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高血糖妈妈为何会生出低血糖婴儿

高血糖妈妈为何会生出低血糖婴儿

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会导致婴儿一出生就患有低血糖。这究竟是怎么引起的?又会对患儿造成什么损伤?

专家支持 吴红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主任

孩子呼吸暂停,原来是妈妈得了糖尿病

不久前,来自辽宁清原的陈先生(化)急匆匆将孩子送到医院。他告诉专家,自己的女儿出生已经两天了,有时会出现暂停呼吸。

专家仔细查看,发现孩子的体型虚胖,皮肤手感胖软,毳毛多,而这是糖尿病母亲所生的婴儿的典型特征。专家询问其母是否有糖尿病,陈先生矢口否认。不过追问病史,其母确实特别能吃、总有饥饿感。专家随后给孩子做了相关检查,结果不出所料,陈先生的女儿果然患有低血糖症。

专家拿着孩子的检查结果,劝其母检查一下自身血糖。检测后的这才知道,原来其母早就患上了糖尿病。而孩子的低血糖正是由其母糖尿病引起的。

新生儿低血糖常可危及生命

专家告诉记者,患糖尿病的妈妈特别容易生下低血糖的婴儿。而婴儿低血糖又常常让患儿呼吸暂停、没有精神、抽风甚至造成脑损伤。因此,患糖尿病的妈妈在生产后,一定要将婴儿送到新生儿病房进行血糖监测和调控。

专家解释,患糖尿病的妈妈在怀孕时血糖水平较高,因此胎儿自身的血糖水平也较高。为了调控血糖,胎儿的胰岛功能就会相应的增强。而当孩子出生后,糖分输入的途径被切断了,可孩子自身的胰岛功能却没有降低,这就会造成婴儿的低血糖。如果孩子的低血糖得不到有效调整,就容易造成智力低下、眼睛看不见东西等情况。还有的孩子因为低血糖而发蔫,结果蔫着蔫着就死亡了。不过,低血糖的孩子一旦经过科学调理,血糖水平就会完全正常,不再发生低血糖。

专家说,很多有糖尿病的妈妈对此不理解,不愿意把孩子送到新生儿病房监护。还有的妈妈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因此,准妈妈们一定要在怀孕时注意自己的血糖水平;一旦患有糖尿病,就必须在孩子出生后做好检查和治疗。

糖妈妈母乳喂养安全吗

由于近年来,妊娠糖尿病妈妈越来越多,妈妈们担心糖尿病或胰岛素会影响乳汁而不敢给宝宝喂母乳。然而专家表示,糖妈妈给宝宝喂母乳,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好处之外,还能降低妈妈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同时还能降低宝宝将来肥胖及患糖尿病的风险,好处多多。

一位黄女士生完孩子后,一直想给宝宝喂母乳,但家人阻止了她,原来黄女士在怀孕时患上了妊娠期糖尿病,并接受胰岛素治疗,虽然血糖控制得还不错,但对于宝宝能否母乳喂养这个问题,家人顾虑重重:乳汁会不会因糖尿病代谢改变而发生成分上的改变呢?胰岛素会不会通过乳汁进入到宝宝体内而影响其健康呢?一旦哺乳的话,已经控制平稳的血糖会不会出现波动呢?

提起母乳喂养的好处,很多新妈妈们如数家珍:母乳喂养能为宝宝提供正常发育所需的营养,能提高宝宝免疫力,增进母子感情,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减少母亲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生几率等等。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不合理的营养结构和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孕妇受到妊娠期糖尿病的困扰。那么,这些“糖妈妈”们在分娩后是否也可以像其他妈妈那样,给自己的宝宝喂上母乳呢?

