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发生部位在哪
胃癌的发生部位在哪
胃癌的发生部位在哪?胃癌是对发生在胃部恶性肿瘤的总称,,那么胃癌的发生部位在哪里呢?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对胃癌好发部位的治疗是胃癌治疗的重要部分。胃癌的形态对于不同患者而言也有着不同,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胃癌的相关内容。胃是悬于食管和十二指肠之间的器官,上口与食管相连处称为贲门,下口与十二指肠相连处称为幽门。胃的上缘短而凹陷,称为胃小弯,胃的下缘长而下凸, 称为胃大弯。近幽门处有一三角切迹,称为角切迹。解剖学上通常以贲门口、角切迹和幽门口为标记把胃分为四部分:①贲门部;②胃底;③胃体;④幽门部。按区 域划分,胃又可以分为上区、中区、下区。
胃癌的好发部位早期胃癌好发于胃窦部位及胃体部,特别是小弯侧为多。全国胃癌协作组病理组1477例早期胃癌统计,早期胃癌单发癌1397例以胃窦小弯最多,占43.7%,其次为胃体小弯,占19.5%,贲门部占9.0%,胃角部占6.5%,胃体大弯与胃底部最少见。值得提出的是,贲门部早期癌有所增多,明显高于以往报道。延安医学院二附院43例早期胃癌统计,以胃窦小弯最多,占72.1%。日本川岛1890例早期胃癌统计,中部(m)为 52.1%,下部(a)为42.0%,上部(c)仅为45%。
从早期胃癌好发部位的分布得到提示,北京恒安中医医院专家建议,内窥镜医师在行胃镜检查时,对于胃内无明显病灶行常规取材,这样对发现早期胃癌和研究人群中胃粘膜病变的发生和分布情况极有价值。
从早期胃癌好发部位的分布得到提示,作者建议,内窥镜医师在行胃镜检查时,对于胃内无明显病灶行常规取材,这样对发现早期胃癌和研究人群中胃粘膜病变的发生和分布情况极有价值。
癌灶大小关于癌肿大小的计算方法各研究者说法不一。胃癌的好发部位病理学所指病灶大小即指体积(cm3),但在实践中,癌肿往往因浸润性生长和继发性改变等,内眼难以准确测量其体积,故有的作者主张用癌瘤面积(cm2)表示;有的用癌肿的最长径与其直角交叉的横径来表示。在研究资料分析中,实际上都引用的是癌灶的最大直径,特别是对早期胃癌更是如此。所以,建议统一用癌灶的最在直径来表示其大小。
全国胃癌协作组病理组1393例早期胃癌癌瘤大小统计,以直径2。1~4。0cm为最多(32。0%),其次为1。1~2。0cm(29。 7%),微小胃癌占10。0%,小胃癌占14。1%,而直径在8。1cm以上者仅占0。9%,说明我国的胃癌早期诊断水平已有提高。延安医学院二附院43 例早期胃癌统计,癌灶最大直径也以2。1~4。0cm为多(41。9%),其次为1。1~2。0cm(34。9%)。
大体形态和分型早期胃癌的确诊需靠病理组织学诊断,而肉眼上往往因癌灶微小、境界不清及良恶性难以鉴别而难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并且由于癌灶形态的多样,研究者们所观察和描述的形态及分型似有不同。但有共同的认识是,不同形态的早期胃癌,其生物学行为、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都有所不同,这就使得其分型分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我国目前采用的早期胃癌大体分型方案有两种。一种是日本内窥镜学会提出的分型方案,在日本已广泛应用,在我国也被大多数学者采用。但在临床及科研实践过程中,我国学者发现,日本的分型方案有过于繁琐和标准不易客观地掌握的缺点,其结果是某一型早期胃癌,在几份不同的报导中所占百分率相差很大。例如ⅰ型与ⅰa型,都是隆起型癌,只是因为隆起的程度不同,或则同样隆起高度而底盘或广或窄而人为地划分为ⅰ型与ⅰa。再如复合型的划分,在较多见的ⅱc型中,如有溃疡瘢痕形成,有人划分为ⅱc+ⅲ型。有人则定为ⅱc型;如有较大而深的溃疡时,有人定为ⅱc+ⅲ型,有人则定为ⅲ型+ⅱc型。为此,1976年由张荫昌等病理医生汇集了辽宁省81例早期胃癌标本和资料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提出了我国的分型方案,并于第一次全国胃癌协作组会议一被列为试行方案之一在国内引用。这两分型方案分叙如下:
胃癌患者的存活率有什么决定
胃癌患者的存活率都不高,主要是由于胃癌早期不易被察觉,发现就是晚期。晚期胃癌治疗效果不理想所致。除上述原因影响胃癌患者存活率的因素还有那些呢?
