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方面抓起做宝宝的护眼大使
从四方面抓起做宝宝的护眼大使
1.吃的得当
在宝宝的饮食安排上,要注意不要给孩子吃太多辣的或者甜的食品。因为这类食品,会使血液偏向于酸性,减少血钙,使得眼球壁的坚韧程度降低,眼轴就会被拉长,进而引发近视。
2.用眼科学
宝宝平时在看书,写字或者是看电视时,都要注意控制他的时间。每隔一个小时,便要让孩子休息一会,让他去看看窗外的风景,看一看绿色植物,大约一刻钟后,才可以继续学习。对于爱看书的宝贝来说,可能会期望无时无刻都与书黏在一起,妈妈一定要做好监督的工作,决不能让宝宝一边走路一边看,也不能让他边坐车边看书,当然诸如趴着看躺着看这样的不良姿势都是要统统摒除的。
3.多运动
经常运动,不仅仅能够增强孩子的体质,而且还能帮助他消除长时间学习导致的实力疲劳,因此要多鼓励孩子去运动。在幼儿园或者学校中,老师一定会要求孩子做眼保健操,家长在平时也应该鼓励孩子进行操练,这样可以让宝贝的双眼得以休息按摩,有效提高视力,原理近视。
4.注意卫生
孩子的认知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在用眼上,常常不注意卫生。比如经常用脏手擦拭双眼,或者使用脏手帕来擦拭眼睛等等,这些小细节妈妈都得注意。此外,现在很多宝宝喜欢用pad,手机玩游戏,其实这种电子设备对幼儿的双眼危害较大,建议贴上放蓝光膜来减少伤害。
0-6岁宝宝触觉发育的指标是怎样呢
1个月:宝宝出生一周,触觉敏感性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宝宝对身体接触,特别是对手心和脚心的接触非常敏感。大人用手轻触宝宝的手心和脚心,宝宝会有反应。一周后,宝宝对触摸和包裹的方法也十分敏感,喜欢柔软而不是粗糙的感觉,不喜欢被粗鲁的摸抱。在这里家盒子育儿专家建议用舒适的尿布和柔软的衣物布料会让宝宝安静。
2个月:由于先天反射还没消失,会经常赚着拳头。
3个月:宝宝伸出大拇指或食指,宝宝会抓握。大人将手指或能发出声响的带有柄的物体放入宝宝手中,看宝宝是否抓握。同时会主动伸出小手拍打玩具,玩具在手中停留的时间延长。给宝宝提供玩具,但以质地柔软的布玩具为佳。
4个月: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逐渐完善,条件反射性反应逐渐消失,会主动伸手抓住逗引他的东西。多和宝宝玩耍,拿东西逗宝宝抓握,他会主动伸手抓握。
5-6个月:触觉越来越敏锐,对人的抚摸和抱抱很敏感。抱宝宝的时候宜轻柔,力度大或者用力不当时宝宝感觉不舒服时会有排斥等表现。喜欢和爸爸妈妈和看护他的亲人的接触。陌生人和宝宝互动,宝宝明显不喜欢,而爸爸妈妈的拥抱会让宝宝感觉安全舒服。
7-8个月:看到东西伸手就去抓,不管什么都会往口里放;手的动作从被动到主动,由不准确到准确。给宝宝准备一些能拿着、摇着、转着玩的玩具,如皮球、不倒翁、塑料娃娃、喇叭、铃铛等等,观察宝宝是否流畅地抓握玩耍。手眼协调能力增强,能将眼睛看到的和自身的身体动作建立联结反应,宝宝清醒时经常在玩自己的双手,两手在眼前握着,手指乱动状。向宝宝做鬼脸,观察宝宝会试图模仿与否;和宝宝对坐,问宝宝五官位置,让宝宝指五官;刚开始可能会知错,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宝宝可以准确指出五官。
