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脏猝死有哪些征兆

心脏猝死有哪些征兆

心脏猝死,听起来是一个比较可怕的症状,的确,每年都有很多人发生此类情况。说是“猝死”,那是不是说在发生灾难的之前就是完全没有征兆的呢?可能一般人都会觉得是突然发生的,但是如果患者的家人朋友仔细观察的话,害死有一些值得警惕的预兆的。这对于患者本身而言,及早做就医准备是有好处的。下面就看看到底在猝死发生之前,患者的身体会有怎样一些讯号呢?

据医生介绍说,心脏猝死者绝大多数都是本身就有心脏结构的异常。主要包括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异常、浸润性病变和心内异常通道。这些心脏结构改变很容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而大多数猝死者则是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所以在此提醒那些本身就有心脏疾病的人,一定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积极配合治疗。在心脏猝死的前驱期,许多患者会出现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及其他症状。而且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脏猝死患者所特有,而常见于任何心脏病发作之前,所以对于病人来说,更应该提高警惕了。在发病的时期,也就是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情况下不会不超过一小时。在这一小时之内或者更短的时间里,会出现一系列的心脏、血管的变化:长时间的心绞痛或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跳过快或头晕目眩等等。但是还有一部分患者的发病到死亡的时期非常短,常常在数分钟之内就死亡,而且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并没有感觉到明显的不适,心电图显示的异常常变现为室颤,而有一些人则是变现为循环衰竭,可在昏迷之后的数小时内死亡。总之,对于心脏天生异常或者患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的病人来说,在平时还是应该做好自身的护理和保健工作,避免持续的压力抑郁等刺激,避免不测的发生。

心脏猝死的前兆

心脏猝死是危害极大的疾病,患者会因心脏病突然发作而死亡。了解它的前兆症状,有利于预防心脏病猝死。首先在心脏病发作前,患者的颈、手心、头皮和后背等会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这时要警惕并及时服用急救药和打120。其次是患者会出现没有缘由的极度疲惫情况,并有失眠和焦虑等。另外患者的肩膀、手臂、下巴和颈部都会出现疼痛,当出现这些症状时要及时入院治疗和抢救。

心脏猝死的临床过程有四个时期,首先是前驱期,患者会在数天甚至数月前有胸痛、气短、持续性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等症状。其次是终末事件期的表现,典型的表现为严重的胸痛,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出现突出心悸或眩晕等。第三是心脏骤停期,患者会出现意识丧失和抽搐,脉搏消失和瞳孔散大等。第四是生物学死亡期,患者出现大脑的不可逆损害,经过数分钟后到生物学死亡。

心衰患者更容易发生意外

近30年来,美国冠心病的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但心脏猝死的发生率却无明显下降,超过60%的冠心病死亡为心脏性猝死,约2/3猝死发生在医院外。由于心脏猝死具有高发生、低存活、难复苏的特点,因此其中仅有5%~10%的人能够经过复苏而存活。

与美国相比,我国心脏猝死的形势更为严峻,心脏猝死患者的数量达到约54万。一方面,由于院外复苏技术未得到普及,成功复苏的患者寥寥无几;另一方面,能挽救心脏猝死患者的埋藏式心脏除颤复律器(ICD)在我国的年植入量不足1000台。而在美国,每年的ICD植入量高达20万台。

问题在于,要识别猝死高危患者并非易事。关键在于需要了解哪些情况容易使患者发生猝死。大量的研究显示,心脏功能减退的心衰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脏猝死。

哪些人容易发生心衰

冠心病患者 造成心功能减退和心力衰竭的最常见原因是冠心病及心肌梗死。因为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发生阻塞可造成心肌缺血甚至坏死,所以冠心病患者平时可能会有胸痛的症状。这种胸痛常常发生在劳累和情绪激动、紧张时,休息多能使胸痛缓解,一般不超过5分钟。使用硝酸甘油能使疼痛迅速缓解。疼痛有时可以放射到其他部位,因而表现各异,如牙痛、嗓子发紧、左上臂内侧疼痛不适和明显的疲软。当冠状动脉的血管突然阻断时就会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此时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开通闭塞的血管,将造成大量心肌坏死。

