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酮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
睾酮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
睾酮正常值
成人: 男14~25.4nmol/L 女1.3~2.8nmol/L
儿童:男<8.8nmol/L 女<0.7nmol/L
妊娠期2.7~5.3nmol/L
对幼婴的影响
对婴儿的影响所知甚少现时就睾酮对幼婴的影响所知甚少。在男性幼婴出生后的头1星期,睾酮的份量开始上升,并维持与青春期相约的份量数个月。在约4-6个月大,睾酮份量会下降至仅能测量的份量。这样的上升未有对身体上其他地方带来改变,其作用仍是未知的,但有学者认为是协助所谓的“脑部男性化”。
对青春期的影响
在青春期时,睾酮会令孩童出现第一种雄激素上升可见的征状。这些现象包括:产生成年人的体味;皮肤及头发加增油性,长出青春痘;长出阴毛及腋毛;成长剧增,加速骨骼成长;阴茎发大;性欲及勃起次数增加;声线变得低沉;面部皮下脂肪减少;长出喉核;肌肉强度及质量上升。
对成人的影响
睾酮对成人的影响,在男性上比在女性上较为明显,但对两者都同样重要。随着年纪渐长,睾酮的份量下降,这些影响亦随之而减少。这些影响包括:维持肌肉强度及质量;维持骨质密度及强度;维持性欲及勃起次数;提神及提升体能。
腰椎有骨质增生会不会影响骨密度值的测定
在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不同年龄人群的正位腰椎骨密度时,我们发现70岁以上年龄组老年人的骨密度值偏高,这是由于年龄增大时出现一些退行性病变,如椎体骨质增生、腰椎小关节病变、椎体周围韧带钙化及主动脉壁的钙化等因素影响了骨密度的测定数值,使之出现假性增高。因此建议70岁以上年龄组的人最好通过测量前臂、跟骨、髋部和腰椎侧位骨密度来了解骨量变化的真实情况。
雄激素并非只与"性"有关
男性体内最主要的雄激素——睾酮
说起雄性激素,很多人可能会有所耳闻。其实雄性激素中的“生力军”就是睾丸酮,也称睾酮。中国性医学委员会副秘书长,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副教授何学酉表示,男性睾酮的变化对男性身体的活力、体质和性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睾酮有95%分泌自男性睾丸,男性的肌肉、骨骼、性功能、血糖、血脂和神经系统都会受睾酮水平的影响。
从40岁开始,男性体内睾酮开始递减性下降,这对于男性整体的健康状况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何学酉表示,中年男性缺乏睾酮会导致体质下降、性能力衰减,进而影响家庭生活和工作;老年男性睾酮下降不仅会出现以上症状外还会因缺乏睾酮而导致骨质下降,此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患病人群也可能存在睾酮水平低下的情况。
对睾酮缺乏的知晓率不到20%
睾丸酮和男性的身体健康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调查显示我国男性睾酮分泌的情况却并不乐观。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谷翊群曾带领国内首个针对中老年男性的健康状况调研,评估结果显示:我国40-49岁男性LOH(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也被称为男性更年期)发生率为19%;50-59岁男性上升至38%,60-69岁男性则高达56%。
谷翊群表示,男人到中年,会面临LOH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与疾病,很多男性只是觉得这是因为年龄增大导致,其实这些都与睾酮激素下降有关。与如此高的患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疾病的知晓率:在上述调查中,被调查的40-69岁中老年男性群体中,对睾酮缺乏的知晓率不到20%。
宝宝生长发育需要多少钙