答案是肯定的。

除了以上广为人知的好处以外,“糖妈妈”们坚持母乳喂养还具有以下意义:

1.可以降低“糖妈妈”们的血糖,减少胰岛素的应用,降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葡萄糖,母乳喂养女性体内的葡萄糖大量应用于提供产生乳汁所需要的能量和提供乳汁的最主要成分即乳糖合成的基质,因而母乳喂养可使血糖降低,可以减少分娩后胰岛素的用量。现有的研究多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女性产后哺乳可能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一项研究发现,对于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坚持母乳喂养两个月可将其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减半。

2. 降低宝宝日后发生肥胖、超重及糖尿病的风险。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女性异常的宫内环境可以增加子代肥胖、超重及糖代谢异常的风险;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期及青春期肥胖、超重及糖尿病的风险。

此外,令“糖妈妈”担心的还有打胰岛素会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这一点可以完全不用担心,对宝宝不会造成不良影响的。值得注意的是,母乳喂养会降低血糖,要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在喂奶前后,可以适当吃一些小点心,同时,定期去医院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胰岛素的使用量。

准妈妈有糖尿病怎么办

“自从执行新的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后,中国妊娠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了。”参与起草卫生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杨慧霞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杨慧霞教授所说的新标准,是空腹血糖的诊断标准由以前的5.3毫摩尔/升降至5.1毫摩尔/升,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由8.6毫摩尔/升降至8.5毫摩尔/升(服糖后1小时血糖标准仍然维持10.0毫摩尔/升)。原来是必须有两项达到或者超过这个标准可以诊断,现在是任何一项血糖超标就可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使用这个新标准,中国整体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上升至10%以上,大概每10个孕妇就有一个“糖妈妈”。

妊娠期血糖增高不仅危害孕妇本身,还会对宫内发育的胎儿健康有影响,如早孕期高血糖可引起胎儿在宫内发育异常(胎儿畸形、生长受限、早产等)。另外,如果妊娠期糖尿病后期血糖没有得到很好控制,就容易导致胎儿在宫内过度生长发育,形成巨大儿。这样的胎儿不是提前成熟,而是肺发育成熟延迟,将来就容易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同样,因为母亲高血糖环境使得胰岛细胞过度兴奋,产生了很多胰岛素,婴儿在离开母体的高血糖环境后,胰岛细胞还在兴奋,因此一出生就容易发生新生儿低血糖。所以说,母亲血糖控制得越不好,胎儿的并发症会越多。

控制

孕中晚期不一样

在糖尿病诊断之后妊娠者,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的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称为妊娠糖尿病。一般来讲,前者绝大多数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而后者的多数患者可通过严格的饮食计划和运动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仅部分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关于如何控制孕期血糖,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赵维纲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每天多吃两餐。孕期饮食控制要既能满足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要,又要使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刘燕萍推荐,首先要少量多餐,将每日3餐改为5—6餐。为避免夜间低血糖发生,睡前可少量进食,如蛋白质含量高的鸡蛋羹。

从孕中期(13周)开始,糖妈妈每天需要多摄取200千卡热量。餐后的加餐通常占正餐的1/3—1/5,粗粮豆类和全谷物应占到主食一半左右。牛奶和酸奶有助补钙,可在加餐时食用。饮食应清淡低盐,全天烹调油2—3汤匙,不能用淀粉和糖调味,尽量不要在外就餐和进食加工食品。

孕晚期,糖妈妈要增加蛋白质、铁和钙的摄取量。适量选用脱脂牛奶、鱼、禽、瘦肉等,绿叶蔬菜和海带也是钙含量丰富的食物。

舒缓运动。糖妈妈宜选择比较舒缓、有节奏的运动,如散步、缓慢的游泳、太极拳等。以散步为例,每天坚持30分钟,能锻炼与分娩有关的肌肉群和心肺功能,为分娩做好准备。散步时注意抬头挺胸,摆动双臂,伸展胸廓,会阴部肌肉收缩,足跟先着地,步速由慢到快。千万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如跑步、球类运动、俯卧撑、滑雪等。运动管理需要进行全天的血糖监测,包括餐前和夜间。不过,有先兆流产或早产倾向、血糖控制不佳、伴高血压或妊娠中毒症、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糖尿病肾脏病变、身体遇到特殊不适时(如发热等情况),不宜进行运动。

勤测血糖。糖妈妈一经诊断就需要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最好每日测空腹血糖和三餐前后血糖4—6次,努力使血糖“达标”。同时,还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及时使用胰岛素。胰岛素不会影响胎儿。当饮食控制3—5天后血糖仍明显“超标”时,需及时进行胰岛素治疗。

