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病的种类及月经病的鉴别
月经病的种类及月经病的鉴别
1.月经病的种类
常见的月经病,有以下八种:①月经先期(提前);②月经后期(推迟);③月经无定期(前后无定期);④月经过多(量多);⑤月经过少(量少);⑥闭经;⑦崩漏(崩是突然大量涌出,漏是淋漓不尽);⑧痛经。
2.月经病的鉴别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鉴别寒热虚实:
(1)以时间来辨别,如:
先期属血热、气虚(气不摄血);后期属血虚、气滞(多半有腹痛);不定期有的属虚、有的属实(肝实肾虚)。
(2)以质量来辨别,如:
量多属血热、气虚;量少属血虚、气滞(血瘀),闭经同;血块多属气滞(血凝);清稀多属虚寒;粘稠多属血虚、血热;崩漏属血热、气虚。
(3)以颜色来辨别,如:鲜红多属血热;淡红多属虚寒;暗紫有的属寒,有的属热。
(4)以腹痛来辨别,如:
经前腹痛为为气滞多实;经中腹痛为血瘀、气滞多实;经后腹痛多为气血两虚。但腹痛情况,又有区别,如:喜按为虚,拒按为实;喜热为寒,喜凉为热;隐隐为虚,绞痛为寒;刺痛为血瘀,胀痛为气滞。
以上是从四个方面分别辨认,但在临证时,应综合四个方面情况来鉴别,才算全面。如:
月经先期有量多、色深红、质稠者,多为血热(还要结合舌脉、整体情况,下同)。
月经先期有量多,色淡,质清稀者,多为气虚。
月经后期有量少,色淡者,多为血虚。
月经后期有量少,色暗、腹痛者,多为气滞。
月经先后无定期、有量少、色淡、伴有腰痛者,多属肾虚。
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多,或量少、小腹胀痛、伴有胁痛者,多属肝郁。
月经过多、色淡、质稀者。为气虚。
月经过多、色鲜红、质稠者,为血热。
月经过少、色淡、质稀者,为血虚。
月经过少、又色暗、夹血块者,为血瘀气滞。
闭经是从量少而逐渐闭的,多为血虚或气滞。
闭经是突然经闭,多为大病后或过手、受寒凉所致(妊娠除外)。
崩漏是由量多逐渐形成的,多为血热或气虚。
痛经多为气滞(不通则痛)。
经络调理月经病
家住浦东的吴女士,痛经3年,月经不调6年,可谓是老牌“粉丝”了。长期遭受月经问题的困扰,同时血压偏低,三年前做了卵巢腹腔镜手术,面色偏黄,冬天畏寒,背部僵硬,小便频数,睡眠差。后觉得确实不能再拖了,于是到专家寻求解决办法。
中经堂专家张教授初诊经过辩证,认为是气血不足引起的。因此针对这个情况确立了以点穴顺气,循经通络,透背熏蒸为主的方案。选取任脉,心,脾,肝,肾,膀胱诸经;以肾俞,八髎,膀胱俞,关元,气海,命门,腰阳关,三阴交,足三里,脾俞,肝俞为主穴。
而且,张教授主张分为三个阶段来调理这个问题。
第一阶段:主调气血不足问题,以点穴顺气调顺腑气、调畅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疏通肝胆;以透背温肾壮阳,舒肝解郁为主,
第二阶段:主调脏腑和经穴,调整机体内部平衡,并巩固第一阶段疗效。项目以点顺和循经为主,主选膀胱经,八髎,肾俞,三阴交,气海,关元,督脉,胆经。
第三阶段:以补为主,保健为要,并进一步巩固第一、二阶段疗效。项目仍以点顺和循经,透背为主,重点选取章门,期门,太溪,心俞,脾俞,复溜,八髎,膀胱俞,命门,腰阳关,内关,神门,安眠,通里,曲池。
按专家指示,前期基本保持两天一次调,但后期由于工作忙一段时间未来,后又重新回店调理。调理2次后,背部僵硬不适症状明显改善,颈肩酸痛好转;调理6次左右,睡眠稍微改善,小便频数消失;调理15次后睡眠明显改善,质量明显提高,月经夹杂血块消失,痛经消失;吴女士表示满意,困扰她多年的月经问题,终于得到改善,能够再回归青春,让她十分欣喜。
月经病是什么
1、月经紊乱:月经周期改变、经量改变、经期延长,如常见于黄体功能不全及子宫内膜炎症。
2、闭经:女性过了18岁月经没有来潮;或连续6个月停经。闭经引起的不孕为数不少。后者按病变部位又有子宫性、卵巢性、垂体性、下丘脑性之分。
3、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子宫肌瘤、子宫发育不良、子宫位置异常等疾病存在时可出现行经腹痛。
