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学龄前儿童饮食如何安排 早餐

学龄前儿童饮食如何安排 早餐

07:30

牛奶100-200ml;鸡蛋1个;小点心若干。

举例:糕点,面包,白煮蛋/茶叶蛋。

学龄前儿童如何体检

学龄前儿童体检一半在专业的体检机构进行,但由于体检人较多,排队时间较长,体检场所空气质量较差。因此建议家长两人陪同检查,一人帮宝宝排队,一人带领宝宝到附近的较空旷的地方玩耍。

学龄前儿童体检项目较多,家长要事先排队领取相关表格,帮助宝宝填好后等待。

宝宝在体检时,只需配合医生的指令即可,有许多指令宝宝或许听不懂,需要家长在旁协助,例如脱衣服、抽血时缓解宝宝情绪等。

电动牙刷儿童可以使用吗

学龄前儿童不宜使用电动牙刷。

学龄前的儿童只有一些软垢,很少有牙石等顽固的物质,没有必要使用电动牙刷大力摩擦。而且刷牙的时候,学龄前儿童掌握不了正确的方法,很容易损伤牙龈,使牙龈出现红肿、出血等症状,因此建议学龄前儿童最要不要选择电动牙刷。

学龄前儿童饮食如何安排 晚餐

18:30

主食(总量约80-120g)。

举例:大半碗米饭或面条,如菜泥挂面,菜肉饺子。

蔬菜(各类新鲜蔬菜,总量约100g)。

豆制类食品(如豆腐、豆干等,总量约25g左右)。

肉类(牛肉、猪肉、羊肉等,总量控制在10g,以瘦肉为主,如为鱼虾贝类,可酌情增加量至15g)。

举例:芹菜炒肉丝;清炒萝卜;木耳炒白菜;鱼香肉丝;虾米炖豆腐;小肉圆,青椒肉丝炒豆干。

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要点

学龄前宝宝需要补充的营养

1、热能、蛋白质:学龄前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活动能力和活动量均增大,热能消耗增多,其需要量仍相对高于成人。热能供给量,男、女儿童4岁时分别为6.1MJ(1450kcal)及5.9MJ(1400kcal),6岁时分别增至7.1MJ(1700kcal)及6.7MJ(1600kcal)。

与幼儿相似,学龄前饮食也应注意到热能需要的个体差异,既要防止热能摄入不足,也要防止摄入过多发生肥胖症。学龄前儿童肌肉发育较快,再加以内脏器官增长、酶和激素等合成机能的成熟,均需要大量蛋白质。每日应供给45—558的蛋白质。

2、矿物质、维生素:充足的钙与维生素D的供给不仅能够影响学前儿童骨骼增长和骨骼硬度的增加,而且与恒牙的健康也有很大关系。因在此阶段儿童虽然乳牙已经出齐,恒牙要在6岁左右开始长出,但其钙化过程却早在出牙之前就开始了,所以钙和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是很重要的。

我国钙供给量为800mg,已与成人的要求一致。在铁和锌的营养方面主要是注意选择含量高、吸收利用好的食物来达到供给的作用。儿童维生素A及核黄素往往因食物关系而易摄入偏低,所以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温馨提示,对于宝宝某种营养素缺乏,要想给宝宝补充,最好是用食补方法,才能够更健康的帮助宝宝补充营养素。

学龄前宝宝的饮食要点

1、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饮食卫生习惯主要有不挑食、偏食,按时吃饭,不暴饮暴食,饭前、吃东西前洗手,不吃不洁食物,吃饭时不看书、不看电视、不说笑,饭后不做剧烈运动等。

2、膳食要均衡,食物要新鲜、品种多样化:通过均衡的膳食,即粗细、荤蔬搭配,是可以达到儿童的营养需要,而不必买营养品、 滋补品之类。

3、注意摄入蛋白质的质量: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需大量的蛋白质,而且蛋白质的质量要优良,即摄入肉、禽、蛋、豆类的蛋白质,但不宜多吃高脂肪食物。

4、早餐不宜马虎:调查表明,从早餐中获得足够热能和蛋白质的孩子,其体形和机能发育较好,学习效率亦高。早餐不但要吃,而且要吃得好,可选择鸡蛋、牛奶、米饭、面包、小菜、馒头、果酱、芝麻酱等搭配吃。

