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月经病的种类及月经病的鉴别

月经病的种类及月经病的鉴别

1.月经病的种类

常见的月经病,有以下八种:①月经先期(提前);②月经后期(推迟);③月经无定期(前后无定期);④月经过多(量多);⑤月经过少(量少);⑥闭经;⑦崩漏(崩是突然大量涌出,漏是淋漓不尽);⑧痛经。

2.月经病的鉴别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鉴别寒热虚实:

(1)以时间来辨别,如:

先期属血热、气虚(气不摄血);后期属血虚、气滞(多半有腹痛);不定期有的属虚、有的属实(肝实肾虚)。

(2)以质量来辨别,如:

量多属血热、气虚;量少属血虚、气滞(血瘀),闭经同;血块多属气滞(血凝);清稀多属虚寒;粘稠多属血虚、血热;崩漏属血热、气虚。

(3)以颜色来辨别,如:鲜红多属血热;淡红多属虚寒;暗紫有的属寒,有的属热。

(4)以腹痛来辨别,如:

经前腹痛为为气滞多实;经中腹痛为血瘀、气滞多实;经后腹痛多为气血两虚。但腹痛情况,又有区别,如:喜按为虚,拒按为实;喜热为寒,喜凉为热;隐隐为虚,绞痛为寒;刺痛为血瘀,胀痛为气滞。

以上是从四个方面分别辨认,但在临证时,应综合四个方面情况来鉴别,才算全面。如:

月经先期有量多、色深红、质稠者,多为血热(还要结合舌脉、整体情况,下同)。

月经先期有量多,色淡,质清稀者,多为气虚。

月经后期有量少,色淡者,多为血虚。

月经后期有量少,色暗、腹痛者,多为气滞。

月经先后无定期、有量少、色淡、伴有腰痛者,多属肾虚。

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多,或量少、小腹胀痛、伴有胁痛者,多属肝郁。

月经过多、色淡、质稀者。为气虚。

月经过多、色鲜红、质稠者,为血热。

月经过少、色淡、质稀者,为血虚。

月经过少、又色暗、夹血块者,为血瘀气滞。

闭经是从量少而逐渐闭的,多为血虚或气滞。

闭经是突然经闭,多为大病后或过手、受寒凉所致(妊娠除外)。

崩漏是由量多逐渐形成的,多为血热或气虚。

痛经多为气滞(不通则痛)。

经络调理月经病

家住浦东的吴女士,痛经3年,月经不调6年,可谓是老牌“粉丝”了。长期遭受月经问题的困扰,同时血压偏低,三年前做了卵巢腹腔镜手术,面色偏黄,冬天畏寒,背部僵硬,小便频数,睡眠差。后觉得确实不能再拖了,于是到专家寻求解决办法。

中经堂专家张教授初诊经过辩证,认为是气血不足引起的。因此针对这个情况确立了以点穴顺气,循经通络,透背熏蒸为主的方案。选取任脉,心,脾,肝,肾,膀胱诸经;以肾俞,八髎,膀胱俞,关元,气海,命门,腰阳关,三阴交,足三里,脾俞,肝俞为主穴。

而且,张教授主张分为三个阶段来调理这个问题。

第一阶段:主调气血不足问题,以点穴顺气调顺腑气、调畅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疏通肝胆;以透背温肾壮阳,舒肝解郁为主,

第二阶段:主调脏腑和经穴,调整机体内部平衡,并巩固第一阶段疗效。项目以点顺和循经为主,主选膀胱经,八髎,肾俞,三阴交,气海,关元,督脉,胆经。

第三阶段:以补为主,保健为要,并进一步巩固第一、二阶段疗效。项目仍以点顺和循经,透背为主,重点选取章门,期门,太溪,心俞,脾俞,复溜,八髎,膀胱俞,命门,腰阳关,内关,神门,安眠,通里,曲池。

按专家指示,前期基本保持两天一次调,但后期由于工作忙一段时间未来,后又重新回店调理。调理2次后,背部僵硬不适症状明显改善,颈肩酸痛好转;调理6次左右,睡眠稍微改善,小便频数消失;调理15次后睡眠明显改善,质量明显提高,月经夹杂血块消失,痛经消失;吴女士表示满意,困扰她多年的月经问题,终于得到改善,能够再回归青春,让她十分欣喜。

月经病是什么

1、月经紊乱:月经周期改变、经量改变、经期延长,如常见于黄体功能不全及子宫内膜炎症。

2、闭经:女性过了18岁月经没有来潮;或连续6个月停经。闭经引起的不孕为数不少。后者按病变部位又有子宫性、卵巢性、垂体性、下丘脑性之分。

3、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子宫肌瘤、子宫发育不良、子宫位置异常等疾病存在时可出现行经腹痛。