(1)性别:一般认为男女性别无差别。但有的报道认为女性较男性5年生存率高。而中国医科大统计5年以下的生存率男性略高,5年生存率两者接近,而10、15年的生存率女性高于男性,但5年生存率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胃癌病例多于女性有关。
(2)年龄:对27个单位11734例五年前往院胃癌病例的总结。20岁以下青年患者无一例术后能存活3年以上;21~30岁年龄组平均5年生存率仅7.6%;而71岁以上高年龄组,5年生存率为9.4%。但亦有报道年龄的关系不大。
(3)临床分期:根据tnm分期统计,都认为胃癌的分期与其5年生存率均非常显着。ⅰ期5年生存率为66.3%;ⅱ期为40.3%;ⅲ期为22.4%;ⅳ期为13.5%。
(4)肿瘤部位:大宗病例统计,胃远侧者占60.2%;胃体部占17.0%;胃近侧者占9.4%。5年生存率胃远侧部胃癌为31.7%;近侧部胃癌27.7%。另一 组资料统计:胃小弯癌5年生存率20%;胃大弯癌为0%;幽门胃癌19.3%;贲门癌4.3%,胃体癌16.6%。胃癌多开始于胃小弯,当延伸至胃大弯 则多属晚期,或已侵及 横结肠。
(5)肿瘤大小:一般认为胃肿瘤越大,切除后的生存率也越低。肿瘤直径小于2cm的5年生存率37.7%;肿瘤小于4cm的疗效较好,5年生存 率29.8%。而大于4cm的胃癌5年生存率随着肿瘤直径越大,则疗效越差。
(6)手术方式:一组5829例胃癌切除术病例中、远侧胃大部切除者占75.1%;近侧胃大部切除者占8.9%;全胃切除者占5.9%。胃癌根治性切除的5年生存率为31.3%;胃癌姑息切除的生存率为11.7%。全胃切除和联合其它脏器切除术,因多属更晚期病例,故疗效最差。另外与手术切除胃癌端是否残留癌组织有关。两断端均有癌组织侵犯者10你,均在2年内死亡,一侧断端残留癌组织的27例,两年内死亡74%,5年生存率3.7%,两断端无癌组织者,5年生存率21.6%。
另一组资料报道,在946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发现80你胃断端残留癌细胞及淋巴管瘤栓,占全组病例的8.5%。幽门侧癌是浆膜受累后癌沿浆膜下淋巴管越过幽门环至十二指肠。贲门侧胃癌一 般沿食管粘膜或粘膜下直接向信管扩散。除4例6~10年仍健在外、其余平均生存期为18.5个月 。
(7)胃癌生物学行为与外科治疗综合分析:为了使外科医师在施行胃癌手术时便于掌握正确的原则,应对胃癌生物学行为有个全面的了解,国内根据胃癌性别、年龄、胃癌部位、大小、胃癌大体形态、组织学分化程度、生长方式、浸润深度、淋巴转移等,认为胃癌根治切除后,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对5年生存率无重在影响,而胃癌大体形态、浸润胃壁深度、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在胃癌预后上起重要作用,且都与胃癌生长方式有密切关系。可做为胃癌生物学行为指标。
身体这些部位最易被肿瘤青睐
最易患癌部位1:肺
无论男女,排在首位的都是肺癌。肺癌是最可预防的癌症之一。远离烟草、在家常通风、出门戴口罩、少开车、少接触厨房油烟,使用环保的装修材料,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把肺癌拒之门外。之所以肺癌有这么高的死亡率,主要是因为临床上近八成病人到了晚期才能确诊。为什么肺部会如此脆弱呢?就目前的致癌原因分析,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吸烟。据统计,30%的肿瘤发病都与长期吸烟有关,其中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肺癌。