不论是长期慢性严重心肌缺血,还是突然发生的主要冠状动脉阻塞,都能造成心脏功能减退和心衰。这将为日后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埋下隐患。

高血压和心肌病患者 长期的高血压和心肌病等能造成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从而使患者成为容易发生心脏猝死的高危对象。

如何识别高危患者

多年来的研究发现,有些检查有助于发现心脏猝死的高危患者:

1.心电生理检查诱发室速。

2.心律变异程度减少。

3.信号平均心电图显示晚电位阳性。

4.微伏T波电交替。

5.为左心室功能减低和心衰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虽然上述指标对猝死风险的识别有一定价值,但是更多的研究显示,左心室功能减低和心衰对心脏猝死的预测具有最为可靠的预测价值。研究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仅为1.4%。随着左心室射血分数逐渐下降,心脏猝死的风险明显增大,41%~50%时为2.8%,31%~40%时为5.1%,≤30%时高达7.5%。因此,应对有心衰表现的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期发现心功能减退的患者。

除颤:预防猝死的有效手段

造成心脏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是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因此,抢救猝死最重要的方法是立即除颤。如果把能够除颤的ICD植入患者体内,当发生心律失常时,ICD就能自动识别并在瞬间放电除颤,使患者转危为安。

多年来,通过大量对ICD与药物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的研究,已经显示出ICD能更为有效地预防猝死。它不但能用于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和猝死的预防,对非缺血性心衰猝死的预防也同样有效。

​吸烟致女性心脏猝死危险翻倍

新浪健康讯 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12月11日报道,《循环:心率失常及电生理学》刊登加拿大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吸烟会导致女性心脏猝死危险翻倍。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与不吸烟女性相比,吸烟女性发生心脏猝死的危险高出2.5倍。在烟瘾大和终生吸烟的女性中,心脏猝死危险更大。

研究人员表示,对很多女性而言,心脏猝死是心脏病的第一信号。虽然吸烟是心脏猝死的一大已知风险因素,但是涵盖女性心脏病患者和没有患心脏病的女性参试者的相关研究却为数不多。

新研究调查了吸烟和戒烟对参加“护士健康研究”项目的101018名女性参试者心脏猝死危险影响情况。在为期30年的跟踪调查中,心脏猝死病例共发生351例。结果发现,吸烟量和吸烟时间长短与女性心脏猝死之间存在明显关联。即便是少量吸烟(每天1—14支香烟)也会导致女性心脏猝死危险比正常女性高出近两倍。新研究的相关结论数据包括:(1)女性烟龄每增加5年,其心脏猝死危险就会增加8%。(2)每天抽烟超过25支的女性,猝死危险是不吸烟女性的三倍多。(3)烟龄在35年以上的女性,心脏猝死危险是不吸烟女性的2.5倍。

新研究负责人医学教授鲁皮恩德·桑德胡博士表示,新研究结果显示,吸烟越多,心脏猝死危险就越大。但是重要信息是,戒烟之后,这种危险可以消除。新研究发现,在没有心脏病症状的吸烟女性中,戒烟之后5年内心脏猝死危险立即会大大降低。但是,在已确诊女性心脏病患者中,戒烟的受益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得以体现。

美国心脏协会发言人,纽约大学医学院的妮卡·戈登伯格博士表示,这项意义重大的新研究再次告诫大众(特别是女性):为了心脏和全身的健康,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最好不沾染吸烟恶习,抽烟者应尽早戒烟。在美国,心脏猝死是心脏病死亡的头号原因,每年会导致40万人死亡。