9-10个月:孩子9个月时,能用眼睛去找从手中掉下的东西;手上拿着一根小棒去敲打另一个物品,尤其喜欢敲打能发出声音的玩具。10个月时,宝宝的的手指会更加灵活,如果玩具掉到桌下面,还会知道去寻找丢掉的玩具。在碗里放一些小珠子,引导宝宝抓起,观察宝宝能否顺利抓握。
1岁左右:这时宝宝常常是小手高高举起,过一段时间小手才会慢慢放下来,最后才能“甩开膀子”行走自如。这是宝宝在依靠小手寻找平衡。
2-3岁:宝宝开始对自己排泄器官的触觉信息开始敏感,会有意识地用手触摸排泄器官,解便的过程会让宝宝感到快意。
3-6岁:逐步走向规范的活动。这个时期,在人类对触觉刺激的两大反应中,当识别系统的发展终于超越了防御系统时,学习能力将有突破性的进展。这时,妈妈所要做的就是为宝宝提供各种安全玩具让他把玩,以促进手的辨识能力的发展,同时辅助视知觉,从而进一步推进手眼协调能力的提高。此外,父母还要经常与宝宝一起游戏,开展有意义的对话和互动,这对于宝宝触觉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从四方面抓起 做宝宝的护眼大使
(1)吃的得当
在宝宝的饮食安排上,要注意不要给孩子吃太多辣的或者甜的食品。
因为这类食品,会使血液偏于酸性,减少血钙,使得眼球壁的坚韧程度降低,眼轴就会被拉长,进而引发近视。
说的貌似有点儿专业,但是对于宝宝的身体和眼睛保护来说,弱碱性体质要比酸性体质有更好的免疫力。
(2)用眼科学
宝宝平时看书、写字或者是看电视时,都要注意控制他的时间。
每隔一小时,都要让孩子休息一会儿,让他去看看窗外的风景,看一看绿色植物,大约一刻钟以后,才可以继续学习。
好习惯的养成都是需要宝妈进行监督的。
对于爱看书的宝贝来说,可能会期望无时无刻都与书黏在一起,妈妈一定要做好监督工作,决不能让宝宝一边走路一边看书,也不能让他边坐车边看书,当然诸如趴着看书、躺着看书等这些不良姿势都是要统统摒除的。
(3)多运动
经常运动,不仅仅能够增强孩子的体质,而且还能帮助他消除长时间学习导致的视力疲劳,因此要多鼓励孩子去运动。
在幼儿园或者学校中,老师也一定会要求孩子做要保健操,家长在平时也应该鼓励孩子进行操练,这样可以让宝贝的双眼得以休息按摩,有效提高视力,远离近视。
孩子的运动频率和父母的生活状态还是紧密相关的,父母喜欢运动孩子的运动天赋和运动频率也会大大的提高的。
周末休息的时候,多带孩子到室外活动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4)注意卫生
孩子的认知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在用眼上,常常不注意卫生。
比如经常会用脏兮兮的小手揉眼睛,这些妈妈都是要格外注意的。
婴儿摇铃适合多大的宝宝
摇铃适合3-18个月的宝宝,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做出一些简单而有效的动作,坐在桌边时,喜欢用手去够桌上的玩具,玩具掉了,他会顺着掉的方向去看,并且两只手可以同时抓住两个玩具。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凸显出来。这个时候为宝宝挑选一款摇铃,可以大大培养宝宝的各种动作。摇铃能发声、能旋转、能抓拿、能摇动,非常能吸引婴儿的注意力,促进婴儿上肢肌肉发育和手眼协调。摇铃玩具,让宝宝寻找声源,培养他们的听觉能力。让宝宝抓握摇铃玩具,可以培养宝宝摇动、拍打等精细动作,将摇铃悬挂在床头或贴在墙上让宝宝观看,可以吸引宝宝的视线,而在追随玩具的活动中,则可以提高宝宝的视觉能力。