如果爸妈发现,孩子的身高、体重、头围或者牙齿的出牙颗数,都比平均值要少很多,那么就说明宝宝的成长发育比同龄人迟缓,而影响这些指标的一项重要因素,便是宝宝对于钙元素的摄入和吸收不足。爸妈可以参考不同年龄段需要的补钙量。
0-6个月:300毫克/日;
6-12个月:400毫克/日;
1-3岁:600毫克/日;
4-10岁:800毫克/日。
睾酮的影响
雄激素助长蛋白质的合成及拥有雄激素受体的组织的生长,睾酮的效用可以分为合成代谢及雄性化效应。合成代谢效应包括肌肉质量及力量的增长、增加骨质密度及强度、刺激线性生长及骨骼成熟等。雄性化效应则包括性器官的成熟(尤其是阴茎及胎儿阴囊的生成)、产后(通常是在青春期)声线的转沉、胡须及腋毛的生长等。这些效应一般都是男性的第二性征。睾酮的影响亦可以自然产生睾酮的时期来区分。在出生后睾酮对男性或女性的不同影响,主要是受着运送游离睾酮的份量及时间所影响。在妊娠后7-12个星期,大部份出生后的男激素效应便会出现,这包括:生殖男性化,如阴茎的涨大等;前列腺及精囊的生育。
幼婴
现时就睾酮对幼婴的影响所知甚少。在男性幼婴出生后的头1星期,睾酮的份量开始上升,并维持与青春期相约的份量数个月。在约4-6个月大,睾酮份量会下降至仅能测量的份量。这样的上升未有对身体上其他地方带来改变,其作用仍是未知的,但有学者认为是协助所谓的“脑部男性化”。
青春期
在青春期时,睾酮会令孩童出现第一种雄激素上升可见的征状。这些现象包括:产生成年人的体味,皮肤及头发加增油性,长出青春痘,长出阴毛及腋毛,成长剧增,加速骨骼成长,阴茎发大,性欲及勃起次数增加,声线变得低沉,面部皮下脂肪减少 ,喉结突出,肌肉强度及质量上升。
成人
睾酮对成人的影响,在男性上比在女性上较为明显,但对两者都同样重要。随着年纪渐长,睾酮的份量下降,这些影响亦随之而减少。这些影响包括:维持肌肉强度及质量 ,维持骨质密度及强度,维持性欲及勃起次数,提神及提升体能。
不同年龄人每天睡多久最好
正常睡眠时间
6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睡5.5~7小时
老人应在每晚12点前睡觉,晚上睡觉的时间有7小时,甚至5.5小时就够了。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每晚睡眠限制在7小时以内的老人,大脑衰老可推迟2年。而长期睡眠超过7小时或睡眠不足都会导致注意力变差,甚至出现老年痴呆,增加早亡风险。
30~60岁成年人:每天睡7小时左右
成年男子需要6.49小时睡眠时间,妇女需要7.5小时左右,并应保证晚上10点到早晨5点的“优质睡眠时间”。因为人在此时易达到深睡眠状态,有助于缓解疲劳。芬兰一项针对2.1万名成年人进行的22年跟踪研究发现,睡眠不到7小时的男性,比睡7~8小时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6%,女性高出21%;睡眠超过8小时的男性,比睡7~8小时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4%,女性高出17%。
13~29岁青年人:每天睡8小时左右
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通常需要每天睡8小时,且要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则,保证夜里3点左右进入深睡眠。平常应保证最晚24点上床、早6点起床,周末也尽量不睡懒觉。因为睡觉时间过长,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导致精神不振,影响记忆力,并且会错过早餐,造成饮食紊乱等。
揭秘男性睾丸作用
男性的睾丸属内生殖器官。正常情况下有两个,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阴囊内,大小对称,呈稍扁的卵圆形。健康青年男性纵向长度约4~5厘米。有的男性睾丸一大一小,一高一低,如果差别不大,均属正常。睾丸的功能主要是生成精子和分泌激素。
从青春期到老年期,睾丸都有生成精子的作用,但45岁以后,生精能力逐渐减弱。一些先天的和后天的因素会降低睾丸的生精功能,甚至导致男性不育。
睾丸分泌的激素主要是雄性激素。在雄性激素中,睾酮的生物活性最强,也最重要。睾酮的主要作用是影响胚胎分化,促进内生殖器的发育、维持生精作用、刺激附性器官的生长和维持性欲,同时对代谢也有很大影响。
