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年骨质疏松症如何治疗

老年骨质疏松症如何治疗

1.饮食与钙的摄入

元素钙每日500~800mg为宜,老年人适合服用碳酸钙、枸橼酸钙。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需要适量的蛋白质摄入。

2.经常的户外活动和日晒,适量的有氧运动。良好的生活方式。

3.药物

(1)维生素D:老年人维生寨D需求量600~800U/d。补充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增加骨矿含量,而且可改善神经、肌肉的反应性,减少跌倒和骨折的几率。1-OH-D和l.25(OH)2D3,不需要肝肾羟化酶的作用,而直接发挥疗效。

(2)降钙素:有迅速止痛、减少骨吸收的作用。常用制剂有鲑鱼降钙素(密钙息)每支50U每日或隔日肌内注射。鳗鱼降钙素(益钙宁)每次20U每周1次。

(3)二膦酸盐:能抑制成熟破骨细胞活性,强力抑制骨吸收,刺激骨小梁再建。常用制剂有阿仑瞵酸钠和羟乙磷酸盐,连服两周停药,开始补钙,3个月为一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疗程。凡不适宜用激素替代疗法(HRT)者,以及严重骨质疏松症。可选用本类药物。

(4)激素替代疗法(HRT):主要用于绝经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可靠。临床常用制剂有尼尔雌醇(维尼胺)、利维爱、雷诺营酚等。HRT对人体影响是多方面的,必须权衡利弊,把安全放在首位。临床可疑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黑色素瘤)、严重肝肾损害、血卟啉病、红斑狼疮等,均不宜使用HRT。

4.老年人重点预防骨质疏松可能导致骨折。避免服用可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及影响机体平衡和稳定性的药物。

青少年骨质疏松6大原因

少年也会出现骨质疏松症,但是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远低于老年人,而且有其自身的特点。造成青少年骨质疏松有许多的特殊原因,主要在以下情况下青少年可出现骨质疏松症。

(1)佝偻病:佝偻病是指发生在婴幼儿童,即骨骺闭合以前的骨缺钙疾病。这种病的发生是由于孕妇在怀孕期间摄取钙质过少及维生素D缺乏,或哺乳期喂养方法不当,或由其他原因导致钙、磷比例失调而继发的骨质疏松症。

(2)软骨病:是指发生在骨骺生长板已经闭合的成人骨化障碍。该病见于成年人,与体内钙、磷代谢障碍及维生素D不足等因素有关。

(3)肾病:如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术后等原因造成钙、磷从体内丢失过多,导致骨质疏松。

(4)消化系统疾病:如肝硬变、慢性胰功能不全。胆道瘘、胃肠部分切除术等导致钙、磷吸收障碍及维生素D缺乏。

(5)遗传性疾病:如假性维生素D缺乏、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造成的骨骼代谢异常。

(6)药物:服用某些药物导致骨质疏松。如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引起骨质疏松症,抗癫痫药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等,这些药物可干扰维生素D的代谢过程,不利于骨骼的形成。

因此,青少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机会不少,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避免过早地发生骨质疏松症,如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可作为预防措施,关键是预防原发病的发生。

关于骨质疏松的九大误区

1

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

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对健康不利。要饮食多样化,少油腻,坚持喝牛奶,不宜过多蛋白质和咖啡因。

2

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于补钙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

3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的现象,与年轻人无关。

如果年轻时期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就会使骨质疏松症有机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

4

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

5

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

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当定期去具备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

6

骨质疏松症是小病,治疗无须小题大做。

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老年患者的髋部骨折,导致长期卧床,死亡率甚高。

7

骨质疏松症治疗自己吃药就可以了,无需看专科医生

应当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8

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静不宜动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

9

骨折手术后,骨骼就正常了

发生骨折,往往意味着骨质疏松症已经十分严重。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变。

治疗骨质疏松注意

骨质疏松症就应该好转,起码也应该不进一步加重。但根据笔者的经验,对于许多患者,仅仅补钙往往不能满足人体骨钙总量的维持,甚至有些饮食很全面的患者本来就不应该服用钙剂,很冤枉地服用了很多年,骨量还是很低。因此对于普通百姓,略微了解一下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很重要,这毕竟关系到几千万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晚年生活。