5、补足水分:学龄前儿童活动量大,新陈代谢旺盛,对水的需要量也大,应注意补足水分。值得注意的是,人工配制的各种果味料、碳本型饮料,不宜作为儿童补水之用。

6、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处在生长发育的儿童对矿物质、微量元素需求量大,调查表明,他们是易缺乏钙、铁、 锌、碘及维生素A等营养物质的人群,应注意从食物中摄入补充。可增加乳制品、豆制品、 海产品及肉类、动物肝脏及新鲜蔬菜的摄入。

7、适当吃些零食:可在午后三四点钟时吃一些零食,可缓解饥饿,提高效率,现提倡吃些硬果类零食,因为它们营养丰富,而且通过咀嚼有利于咀嚼肌发育,有益于视力。但应控制食量,而且不在饭前吃。

8、注意食物的色香味,进食环境整洁优美:良好的进食环境是合理营养的基本条件,儿童进餐的环境应整洁、卫生,不在吃饭时训斥、指责他们,让他们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专心进食,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学龄前儿童健身操

1、基本体操。对学龄前的儿童来说,要求以徒手操为主,并选学1~2套轻器械操,每套6~8节。家长要教小儿学习立正、稍息、看齐、向左(右)转、原地踏步、立定、齐步走、跑步走、左(右)转弯走等基础动作。对于动作方面,学龄前儿童走步要求步伐均匀,有精神地走;跑步时要求上体稍前倾,两手半握拳,屈肘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用前脚掌着地跑;跳跃时要求屈膝摆臂,四肢协调,用力蹬地跳起,轻轻落地,以保持平衡。

2、韵律体操。韵律体操指的是在徒手操和持轻器械体操的基础上,发展成以节奏为中心、以自然性动作为基础,并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有节奏的、有韵律的、连续性的身体练习。韵律体操的内容非常丰富,且动作新颖独特,把音乐舞蹈、技巧等融为一体,综合艺术和美的身体活动练习。韵律体操不仅可以发展孩子的柔韧、协调、灵活和耐力等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帮助孩子锻炼健美的体形,提高节奏感和表现能力。

学龄前健身操的好处及注意事项

1、运动身体,提高体能素质

⑴ 促进肌肉生长。学龄前儿童健身操是一种适度运动。做运动时,参与活动的肌肉血液流动加快,使新陈代谢变得旺盛,肌肉会因此变得结实强壮。

⑵ 促进骨骼形成和发育。做运动时,覆盖在骨骼上作为肌腱收缩媒介的骨膜会受到刺激,使骨骼的生长更为旺盛和坚固。

⑶ 促进器官发育。做运动时,学龄前儿童的主要器官都被调动起来,心、肺、肝、脾、肾功能变得更为强盛,成长变得更为迅速。

2、刺激感官,促进智能发达

⑴ 活化全身的神经系统。学龄前儿童健身操是一种适度的刺激,可以刺激学龄前儿童的感官、皮肤和经络,从而使全身各器官和组织的神经系统与荷尔蒙系统的机能经常处于活化状态。

⑵ 养成良好性格。学龄前儿童健身操能给孩子带来喜悦,让孩子在运动中得到快乐,从而养成性格开朗、生机勃勃和喜欢与人沟通的性格。

⑶ 促进智力的发达。通过做操不断刺激感官、经络和身体,从而不断刺激中枢神经和大脑,增强大脑皮质的活动,使大脑生长速度加快,发育更为完善,使智力更为发达。

3、调节生理,培养良好习惯

⑴ 培养良好的运动姿势。学龄前儿童健身操是一种适度的调节,通过促进学龄前儿童坐起、站立、步行等动作的发展,培养正确的运动姿势。

⑵ 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它通过培养正确的运动预备条件,促使关节完全活动,习惯运动的节奏,最终培养学龄前儿童的运动的正确性、灵敏度和持久力。

⑶ 提高整个身体的健康水平。孩子通过健身操得到的喜悦与快乐,经由自律神经和荷尔蒙的作用,对全身各系统、各器官和各个机能组织产生。

二、学龄前儿童练健身操的注意事项

1.循序渐进

刚开始时,应采取步伐走动的方式,以使身体和下肢有充分时间适应。开始不要做太长时间,以10分钟为宜。在步伐走动之前,先做热身和适当的伸展运动,特别是下肢的适度伸展非常重要。天冷时,热身时间要长,并多穿些衣服。

2.卫生与健康

健身操运动后,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避免着凉,特别是在空调房内运动后应做些伸展运动再行淋浴。

