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疫苗的副作用
乙脑疫苗的副作用
那么接种乙脑疫苗的副作用有哪些?
1、首先表现为发烧,轻度为37—37.5℃,中度为37.6—38.5℃,39℃以上为重度发热。除此之外,部分宝宝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以上反应一般多在24小时之内消退,很少持续3天以上,如果重度发烧可服用退烧药,一般体温恢复到正常后,其他症状也就消退,如果高烧不退或有其他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局部副作用一般在预防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热痛等现象。反应比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结,淋巴管发炎,注射部位肿大的硬结范围又分为轻,中,重。轻的直径小于2.5cm,中的在2.5—5cm,超过5cm为严重反映,这时反应可持续数小时。如果局部红肿较重,可以热敷(卡介苗接种后红肿严禁热敷)。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并要勤换内衣,避免破溃后感染,如局部感染可涂紫药水。
乙脑疫苗多少钱
据了解,按照国家规定,乙脑疫苗并不属于计划免疫范畴,而属于群众自愿自费注射。乙脑疫苗价格大约为30-40元/支。乙脑疫苗价格也不算贵,如果没什么特殊情况最好能够注射,以防万一。
流脑疫苗副作用有哪些
接种每一种疫苗都会有它接种后的反应,那么流脑疫苗副作用有哪些呢?
A群流脑疫苗主要用于6月龄—18月龄的儿童;A+C群流脑疫苗用于2周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在流行区的2岁以下儿童可进行应急接种。
接种流脑疫苗后,大多数宝宝的反应是很轻微,一般无严重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个别儿童接种后,局部出现红晕、轻微疼痛1—2天;全身反应有低热,1%—4%的受种者可出现超过38.5℃的发热;偶有过敏反应。大多数接种者在接种后10—24小时出现,一般1—2天自行恢复,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宝宝注射疫苗后身体会出现一些反应,如低烧、食欲不振、烦躁等,为正常现象,可以给宝宝多饮水,一般1-2天会消失。如果这些反应持续时间长,体温升高异常要及时就诊,不要盲目目服药,以免影响疫苗接种效果。只要在身体状况正常的情况下,下次疫苗应该按时接种。
不能接种流脑疫苗的宝宝
1、患有神经系统疾患如癫痫、抽风、脑部疾患等,及有过敏史者;
2、发热、急性疾病;
3、肾脏病、心脏病及活动性肺结核等慢性疾病的活动期。
宝宝需接种的11种收费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混合疫苗(HIB疫苗)
接种目的:预防肺炎、脑膜炎、中耳炎、心包炎等。
接种时间:2、4、6月接种,1岁加强
建议:2岁下宝宝根据条件打。
5岁以下宝宝容易感染B型流感嗜血杆菌。它不仅会引起小儿肺炎,还会引起小儿脑膜炎、败血症、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严重疾病,是引起宝宝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建议体质较弱的宝宝接种。
百白破
接种目的: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接种时间:3、4、5月接种,1岁半-2岁加强
建议:必打。
百白破属于1类疫苗(国家计划疫苗),一定要打。百白破普通疫苗国家免费提供,但一般医生会建议接种百白破精制疫苗,副作用较小,需要收费,还有一种进口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价格比较昂贵,家长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
A群流脑
流脑A C群
接种目的:预防流脑。
接种时间:6月龄第一次A群流脑疫苗;9月龄第二次A群流脑疫苗;3岁第三次A C群流脑疫苗;小学四年级第四次A C群流脑疫苗。
建议:必打。
流脑属于1类疫苗(国家计划疫苗),一定要打。
说明:A群流脑疫苗为基础免疫接种流脑疫苗时必须使用的疫苗;2岁以下儿童接种流脑疫苗不得使用A C群流脑疫苗。A C群流脑疫苗一般用于2周岁以后的儿童或成人。
乙脑活苗
接种目的:预防乙脑。
接种时间:8月、2岁、6岁
建议:必打。
乙脑疫苗也属于1类疫苗(国家计划疫苗),需要强制免疫。灭活乙脑疫苗不需收费,乙脑活苗需要收费,具体可以咨询医生选择。
轮状病毒
接种目的:预防秋季腹泻
接种时间:2个月-3岁以内的儿童每年口服一次,3-5岁的儿童口服一次。
建议:可打可不打
腹泻病毒有好多种,轮状病毒只是其中之一。不过虽然轮状病毒不能给予宝宝全面的保护,但是可以避免严重腹泻,如果宝宝的体质比较差,考虑接种。
麻风腮
接种目的: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
接种时间:接种麻疹疫苗后10-14个月。
建议:必打。
一旦患腮腺炎,尽管多数人转归良好,但因腮腺炎并发症较多,易并发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心肌炎、关节炎等,腮腺炎也是后天获得性耳聋原因之一。睾丸炎和卵巢炎甚至会影响宝宝成年后的生育功能。因此,提倡宝宝及时接种腮腺炎疫苗。
流感
接种时间:北方地区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为10-12月份,南方地区一般是10月份到次年的2月。6月龄下婴儿不接种。
接种目的:预防流感
建议:可打可不打
由于流感病毒种类繁多、病毒变异性较大,疫苗有时与流行的病毒对不上号,因而起不到保护作用。所以,宝宝身体健康可以不接种。但对6个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抵抗疾病能力差的宝宝,一旦流感流行,容易患病并诱发旧病发作或加重,应予考虑接种。
甲肝
接种时间:1岁上可打,一般2周岁。
接种目的:预防甲型肝炎
建议:必打
甲型肝炎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主要经口传播,流行范围较广,因为我国有聚餐式的饮食习惯,容易发生甲肝流行。凡1岁以上未患过甲型肝炎但与甲型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以及其他易感人群都应该接种甲肝疫苗。
23价肺炎
接种目的:预防肺炎
接种时间:2岁以上。
建议:可打可不打
因为肺炎是由多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单靠某种疫苗预防效果有限,一般健康的宝宝不主张选用。但体弱多病的宝宝,如患肾病综合症、淋巴瘤、心脏病、糖尿病、无脾综合症、鼻窦炎、中耳炎以及反复发作上呼吸道疾病的宝宝应该选用。
霍乱
接种目的:预防霍乱
建议:可打可不打
霍乱疫苗不做为常规接种,副反应比较多。广州不属于霍乱流行区,可以考虑不接种。
水痘
接种目的:预防水痘
接种时间:1-12岁儿童接种一针,13岁以上接种两针,间隔6-10周。
建议:必打