在人体中,骨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较陈旧的骨骼不断被清除,新的骨不断产生,在正常人体内,这种消长是动态存在且平衡的,在这其中有两种细胞起到了关键作用——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是骨细胞的一种,行使骨吸收的功能。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在功能上相对应。二者协同,在骨骼的发育和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而言,服用的钙剂远远抵不上骨骼流失的钙量,所以治疗的着眼点也应该放在减少骨钙流失,也就是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上。近年来,医学科学在这方面已经有所突破,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应运而生,可以打针、输液治疗骨质疏松症,也可以使用鼻喷剂治疗骨质疏松症,关键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进行,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口服钙剂。

老年人骨质疏松有什么症状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状:驼背

驼背是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典型症状表现,多出现在疼痛后,人体脊椎椎体前部多由松质骨组成,而松质骨是身体的重要支柱,负荷量大,遭压缩容易变形,导致脊椎前倾,驼背加剧。随着年龄越来越大,骨质疏松症状加重,驼背曲度也愈发明显。

如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

1、如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之补充营养

良好的营养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足量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从儿童时期起,日常饮食应有足够的钙摄入,钙影响骨峰值的获得。欧美学者们主张钙摄入量成人为800~1,000mg,绝经后妇女每天1,000~1,500mg,65岁以后男性以及其他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钙的摄入量为1500mg/天。维生素D的摄入量为400~800U/天。

2、如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之药物治疗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二磷酸盐,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第二类为促进骨性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黄酮。

3、如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之雌激素治疗

雌激素也可以用来治疗骨质疏松。能提高具有抑制骨吸收作用雌激素可以降低钙的活性,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绝经期的妇女可以补充一些雌激素,可以减慢钙的丢失速度。但是如果长时间使用大量的雌激素会导致女性的乳腺和子宫内膜发生不正常的增生,增加乳腺癌和子宫癌的危险,所以患者要注意用最低最有效剂量使用孕激素。建议患者可以使用利维爱,这种药物目前在治疗绝经期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效果比较好。

​老人腰背痛要警惕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骨代谢性障碍,老年人群里患病较多见,尤其是60岁以上的女性,70%以上都会出现骨质疏松。

腰背痛要警惕骨质疏松

专家介绍,腰背痛是老年骨质疏松症常见的症状,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而在疼痛之后出现的身长缩短、驼背,则是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正常人24节椎体,每一个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个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此外,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症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显着。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以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而且老年人补钙是一个长时间的、经年累月的过程。

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最大误区

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最大的误区就是许多患者认为,只要补足了钙,骨质疏松症就应该好转,起码也应该不进一步加重。但根据笔者的经验,对于许多患者,仅仅补钙往往不能满足人体骨钙总量的维持,甚至有些饮食很全面的患者本来就不应该服用钙剂,很冤枉地服用了很多年,骨量还是很低。因此,对于普通百姓,略微了解一下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很重要,这毕竟关系到几千万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晚年生活。

在人体中,骨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较陈旧的骨骼不断被清除,新的骨骼不断产生,在正常人体内,这种消长是动态存在且平衡的,在这其中有两种细胞起到了关键作用———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是骨细胞的一种,行使骨吸收的功能。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在功能上相对应。二者协同,在骨骼的发育和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在骨质疏松患者体内,破骨细胞的功能发生了失调,过多的骨质不断被破坏,发生流失,而新生的骨骼无法及时地补充,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老年人补钙也骨质疏松的原因。

对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而言,服用的钙剂远远抵不上骨骼流失的钙量,所以治疗的着眼点也应该放在减少骨钙流失,也就是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上。近年来,医学科学在这方面已经有所突破,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应运而生,可以打针、输液治疗骨质疏松症,也可以使用鼻喷剂治疗骨质疏松症,关键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进行,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口服钙剂。