4、腹痛:慢性下腹、两侧腹隐痛或腰骶痛常常是盆腔炎、子宫肌炎、卵巢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卵巢、肿瘤等女性疾病的预告。

5、白带异常:诸多女性炎症的疾病及各种性传播疾病存在时会出现白带增多、色黄、有气味、呈豆腐渣样或水样,或伴外阴痒、痛等,这些疾病或多或少地影响受孕。

6、月经前后症状:少数女性月经前后出现“经前乳胀”、“经行头痛”、“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经行发热”、“经行口糜”、“经前面部痤疮”、“经行风疹块”、“经行抑郁或烦躁”等一系列症状常因内分泌失调而黄体功能不健引起,常可导致不孕。

7、 溢乳:非哺乳期乳房自行或挤压后有乳汁溢出,多提示有下丘脑功能不全、垂体肿瘤,泌乳素瘤或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也可以由避孕药及利血平等降压药引起。溢乳常常合并闭经导致不孕。

什么叫月经病

月经病是指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或伴经色、经质的异常;的非生理性停闭;或多次伴随周期,或于绝经前后所出现的有关症状特征的一类。以周期异常为主的病有先期、后期、先后不定期;以经期异常为主的病有经期延长;以经量异常为主的病有过多,过少、时多时少;经色异常的有经来色淡、色紫、如黄泥水、来如胆水等;

经质异常的如成块、如牛膜片等;非生理性停经的有经闭;伴随周期前后出现的病症有痛经、崩漏、逆经、经行吐衄、经行便血、经行身痛、经行发热、经行泄泻、经来浮肿等;绝经前后出现的病症有绝经前后诸症,年未老经水断、年老经水复行、经断复来等。

那月经后几天可以同房

月经涵养子宫内膜,使血海不断充盈,月经后要经过三昼夜才可以同房,否则会出现气滞血瘀,痰脂浊湿,再来月经时可能会出现黑色血块。

血海穴: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用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先左腿后右腿,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效果会更好;血海穴能够缓解小腹疼痛,且对今后怀孩子有好处。

三阴交穴:这个穴位是脾经大穴可治春困,也是治各类月经病的大穴,一般以针灸为主(孕妇忌),按摩同样有好处。

腰部带脉:用吹风机对着穴位吹热风,对体寒的女性很好,对普通女性也有补肾暖宫的作用。以上就是对月经期间可以同房吗和月经后几天才能同房的完整作答。

​月经不调者如何理解“调经”

“调经”一词人们并不陌生,但有不少的患者对调经的内涵不能科学和正确地理解。这里有必要作一简单的解释。

有的患者看病时,希望医生能立即开出一些“调经药”,带回家用一段时间后,月经即转为正常。实际上,许多病人的情况往往不这么简单。首先,医生必须搞清楚你患的是否为月经病,是哪一种类型的月经失调,这就要求患者准确而详细地提供与月经失调有关的病史。其次,医生需通过妇科检查、化验、B超检查、X线检查等分析判断月经紊乱的病因,确定病变的部位及性质。有时还需让患者作些特殊检查,如测基础体温(BBT)、刮宫、宫腔镜、腹腔镜检查等,往往需花1~2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出结论。诊断未明确前,如果没有紧急情况,往往开不出处方,这点希望患者理解。

还有的患者希望通过医生的治疗,自己的月经能完全变为正常,不需依赖药物的调控。实际上,许多病人的情况也往往没有这么理想。这是因为对于许多月经病的发生原因,包括脑内及卵巢内的原因,医学尚未能完全搞清,也缺乏根治的办法。目前医生治疗月经病的对策除了根据患者病变的部位及性质,还需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有无生育要求等。一些促生育的药物往往只对本月经周期有效。有些月经病患者在完成生育任务后,仍需依靠药物调整月经。

简言之,月经失调病人对病情的好转与恢复,要寄希望于大夫的诊治,但又不可治病心情过于急切,希图毕其功于一役,将积年的月经失调,在旦夕之间即收全功。不知此旨,易蒙其害!

月经病是什么意思啊 月经病治疗注意事项

女性在月经到来前三天,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做一些较为轻柔,舒缓,放松,拉伸的运动,如冥想型瑜伽,初级性跳槽,等,经期第五天,身体开始恢复,可以做一些慢跑,散步之类的有氧运动,通过这些运动帮助身体血液顺利流通,缓解压力。

注意尽量保持私处清洁,使用可以有效杀灭妇科炎症致病病菌的洗液,不但可以在清洁私处的同时抑杀细菌,还能增加私处自身抵抗力。

气虚引起的月经病

气虚与月经病

根据中医理论,"气"有下列几种意义:一种是指存在于大自然中供人们呼吸的空气,一种是指饮食营养物质(谷气)及其通过人体消化吸收后所化生的生理物质(元气),另一种是指人体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能力,如心气,脾气,胃气,肾气等。在中医书上记载的有关"气"的部分,其中大多数是指人体各器官的活动能力而讲的。