第二是环境污染。有关数据表明,空气污染是诱发肺癌的原因之一。环境污染对人们肺部的伤害不亚于吸烟。
最易患癌部位2:乳腺
乳腺癌是世界上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发生因素主要有: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精神压力大、晚婚晚育等。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技术现在已经是所有癌种中取得最多进展的疾病之一。
最易患癌部位3:胃
除了盐、盐腌食物、红辣椒、加工肉类、烟熏食物、烧烤动物食物等是胃癌发生的原因外,胃黏膜的改变以及萎缩性胃炎也可导致胃癌发生。
另外,"共餐"也会增加胃癌直接诱因——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机会。因此,甚至有人把胃癌归为了传染病。
最易患癌部位4:肝
目前有证据表明,乙肝病毒,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谷类和豆类,同时,长期饮酒都是导致肝癌发生的直接原因。
最易患癌部位5:食管
导致食管癌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喜欢吃烫的食物,比如常饮热茶等。此外,吸烟、肥胖、食用加工肉类等因素是直接诱因。胃酸反流也是增加食管癌的危险因素。
胃癌的注意事项
胃癌的饮食保健是需要多注意的,有的肠癌患者餐餐都要求吃粗纤维的食物,它既防便秘又防腹泻,还能保证每天规律排便,但却忽视了粗纤维食物的加工过程。孰不知,太粗糙的食物反而会对胃癌部位有刺激。
如果胃癌向肠腔凸起,肠腔变窄,则要控制膳食纤维摄入,因为摄入过多的膳食纤维会造成肠梗阻。此时,应给予易消化、细软的半流质食物,如小米粥、藕粉汤、玉米面粥等,这些食物可顺利通过肠腔,减少肠道刺激,防止肠梗阻发生。如果病情已发展到晚期,更要控制粗纤维食物摄入,建议病人多喝蜂蜜水,多吃香蕉、梨,其中蜂蜜通便效果最佳。
从癌前病变发展到浸润性胃癌需5~10年,在此期间不仅饮食上要注意,更要定期接受肠镜等相关检查。结肠镜检查没有想象的那样可怕,在检查过程中,会给病人注射镇静剂以减轻痛苦,整个检查过程只要15~30分钟,第二天就能恢复正常活动。
另外,有的患者误认为结直肠癌诊断只能做结肠镜,其实乙状结肠镜、大便隐血检查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也能帮助诊断,只是结肠镜可发现更多癌症,一次就可完成检查、诊断以及祛除息肉,被称为“金标准”。
因此,出现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或便秘者应做肛肠科检查,检查周期为3~5年;与肠癌有密切关系的肠息肉患者,每隔两年查1次;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筛查年龄提前到45岁。
胃癌患者的存活率有什么决定?
胃癌患者的存活率有什么决定?胃癌患者的存活率都不高,主要是由于胃癌早期不易被察觉,发现就是晚期。晚期胃癌治疗效果不理想所致。除上述原因影响胃癌患者存活率的因素还有那些呢?