重度骨质疏松的治愈率

任何人都可能患上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常常可引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每个人都有提升并促进骨骼健康的必要。定期做骨健康检查并咨询专业医师的建议,尤其是65岁以上的女性和有骨折史的50岁以上的女性和男性都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骨骼健康状况。

骨质疏松症是全球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从1997年起,把每年10月20日确定为“世界骨质疏松症日”,以唤起人们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的高度重视。提高全民对于骨质疏松这一无声无息疾病的认识与了解,运用科学的方法结合良好的生活方式来预防骨质疏松,降低因骨质疏松而造成的骨折的发生率非常关键。

1、病因治疗: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治疗骨质疏松首先要去除病因,特别是内分泌及代谢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一旦控制住病因,骨质疏松可逐渐好转。所以,在治疗骨质疏松之前,一定要全力找出致病原因及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措施。

2、对症治疗: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由于骨质疏松与骨恪的衰老有关,因而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减轻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对于其它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也可在病因治疗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治疗疼痛、肿胀、畸形等。

经常锻炼可预防骨质疏松症

由于骨质疏松症发生时常无明显症状,容易被人疏忽。通常是发生骨折后才从X光片上显示骨质疏松症,此时骨量丢失可能已经超过30%,治疗有很大困难。还有一些患者主要症状为疼痛,以腰肩部疼痛多见,严重的会出现全身骨骼和关节疼痛,身材变矮,驼背等症状。

常见的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两种:即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往往发生在绝经后的4-10年,主要原因是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老年骨质疏松一般发生在60岁以后,主要原因是老年人体内活性维生素D水平下降。而继发性骨质疏松则是因为某些疾病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激素而引起的。

根据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要积极预防该疾病,必须从年轻时做起,从现在做起。一是补充体内的钙含量和活性维生素D,尤其50岁后人群每天的补钙量要达到1500毫克,维生素D补充量每日达400-800单位,才能维持现有骨量,尽管不能增加骨密度,却可以防止骨质流失。二是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方面运动可以使骨骼粗壮,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关节、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但是老年人不提倡激烈运动,可以采用慢走、广播操、太极拳等柔缓的体育活动。三、如果出现有疑似骨质疏松的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做骨密度测试并定期随访,从而判断有否骨质流失的情况发生,早发现早治疗。

​骨质疏松不是补钙 就可以有效解决的

近日,一项旨在了解成年子女对母亲健康的关注度调查显示:25%的人称母亲曾被诊断患上骨质疏松症;22.69%的人担心母亲会随着年龄增长患上此病。可见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中老年女性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日渐突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随着雌激素水平锐减,骨吸收和骨丢失就会加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质地脆弱,有时即使受到轻微外力也会发生骨折,其中常见的有脊椎骨折、腕部骨折和髋骨骨折。

治疗骨质疏松为人所知的方法是补充钙剂,其次是多晒太阳和改变饮食习惯,如多喝牛奶等。然而,在专家看来,人到老年,骨密度滑坡跟人的内分泌系统改变有关,并不是单纯的“缺钙”那么简单。

首先,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不取决于你摄取钙质的多少,定期补钙仅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次,只有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钙质流失过多有关时,补钙才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常要与其他药物合用。因此,确诊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应该在补钙和补充活性维生素D的基础上,再选用一种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最大误区是什么

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最大的误区就是许多患者认为,只要补足了钙,

骨质疏松症就应该好转,起码也应该不进一步加重。但根据笔者的经验,对于许多患者,仅仅补钙往往不能满足人体骨钙总量的维持,甚至有些饮食很全面的患者本来就不应该服用钙剂,很冤枉地服用了很多年,骨量还是很低。因此对于普通百姓,略微了解一下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很重要,这毕竟关系到几千万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晚年生活。