心脏病猝死的前兆

1、心脏病发作前,身体上例如颈、后背、头皮、手心或者脚掌都会大量出汗,此时应提高警惕,当心猝死发生,最好停止活动休息,及时服用药物,必要时应立即拨打120。

2、在无激烈运动、缺少睡眠或者生病等诱因的情况下,连续几天、几周甚至几月出现极度疲劳感,伴有焦虑、失眠、无症状惊醒等症状,此时应考虑心脏出现问题。

3、心脏病患者经常感到肩膀、颈部、下巴、手臂疼痛,这是心肌缺血的信号,因为心肌缺血疼痛在传递至大脑中枢神经时,会同时反映在水平相同的脊髓段区域。

4、心脏病发作前的典型症状是突然、或者无缘由的心跳加剧,一旦发生心室性心搏过速,则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

心脏猝死如何预防

要做到能够有效的预防心脏猝死有以下几点:

1、定期体检:老年人本身是心脏病及各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青、中年人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也容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定期体检及早检查便于及时发现疾病,及早进行治疗,减少猝死风险。

2、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使原有心脏病加重。即使原来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也会引发室颤的发生。所以,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所安排,控制工作节奏和工作时间,不可过快过长。

3、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及重视发病的前兆症状:长期过度疲劳会引发身体出现一些改变。如焦虑易怒、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及睡眠质量差、头痛头晕耳鸣、性功能减退、脱发明显等。当机体出现这些情况,应调整工作节奏、适当休息,调整节奏,保持愉快的心情。让机体功能得以恢复。如不能缓解,应立即前往医院救治。

5、对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

6、注意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危险评估,包括进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其他心电学技术、超声心动图、心内电生理检查等检查,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评估心脏猝死风险,做出治疗决策。

7、注意加强心梗后心脏猝死的预防。

心脏猝死到底是什么引起的

心脏猝死青壮年比例并不大

心脏猝死真的是年轻人多发吗?张教授表示,心脏猝死目前仍以老年人为主,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有数据显示,45岁之前青壮年的心脏猝死率较低,45岁以后开始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特别是55~64岁有明显上升,65岁以上的人群猝死发生率进一步增高。据统计,65岁以上心脏猝死率可达约200人/10万,70岁以上则再翻倍。

对于近来发生的一系列令人惋惜的猝死事件,张教授表示:“尽管年轻人猝死率并不高,但从人们惯常的思维角度讲,猝死者越年轻越容易引起人们的震惊和警惕。加之对其频频报道,难免使人走入‘心脏猝死青壮年多发’这一误区。”

心脏猝死八成由冠心病引起

不论是36岁的IT男,还是28岁的夜班的哥,过度劳累都貌似导致猝死的罪魁。然而过度劳累真的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吗?“其实并不尽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过度劳累只是一个外在的诱因,而并非内因。”张教授解释说,之所以导致猝死,其身体必然存在问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猝死者中约四分之三是心脏原因所致,比如年轻人猝死多数由于重症心肌炎、遗传性心律失常、心肌病等,中老年人则主要是冠心病,冠心病引起的猝死约占所有猝死的80%左右。

除心脏疾病外,还有哪些不良习惯容易导致心脏猝死?对此,张教授表示,除了吸食可卡因外,其他不良习惯对于猝死影响并不明显。

说到饮酒,张教授举了个典型的例子。不少人平时有酗酒的习惯,久而久之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入院治疗被诊断为酒精性心肌病,要求其戒酒并卧床休息。经过半年左右的疗养,心脏功能会逐渐恢复,心脏大小也能逐渐回归正常范围。

“尽管不良习惯并非猝死的直接因素,但其潜在的隐患同样不可小觑。”张教授讲,很多白领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除了吃饭和上厕所之外基本不动。这样容易在腿部血管上形成血栓,如果突然起来活动就可能造成血栓脱落,血栓游走到心脏,极易引发肺栓塞、猝死。