3.适当的服装

做健身操时,应穿合身透汗的健身操服。健身鞋应有较厚的护垫,以减缓足部与地面撞击而造成的震荡。鞋身不宜太软,可采用半高筒式,以保护脚踝。

4.训练前后要饮适当的净水

训练中出汗,会大量损耗体内液体,所以在训练前1-2小时和训练中都要饮用一些净水,在训练后也要有计划地饮用些液体,不要到口渴才喝。

学龄前儿童与性教育

1)“贞洁”是性教育的核心

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对婚姻忠实的品格,必须遵守的准则,并能对婚前性行为进行控制。另外要让孩子懂得,任何不正当的性行为、关系、同性恋、婚外情,不仅是不道德的,还会对自身及他人健康产生危害。

2)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父母首先要自我建立正确的观念,使孩子明白性是自然的,异性之间的吸引力是正常的。纯洁的、正当的性关系是美好的。性是生命之源,是参与创造一个新的生命,只能与爱、与履行责任连在一起,决不能随便。只有不正当的、婚姻以外的性关系才是肮脏的、不道德的。

3)父母的责任

当父母本身未能做到婚前保持贞洁,及由于对婚姻不忠实而尝到的痛苦,可以自身的体验引导孩子,避免他们重蹈覆辙。

在双亲家庭中父母对婚姻忠实,稳定的婚姻与家庭给孩子带来幸福与安全感。可以向孩子讲解如何履行对婚姻的责任,要让孩子明白,父母如同一体不可分。除彼此之外,不需要任何别人介入。

至于单亲家庭,特别是由于婚姻破裂的单亲家庭,可用孩子心理上所受的冲击来做反面教材。此外,在单亲走向再婚的过程中,要为孩子树立与异性交往的典范。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他们无时不在模仿我们。父母不要等着学校去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这是我们的责任,如果能在孩子第一次提问:“我是怎样生出来的?”时,就能正面引入性教育的话,整个性教育的过程,将会是再自然不过了。

什么是学龄前体检

学龄前儿童,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这个年龄范围是3-7周岁。学龄前体检就是指这个年龄阶段的小朋友进行每年一次的常规检查,检查身体各器官的发育状况,身体对于某些疾病的抵抗能力。学龄前体检与成年人体检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与乙肝、甲肝等疾病抗体的体检,以便于判断这一阶段的孩子是否应该注射相关的疫苗。

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要点

1.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饮食卫生习惯主要有不挑食、偏食,按时吃饭,不暴饮暴食,饭前、吃东西前洗手,不吃不洁食物,吃饭时不看书、不看电视、不说笑,饭后不做剧烈运动等。

2.膳食要均衡,食物要新鲜、品种多样化

通过均衡的膳食,即粗细、荤蔬搭配,是可以达到儿童的营养需要,而不必买营养品、 滋补品之类。

3.注意摄入蛋白质的质量

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需大量的蛋白质,而且蛋白质的质量要优良,即摄入肉、禽、蛋、豆 类的蛋白质,但不宜多吃高脂肪食物。

相关推荐

学龄前儿童需要的营养

维生素是人体内含量很少的一类低分子有机物质。它不能提供热能,一般也不作为机体构成成分,但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依靠食物来提供。 1.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 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和鱼类的肝脏、脂肪、乳汁及蛋黄内。有色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菠菜、杏、柿子等含胡萝卜素较多,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A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化合物,耐热、耐酸、耐碱,不溶于水,在油脂内稳定,故受一般烹饪过程的影响小。 维生素A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保护上皮组织,防

食用油面筋的日常注意事项

油面筋对哪些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低血压 哪些人群适宜食用油面筋? 学龄前儿童,学龄期儿童,青少年,更年期妇女,久病体虚人群 哪些体质的人适宜吃油面筋? 气虚体质

学龄前儿童易感染水痘

冬去春来,一些儿童容易感染的呼吸道传染病,如风疹、水痘、“流脑”等也开始悄然肆虐。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给易感儿童注射减毒风疹疫苗是预防的关键,一定不要拖延。患儿在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进食流质及半流质食物,可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如果患儿出现头痛、嗜睡、抽风、高烧不退、呕吐,或有心悸、胸痛、乏力、精神萎靡等严重情况,应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较长,通过空气水沫传播,患者以3-15岁儿童多见。患病的孩子需隔