不过在使用前,首先要检查摇铃是否卫生安全。最好先进行消毒,再给宝宝使用。洗干净手后,用手轻轻触摸摇铃表面,检查是否有锐利尖端,以免划伤宝宝。可以先拿着摇铃摇出声音,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待他有想玩的倾向,就可以给到宝宝了。教宝宝抓握住摇铃,并带着他的手,摇动摇铃。待宝宝自己会摇以后,你就只需要在旁边观察就好了。使用完毕后记得清洗消毒。
保护宝宝眼睛从细节做起
保护宝宝眼睛,从细节做起
1、改变不良习惯:
告诉宝贝不要用手擦拭眼睛。
2、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对于宝贝的毛巾要经常消毒和晾晒,如果家里有人患有眼疾,用品一定要经常消毒,专人专用,避免传染他人。
3、经常通风:
室内的温度、湿度适中,每天2次开窗通风,每次通风20分钟,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4、及时就医:
如果宝贝眼屎过多并伴有流泪和眼红的现象时,最好及时带宝贝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3个月宝宝可以进行早教吗
从3个月开始,宝宝就喜欢双手相握,在眼前玩耍,小手就像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玩具。现在,宝宝的双手灵巧多了,抓握玩具不但比以前牢固,而且双手都可抓起。纸是宝宝喜欢的玩具,偶尔抓到一张纸时他会在手里揉搓;抓到有把手的玩具他会胡乱摇动,让它发出声音。这个年龄段的宝宝,5个手指头没有分工,还是大把抓;手的动作和视线不协调,有时手在玩具周围转好几圈才能抓到。宝宝对声音的感觉非常灵敏,吃奶的时候不像以前那样安静了,只要注意到有响声,他立刻停止吃奶,把头转过去。宝宝的眼睛特别喜欢追随大人的活动,他对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物品都感兴趣。现在,宝宝每天的睡眠时间在16-17小时左右,觉醒时间大大延长。
而且宝宝已经硬朗多了,动作有了较大的发展。抱着时,宝宝的头能稳稳地直立起来,不需要再特意防护;趴着时,宝宝抬头挺胸,能用胳膊支撑起上半身,把头抬起并和肩成90度角;躺着时,宝宝的手脚不闲着,用力翻身还翻不过来。宝宝的小腿更有力了,扶着腋下,双腿能支撑一会儿身体。显得很懂事了,哭叫明显减少;喜欢让人抱,会把头转来转去地找人,要没人在身边会不高兴,又哭又闹。宝宝在语言发育和感情交流上进步较快,高兴时会大声笑;看到妈妈时,脸上会露出甜蜜的微笑,嘴里还会不断地发出咿呀的学语声,似乎在向妈妈说着知心话;妈妈和他讲话时,他会发出咯咯咕咕的声音,好像和妈妈一问一答的对话。所以这个时候进行早教可以有效的训练宝宝的语言、动作、理解等能力。
让宝宝健康成长从呵护敏感部位开始
1.眼睛需防菌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然而眼睛也是细菌进入的窗口。所以妈妈对于宝宝眼睛的呵护要特别注意不要让细菌有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眼睛一旦难受,宝宝便很喜欢用小手去抓眼睛,这样会加速细菌的感染。所以妈妈在保持宝宝眼部干净的同时要剪掉宝宝的指甲以免宝宝去抓眼睛。