(1)性别:一般认为男女性别无差别。但有的报道认为女性较男性5年生存率高。而中国医科大统计5年以下的生存率男性略高,5年生存率两者接近,而10、15年的生存率女性高于男性,但5年生存率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胃癌病例多于女性有关。
(2)年龄:对27个单位11734例五年前往院胃癌病例的总结。20岁以下青年患者无一例术后能存活3年以上;21~30岁年龄组平均5年生存率仅7.6%;而71岁以上高年龄组,5年生存率为9.4%。但亦有报道年龄的关系不大。
(3)临床分期:根据tnm分期统计,都认为胃癌的分期与其5年生存率均非常显着。ⅰ期5年生存率为66.3%;ⅱ期为40.3%;ⅲ期为22.4%;ⅳ期为13.5%。
(4)肿瘤部位:大宗病例统计,胃远侧者占60.2%;胃体部占17.0%;胃近侧者占9.4%。5年生存率胃远侧部胃癌为31.7%;近侧部胃癌27.7%。另一 组资料统计:胃小弯癌5年生存率20%;胃大弯癌为0%;幽门胃癌19.3%;贲门癌4.3%,胃体癌16.6%。胃癌多开始于胃小弯,当延伸至胃大弯 则多属晚期,或已侵及 横结肠。
(5)肿瘤大小:一般认为胃肿瘤越大,切除后的生存率也越低。肿瘤直径小于2cm的5年生存率37.7%;肿瘤小于4cm的疗效较好,5年生存 率29.8%。而大于4cm的胃癌5年生存率随着肿瘤直径越大,则疗效越差。
(6)手术方式:一组5829例胃癌切除术病例中、远侧胃大部切除者占75.1%;近侧胃大部切除者占8.9%;全胃切除者占5.9%。胃癌根治性切除的5年生存率为31.3%;胃癌姑息切除的生存率为11.7%。全胃切除和联合其它脏器切除术,因多属更晚期病例,故疗效最差。另外与手术切除胃癌端是否残留癌组织有关。两断端均有癌组织侵犯者10你,均在2年内死亡,一侧断端残留癌组织的27例,两年内死亡74%,5年生存率3.7%,两断端无癌组织者,5年生存率21.6%。
另一组资料报道,在946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发现80你胃断端残留癌细胞及淋巴管瘤栓,占全组病例的8.5%。幽门侧癌是浆膜受累后癌沿浆膜下淋巴管越过幽门环至十二指肠。贲门侧胃癌一 般沿食管粘膜或粘膜下直接向信管扩散。除4例6~10年仍健在外、其余平均生存期为18.5个月 。
(7)胃癌生物学行为与外科治疗综合分析:为了使外科医师在施行胃癌手术时便于掌握正确的原则,应对胃癌生物学行为有个全面的了解,国内根据胃癌性别、年龄、胃癌部位、大小、胃癌大体形态、组织学分化程度、生长方式、浸润深度、淋巴转移等,认为胃癌根治切除后,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对5年生存率无重在影响,而胃癌大体形态、浸润胃壁深度、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在胃癌预后上起重要作用,且都与胃癌生长方式有密切关系。可做为胃癌生物学行为指标。
胃癌患者的存活率有什么决定?以上提到的几点因素是是决定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几大因素,希望对胃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气胸穿刺部位在哪
1、患者反向坐于靠背椅上,双手臂平置于椅背上缘,头伏于前臂;重症患者可在病床上取斜坡卧位,病侧手上举,枕于头下,或伸过头顶,以张大肋间。
2、穿刺部位宜取胸部叩诊实音处,一般在肩胛下角线第7-9肱间,或腋中线第5-6肋间穿刺。包裹性积液,宜根据X线或超声检查所见决定穿刺部位。
3、术者戴口罩和无菌手套,助手协助打开胸穿包,穿刺部位依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应逐层浸润达壁层胸膜。
4、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如无阻塞将针尾乳胶管用止血钳夹紧。
5、用18号针头将皮肤穿一孔,然后换为胸腔穿刺针从皮肤穿刺孔进入,针头应沿着肋间隙的下部,下一肋骨的上缘进入胸腔。这样既可避免损伤肋间血管,又可作为进入胸膜腔的标志,避免进针过深而伤及肺组织。有经验的医师在针头刺入胸膜腔时能有落空感,表明针头已进入胸腔。