在人体中,骨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较陈旧的骨骼不断被清除,新的骨不断产生,在正常人体内,这种消长是动态存在且平衡的,在这其中有两种细胞起到了关键作用——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是骨细胞的一种,行使骨吸收的功能。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在功能上相对应。二者协同,在骨骼的发育和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而言,服用的钙剂远远抵不上骨骼流失的钙量,所以治疗的着眼点也应该放在减少骨钙流失,也就是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上。近年来,医学科学在这方面已经有所突破,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应运而生,可以打针、输液治疗骨质疏松症,也可以使用鼻喷剂治疗骨质疏松症,关键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进行,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口服钙剂。

老年人骨折治疗与康复相关问题

一、老年人的骨科相关问题 由于医疗科技的进步和环境卫生的改善,人类的寿命得以延长,但随之而来的老年医疗照护问题也越来越形重要。我国已经迈入高龄化社会,医护人员也面临越来越多的老年医护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类的骨骼肌肉系统也会产生一些变化。常见的老年骨骼肌肉系统的变化包括骨质疏松症、老年骨折、退化性关节炎、肌腱韧带病变等。严重的状况可造成行动受限甚至导致死亡,在老年医护可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二、老年骨折产生的原因:

造成老年骨折的两个重要因素为骨质疏松加上跌倒。随着年龄的变老,骨骼在质与量上起了很大的变化。钙质的流失加上骨小梁变小或被吸收使得老年人的骨骼变得脆弱,即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加上跌倒才是老人骨折的元凶。文献上对老人容易跌倒的研究报告很多。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平衡失调、肌力减退,、肌肉运动的协调度差,加上视力减退,或是中风、心脏疾病、癫痫等内科疾病的干扰都易造成老年人跌倒。而百分之七十五的老年骨折发生在自家中也凸显了外在无障碍空间(居家安全)对老人骨折的重要性了。骨质疏松,平衡协调不良,加上外在危险等因素,很容易造成老年人因跌倒或一个小小的受伤,甚至微小的动作就导致骨折。

骨质疏松症可以按摩哪些穴位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最大困扰,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肝肾不足的表现之一,所以按摩疗法从补益肝肾着手,是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方法之一。按摩选穴: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关元、合谷、内关、曲池、肩井、风池、涌泉、太溪、太冲、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阴交等。

相关推荐

老人身高突然"缩水"别大意

身高的变化不仅标志着成长与衰老,它同时也能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的健康状况。如果老年人身高比前一年矮2厘米,或是比年轻最高时矮了3~5厘米,就要警惕是否患有骨质疏松,发生了椎体压缩性骨折,要知道老年患者中很多椎体压缩性骨折,尤其是胸椎压缩性骨折是没有疼痛感的,可能唯一的表现就是身高的降低。 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因是骨质疏松,虽说骨质疏松是中老年常见病,但其危害不可小觑。对于老年患者,因骨量低,骨头慢慢被“蛀”空,内部结构变得松散。这时,轻微磕碰,甚至打个喷嚏,都可能造成骨折。椎体、髋部、前臂远端是骨折的常见部位

老年人骨质疏松有什么发病特点

骨质疏松的临床状之一是骨骼疼痛,有时是周身疼痛,更突出的是腰骨痛;状之二是腰弯、背驼,身材缩短;状之三是骨折,这也是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实际上身材缩短就是多次发生脊椎椎体骨折的结果。虽然大多数骨折并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却有很高的致残性,特别是髋部骨折。 老年人骨密度分布以髋部变化最显著 研究人员介绍,我国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人数已达9000多万人,骨质疏松的患病趋势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已有研究天津、上海、长沙、成都、青岛等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水平及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特点,但尚无确切的全国性骨质疏松

老年人骨质疏松喝什么汤

老年人由于钙质流失得多,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而骨质疏松对老年人的危害是很大的,易导致骨质甚至致残,所以老年人的饮食应该富含钙质,养生专家建议老年人不妨多喝以下几道药膳汤,能有效帮助预防骨质疏松。 鲤鱼汤 活鲤鱼1条,去鳞、鳃及内脏,加葱末、姜末、料酒和盐,稍腌片刻,加水煮至汤白鱼烂,分次饮用。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肾炎水肿、黄疸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糖尿病等。 山药杞子甲鱼汤 怀山药10~15克,枸杞子5~10克,甲鱼1只(约500克)。甲鱼放入热水中宰杀,剖开洗净,去内脏,与各用料一