人群

大龄孕妇需当心

24周之后,准妈妈都要“喝糖水”、测血糖,接受妊娠糖尿病的筛查。现在,越来越多的准妈妈担心过不去这道关。哪些准妈妈需要格外留意呢?专家介绍,以下人群在怀孕后需高度重视妊娠糖尿病的筛查:

1.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如果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那么孕妇容易患妊娠糖尿病。

2.孕前超重或肥胖。当前国际上通常用体重指数(BMI)来判断是否超重。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结果≥24即为超重女性。

3. 年龄≥35岁。年龄超过35岁的大龄孕妇,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4.曾经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流产史、巨大儿分娩史(生出孩子超过8斤)、胎儿畸形。

5.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娩史等。

产后

母子都要监测

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分娩之后,依然还要监测血糖。一方面是对妈妈的监测。分娩后如果血糖不佳,应尽快在医生指导下将血糖调整到理想或正常范围;如果分娩后血糖正常,则应在产后6周到医院做葡萄糖耐量(口服75克葡萄糖OGTT)检测,重新评估糖代谢情况并进行终身随访。因为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妈妈以后患糖尿病的风险比一般人更高。

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新生儿的监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主任童笑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在分娩前,妈妈已经将血糖控制好,则在分娩后不需对婴儿做更多的检查。如果分娩前血糖控制不佳,则需提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我们一般会在这种婴儿出生后的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持续监测血糖,一直到血糖稳定后才停止监测。如果出现低血糖,须尽快喂糖水或持续静脉注射葡萄糖液,以尽快消除低血糖的危害。”此外,还要监测婴儿是否有红细胞增多、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情况。

糖妈咪千万要注意的饮食习惯

通常来说,维持或适量减轻体重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一定帮助,然而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这一特殊人群来说,则需要适度增加体重。

妊娠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调查显示,妊娠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容易引发酮血症和酮尿症,对母体和胎儿都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因此,“糖妈妈”需要适度增加体重,而体重增加的幅度则应以保证母亲和胎儿的最佳营养状况、达到并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避免酮症的发生及减少早产、流产与难产的发生为标准。

“糖妈妈”想要适度增加体重,可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着手。首先是饮食上,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孕妇的饮食习惯、血糖控制情况制订个体化的产前饮食计划,此饮食计划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每日所需能量。能量的摄入需充足且合理,“糖妈妈”可采用每日饮食记录、每周体重检查和酮体检测的方法来确定个体的能量需求,不要为了避免胰岛素治疗而减少摄入量。

2、餐次的分配。建议“糖妈妈”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食方式,将每天应摄取的食物分成5至6餐,这样既可以降低低血糖及酮症发生的风险,还有助于改善恶心、胃灼热等妊娠反应。另外,“糖妈妈”可在睡前补充一些小点心,避免晚餐与隔天早餐间隔的时间过长。

3、糖类的摄取。保证每日至少摄入175克的碳水化合物,主食可选择纤维含量较高的未精制主食,如可用糙米饭、五谷饭、全谷类面包取代白米饭、白面馒头,尽量不要食用含糖饮料或甜食,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另外,“糖妈妈”早晨的血糖值较高,故早餐淀粉类食物的含量不宜过多。

4、营养素的分配。可以增加蛋、牛奶、肉类、豆制品等蛋白质及新鲜蔬菜、水果等纤维质的摄入,烹调用油以植物油为主,尽量减少油炸、油煎、油酥食物及动物皮、肥肉的摄入。

除了饮食控制外,“糖妈妈”最好还能养成适量运动的好习惯,因为运动不仅能防止体重过度增加,还能帮助降低血糖水平及对胰岛素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妊娠糖尿病患者分娩后需要改变孕期的饮食方式并增加活动量,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虽然大多数妊娠糖尿病患者在产后都能恢复正常的葡萄糖耐量,但她们日后复发妊娠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的危险度比正常人高,只有改变妊娠时生活方式才能降低该危险。