胃癌的发生部位在哪
胃癌是对发生在胃部恶性肿瘤的总称,,那么胃癌的发生部位在哪里呢?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对胃癌好发部位的治疗是胃癌治疗的重要部分。胃癌的形态对于不同患者而言也有着不同,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胃癌的相关内容。胃是悬于食管和十二指肠之间的器官,上口与食管相连处称为贲门,下口与十二指肠相连处称为幽门。胃的上缘短而凹陷,称为胃小弯,胃的下缘长而下凸, 称为胃大弯。近幽门处有一三角切迹,称为角切迹。解剖学上通常以贲门口、角切迹和幽门口为标记把胃分为四部分:①贲门部;②胃底;③胃体;④幽门部。按区 域划分,胃又可以分为上区、中区、下区。
胃癌的好发部位早期胃癌好发于胃窦部位及胃体部,特别是小弯侧为多。全国胃癌协作组病理组1477例早期胃癌统计,早期胃癌单发癌1397例以胃窦小弯最多,占43.7%,其次为胃体小弯,占19.5%,贲门部占9.0%,胃角部占6.5%,胃体大弯与胃底部最少见。值得提出的是,贲门部早期癌有所增多,明显高于以往报道。延安医学院二附院43例早期胃癌统计,以胃窦小弯最多,占72.1%。日本川岛1890例早期胃癌统计,中部(m)为 52.1%,下部(a)为42.0%,上部(c)仅为45%。
从早期胃癌好发部位的分布得到提示,北京恒安中医医院专家建议,内窥镜医师在行胃镜检查时,对于胃内无明显病灶行常规取材,这样对发现早期胃癌和研究人群中胃粘膜病变的发生和分布情况极有价值。
从早期胃癌好发部位的分布得到提示,作者建议,内窥镜医师在行胃镜检查时,对于胃内无明显病灶行常规取材,这样对发现早期胃癌和研究人群中胃粘膜病变的发生和分布情况极有价值。
癌灶大小关于癌肿大小的计算方法各研究者说法不一。胃癌的好发部位病理学所指病灶大小即指体积(cm3),但在实践中,癌肿往往因浸润性生长和继发性改变等,内眼难以准确测量其体积,故有的作者主张用癌瘤面积(cm2)表示;有的用癌肿的最长径与其直角交叉的横径来表示。在研究资料分析中,实际上都引用的是癌灶的最大直径,特别是对早期胃癌更是如此。所以,建议统一用癌灶的最在直径来表示其大小。
全国胃癌协作组病理组1393例早期胃癌癌瘤大小统计,以直径2。1~4。0cm为最多(32。0%),其次为1。1~2。0cm(29。 7%),微小胃癌占10。0%,小胃癌占14。1%,而直径在8。1cm以上者仅占0。9%,说明我国的胃癌早期诊断水平已有提高。延安医学院二附院43 例早期胃癌统计,癌灶最大直径也以2。1~4。0cm为多(41。9%),其次为1。1~2。0cm(34。9%)。
大体形态和分型早期胃癌的确诊需靠病理组织学诊断,而肉眼上往往因癌灶微小、境界不清及良恶性难以鉴别而难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并且由于癌灶形态的多样,研究者们所观察和描述的形态及分型似有不同。但有共同的认识是,不同形态的早期胃癌,其生物学行为、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都有所不同,这就使得其分型分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胃癌患者的饮食注意的保健
胃癌的患者现在日益增多,主要都是因为我们现在的饮食习惯不健康造成。现在的人们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有着许多的压力,他们每天都有着许多的任务需要去完成,让他们无暇顾及自己的饮食,导致常常随便应付了事,日日积累就导致了胃癌的出现。今天我们认识下胃癌的饮食保健。
胃癌的饮食保健
胃癌的饮食保健是需要多注意的,有的肠癌患者餐餐都要求吃粗纤维的食物,它既防便秘又防腹泻,还能保证每天规律排便,但却忽视了粗纤维食物的加工过程。孰不知,太粗糙的食物反而会对胃癌部位有刺激。
如果胃癌向肠腔凸起,肠腔变窄,则要控制膳食纤维摄入,因为摄入过多的膳食纤维会造成肠梗阻。此时,应给予易消化、细软的半流质食物,如小米粥、藕粉汤、玉米面粥等,这些食物可顺利通过肠腔,减少肠道刺激,防止肠梗阻发生。如果病情已发展到晚期,更要控制粗纤维食物摄入,建议病人多喝蜂蜜水,多吃香蕉、梨,其中蜂蜜通便效果最佳。