重度骨质疏松的治愈率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任何人都可能患上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常常可引发其他严重的并发。每个人都有提升并促进骨骼健康的必要。定期做骨健康检查并咨询专业医师的建议,尤其是65岁以上的女性和有骨折史的50岁以上的女性和男性都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骨骼健康状况。 骨质疏松是全球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从199

属于骨质疏松患者的六道汤

怀杞甲鱼汤 怀山药10~15克,枸杞子5~10克,约500克甲鱼1只。甲鱼放入热水中宰杀,剖开去内脏,洗净,与怀山药、枸杞子一起炖熟,加入姜、盐、酒少许调味,即可享用。有滋阴补肾、益气健脾的功效。适用于肾阴虚的骨质疏松患者。 核桃补肾粥 核桃仁和粳米各30克,莲子、怀山药、黑眉豆各15克,巴戟天10克,锁阳6克。将上述用料洗净,黑眉豆可先行泡软,莲子去心,核桃仁捣碎,巴戟天与锁阳用纱布包裹,同放入锅中,加水煮至米烂粥成,捞起巴戟天、锁阳药包,调味咸甜不拘,酌量吃用。有补肾壮阳、健脾益气的功效。适用于脾肾

防骨折每天要喝多少奶

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的总患病率为15.7%。70%~80%的中老年骨折是因骨质疏松引起的,而每年新发椎体骨折约有181万人。由此推算,我国有近70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另有2.1亿人为低骨量,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因此,如何有效治疗及预防骨质疏松已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话题。 骨质疏松给人带来的一大危害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此病又称为脆性骨折。人体内骨密度是由骨量决定的,而骨量则是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所决定的。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最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原因在于他们的破骨细胞相对于成骨细胞活跃,其功能较强

老年人变矮驼背可能是骨质疏松

随着年龄的增加,伴随而来的腰酸、背疼、变矮、驼背等现象,在过去您可能认为是自然现象,其实这却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大庆油田总医院骨质疏松专病门诊张楠楠表示,由于骨质疏松早期状不明显,成了静悄悄的流行病,等不少市民发现病情的时候,就已经到了重度。 现象:补来补去还是骨质疏松 “是不是搞错了,我坚持补钙两年多了,怎么会是骨质疏松?”昨日,在医院内分泌科拿到检测报告的周阿姨不敢相信,她竟然骨质疏松!而两年来,她一直坚持服用钙片类补钙食品。 据61岁的周阿姨介绍,前年下半年,她感觉自己上下楼梯很疲惫,一些朋友认

老年人骨质疏松

1.原发性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指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组织细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改变,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以前者为多见,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可分为2个亚型。 Ⅰ型骨质疏松: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年龄多在绝经后至70岁,主要见于女性,女∶男为6∶1,骨质疏松以骨松质为主,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以椎体和远端桡骨多见,主要发病因素为雌激素缺乏。 Ⅱ型骨质疏松: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发病年龄多在70岁以上,女性略多于男性,女∶男为2∶1,松质骨与皮质骨同样疏松,骨折部位多见

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特点

老年骨质疏松的典型特征 老年性骨质疏松比较普遍,一些患者容易出现典型的特征表现,通过一些骨质疏松的表现,可做早期的诊断检查,帮助患者实现骨质疏松的康复。下面一起了解一下老年骨质疏松状表现。 原发性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骨质疏松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若压迫脊髓、马尾神经还影响膀胱、直肠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

临床类型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大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指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组织细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改变,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以前者为多见,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可分为2个亚型。 Ⅰ型骨质疏松: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年龄多在绝经后至70岁,主要见于女性,女∶男为6∶1,骨质疏松以骨松质为主,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以椎体和远端桡骨多见,主要发病因素为雌激素缺乏。 Ⅱ型骨质疏松: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发病年龄多在70岁以上,女性略多于男性,女∶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