在古代中国有这样的规定:太监都要先割掉睾丸才能进宫。这些太监都会失去某些男性特征,比如说不长胡子,体毛稀少,也不能进行性生活,而且他们的寿命也比正常男性短。产生这些后果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能产生睾酮的睾丸。
总之,有了睾酮,男人更像男人。正常男性血液中睾酮以20~50岁含量最高,50岁以上则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这个时候很多老年男性会出现精神紧张或抑郁、易于疲倦、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潮热、出汗、性欲下降和勃起功能障碍等症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进入了男性更年期。
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睾丸的功能。睾丸必须在低于体温的情况下,才可以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睾丸位置较高或患隐睾症的患者,以及经常暴露于高热状态下的男性,睾丸功能都会受到影响。精索静脉曲张是男性常见病,在正常人群中发病率约15﹪。一些药物、化疗和放疗是影响睾丸功能的医源性因素。环境污染物对男性健康也可能造成影响。
不同年龄人群患有甲减的病因
甲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在近几年来发病率很高。甲减病的五大原因主要包括胎儿期甲减、婴幼儿甲减、青春期甲减、成人甲减和老年甲减。甲减发生的危害是很大的,及早治疗才会尽量减少甲减给我们带来的伤害。那么甲减的病因是什么呢?
不同年龄人群患有甲减的病因
一、胎儿期甲减:怀孕本身可使机体处于“缺碘状态”。如果怀孕妇女的碘摄入量处于临界状态,就会因为轻度缺磺而使胎儿脑发育处于危险状态。此外,妊娠时孕妇肝脏合成球蛋白增多,使结合甲状腺素增多,而游离t4、t3浓度下降,这些均造成胎儿发育的不利因素,特别是伴有轻度缺碘的情况下。
正常时胎儿所需的甲状腺激素主要是胎儿自己的甲状腺合成的,人胚胎在第7周即有不规则的甲状腺细胞发生,但在13周、14周时才能形成滤泡,分泌胶质,胶质上的酪氨酸才能碘化形成t4,并开始受tsh调节与控制。于胚胎18周到20周时tsh分泌朗显增多,这说明胎儿甲状腺在妊娠中期3个月期间,是可以合成甲状腺激素的。
不同年龄人群患有甲减的病因 但胎儿合成甲状腺激素所需的碘必须来自母体。在母体缺碘时,其甲状腺摄取碘的能力,由于tsh调节可以明显地增如,但胎盘则缺乏这样强有力的摄取碘的能力,因此在和母体摄取碘的竞争中,胎儿明显处于劣势。所以在妊娠中、后期即使胎儿甲状腺已有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但合成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致使胎儿的生长发育出现一系列障碍,造成胎儿甲减。
二、婴幼儿甲减:婴幼儿缺碘合成甲状腺激素不足,根据缺碘程度不同可造成轻度、中度和重度甲减或一次性甲减。
三、青春期甲减:青春期伴随各组织、器官、系统形态发育的同时,相应的各种生理功能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时除生殖系统迅速发育以外,呼吸、循环、消化、代谢、造血、免疫、神经、内分泌、运动等各种生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在形态发育和功能发育的相互促进下,使机体发育渐趋成熟。由于生长旺盛、活动量大,对热量、蛋白质等需要量增初,热量供给不足可导致营养不良,如引起缺铁性贫血等。
为配合突飞猛进的发育的需要促进甲状腺激素增加,碘泵如速活动,促使甲状腺摄取更多碘合成供发育需要量的甲状腺微紊。环境缺磺致使合成甲状腰鼓紊不足,必然影响各系统发育,尤其对生殖系统和性器古功能发育的影响。
四、成人甲减:成人担负家务及快节奏的社会工作,消耗大,尤其30岁至50岁以后的妇女,由于长期缺碘合成甲状腺激素不足,甲状腺失去代偿,造成程度不同甲减。
五、老年甲减:长期缺碘,老年时往往以某种慢性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生理衰退再如缺碘功,往往使疾病加重,使缺碘这样简单的病因被复杂的病情所掩盖,很多病人经多方检查、化验,最终才诊断为甲减。