4、腹痛:慢性下腹、两侧腹隐痛或腰骶痛常常是盆腔炎、子宫肌炎、卵巢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卵巢、肿瘤等女性疾病的预告。
5、白带异常:诸多女性炎症的疾病及各种性传播疾病存在时会出现白带增多、色黄、有气味、呈豆腐渣样或水样,或伴外阴痒、痛等,这些疾病或多或少地影响受孕。
6、月经前后症状:少数女性月经前后出现“经前乳胀”、“经行头痛”、“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经行发热”、“经行口糜”、“经前面部痤疮”、“经行风疹块”、“经行抑郁或烦躁”等一系列症状常因内分泌失调而黄体功能不健引起,常可导致不孕。
7、 溢乳:非哺乳期乳房自行或挤压后有乳汁溢出,多提示有下丘脑功能不全、垂体肿瘤,泌乳素瘤或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也可以由避孕药及利血平等降压药引起。溢乳常常合并闭经导致不孕。
什么叫月经病
月经病是指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或伴经色、经质的异常;的非生理性停闭;或多次伴随周期,或于绝经前后所出现的有关症状特征的一类。以周期异常为主的病有先期、后期、先后不定期;以经期异常为主的病有经期延长;以经量异常为主的病有过多,过少、时多时少;经色异常的有经来色淡、色紫、如黄泥水、来如胆水等;
经质异常的如成块、如牛膜片等;非生理性停经的有经闭;伴随周期前后出现的病症有痛经、崩漏、逆经、经行吐衄、经行便血、经行身痛、经行发热、经行泄泻、经来浮肿等;绝经前后出现的病症有绝经前后诸症,年未老经水断、年老经水复行、经断复来等。
那月经后几天可以同房
月经涵养子宫内膜,使血海不断充盈,月经后要经过三昼夜才可以同房,否则会出现气滞血瘀,痰脂浊湿,再来月经时可能会出现黑色血块。
血海穴: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用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先左腿后右腿,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效果会更好;血海穴能够缓解小腹疼痛,且对今后怀孩子有好处。
三阴交穴:这个穴位是脾经大穴可治春困,也是治各类月经病的大穴,一般以针灸为主(孕妇忌),按摩同样有好处。
腰部带脉:用吹风机对着穴位吹热风,对体寒的女性很好,对普通女性也有补肾暖宫的作用。以上就是对月经期间可以同房吗和月经后几天才能同房的完整作答。
月经不调者如何理解“调经”
“调经”一词人们并不陌生,但有不少的患者对调经的内涵不能科学和正确地理解。这里有必要作一简单的解释。
有的患者看病时,希望医生能立即开出一些“调经药”,带回家用一段时间后,月经即转为正常。实际上,许多病人的情况往往不这么简单。首先,医生必须搞清楚你患的是否为月经病,是哪一种类型的月经失调,这就要求患者准确而详细地提供与月经失调有关的病史。其次,医生需通过妇科检查、化验、B超检查、X线检查等分析判断月经紊乱的病因,确定病变的部位及性质。有时还需让患者作些特殊检查,如测基础体温(BBT)、刮宫、宫腔镜、腹腔镜检查等,往往需花1~2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出结论。诊断未明确前,如果没有紧急情况,往往开不出处方,这点希望患者理解。
还有的患者希望通过医生的治疗,自己的月经能完全变为正常,不需依赖药物的调控。实际上,许多病人的情况也往往没有这么理想。这是因为对于许多月经病的发生原因,包括脑内及卵巢内的原因,医学尚未能完全搞清,也缺乏根治的办法。目前医生治疗月经病的对策除了根据患者病变的部位及性质,还需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有无生育要求等。一些促生育的药物往往只对本月经周期有效。有些月经病患者在完成生育任务后,仍需依靠药物调整月经。
简言之,月经失调病人对病情的好转与恢复,要寄希望于大夫的诊治,但又不可治病心情过于急切,希图毕其功于一役,将积年的月经失调,在旦夕之间即收全功。不知此旨,易蒙其害!