从癌前病变发展到浸润性胃癌需5~10年,在此期间不仅饮食上要注意,更要定期接受肠镜等相关检查。结肠镜检查没有想象的那样可怕,在检查过程中,会给病人注射镇静剂以减轻痛苦,整个检查过程只要15~30分钟,第二天就能恢复正常活动。
另外,有的患者误认为结直肠癌诊断只能做结肠镜,其实乙状结肠镜、大便隐血检查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也能帮助诊断,只是结肠镜可发现更多癌症,一次就可完成检查、诊断以及祛除息肉,被称为“金标准”。
因此,出现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或便秘者应做肛肠科检查,检查周期为3~5年;与肠癌有密切关系的肠息肉患者,每隔两年查1次;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筛查年龄提前到45岁。
现在胃癌患者这么多,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行,不然我们依旧随意对付我们的胃,那么我们的胃终有一天会被我们折腾坏的,到那时你后悔也来不及了。已经患上胃癌的患者就要多注意了,可以参照以上胃癌的饮食保健方法来对自己的胃进行保健。
胃溃疡会变成胃癌吗 胃溃疡癌变高发部位
癌变者的溃疡面常好发于胃小弯侧,溃疡直径大于2.5厘米,溃疡边缘不整齐,溃疡基底不平,也有部分的溃疡位于胃大弯处。
胃痛刮痧在哪个部位 寒邪客胃型胃痛
取穴:中脘至脐中,内关,梁丘,足三里,公孙。
刮痧顺序:先刮腹部中脘至脐中,重刮中脘,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内侧公孙,最后从梁丘刮至足三里。
刮痧方法:泻法。
方义:胃之募穴中脘与下合穴足三里相配以疏调胃气止痛;内关,公孙是八脉交会穴相配,能宽胸理气,开郁止痛,善治胸胃疼痛,梁丘为胃经郄穴可止胃痛。
胃癌报告中的Lauren分型是什么
Lauren分型中将胃癌分为肠型、弥漫型、混合性和不确定性胃癌。肠型胃癌中,肿瘤内的腺体结构可以辨认。弥漫型胃癌由黏附力差的细胞弥漫性地浸润胃壁构成,可见少量腺体或无腺体形成。肠型和弥漫型癌比例大致相同的肿瘤称做混合性癌。病变如果未分化而不能明确地分入以上类型的话,应放入不确定性胃癌。部分报道显示弥漫型胃癌较肠型胃癌预后更差。
胃底腺癌严重吗
胃癌是指 发生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胃癌是人体中最常见、最多发、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在世界上亦属高发之列。胃癌好发年龄为40%~59岁之间;男女性别之比为2.06:1。胃癌的发病部位,以胃窦部最多见,其次为胃底贲门、胃体部。胃癌形成之后,癌细胞可向周围组织浸润而直接蔓延,也可侵入淋巴管、血管及自然腔道而形成转移,一般以直接侵犯毗邻器官和淋巴结转移为多见。癌瘤不断生长导致患病机体死亡的常见原因为恶病质、全身衰竭,其次为 胃出血、胃穿孔等。
胃癌的病理学特征与患病机体的临床表现为生存期以及治疗效果、预后等有着密切关系。不同病理特征的胃癌,其临床表现的轻重、生存期的长短、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好坏都不同。然而,胃癌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很清楚,人们 还不能对胃癌进行有特效的预防和治疗。所以,深入进行胃癌的病理学研究,探索其病因和发病机理以及病理形态的 临床意义,对胃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胃癌饮食
胃癌的饮食保健
胃癌的饮食保健是需要多注意的,有的肠癌患者餐餐都要求吃粗纤维的食物,它既防便秘又防腹泻,还能保证每天规律排便,但却忽视了粗纤维食物的加工过程。孰不知,太粗糙的食物反而会对胃癌部位有刺激。
如果胃癌向肠腔凸起,肠腔变窄,则要控制膳食纤维摄入,因为摄入过多的膳食纤维会造成肠梗阻。此时,应给予易消化、细软的半流质食物,如小米粥、藕粉汤、玉米面粥等,这些食物可顺利通过肠腔,减少肠道刺激,防止肠梗阻发生。如果病情已发展到晚期,更要控制粗纤维食物摄入,建议病人多喝蜂蜜水,多吃香蕉、梨,其中蜂蜜通便效果最佳。