睡眠不足会导致男性衰老
一项最新研究认为:睡眠不足会导致老年男人睾酮水平下降。
在实验室环境中,研究人员对12名年龄在64~74岁的健康男性进行了一夜的睡眠跟踪,测量了他们的主要雄性激素——睾酮的水平,结果发现:仅仅减少睡眠就会导致睾酮水平的下降,睾酮水平在早晨时最高。该研究详细地报道在本月出版的《睡眠》杂志上。
这个研究对象太少,不能代表全部的老龄男性人群,因而该研究成果只是建议性的,而非确定性的结论。艾普斯坦说:“你会感到惊奇,睡眠可以影响荷尔蒙的分泌,还可以影响我们认为跟老化有关的一些因素。”
这些男性研究对象睡眠时间从4.5~7.8小时不等,跟他们通常在家里的睡眠时间非常吻合。
睡眠不足加剧老年男子衰老
睾酮是固醇类荷尔蒙,在性欲、精力、肌肉量、骨密度和免疫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年男性分泌的这种荷尔蒙是成年女性的20~30倍。科学家已经了解到一些有关睡眠质量跟老化和性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从20多岁或30多岁开始,男人的睾酮水平每年降低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雄性激素水平的下降会对骨密度和新陈代谢造成不利的影响;业已证明,年轻男人的睡眠缺失会使性激素水平下降。
2004年的一个研究报告早已发现,睾酮治疗对健康老年男性有益的证据不足。因此,人们倒不如留出足够的时间美美地睡上一夜。“许多睡眠剥夺的情况是自找的,”艾普斯坦说,“人们宁可熬夜看电视、上网、干其他事情,却不去睡足够的觉”。
睾丸切除对男性有什么影响
睾丸切除术对于身体会有什么影响?睾丸内有大量弯曲的精曲小管,其间含有间质细胞。精曲小管是产生精子的地方,间质细胞分泌的睾丸酮是最主要的男性激素,对男性产生性欲和维持性功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男性体内睾丸酮的水平会随着男性的年龄改变,具体情况如下:
(1)胚胎时期:睾丸酮的分泌高峰在妊娠的12~18周,以后则下降,直到出生前达最低水平。
(2)新生儿时期:外周血睾丸酮水平为一高峰,到青春期前又下降至最低水平。
(3)青春期时:睾丸酮水平升高,由几乎测不出来升高到400Pyd1。睾丸酮在外周血中浓度升高的年龄为12~17岁,此时也标志着男子的性功能已基本成熟,具备产生精子的能力和性行为。
(4)成年男子在20~30岁时:外周血睾丸酮水平高达600μg/dl,同时显示为有节律的波动。即在一年中有周期性变化和每天中的节律性变化。成年男性外周血睾丸酮水平的年周期变化节律,在秋季时最高,为800μg/dl;春季时最低,为600μg/dl。每天的周期性节律性变化是清晨时最高,晚间最低。
(5)成年男子在50岁时:男子在50岁以前,睾丸酮水平还未见下降,50岁以后则开始下降,一般为500~200μg/dl;目前认为,睾丸酮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原因,可能与雷氏细胞的减少有关系。
如果男性在早期体内缺少睾丸酮,则会影响男性的第二性征发育,导致男性性欲低下或者丧失。
睾丸切除术对于身体会有什么影响?通过对上文的了解朋友们已经可以知道切除睾丸对于身体的影响了,虽然说睾丸对于男性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器官,但是出现了疾病也是要积极的治疗的,一般对于男性朋友的性征是没有影响的不用特别担心,对于生育每个人的病情不同影响不同。
雄激素降低导致男性更年期
科学研究已经表明,女性更年期的明显标志是雌激素水平减低引起的绝经。而男性有无更年期的争论,首先就在于中老年男性雄激素有无减低。
年龄增长后,男性身体和心理也会出现变化,产生与女性更年期部分类似的症状,例如性欲减低、勃起功能障碍、疲乏、精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睡眠减少、对周围的事物提不起兴趣、工作能力下降。
有些中年男性,出现了头晕心慌、四肢发凉,有说不清部位的疼痛,体检却没有发现异常。抑郁、焦虑、易怒、神经质也比较常见,常常影响患者与家人或同事的关系。