水痘是由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以皮肤出疹为特征的传染病。近年来,无论儿童还是成人,水痘发病均有上升趋势。但绝大多数病例是儿童。到目前为止,尚无特效方法治疗水痘,一旦幼儿园或学校有水痘流行,只能采取隔离措施,使正常教学秩序受到很大影响。即使如何,由于患者出疹前两天即有传染性,隔离病人并不能完全防止水痘的传播。因此,预防水痘最理想的方法是接种疫苗。
脑炎疫苗接种反应及禁忌症
乙脑的预防接种疫苗最重要,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模式一样,包括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至体温正常,做好对大牲畜的管理,降低动物带毒率;切断传播途径等。但是其中以保护易感人群,即给适龄儿童进行乙脑疫苗接种注射最为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主动预防措施。目前,儿童乙脑疫苗接种被列入计划免疫程序中,以6个月至12个月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
以下几种情况的儿童不宜接种乙脑疫苗:
1、发热、患急性传染病、中耳炎等;2、体质衰弱、有过敏史;3、先天性免疫缺陷、近期正在进行免疫制剂治疗;4、庆大霉素过敏。
乙脑疫苗接种中的一些不良反应有,少数儿童可能会出现短暂性的发热反应,一般不会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偶尔有散在的发疹出现,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是什么是很多朋友迫切想要了解的,了解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对大家的帮助比较大。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乙脑疫苗的注射时间和有效期
1、注射时间 乙脑灭活疫苗:国家免疫程序规定基础免疫共注射两针,出生后满6月龄的宝宝开始接种第一针,7-10天后接种第二针,1岁半至2岁龄(18月龄至24月龄)及4 岁时各加强免疫一针,6岁时再加强免疫一针。对于流行地区的宝宝,应对于6岁以下乙脑免疫史不详或未按免疫程序全程接种的宝宝进行应急接种。国内还使用减毒活疫苗:1岁龄时接种第1针,2岁龄时加强免疫一针,7岁龄时再加强免疫一针。发热、急性疾病及严重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和既往对抗生素有过敏史者以及对过敏性体质的人均不可注射。
2、有效期 乙脑灭活疫苗的保护率为60%~90%。乙脑减毒活疫苗一次注射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可达80%以上,第二年加强后可达90%以上。
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具体接种事宜
1、乙脑疫苗接种应注意,疫苗接种应在流行季节前一个月完成。
2、乙脑疫苗接种要注意在启开小瓶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 如在使用疫苗时发现溶解后有摇不散的块状物、 小瓶有裂纹或溶解前疫苗变红时均不可使用;疫苗溶解后应在1小时内用完,对用不完的要废弃。
3、8个月龄以上的健康儿童以及来自非流行地区的其他健康人群均为接种对象。
4、本疫苗不良反应较少,乙脑疫苗接种注意有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的发热反应, 但一般不超过2天, 可自行缓解。偶有散在皮疹出现,一般也不需要特殊处理。
5、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儿童的接种方法是首次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5毫升;2岁时加强注射0.5毫升;7岁时再注射0.5毫升,以后就不再免疫; 其他人群的接种方法可参考儿童的免疫程序进行。
6、患发热、 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结核及心、肝、肾等疾病,体质衰弱、有过敏史或癫痫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 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和孕妇均不可注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这是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需特别注意的。
流脑疫苗副作用
接种疫苗一般的反应有发热,痛疼等偶有短暂低热,局部稍有压痛感,一般可自行缓解。如有严重反应及时诊治。接种完毕后,留观15-30分钟。
接种完疫苗后,个别宝宝可能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一般接种完疫苗后多喝水,注意休息,保暖,可以减少宝宝接种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果发生了就是对症治疗。
儿童打疫苗时间
宝宝从出生后至12岁,都要进行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疫苗接种的种类很多,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百白破疫苗等。按照疫苗接种时间表,具体疫苗接种时间为:
一类疫苗
出生24小时内:乙肝疫苗—第一针;卡介苗—初种;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针;
2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一针;
3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二针;百白破疫苗—第一针;
4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三针;百白破疫苗—第二针;
6月龄:百白破疫苗—第三针;乙肝疫苗—第三针;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针;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针;
1岁:乙脑疫苗—初种;
1.5至2岁:百白破疫苗—加强;脊髓灰质炎糖丸—部分加强;乙脑疫苗—加强;甲肝疫苗;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针(也可用A+C群流脑疫苗)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加强针;
6岁:麻疹疫苗—加强针;白破二联疫苗—加强针;乙脑疫苗—第三针;A群流脑疫苗—第四针;
接种乙脑疫苗注意事项 乙脑疫苗严重过敏反应
接种乙脑疫苗后偶尔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现象,如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等情况的发生。此类反应一般更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乙脑疫苗者,而且一般会在注射后10-30分钟内出现。因此在注射乙脑疫苗后一定要注意在现场休息片刻,以防副作用发生,特别是加强针注射者更当注意休息观察,切不可接种后立即离去。