2.脐带需防湿
脐带是宝宝与妈妈联系的桥梁,所以脐带对于宝宝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敏感部位。脐带脱落后其组织还没有成熟,倘若沾湿更是容易感染。妈妈在护理的时候要注意多加避免让宝宝的脐带长期浸到水或者沾到尿液。妈妈可以用棉布进行清理再用酒精消毒。保持宝宝脐带干爽,妈妈选择好的尿裤也是不可忽视哦。
3.口腔需清洁
口是人类进食的一个基础的组织。宝宝长期喝奶粉,其口腔如若护理不当容易口腔炎。妈妈可以在宝宝进食后让宝宝喝些温水,清理口中的残渣保持口腔的清洁。平时也可为宝宝补多点维生素,以保护宝宝口腔的抵抗力。
4.头部预防磕碰
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头部软软的非常脆弱。妈妈在抱着宝宝的时候注意用手部托住宝宝,避免让头部倒立少了支撑而造成脑部的补血不足。宝宝的头部构造是保护中区神经的运行中心,倘若被磕碰到对宝宝的成长会产生极大的伤害。宝宝除了注意抱姿也要注意不要让宝宝一个姿势睡到底。固定的睡姿对宝宝的头型也会产生不好影响。
5.私处护理要谨慎
爸妈们可能并不重视宝贝们的私处护理。其实,护理宝贝们的私处也是需要注意的哦。要防止宝贝们私处受伤和受寒。
在宝宝的护理中,妈妈要特别的注意这些敏感部位的护理。守住细菌的入口,防止病毒的感染让宝宝在安全卫士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宝宝出生9天了有眼屎怎么办 第2步:确定宝宝有眼屎的病因
首先家长可观察宝宝的眼部周围除了有眼屎增多的迹象外,是否还存有眼睛红肿、眼球充血、宝宝哭闹甚至用手抓挠眼睛的现象。
(1)宝宝上火了
新生儿体内火气重,喝水少,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于干燥都可能引起宝宝上火,出现易出汗、怕热、大便干燥、舌苔厚、眼屎多的问题。
(2)眼睑内翻
眼睑内翻也就是我们说的倒睫毛,有倒睫毛的宝宝会因为眼睫毛向内生长,使眼球受到刺激从而产生眼屎。
(3)宝宝鼻泪管发育不全
有部分宝宝的鼻泪管先天就比较短,鼻泪管在眼睛的眼角开口部的瓣膜发育不全,位于眼的内眦,使眼泪无法顺利排出,导致眼屎累积,宝宝眼部周围老是有眼屎的现象。
(1)新生儿泪腺炎
如果宝宝患有泪腺炎的话就会出现流泪症状,而且在流泪的同时还有粘粘的黄白色脓液渗出,早上起床的时候眼睛里有很多眼屎。尤其是在用手指压迫大眼角皮肤的时候,可以看到有黄白色脓液流出,或是宝宝大眼角皮肤会发红,皮下有肿块,宝宝会因为疼痛而哭闹不安。
(2)结膜炎
新生宝宝结膜炎一般多在出生后5—14天发病,表现为眼睑肿胀,睑结膜发红、水肿,同时伴有分泌物,初为白色,但可能很快转为脓性,因此出现黄白色带脓性的分泌物。发病处始阶段可能是一侧眼部,但随着病情发展可使另一侧眼睛受到波及,如未及时护理治疗,炎症可侵犯角膜。有的宝宝还会产生远期眼部不良后遗症,如视力受影响。
宝宝抓脸的原因
宝宝为什么会抓扰脸蛋?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宝宝的脸蛋因为缺水而变得干燥,所以让宝宝觉的不舒服而瘙痒。这个时候妈妈应该马上给宝宝涂抹专业的婴儿滋润霜,给宝宝的脸蛋充足的营养,有效滋润保湿。千万不能等宝宝的脸蛋已经发红起皮了再去弥补。宝宝不会说话,这个秘密只能通过妈妈更加仔细的观察,才能及时为宝宝做好秋季皮肤的防护工作。