月经病是什么意思啊 月经病治疗注意事项
女性在月经到来前三天,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做一些较为轻柔,舒缓,放松,拉伸的运动,如冥想型瑜伽,初级性跳槽,等,经期第五天,身体开始恢复,可以做一些慢跑,散步之类的有氧运动,通过这些运动帮助身体血液顺利流通,缓解压力。
注意尽量保持私处清洁,使用可以有效杀灭妇科炎症致病病菌的洗液,不但可以在清洁私处的同时抑杀细菌,还能增加私处自身抵抗力。
气虚引起的月经病
气虚与月经病
根据中医理论,"气"有下列几种意义:一种是指存在于大自然中供人们呼吸的空气,一种是指饮食营养物质(谷气)及其通过人体消化吸收后所化生的生理物质(元气),另一种是指人体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能力,如心气,脾气,胃气,肾气等。在中医书上记载的有关"气"的部分,其中大多数是指人体各器官的活动能力而讲的。
所谓"气虚",即是指人体本身元气的虚弱,它体现为人体各器官活动能力的衰退。《内经》上说人体是靠五味(五谷)入胃,以营养形体,从而充实真气(即元气),再由真气化为精华以养元神。然而饮食不节(指节制),反能损害形体,又因形体的损害而妨碍真气(即元气)的不足,再因真气不足而影响精华不化,故精华由于真气化生,真气也会因饮食而受到伤害。本节所讲的“气虚”便是指脾气(消化系统)的虚弱,究其原因:不外乎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或久病伤脾至使中气虚弱。体现在临床上的症状是:体力衰弱,讲话没有力气,走路气急,四肢无力,疲乏困倦,食欲不振,经常容易腹泻,子宫脱垂等症。
"气虚"体现在女子月经上,即是因气虚而统摄无权,使冲任不固,血随经泄。除月经提前外,还有月经量过多,色淡红,质清稀,面色惨白,神疲肢倦,气短懒言,或小便空坠、纳少便溏,舌质淡,脉搏跳动细弱。中医称月经的这种现象为“气虚月经提前症”和“气虚月经过多症”。
月经不调治疗并非简单调经
首先,医生必须搞清楚你患的是否为月经病,是哪一种类型的月经不调,这就要求患者准确而详细地提供与月经不调有关的病史。
其次,医生需通过妇科检查、化验、B超检查、X线检查等分析判断月经紊乱的病因,确定病变的部位及性质。有时还需让患者作些特殊检查,如测基础体温(BBT)、刮宫、宫腔镜、腹腔镜检查等,往往需花1~2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出结论。诊断未明确前,如果没有紧急情况,往往开不出处方,这点希望患者理解。
还有的患者希望通过医生的治疗,自己的月经能完全变为正常,不需依赖药物的调控。实际上,许多病人的情况也往往没有这么理想。这是因为对于许多月经病的发生原因,包括脑内及卵巢内的原因,医学尚未能完全搞清,也缺乏根治的办法。
目前医生治疗月经病的对策除了根据患者病变的部位及性质,还需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有无生育要求等。
一些促生育的药物往往只对本月经周期有效。有些月经病患者在完成生育任务后,仍需依靠药物调整月经。
月经病的检查
1.B超检查:反映子宫、卵巢及盆腔情况。
2.细胞学检查:检查卵巢功能及排除恶性病变。
3.活组织检查:确定病变的性质,多用于肿瘤的诊断。
4.内分泌测定:目前可以测定垂体促性腺激素,泌乳素,卵巢、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临床常用以了解卵巢功能的简易方法有阴道涂片、宫颈黏液、基础体温及子宫内膜活检等。
5.X线检查:子宫碘油造影可了解子宫内腔情况,有无黏膜下肌瘤或息肉。蝶鞍正侧位断层可了解有无垂体肿瘤。
6.宫腔镜或腹腔镜检查:观察子宫腔及盆腔器官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