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黄配伍应用
天竺黄配伍应用
配白僵蚕
白僵蚕熄风止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用于肝风内动与痰热壅盛所致的抽搐惊痫等。
天竺黄清热化痰,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
白僵蚕辛开,熄风止痉力强,天竺黄寒清,清热化痰力胜。
二药配伍,用治风热痰喘、惊痫抽搐。
配朱砂
朱砂镇心安神,清热解毒,用于心火亢盛所致的心神不安、胸中烦热、惊悸不眠等证。
天竺黄清热化痰,朱砂秉寒降之气,天竺黄具清化之质。
二药配伍,用治痰热惊风,效果甚佳。
配半夏曲
天竺黄甘寒,清热豁痰,凉心定惊,半夏曲性温,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天竺黄突出一个清字,半夏曲侧重一个燥字。
二药伍用,一清一燥,相互促进,清热除湿、化痰止咳的力量增强。
主治湿热内蕴,症见咳嗽吐痰不爽,呕恶,胸闷胸痛,夜寐不安者。
天竺黄、半夏曲伍用,最宜用之于小儿痰热交炽、消化不良,或痰风将作、目睛呆滞之际。
配胆星
胆南星清热化痰,熄风定惊,适用于痰热惊风抽搐及中风、癫狂等证。
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等证。
二药配伍,相须使用。
主治痰热闭阻清窍、高热神昏谵语、惊痫等证。
配石菖蒲
石菖蒲开窍宁神,化湿和胃,用于湿浊蒙蔽清窍所致的神志昏乱。
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用于痰热惊搐等证。
二药配伍,天竺黄以清为主,菖蒲以开为主。
一清一开,相辅相佐,一寒一温,相互补充,用治热病神昏、中风痰热壅盛等证,疗效大增。
苍术的配伍应用
配玄参:苍术燥湿健脾、升阳散邪;玄参滋阴降火、清热解毒。湿邪未尽,而阴液已伤之消渴证,其治疗若单养阴滋阴恐能助湿,而祛湿又存劫阴之弊,两药配用,以玄参之润制苍术之燥,以苍术之燥制玄参之腻,则健脾滋肾、养阴逐邪,两擅其长。
配厚朴:苍术苦温辛烈,运脾燥湿;厚朴苦辛温,除湿宽肠,性味从辛、从燥、从苦组成,两药相伍,消食且散痰湿。对有湿、有滞、有积者尤宜。湿除脾运、中阳得振,专解湿邪困肿,运化失司诸证。
配防风:本品辛散苦燥,外能解风湿之邪,内能燥湿健脾,炒苍术辛散性弱,偏于燥湿健脾,可配防风祛风燥湿,因“风能胜湿”之故,专治湿盛水泻;生苍术其辛散性强,配防风以祛风发汗,同治风湿痹痛,一能燥湿,一能祛风,合用则既燥又散,风湿两邪俱除。
配石膏:苍术燥湿,外散风寒,内化湿浊;生石膏性寒,清泻暑热,两品相配,一温一寒,刚柔相济,燥湿清热不伤脏腑正气,善治湿邪化热,取太阳阳明两经同治之意,用于暑温、湿温、壮热烦渴、身重溺短等证最宜。
配黄柏:黄柏苦寒,气味俱厚,性沉而降,以清下焦湿热为长;苍术味辛主散,性温而燥,化湿运脾,通治内外湿邪。二药均具雄壮之气,苍术得黄柏,二苦相合,燥湿之力倍增;黄柏得苍术,以温制寒,清热而不致损阳,二药相使相制,清热燥湿功效显著,常用于下焦湿热之足膝红肿热痛、足痿无力,或湿热带下、湿疮淋漓并见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等病证。
配香附:苍术芳香辛温,醒脾燥湿,脾阳健运,则可湿去痰消;香附乃血中之气药,调气疏肝,善解气郁,血行气畅,则胸胁痞闷诸证可解。两药合用,肝脾并治,舒肝理脾,主治肝脾郁结诸证。
配黑芝麻:苍术辛烈温燥,燥湿健脾;黑芝麻甘平,能补肝肾且润五脏。两药合用,一燥一润,相辅相成,健脾润燥,善治噎膈脘痞兼脾虚苔薄腻者。
配神曲:本品燥湿力强,湿去则脾胃得以健运,神曲消食和胃,两药合用,消食健脾功力增强,可治食积内停、湿阻脾胃,症见胸脘满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水泻,苔白腻等证。
配川椒:川椒善散阴寒,温中止痛,暖脾止泻;苍术则长于外祛风湿、内燥脾湿,功偏燥湿运脾。两药相配,温中燥湿使寒湿去、脾胃健运则泻可止,温中止泻力增,能治寒湿较盛之久泻、苔白厚浊等证。
天麻泡水喝好还是炖的效果好 天麻跟什么不能一起吃
《雷公炮炙论》中有提到“御风草根茎斑,叶皆白、有青点,使御风草根,勿使天麻,二件若同用,即令人有肠结之患,”因此吃天麻时不宜与此药材同用。
吃天麻时禁忌与镇静药、麻醉药配伍,不适合与抗心律失常药、降血压药配伍应用,不适合与免疫抑制药配伍应用,以免降低药物疗效。
什么中药泡水治咳嗽 紫苏子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经。
《本草纲目》记载紫苏子:治风顺气,利膈宽肠,解鱼蟹毒。
功效:降气止咳平喘:用于痰阻气机,咳嗽痰多等。