宝宝皮肤角质层发育还未成熟,所以屏障功能也不完善。正常的皮肤角质层含有10%-30%的水分,以维持皮肤的柔软和弹性,在秋冬特别干燥的季节,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宝宝尚未发育完全的皮肤吸收不到空气中的水分,使得角质层的水分含量低于10%,皮肤就会出现干燥、紧绷、粗燥以及脱屑等皮肤症状。
秋季要避开让皮肤干燥的以下几个因素,宝宝的肌肤就会很快回复原有的水嫩滋润。
因素一:冷空气
秋季温度比夏季骤降许多,空气变得干燥,宝宝皮肤的水分很快被夺走,所以要给宝宝添加衣物保持身体温度。
因素二:护肤品
夏天用的护肤品一般都是清爽配方,对于那些皮肤容易发红发干的宝宝来说,,到了秋冬就有点不合时宜了,所以最好使用一些富有营养物质的滋润霜,减少水分流失。宝宝沐浴后5分钟内使用滋润霜效果更好。
因素三:紫外线
秋季的白日天气很晴朗,降雨量少,日照中的紫外线没有厚云层的遮挡,直射皮肤容易造成皮肤的水分容易蒸发,也会出现干燥现象,给皮肤造成麻烦。所以要避开阳光直射的时间,出门做好防晒准备,晒太阳最好晒宝宝的背面,小屁股,最好不要超过一小时哦。
婴儿抓脸怎么办
这是正常现象,宝宝活动能力还不强,不能坐,不能爬,更不能站,他只好用小手来探索和感知周围的事物了。
每个宝宝都有这样的一个过程,大人只要给他勤剪指甲就可以了,不必担心宝宝抓脸会给小脸蛋留下疤痕,爸爸妈妈千万不能给宝宝戴手套,戴上手套就束缚了宝宝的活动,给他感知世界带来障碍,对宝宝的智力发展是及其不利的,严重的还会引起宝宝的心理障碍
如何防止宝宝抓脸
宝宝抓脸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宝宝的脸蛋缺水而变得皮肤干燥,出现干燥、紧绷、粗燥以及脱屑等皮肤症状,产生瘙痒让宝宝觉的不舒服。这个时候妈妈应该马上给宝宝涂抹专业的婴儿滋润霜,维持皮肤的柔软和弹性,滋润保湿皮肤后,让宝宝不会去抓脸。若是等宝宝的脸蛋已经被抓得发红起皮了再去弥补可能会留下疤痕哦!
其次,宝宝喜欢抓脸有可能是脸上长了湿疹。部分皮肤病会让宝宝的皮肤瘙痒难耐,哪里痒小手就会去抓哪里。所以妈妈在发现宝宝经常抓脸时还应仔细观察宝宝皮肤是否有异常,比如有没有疹子、脱屑等皮肤病,因为这些会让宝宝很痒,不能自控。这个时候莹避免食用一些浴液皂液对宝宝皮肤造成刺激,可以用清水给宝宝洗脸。若是宝宝皮肤有异常及早去医院就诊,采用药物治疗,避免宝宝长期抓脸引起感染。
宝宝喜欢抓脸还可能是宝宝的习惯性动作。若是这样,爸爸妈妈们就应该多注意宝宝的举止,在宝宝抓脸的时候及时制止,慢慢用行动告诉他们这么做是不对的。每次这个动作被制止后,宝宝下意识里就会不做这个动作,慢慢养成不去抓脸的习惯。每次宝宝抓脸妈妈们还可以给宝宝拿他最喜欢的玩具,小手空不下来自然就不会去抓脸了。
当宝宝经常抓脸时,妈妈还要及时给宝宝剪指甲,磨平指甲边缘。宝宝指甲过长不仅容易抓伤脸蛋,而且指甲缝里藏的细菌会引起宝宝脸上的伤口感染,如果感染很容易在宝宝脸上留下疤痕哦!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和观察宝宝抓脸的原因是什么,尽早帮助宝宝纠正,避免宝宝的小脸蛋儿被抓伤!