从癌前病变发展到浸润性胃癌需5~10年,在此期间不仅饮食上要注意,更要定期接受肠镜等相关检查。结肠镜检查没有想象的那样可怕,在检查过程中,会给病人注射镇静剂以减轻痛苦,整个检查过程只要15~30分钟,第二天就能恢复正常活动。
另外,有的患者误认为结直肠癌诊断只能做结肠镜,其实乙状结肠镜、大便隐血检查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也能帮助诊断,只是结肠镜可发现更多癌症,一次就可完成检查、诊断以及祛除息肉,被称为“金标准”。
因此,出现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或便秘者应做肛肠科检查,检查周期为3~5年;与肠癌有密切关系的肠息肉患者,每隔两年查1次;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筛查年龄提前到45岁。
现在胃癌患者这么多,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行,不然我们依旧随意对付我们的胃,那么我们的胃终有一天会被我们折腾坏的,到那时你后悔也来不及了。已经患上胃癌的患者就要多注意了,可以参照以上胃癌的饮食保健方法来对自己的胃进行保健。
胃痛在哪个部位呢
肠胃疾病是我们生活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疾病,会严重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饮食以及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其中胃疼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一旦出现胃疼会严重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很多人在出现胃疼的时候总是会觉得是自己的肚子疼,有的时候经常被自己误诊,为了能更准确的确诊疾病下面一起了解下胃痛在哪个部位呢。
胃痛在哪个部位呢
胃位于腹腔左上方,大部分在左季肋部,小部分在上腹部。上与食管下端相连,下与十二指肠球部相连。与食管连接处称贲门,与十二指肠球部相连称为幽门。胃从左膈下自左向右横跨上腹部。胃的形态、大小和位置的变异,取决于体型、体位、胃壁张力、胃的膨胀度以及邻近器官有无对胃的压迫等。
当胃内容物排空时可能邻近脏器全部掩盖,当胃充盈时胃前壁大部分与横膈相接触,胃体前壁的一部分与前腹壁直接接触。胃的活动度也很大,其位置随体位、横膈运动、胸腔内压力和腹腔内压力的改变而变化,如深吸气时胃可下降数厘米,腹部压力增加时胃的位置可向上移。
胃可分为4部分:进贲门的部分称贲门部;自贲门平面向左上方膨隆的部分称胃底,新生儿和小儿的胃底不明显;胃的中部为胃体;进幽门的部分为幽门部(又称胃窦部),即由角切迹向胃大弯膨隆处作一连线的右侧为幽门部。幽门部的大弯侧常有一浅沟称中间沟,借此沟可将幽门部分为左侧的幽门窦和右侧的幽门管,幽门管长约2~3厘米,终止于幽门。此处,临床上尚可应用以下一些解剖标志:胃靠近前腹壁的一面称胃前壁,相对的称胃后壁,胃前壁和胃后壁相连的上缘称胃小弯,下缘称胃大弯,胃小弯在离幽门2.5~3厘米处,有一凹入痕迹称胃角或胃角切迹。
胃痛都是中上腹痛.胃在左肋的的下面一点点,也就是在心脏的下面,不过,胃病的种类比较多,表现的症状也不相同,一般常见的胃痛一般是胃炎或者胃溃疡引起的,而且,胃溃疡一般伴有反酸的现象.痛的时候是左腹部痛,如果严重的话,可能左右都会痛的。
上面就是对胃痛在哪个部位呢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了胃疼的具体位置了,这样就能更好的对胃部进行治疗了,另外平时在生活中一定要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吃饭并不要经常吃生冷刺激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