心脏猝死元凶性别侧重各异

网上频频报道和转发的几个案例,猝死者均为男性,难道心脏猝死是男性多发?张教授表示:“这要分类型,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有不同的性别侧重。比如冠心病导致的猝死男性多发,长 QT 综合征导致的猝死表现为女性多发。”

长QT综合征(这种疾病由于心脏钾离子通道异常,容易导致突然意识丧失和猝死)有3种类型,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猝死在运动(尤其游泳)时多发,第二种多发于受到声音刺激惊吓之后(如电话铃、闹钟等),第三种多表现为夜间猝死。

张教授同时介绍,Brugada 综合征(Brugada 综 合 征 是 一 种 编 码 离子通道基因异常所致的家族性原发心电疾病)导致的猝死在东南亚地区多发,其猝死人数已经超过了车祸,成为亚洲青壮年死亡的第一元凶。特别是 Brugada 综合征还具有性别选择,表现为男性多发,且有家族聚集性,猝死常常发生在夜间。

“曾发生过一件令人恐怖的事:一家兄弟4人,有一天晚上老二在睡眠中猝死,3 天后下葬那日当晚,老大又发生猝死,之后几个月内,老四和老三又相继因猝死去世,家里只剩下一个女孩了。兄妹 5 人的年龄均在20~45岁。”对于这兄弟4人的离奇死亡,张教授解释说,他们患的是Brugada 综合征,这种疾病在发病之前无任何征兆,部分人查心电图可显示不正常,有的人只能在药物激发试验的情况下心电图才会显示出异常,也有患者在酒后、发烧、蒸桑拿、运动后会出现心电图异常。

心脏猝死有哪些急救方法

一,评估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在耳边呼唤.如果清醒,要继续观察,如果没有反应则为昏迷,应进行下个流程.

二,求救:高声呼救接着联系打120求救,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注意:保持冷静,待120调度人员询问清楚再挂电话.

三,检查及畅通呼吸道,取出口内异物,清楚分泌物.用一手推前额使头部尽量后仰,同时另一手将下颌向上方抬起.

四,人工呼吸:判断是否有呼吸:一看二听三感觉.一看: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二听:有无呼吸声音;三感觉:用脸接近患者口鼻,感觉有无呼出气流.如果无呼吸,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两次,保持压额抬颏手法,用压住额头的手以拇指食指捏住患者鼻孔,张口罩紧患者口唇吹气,视患者胸廓膨起为有效.待胸廓下降,吹第二口气.

五,胸外心脏按压:部位:胸骨下半部,胸部正中央,两乳头两线中点.双肩前倾在患者胸部正方,要挺直,以臀部为轴,用整个的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压,双手掌根重叠,手指互扣翘起,一掌根按压,手臂要挺直.一般来说,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

铁人也会因心脏病而死

心脏病猝死的人,一般事先并没有征兆,或者征兆不明显。有的人自述曾经有过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更多表现为乏力、胸部不适等,而这些特征并不明显,也极易被大多数人所忽略。而有的心脏猝死患者生前一点症状都没有,因此,心脏性猝死很难被重视。如果心脏病高危人群出现上面所述的症状时,最好进行体检,并从生活各个方面加以注意,万亚红博士介绍。

既然心脏猝死不易察觉,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就显得尤其重要。首先需要预防能导致冠心病的各种高危因素。其次需要控制饮食、劳逸结合、适当运动,另外还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根据天气情况调节自己的饮食起居,建议心脏病猝死高危人群最好能定期体检,有病了需积极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积极预防,在生活中时时注意。

心脏猝死的人都有哪些共性

心脏猝死在中国占据的死亡比例越来越大,有研究发现,很多因心脏猝死的病人都有一共性,这一发现在心脏猝死的预防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那么究竟是什么发现呢?研究发现心脏猝死的患者往往年龄偏年轻,心率失常则是引发心脏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许多患者在发病前都有一些征兆,如果能够及时发现便可以得到及时抢救!那么除此以外心脏猝死病人还有哪些共性呢?