所谓"气虚",即是指人体本身元气的虚弱,它体现为人体各器官活动能力的衰退。《内经》上说人体是靠五味(五谷)入胃,以营养形体,从而充实真气(即元气),再由真气化为精华以养元神。然而饮食不节(指节制),反能损害形体,又因形体的损害而妨碍真气(即元气)的不足,再因真气不足而影响精华不化,故精华由于真气化生,真气也会因饮食而受到伤害。本节所讲的“气虚”便是指脾气(消化系统)的虚弱,究其原因:不外乎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或久病伤脾至使中气虚弱。体现在临床上的症状是:体力衰弱,讲话没有力气,走路气急,四肢无力,疲乏困倦,食欲不振,经常容易腹泻,子宫脱垂等症。

"气虚"体现在女子月经上,即是因气虚而统摄无权,使冲任不固,血随经泄。除月经提前外,还有月经量过多,色淡红,质清稀,面色惨白,神疲肢倦,气短懒言,或小便空坠、纳少便溏,舌质淡,脉搏跳动细弱。中医称月经的这种现象为“气虚月经提前症”和“气虚月经过多症”。

月经不调治疗并非简单调经

首先,医生必须搞清楚你患的是否为月经病,是哪一种类型的月经不调,这就要求患者准确而详细地提供与月经不调有关的病史。

其次,医生需通过妇科检查、化验、B超检查、X线检查等分析判断月经紊乱的病因,确定病变的部位及性质。有时还需让患者作些特殊检查,如测基础体温(BBT)、刮宫、宫腔镜、腹腔镜检查等,往往需花1~2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出结论。诊断未明确前,如果没有紧急情况,往往开不出处方,这点希望患者理解。

还有的患者希望通过医生的治疗,自己的月经能完全变为正常,不需依赖药物的调控。实际上,许多病人的情况也往往没有这么理想。这是因为对于许多月经病的发生原因,包括脑内及卵巢内的原因,医学尚未能完全搞清,也缺乏根治的办法。

目前医生治疗月经病的对策除了根据患者病变的部位及性质,还需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有无生育要求等。

一些促生育的药物往往只对本月经周期有效。有些月经病患者在完成生育任务后,仍需依靠药物调整月经。

月经病的检查

1.B超检查:反映子宫、卵巢及盆腔情况。

2.细胞学检查:检查卵巢功能及排除恶性病变。

3.活组织检查:确定病变的性质,多用于肿瘤的诊断。

4.内分泌测定:目前可以测定垂体促性腺激素,泌乳素,卵巢、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临床常用以了解卵巢功能的简易方法有阴道涂片、宫颈黏液、基础体温及子宫内膜活检等。

5.X线检查:子宫碘油造影可了解子宫内腔情况,有无黏膜下肌瘤或息肉。蝶鞍正侧位断层可了解有无垂体肿瘤。

6.宫腔镜或腹腔镜检查:观察子宫腔及盆腔器官的病变。

相关推荐

月经期间同房有什么危害

月经期间不可以同房,原因有三: 1、月经期间子宫口张开,一旦月经期间同房,会造成月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的现象。 2、会造成今后的肾亏和阴雨天腰痛,《石室秘录》云:“肾水(包括癸水)亏者,子宫燥涸,禾苗无雨露之濡,亦成萎亏。” 3、中医还认为月经期间同房会造成精子进入血液,这样也会造成女性不能生育。笔者南方认为中医强调的这三点足以回答“月经期间可以同房吗”这个问题了。 在明白了月经期间可以同房这个问题之后,我们来看看女性在月经期间如何养生: 血海穴: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

哪些人容易的月经

专家介绍说,月经不调是多种妇科的主要症状,部分医院生殖内分泌门诊中,痛经、闭经和卵巢早衰的人甚至占一半以上;另外发生习惯性流产、经期综合征的年轻女性越来越多,80后妈妈患产后抑郁症的比例也在上升。复杂性的月经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的发率已经占育龄期妇女的15%以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率占育龄期妇女的5%~10%,卵巢早衰和卵巢功能低下型不孕症在育龄期妇女中的比例也达到5%左右。 女性月经失调的日益复杂化和年轻化,主要和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相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女性精神长期紧张、压抑。

月经期该如何避免月经

经期不当行为会引发“月经” 1、经期不注意卫生或性交、盆浴、游泳可导致生殖系统炎症; 2、月经期间过度劳累可导致月经失调,甚至功能性子宫出血; 3、过度剧烈运动可致痛经; 4、经期若嗜食辛辣的食物,或过度饮酒,致月经过多、月经不调; 5、经期若过量食用寒凉食物,致痛经、月经过少; 6、经期情志伤害可致月经过多、痛经、甚至闭经。 如何避免经期“月经” 1、调整心态勿烦恼 因受内分泌影响,大多数女性会在经期出现性情急躁、精神紧张、神经过敏等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经期综合征”),容易被激怒或烦躁