据了解,早在十九世纪末,就有人发现注射狗的睾丸组织提取液能“使衰老的男性恢复青春与活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更有人将黑猩猩的睾丸移植给上了岁数的人,而使之“返老还童”。这些似乎说明老年男性的雄激素确有缺乏。
随着对人体内分泌认识的深入以及科学检测手段的进步,科学家发现,总睾酮中包含有生物活性的睾酮(与白蛋白结合的睾酮和游离睾酮) 和没有生物活性的睾酮(与性激素结合蛋白结合的睾酮)。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科学家发表的一篇权威研究报告宣布,具有生物活性的睾酮确有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
以后的研究逐步发现,中老年人体内除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睾酮水平降低外,睾酮分泌的节律会逐渐消失,睾酮作用部位对睾酮的敏感性也渐渐降低等其它机制。
这次调查的结果就显示: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总睾酮变化不明显,绝大部分调查对象的总睾酮都在正常水平以上。但是,在有更年期症状的中老年男性中,游离睾酮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这一点非常明显。
专家说,该大型项目目前还没有完全结题。但根据已经完成的数据分析,如更年期自我评分表结果显示,有35%的人受到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在体能血管、精神心理、性等方面有部分或全部不正常。
雄激素并非只与男人性能力有关
男性开始出现焦虑、失眠等情绪,一般在40岁以后,除了此年龄段的男性复杂的社会和家庭角色带来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外,与体内的雄激素水平的改变也有很大的关系。有研究指出,低睾酮水平者的抑郁症发生率高于睾酮水平正常者。
男性过了40岁,很多时候情绪低落都与雄性激素分泌失调相关。一方面雄激素分泌过剩会导致脱发,另一方面,雄激素分泌不足带来的问题则更加隐蔽,而且会影响除性功能之外的各个方面:情绪低落、记忆力下降、脂肪增加和骨质疏松等,这些症状都是雄性激素缺乏的表现。
男性体内最主要的雄激素——睾酮
说起雄性激素,很多人可能会有所耳闻。其实雄性激素中的“生力军”就是睾丸酮,也称睾酮。男性睾酮的变化对男性身体的活力、体质和性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睾酮有95%分泌自男性睾丸,男性的肌肉、骨骼、性功能、血糖、血脂和神经系统都会受睾酮水平的影响。
从40岁开始,男性体内睾酮开始递减性下降,这对于男性整体的健康状况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何学酉表示,中年男性缺乏睾酮会导致体质下降、性能力衰减,进而影响家庭生活和工作;老年男性睾酮下降不仅会出现以上症状外还会因缺乏睾酮而导致骨质下降,此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患病人群也可能存在睾酮水平低下的情况。
对睾酮缺乏的知晓率不到20%
睾丸酮和男性的身体健康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调查显示我国男性睾酮分泌的情况却并不乐观。评估结果显示:我国40-49岁男性LOH(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也被称为男性更年期)发生率为19%;50-59岁男性上升至38%,60-69岁男性则高达56%。
男人到中年,会面临LOH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与疾病,很多男性只是觉得这是因为年龄增大导致,其实这些都与睾酮激素下降有关。与如此高的患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疾病的知晓率:在上述调查中,被调查的40-69岁中老年男性群体中,对睾酮缺乏的知晓率不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