运动对学龄前儿童的好处

1、运动能强化孩子肌体的功能 强化心脏:有氧运动是指运动身体的大肌肉群,使心脏持续加速跳动几分钟。通过一次次的有氧运动,氧气被输送到肌肉。结果是,心脏变得更加强壮,做事时更有效率,不会很容易就感到疲劳。 增强肌肉:锻炼能使肌肉更加强健,这样能给关节更好的支持,使人不易受伤。 增加柔韧性:柔韧性越好的人就越不容易在剧烈的活动中发生拉伤肌肉或扭伤关节的问题。而生活中有许多休闲运动都对提高柔韧性有帮助,比如:武术、跳舞等等。 2、锻炼能保持体重 事实证明,许多肥胖儿童在生活中明显缺乏锻炼。肥胖儿童更容易受到诸如

学龄前儿童的共同特点

学龄前儿童的共同特点 1、活泼好动 幼儿总是不停地做各种动作,不停地变换活动方式。幼儿好动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儿童形成勤快、好劳动的良好品质。 2、好奇、好问 幼儿的好奇心很强,儿童喜欢提问。 3、易冲动、自制力差 这是幼儿性格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千万不要错过0-3岁早期开发的机会易受外界情景或他人的影响而情绪激动。行为变化,或者因为自己主观情绪或兴趣的左右而行为冲动。幼儿心理与行为受外界刺激和自身主观情绪的支配性很大,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幼儿又具有坦率、诚实的性格特征。他们的情绪、思想比较外露,喜怒形

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四个方面

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包括体、智、德、美四个方面。 1、体育:是早期教育中的首要任务。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如走、跑、跳、攀、登等。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有保健护理、保育营养还不够,还必须开展一定的体育活动,以掌握某些技能,使儿童的骨胳、肌肉和各种脏器得到锻炼,提高适应能力和各种功能。 2、智育:早期进行智力教育重要的是把开发儿童的智力作为重点,即发展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学龄前期的智力教育,是为今后的教育打基础的,错过这个时期,以

学龄前儿童需要的营养

学龄前儿童对水的需要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运转和排泄,都离不开水;水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水还能调节体温,并能止渴。体内的水量随年龄、性别、胖瘦的不同而不同。年龄越小,体内含水量越多;脂肪组织越多,含水量越少,所以,肥胖者体内含水量相对较少。 水的需要量主要取决于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热量的需要。此外,温度的变化、人的活动量和食物的性质,也影响水的需要量。学龄前儿童每日每千克体重对水的需要量为90~100毫升。腹泻、呕吐时排水量增多,对水的需要量也相对增多。 体内水

婴儿也会患心理疾病吗

婴儿也会患心理疾病? 原来这位年轻母亲为了尽快恢复产前体型,孩子未满月就为她找了个小保姆照料,自己什么也不管,连晚上睡觉也是让孩子跟着小保姆。孩子得不到母爱、人之初的情感交流和依偎父母怀中的乐趣,因而以哭闹"抗议"。医生忠告,父母对婴儿的情感需要熟视无睹,孩子是很容易引发心理疾患的。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病或在婴儿阶段已埋下隐患 时下,因父母无视关爱和教育不当等原因,引发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患不断增多。很多案例表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病其实早在婴儿阶段就已经埋下隐患。 一份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学龄前儿童的心

宝宝头发不好怎么办 补足睡眠

睡眠不足容易导致宝宝食欲不佳、经常哭闹、生病,从而影响宝宝头发健康生长,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合理安排宝宝的作息时间,保证宝宝的睡眠充足。建议宝宝每天的睡眠标准如下: 1、新生儿(0—3个月):睡眠时间范围缩小到14—17小时; 2、婴儿(4—11个月):睡眠时间范围扩大到12—15小时; 3、幼儿(1—2岁):睡眠时间范围扩大到11—14小时; 4、学龄前儿童(3—5岁):睡眠时间范围扩大到10—13小时; 5、学龄儿童(6—13岁):睡眠时间范围扩大到9—11小时。

实践活动对儿童心理有何影响?

学龄前儿童主要是在游戏的活动中使心理得到发展的,离开了活动,就没有儿童的心理的发展。游戏活动对学龄前儿童来说,不仅是一种娱乐,而且也是一种学习。他们正是在游戏中发展智力、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熏陶感情、塑造个性,使自己的心理得到迅速而良好的发展的。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儿童在游戏中怎么样,当儿童长大的时候,他在许多方面的工作也会怎么样。 因此,未来活动家的教育,首先要从游戏开始。”所以,家长应创造有利的条件,帮助和指导孩子开始游戏活动,使他们的智慧之花,通过游戏这一“媒介”得到尽情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