月经可以喝红枣银耳汤吗

一、什么是月经热证 热证:月经中的热证有实热与虚热之分。 1、实热:实热多见于月经中的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经味腐臭、经行目衄、经行鼻衄、经行口渴、经行狂躁、经行咳血、经行便血、经行痤疮、 经行紫癜等。全身症状有面色红、烦躁口干、或有发热、大便干燥、或稀溏臭秽、小便黄赤。舌质红绛,或干,苔黄。脉滑数有力。 2、虚热:虚热多见于月经中的月经先期、经期过长、经色鲜红、漏下淋漓、经行发热、经行口糜、经行口鼻干燥、经行心悸、经行乏力、经行咳血等。全身症状有面色潮红,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少寐多梦,盗汗,口咽干

巧用艾灸治月经

采用艾条悬灸穴位处,足三里穴也可采用直接灸法,先右后左,用大蒜汁涂抹在穴位表面,将艾绒捻成麦粒样大小的艾炷,直接放置在穴位上,点燃线艾炷,当患者感到灼热疼痛难忍时即可移去艾炷。 痛经: 穴取中极(脐上1寸)、关元穴,取仰卧位,采用厚3~5毫米,直径为2~3厘米的姜片置于穴位上,取少量艾绒放于姜片上,点燃后施灸,如自觉烧灼感,则稍移动位置。于月经前3天开始,月经停止时结束。每次20分钟,两个月为1疗程。 月经失调 穴取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关元、气海(关元与脐之间取中即是)、足三里,采用艾条悬灸法。

月经的中医辩证

月经以期、量、色、质来辨寒、热、虚、实。 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质稠者,多属血热证。 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血块者,多属血寒。 月经先期,经期延长,量多,色淡红,质稀者,多属气虚。 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挟小血块,伴小腹胀痛者,多属气滞。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者,多属血虚。 月经或多或少,色紫黯,挟多量血块,伴痛经者,多属血瘀。 月经量多,色淡,质稀者,多属脾虚。 月经先后无定,量或多或少,色黯,质稠,挟血块者,多属肝郁。 月经后期,或先后无定,量或多或少,色淡黯,质稀薄者,多属肾虚。 同时,

月经推迟一个月的原因有哪些 月经推迟一个月的正常情况

一般而言,月经周期延迟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次,并且连续两个周期出现这种情况,才会称作月经延后。若偶然延迟一次,或者推迟一个月不来,但是下次周期正常者,医学上并不作为月经处理。此外,青春期月经刚来的一年内,或围绝经期,月经周期延后,以及怀孕后月经停闭,而没有其他症状的,都不属于月经范畴。

避免月经防范最重要 经期不规律引发月经

不注意卫生或性交、不适当泡澡、游泳;过度劳累、过度剧烈运动;食用辛辣食物、不适当饮酒或过量寒凉饮食;激烈情感问题。 轻则导致经痛、经量过多或过少;严重则会造成生殖系统发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甚至闭经,这些有可能的月经失调症状皆可防患于未然。

月经是什么意思啊 避免月经防范最重要

月经期间容易急躁、紧张或动怒;保持精神愉快,避免不良刺激、忧郁或恼怒。月经期抵抗力下降,生殖道局部保护性屏障遭到破坏,此时性交容易导致生殖器官感染。 生理期期间洗澡时尽量选择淋浴方式,尽量避免盆浴或者坐浴;女性上完厕所之后的擦拭方向应由前往后以避免细菌感染;使用卫生棉时,双手尽量避免接触垫面。 月经期间容易腰酸、小腿肚或下腹部发胀。捶打腰背虽可缓解不适,但会受到震动刺激影响子宫内膜愈合,导致盆腔进一步充血,血流加速经血量增多,经期延长。 注意:应注意休息不宜捶打腰背部。 避免劳动和运动量过大的运动,保证休

月经周期中间出血理要点

经期中间出血是指在两次月经期的中间,有规律性的阴道少量出血之月经,有周期性出血,称为“月经中期出血”,又称“经间期出血”,常伴下腹部隐痛,属月经。多见于育龄期和青春期妇女。本预后良好,本相当于西医的排卵期出血。慢性盆腔炎或放环后也会出现类似阴道出血。 【理】 月经排净之后血海空虚,冲任气血衰少,随着经血逐渐积蓄,由空虚渐渐充盛,如体内阴阳调节功能正常者,适应此种变化而无特殊证候。在月经中期阳气内动,如有肾阴不足,损伤阴络而出血;湿热内蕴,热伤冲任而出血;或瘀血内留而为阳气所动以致出血。 【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