孕妇头晕是怎么回事 低血糖、高血压

低血糖和高血压易发在孕晚期,有的准妈妈没胃口就不进食。自己不想吃并不代表腹中的胎儿也不愿意吃,胎儿发育向母体索取的营养是巨大,因而准妈 妈会因为饥饿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时会出现头晕,严重的会晕厥。高血压发生在孕晚期称之为妊娠高血压,血压高的时候,会造成头痛、头晕。这些都对胎儿的 发育起到不良的影响。

解决办法:均衡饮食,准妈妈胃口不好时,可以少量多餐,必备一些有益的零食及时补充体力。严重者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妊娠24周以上应查糖尿病

记者从一个关于妊娠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活动上了解到,目前我国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6%-7%,在超过35岁的高龄孕妇中,这一比例更大。然而,由于担心妊娠期用药会对胎儿构成不良影响,不少“糖妈妈”拒绝治疗。对此,专家指出,妊娠期糖尿病对妈妈和宝宝的健康都非常不利,必须及早治疗。

妊娠24~28周要“糖筛”

据内分泌科教授高妍介绍,在妊娠后发现的各种程度糖耐量减低或明显糖尿病,都可认定为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对妈妈和宝宝的健康都非常不利。”高妍指出,对孕妇来说,它可导致高血糖、高血压及先兆子痫等病变。对胎儿来说,它可直接导致流产、宫内发育迟缓、畸形儿、巨大胎儿及低体重儿,还可能出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种新生儿合并症。同时,妊娠糖尿病对母婴的远期影响也不可忽视,“糖妈妈”和她们的孩子日后患上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几率都较常人更大。

因此,专家建议,所有孕妇都应在妊娠24~28周进行“糖筛”;超过35岁、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属于高危人群,需要更早“糖筛”。

治疗

运动、饮食控制+胰岛素

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杨慧霞介绍,目前妊娠糖尿病的治疗包括单纯饮食、运动控制,以及在饮食、运动控制的基础上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由于在孕期,不少“准妈妈”即使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但却拒绝治疗。为此,专家们特别强调,胰岛素属于大分子蛋白,不能通过胎盘,所以不会影响胎儿健康。“目前国内已经获批使用的胰岛素类似物,其疗效和安全性也在不断提高,例如门冬类胰岛素,不但不会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而且在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的同时,还能减少重度低血糖的发生,对母婴来说都更安全。”杨慧霞还提醒:“‘糖妈妈’如果在饮食控制和运动3~5天后血糖仍无法达标,或在饮食控制后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如果增加热量血糖又超标的话,就必须尽早开始胰岛素治疗,并一直持续到分娩。”

夫妻患有糖尿病如何备孕

每年我国有2000万孕妇,按照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约为6%~7%计算,这意味着,每年至少有120万糖妈妈。

为何糖妈妈越来越多了?除少数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准妈妈(准妈妈孕前就患有糖尿病)以外,随着高龄产妇的增多以及孕期营养过剩、运动缺乏现象的日益严重,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越来越多。

原本,女人怀孕期间体内激素分泌水平发生变化,糖代谢能力就相对减弱,如果能量摄入过多、好吃甜食而又不运动,就可能导致大量糖分无法代谢,造成血糖升高、糖耐量异常。

然而,不管是妊娠合并糖尿病还是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患高血压、受各种感染的风险,重症时还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还容易导致流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畸形儿、巨大儿等,还可能造成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种新生儿并发症。另外,孩子成年以后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比其他人大。

夫妻患有糖尿病如何备孕?

怎样才能把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降至最低呢?冯志海建议:原来就患有糖尿病的妻子或丈夫,在准备怀孕前要重新评估身体健康状况、调整用药。

如果女方患有糖尿病,除了要把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还要排除高血压等糖尿病并发症,这些疾病在怀孕后很容易加重,所以孕前要控制妥当。

此外,还要调整用药。首先,在医生指导下,提前1~3个月把口服降糖药(可导致胎儿畸形)换成胰岛素(不通过胎盘,不用担心药物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其次,停用降血脂的他汀类药物,停用利尿剂、β-阻滞剂类降血压药物,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胎儿流产、畸形。