宝宝的触觉发育
0-6岁宝宝触觉发育的指标是什么?如何培养宝宝触觉? 戴手套会不会影响宝宝触觉发育?本文我们一起了解相关内容。
一、0-6岁宝宝触觉发育的指标
1个月:宝宝出生一周,触觉敏感性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宝宝对身体接触,特别是对手心和脚心的接触非常敏感。大人用手轻触宝宝的手心和脚心,宝宝会有反应。一周后,宝宝对触摸和包裹的方法也十分敏感,喜欢柔软而不是粗糙的感觉,不喜欢被粗鲁的摸抱。舒适的尿布和柔软的衣物布料会比粗糙的衣服更让宝宝安静。
2个月:由于先天反射还没消失,会经常赚着拳头。
3个月:宝宝伸出大拇指或食指,宝宝会抓握。大人将手指或能发出声响的带有柄的物体放入宝宝手中,看宝宝是否抓握。同时会主动伸出小手拍打玩具,玩具在手中停留的时间延长。给宝宝提供玩具,但以质地柔软的布玩具为佳。
4个月: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逐渐完善,条件反射性反应逐渐消失,会主动伸手抓住逗引他的东西。多和宝宝玩耍,拿东西逗宝宝抓握,他会主动伸手抓握。
5-6个月:触觉越来越敏锐,对人的抚摸和抱抱很敏感。抱宝宝的时候宜轻柔,力度大或者用力不当时宝宝感觉不舒服时会有排斥等表现。喜欢和爸爸妈妈和看护他的亲人的接触。陌生人和宝宝互动,宝宝明显不喜欢,而爸爸妈妈的拥抱会让宝宝感觉安全舒服。
7-8个月:看到东西伸手就去抓,不管什么都会往口里放;手的动作从被动到主动,由不准确到准确。给宝宝准备一些能拿着、摇着、转着玩的玩具,如皮球、不倒翁、塑料娃娃、喇叭、铃铛等等,观察宝宝是否流畅地抓握玩耍。手眼协调能力增强,能将眼睛看到的和自身的身体动作建立联结反应,宝宝清醒时经常在玩自己的双手,两手在眼前握着,手指乱动状。向宝宝做鬼脸,观察宝宝会试图模仿与否;和宝宝对坐,问宝宝五官位置,让宝宝指五官;刚开始可能会知错,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宝宝可以准确指出五官。
9-10个月:孩子9个月时,能用眼睛去找从手中掉下的东西;手上拿着一根小棒去敲打另一个物品,尤其喜欢敲打能发出声音的玩具。10个月时,宝宝的的手指会更加灵活,如果玩具掉到桌下面,还会知道去寻找丢掉的玩具。在碗里放一些小珠子,引导宝宝抓起,观察宝宝能否顺利抓握。
1岁左右:这时宝宝常常是小手高高举起,过一段时间小手才会慢慢放下来,最后才能“甩开膀子”行走自如。这是宝宝在依靠小手寻找平衡。
2-3岁:宝宝开始对自己排泄器官的触觉信息开始敏感,会有意识地用手触摸排泄器官,解便的过程会让宝宝感到快意。
3-6岁:逐步走向规范的活动。这个时期,在人类对触觉刺激的两大反应中,当识别系统的发展终于超越了防御系统时,学习能力将有突破性的进展。这时,妈妈所要做的就是为宝宝提供各种安全玩具让他把玩,以促进手的辨识能力的发展,同时辅助视知觉,从而进一步推进手眼协调能力的提高。此外,父母还要经常与宝宝一起游戏,开展有意义的对话和互动,这对于宝宝触觉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不同年龄的宝宝护眼大法
1岁以内 与他(她)甜蜜接触
不满1岁的宝宝视觉系统发展迅速,起初,宝宝只能分辨黑白影像,然后,逐渐可以分辨事物的颜色、远近,并开始发展手眼协调能力。此时他们的眼球运动仍不稳定,如果宝宝偶尔出现眼睛偏斜实属正常,妈妈不必太紧张。妈妈要注意的是:4个月的宝宝眼珠是否会随眼前物体移动;6个月的宝宝是否眼位不正或是眼球运动不协调,如果有问题要及时就医。
聪明妈妈这样做
作息规律、睡眠充足与均衡的营养是宝宝视力发展的先决条件。嗜甜是宝宝的天性,不过,当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后,一定要少喝含糖果汁、少吃甜食,保持身体酸碱度平衡,并多吃蔬果摄取维生素。
在宝宝视力发育的关键期,科学的刺激有助于他们的视觉发展。当宝宝刚出生时,对他(她)微笑,多让宝宝近距离看爸妈的脸;宝宝8个月了,已经能寻找眼前消失了的物体,和他们藏猫猫是训练视觉的最佳游戏!
