候。
正确做法:每3-4小时叫醒伤者一次,让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确信没有伤及大脑。
何时求医:伤者出现痉挛、头昏、恶心、呕吐。
3、鼻子出血。
马上做:身体稍微前倾,捏住鼻子5-15分钟,或在鼻梁上压冰袋。
不要做:头部后仰(出血容易下咽,可能呛入肺中,造成危险)。
何时求医:20分钟还止不住鼻血,同时伴有头痛 、眩晕、耳鸣或视觉问题。
4、外伤。
马上做:在伤口处用纱布压迫止血。较小的割伤或划伤,用肥皂水清洗后,抹一层凡士林或抗生素药膏,再用创可贴包好。
不要做:对大而深、出血多的伤口清洗抹药,轻易拔出伤口上的刺入物。
何时求医:伤口有钉子等异物,伤口较深,伴有发烧、红肿。
烫伤如何急救
烫伤作为家庭常见意外伤害,你知道它的紧急处理措施吗?如果你应对烫伤的紧急处理不正确的话,可能让宝宝的伤情延误甚至是加剧哦。那么烫伤如何急救?
一、无论是开水烫伤还是蒸汽烫伤,都应该先降低烫伤皮肤的温度,用自来水冲洗伤口,可以减少烫伤处的进一步损伤,同时也能减少疼痛;
二、当烫伤处有衣物覆盖时,不要着急脱掉衣物,以免撕裂烫伤后的水泡,可先行用水冲洗降温,再小心的去掉衣物;
三、如果烫伤处有水泡,可以用消毒针扎破,避免感染形成溃疡;
四、若烫伤不是很严重,可在烫伤处涂上一些烫伤药膏,然后用干净纱布包扎;
五、保护好伤口,避免在阳光下直射,包扎后的伤口不要触水;
六、当烫伤过于严重时,应迅速送往医院就医,不可在创面上涂抹药物。
意外烫伤日常急救方法
(一)Ⅰ度烫伤
1、表现
局部皮肤发红、感觉烧灼样疼痛。
2、处理
应立即用凉开水或自来水冲洗浸泡烫伤部位,能止痛和减轻肿胀并防止起泡。泡在冷淡盐水中效果更好。伤口可涂上外用药,也可在伤处涂上鸡蛋清或清凉油,但不能用紫药水,也不必包扎,一般3~5天后可见少量脱皮而愈,不留瘢痕。
(二)Ⅱ度烫伤
1、表现
不但损害表皮,也伤及皮肤中层,局部可出现红肿和大小不等的水泡,感觉剧烈的疼痛。
2、处理
如表皮无破损,烫伤的面积不大并在四肢,可先用自来水或冷开水冲洗,起到止痛和清洁皮肤的作用;然后在局部涂獾油、烫伤膏(油)或植物油等。可将局部用干净纱布或绷带加压力包扎,注意包扎时将手指、脚趾暴露,以便观察肤色是否发紫,温度是否变凉或有无麻木感。如发生上述症状,为包扎过紧应及时松解重新包扎。1~2天后应解开包扎查看,如果烫伤水泡逐渐变小变瘪,周围没有出现红肿现象,可继续涂獾油或烫伤膏(油)再行包扎。两周左右可脱皮痊愈,也可不六瘢痕。如果烫伤面积大,同时有水泡,不要弄破,应上医院治疗。如果病人疼痛剧烈,伤口周围有红肿,分泌液增多,说明出现感染,应即去医院治疗。
(三)Ⅲ度烫伤
1、表现
不仅皮肤各层都受到损伤,而且皮下组织、脂肪、肌肉等也受到损伤。伤及部位可出现灰白或红褐色,甚至变黑变焦。此时可因神经也受损伤,反而不觉疼痛。严重者可因烫伤面积广泛而出现全身症状甚至休克等。
2、处理
Ⅲ度烫伤的病人应用干净布覆盖伤面或暴露,迅速送医院急救。
注意事项
1、家庭要注意防止烫伤发生,热水瓶、热汤等要防止小儿触摸。教育儿童不要玩火。使用煤气要注意安全操作等。
2、烫伤后如果没有自来水冲洗可以用牛奶、啤酒代替;水泡不要穿破,以免细菌感染,应待水泡自行吸收消退。
意外烫伤日常急救方法
(一)Ⅰ度烫伤
1、表现:局部皮肤发红、感觉烧灼样疼痛。
2、处理:应立即用凉开水或自来水冲洗浸泡烫伤部位,能止痛和减轻肿胀并防止起泡。泡在冷淡盐水中效果更好。伤口可涂上外用药,也可在伤处涂上鸡蛋清或清凉油,但不能用紫药水,也不必包扎,一般3~5天后可见少量脱皮而愈,不留瘢痕。
(二)Ⅱ度烫伤
1、表现:不但损害表皮,也伤及皮肤中层,局部可出现红肿和大小不等的水泡,感觉剧烈的疼痛。
2、处理:如表皮无破损,烫伤的面积不大并在四肢,可先用自来水或冷开水冲洗,起到止痛和清洁皮肤的作用;然后在局部涂獾油、烫伤膏(油)或植物油等。可将局部用干净纱布或绷带加压力包扎,注意包扎时将手指、脚趾暴露,以便观察肤色是否发紫,温度是否变凉或有无麻木感。如发生上述症状,为包扎过紧应及时松解重新包扎。1~2天后应解开包扎查看,如果烫伤水泡逐渐变小变瘪,周围没有出现红肿现象,可继续涂獾油或烫伤膏(油)再行包扎。两周左右可脱皮痊愈,也可不六瘢痕。如果烫伤面积大,同时有水泡,不要弄破,应上医院治疗。如果病人疼痛剧烈,伤口周围有红肿,分泌液增多,说明出现感染,应即去医院治疗。
(三)Ⅲ度烫伤
1、表现:不仅皮肤各层都受到损伤,而且皮下组织、脂肪、肌肉等也受到损伤。伤及部位可出现灰白或红褐色,甚至变黑变焦。此时可因神经也受损伤,反而不觉疼痛。严重者可因烫伤面积广泛而出现全身症状甚至休克等。
2、处理:Ⅲ度烫伤的病人应用干净布覆盖伤面或暴露,迅速送医院急救。
注意事项:
1、家庭要注意防止烫伤发生,热水瓶、热汤等要防止小儿触摸。教育儿童不要玩火。使用煤气要注意安全操作等。
2、烫伤后如果没有自来水冲洗可以用牛奶、啤酒代替;水泡不要穿破,以免细菌感染,应待水泡自行吸收消退。
常见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
扭伤:每隔20分钟换冰袋冷敷。用弹性绷带包裹受伤关节,抬高受伤部位,至少24小时不要动。之后,热敷以促进患部血液循环。不要带伤工作(会导致更严重的损伤,比如韧带撕裂等)。
烧伤:马上用凉水冲洗烧伤处,或用湿毛巾冷敷。一级伤(皮肤发红)或二级伤(起水泡)可宽松包扎。不要将冰袋放在烧伤处(冰会损伤皮肤,加重伤情);刺破水泡或在烧伤处抹抗生素(易造成感染)。
开水烫伤怎么处理 科学处理烫伤
被开水烫伤后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可以大大缓解创口的伤害,急救措施应该采取科学的措施,而不应该随便乱用小偏方,至少从避免感染的角度来说使用小偏方是不可行的。被开水烫伤急救 处理包括如下5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