“健康人”或是患者病情已处于稳定状态,骤然发病,常因事出意外而不及救治,导致迅速死亡之叫做猝死,也叫做急死。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疾病,其中又以冠心病者为常见。随着冠心病监护的推广应用,更多的资料证明了猝死者死于室颤者居大多数,它远较窦性停搏、心肌破裂为多。

有资料报道猝死者75%的冠心病,20%有其他心血管疾病,5%未见任何心脏病。在冠心病中79%的广泛多发血管病变。心脏猝死的20%由心肌梗死的致,80%系心电衰竭的结果。凡是有复杂性室性早搏包括多形性、反复性,尤其是R波落在T波上的室性早搏者提示心电不稳,易发生心电衰竭而猝死。但也有经系统的尸检仍缺乏足以说明死因的器质性病变者,也有认为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而猝死。

猝死平均年龄均偏轻,约为30—49岁。由于猝死的特点是迅速发生死亡,而且,多数病者在发生猝死之前缺少明显的征兆。大多数心脏猝死的病人在猝死之前处于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态,甚至在安静的睡眠之中,因此给预防带来实际困难。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在猝死发生之前,并非毫无预兆。只要对疾病的任何一个主观感觉加以重视和观察,也并不是没有任何蛛丝马迹的。如顽固的心绞痛发作前,病人往往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这些常常是猝死的预兆。因此对有发生心脏猝死可能的病人,应辅以医疗上的指导,并令其即使出现极其细小的症状和体征,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

猝死有征兆可循吗

既然是出人意料死亡,猝死确实没有明确的预警信号,但不要灰心,大多数猝死还是有迹可循的,只是因为先兆不特异而被漠视错过。超过50%的心脏骤停前1小时~1月身体会发出预警信号,胸痛最常见约占56%,呼吸急促13%,4%为头晕、晕厥或心悸。所以要做个有心人,如果出现胸闷胸痛、憋气乏力、心慌心悸,以及左肩背部疼痛、上腹部胀痛不适,恶心呕吐,咽喉紧缩疼痛,牙疼下颌部疼痛不适等不典型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排除。据说,侯耀文先生猝死前就有后背疼痛症状,但却未引起重视,饮憾而终。

对于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症状要有警惕心理,另外还需要注意,发生晕厥一定要到医院查明原因,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容易发生猝死,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猝死有哪些征兆

1、疼痛

相比较而言,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我们抓住和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2、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

如果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好,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肺栓塞。

3、重度的血压升高

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征兆是剧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时会伴有重度的血压升高。

4、胸痛

大家都知道,心绞痛和心梗都是包括在冠心病里面的,冠心病的猝死率最高。典型的冠心病表现 是胸痛,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整个边界不是很明确,它的面积会适当大一点儿(跟手掌面积差不多),或者说不清到底哪疼,主要是闷痛的感觉。心绞痛服药后, 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症状就会缓解。而针扎的刺痛或者是“按着疼”的感觉往往跟心脏关系不大。

​警惕心肌梗死有征兆

①突然初次发作严重的心绞痛;

②原有心绞痛发作间断时间缩短,变为频繁发作;

③心绞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用硝酸甘油不易使心痛缓解,其疗效不如既往;

④老年患者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律不齐、呼吸困难、昏厥;

⑤心电图表现为ST段明显下降、T波倒置,或ST段上升、T波高耸,或出现频发室性早搏等心律不齐表现。

心肌梗死先兆症状多在发病前一周出现,有的甚至提前数周出现,有的发生于梗塞前1-2天。冠心病患者或既往无任何不适的中老年人出现上述先兆症状时,应予警惕,认真对待,及时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妥善安排到医院进行诊治。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部分患者其心肌梗死先兆症状无特异性,易被患者本人、家属和医生忽视,而造成不良后果。例如有的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有饥饿感,认为是胃病所致;有的表现为胸闷不适,认为是生气所致,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略,应该引起关注。