如果男方患有糖尿病,问题就简单许多,他们只需将血糖控制达标即可,尚未有研究表明男方口服降糖药会对胎儿有影响。

如果孕前没查出糖尿病,准妈妈们在怀孕后仍要警惕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尤其存在糖尿病家族史、30岁以上的高龄孕妇、肥胖、高血压、不良孕产史等因素者,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更大,孕期要少吃高糖、高脂、高盐食物,适当运动。

等妊娠24~28周时,每个孕妈妈还要做一次糖筛检查,特别是易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最好更早一点检查。一旦糖筛异常,必须做糖耐量检查来确诊是否患了糖尿病。

三管齐下保母子平安

患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怎样保证母子平安?

首先可尝试饮食和运动控制,约80%的妊娠期糖尿病准妈妈能比较好地控制住血糖。胡晓华说,通常,每人每天主食摄入量控制在250~350克;蛋白质供给量比孕前增加,每日100克左右;多吃粗粮及含膳食纤维高的蔬菜,比如芹菜、小白菜、油菜、菠菜等,有助于降低过高的餐后血糖;水果选在两餐之间吃,一次100~200克即可。不要吃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荔枝、桂圆、香蕉等,宜选择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如苹果、梨、草莓等。此外,还要注意少食多餐,每日5~6餐。

每个准妈妈的情况不同,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体重、身高、妊娠月份等情况,制定一个个性化食谱。

至于运动控制,则以不导致胎儿宫内呼吸窘迫、发育迟缓,不引起宫缩、准妈妈心率正常为准,每天到空气清新的游园散步30分钟~1小时,对她们再合适不过了。

如果运动、饮食调整3~5天,血糖仍然控制不佳,就要考虑胰岛素治疗。孙良阁说,在使用胰岛素期间,准妈妈每天都要测4次血糖,分别在三餐后和睡觉前。糖妈妈的血糖控制标准要比正常人更严格一些(具体标准请咨询专业医生),如果血糖高于稳定值,就要及时就医,调整胰岛素用量。分娩前,必须根据血糖水平的变化,适时增减胰岛素用量。有一部分患者会持续高血糖或糖耐量降低,产后仍要密切监测血糖,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治疗。

糖妈妈是顺产还是剖宫产

糖妈妈除了控制好血糖,还要避免感染等问题,以免发生早产等危险。

糖妈妈的免疫力不如健康孕妇,更容易感染,所以要多喝水、勤换内裤、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一旦出现外阴瘙痒、白带增多等不适,要及早查白带常规,有选择地使用阴道栓剂。

羊水过多,也是糖妈妈要警惕的。除了多卧床休息,必要时可在妊娠中晚期时抽羊水治疗,减少羊水量,以免自己呼吸不适,甚至引起胎儿宫内缺氧和早产。

此外,糖妈妈还要在整个孕期听取医生建议,密切检测胎儿的发育情况。◆妊娠中期(12~28周),每两周B超检查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监测孕妇的肾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检查眼底,以及早排查孕妇是否有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

◆妊娠晚期(32周后),每周检查一次,注意孕妇血压、水肿、尿蛋白情况,注意胎儿发育成熟度、胎盘功能监测等,及时发现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等情况。

◆临近分娩(34~36周),提前住院,密切观察孕妇、胎儿情况。如果孕妇血糖控制良好,又无并发症发生,胎盘功能良好,胎儿大小正常,就可考虑到妊娠足月时自然分娩。

妊娠24周以上应进行糖筛

记者从一个关于妊娠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活动上了解到,目前我国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6%-7%,在超过35岁的高龄孕妇中,这一比例更大。然而,由于担心妊娠期用药会对胎儿构成不良影响,不少“糖妈妈”拒绝治疗。对此,专家指出,妊娠期糖尿病对妈妈和宝宝的健康都非常不利,必须及早治疗。

妊娠24~28周要“糖筛”

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教授高妍介绍,在妊娠后发现的各种程度糖耐量减低或明显糖尿病,都可认定为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对妈妈和宝宝的健康都非常不利。”高妍指出,对孕妇来说,它可导致高血糖、高血压及先兆子痫等病变。对胎儿来说,它可直接导致流产、宫内发育迟缓、畸形儿、巨大胎儿及低体重儿,还可能出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种新生儿合并症。同时,妊娠糖尿病对母婴的远期影响也不可忽视,“糖妈妈”和她们的孩子日后患上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几率都较常人更大。