1-2岁 训练手眼协调
宝宝将发展出成熟的视觉辨别能力,能将物品做简单的归纳。手、眼及身体逐步协调让宝宝能准确地接和丢东西。视力不佳或有问题的孩子,在练习走路时,会因无法准确地感受事物的立体感而不敢跨足。
聪明妈妈这样做
孩子的视网膜尚在发育期,电视、电脑等对他们的发育都有负面影响,所以,即使宝宝再吵再闹也要少看动画片,如果看电视,1次不超过30分钟,1天最多1小时,注意电视画面需柔和稳定,看电视要与电视机保持画面对角线6~8倍的距离。
这个阶段,宝宝已经能辨别简单的几何图案了,和他一起玩形状和颜色的搭配游戏,除了让宝宝玩得不亦乐乎,还能训练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2-4岁 培养良好习惯
宝宝看到的世界已经与我们不相上下了,手眼协调能力佳,行走时,能轻易躲开障碍物,视线也能跟得上快速移动的东西。
聪明妈妈这样做
此时,宝宝的好动天性表露无遗,若不懂得自我保护,追跑碰撞之间,很容易造成眼睛的外伤。因为宝宝还无法表达视力状况,若有外伤,爸妈一定要带宝宝到医院,由眼科医师为其进行详细检查。
多数孩子已会翻阅书籍,此时一定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眼睛与书本应保持30~35厘米,每阅读20~30分钟就要休息10分钟,不要在摇动的车内或直射的日光下阅读。
宝宝满3岁后,即可接受第一次视力检查,带孩子接受检查前,要先教会孩子认识视力检查表,懂得指出方向在哪里。
宝宝成长过程怎样让宝宝活动更有目的性
宝宝成长过程重大事件:刚出生的宝宝经常双拳紧握,如果妈妈爸爸把手指或者一个玩具放到他胖乎乎的拳头里,他会使劲地握住。在这一阶段,这种抓握还只是一种无意的反射行为。3 个月大的宝宝想去抓妈妈手里的拨浪鼓,但却很难控制手的力量和方向。但是到了5~8 个月大,他的小手将能陆续拿下一系列技艺:捡起一个物品,抓紧它,把它放到自己的嘴巴里,或者从一只手倒到另一只手里,甚至两只手各抓一块积木对敲几下。
为什么很重要: 手的有意动作表明大脑开始协调行为,控制小手的过程能使宝宝手、眼协调运动的能力得到发展,使宝宝的活动更有目的性。
新妈妈应该知道的: 不要把小手包裹起来, 给宝宝抓握的机会。在5~8 个月的常规检查中,医生会帮他测查抓物、倒手及手眼协调的能力。
手的有意动作表明大脑开始协调行为,控制小手的过程能使宝宝手、眼协调运动的能力得到发展,使宝宝的活动更有目的性。
宝宝也要动手创造
发展训练手的精细动作,使宝宝通过游戏活动来刺激脑部的发育,从而促进宝宝潜能的发展与提高,开启宝宝智慧的大门。
常言道“心灵手巧”,手是宝宝认知周围世界的重要器官。在脑科学研究成果中发现,大脑中有近5万个神经细胞控制着人体躯干,其中又有40%的神经细胞控制着手的发展。发展训练手的精细动作,使宝宝通过游戏活动来刺激脑部的发育,从而促进宝宝潜能的发展与提高,开启宝宝智慧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