如何有效预防猝死

不管是什么样的死亡都是对人的一种威胁,所以说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做好预防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这些不必要的伤害保证了自己的健康,这也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任。

猝死,又称急死,指健康者突然发生未预料到的快速的自然死亡。这种猝死有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两类,其中心源性猝死有一部分是心肌梗死导致。心肌梗死发生前,有相当一部分人会有征兆出现,如反复发作的心痛、心闷、心慌,或是感觉很疲劳等,但也有部分人没有任何征兆。

正因为心源性猝死不易察觉,所以日常生活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虽高,但80%的死亡都是可避免的。吸烟、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等,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三大危险因素。通过改变这些不良生活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因此,世界心脏联合会提出以下几点“与心脏一起工作”的有效建议:

①少吃盐及腌制食物。

②戒烟。

③保持良好体重。

④健康的工作餐。每天至少食用五种以上的水果与蔬菜。选择标有“健康食品”的工作餐,或从家中自带食物也是好办法。

⑤尽可能多锻炼。每天至少30分钟的轻量运动,就可有效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例如爬楼梯、在工作间隙出去散散步,或搭公交车上班时,提前两站下车,再步行至公司。

⑥了解自己的数字。定期体检,让医生告诉您,您的血压、血脂与血糖的情况,以及腰臀比、BMI指数。知道这些数字后,就可根据自身情况抵御心脏病的风险。

以上就是关于预防猝死的办法,希望通过这些了解之后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都可以更加的重视,学会这些保护和预防的办法才能够更好地减少这些不必要的伤害,从而在生活当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相关推荐

后天心脏病人寿命长吗

如果空气中含毒物质的话就一定要避免这种症状的发生。后天性的心脏病比先天性的心脏病在治疗的过程中比较乐观一些,可以及时的采用搭桥这种手术方法来治疗自己的心脏病,可是在手术治疗后也是需要做好及时的护理准备,护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运动量。 大多心脏猝死的病人,都是先天或后天心脏功能异常或者是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他们才是发生心脏猝死的高发人群。此外,还一些是由于身体长期处于抑郁、高压或者过度疲劳的状态之下,心脏的负担加重,这些人也容易诱发心脏猝死。 具体来说,患一些心脏结构或者功能异常的疾病例如冠心

警惕过劳死的5个常见征兆

征兆1、疼痛 相比较而言,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易被我们抓住和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征兆2、潜在病因 除了疼痛,还要警惕可能导致猝死的潜在病因。比如,是否易形成血栓的病史。例如一位骨折病人,他曾在一段时期内被限制运动,那么他就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而静脉血栓一旦掉下来,则可能发生肺梗死。 征兆3、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 如果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好,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

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教授指出,每个人的一生中几乎都会经历心律失常,更多见于病变的心脏。轻度心律失常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对人体不产生危害;少数严重心律失常因发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心律失常预防和诊治的主要问题是,多数人“不认识、不重视、不治疗”,民众对心律失常这一常见疾病的知晓率严重低下,治疗率和控制率更低。归咎原因主要:中国各地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宣传教育不完善,从而人们对心律失常的认识普遍不足,并且产生了两种偏差或称两个极端,一种是过度紧张

患上心绞痛会不会影响正常寿命

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疾病,其中又以冠心病者为常见。发病后即刻死亡者,只要对病的任何一个主观感觉加以重视和观察,也并不是没任何蛛丝马迹的。如顽固的心绞痛发作前,病人往往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这些常常是猝死的预兆。因此对发生猝死可能的人,应辅以医疗上的指导,并令其即使出现极其细小的症状和体征,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猝死病人时,应及时进行合理的现场救护,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口对口人工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边抢救边派人打电话请救护车,当心跳、呼吸恢复后,可妥善安排将病人