因此,专家建议,所有孕妇都应在妊娠24~28周进行“糖筛”;超过35岁、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属于高危人群,需要更早“糖筛”。

治疗

运动、饮食控制+胰岛素

据主任医师杨慧霞介绍,目前妊娠糖尿病的治疗包括单纯饮食、运动控制,以及在饮食、运动控制的基础上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由于在孕期,不少“准妈妈”即使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但却拒绝治疗。为此,专家们特别强调,胰岛素属于大分子蛋白,不能通过胎盘,所以不会影响胎儿健康。“目前国内已经获批使用的胰岛素类似物,其疗效和安全性也在不断提高,例如门冬类胰岛素,不但不会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而且在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的同时,还能减少重度低血糖的发生,对母婴来说都更安全。”杨慧霞还提醒:“‘糖妈妈’如果在饮食控制和运动3~5天后血糖仍无法达标,或在饮食控制后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如果增加热量血糖又超标的话,就必须尽早开始胰岛素治疗,并一直持续到分娩。”

相关推荐

哪些准妈妈生出畸形儿呢

1. 饮酒的孕妈 孕妇饮酒,酒精可通过胎盘进入发育胚胎,对胎儿进行严重的损害。妊娠期每天饮2杯酒以上,可对胎儿有影响以至危险;每天饮酒2杯~4杯,则有畸形发育的危险。如脑袋很小,耳鼻极小和上嘴唇宽厚等。这是因为任何微量酒精都可以毫无阻挡地通过胎盘而进入胎儿体内,使得胎儿体内的酒精浓度和母体内酒精浓度一样。因此,孕妈必须要戒酒。 2. 孕早期发生高热的孕妈 有的孕妇在怀孕早期发热,怕对胎儿健康不利。对此,首先要找出发热原因,短时间的低热对胎儿危害不大;长时间发热或高热,不但致孕妇器官功能紊乱,还可以刺激子宫

适合准妈妈的饮食营养平衡法则

妈妈饮食为胎儿提供了所有的营养,准妈妈营养失衡不仅可导致新生儿体重偏低、新生儿畸形发生率增加,而且影响到成人后某些慢性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据研究证明,婴儿出生时体重小于或等于55磅者,成年后患Ⅱ型糖尿病或葡萄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可高达40%,而出生体重大于或等于95磅的婴儿,糖尿病发生率较低,为14%。孕期若有充足的钙供应,能让孩子在日后成长过程中维持平稳的血压。 由此可以说,准妈妈为胎儿供给的不适宜营养可为其成人后种下慢性病的诱因。因此,孕期的全面均衡营养对保证未来宝宝一生的健康聪明,不容

世界糖尿病日糖妈如何正确吃糖

妊娠糖尿病影响妈妈宝宝健康 如果孕期血糖控制不理想,孕妈妈容易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感染等症状,还增加难产及剖腹产的几率;孕期血糖过高还可能导致流产、畸形儿、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巨大胎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低血糖等各种疾病,对宝宝造成极大危害。 哪些孕妈妈易得妊娠糖尿病 1.身体过胖者。若怀孕前体重指数在24以上(体重指数=体重公斤数/身高厘米的平方),应提高警惕。 2.年龄在30岁以上,尤其是35岁以上的孕妇。 3.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中有

孕妇血糖高对胎儿有什么影响吗

孕妇血糖高对胎儿有什么影响吗 1、可使巨大胎儿发生率提高4倍。 2、可增加胎儿畸形的发生几率。 3、可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宫内窘迫,甚至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 4、胎儿出生后容易发生低血糖,而低血糖对新生儿脑细胞可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5、可造成婴儿低钙血症、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静脉血栓形成、心肌病等。 6、可引起胎儿脑成熟障碍,智力低下发生率增高。 血糖高对孕妇的危害 增加孕期合并症的危险,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盂肾炎、无症状菌尿、皮肤疖肿、产褥感染、乳腺炎等。 羊水过多,可比健康孕妇高出10倍,