止咳应用: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葶苈子,细辛,麻黄,天竺黄,胆南星,陈皮,丹参,甘草等配伍应用,水煎服。治疗支气管哮喘。
夜交藤配伍应用
配酸枣仁
酸枣仁味酸,入肝经,养肝血,安心神。
夜交藤昧微苦,入心经,滋心阴,宁心神。
相须为用,魂藏神安。血虚失眠,投之有效。
配生地
心肾之阴不足,阴亏水少致虚烦少寐之证。
生地善滋肾水以补阴,夜交藤善养心血而补阴。
二药相配,补不足之阴血,烦除寝安。
配天冬、麦冬
柯琴《名医方论》曰:“心者主火,而所以主者神也。神衰则火为患,故补心者必清其火而神自安。”
天冬、麦冬甘寒滋润。有清虚火之效;夜交藤微苦坚阴,具养心阴之功。
三药相合,清虚火,养心阴,阴补而神藏,心和而神安。
配羌活、独活
羌活善祛上部风湿,独活善祛下部风湿,夜交藤专搜全身之风邪。
三药合用,祛风胜湿,舒利关节而通痹,厢治风湿在表,肩背痛不可回顾。
头痛身重,或腰背疼痛等证,效果较佳。
配当归
肌表不固,感受风邪,致络脉不通,气血受阻,而为疼痛。
治宜祛风活血,通痹定痛。夜交藤性善走窜,专于搜风。
当归辛温行散,善化瘀廊。两药相配,风邪可除,瘀血可消,痹痛则解。
毛诃子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
毛诃子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治脉热病、扩散伤热、瘟热,毒热、新旧热病、痛风者,可配伍冰片、肉豆蔻、豆蔻、草果、天竺黄、红花、丁香、沉香等药同用。《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除烦,治水,调中,止泻痢,霍乱,奔豚肾气,肺气喘急,消食开胃,肠风泻血,崩中带下,五膈气。
龙骨配伍应用
龙骨配伍黄芪、白术
龙骨收敛止血;黄芪、白术补气健脾。三药伍用,有补气健脾摄血之功效,用于治疗脾气虚弱、不能统血之月经过多、血稀色淡、心悸气短等症。
龙骨配伍牡蛎
二者均有敛阴潜阳、镇惊安神、收敛固涩之功。但龙骨甘涩性平,主入心、肝经,功擅镇惊安神、收敛止脱,益阴之中能潜上越之浮阳;牡蛎咸涩性凉,入肝、肾经,长于益阴退热、化痰软坚,益阴之中能摄下陷之沉阳。
二药伍用,调和阴阳,其镇惊、敛阴、潜阳、固涩、止血、止带之效更著,用于治疗阴虚阳亢之烦躁不安、心悸怔忡、头晕耳鸣、健忘失眠;心肾亏虚、肺肾不足之咳痰喘促、汗多厥脱以及久泻久痢、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等症。
龙骨配伍牛黄、胆南星
龙骨重镇安神;牛黄清心解毒、豁痰开窍;胆南星清热化痰定惊。三药共用,有清热化痰、安神定惊之功效,用于治疗痰热内扰之惊痫癫狂之症。
丁香配伍应用
配五味子:五味子苦酸,平降肝经气火。二药合用,主治奔豚,其病机在开在肾,皆所相宜。
第2步配柿蒂、干姜 :柿蒂下逆气。干姜补中阳,三药合用,胃寒去,逆气平,胃虚复.则呃逆自止。胸痞亦除。
第3步配五味子,再伍以莪术(别名广茂),温肾散寒,平降冲逆,散结消瘀,举三治一,非此莫效。”
第4步配黄连、乳汁 《本草纲目》:“葛洪《抱朴子》云,凡百病在目者,以鸡舌香、黄连、乳汁煎注之,皆愈。”黄连清火泻火,乳汁补肝明目,三药合用,标本兼顾,气血同治,亦补亦泻,故治百病在目者,以其目为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也,目生百疾,三药合用,皆主治之。
第5步配柿蒂: 和中降逆,温肾助阳,治虚寒呃逆最效,两药相合无主辅之分,有相佐之效而其他补助肾阳方中,亦多用之。是为佳对。
荷梗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解暑
荷梗清热解暑宜生用,新鲜者善清夏季之暑邪,临床常与鲜藿香、鲜佩兰、西瓜翠衣等配伍应用。既能清热解暑,又能升发脾阳,对治疗暑热泄泻有良效,常与扁豆等配伍应用。此外,对脾虚气陷,大便泄泻者,也可加入补脾胃药中同用。
平肝的中药有哪些 代赭石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肝,心经。
功效主治:平肝强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呕吐,呃逆等症,本品重镇降逆,可降上逆之肺气而平喘。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由于肝阳上亢而导致的头痛,眩晕,可用本品配菊花,蒺藜,钩藤,黄芩,天麻等同用;因肝火上冲或肝气郁滞,郁久化热而出现急躁易怒,头胀胸闷,不眠,甚或吵闹,骂人等症,可重用本品易重镇,平肝,清热,长配伍黄芩,黄连,天竺黄,胆南星,生香附,生牡蛎,生铁落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