心脏性猝死鉴别诊断

猝死:指平时貌似健康的人,因潜在的自然疾病突然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其特点三,①死亡急骤,②死亡出人意料,③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 睡眠猝死:J波综合症是睡眠猝死的元凶,J波与猝死着内在的联系。详细询问病史和家族史是诊断的关键。不能解释的晕厥、晕厥先兆、猝死生还病史和家族性心脏猝死史是诊断的重要线索。如患者出现典型的I型心电图改变,且下列临床表现之一,并排除其他引起心电图异常的因素,可诊断Brugada综合症:①记录到室颤;② 自行终止的多形性室速;③ 家族心脏猝死史。 突发的左心衰竭:急性

胸痛超过5分钟需警惕

现在年轻猝死的人越来越多,猝死就是突然死亡,好像没任何的征兆,其实不然,任何疾病都会一定的征兆的,但是很多的征兆比较隐蔽,不易被察觉和重视,猝死往往是心脏出现梗死而至,但是之前一定会一些症状出现。专家提醒我们:如果出现胸痛,而持续超过5分钟,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们的心脏自从生下来就会一直的跳动,如果没一些病痛出现,心脏一般不会疼痛的,心肌梗死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心脏疾病,而且危及生命,甚至连抢救的时间都没,仿佛死亡只是瞬间的事情。 而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心绞痛,濒死、

心脏性猝死七类人风险最大

如果将心脏比喻为一幢房子,那么冠状动脉就好比房子的供水系统,而电信号的传导就像房子的供电系统,两者缺一不可。当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时,心脏的血液和氧气就会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缺血,这就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大于80%的心脏性猝死由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引起。而心脏性猝死可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常没先兆,心脏性猝死又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哪些人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1. 冠心病、曾经发生过心肌梗死者。2.心脏射血分数过低者。3.心力衰竭(心脏泵出血液的能力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

老年人心脏猝死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心脏猝死的注意事项①老年人心脏猝死一半多由于血压高,冠心病引起的,建议老年人不要抽烟饮酒,少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多吃清淡些的食物比较好。 ②老年人心脏猝死在饮食方面应该多吃宫血宁和金鸡胶囊的,以及应用注射或输液菌必治,替硝唑治疗,必要时可以到医院检查一下性激素六项、超声、白带等检查看看。这些对病情具良好的缓解的作用。 ③建议适当限制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缺血性心脏病常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如果你同时伴以上疾病,可针对给予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④建议平时饮食清淡,不可集中食用过多蔬菜或高脂食物,低盐

心绞痛猝死原因哪些因素

心绞痛猝死原因是什么?专家指出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疾病,其中又以冠心病者为常见。发病后即刻死亡者,几乎100%是心血管病,发病后l小时内死亡者,80—90%是心血管病,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者,:0—60%是心血管病。 心源性猝死中,冠心病猝死占55—90%。此外,急性喉炎、脑血管意外、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羊水栓塞以及急性中毒性菌痢等都可引起猝死。 猝死平均年龄均偏轻,约为30—49岁。由于猝死的特点是迅速发生死亡,而且,多数病者在发生猝死之前缺少明显的征兆。大多数病人在猝死之前处于正常

如何预防心脏猝死

1.戒烟限酒 吸烟的危害众所周知,吸烟者的冠心病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3.6倍,而长期酗酒也会导致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高血压、高胆固醇协同作用,可使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性成倍增加。 2.饮食清淡 摄入过多的肉类,尤其是红肉,会增加发生猝死的风险。 3.预防便秘 便秘者用力排便时会引起血压升高,机体耗氧量增加,很容易导致脑出血、心绞痛和心梗,诱发猝死。 4.适当运动 肥胖给心血管系统带来不利的负担,据研究资料显示,体重超过5kg,心脏的负担即增加10%。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