血糖高的准妈妈更易出现口腔问题

正常人口腔里的细菌比地球上的人口还多,一般情况下,这些细菌与人类和平共处,当身体发生变化时,如怀孕或生病时,身体激素水平或抵抗力发生变化,这些细菌就“揭竿而起”,导致牙龈发炎,肿胀,严重者甚至导致牙周病,影响我们的身体。这也是俗话所说,“生一个孩子掉一颗牙”,但是随着医学,特别是口腔医学的进步,血糖高或妊娠糖尿病的妈妈可以在口腔科医师和产科医师的帮助下,不再害怕妊娠糖尿病的危害了。 妊娠糖尿病对口腔的影响有4个方面: 1、妊娠糖尿病可以加重和诱发牙龈炎:怀孕的准妈妈此时期抵抗力降低,各种细菌就来找麻

妊娠糖尿病危害

1、对产妇的危害 产妇产后糖尿病:国外长期跟踪研究显示,妊娠糖尿病30年后,几乎80%的女性最终成为糖尿病。专家建议,产后每年都要做一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注意饮食结构合理和加强锻炼,注意运动并保持合理的体重。 产褥期疾病的发病率高:可能因子宫过度膨胀而使得子宫收缩不良,产后出血发生率随之增高,故应积极预防产后出血,使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宣教并指导母乳喂养,向家属及产妇解释新生儿的吸吮有利于子宫收缩。 感染:产后感染的概率增大,尤其是白色念珠菌感染阴道。应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皮肤清洁。

孕妇血糖高的危害

孕妇血糖高的危害之孕妇自身 有资料显示,在怀孕过程中得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在5-15年内患二型糖尿病的概率为40%-60%,而正常情况下,女性患二型糖尿病的概率仅为15%。这表明,如果妊娠期得过糖尿病,即便已经痊愈,也要注意饮食和煅炼,否则中年以后仍有患糖尿病的危险。因此,准妈妈在怀孕过程中不仅要注意饮食的合理,同时还要注意合理的运动,保持合理的体重,远离糖尿病的威胁。 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妈妈们,产后也应当注意饮食和煅炼;增加孕期合并症的危险,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盂肾炎、无症状菌尿、皮肤疖肿、产褥感染、

高龄产妇血糖高怎么调理 胰岛素控制

大部分“糖妈妈”可通过饮食调整、适当运动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还是有一些妈妈的血糖值高得厉害,而且饮食和运动均不能控制好血糖,那么只能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接受胰岛素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保证母婴健康。

妈妈如何控制血糖

如何均衡饮食以保证有效控制血糖,又能使母子顺利通过妊娠和分娩,是妊娠期糖尿病妇女饮食管理的关键,也是妊娠期糖尿病与非孕期糖尿病的不同之处。最理想的是,通过饮食控制使孕妇既能应对日常生活又无饥饿感,病情也得到控制——— 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 妊娠初期不需要特别增加热量,妊娠中、后期每天每公斤体重按25~35千卡计算,并根据血糖、尿糖等病情随时调整饮食。 控制单糖的摄入 严格控制易被体内吸收的单糖,如蔗糖、砂糖、果糖、葡萄糖、冰糖等。选择纤维含量较高的主食,如糙米或五谷饭,有利于控制血糖。 保证蛋白质的摄取 患

产后减肥的饮食问题

1、忌多吃味精,为了婴儿不出现缺锌症,新妈妈应忌吃过量味精。一般而言,成人吃味精是有益无害的,而婴儿,特别是12周内的婴儿,如果哺乳期间的妈妈在摄入高蛋白饮食的同时,又食用过量味精,则不利。因为味精内的谷氨酸钠就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过量的谷氨酸钠对婴儿,尤其是12周内的婴儿发育有严重影响,它能与婴儿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的结合,生成不能被机体吸收的谷氨酸,而锌却随尿排出,从而导致婴儿锌的缺乏,这样,婴儿不仅易出现味觉差、厌食,而且还可造成智力减退,生长发育迟缓等不良后果。 2、忌急于服用人参,有的新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